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開場舞
『壹』 荷花舞的傳統
荷花舞的隊形有龍擺尾、燕穿梭、十字套的隊形變化,它的藝術價值是壯觀中寓柔雅,輕捷中有平穩,所以又稱「地飄兒」、「地遊子」,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表現了農耕民族對主宰降雨的龍的崇拜,以燕子的穿梭寓意生機和甘霖普降及剪子股的十字花套隊形表示太平,表達漢民族文化的心態和靈魂的舞蹈創造,是地方傳統文化對遠古龍、鳳文化的傳承,是中國古文化對地方民俗的滲透。
『貳』 愛蓮說這一舞蹈講述了一個什麼事情
淺析舞蹈劇目《愛蓮說》
舞蹈《愛蓮說》是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的優秀舞蹈家,邵俊婷表演的優秀作品。這部作品不僅體現了詩歌的內容,它還以一種新的手法詮釋了中國古典舞蹈,將荷花比喻成富有中國傳統美的高潔優雅的女性形象,展現了出淤泥不染的孤高品質,濯清漣不妖的堅貞樸素。
一、分析劇目《愛蓮說》
這部作品《愛蓮說》由趙小剛和北京舞蹈學院的青年舞者邵俊婷共同創作。並在第八屆全國「桃李」舞蹈比賽中獲得古典舞A級金獎,在第四屆中央電視台比賽中獲得古典舞類一等獎。
「愛蓮說」的舞蹈創作啟發來自於北宋文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按照詩中對荷花外形和氣質的描寫,用獨特的寫意風格來表達詩意性、擬人性的蓮花形象。著重強調蓮花「出淤泥不染,濯清漣不妖」的君子品德,展現了東方麗人的高潔古雅之美。豐富的詩意氣息和象徵性的敘述手法,使《愛蓮說》舞蹈達到了更高的審美境界[1]。荷花被描繪成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美感的女性形象,舞者以其輕盈的曼妙感和動感的「若俯若仰,若來若往」美將觀眾吸引到另一種意境;它表現了東方女性的謙遜與優雅之美,以及荷花細膩而獨立的君子品格。
舞蹈《愛蓮說》將中國古典舞的美學原理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以舞蹈的形式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使每個人不但能感受到舞蹈的精神價值,也能感受到視覺的美感。
二、《愛蓮說》舞蹈的表演形式
古典舞是中國諸多舞蹈種類中的重要舞種之一,無論是主題與形式、動作技巧,還是身體所展現的體態魅力,都彰顯了「形、動、情」的審美特性。然後,通過舞者特定的身體表現形式和客觀道具,把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傳遞給公眾,讓公眾能夠欣賞到具有審美價值和風格魅力的優秀作品[2]。
舞蹈《愛蓮說》的編舞不是簡單的把詩詞外化成動作,而是把荷花的形象擬人態,並通過詩中對荷花外貌和氣質的描述將其象徵化。在古典舞蹈的表達中,把詩詞「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對荷花的稱頌做了新的詮釋。舞者向我們展示了東方女性謙遜優雅的美,以及通達的性格,誠實、莊重、獨立,像一朵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荷花。舞蹈《愛蓮說》蘊涵著強烈的詩意和畫意,並運用了寫意與象徵的手法,使舞蹈作品達到了更高的審美探索水平。屈膝跪地,接著一個小五花動作繞於胸前,後腿微翹,上身向後傾斜,形成「蓮花」形,突出主題。這時,一位蓮花仙子出現了,緩緩地從地上起來,一隻玉手半捂著臉,這宛如讓人們看見一個女孩的羞澀,接著轉身,然後用單腳腳尖站立,這解釋了蓮花的生長過程,同時也讓人浮想出一個正在成長的聘婷少女。舞蹈更加精彩的地方在於它的擬人化,舞者通過舞蹈呈現給觀眾的是,一位在湖中翩翩起舞的少女,初次在外,對外界難免羞怯,但又想將自己與眾不同的高潔魅力呈現給周遭事物,表現出身體和心靈之間的特殊矛盾,許多表演動作表現出頭部和肢體的扭擺,一些小幅度的腳趾勾翹動作也表現出這種內在矛盾。通過掙扎後,動作的伸展和流暢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女性的獨特魅力。她優雅的姿勢呈現出一種罕見的聖潔之美,在連續而平穩的琵琶聲中,她或於綠葉中羞澀,或期待綻放,或優雅高尚,靜靜地綻放著她無塵的自然之美,完全舒展著她獨一無二的優雅氣質;當輕柔悠揚的音樂變得激情澎湃時,舞者的動作變得生動自然,節奏輕快灑脫。時而醉於天地間,時而隨風飛舞,時而自由,時而羞怯。在這一刻,她與舞台完全融合,忘我的表演中,彷彿湖中一朵荷花翩翩起舞。舞蹈即將結束時,又出現與開場相呼應的造型,隨著兩聲清亮的木魚音,她搖了搖身上的露水,亭亭的站在水中央,她是萬花叢中的一位紳士。縱使經歷了千年的繁華,仍然不能把它淹沒。風浪過後,湖中的碧波歸於平靜——一種超凡脫俗的淡然[3]。
在這個舞蹈劇目《愛蓮說》中,強調了中國古典舞蹈「圓」的本質,也就是說,它是通過圓場和雲手等的動作來反映的,這些動作遵循圓周運動弧線的規律性特徵,這也與蓮花的形象相一致。藝術意蘊是一種優美的舞蹈方式,以生動動人的藝術方式表達,是哲學或思想生活的深刻內涵。通常情況下,它的藝術含義並不完全是舞蹈形象所反映的主題,這是一件比思想更形而上學的事物,它是一種超越文字和圖像的哲學和情感,可能是有意義的但又無法描述的。這也是優秀的舞蹈藝術具有不朽美學魅力的根源[4]。
三、《愛蓮說》舞蹈的音樂運用
《愛蓮說》中所應用的音樂曲目是《國色》中的「沉魚·西施浣紗」、「落雁·昭君出塞」。這部作品的音樂贊美了荷花高貴純潔的品質,和而不流的特性。歌詞表面敘述的是荷花的秉性,實質是描摹人性的風骨。《愛蓮說》舞蹈的音樂設計由兩部分組成,主要是兩個舞蹈片段組成。開始前有引子起調,再由慢至快到尾聲。基本的結構是:引子或前奏→慢板→漸快發展→快板高潮→結束[5]。
作品從音樂選段上,分為四個部分A-B-C-D 段。舞蹈第一段選用「沉魚」中的首節,它結合了古箏和豎琴,營造出流動的潺潺水聲,這讓人們聯想起了荷花在水中含苞待放的姿態。此時,舞者的動作慢慢隨著韻律漸入佳境。隨著身體的慢慢擺動,蓮花逐漸蘇醒並開始綻放。音樂藝術理念超前,音樂結構嚴謹且構圖十分緊湊。隨著音樂的逐漸變化和情節的有序開展,表達意境也逐次發生改變。從這開始,第二段就使用「落雁」作為背景音樂。於是琵琶和二胡交輝相映,開始像蓮花一樣浮出水面,彷彿一位蓮花仙子出現在人們眼前。隨著舞者動作幅度的改變,在優美的錚錚琵琶聲中,把蓮花的聖潔與美麗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三段音樂開始變得越來越激烈,上升的音調和樂器的碰撞將舞蹈推向了高潮。此時,舞者的動作范圍變廣,說明荷花經受了風雨的洗禮和頑強的抵抗。在第四段,伴著敲擊木魚的鍾聲響起,她展現了「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的崇高品性。她把身上的露水散落,獨自站在湖水中央,一塵不染,彷彿一位花中君子。音樂接近尾聲,她逐漸回歸湖面,恢復了原來的平靜與優雅。
音樂和舞蹈都是缺一不可的,合適的音樂可以讓舞蹈更加立體化,激發舞者的共情能力,豐富舞蹈的情感與內涵。舞曲不但能表達舞蹈的時長、速度和節奏,還賦予了舞蹈情感思維。舞蹈和音樂之間的這種有機聯系才能創造出一個完美的舞者人設。音樂在任何舞蹈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它能生動地表達舞蹈的主題和內涵。舞蹈想要表達何種內容或情感,就應當選用與之匹配的音樂。趙小剛編導首先選擇了優秀的舞蹈音樂——《國色》中的曲目,然後被音樂所感染和推動。在音樂的基礎上,編出了一支優秀的舞蹈。
四、結束語
《愛蓮說》的總編導通過對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精神品格的理解,結合中國古典舞蹈的審美特徵,不加修飾的對荷花自身的形象特徵進行了全面的擬人化。將舞者塑造成高貴自愛的荷花形象。舞蹈通過古典舞種獨特的身體節奏和韻律特徵,整套動作完整流暢。動作線基本上是環形的,即使技能的表現也是流暢溫和的,也不會給人留下刻板生硬的印象。在舞蹈中,手臂、頭部、腰部、胯部和腿部的每個細節都用「圓圈」來進行處理。這種剛柔並濟的藝術形式展現了舞者的輕盈、優雅、柔軟、舒適和魅力,使人們身臨其境,並深深地沉浸在舞者的創作表演中。
《愛蓮說》這種舞蹈給人一種美的感覺,不僅因為舞者用她的姿勢、技巧和動作打動了觀眾,還因為蓮花的形象是純潔的,這種高尚的品質感染了每一位欣賞者。正是因為這個美麗的形象,舞者運用了古典舞的元素來向觀眾展示。作品借荷花表現了人的精神、人格,以及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人的尊嚴,這是令人欽佩、崇敬和嚮往的。因此,這個作品是值得欣賞和稱贊的。
在實踐中,高校要充分了解中國古典舞的重要性,在堅持創新探索、尋求新途徑的同時,採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中國古典舞。為了滿足中國古典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高校應該在現代社會中繼續推動中國古典舞種的改革與可持續發展。通過將基礎課程與身體韻律課程相結合,學生可以釋放身體的不同部位,幫助完成中國古典舞的復雜動作。同時,學生技藝的逐步發展可以增加動作的幅度,使舞蹈動作更加輕盈流暢,增加舞蹈動作的優美度,大大提高學生表達中國古典舞蹈的能力。
『叄』 舞蹈詠荷表達什麼意思
《詠荷》運用寫意化改造的扇子塑造荷葉荷花的形象,結合編導、舞者巧妙編排和運用,將觀眾帶入一種詩情畫意的觀賞境界,頗具審美特徵和寫意性目的。
也許正是因為此類道具本身就具備表現價值和審美意義,其對於世間事物寫意性的審美特徵又十分廣泛不受局限,使其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是赤手可熱的,其中也不乏很多經典作品。如群舞《荷花舞》,雖然與作品《詠荷》一樣表現的都是荷花的美,但兩者在道具的運用上卻完全不一樣。
《荷花舞》 的道具不是拿於手上,舞者們身著長裙,道具荷葉盤連接墜在裙下,盤上四面各有一枝挺立的荷花,道具雖然一直處於視覺下方,但它巧妙之處就在此,寫意性道具荷葉盤的裝潢鋪設,將舞台變成了荷花池,舞者的雙腳藏於荷葉盤之中。
一系列的隊形變化皆看不出舞者的步伐,宛若亭亭玉立的荷花仙子們乘著荷葉在水池中川流不息,在花海中翩然起舞,鋪展開一幅美麗動人的舞蹈畫卷。
(3)荷花開場舞擴展閱讀:
《詠荷》,膠州秧歌女子獨舞,所用道具為秧歌舞蹈中運用較多的扇子。而與傳統的扇子不同的是,《詠荷》 中的扇子設計獨特,是一把360°的雙面大扇,一面為綠色,一面為枚紅色,展開來後,綠色那面就像一-片荷葉,而紅色那面則像極了一朵盛開的荷花。
作品前半段時,枚紅色的扇面是折藏在綠色扇面里的。舞者著一身綠衣,扇子在手中就如延展開來的枝葉,曼妙的身姿配合手持扇子不斷舞動的扇花:撇扇、抖扇、繞扇、甩扇、開合扇,舞者手中之扇與肢體動作完美融合,渾然一體。
『肆』 戴愛蓮舞蹈《荷花舞《賞析
最後定稿的《荷花舞》,無論是主題、人物還 是結構、動作語言,都與民間「專走花燈」有了很大的不同屬。戴先生把兒童的「走花燈」 改為女子群舞,把領隊指揮的老人換成女子領舞「白荷」;在舞蹈語匯和手法上,主要 採用傳統的「圓場」碎步和大調度隊形變化,表現除了群荷在水面上飄動的流暢感和自由感,在藝術處理上,更是調動各種手段,從人物造型到動作設計,從舞蹈的空間構圖到 舞蹈的行進線路等,多方面強化領舞「白荷」與群荷的對比與呼應,於統一中追求著變 化和豐富。《荷花舞》高潔的意境,秀美的色彩,如畫的構圖和渾然天成流暢之至的舞
蹈,荷花舞 是那麼嫵媚動人,光彩如初。
『伍』 荷花獎舞蹈大賽生命在閃爍
感情再深,恩義再濃的朋友,天涯遠隔,情義,終也慢慢疏淡。不是說彼此的心變了,也不是說不再當對方是朋友,只是,遠在天涯,喜怒哀樂不能共享,原來,我們已是遙遠得只剩下問候——問候還是好的,至少我們不曾把彼此忘記。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的路其實都是孤獨的,那是來自於生命深處最終的荒涼。再有情義的朋友,你不得不接受空間的距離,也不能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都沒有能力完全分享別人的心緒。
『陸』 ___的荷花___地舞蹈,都填什麼
害羞抄的荷花快樂地舞蹈。襲
美麗的荷花漸漸地舞蹈。
可愛的荷花緩緩地舞蹈。
粉色的荷花慢慢地舞蹈。
可愛的荷花飛快地舞蹈。
害羞的荷花開心地舞蹈。
白色的荷花緩緩地舞蹈。
孤獨的荷花漸漸地舞蹈。
幸福的荷花高興地舞蹈。
粉色的荷花漸漸地舞蹈。
『柒』 荷花舞的由來
「荷花舞」原名「雲朵子」、「地遊子」,又稱「地飄兒」、「雲影子」、「地雲回子」等,隨著歷史答的變遷也叫「跑花燈」、「蓮花燈」、「荷花舞」。源於周族的賽社祭祀活動,在巫文化的影響下變成一種「乞雨」的巫神活動。西峰區內廟宇較多,道教文化盛行,每逢廟會或春節時,社火隊都排演「雲朵子」。它是民間社火中長期保留的娛樂節目。
荷花舞集曲藝、音樂、紙扎、民間美術於一體,從「雲朵子」、「雲影子」、「蓮花燈」等民俗觀念醞釀成的漢族民間舞蹈,不僅僅是西峰區域歷史,也是中國農耕文化源頭地的歷史遺存,也是中國農業文明在漢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產物。它的特徵是道具別致,由雲盤、雲朵、油燈、蓮花構成的舞具,民俗意味性極強,反映了周代農耕活動的文化內容。雲盤象徵甘霖,雲朵象徵四海太平,油燈象徵五穀豐登,蓮花象徵祥和潤澤。由此構成的意念來自周代祭祀中的賽社活動,象徵遠古農耕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存的企盼,期冀風調雨順,太平盛世的民間觀念。
『捌』 荷花舞是根據哪個民間舞創作而來的
,《荷花舞》的原始素材來自隴東。隴東民間秧歌表演中有一種「小場子」,名叫
「走花燈」(也叫「蓮花燈」)。民間的「走花燈」主要由兒童扮演。表演時,兒童踩
在荷葉狀的盤子上,由一老者領隊指揮,邊舞邊唱。所唱的多是民間秧歌時調,內容以
祈祝風調雨順和吉祥納福為主。戴愛蓮憑著長期對民間藝術的學習和研究,加上她獨到
的藝術眼光,在對民間「走花燈」的動作風格、形式特點、情緒基調等做了比較深入的
分析和研究之後,三易其稿,幾度修改。最後定稿的《荷花舞》,無論是主題、人物還
是結構、動作語言,都與民間「走花燈」有了很大的不同。戴先生把兒童的「走花燈」
改為女子群舞,把領隊指揮的老人換成女子領舞「白荷」;在舞蹈語匯和手法上,主要
採用傳統的「圓場」碎步和大調度隊形變化,以表現群荷在水面上飄動的流暢感和自由
感;在藝術處理上,更是調動各種手段,從人物造型到動作設計,從舞蹈的空間構圖到
舞蹈的行進線路等,多方面強化領舞「白荷」與群荷的對比與呼應,於統一中追求著變
化和豐富。《荷花舞》高潔的意境,秀美的色彩,如畫的構圖和渾然天成流暢之至的舞
蹈,自它誕生之始便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在「文革」以後再度復排上演時,《荷花舞》
依然嫵媚動人,光彩如初。
『玖』 舞蹈《詠荷》的作品介紹
碧綠的荷葉,嬌嫩抄的荷花,映襲襯著妙齡少女俏麗的臉龐的,荷葉羅裙,相互交映,組成了一幅美好和諧的畫面,請欣賞由陳依盈、湯邁同學帶來的漢族雙人舞《詠荷》。
《詠荷》融合了多種舞蹈元素,風格飄逸,以古典舞的韻味、優美輕盈的舞姿、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把古典民族舞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9)荷花開場舞擴展閱讀
詠荷舞的創作來自於《采蓮曲》唐王昌齡
采蓮姑娘的綢裙子綠得如同荷葉一般,鮮艷的荷花正迎著姑娘的臉龐盛開。采蓮姑娘掩映在盛開的荷塘中時隱時現,直到聽見了《采蓮曲》的歌聲,才知道她們正忙著采蓮。這首詩重要寫采蓮姑娘的俏麗容貌
亭亭玉立的碧綠荷葉和妙齡少女的綠色羅裙融為一體,嬌嫩的荷花映襯著少女俏麗的臉龐。荷葉和羅裙,荷花和面龐相互烘托,交相輝映,共同組成了一幅美好和諧的圖畫。這里寫采蓮少女的衣著容貌,色彩鮮艷而不庸俗,洋溢著濃重的生活力息。
後兩句寫動景,由於荷葉和羅裙、荷花和人面融為一體,所以采蓮姑娘稍微一動就不見了蹤影,直到聽見歌聲才知道她們在荷塘中采蓮。
『拾』 三年級語文荷花四自然段有幾層意思每層的意思
三年級語文荷花第四自然段可以分為二層:
第一層(開頭-「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寫微風吹來,滿池荷花翩翩起舞。
第二層(「風過了」-結束):「我」想像和小動物們交談。
《荷花》第四自然段原文: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10)荷花開場舞擴展閱讀: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像,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
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
作者從想像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