蘭花恩怨
『壹』 新手養蘭花,如何解決蘭花通風與濕度的矛盾關系
通風比濕度重要,通風是必需,濕度可以通過葉面盆面噴水解決。
『貳』 蘭花情全假紅門手非真意思
意思是蘭花的情意全部都是假的。
蘭花無情的意思是蘭花沒有任何的感情。所以生命需要升華出安靜超脫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棄,真情的人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脫。當若干年後我們知道自己所喜歡的人人好好的生活,我們就會更加心滿意足。我不是因為你而來到這個世界,卻是因為你而更加眷戀這個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會默默的走開,卻仍然不會失掉對這個世界的愛和感激,感激上天讓我與你相遇與你別離,完成上帝所創造的一首詩。生命給了我們無盡的悲哀,也給了我們永遠的答案。於是,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便有三教九流之分,於是便漸漸延伸出了無數的行當。但還有一些不入天下百行的門道,卻也存在於三教九流之中。其中最具傳奇色彩最有代表性並且組織龐大的八門行當,被人稱為江湖外八行。它們分別是千門,盜門,索命門,蘭花門,神調門,蠱門,紅手絹,機關門。
本書所寫的就是以千門主將高陽為主線展開的這江湖外八門與沈萬三後人之間的恩怨糾葛以及這九股勢力之間圍繞永樂大典展開的明爭暗鬥,然而到最後卻發現這裡面竟然蘊藏著一個巨大的騙局。
『叄』 蘭花先生究竟是誰有沒有確切一點的證據考究!求終結版!
林還玉
無論是看過影視劇的人,還是看過原著的都知道,破案是楚留香系列的特色,而古龍在最後一部里讓我們讀者人人都做了一把楚留香!這也許不單單只是為了給結尾留下懸念,更或許是古龍為了報答眾多喜愛楚留香系列讀者們的特殊方式吧。
在正文開始前,我想引用一部蔡智恆的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來做擴展閱讀。在這個故事裡,美貌可愛的女主角 輕舞飛揚 患有一種讓人聞之色變,深惡痛絕的惡疾,患有這種惡疾的人,不能在太陽底下被陽光直接照射太久。身上會出現一種形如蝴蝶狀的瘢,紅如鮮血,甚至比血還紅,就彷彿一種來自地獄的顏色。蘭花的品種繁多,然而最常見的還是蝴蝶蘭。《午夜蘭花》里有一段非常特殊的話。
午夜蘭花。
蘭花怎麼有紅的?
——蘭花有許許多多的顏色,許許多多的形態,甚至有的黑如墨綠如翡翠,可是這種紅色的蘭花,紅如鮮血的蘭花,甚至比血還紅。
甚至紅得像地獄中的火焰一樣。
——這種蘭花怎麼會在人間出現?怎麼會在一個人的臉上出現?
蘭花先生是誰?這問題一直以來讓古迷們困惑不解!迄今為止,答案層出不窮,卻無一有強而有力的證據佐證。
有人說蘭花先生是楚留香自己。荒唐!照此說來,是楚留香自導自演,挑戰所有人的IQ,把天下英雄豪傑都當成白痴,輕而易舉的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你覺得古龍會一反常態,把辛辛苦苦塑造出來的楚留香,在最後一部里完全顛覆之前的形象,重新塑造成一個最大的反面角色嗎?那麼正面主角在哪呢?楚留香為了引出蘭花先生而故意被擒,難道是故作懸疑,自己捉住自己,自己把引自己出來?最後笑嘻嘻的告訴所有人:「咱老楚,逗你們玩兒吶......」?
有人說蘭花先生是無花和尚。天吶,拜託說這話的人動動腦子好不好?蘭花先生毋庸置疑是女的。真不知道無花和尚是什麼時候做的變性!而且反復讓一個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死了再活......最卑劣的作家也沒你那麼蠢!況且無花和尚能稱之為,一個多麼聰明、多麼溫柔、多麼美麗,多麼可敬,多麼可愛的人嗎?
還有人說蘭花先生是蘇蓉蓉,有《那一劍的風情》為證。這是我覺得最大的笑話,一部甚至和《離別鉤》都驢唇不對馬嘴、前車不對後轍的代筆續集上所寫的,你居然也能信以為真,引之為證據,簡直是人才!讓丁情好好看一遍《離別鉤》再說吧。文中出現的那個後人老者,明顯知道蘭花先生是誰,請看他和少年說過的這樣一話:「我們甚至可以去想像,他(楚留香)正乘著他那艘輕捷舒適快速而華美的帆船在邀游湖海,正在享受著甜兒的蜜意,蓉蓉的柔情,紅袖的添香......」如果蘇蓉蓉是蘭花先生,那麼這段話里的蓉蓉就應該是李蓉蓉,張蓉蓉或者其他什麼蓉蓉,反正不會是蘇蓉蓉了......可惜我翻遍整個楚留香系列都沒找到過另外一個蓉蓉......能證明蘭花先生不是蘇蓉蓉的例子不勝枚舉,仔細的朋友一定也發現了,所以這里就不再多做贅述了!
讓我們來看看蘭花先生其人以及他逼出楚留香的目的。
在昆侖大山某一個最隱秘的山坳里,隱藏著一座規格宏偉,構造精確的大屋,裡面陳設著各式各樣你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奇巧珍玩、名物異寶。在那個已接近神話般奢侈華美與精緻的巨大石屋裡卻有著一間非常特殊,極其簡陋的房間,純白色的牆,純白色的屋頂,窄門,小窗,一桌,一椅,一床,一個白棉布的枕頭,一張白棉布的棉被......這個特殊的,甚至連僕人都不如的房間,不禁讓我想起了現在的醫院或者康復院的房間,太像了。對於那些耀眼的財富,只有真正擁有和見慣了或者說已經到了生命晚期的人才會漠視和忽略這些足以讓世人為之瘋狂的龐大財富,死人是帶不走一分錢的。那麼蘭花先生到底是真正擁有和見慣了財富,還是一個已經到了生命晚期的人呢?或者說即是真正擁有和見慣了財富又是已經到了生命晚期的人呢?
一個穿著件帶著三角形頭罩的白棉布長袍,看來就像波斯苦行僧一樣的人,他的手也像是他身體的其他部分一樣,也掩藏在他那件寬大的灰袍里,甚至在他拍手的時候,也只能看見他的手在動,聽見他拍手的聲音。他常常都會讓你站在他對面看著他,他沒有蒙面,也沒有戴手套,可是在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和陰影的變動間,你甚至連他身上的一寸皮膚都看不見。蘭花先生為什麼要如此吝嗇自己的每一寸皮膚?難道真的只是單純的為了更徹底的隱藏身份?如果真的只是為了更徹底的隱藏身份,則明顯做的太過了,誰又能僅憑一雙手,或者一寸皮膚就能辨認出對方是誰呢?既然這樣,那麼就存在另外一種可能,蘭花先生是為了遮掩因為某種疾病而導致的身上出現的大量明顯的瘢痕?如果是為了遮掩因為某種疾病而導致的身上出現的特殊記號,如此嚴密的裹住自己,則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解釋!為什麼叫《午夜蘭花》?蘭花先生為什麼基本都是在午夜出現?僅僅是為了顯示他的神秘?還是她患有種不能被陽光照射的疾病?
蘭花先生唯一一次露出真面目是在昆侖山那個陰森的石屋裡,在郎格絲面前。郎格絲真的看見了,她確信自己全身上下每一個組織都是絕對健全的,從未有過差錯。可是她卻看見了一朵鮮紅的蘭花,好紅好紅,忽然像血花在苦行僧那張慘白的臉上綻發。一個苦行僧的臉為什麼會如此美?美如花。是不是因為這朵忽然在他臉上綻放的蘭花?一張如此蒼白的臉上,忽然灑滿鮮紅,就像一片蒼白的雪地上,忽然迸出火焰。郎格絲陷入一股莫名的疑懼之中。我們不難想像,如果你處在這間陰森的石屋裡,突然見到這樣一張美如花,卻又如此詭異的臉,你也會充滿懷疑、恐懼甚至悲哀!這種蘭花怎麼會在人間出現?怎麼會在一個人的臉上出現?地獄是死亡的象徵,古龍又怎麼會用地獄中的火焰來形容它?莫非這是一種絕症?那麼它又是一種什麼病?起初我也怎麼都想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蔡智恆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蘭花先生的目的我們不需要講太多,通過原著最後老者和少年的對話就能知道: 這位「蘭花先生」居然並非先生,她了解楚留香那種喜愛冒險的天性,早知他一定會使出這最後一著險棋,早知他必定會出現在她面前的。她將這次行動命名為「飛蛾行動」,是因為她早已算準楚留香會像飛蛾一樣投入她美麗的火焰中。香帥自以為在最後一步棋中施用了一點詭計,才能找出這位「蘭花先生」的真相,又怎麼知道這不是她意料中的事?她主要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到最後把香帥逼到她面前去,躲不掉她。當郎格絲問她為什麼要殺楚留香時,她的眼睛裡忽然出現了說不出的怨毒和仇恨,只有因愛生恨的女人才會有這種眼神,愛與恨本就一線之隔,她恨他的「無情」,恨他的以「死」相避,雖然這結果是她造成的,可是女人大多數時間里都是不講道理的。古龍就說過,誰若想跟女人講道理,那麼他的頭一定會比平常大上幾倍!
我們終於知道:原來蘭花先生原來是一個身患絕症,又貌美如花和香帥有著特殊親密關系的女人!
楚留香之死,那是另外個故事了,原著里並沒有詳細表述,僅僅提起涉及到的人物,柳上堤、關東怒、柳如是、慕容青城、林還玉......
但我們都知道楚香帥之死,是被當年慕容世家的家長『青城公子』設計陷害的。慕容青城利用他絕色無雙的表妹林還玉,將楚香帥誘入了一個萬劫不復的黑暗苦難屈辱悲慘深淵,使得這位從來未敗的傳奇人物,除了死之外,別無選擇之途。是什麼深淵?我們不得而知,但在這一連串的形容詞上(萬劫不復、黑暗、苦難、屈辱、悲慘深淵),我們明確可以知道,這必定是香帥精神上難以承受的災難,而並非肉體上所遭受的痛苦!楚留香為了不傷害到心愛的人,只有犧牲自己選擇「死」來保護與他相愛的林還玉。
既然慕容和香帥有這么樣一段恩怨,那香帥為什麼要救這一代的慕容?關於這點呢,還是比較香艷的(嘿嘿......),因為曾經有一夜,在月圓前後,在遠山中一個小木屋裡,楚留香和林還玉在百般瘋狂與纏綿以後,她要他照顧和保護她的弟弟,楚留香自然答應了她。而這一代的慕容正是林還玉的孿生弟弟,有了這句話,楚留香如果還活著,怎麼會讓他死在別人手裡?注意,這里有個很關鍵的時間提示,「在月圓前後」!這與蘭花先生每次只在月圓出現難道僅僅是個巧合嗎?我們更不禁懷疑,蘭花先生怎麼會知道香帥在如此特殊情況下的諾言?並且在「飛蛾行動」中利用她的弟弟做誘餌?甚至生怕只一個慕容分量不夠,更是把蘇蘇和藍袖也拐進來?莫非當時蘭花先生就躲在床底下偷聽?(哈哈......)
我們知道這一代慕容是經過萬般考慮,精挑細選出來的,他的生命已經不是他自己的了,而是整個慕容世家的!既然這樣一個絕艷驚才、舉世無雙的慕容,又怎會如此不負責的以性命為賭注,甘心情願的成為蘭花先生的工具,順從、信任的聽從蘭花先生的安排,成為「飛蛾行動」的主角呢?如不是他極度信任和親近的人,又有什麼能讓他不惜甘為工具,以命相博?很明顯只有他唯一的親人——「死去」的姐姐林還玉,既然楚留香能假死,為什麼林還玉不能假死?可能有人會說我的觀點太牽強,林還玉為什麼也要假死,有什麼理由?這個就是咱們下一個需要來研究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林還玉其人。
從有限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林還玉極美,是江南慕容世家的表親。能夠讓楚留香迷戀傾倒的女人,無疑是位傾國傾城的人間絕色,這一點無論誰都可以想得到。只是她自小就有惡疾纏身,而且就像是條惡蛇一樣,非但可以纏死自己,而且可以纏死每一個愛上她的人。在蘭花先生的資料里明確記載她患有絕症,寄養江南慕容府。柳明秋對她的評價是:一個美似天仙,其實卻如同魔鬼一樣的女人。她為了報慕容家的恩,去做了一件她本不願意做的事,就是將楚留香誘入到一個,除了死之外,別無選擇的,萬劫不復黑暗苦難屈辱悲慘的深淵。
可是在「誘殺」楚留香以後不久,為什麼她也「死」了呢?很簡單,連楚留香的仇敵都把林還玉看成一個蛇蠍般的女人,更別說楚留香的朋友了,她就算不死,也已經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立足了。她是怎麼死的?誰看到了?沒人知道。我們不禁懷疑,她在活著時就沒見過陌生人,死後的屍體就更別說誰能看到了!她的「死訊」必定只是慕容府的人公布出來的,那麼這個「死」是否真實就非常值得懷疑!據說楚留香與林還玉不但相愛,而且還互相了解,所以她臨死前說:「如果他還活著,一定會原諒我的,不管我對他做過什麼事,他都會原諒我的,因為他一定知道我對他的感情。」憑林還玉對他的了解,她根本不相信楚留香已經被自己害死了!所以在動機上,林還玉有很大的嫌疑要逼楚留香現身,以慰籍自己的思念,減輕良心上所受的折磨和世人對她的漫罵。從她可以「誘殺」楚留香的事情上,我們也相信她完全有能力組織策劃一起「飛蛾行動」。
據說蘭花先生是一個和香帥有極親密,極不尋常關系的人。又是一個多麼聰明、多麼溫柔、多麼美麗的人、多麼可敬、多麼可愛的人!在江湖人心目中,這個人幾乎已成為美的化身。看到這些,你們總能看出來有誰最接近這些條件了吧!綜合以上看來,蘭花先生和林還玉之間,彷彿已經可以劃上等號了。可是僅憑這些就說林還玉是蘭花先生,好像還是感覺證據還不夠充分,缺少點什麼!當然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蘭花先生的財力來源以及頻繁出現的關於波斯國的人或者事!
我們知道,蘭花先生要找到波斯在中土的寶藏並且利用這筆財富,來完成「飛蛾行動」逼出楚留香,除掉那個蜘蛛和割頭小鬼,這與波斯大君派郎格絲到中土來要完成的幾個任務完全相同——尋找波斯王室埋藏在中土的寶藏,取回烏金絲,殺割頭小鬼,找楚留香。難道一切又只是巧合?波斯在中土有個很神秘很重要的關系人。他在中土已有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在江湖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找遍全書能滿足這兩樣條件的,只有江南慕容府。為什麼慕容會和波斯有關系?我再來看林還玉的家庭資料:母,慕容思柳,慕容青城姑,歿。父,林登,福建蒲田人,豪富,有茶山萬頃,與波斯通商,家族均極富,歿。林家與波斯通商,哪還能找到比王室更強的靠山?做為回報,將在中原江湖中又有地位,人際關系又廣闊的慕容引為波斯的關系人,也再正常不過!波斯大君當然不會讓慕容白乾,大宗的財富也是維持家族繁盛的必要條件之一,雙方都有各需的利益,那麼合作關系自然而然不成問題。由此看來,郎格絲的任務自然也是慕容的任務,那麼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次「飛蛾行動」行動,就是林還玉和她弟弟慕容為了完成波斯大君下達的任務而實施的,只是她們姐弟各自真正目的不同而已!
蘭花先生是誰,已經不言而喻了!
真相就藏在細節里,而細節就在每個不經意中,當我們仔細的關注到每一個細節時,那麼真相很快就會浮出水面!盲目的猜測,只會讓真相離我們更遠,讓事實成為永遠的謎題。
俠義古龍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gulongmi.com/BBS/
『肆』 文中第一自然段說二月蘭是野花中盛勢最浩大的又說是最單薄的,這樣的表述是否矛盾
文中第一自然段說二月蘭是野花中盛勢最浩大的又說是最單薄的,這樣的表述是對的,是很貼切的。因為,二月蘭繁殖能力很強,一塊地方有幾棵二月蘭,第二年就會出現大片的二月蘭,這片土地就會被二月蘭佔領,在初春的時候,別的花草還沒來得及開花,二月蘭就開花了,往往是遍地的花海,盛勢浩大一點不假。當走近花朵時,會看到花朵是單片的,不是很飽滿、很厚重的感覺,是單薄的感覺。
『伍』 大家來探討探討《平凡的世界》的結局。。
其實樓主也不必太傷感,《平凡的世界》本身就是一部偏向於悲劇色彩的長篇小說,這是作品的基調之一。
這部作品結局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剩下的留給我們去遐想。
哭也沒用,路遙就是希望通過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陝北人的性格和生存現狀就是這樣,他們的生活並不起眼,他們的覺悟未必最高,但他們的生存意志未必不如外地人。
曉霞也好,鳳蓮也罷,她們不過是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歷程,而郝紅梅呢,侯玉英呢,她們不也一樣需要生活下去么,遇點挫折就放棄?值得嗎。
這是我十幾年前看過的舊書,當年的女學生,如今的母親。人成熟,思考也就更冷靜了,於是觀點和價值取向就有所不同,人始終是要成熟和面對事實的,拔高或貶低式地評價此書都是不可取的。
少安和少平也會成熟的,於是我相信他們一定和我一樣,會懂得面對悲劇,會默默承受一切,這是人生必然經歷的洗禮。
『陸』 《楚留香》中,結局時要殺楚留香的「蘭花先生」到底是誰
蘇蓉蓉
見《那一劍的風情》
《午夜蘭花》中逼他現身的神秘的蘭花先生赫然又是一個版又聰明又美權麗的女人,有人說是蘇蓉蓉。(古龍弟子丁倩在《那一劍的風情》中杜撰)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你一刀,我一劍,恩怨分朋,在這充滿「武」和「俠」的時期里,當然也有快意恩仇的俠女。
——一生從沒有虧待過自己,騎最快的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快的刀,殺最狠的人,第一次結婚,但會「又在洞房花燭的那天逃走的」嚇死人的「新娘子」風四娘。——追胡鐵花追了兩三年,持劍逼他娶親的華山弟子高亞男。——死過七次,女扮男裝成天和郭大路鬥嘴的燕七。——與沈浪笑傲江湖達三十年之久的朱大小姐朱七七。——由愛生恨,設計殺楚留香的「午夜蘭花先生」蘇蓉蓉。這些都是在江湖上名動一時,至今仍令人難以忘懷的女中豪傑。可是她們和藏花比起來,似乎還少了一點點。——少了一點點「狂」。 )
『柒』 性格矛盾,喜怒無常怎麼辦
性格矛盾喜怒無常怎麼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總會不順心,但我們都會克制自己發怒,默默忍受,但有一類人就不一樣,他們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會雷霆大發,甚至跟別人爭論不死,產生了一系列的強烈的情感反應,把怒氣說出來,有時就像在沉默中爆發一樣,壓抑許久的怒氣會突然噴涌而出,隨時說出自己的不滿汗,而不是讓其其壓倒,再也承受不了死像火山一樣爆發,那麼光靠自己是不夠的,這時需要尋求治療,醫生需要對症下葯,以平息你心頭的怒火管理自己的情緒,要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意思,去學習情緒管理,當你覺得自己要炸毛的時候,拚命提醒自己深呼吸,等一分鍾再發火,那麼一分鍾後,你所採取的行動就可能會變得冷靜理智的多,一定,一定要去醫院檢查,還有治療,千萬不要當病情,多吃吃一些,一定要去醫院檢查,還有治療,千萬不要當病情,多吃一些些負,一定要去醫院檢查,還有治療,千萬不要耽誤病情,多吃一些富含維素,維生素比較豐富的水果和蔬菜,多吃一些苦瓜,芥菜,西蘭花都是比較好的
『捌』 誰有「梁父吟」全文
梁父吟
作者:白先勇
一個深冬的午後,台北近郊天母翁寓的門口,一輛舊式的黑色官家小轎車停了下來,
車門打開,裡面走出來兩個人。前面是位七旬上下的老者,緊跟其後,是位五十左右的
中年人。老者身著黑緞面起暗團花的長袍,足登一雙絨布皂鞋,頭上戴了一頂紫貂方帽,
幾絡白發從帽沿下露了出來,披覆在他的耳背上,他的兩頤卻蓄著一掛豐盛的銀髯。老
者身材碩大,走動起來,胸前銀髯,臨風飄然,可是他臉上的神色卻是十分的庄凝。他
身後那位中年人也穿了一身深黑的西服,系著一根同色領帶。他戴了一副銀絲眼鏡,頭
發也開始花白了,他的面容顯得有點焦黃疲憊。老者和中年人一走近大門,裡面一個蒼
老的侍從老早打開了門,迎了出來,那個侍從也有六十開外了,他穿著一身褪了色的藍
布中山裝,頂上的頭發已經落盡,背卻佝僂得成了一把彎弓,他向老者和那位中年人不
停地點著頭說道:
「長官回來了?雷委員,您好?」
雷委員向那個老侍從還了禮,然後便轉過來微微欠身向老者恭敬地說道:
「朴公累了一天,要休息了吧?我要告辭了。」
「不要緊,進來坐坐,我還有話要跟你說。」朴公擺了擺手,並沒有回頭,卻踏著
遲緩而穩健的步子,徑自往門內走了進去,雷委員也跟著走了進來。那個老侍從便馬上
過去把大門關上。
「賴副官。」朴公叫道。
「有。」賴副官趕忙習慣地做了一個立正的姿勢,兩手貼在腿側上,可是他的背卻
仍舊佝接著,伸不直了。
「沏兩杯茶,拿到我書房來。」
「是,長官。」賴副官一行應著,一行卻彎著身子走了。
宅內的院子里,別的樹木都沒有種,單沿著圍牆卻密密地栽了一叢紫竹,因是深冬,
院子的石徑上都飄滿了脫落的葉萚。朴公和雷委員走向屋內時,踏在焦脆的竹葉片上,
一直發著嗶剝的碎聲。朴公和雷委員走進屋內書房時,賴副官早已經端著兩盅鐵觀音進
來,擱在一張嵌了紋石的茶幾上了,然後他又彎著身點著頭向雷委員說:
「雷委員請用茶。」
朴公進到書房裡,並沒有摘下帽子,便徑自走到茶幾旁邊一張紫檀木太師椅上坐了
下來,捧起了一盅熱茶,暖了一暖手,吹開浮面的茶葉,啜了一口,然後才深深地舒了
一口氣。他舉目看見雷委員仍舊立著時,便連忙用手示了一下意,請雷委員在另一張太
師椅上坐下。
書房內的陳設十分古雅,一壁上掛著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微明畫的寒林漁隱
圖。兩旁的對子卻是鄭板橋的真跡,寫得十分蒼勁雄渾: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另一壁也懸了一副對聯,卻是漢魏的碑體,乃是展堂先生的遺墨。上聯題著「朴園
同志共勉」。下聯書明了日期:民國十五年北伐誓師前夕。聯語錄的是國父遺囑: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靠窗左邊是一張烏木大書桌,桌上的文房四寶一律齊全。一個漢玉鯉魚筆架,一塊
天籟閣珍藏的古硯,一隻透雕的竹筆筒里插著各式的毛筆,桌上單放著一部翻得起了毛
的線裝《資治通鑒》。靠窗的右邊,有一個幾案,案頭擱著一部《大藏金剛經》,經旁
有一隻饕餮紋三腳鼎的古銅香爐,爐內積滿了香灰,中間還插著一把燒剩了的香棍。
「你們老師——」朴公坐下後,沉思良久,才開言道。
「是的,朴公。」朴公說了一句,沒有接下去,雷委員便答腔道。
「你們老師,和我相處,前後總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頓了一頓才又說道,「他
的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員答道,「恩師和朴公的厚誼我們都知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師的好處,可是他一輩子吃虧,也就是這個上頭。孟養——
他的性子是太剛了些。」朴公點著頭嘆了一口氣。
「恩師的為人,實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員說道。
「雖然這樣說,跟他共事就有點難了,」朴公轉向雷委員,「你做過他這些年的幕
僚,你當然知道。」
「是的,是的,」雷委員趕快介面道,「恩師行事,一向令重如山,口出必行,那
是沒有人敢違背的。」
「你們背地下都把他比做七月里的大太陽——烈不可當,是嗎?」朴公側過身去,
微笑著問道。雷委員會心地笑了一下,卻沒敢答腔。朴公把頭上的貂皮帽摘了下來,用
手搔了一下頭上那幾綹白發,又獨自沉思起來。
「其實,他晚年也是十分孤獨的——」隔了半晌,朴公才喃喃自語地說道。
「嗯,朴公?」
「我說,」朴公轉頭過去提高了聲音,「孟養,他的性子太烈了。做了一輩子的事,
卻把世人都得罪了。就是我和仲默兩人還能說說他。」
「恩師對朴公和仲公二位一向推崇備至。」雷委員欠身轉向朴公,臉上充滿了敬意
地說道。朴公持了一捋他胸前那掛銀須,微微地笑了一下。
「我和仲默倒未必真有什麼地方叫他折服。不過,我們三人當初結識,卻頗有一段
淵源——這個,恐怕連你也不太清楚呢。」
「我記得恩師提過:他和朴公、仲公都是四川武備學堂的同學。」
「那倒是。不過,這里頭的曲折,說來又是話長了——」朴公輕輕地嘆了一下,微
微帶笑地合上了目。雷委員看見朴公閉目沉思起來,並不敢驚動他,靜等了一刻工夫,
才試探著說道:
「朴公講給我們晚輩聽聽,日後替恩師做傳,也好有個根據。」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說起來,那還是辛亥年間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
楊蘊秀,剛從日本回來,他們在那邊參加了同盟會,回來是帶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
備學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漢那邊大舉起義。那時四川哥老會的袍哥老大,正是八千
歲羅梓舟,他帶頭掩護我們暗運軍火人武昌。其實我們幾個人雖然是先後同學,彼此並
不認識,那次碰巧都歸成了一組。我們自稱是『敢死隊』,耳垂上都貼了紅做暗記的,
提出的口號是『革命倒滿·倒滿革命』。一時各路人馬,揭竿而起,不分晝夜,兼水陸
紛紛人鄂。仲默的夫人楊蘊秀到底不愧是個有膽識的女子!」朴公說著不禁贊佩地點了
幾下頭。
「仲公的夫人確實是位巾幗英雄。」雷委員也附和著贊道。
「你知道嗎?那天運軍火進武昌,就是由楊蘊秀扮新娘。炸彈都藏在她的花轎里。
孟養和我呢,就打了紅包頭扮抬轎夫,仲默卻是一身長袍馬褂騎在馬上做新郎官。加上
幾個袍哥同志,吹吹打打便混進了正陽門。哪曉得一進城,裡面早已風聲鶴唳,人心惶
惶了。原來文學社的幾個同志走漏事機,總督下令滿城捕人,制台衙門門前已經懸上了
我們革命同志的頭顱了。我們馬上接到胭脂巷十號的命令:事出倉猝,提前發難,當晚
子時,以炮鳴為號。任務是炸制台衙門,搶救獄中同志。我們幾個人便藏到了楊蘊秀姊
姊家,伺機而動。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滿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肅。
我們幾個人都換上了短打,連楊蘊秀也改了男裝。大家幾杯燒酒一下肚,高談國家興亡,
都禁不住萬分慷慨起來。你老師最是激昂,我還記得,他喝得一臉血紅,把馬刀往桌上
一拍,拉起我和仲默兩個人,便效那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院子里歃血為盟,對天起誓:
『不殺滿奴,誓不生還。』約定日後大家有福共享,有難同當。那時倒真是都抱了必死
之心的,三個人連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來,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師年紀最小,
是老么。他那時才不過二十歲——」
「哦?」雷委員驚訝地插話道,「我倒不曾知道,原來恩師和朴公、仲公,還有這
么一段淵源呢!」
「你哪裡能得知?」朴公又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銀髯,笑道,「那段過往,確實是我
們三個人的秘密。那晚我們才等到十時左右,城東工程營那邊便突然間槍聲震響起來了。
幾個人正還猶疑,你老師便跳了起來,喊道:『外面都動了兵器了,我們還在這里等死
嗎?』說著便搶了幾枚炸彈,拖起馬刀往外面沖去,我們也紛紛涌了出去。原來外面人
聲洶洶,武昌城內早已火光沖天了。混戰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勢已定,武昌城內,
到處都飄滿了我們革命軍的白旗了。於是我們一隊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經過黃
鶴樓的時候,你老師突然興致大發,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脫下了一件血跡斑斑的白布
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樓檐上去,然後他站到黃鶴樓的欄桿上,揮著一柄馬刀,朝
了我們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養在此。』他那時那股豪狂的勁道,我總還記得。」
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來喝了一口鐵觀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師那些事跡竟埋沒了,」雷委員說道,「這些都該寫人
傳里去的。」
「可以寫,」朴公點首贊許道,「你老師年輕時那些任俠事跡,只有我才最清楚。
那次起義,雖然事出倉猝,由幾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闖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麼一闖,
卻把個民國給闖了出來呢。第二天我們便通電全國,稱中華年號為『黃帝紀元四千六百
零九年』——」朴公沉吟了片刻,又緩緩地說道,「也就是從那時起,日後幾十年間,
我們三個人東征西討,倒也真還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地步。你老師當了總
司令的時候,官位比我們都高,背著人,我和仲默一樣叫他『老幺』。」朴公朝雷委員
點頭笑了一下,雷委員也笑了起來。「他也始終把我和仲默以兄長看待,所以只有我和
仲默還夠拘阻他一些。我一生謹慎,吃虧的地方少。仲默厚道,與人無爭。不過,平心
而論,講到才略機智,我要首推你們老師——」朴公豎起了一雙壽眉,舉起了大拇指說
道,「我老早背地下就和仲默說過:『老二,日後叱吒風雲,恐怕還要看我們那個小的
呢。』後來果然應了我的話,你老師的成就確實在我們之上。」
「恩師的才智實在是令人欽服的,」雷委員說道,「只可惜還沒能展盡就是了。」
「不是這樣說,」朴公擺了擺手止住雷委員道,「他倒真是做過了一番事業的。不
過你老師發跡得早,少年得志,自然有他許多驕縱的地方,不合時宜。這不能怨天尤人,
還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養——」朴公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道:「他確實太剛烈
了。」說完朴公和雷委員對坐著,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來,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員才輕
輕地喟嘆了一聲說道:
「不過——今天總算是風光了。難為人到得那麼齊全,連王欽公、李賢公、趙冕公
竟也親自來了。」
「是嗎?」朴公微感驚訝地問道,「他們也來了嗎?我怎麼沒見著呢?」
「他們來得很早,一會兒工夫就告辭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說道,「我也有多少年沒有見著他們了。他們幾個送來
的輓聯,掛在靈堂里,我倒看了。王欽之的輓聯還嵌了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中原父
老望旌旗。』雖然他和你老師有過一段恩怨,可見他對你老師也還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員趕忙應道。
「今天的公祭倒也還罷了,」朴公說道,「雖說身後哀榮,也不能太離了格。我看
孟養的那個男孩子,竟不大懂事。大概在外國住久了,我們中國人的人情禮俗,他不甚
了解。」
「家驥兄剛從美國回來,他對國內的情形是比較生疏一點。」雷委員解說道。
「治喪委員會的人,和他商量事情,他一件件都給駁了回來。我主持這個治喪會,
弄得很為難,他是亡者的家屬,又是孝子,我也不便太過專攬。後來我實在看不過去,
便把他叫到一旁,對他說道:『當然古訓以哀戚為重,可是你父親不比常人,他是有過
功勛的。開吊這天,是國葬的儀式,千人萬眾都要來瞻仰你父親的遺容。禮儀上有個錯
失,不怕旁人物議,倒是對亡者失敬了。』我的話只能說到這一步,我看他的情形,竟
有點不耐煩的樣子。」
「家驥兄辦事,確實還少了一點歷練。」雷委員點頭附和道。
「還有一件事,我也對他直說了,孟養的夫人早過世,孟養在醫院卧病這兩年,侍
候湯葯,扶上扶下,都還靠他那位繼室夫人。他們這次發訃文,竟沒有列她的名字。她
向我哭訴,要我主持公道。以我和你老師的情分,我不能不管。可是這到底是他們的家
事,我終究還是個外人,不便干預。最後我只得委婉地和孟養那個男孩子說了:『看在
你亡父的份上,日後生活,你們多少照顧些。』」朴公說到這里,卻太息了一下,揪然
說道:
「看見這些晚輩們行事,有時卻不由得不叫人寒心呢。」
雷委員也跟著點頭,唏噓了一番。朴公手裡一直捧著那盅早已涼掉了的鐵觀音,又
默然沉思起來。雷委員看見朴公面上,已經有了些倦容,他便試探著說道:
「朴公身體乏了吧;我該——」
朴公抬起頭看看雷委員,又望望窗外,說道:
「天色已經不早了。這樣吧,你索性留在我這里,陪我對一盤棋,吃了晚飯再走。」
說著他也不等雷委員同意,便運自走向棋桌,把一副圍棋擺上,雷委員也只得跟著
坐到棋桌邊。剛坐下去,朴公抬頭瞥見幾案的香爐里,香早已燒盡,他又立了起來,走
到幾案那裡,把殘余的香棍拔掉,點了一把龍涎香,插到那隻鼎爐內。一會兒工夫,整
個書房便散著一股濃郁的龍涎香味了。朴公和雷委員便開始對奕起來。下了兩三手的當
兒,書房門突然打開了,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子走了進來,他穿了一身整潔的卡其學生制
服,眉眼長得十分清俊,手裡捧碗熱氣騰騰的湯葯。
「爺爺,請用葯。」他小心翼翼地把那碗湯葯擱在茶幾上便對撲公說道。朴公抬頭
看見他,臉上馬上泛出了一絲笑容,但是卻厲聲喝道:
「還不快叫雷伯伯?」
「雷伯伯。」男孩子趕快做了一個立正的姿勢,朝著雷委員深深地行了一個禮。
「這位就是令孫少爺了吧?」雷委員趕忙還禮笑道。
「我的小孫子——效先。」朴公指了一指他的孫子。
「好聰明的長相!」雷委員誇贊道。
「他今年小學三年級了,在女師附小念書,」朴公介紹道,「他是在美國生的,我
的男孩子兩夫妻都在那邊教書。前幾年,他祖母把他接了回來。他祖母過世後,便一直
跟著我。他剛回來的時候,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簡直成了個小洋人!現在跟著我念點
書,卻也背得上幾首唐詩了。」
「哦——?」雷委員驚訝道。
「你能背首詩給雷伯伯聽嗎?」朴公捋了一捋他的銀胡須。
「背哪一首詩,爺爺!」
「你還能記得多少首?」朴公喝道,「上禮拜教給你的那首《涼州詞》還記得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朴公
的孫子馬上毫不思索搖著頭琅琅地把那首《涼州詞》背了出來。
「了不得!了不得!」雷委員喝彩道,一這點年紀就有這樣的捷才。朴公,」他轉
向朴公又說道,「莫怪我唐突,將來恐怕『雛風清於老鳳聲』呢。」
「不要謬獎他,」朴公說道,臉上不禁泛滿了得意的笑容,向他的孫子說了句:
「去吧。」
朴公的孫子離開書房後,朴公便把那碗熱湯葯捧起來,試著喝了幾口。
「朴公近來貴體欠安嗎?」雷委員停下了棋,關懷地問道。
「倒也沒有什麼,」朴公答道,「你還記得我和你老師北伐打龍潭那一仗嗎?我受
了炮傷。」
「是的,是的,我記得。」雷委員趕忙應道。
「那時還年輕,哪裡在意,現在上了年紀,到底發著了,天寒的時候,腰上總是僵
痛,電療過幾次,並不見效,我便到奚復一那裡去抓了一帖葯,服著好像還克化得動似
的。」朴公說著,已經把那一碗湯葯飲盡,然後又開始和雷委員對弈起來。下到二十手
的光景,雷委員有一角被朴公打圍起來,勒死了,他在盒子里一直抓弄棋子,想了差不
多十來分鍾才能下手。
「朴公——」他抬頭時,發覺原來朴公坐在那裡,垂著頭,已經蒙然睡去。他趕忙
立了起來,走到朴公身旁,在朴公耳邊,又輕輕地喚了一聲:
「朴公——」
「嗯?」朴公睜開了惺松的睡眼,含糊地問道,「該我下了嗎?」
「朴公該休息了,打擾了一個下午,我想我還是先告辭了吧。恩師那邊還有許多後
事等我去了結呢。」
朴公怔怔地思索了半晌,終於站了起來說道:
「也好,那麼你把今天的譜子記住。改日你來,我們再收拾這盤殘局吧。」
朴公送雷委員到院子里的時候,雷委員再三請朴公止步,朴公並沒有理會,徑自往
大門走去,走到門口時,他卻若有所思地停了下來,對雷委員說道:
「下月二十五日,是你老師的『七七』。」
「是的,朴公。」
「你老師那邊打算在家裡做呢?還是到寺里去呢?」
雷委員的臉上現出了難色,隔了半晌,終於說道:
「此事我跟家驥兄商量過了。他說他們幾個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舉行佛教的儀
式。」
「哦——」朴公點頭沉吟道,「那麼這樣吧,那天由我出名,在善導寺替孟養念經
超度好了。下月也是仲默的周忌,正好替他兩人一齊開經,仲默的夫人也要參加的。」
朴公說著,又歪過了身子,湊到雷委員耳根下,低聲說道:
「你老師打了一輩子的仗,殺孽重。他病重的時候,跟我說常常感到心神不寧。我
便替他許下了願,代他手抄了一卷金剛經,剛剛抄畢。做『七七』那天,拜大悲仔的時
候,正好拿去替他還願。」
朴公說畢,賴副官已經把汽車叫過來送客,打開車門在那裡等候著了。正當雷委員
要跨上車的時候,朴公又招住了他,把他叫到跟前,對他說道:
「還有一句話,是你老師臨終時留下來的:日後回大陸,無論如何要把他的靈柩移
回家鄉去。你去告訴他的那些後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養常穿的軍禮服,他的那些勛章
也要存起來,日後移靈,他的衣衾佩掛是要緊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辦。」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最後說道:「你老師生前,最器重你。他的後事,你
多費點心。至於他那些後輩,有什麼不懂事的地方,你擔待些,不要計較了。」
「這點請朴公絕對放心。」雷委員向朴公深深地行了一個禮便跨進汽車里去。
「賴副官,開飯了吧。」朴公目送雷委員離開後,便吩咐賴副官道。
「是,長官。」賴副官連忙彎著腰做了個立正的姿勢應道,然後蹣跚地走過去把大
門關上。
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時候,冬日的暮風已經起來了,滿院里那些紫竹都騷然地抖響起
來。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紅一般,冷凝在那裡。朴公踱到院子里的一角,卻停了下來。
那兒有一個三疊層的黑漆鐵花架,架上齊齊地擺著九盆蘭花,都是上品的素心蘭,九隻
花盆是一式回青白瓷蟠龍紋的方盆,盆里鋪了冷杉屑。蘭花已經盛開過了,一些枯褐的
莖梗上,只剩下三五朵殘苞在幽幽地發著一絲冷香。可是那些葉子卻一條條地發得十分
蒼碧。朴公立在那幾盆蕭疏的蘭花面前,背著手出了半天的神,他胸前那掛豐盛的銀髯
給風吹得飄揚了起來。他又想起了半個世紀以前,辛亥年間,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來,
直到他的孫子效先走來牽動他的袖管,他才扶著他孫子的肩膀,祖孫二人,一同入內共
進晚餐。
『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出自哪一位武俠作家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是古龍在《三少爺的劍》中借燕十三之口說的,原句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難卻,恩怨無盡。
江湖的稱謂最早是由莊子提出的,出自《莊子 大宗師篇》,原句為「泉涸,魚雙與予處於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意思是: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使對方保持濕潤。此時,兩條魚便緬懷起往日在江河湖水裡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識的生活。
(9)蘭花恩怨擴展閱讀
古龍生平: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漢族。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
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