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荷花
A.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人們應該多從自然界中去領悟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比如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些都是人們從梅花哪裡得到的啟示,即人要通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實,荷花和梅花一樣,都能給人啟示,幫人悟透許多人生道理。比如說,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止是「出污泥而不染」!
因此,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讀懂荷花的第三重境界——「花未全」,求缺惜福。
年輕的時候,我們做人做事過於剛強,像荷花那樣高潔,潔身自好;人到中年後,我們又學會了包容,像荷花那樣「藏污納垢」,做人外圓而內方;晚年時,我們懂得知足常樂,心安理得,又學習荷花那樣「求缺惜福」。一個人,若讀懂了荷花的以上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B. 「荷花」這個詞你能聯想到什麼樣的景象
提到了荷花,在我個人印象中第一想到的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形象。滿池的淤泥污水,對於荷花來說,它就是滋養。他就如我們人生的一些階段,面對紛雜的社會,我們能夠保持自己的初心,堅定自己你的信念。不被世俗所煩擾,又如一些書上所說"作為人何為正確?"他的回答是:善良、無私、勇敢、愽愛…所有含正量能量的詞語都是正確的,用這些來作為我們人生的准則,一定不會有偏頗
記得一位朋友的父母給她女兒取名荷花.我當時呢還感覺挺不理解的,感覺這個名字很俗氣。當我真正看到荷花的時候,我終於明白她的心願所致!他對女兒的那種愛及美的寄託!
又如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的荷花定理,也非常有感觸!在一個荷花池中,第一天開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假如30天開滿整塘荷花。第幾天開了池塘一半荷花呢?正確回答是29天。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理,也叫30天定理。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開始用力地開,玩命地開,但漸漸的,你開始感到枯燥,你可能在第7天、第17天甚至第28天的時候放棄了,這時往往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荷花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越到最後,越關鍵。拼到最後,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毅力和堅持…
但願我們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充分利用荷花定理。塑造我們美麗的人生…記好堅持30天試試看…😊
C. 荷花的人生哲理有什麼
1、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盪盪,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2、包容吸收
骯臟污穢的地方生長著更多的植物;清澈見底的水中常常不會有魚蝦。大海懂得容納吸收百川,最後才能有容乃大;蓮花被污泥滋潤,才能越長越好。同理,人應該懂得包容萬事萬物,從挫折和磨難這些「肥土」中吸取營養,強筋壯骨,增長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學蓮花藏污納垢,包容吸收;可千萬不可秉持喜好高潔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則無徒」,處處都受到障礙。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謙卑做人,包羅萬象,陰陽平和,吸收好的與壞的,才能越來越強大。
植物文化
1、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
2、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進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
3、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D. 張曉風的《初心》
初心
張曉風
⒈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因為書是新的,我翻開來的時候也就特別慎重。書本上的第一頁第一行是這樣的: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歲,望著《爾雅》這部書的第一句話而愕然,這書真奇怪啊!把
「初」和一堆「初的同義詞」並列卷首,彷彿立意要用這一長串「起始」之類的字來作
整本書的起始。
也是整個中國文化的起始和基調吧?我有點敬畏起來了。
想起另一部書,《聖經》,也是這樣開頭的: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真是簡明又壯闊的大筆,無一語修飾形容,卻是元氣淋漓,如洪鍾之聲,震耳貫心,
令人讀著讀著竟有坐不住的感覺,所謂壯志陡生,有天下之志,就是這種心情吧!寥寥
數字,天工已竟,令人想見日之初升,海之初浪,高山始突,峽谷乍降及大地寂然等待
小草涌騰出土的剎那!
而那一年,我十七,剛入中文系,剛買了這本古代第一部字典《爾雅》,立刻就被
第一頁第一行迷住了,我有點喜歡起文字學來了,真好,中國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來
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個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學的書上如此解釋。
我又大為驚動,我當時已略有訓練,知道每一個中國文字背後都有一幅圖畫,但這
「初」字背後不止一幅畫,而是長長的一幅卷軸。想來當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時
候,也是煞費苦心的神束之筆這件事無形可繪,無狀可求,如何才能追蹤描摹?
他想起了某個女子動作,也許是母親,也許是妻子,那樣慎先紡織機上把布取下來,
整整齊齊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當窗而立,她屏息凝神,考慮從哪裡下刀,陽光把她
微微毛亂的鬢發渲染成一輪光圈。她用神秘而多變的眼光打量著那整匹布,彷彿在主持
一項典禮。其實她努力要決定的只不過是究竟該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還是先裁自
己的一幅裙子?一匹布,一如漸漸沉黑的黃昏,有一整夜的美可以預期——當然,也有
可能是惡夢,但因為有可能成為惡夢,美夢就更值得去渴望——而在她思來想去的當際,
窗外陸陸續續流溢而過的是初春的陽光,是一批一批的風,是雛鳥拿捏不穩的初鳴,是
天空上一匹復一匹不知從哪一架紡織機里卷出的浮雲。
那女子終於下定決心,,一刀剪下去,臉上有一種近乎悲壯的決然。
「初」字,就是這樣來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織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個宇宙的成滅,也可視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愛上「初」這個字,並且提醒自
己每清晨都該恢復為一個「初人」,每一刻,都要維護住那一片初心。
⒉初發芙蓉
《顏延之傳》里這樣說:
「顏延之間鮑照已與謝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
如鋪錦列綉,雕繢滿眼。』」
六朝人說的芙蓉便是荷花,鮑照用「初發芙蓉」比謝靈運,實在令人羨慕,其實
「像荷花」不足為奇,能像「初發水芙蓉」才令人神思飛馳。靈運一生獨此四字,也就
夠了。
後來的文學批評也愛沿用這字歸,介存齋《論詞雜著》論晚唐韋庄的詞便說:
「端己詞清艷絕倫,初日芙蓉春日柳,使人想見風度。」
中國人沒有什麼「詩之批評」或「詞之批評」,只有「詩話」「詞話」,而詞話好
到如此,其本身已凝聚飽實,全華麗如一則小令。
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世說新語》里有一則故事,說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以後卻因政治上的芥蒂而
分手。只是每次遇見良辰美景,玉恭總會想到王忱。面對山石流泉,王忱便恢復為王忱,
是一個精彩的人,是一個可以共享無限清機的老友。
有一次,春日絕早,玉恭獨自溫步一幽極勝極之外,書上記裁說:
「子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那被人愛悅,被人譽為「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忽然悵悵冒出一句:「王大故自濯
濯。」語氣里半是生氣半是愛惜,翻成白話就是:
「唉,王大那空伙真沒話說——實在是出眾!」
不知道為什麼,作者在描寫這段微妙的人際關系時,把周圍環境也一起寫進去了。
而使我讀來怦然心動的也正是那段「於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帶描述。也許不是
什麼驚心動魄的大景觀,只是一個序幕初啟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著陽光閃爍的露水,
只是露水妝點下的桐樹初初抽了芽,遂使得人也變得純潔靈明起來,甚至強烈地懷想那
個有過嫌隙的朋友。
李清照大約也被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奴嬌》里竟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的句子全搬過去了。一顆露珠,從六朝閃到北宋,一葉新桐,在安靜的扉頁里晶薄透亮。
我願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來,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時,在葉嫩花
初之際,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靜,果之初熟,茶之方馨。在船之啟碇,鳥之回翼,在嬰
兒第一次微笑的剎那,想及我。
如果想及我的那人不是朋友,而是敵人(如果我有敵人的話),那也好——不,也
許更好,嫌隙雖深,對方卻仍會想及我,必然因為我極為精彩的緣故。當然,也因為一
片初生的桐葉是那麼好,好得足以讓人有氣度去欣賞仇敵。
E. 席慕容心中荷花的特點
純潔,高貴,美好。
作為詩人畫家的席慕蓉既寫荷花又畫荷花,對荷花可謂一往情深.
在石門鄉居的後院,她養了六大缸荷花,春天施肥,夏天冒著溽暑寫生."有那麼多事逼在眼前,有那麼多工作要做的我,卻差不多花了整個早上的時間來看一朵荷花.""我覺得荷花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友人,並且,在初識的那一次就見傾心,不忍離去,就這樣過了幾千年."這似乎道出了荷花在她心中的地位.
有關荷花的散文,席慕蓉寫有多篇:《荷花七則》,《願望》,《花之音》,《荷田手記》,《睡蓮》.她在《時間草原》序《初心》里談到:"'天真無邪'如夏日初發的芙蓉,可貴的就是那瞬間的飽滿與潔凈, 但是人生能有幾次那樣的幸福?只要不斷成長著的人,心中就會不斷染上塵埃.讀詩,寫詩,其實就是個體在無可奈何的沉淪中對潔凈飽滿的'初心'的渴望."荷花的飽滿即高貴,大氣.如果說,荷花在不同詩人,作家那裡還有多重闡釋,在席慕蓉詩中只有一個:純潔,高貴.這是荷花在她心中永恆的心象.帶著這樣的心象,席慕蓉在詩中不斷地書寫著荷花.
《夏日午後》:"想你和那一爪/夏日的午後/想你從林深處緩緩走來/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蓮/是我的最最溫柔/最易疼痛的那一部份/是我的聖潔遙遠/最不可碰觸的華年"這首詩將時間定格在一個夏日午後,"你"在我心中是"含笑的出水的蓮".純潔,美麗,而且含笑,詩人突出戀人的純情,更突出了'這份戀情雖"遙遠"但"聖潔".熱烈地贊美了初戀情懷.
《蓮的心事》:"我/是一朵盛開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見現在的我/風霜還不曾侵蝕/秋雨還未滴落/ 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我已亭亭不憂亦不懼無緣的你?阿/不是來得太早就是/太遲".詩中的"我"既不是"青澀"的小荷,也不是"美人遲暮"的殘荷,而是"不憂亦不懼"沉穩而美麗的夏荷.這首詩 通過"夏荷"這個意象充分表達出青春女子成熟,自信的心態.同時也抒發出無緣被賞識的寂寞之情.
"荷花"意象在席慕蓉詩中多有出現,如《距離》:"可是有的時候/嚴厲的你也會忽然忘記/也會回頭來殷殷詢問/荷花的消息和那年的/山月的蹤跡"《藝術家》:"你已用淚洗凈我的筆/好讓我在今夜畫出滿池的風雨/而在心中那個芬芳的角落/你為我雕出一朵永不凋謝的荷„„"《一個畫荷的下午》:"在那個七月的午後/在新雨的荷前/如果/如果你沒有回頭„„"
在這些詩歌中,荷花的意象都寄託著詩人純潔,高貴,美好的詩心.
F. 野花、荷花、菊花、臘梅分別給我們的啟示
野花教育我們即時不起眼也要不卑不亢荷花教育我們要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環境影響菊花教育我們那樣默默生長,不求索取,只是給予臘梅教育我們要勇於向逆境挑戰,不向困難低頭
G. 荷花的品質與做人的道理是什麼
荷花的品質與做人的道理:
荷花的品質是高尚、純潔、冰清玉潔、謙虛等。做人應像荷花一樣要堅持自己的初心,不攀附權貴,隨波逐流;要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要以高潔傲岸的情操抗拒一切黑暗。
荷花的「荷」字和「合」字諧音,寓意為和諧,象徵著美滿幸福。荷花生長在污泥之中,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潔,有著高尚、純潔、謙虛、堅貞、聖潔和高雅的品質。
荷花的花語:
荷花有白色和粉色的花朵,它的花語是清白、純潔,平時可以將荷花送給心愛的姑娘來表達心中的情意。
荷花是印度、越南的國花,恩愛關懷也是它的花語。平時也可以將荷花送給長輩、老師,感謝他們—直以來的關心。
荷花是很低調的花朵,它的花色、花型很低調,生長地更低調,但在低調中也顯現出了荷花的美麗。荷花生命力很頑強,堅貞、清正也是它的花語。荷花是高尚的花朵,有著高風亮節的好品質,是花中的正人君子。
H. 荷花無心棄紅塵,撤得蓮子盪春心,烏泥埋藕染其身,出淤方顯潔白心。什麼意思啊
荷花包蓮心,蓮子長成藕,藕生蓮花,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蓮花在佛教里是聖潔象徵,比如蓮花座觀世音菩薩形象。我想作者應該把你形容成荷花比喻你生活在這日常瑣事的現實,但有一個善良美麗寄世度人的心。我一句句白話給你,第一句由於荷花的出而不凡品質是可不再受身紅塵俗世但它又是娑婆屆一員所以它是一心的就是初心。第二句很瀟灑的在世間傳播愛意。第三句物盡其賾的活在泥塘。最後一句接應第一句那個荷花。四句話總結1初心2愛意3責任4自性這是一個輪回比喻手法,就像人生老病死,不變的是自性中那個心。
I. 求格言雜志2011年第11期一篇月亮散文《初心》原文
心頭愁緒萬縷,撥開便是晴天;紅塵糾纏萬千,看淡即是雲煙。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人生本一夢,來去皆無蹤。
真的很想,尋一處靜幽,依山傍水,搭一幢竹樓,修一排葦籬,種四季花開。春日,看燕子穿柳;夏日,聽蛙聲一片;秋日,觀荷花娉婷;冬日,賞飛雪漫天。我想輕倚時光的門楣,捻一指花露煙雨,在遠寺的晨鍾暮鼓聲里靜閱流年。
J.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
第一重境界——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盪盪,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正如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贈荷花》中所說:“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即: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這是大自然中亘古不變的真理。人們就是因為看到盛美的荷花容易凋謝,於是悟透了做人應該追求“花未全開月未圓”以及“求缺惜福”的道理,因為越是“求缺”,最後福氣反而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