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蘭花茶
㈠ 江西廬江生產什麼茶
廬江的白雲春毫
1985年,廬江果樹茶廠開始試制二姑尖毛峰並投放市場,反映良好。1986年12月,廬江縣科委正式向省科委申報「開發二姑尖毛峰名茶」課題。經省科委考察論證過後,同意立項,1987年4月上旬開始正式試制。以二姑尖茶園為鮮葉原料基地。由著名茶葉專家,安徽農業大學茶學系現場指導研製。因其成茶白毫顯露,並結合該茶產地一古剎白雲庵,取白雲繚繞之意,親筆題字,將二姑尖毛峰改名為白雲春毫。白雲春毫主要產於4A級風景區,擁有華東第一泉溫泉的湯池鎮百花寨、二姑尖和老和尚包,這里終年雲霧繚繞,滿山遍野長滿蘭花,無污染,自然環境非常優越。蘭花的幽幽芳香融入茶中,使白雲春毫茶成了蘭花茶中的精品。並以百花茶廠和牛沖茶廠為主要生產廠家。幾年後,「白雲春毫」先後獲得省、部優產品稱號和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茶屎」有了名字,一下子火了。彷彿一夜之間,湯池到處是「白雲春毫」,處處都有「蘭花香」。幾年過去了,買個印有「白雲春毫」字樣的茶筒都說是買了「白雲春毫」茶,復雜的工藝精心研製的好茶變得隨處可買。
㈡ 中國十大名茶的名詞解釋
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此外曾出現在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涌溪火青,太平猴魁,湖南蒙洱茶,雲南普洱茶,採花毛尖,恩施玉露,蘇州茉莉花茶,峨眉竹葉青,蒙頂甘露,屯溪綠茶,雨花茶,滇紅,金獎惠明茶,白毫銀針等。
中國十大名茶是十種在中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名茶。不過,關於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不一,此處所列的是最具代表性的說法。
西湖龍井主要是指產於中國杭州西湖風景區龍井一帶的一種炒青綠茶,以「色、香、味、形」而聞名,是中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流傳著「不是畫而勝於賞畫,不是詩而勝於吟詩」的美譽。2012年12月,由龍井秋茶製作而成西湖龍井紅茶正式推出市場,每年可製作10多萬斤。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原吳縣)太湖的洞庭東、西山,屬於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洞庭山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位於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清朝王應奎所著《柳南隨筆》中對「碧螺春」茶名的來歷有這樣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幾棵野茶樹,當地老百姓進山採茶有幾十年。康熙年間茶葉豐收,當地少女入山採茶葉,茶筐滿了,便將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茶得到體溫,突發襲人香氣,採茶女驚呼「嚇煞人香」,稱茶為「嚇煞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吳縣巡撫宋犖購買朱家所產「嚇煞人」茶獻上,康熙以為「嚇煞人」不雅,御賜名「碧螺春」,此後地方官年年采辦碧螺春進貢。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艷,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
清李純客《水調歌頭》詞曰:「時有惠風徐至,贏得嫩香盈抱,綠唾上衣妍。」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指定用茶,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黃山毛峰,綠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茶, 由於其色、香、味、形俱佳, 品質風味獨特,1955年被中國茶葉公司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1982年又獲中國商業部「名茶」稱號,1983年獲中國外經貿部「榮譽證書」 ,1986年被中國外交部定為「禮品茶」。
黃山毛峰產於中國安徽秀麗的黃山之中,成茶外形細嫩扁曲,多毫有鋒,色澤油潤光滑,沖泡杯中霧氣繞頂,滋味醇甜,鮮香持久。
黃山毛峰是1875年由徽州商人謝正安在歙縣富溪村研製成功。謝正安原本家境富裕,後因戰亂躲進富溪村的充山源,為重振家業,自己帶領家人照料茶園,採摘鮮葉,精心製作了一批形狀如雀舌的茶葉,並運往上海銷售。他以茶形命名,「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就名作黃山毛峰。
廬山雲霧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境內的廬山,古稱「聞林茶」,宋朝時奉為「貢茶」,因廬山的茶樹主要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汗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常年雲霧繚繞,一年中有霧的日子可達195天之多。從明代起始稱「廬山雲霧茶」,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省六安地區的齊山等地,其中以六安及下屬金寨縣和霍山縣兩縣所產的最佳。這種著名的綠茶片茶品種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山村,現在也以齊山村蝙蝠洞區域所產的品質最佳,故又名「齊山瓜片」。
六安產茶歷史久遠,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有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
盡管六安茶葉種植時間久遠,但是六安瓜片的產生是近百年的事情。民間的流傳虛實難辨,但是有三點可以確定:一,六安瓜片問世於1905年左右;二,瓜片產地為金寨縣齊頭山附近;三,採制技術是在大茶的基礎上,汲取蘭花茶、毛尖製作技術,逐漸創制的。
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味鮮甘美,耐沖泡。片茶指全由葉片製成的不帶嫩芽和嫩莖的茶葉品種。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亦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君山銀針是出產於中國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島的一種名茶,只採集剛抽出尚未張開的茶樹嫩芽製作,由於嫩芽細卷如針,故名君山銀針。是一種黃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為產地范圍很小,細芽分量很輕,因此
產量很少,所以非常名貴。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
沏泡後黃湯黃茶,芽尖很輕,經沏泡張開後,在杯中根根直立不倒,如同「刀山劍硭」,並上下運動。芽片很嫩,喝完茶後殘茶可以吃。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省信陽市的西南山區,比如說車雲山、連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白龍潭、黑龍潭、何家寨等。信陽毛尖茶屬於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茶是傳統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產。因其條索細秀、圓直有峰尖、白滿披而得名「毛尖」,又因產地在信陽故名「信陽毛尖」。以「細、圓、光、
直、多白毫、香高、味濃、色綠」的風格著稱。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59年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1986年與1990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1985年榮獲國家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榮獲國家質量獎金質獎,1999年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信陽毛尖品質優異,炒制工藝獨特。全國茶學專業大、中專統編教材《制茶學》等及眾多的茶學專著如《中國農業網路全書茶業卷》、《中國茶經》、《中國茶學辭典》、《中國名優茶選集》、《茶業大全》、《中國名茶志》、《中國茶葉大辭典》等均收錄入冊。
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區,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因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為兩個產區:名岩產區和丹岩產區。
岩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
武夷岩茶自南北朝時期己開始有名氣,至唐朝時孫樵更美稱武夷岩茶為「晚甘侯」,亦是現時得知
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
由於武夷岩茶的名氣,元朝在武夷山設有御茶園,負責監制進貢的武夷岩茶。御茶園在明朝晚年荒廢,現時遺址上建有御茶園茶樓。香、白麝香等。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一種,原產於福建安溪縣。鐵觀音屬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1]且被認為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亦有一種說法稱「鐵觀音」名稱乃乾隆皇帝所賜。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製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
祁門紅茶,又稱祁門功夫紅茶,是一種具有酒香和果味的紅茶,出產於中國中部的安徽祁門縣,簡稱祁紅。祁門紅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中唯一的紅茶,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的烏伐紅茶一同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祁門紅茶首次出現是在清朝光緒年間。在這之前,在安徽省只製作綠茶,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1875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開設茶莊,學會了製作紅茶的秘訣,即在製作初期加入一道特殊的發酵工序,使茶葉的葉底和茶湯呈現紅色,因此得名「紅茶」。結果製作出來的紅茶大受歡迎,超出了他的預期,並很快就在英國流行起來,成為混合茶英式早餐茶最主要的成分,也成為伯爵茶的基茶,並認為是高貴身份的象徵。1915年在巴拿馬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祁門紅茶獲得了金質獎章。
祁門紅茶有水果的香味,有松木的味道(像正山小種)和花香,但又不像大吉嶺紅茶的香味那
么絢麗,因此也被稱為「祁門香」。祁門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比阿薩姆紅茶低。由於氣候與土壤的原因,製作〖祁門紅茶〗的最佳茶草是取自祁門南鄉〖溶口〗至西鄉〖歷口〗一帶。
通常祁門紅茶適合於不加奶和糖的清飲,但是加奶飲用也不減茶香。祁門紅茶被認為是最適合用作下午茶和睡前茶的茶種之一。
1980年代以後,祁門紅茶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級獎章,並成為中國政府招待外國賓客和中國茶葉出口的重要茶種,主要出口國為英國。但1990年代以來,祁門紅茶受到廣泛批評。批評者認為,由於原料和加工等方面以及惡性競爭的原因,祁門紅茶的品質有所下降,出於經濟原因,當地很多茶商甚至只用茶季末期的的茶草製作紅茶,同時由於品牌保護和監管不力,一些仿冒產品充斥市場。在這種壓力下,當地政府採取了改良品質、扶持龍頭企業、加強原產地認證和商標注冊等措施促進紅茶生產。
㈢ 四大名茶是什麼
黃山毛峰
黃山座落在安徽歙縣、太平、休寧、黔縣之間,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雲海,號稱黃山「四絕」,引人入勝。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言。
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 「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後),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後,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後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在清明前後採制,採摘1芽1葉初展芽葉,其他級別采1芽1、2葉或1芽2、3葉芽。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茶。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溫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製成。
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西湖龍井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游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制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龍井茶炒制手法復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鍾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類。「獅」字型大小為龍井獅峰一帶所產, 「龍」字型大小為龍井、 翁家山一帶所產,「雲」字型大小為雲棲、五雲山一帶所產,「虎」字型大小為虎跑一帶所產,「梅」字型大小為梅家塢一帶所產。其中公認獅峰所產者香味品質最佳。
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採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
「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大紅袍」的品質特徵是: 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韻味。
六安瓜片
「唐、宋史志,皆雲壽州產茶,蓋以其時盛唐、霍山隸壽州、隸安豐軍也。今土人雲:壽州向亦產茶,名雲霧者最佳,可以消融積滯,蠲除沉荷……」(清道光《壽州志》)。盛唐縣為今六安縣。可見六安茶是唐代以來就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史料尚無考證。多年來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兩。一是說,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朴,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信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制,並起名「峰翅」(意為蜂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沖,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 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子,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說,麻埠附近的祝家樓財主,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1905年前後,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在後沖僱用當地有經驗的茶工,專揀春茶的第1一2片嫩葉,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質懼麗,獲得袁的贊賞。當地茶行也懸高價收買,以促茶農仿製。新茶登市後,蜚聲遐邇,連峰翅亦遜色多矣。峰翅品質雖優於大茶,但其採制技術均與大茶相同。而瓜片卻脫穎而出,色、香、昧、形別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嗜,逐漸發展為全國名茶。
時過境遷,虛實難辨。但上述兩種傳說有三點則是一致的,其一:六安瓜片問世於1905年前後;其二:六安瓜片的產地在金寨縣麻埠齊頭山附近的後沖,麻埠已隨響洪甸水庫的建成而淹沒消失。但過去這里曾是六安瓜片的主要集散地;其三:六安瓜片採制技術是在大茶的基礎上,汲取蘭花茶、毛尖製造技術之精華,逐漸創製成功的。目前在制茶工具及技術方面,仍有許多與大茶相似之處。瓜片產區目前春茶制瓜片,夏茶仍制大茶,形成組合生產。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過去根據採制季節,分成三個品種:穀雨前提採的稱「提片」,品質最優;其後採制的大宗產品稱「瓜片」;進入梅雨季節,鮮葉粗老,品質較差,稱「梅片」。現在「齊山名片」分1~3等,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級8等。
六安瓜片在我國名茶中獨樹一幟,其採摘、扳片、炒制、烘焙技術皆有獨到之處,品質也別具一格。其產制歷史雖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產規模和技術精熟程度而言,則為許多名茶所無法相比。為了充分利用扳片後的鮮葉資源,金寨縣的茶葉工作者新近又將制「針把子」的芽尖,創製成一種眉形、穎秀、顯毫、翠綠、鮮潤的新名茶——「齊山翠眉」,在 1989年農業部西安名優茶評比會上,被評為名優茶。
參考資料:www.hneline.com
㈣ 我國茶葉品種命名方式有哪些
我國有六大茶類,近千種品類,它們的命名方式五花八門。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幾種國內知名茶葉品類的命名方式。
一、結合產地山川名勝命名,如浙江杭州的「西湖龍井」,江蘇南京的「雨花茶」,普陀山的「普陀佛茶」,安徽歙縣的「黃山毛峰」,江西的「廬山雲霧」等。
二、根據茶葉形狀命名,如形似瓜子片的安徽六安「瓜片」,形似山雀舌的杭州「雀舌」,形狀圓直如針的湖南嶽陽「君山銀針」,形曲如螺的江蘇蘇州的「碧螺春」等。
三、依據產地命名,如廣東的「英德紅茶」,雲南的「滇紅」,安徽的「祁門紅茶」等。
四、根據製造工藝命名,如用香花窨制而成的稱「花茶」,經蒸壓而成的稱「緊壓茶」等。
五、依據茶葉的香氣、滋味特點命名,如具有蘭花香的安徽舒城的「蘭花茶」,滋味微苦的湖南江華「苦茶」。
六、根據茶樹品種命名,如烏龍茶中的「水仙」「烏龍」「肉桂」「黃棪」「大紅袍」「奇蘭」「鐵觀音」等,這些既是茶葉名稱,又是茶樹品種名稱。
㈤ 中國各省名茶
安徽省:紅茶有祁門的祁紅,綠茶有休寧、歙縣的屯綠, 黃山的黃山
毛峰、黃山銀鉤,六安的瓜片、齊山名片,太平的太平猴魁,休寧的
休寧松蘿,涇縣的涌溪火青、涇縣特尖,青陽的黃石溪毛峰,歙縣的
老竹大方、綠牡丹,宣城的敬亭綠雪、天湖鳳片、高峰雲霧茶,金寨
的齊山翠眉、齊山毛尖,舒城的蘭花茶,桐城的天鵝香茗、桐城小
花,九華山的閔園毛峰,績溪的金山時茶,休寧的白岳黃芽、茗洲
茶,潛山的天柱劍毫,岳西的翠蘭,寧國的黃花雲尖,霍山的翠芽,
廬江的白雲春毫等;黃茶有皖西黃大茶等。
浙江省:綠茶有杭州的西湖龍井、蓮芯、雀舌、莫干黃芽,天台的華
頂雲霧,嵊縣的前崗煇白、平水珠茶,蘭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長
興的顧渚紫筍,景寧的金獎惠明茶,樂清的雁盪毛峰,天目山的天目
青頂,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島玉葉、鳩坑毛尖,象山的珠山
茶,東陽的東白春芽、太白頂芽,桐廬的天尊貢芽,餘姚的瀑布茶、
仙茗,紹興的日鑄雪芽,安吉的白片,金華的雙龍銀針、婺州舉岩、
翠峰,開化的龍頂,嘉興的家園香茗,臨海的雲峰、蟠毫,餘杭的徑
山茶,遂昌的銀猴,盤安的雲峰,江山的綠牡丹,松陽的銀猴,仙居
的碧綠,泰順的香菇寮白毫,富陽的岩頂,浦江的春毫,寧海的望府
銀毫,諸暨的西施銀芽等。黃茶有溫州黃湯。紅茶有杭州的九曲紅梅。
江西省:綠茶有廬山的廬山雲霧,遂川的狗牯腦茶,婺源的茗眉、大
鄣山雲霧茶、珊厚香茶、靈岩劍峰、梨園茶、天舍奇峰,井崗山的井
崗翠綠,上饒的仙台大白、白眉,南城的麻姑茶,修水的雙井綠、眉
峰雲霧、鳳凰舌茶,臨川的竹葉青,寧都的小布岩茶、翠微金精茶、
太沽白毫,安遠的和霧茶,興國的均福雲霧茶,南昌的梁渡銀針、白
虎銀毫、前嶺銀毫,吉安的龍舞茶,上猶的梅嶺毛尖,永新的崖霧
茶,鉛山的苦甘香茗,遂川的羽絨茶、聖綠,定南的天花茶,豐城的
羅峰茶、周打鐵茶,高安的瑞州黃檗茶,永修的攢林茶,金溪的雲林
茶,安遠的九龍茶,宜豐的黃檗茶,泰和的蜀口茶,南康的窩坑茶,
石城的通天岩茶,吉水的黃獅茶,玉山的三清雲霧等。紅茶有修水的
寧紅。
四川省:綠茶有名山的蒙頂茶、蒙山甘露、蒙山春露、萬春銀葉、玉
葉長春,雅安的峨眉毛峰、金尖茶、雨城銀芽、雨城雲霧、雨城露
芽,灌縣的青城雪芽,永川的秀芽,邛崍的文君綠茶,峨眉山的峨
芯、竹葉青,雷波的黃郎毛尖,達縣的三清碧蘭,樂山的沫若香茗、
重慶的巴山銀芽、縉雲毛蜂、大足松茗等。紅茶有宜賓的 早白尖工夫
紅茶,南川的大葉紅碎茶。緊壓茶有重慶沱茶。
江蘇省:綠茶有宜興的陽羨雪芽、荊溪雲片,南京的雨花茶,無錫的
二泉銀毫、無錫毫茶,溧陽的南山壽眉、前峰雪蓮,江寧的翠螺、梅
花茶,蘇州的碧螺春,金壇的雀舌、茅麓翠峰、茅山青峰,連雲港的
花果山雲霧茶,鎮江的金山翠芽等。
湖北省:綠茶有思施的玉露,宜昌的鄧村綠茶、峽州碧峰、金崗銀
針,隨州的車雲山毛尖、棋盤山毛尖、雲霧毛尖
㈥ 珠蘭花茶的香味濃嗎
窨制珠蘭花茶的香花有兩種不同科的香花,即米蘭和珠蘭,它們香型雖略有差異,但花型相似,有不少人把兩者混淆在一起。
米蘭
又稱米仔蘭、魚子蘭、樹蘭。原產我國南方及東南亞,植物學分類屬楝科(Melidceae),米仔蘭屬。學名Aglaiaodorata但我國許多地方也將其稱為珠蘭,據說人們取其花形如珍珠,叫珍珠蘭,簡化後就稱「稱蘭」了。其實,它與珠蘭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多分枝,無節,葉為單數羽狀復葉,互生,長8~13cm,小葉3~5片,對生,倒卵圓形,全緣無毛,葉面深綠色,較平滑。花腋生,呈圓錐花序,黃色,花萼五裂,裂片圓形,花瓣五片,雄蕊五枚,花柱合生成筒較花瓣略短,頂端全緣。花香似蕙蘭,清香幽雅,吐香時間持續2~~3天,是提煉香精和窨制花茶的好原料。常見有大葉米蘭和小葉米蘭兩種,小葉米蘭枝稠葉密,樹態優美,開花時先從小枝上部葉腋抽出圓錐花序,綴滿細如魚卵的金色花蕾。放室內滿室清香,沁人心脾。在福建漳州有一株300年生米蘭,高達6米,干粗20厘米,單株年產鮮花100千克,俗稱「樹蘭王」。
珠蘭
也叫珍珠蘭、茶蘭、屬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c.),金粟蘭屬,學名Chloranthaisspicatus。為草本狀蔓生常綠小灌木,莖圓柱形,無毛,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12~22厘米,邊緣細鋸齒,齒尖具腺體,葉脈隆起花序頂生,常為2~3或更多分枝的圓錐花序,花無梗,黃白色,具淡雅芳香,疏離地排列在花序軸上。4~6月開花,以5月份為盛花期,占年產量70~80%,故夏季窨制珠蘭花茶最佳。
根據產地的不同,珠蘭花茶有歙縣珠蘭花茶、江蘇珠蘭花茶、江西珠蘭花茶、雲南珠蘭花茶、金華珠蘭花茶之分。各地所產珠蘭花茶雖大致品質相同,但各地所產葉具有各地的特色。
歙縣珠蘭花茶
產於安徽省歙縣。歙縣的珠蘭花出生產歷史較為悠久,據《益聞錄》記載:「建德(安徽東至縣),產茶之區,綠葉青芽,茗香遍地,向由山西客販至北地化城一代出售。」因西縣所產的珠蘭花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故其窨制的烘青珠蘭花茶清香幽雅,鮮純爽口,外形條索勻齊,色澤深綠光潤,沖後整朵成串,宛如一串珍珠,湯色黃綠清明,葉底芽葉肥壯柔軟,嫩綠勻亮,品飲時滋味醇和爽口。有珠蘭黃芽峰、珠蘭大方、珠蘭烘青等品種。
江蘇珠蘭花茶,產於江蘇蘇州、南京、揚州等茶廠。早在明代,蘇州虎丘山前的山塘街一帶,就已經出現了窨制花茶的茶行、茶棧。江蘇珠蘭花茶選用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生產的烘青茶坯,烘青茶坯需要先進行烘乾候用。1991年產量50噸,主銷山東、江蘇等地。江蘇珠蘭花茶品質特點:以一級為例,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綠尚潤;內質香氣鮮爽清正,滋味濃醇,湯色黃明,葉底黃綠明亮。理化指標:水分含量不大於9%,碎茶不大於6.5%,粉末不大於1%。具有生津止渴、醒腦提神、活血、祛風濕、驅蟲等功效。
歙縣珠蘭大方
歙縣珠蘭大方屬珠蘭花茶。產於安微歙縣,20世紀50年代歙縣茶廠開始生產。主銷山東、河北、山西、東北三省和北京。
歙縣珠蘭大方品質特點:一級外形條索扁平勻齊,含芽頭,似竹葉,色澤烏綠油潤;內質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幽長,滋味鮮醇回甘,葉底柔軟嫩亮。
二級外形條索扁平勻齊有鋒苗,色澤烏綠尚潤;內質湯色黃綠明亮,香氣尚清鮮幽長,滋味醇厚,葉底較軟尚明亮。
三級外形條索扁平稍寬少鋒苗,色澤尚嫩欠潤;內質湯色黃綠尚明,香氣尚鮮幽長,滋味尚醇厚,葉底尚亮欠勻。
四級外形條索尚扁平欠勻整,色澤微黃稍枯;內質湯色黃綠欠明亮,香氣尚鮮,滋味醇和,葉底尚軟欠勻。
五級外形條索粗扁欠勻,色澤黃枯花雜;內質湯色深黃略暗,香氣尚鮮,滋味稍粗,葉底較粗老。
珠蘭黃山芽
珠蘭黃山芽屬珠蘭花茶。產於安徽歙縣,20世紀50年代歙縣茶廠開始生產。1979年在全國花茶質量評比中,獲第一名。
珠蘭黃山芽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黃綠光潤含毫;內質湯色清澈黃亮,花香清鮮幽雅,滋味鮮醇爽,葉底細嫩明亮。
珠蘭老竹芽峰屬珠蘭花茶。產於安徽歙縣,20世紀50年代歙縣茶廠開始生產。主銷歙縣、安慶、合肥、北京等地。其品質特點:外形條索扁平,光滑勻整,挺直尖削,色澤深綠油潤;內質湯色清澈黃亮,花香清鮮馥郁幽長,滋味濃醇甘爽,葉底嫩勻肥壯。
江西珠蘭花茶
產於江西南昌,又稱雙蘭花茶、特級珠蘭花茶。江西珠蘭花茶索選茶坯原料茶自廬山地區。成品特級珠蘭花茶外形條索緊細,內質香氣清雅,滋味甘爽,湯色黃綠,葉底綠亮。它還十分耐泡,並且口感好,特別是在茶湯冷後香味更為突出。理化指標參照國標GB172-88執行,水分不高於8.5%,水浸出物不低於40.2%,多酚類化合物不低於23%,粗纖維不高於10%。成品檢測,水浸出物為43.5%、多酚類25.2%,粗纖維8.91%,咖啡鹼3.42%。此茶耐沖泡,口感好,特別是在茶湯冷後花香味更為突出。
雲南珠花茶,產於雲南宜良茶廠,它選用由滇烘青毛茶精緻而稱的茶批,配以珠蘭鮮花,經拼和窨花、通花散熱、乾燥等工序窨制而成。雲南珠蘭花茶沖泡後清香幽雅,滋味醇厚、鮮爽持久。理化指標:水分指標不高於9%,灰分不高於6.5%,粉末不高於2%,具有清香幽雅、鮮爽持久的香味特點。
金華珠蘭華茶,產於浙江省金華市。茶批原料選用金華市郊各縣所產的1~5級烘青毛茶,經過篩、切、抖、風選、揀剔等工序,精緻而成1~5級茶坯。窨制出的金華茶也分為1~5級,一級茶外形清澈黃綠明亮,葉底細嫩,勻齊明亮,內質香氣清鮮幽長,滋味醇厚鮮爽;二級茶外形條索尚細勻整,稍由鋒苗,色澤尚顯綠潤,湯色尚清澈、黃綠明亮,葉底尚嫩綠明亮,內質香氣尚清鮮幽長,滋味尚醇厚鮮爽;三級茶外形條索尚緊勻整,色澤尚綠,湯色黃綠尚明亮,葉底尚嫩勻,稍有攤張,內質香氣幽長,滋味醇和;四級茶外形條索尚緊、略扁、稍松,含有圓頭塊,色澤深綠,湯色換綠,葉底黃綠欠明亮,稍有攤張,內質香氣純正,滋味純正平和;五級茶的外形條索稍粗松,帶扁條圓塊,多梗,色澤黃綠稍暗,湯色黃綠稍暗,葉底黃綠稍粗老,攤張較多,內質香氣尚純正,滋味淡薄。
珠蘭花茶外形條索扁平,光滑勻整,挺直尖削,色澤深綠油潤;內質湯色清澈黃亮,花香清鮮馥郁幽長,滋味濃醇甘爽,葉底嫩勻肥壯。外形條索緊細,鋒苗挺秀,白毫顯露,色澤深綠油潤,花干整枝成串,一杯在手,實為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尤為高尚女士所喜愛
㈦ 關於蘭花的資料 急
蘭花
拉丁語學名:Cymbidium
英文名字: boat orchids
別名: 蘭草 (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別名)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
蘭花的品種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4萬多個蘭花的品種,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春蘭、蕙蘭、蝴蝶蘭等。其實,它們各自有各自的花語,蘭花總的花語就是淡泊、高雅。
生物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蘭目 Orchidales
科: 蘭科 Orchidaceae
屬: 蘭屬 Cymbidium
[編輯本段]原產地
簡述
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 蕙蘭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四季名花春蘭(C.goeringii):
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國寶蕙蘭(C.faberi):
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生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狀。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編輯本段]種類介紹
蘭花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個屬、二萬多個種,每年還發現和培養出不少新品種。
蘭草: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夫蘭(夫蘭:蕙蘭和白芷稱為一對,合名:蕙芷 )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和傘形科白芷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春蘭:
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蘭:
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蘭:
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寒蘭:
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瑕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墨蘭:
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春劍:
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品種鑒別:
品種鑒別是對蘭花綜合素質的鑒定,是最能展示藝蘭功力的一門學問。因此,歷代藝蘭大家都對此格外慎重,從不妄下結論,始終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觀花一時,賞葉終年」。
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蘭藝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蘭藝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鑒別品種大有裨益,值得我們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蘭藝實踐中發現,即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據無錫陳耀明先生講,他種養的集圓有時抽出的花葶為「深赤紅色」,有時抽出的花葶為「綠中見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圓拔出五個花葶,有三個是紅的,兩個綠中見紫。
可見,單純從花苞的色澤、形狀來鑒別品種有其局限性,還必須看其開品。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它們是不同的品種。故一代蘭藝大家吳恩元言:「因種法有好歹,致開品有高下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品種鑒別真學問。對蘭花品種的鑒別應辯證的看、綜合的看,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妄下結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看葉形、看花苞、看開品。
蘭花是世界名花,國蘭家族中有一萬五千多個品種,亞洲中國蘭是蕙蘭,大洋洲、非洲多為鳳蘭,新加坡萬帶蘭,芬蘭鈴蘭,南斯拉夫鈴蘭, 塞席爾--鳳尾蘭,辛巴威--嘉蘭,南美洲國家的定為國蘭:巴西卡特蘭,哥斯大黎加卡特蘭。厄瓜多、瓜地馬拉都是麗卡特蘭,哥倫比亞卡特蘭,厄瓜多白蘭花。
中國蘭蕙蘭通常是指蘭屬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蕙蘭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古代稱之為「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編輯本段]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蘭,香草也。――《說文》
衡蘭芷若。――《漢書•司馬相如傳》
蘭槐之根是為芷。――《荀子•勸學》
中國蘭的根是為白芷,白芷象徵人民百姓。蕙芷是自古以來仁義與民政的傳統美德精華,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蕙蘭根系人民。
[編輯本段]中國蘭和蘭藝的歷史
中國蘭
孔子《孔子家語·在厄》芷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芷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花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蘭藝
蘭藝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中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蘭藝研究的一大成就。
蘭藝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蘭藝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 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據記載,蘭的根、葉、花、果、種子均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根可治肺結核、肺膿腫及扭傷,也可接骨;建蘭根煎湯服,據說為催生勝葯。葉治百日咳,果能止嘔吐,種子治目翳。蕙蘭全草能治婦女病,春蘭全草治神經衰弱、蛔蟲和痔瘡等病。建蘭葉可治虛人肺氣(一作肝氣)。蘭花花梗可治惡癬。素心蘭花瓣可以催生。蕙蘭的素心花瓣陰干亦能催生。
在四川部分地區的農村稱蘭為「催生花」。據說婦女若遇難產,趕快搬一盆「催生花」進產房,孕婦聞到蘭花香味,就會順利分娩。這是否有科學道理,尚待婦產科專家的驗證。
中國的傳統蘭花是姿態優美,芳香馥郁(王者之香)的珍貴花卉。但歷代醫家對它的葯用價值總結甚少。蘭花全草均可入葯。其性平,味辛、甘、無毒。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應用於臨床內、婦科諸症
(一)花香可熏茶
蘭花的香氣清烈、醇正,用來熏茶,品質最高。在蘭花產區或大規模蘭圃,蘭花茶是有發展前途的。
據載:「花可助茶,膏可代飲」。在福建省,鄉人用建蘭花朵蜜漬,然後飲用。也有:「以鹽梅干醉取汁名日梅油,用浸鮮花,以作香料」的記載。在日本古都——京都的東邊有一家古老小店,幾十年來都出售祖傳的「蘭花茶」。這是把產在京都北山上的春蘭花朵,採下來,用特別方法曬成半干,再用鹽漬裝在小土瓶里。用時取兩朵放在茶杯內,沖上開水即可飲用。蘭花泡水後,恢復原來形狀,既美麗又有特別香氣,喝時風味非凡。花朵同時也可以食用。
(二)花可食用
花可做湯。據載花可點湯,臨點湯時,先以熱水瀹過,花色新,湯味鮮美。蘭花可作菜餚,乃筵席上的著名川菜,清香撲鼻,繚繞席間,食之令人終生難忘。川菜中的名菜有「蘭花肚絲」,「蘭花肉絲」等,還有「蘭花包子」也其味無窮。
蘭花的花語:美好、高潔、賢德
紫蘿蘭 :永續的美
小蒼蘭 :純真、無邪
嘉德利亞蘭 :貴婦人
蝴蝶蘭 :幸福逐漸到來
文心蘭 :隱藏的愛
劍蘭 :高雅、長壽、康寧
(引用自蘭花網路)
㈧ 您愛喝的茶來自哪裡
中國近20個省份都能生產茶葉,今天羅列出部分名茶,您愛喝的茶產自哪裡呢?(歡迎糾錯補漏)
陝西省
紫陽毛尖、西鄉午子仙毫、南鄭漢水銀梭、鎮巴秦巴霧毫、平利八仙雲霧、商南泉茗、城固銀毫、涇陽伏茶。
山東省
蓮山翠芽、莒南松針、莒南雪芽、龍泉翠芽、膠南海青峰茶、日照雪青、沂蒙碧芽、臨沭玉山茗芽、嶗山綠茶。
四川省
峨嵋毛峰、蒙頂黃芽、蒙頂甘露、石花茶、廣安松針、香山貢茶、竹葉青、萬源巴山雀舌、早白尖、川紅功夫、南川大葉紅碎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雅安康磚茶、雅安金尖茶、都江堰方包茶、成都錦城露芽、成都蟹目香珠、三花牌茉莉花茶。
重慶市
巴山銀毫、江津翠芽、龍佛仙茗、霧都香茗、沱茶。
浙江省
西湖龍井、旗槍、珠茶、餘杭徑山茶、顧渚紫筍、縉雲惠明茶、臨海蟠毫、開化龍頂、遂昌銀猴、江山綠牡丹、溫州黃湯、大佛龍井、武陽春雨、安吉白茶、松陽銀猴、越紅功夫、九曲紅梅。
江西省
遂川狗牯腦、廬山雲針、廬山雲霧、上饒白眉、信川龍翠、大沽白毫茶、武化雲霧茶、井岡碧玉茶、井岡翠綠、雲霧仙茶、婺源婺綠、婺源茗眉、修水寧紅、龍須茶、修水雙井綠、吉安龍舞茶、浮梁紅茶。
安徽省
黃山毛峰、歙縣老竹大方、修寧松蘿、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宣城敬亭綠雪、涇山涌溪火青、舒城蘭花茶、皖西早花、潛山天柱劍毫、岳西翠蘭、祁門功夫紅茶、皖西黃大茶、金寨齊山翠眉、珠蘭花茶、休寧松蘿。
江蘇省
南京雨花茶、無錫太湖翠竹、無錫毫茶、無錫二泉銀毫、蘇州碧螺春、宜興陽羨雪芽、溧陽南山壽眉、金壇雀舌、花果山雲霧茶、江寧翠螺、江寧梅龍茶、蘇州天池茗毫。
海南省
海南大白毫、五指山綠茶、白沙綠茶、中國香蘭茶、海南紅碎茶、苦丁茶。
河南省
信陽毛尖、信陽紅、固始仰天雪綠、桐柏太白銀毫。
福建省
白毫銀針、白牡丹、寧德天山綠茶、政和白毛猴、詔安八仙茶、安溪鐵觀音、安溪色種、武夷岩茶、閩北水仙、閩北肉桂、正山小種、金駿眉、大紅袍、八角亭龍須茶、永春佛手、福州茉莉花茶、閩紅功夫、漳平水仙、米蘭花茶、黃金桂、鐵羅漢、白雞冠。
湖南省
岳陽君山銀針、沅陵蠍灘茶、沅陵官莊毛尖、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溈山毛尖、古丈獅口銀芽、高橋銀針、湘潭韶峰、湖紅功夫、湖南黑茶、安化黑磚、花磚、茯磚、湘尖茶、千兩茶、茉莉花茶。
廣東省
樂山白毛茶、仁化銀毫、鳳凰水仙、鳳凰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浪菜、白葉單樅、饒平烏龍、石古坪烏龍、西岩烏龍、英德紅茶、荔枝紅茶、粵紅、廣東大葉青、炒茶。
湖北省
恩施玉露、遠安鹿苑、車雲山毛尖、仙人掌茶、鄧村雲霧劍毫、武當綠羽、蒲圻松峰茶、蒲圻玉露茗、咸豐瀑泉茶、麻城黽山岩綠、松滋碧洞茶、興山高崗毛尖、大梧雙橋毛茶、湖北老青茶。
廣西自治區
南山白毛茶、凌雲白毫、凌雲白毫茉莉、桂平西山茶、象棋雲霧、桂花茶、廣西紅碎茶、大苗山粑粑茶、蒼梧六堡茶。
雲南省
南糯白毫、宜良寶洪茶、大理蒼山綠雪、勐海佛香茶、德宏大葉劍峰、思茅綠海銀毫、保山春綠、龍嶺龍眉、滇紅功夫、雲南紅碎茶、雲南沱茶、普洱茶、竹筒香茶、下關沱茶。
貴州省
都勻毛尖、貴定雲霧茶、遵義毛峰、遵義紅、平壩雲針綠茶、湄江龍泉劍茗、湄潭翠芽、綠寶石、梵凈山雪芽、青山翠芽、大方海馬宮茶。
台灣
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烏龍茶、白毫烏龍、海山龍井、泡沫綠茶、泡沫紅茶、東方美人茶。
往
期
精
彩
兩塊木頭的地老天荒:榫卯
論搞笑,還是古人老司機
許十里紅妝,渡三生良緣:中式婚禮
老闆,來個肉夾饃!
㈨ 我國各地的名茶有哪些
茶起源於中國,各地的名茶不計其數,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下各地的名優茶系列。
浙江省
西湖龍井茶、旗槍、珠茶、餘杭徑山茶、金華雙龍銀針、婺州舉岩、嵊州泉崗(火軍)白、長興顧渚紫筍、縉雲惠明茶、天台華頂雲霧茶、樂清雁盪毛峰、臨安天目青頂、東坑茶、臨海蟠毫、蘭溪毛峰、銀毫、淳安千島玉葉、建德苞茶、普陀佛茶、桐廬天尊貢芽、雪水雲綠、開花龍頂、遂昌銀猴、江山綠牡丹、泰順香菇寮白毫、溫州黃湯、奉化五嶺茶、新昌雪芽、大佛龍井、盤安雲峰、寧海望湖茶、望湖銀毫、永嘉烏牛早、餘姚瀑布仙茗、雲和仙宮雪毫、淳安鳩坑毛尖、清溪玉芽、慶元碧玉春、三門龍毫、武義武陽春雨、常山銀毫、富陽茗綠、安吉白片、仙居碧綠、松陽銀猴、越紅功夫。
四川省
峨眉山竹葉青、雅安峨嵋毛峰、峨眉山峨蕊、蒙頂黃芽、蒙頂甘露、石花茶、邛崍文君茶、文君毛峰、都江堰青城雪芽、永川翠毫香茗、永川秀芽、平昌北山翠茗、南江雲頂茗蘭、廣安松針、香山貢茶、開縣龍珠茶、雷馬坪寶頂雪芽、通江天崗雲霧、銀毫、宜漢九鼎雪眉、九頂翠芽、城江雞鳴貢茶、雅安竹葉茗、萬源巴山雀舌、江油匡山翠綠、榮昌天崗玉葉、南江玉水銀針、北川蘇香春露、屏山龍湖翠、宜賓天宮翠、自貢龍都香茗、珙縣鹿鳴霧茶、峨嵋牌早白尖、川紅功夫紅茶、南川大葉紅碎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雅安康磚茶、雅安金尖茶、都江堰方包茶、成都錦城露芽、成都蟹目香珠、成都三花牌茉莉花茶。
重慶市
巴山銀毫、江津翠芽、龍佛仙茗、霧都香茗、沱茶。
江西省
遂川狗牯腦茶、廬山雲針茶、廬山雲霧茶、上饒白眉、信川龍翠、寧都小布岩茶、大沽白毫茶、武化雲霧茶、古跡翠峰茶、上猶梅嶺劍綠、井岡碧玉茶、井岡翠綠、南昌梁渡銀針、雲霧仙茶、福壽茶、靖安佛峰茶、石城通天岩茶、婺源婺綠、婺源茗眉、婺源墨菊、豐城周打鐵茶、大嶂山雲霧茶、南城麻姑茶、修水功夫紅茶、修水雙井綠、高安瑞州黃檗茶、吉安龍舞茶、遂川新江羽絨茶、安源九龍茶、修水山谷翠綠、南康窩坑茶、金溪雲林茶、永修攢林茶、修水龍須茶。
安徽省
黃山毛峰、黃山翠蘭、黃山銀芽、黃山情侶茶、歙縣老竹大方、修寧松蘿、六安瓜片、六安碧毫、太平猴魁、華山銀毫、宣城敬亭綠雪、涇山涌溪火青、舒城蘭花茶、皖西早花、潛山天柱劍毫、寧國黃花雲尖、岳西翠蘭、岳西翠尖、霍山翠雅、霍山黃雅、休寧屯綠、祁門功夫紅茶、皖西黃大茶、冬至天鵝雲尖、甘露青峰、寒山橫龍翠眉、寒山月芽、金寨齊山翠眉、石台銀劍、仙寓香芽、九山翠芽、廬江白雲春毫、萬山春茗、康安潛川雪峰、旌德信川龍毫、旌德毫芽、青陽九華毛峰、霍山菊花茶、珠蘭花茶。
江蘇省
南京雨花茶、無錫太湖翠竹、無錫毫茶、無錫二泉銀毫、蘇州碧螺春、宜興陽羨雪芽、溧陽南山壽眉、溧陽前鋒雪蓮、沙河桂茗、荊溪雪片、江陰暨陽雁翎、金壇茅山青峰、金壇雀舌、鎮江金山翠芽、連雲港花果山雲霧茶、江寧翠螺、江寧梅龍茶、蘇州天池茗毫。
福建省
南安石亭綠、羅源七境堂綠茶、龍岩斜背茶、福鼎蓮心茶、白毫銀針、白牡丹、白琳功夫、寧德天山綠茶、迎春茶、政和大毫銀針、政和白毛猴、詔安八仙茶、安溪鐵觀音、安溪黃金桂、安溪色種、武夷岩茶、閩北水仙、閩北肉桂、閩北正山小種、崇安大紅袍、崇安鐵羅漢、崇安白雞冠、崇安水金龜、崇安八角亭龍須茶、福安坦洋功夫、永春佛手、永春水仙、霞浦富鋅茶、尖峰銀毫、福州梅蘭香、福州茉莉花茶、閩紅功夫、漳平水仙餅茶、米蘭花茶。
湖南省
岳陽君山銀針、岳陽屈原茗、沅陵蠍灘茶、沅陵官莊毛尖、安化松針、郴縣五蓋山米茶、郴州碧雲、江華毛尖、文君嫩綠、南嶽雲霧茶、保靖嵐針、石門牛抵茶、古丈毛尖、古丈獅口銀芽、丈庸毛尖、丈庸龍蝦茶、高橋銀針、長沙嶽麓毛尖、長沙湘波綠、長沙河西園茶、桂東玲瓏茶、永興黃竹白毫、桃江雪峰毛尖、湘潭韶峰、湖紅功夫、湖南黑茶、安化黑磚、安畫花磚、安畫茯磚、安化湘尖茶、安花千兩茶、猴王牌茉莉花茶、速溶綠茶、速溶紅茶。
廣東省
樂山白毛茶、高鶴古老茶、仁化銀毫、鳳凰水仙、鳳凰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浪菜、白葉單樅、潮安桂花香單樅、潮安黃枝香單樅、黃金桂、饒平烏龍、石古坪烏龍、西岩烏龍、潮州蜜蘭香、英德紅茶、荔枝紅茶、玫瑰紅茶、粵紅、廣東大葉青。
湖北省
恩施玉露、隨州車雲山毛尖、棋盤山毛尖、當陽仙人掌茶、金星茗毫、谷城英毫茶、古城金峰、谷城將軍劍、觀山雲霧茶、大梧壽梅、咸陽溫泉毫峰、三峽春螺、鄧村雲霧劍毫、武當綠羽、麻城碧劍茶、武昌龍泉茶、武昌金水翠峰、五峰千丈白毫、蒲圻碧葉青、蒲圻松峰茶、蒲圻玉露茗、咸豐瀑泉茶、咸豐雀舌、麻城黽山岩綠、松滋碧洞茶、興山高崗毛尖、大梧雙橋毛茶、湖北老青茶、金銀花茶。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山白毛茶、凌雲白毫、凌雲白毫茉莉、覃潭毛尖、桂林毛尖、桂平西山茶、象棋雲霧、桂花茶、廣西紅碎茶、大苗山粑粑茶、蒼梧六堡茶。
雲南省
南糯白毫、宜良寶洪茶、大理蒼山綠雪、牟定化佛茶、勐海佛香茶、德宏大葉劍峰、思茅綠海銀毫、保山春綠、龍嶺龍眉、大關翠華茶、墨江雲針、綠春瑪玉茶、滇紅功夫、雲南紅碎茶、雲南沱茶、思茅普洱茶、竹筒香茶、七子餅茶、緊茶。
貴州省
湄江翠片、羊艾雲峰、羊艾毛峰、都勻毛尖、貴定雲霧茶、遵義毛峰、平壩雲針綠茶、湄江龍泉劍茗、湄江總統茶、梵凈山貢茶、梵凈山翠芽、梵凈山翠峰、梵凈山雪峰、梵凈山雪芽、青山翠芽、黃果樹毛峰、大方海馬宮茶。
海南省
海南大白毫、五指山綠茶、白沙綠茶、中國香蘭茶、海南紅碎茶。
河南省
信陽毛尖、固始仰天雪綠、桐柏太白銀毫、金銀花茶。
陝西省
紫陽毛尖、西鄉午子仙毫、南鄭漢水銀梭、鎮巴秦巴霧毫、平利八仙雲霧、商南泉茗、城固銀毫。
山東省
蓮山翠芽、浮山浮來青、莒南玉芽、莒南松針、莒南雪芽、龍泉翠芽、膠南海青峰茶、莒南莒州青、日照雪青、沂蒙碧芽、臨沭玉山茗芽、嶗山礦泉茶。
台灣
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烏龍茶、白毫烏龍、海山龍井、泡沫綠茶、泡沫紅茶、東方美人等。
你還有什麼好茶推薦,也歡迎在留言區評論,一起交流~~~O(∩_∩)O~~~
㈩ 江西的綠茶有哪些呢
名稱:婺源綠茶(簡稱\"婺綠\") 產地:中國江西婺源。 成因:婺源縣地處贛東北山區,為懷玉山脈和黃山山脈環抱,地勢高峻,峰巒聳立,山青 水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最適宜栽培茶樹。這里\"綠 叢遍山野,戶戶有香茶\",是中國著名的綠茶產區。 歷史:婺源綠茶歷史悠久,唐代著名茶葉專家陸羽在《茶經》中就有\"歙州茶生於婺源山 谷\"的記載。《宋史·食貨》婺源的謝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清時 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明朝時,婺源縣每年進貢的茶葉2500公斤左右。 \"婺源綠茶\"從十八世紀開始就 已進入國際場,乾隆年間,外銷到英國;咸豐年間, 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號,共制綠茶數千箱運往 香港銷售,獲利極豐。\"俞德盛\"茶號所制\"新六香\"綠茶還遠銷西歐。光緒年間, 茶商俞傑然建\"祥馨實業花園\",種植珠蘭,茉莉數千盆,為窨制花茶用。 品種:婺源茶葉,品種繁多,質量上乘。著名品種有\"上海州\"、\"大葉種\"、\"小葉種\"、\"圓 葉種\"、\"長葉種\"等等。 特點:葉質柔軟,持嫩性好,芽肥葉厚,有效成分高,宜制優質綠茶。選用\"上海州\"良 種茶葉為原料,精心製作而成的\"茗眉\"茶,香氣清高持久,有蘭花之香,滋味醇 厚鮮爽,湯色碧綠澄明,芽葉柔嫩黃綠,條索緊細纖秀,鋒毫顯露,色澤翠綠光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