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綠蘭花藝

綠蘭花藝

發布時間: 2022-05-22 03:28:02

① 高山春色和綠鳥嘴怎麼區別

高山春色和綠鳥嘴區別方法如下:

1、新葉:綠鳥嘴新葉中間帶綠線,高山春色只有綠邊緣。

2、花朵:高山春色的兩個捧瓣中間有明顯的紅線。綠鳥嘴則沒有紅線。

綠鳥嘴簡介:

綠鳥嘴是四季蘭花藝雙全銘品。中垂葉,葉質厚,堅挺有力,中長葉,葉長37cm-45cm,葉寬1.4-1.6cm。新芽呈深紺帽中透藝,藝色非常艷麗,成株後逐漸褪去,回復青葉品。

建蘭綠鳥嘴屬於濃香型蘭花,花三瓣深桃紅,瓣尾鑲紺爪藝,落肩,是四季蘭覆色代表,建蘭綠鳥嘴開花性好,發芽率也不算低。蘭友經常與高山春色弄混。

綠鳥嘴的優點是,價格便宜,性價比高,甚至可以用物美價廉來形容,新芽漂亮且易發芽,一年可發兩代苗,可以達到一苗成草一年發3-5苗,並且成苗率高,栽培容易。

一般來說綠建蘭綠鳥嘴的花期是在夏秋季節,南方地區比北方早一些開花,南方5月到10月底是主要花期,北方則是7月到10月底是主要花期。

② 請問這是什麼花呀

建蘭

編輯


建蘭俗稱雄蘭、駿河蘭、劍蕙等,建蘭葉片寬厚,直立如劍。花瓣較寬,形似竹葉般;花多葶長,香濃。 建蘭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的中國地生根蘭花。植物學界以其主產地福建而為名。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差,越冬溫度不低於3℃,怕強光直射,不耐水澇和乾旱,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葉上。

中文學名

建蘭

拉丁學名

Cymbidium ensifolium

別稱

雄蘭、駿河蘭、劍蕙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天門冬目

蘭科

亞科

樹蘭亞科

蕙蘭族

蘭屬

建蘭

分布區域

產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

目錄

1形態描述

2生長習性

3物種分布

4品種分類

▪正格花

▪異型花

5主要價值

▪葯用

▪盆景

6栽培技術

7養護管理

▪施肥時間

▪病害防治

8植物文化

▪歷史文化

▪歷史故事


1形態描述編輯

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長1.5~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2~4 (~6)枚,帶形,有光澤,長30~60厘米,寬1~1.5(~2.5)厘米,前部邊緣有時有細齒,關節位於距基部2~4厘米處。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長20~35厘米或更長,但一般短於葉;總狀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長可達1.5~2厘米外,其餘的長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3,至多不超過1/2;花梗和子房長2~2.5(~3)厘米;花常有香氣,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淺黃綠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2.3~2.8厘米,寬5~8毫米;側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狹橢圓形或狹卵狀橢圓形,長1.5~2.4厘米,寬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長1.5~2.3厘米,略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較大,卵形,外彎,邊緣波狀,亦具小乳突;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內傾斜並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長1~1.4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具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狹橢圓形,長5~6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通常為6~10月。[1]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建蘭全株(10張)



建蘭花果(6張)


2生長習性編輯

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1~1800米。[1]


3物種分布編輯

產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


建蘭

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雲南等地。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1]


4品種分類編輯

正格花


建蘭

荷瓣

君荷,金荷,金皺虹荷,瀏陽荷

梅瓣

一品梅,紅一品,光登梅,綠梅

水仙瓣

梅仙:夏皇梅

水仙:四季汪字

荷仙:瀘州荷仙,荷王

異型花


建蘭

奇花

爪花:玉雪天香

三捧:七仙女,向日葵

蝶花

外蝶:天公蝶,舉國歡慶

內蝶(彩捧):寶島仙女,大寶島

內蝶(三星蝶):峨眉三星,聖火

奇蝶花

菊瓣:綠雲仙女

牡丹型:富山奇蝶,玉山奇蝶,嶺南奇蝶

玉樹型:翠玉牡丹,寶島金龍


5主要價值編輯

葯用

建蘭根

【異名】:土續斷(《續古今考》),蘭根(《五雜俎)),蘭花根(《分類草葯性》)。


建蘭

【來源】:為蘭科植物建蘭的根,植物形態詳"建蘭花"條。

【採集】:隨時可采,鮮用。

【性味】:辛,平。①《醫林纂要》:"苦甘,溫。"②《植物名實圖考》:"有毒。"③《分類草葯性》:"溫,平,無毒。"④《四川中葯志》:"性平,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順氣,和血,利濕,消腫。治咳嗽吐血,腸風,血崩,淋病,白濁,白帶,跌打損傷,癰腫。

①《醫林纂要》:"治腸風,塗癰腫。"

②《綱目拾遺》:"治跌打,和血;痰嗽後吐血。"

③《分類草葯性》:"治月經不調;紅崩,白帶。兼能順氣。"

④《天寶本草》:"消腫脹,治淋症。"

⑤《四川中葯志》:"除風邪,理氣。治白濁、白帶及婦女干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0.5~1.5兩;或搗汁。外用:搗汁塗。

【選方】

①治肺勞咳嗽溢血:建蘭鮮根搗絞汁,調冰糖燉服。每次五至八錢。(《泉州本草》)

②治尿血或小便澀痛:建蘭鮮根一兩半,蔥白三、五個。清水煎湯調烏糖服。(《泉州本草》)

③治婦女白帶:蕙蘭根、天冬、百合、百節藕.燉雞或肉服。

④治婦女干病:蕙蘭根、百節藕、石竹根、黃精。燉肉服。

⑤治婦女干病,手足心發燒:蕙蘭根、大茅香各一兩。煎水去渣,加甜酒燉豬心肺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葯志》)

建蘭葉

理氣,寬中,明目。 治久咳,胸悶,腹瀉,青盲內障。


建蘭(8張)

①《綱目拾遺》:素心建蘭花除宿氣,解郁。

蜜漬青蘭花點茶飲,調和氣血,寬中醒酒。

黃花者名蜜蘭,可以止瀉。

色黑者名墨蘭,治青盲最效。

②《分類草葯性》:明目。

③《泉州本草》:治久嗽。

④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葯選編》:清肺除熱,消痰止咳。治久嗽:建蘭花十四朵,水燉服。[2]

盆景

建蘭植株雄健,根粗且長。適宜用五筒以上的蘭盆栽植,每盆苗數稍多,置於林間、庭園或廳堂,花繁葉茂,氣魄很大,也可用較大的高腰簽筒盆栽植數苗,長時蒼綠峭拔,很有神采。花開盛夏,涼風吹送蘭香,使人倍感清幽。

建蘭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在我國南方栽培十分普遍,是陽台、客廳、花架和小庭院台階陳設佳品,顯得清新高稚。


6栽培技術編輯

1、盆具的選擇: 以質地粗糙、無上軸、邊底多孔、有盆腳的蘭盆栽蘭較好。


建蘭的養殖方法[3]

2、植料的調配: 植料應選擇質地疏鬆團粒結構好;香菇 泥土30%,火燒土30%,粗沙粒25%,谷糠15%;腐殖土40%,粗沙粒40%,谷糠20%。

3、蘭株的種植

苗木處理

建蘭養殖方法主要順應種性要求,使生物與環境協調和諧。只有了解和掌握了這一點,才能把蘭養好。
①上芽早、生長快,應早分勤肥.在幾種常見蘭花中數建蘭生長早而快,若無凍害或在室內越冬情況下,2~3月份起即見新芽出土,至5月中早生新株就長高到15厘米以上,即半株長成了,而此時春蘭、墨蘭,蕙蘭等正是新芽出土的高峰期,可見建蘭要比其他蘭種生長快平代。所以建蘭早生當年的新株有可能開花或再長第二代新株。據此,建蘭的分株換盆應在晚秋的10月下旬至11月份進行,伏盆後越冬,這樣開春後即進入生長期;2~3月上芽開始即著手施肥,薄肥施多次,以滿足其早生快長和多次開花之營養消耗的需要。
②長勢健、分櫱強,可平價出售。建蘭長勢強健,只要環境。適宜,肥水充沛,一般都是3~4枚葉的壯株,並具碩大的假鱗莖。所以,上年的新株一般都能抽發2~3個新株、還相繼開l~2葶花,雖多時一母株能發5~6苗草;為其他蘭種所罕見。分櫱力強、繁殖系數大,本來是促發展的好事,可因發展快,普及不夠,往往帶來蘭花滯銷、積壓、跌價的情況,甚至出現毀蘭的副作用。對此,筆者以為除宣傳促銷外,應平價出售,以利於蘭業的昌盛。
③適見陽,略偏干,求多花。建蘭開花有自己的獨特性,即在長日照條件下盈蕾並開花。花芽分化宜「陽而干」,花芽出土後無休眠期,約半個月至20天即開花,花芽期和花期都相對較短,所以在栽培上應給予適當多一點光照,盆土也應略干一些,不能同春蘭、墨蘭一樣蒔養,否則,只長新草而開花無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7~9月高溫炎熱時期,既不可任陽光灼傷葉子,又不可遮陽過嚴和澆水過多。
④冬保暖,夏遮涼,保安全。怕凍是建蘭的習性之一,這一點僅次於墨蘭,遠不如春蕙。若在露地蒔養無保暖設施,其受凍的概率較大。一般通-2℃即要受凍。所以養建蘭冬季應在室內或在大棚中保暖越冬,氣溫不能低於0℃。夏日太烈時應稍加遮陽,避免直射光(尤其是中午),即使僅1/3至半幅葉子灼傷了,也會影響其生長和開花。除此兩項外其他管理措施如土、肥、水、葯等粗放一些亦無妨。保安全至關生死存亡,故不能不提。[4]


7養護管理編輯

1、控光降溫: 建蘭生長適於在年平均氣溫15~23℃之間,夏天氣溫炎熱,用7


建蘭[3]

0~80%的塑料遮光網來降溫。

2、高溫促降: 因光照過強而引起的高溫,應採取增加遮蔭的層次和密度促使降溫;夏秋季節有光照強,空氣悶熱,氣溫高,應開啟門窗,讓蘭場空氣徹底對流,促使降溫。向通道、蘭架下淋灑清水,向室內空間噴水霧,也可促使降溫溫。

3、保濕通風: 蘭場保濕與通風要調控到一個最合理的狀態,以利蘭花生長。保持空氣濕度要採用先進的全自動加濕機亦可向空間、通道、蘭架下噴淋水霧。

保持基質濕度要根據光照、濕度、通風等條件來調控。有土栽培的以2~4天澆1次水,堅持「寧干勿濕」,澆水的時限要因地制宜。野生蘭花原生於山野幽谷,產地四面敞開,但又有林草遮蔭,時有和風吹拂,長期能生長於空氣清新的環境,因此,蘭場也需創造這些蘭花生長條件,蘭場較閉塞的要增開門窗,促使空氣對流。

4、保溫防凍: 建蘭只能在有遮擋風霜的防護條件下耐受短暫性的、間歇性的-2~-5℃的低溫 ,因此,應在冬季溫室保溫,有條件的還可採取加溫設備。

5、施肥: 採取「因蘭制宜,看苗定肥、寧淡勿濃、適時薄施」。即根據蘭種、苗勢、生理特點,掌握時機。乾肥採用:牛骨粉(含氮4%、磷22.06%)、草木灰(磷1.04%、鉀6.41%),餅肥(氮7%、磷1.32%、鉀2.12%)及火燒土混合肥配製與復合肥交替使用每年盆內不少於4次。液肥以腐熟的有機質肥過濾沖淡液,尿素、磷酸二氫鉀或專用花肥交替作追肥或根外施肥,一般每隔15天一次,在根外施噴時前後二天用清水噴灑葉面一次,沖洗塵土、葯液殘渣。[5]

施肥時間

①催芽肥(春末夏初):乾肥一至二次,根外施肥10天一次,以氮、鉀肥為主,促進地上部莖葉抽發,地下部根系擴展。②發育肥(夏末初秋):新芽葉片伸長出葉,促使新芽健壯,以氮為主,勤施薄施,新芽開葉後以鉀為主促使壯苗,每周用磷酸二氮鉀噴施一次。③促花肥:待新梢葉片不再生長時即轉入花芽分化期,以磷為主,乾肥二次,根外施肥每周一次。④秋末初冬,寒露至立冬期間蘭花將轉入休眠期,下乾肥一次,液肥二次,葉面噴施每10天一次,以保證安全越冬,含膏育秀,提高來春萌芽率。[2]

病害防治

白絹病:多發生於梅雨季節。應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預防,發病後可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即可。

炭疽病: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極。防治方法除改善環境條件外,發病期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7~10天互次,然後再輔以l%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1次。

蚧殼蟲: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用常規法防治。

根腐病:又叫線蟲病。線蟲寄生於蘭花根部,引起根系腐爛,地上葉片生長不良, 葉色退綠、發黃,甚至造成植株萎焉。線蟲危害造成大量傷口,還引起其他土傳病菌的侵染,導致植株發病,加速植株枯死。栽培基質應消毒,可用100度蒸汽滅菌消毒,殺死蟲卵。危害重的要立即換盆,將病株泡入葯液中20~30分鍾,撈出晾乾,用新基質從新栽種。[6]


8植物文化編輯

歷史文化

據日本的田邊賀堂史生著的《蘭花栽培四枝節》載:「建蘭由中國秦始皇特使徐福攜來」。它間接地證明了,建蘭的栽培史,應始於秦始皇統治(公元前221年)前,迄今已有2200餘年了。

」秋蘭蔭玉池,池水清且芬。」這是晉代詩人傅雲先生贊美建蘭花香的詩句。

據譽滿海內外的中國蘭花學者和活動家何清正先生的考證,建蘭為線藝之鼻祖。各色線藝、水晶藝、圖畫斑藝均十分豐富,花藝的續變力也十分強盛。如上世紀末發現的朵開三重花,每重有3~4朵奇彩蝶的「三重彩蝶」,便是典型的代表。

歷史故事

大宋提刑官與建蘭外傳

大宋提刑官宋慈曾在福建汀州任知縣3年,縣衙所在地為2013年的福建省長汀縣,當時的閩西首府,范圍為2013年的福建省龍岩市管轄區和三明市的部分地方。汀州盛產蘭花,百姓愛種蘭花,素有用蘭花為孕婦催生助產、搬遷新居饋贈蘭花、婚嫁以蘭陪嫁、種蘭避邪以求子孫滿堂等民情風俗。宋慈在任知縣時是不是與眾文人一樣愛蘭,對蘭花的賞愛是否入鄉隨俗尚無文字記載,但史記他是首開汀江水路運輸的知縣。汀江水路的開辟為建蘭主產區打開了一條通向海內外的通道。因此,宋慈對建蘭的外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汀江是福建省境內的第四大河,它發源於長汀縣,幹流全長280多公里,自北朝南縱貫福建省的長汀、上杭、永定三縣,流至廣東省的大埔縣三河壩,與梅江匯合為韓江奔流入南海。汀江自北向南流,八卦中南方屬丁,故汀江古稱丁水,後來人們把「丁」與「水」合為「 汀」字,取名「汀江」。毛澤東有「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 的著名詩句描述汀江的神奇和氣魄。

宋紹定年間,宋慈從江西信豐主簿調任長汀知縣,發現百姓食鹽從千里之外的福州靠走山路挑運而來。古代的長汀地處山區,山路漫漫,交通不便,外引食鹽「愈年而至」,食鹽官賣,鹽官貪賄,哄抬鹽價,窮苦百姓買不起鹽,多吃淡菜,缺碘患大脖子病的不少。宋慈細察民間疾苦,水路運輸可直抵汀州城,決定開辟汀江,從廣東潮州船運食鹽。閩西大山是蘭花生長的好地方,山高谷深,汀江河水穿行在深山峽谷之中,古時汀江灘多水急,有棉花灘、回灘、大姑灘、折灘、龍灘等,且到處暗礁密布,航道艱險,江水漲落無常,宋慈經過沿途觀測探險,開鑿疏浚航線,鼓勵農民造船,操習撐船技巧,同時改革鹽政,懲治貪賄鹽官。

汀江水路交通的開辟,縮短了運鹽路線,減少了運費,降低了鹽價,免除了挨家挨戶抽調勞役肩運食鹽之苦。同時,使潮州至汀州、贛州運輸通暢,促進了汀、潮、贛包括蘭花在內的物資交流,鹽商米商往來其間,「鹽上米下」的一派繁榮景象,汀江上百舸爭流,曾有 「上三千下八百」之說。宋慈開汀江水路的功績為閩西百姓世代相傳,如今汀江兩岸仍尚存的400多座馬祖廟,見證了當年水路交通的繁榮歷史。

據連城縣、永定縣和上杭縣的老人介紹,過去他們那裡還出現了 「蘭商」,專門靠賣蘭發大財,通過賣蘭暴富,建土樓,買河段養魚養鴨過休閑日子。

宋代建蘭並不出名,甚至連福建本地的蘭家和文人雅士都說不準蘭花的正名。「建蘭」是我國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蘭花中的一類,而且是唯一以產地命名的一大類蘭花。據考證,「福建」名稱的第一次出現是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專管軍事,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取名為「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福建的名稱出現歷史不算遲。

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福建漳州的趙時庚著述的《金漳蘭譜》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蘭花譜。全書共三卷,分「敘蘭容質」、「品蘭高下」、「天下養愛」、「堅性封植」和「灌溉得宜 」五部分。對紫蘭和白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與栽培管理作了簡明論述,並論及蘭花的品位。《金漳蘭譜》中「紫蘭」指的是墨蘭, 「白蘭」指的就是我們2013年說的素心建蘭。趙時庚生活的地方為漳州府,與汀州府毗鄰,趙時庚尚且沒有給建蘭確切的名字。另外,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 年)修纂的《臨汀志》土產門花之屬中記述的33中花果中,有「素馨」指的也是素心蘭花。福建的地名早已有之,但是海內外的愛蘭人還沒有把福建所產的蘭花叫「建蘭」。這些充分說明宋時建蘭還不夠知名。

閩西即古汀州府,是中國東南沿海腹地的林區,也是距台灣海峽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近、自然氣候優勢最強的中國蘭產區之一。南宋之後閩西有汀江通往境外,得天獨厚的蘭花生長環境與古代交通占優勢的水上運輸,使閩西的「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 「永福素」等蜚聲海內外。

隨著汀江水上運輸業的興盛,蘭花高雅之物從汀州人文古城,逐漸通過文人儒商傳到海內外。1995年,筆者從汀江的源頭龍門出發,沿古水路到福建的上杭、永定,再到廣東大埔、潮州、汕頭考察建蘭的流播路徑,發現沿線深宅大院養的建蘭都是從閩西境內傳種的。一些載入世界各地眾多蘭花專著名品譜中品種,由於當時人們對植物分類不太了解,而被習慣以原產地稱呼,比如「龍岩素」、「長汀素」、 「上杭素」、「永福素」,而且是說得更准確的原產地。而對於福建境外的人稱福建外傳的蘭花,籠統地就叫「建蘭」。由此可見,建蘭及建蘭中的傳統名品「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永福素"都是外來名,因為外傳而得名的。所以,建蘭的外傳與汀江水上運輸的興起、發展、繁榮密不可分,與大宋提刑官開辟汀江水路運輸息息相關。

③ 想問一下這是什麼品種的蘭花

寒蘭

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假鱗莖狹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內。葉帶形,薄革質,暗綠色,前部邊緣常有細齒。花常為淡黃綠色而具淡黃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澤,常有濃烈香氣;花瓣常為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唇瓣近卵形;蕊柱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蒴果狹橢圓形,長約4.5厘米,寬約1.8厘米。花期8-12月,寒蘭耐寒性不強。

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於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發根;2-3年後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蘭花種植(在盆中)的方法與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種蘭花,翻種移盆必須洗根。方法足將根浸入清水中,用舊牙刷或毛筆輕輕洗刷,切勿用力過大傷根;用剪刀將殘葉、黃葉、斷裂根、發黑腐爛根剪去,注意勿傷幼芽。然後將處理好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待根部發白並顯細小皺紋柔軟時,再植入盆中。

澆水

澆水在蘭花生長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則盆蘭生長不良,蘭花需八分干、二分濕。澆水應本著「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的原則。澆水必須澆透,不可澆半截水。澆水次數可視盆蘭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紅磚粒、浮水石等硬質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強的植料,則可兩三天供水1次。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 行,切忌在中午澆水和當頭傾注。應以清潔無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為好。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爛等病態,多與供水不當有關。

施肥

農家肥是很好的有機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這種肥

液對水10-20倍澆施,盡量施在盆沿處,不接觸根部,不沾蘭葉。
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氮、磷、鉀的平衡,並嚴格控制濃度,葉藝苗要控制葉綠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錳、鎂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等),因為錳、鎂元素能加速葉綠素的合成對花藝蘭,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適量增施翠姆氮肥。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蘭花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對生長旺盛的健壯蘭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

以葉面噴肥為主:葉面噴肥既可通過蘭葉吸收補充蘭株的營養,又不會使肥接觸根部引起肥害,對蘭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長發育期,堅持10天左右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完全可以養好蘭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氫鉀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蘆薈液。因為蘆薈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並含有二十多種礦物質,可滿足蘭花所需要的養分,且蘆薈里含有遙蘆薈酊幾乎可殺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後無需再施農葯防病。

④ 蘭花形成葉藝的因素有哪些怎麼誘導出現葉藝

一般蘭花葉片的顏色是綠色的,但有些蘭花的綠葉上會出現白色、黃色線條或色塊,甚至出現整片葉子變黃或變白,只剩下周邊或葉端有綠色。

這是由於這些蘭花的局部葉細胞出現了葉綠素或胡羅卜素缺失的現象。由於蘭葉的局部顏色出現了變化,增強了蘭花的整體觀賞效果,於是就產生了「葉藝」的概念。

蕙蘭藝草

葉藝變化多端,台灣卜金震先生著有《中國蘭線藝學》。

改革開放後,日本及我國台灣省的葉藝理論,被大陸蘭界移植到春蘭、蕙蘭和寒蘭等細葉品種中來。從此,花藝、色藝和葉藝成了現代藝蘭的三大亮點。

一般有藝向的蘭花有顯性與隱性之別。當某株蘭花出現了葉藝顯性的傾向時,可通過定向誘導使葉藝穩定。葉藝藝向穩定的品種,花色與葉色的變化一般是統一的。即葉有藝,花瓣上也會出現同樣的藝。另外,判斷葉藝走向是否穩定,一般要看腳殼,腳殼藝向穩定,那麼葉藝的藝向也一定穩定。

⑤ 蘭花如何鑒賞

首先,不要求急。蘭花鑒賞本身就是一門學問,甚至說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不回為過。不要認為自己答「笨得不行」,不要知難而退,輕言放棄。需知,一旦入其門後,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次,要多看書。現在的很多蘭花書籍圖文並茂,彩色圖片多,圖片也非常清晰。什麼是梅瓣,荷瓣,水仙瓣?什麼是蝶花、奇花?百聞不如一見,圖片看得多了,頭腦中自然留下印象。經過仔細比對、品味後,慢慢就能咀嚼出荷之檔次,梅之差異等細微的東西。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圖文結合,容易消化文字的內涵。再結合一些期刊的價目表,就容易把握現今區分品位高下的基本概念。

第三,廣交蘭友,多交流,多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或許張三對四季蘭的認識還不及你本人深刻,但也許他對春劍就了如指掌,甚至有獨到的見解。我的一位師長曾談到過:他當年對春蘭和春劍的區分,經過了三、四年時間,就是無法准確把握。有的草看似春蘭,結果開出一莖五、六朵的花來,顯然是自己沒把握准。後來別人口頭傳授「認指環,純種春蘭有指環,純種春劍無指環,」一語驚醒夢中人,再區分時就容易多了。可見交流是很重要的,能學到不少知識。

⑥ 值錢的蘭花要怎麼看呢是什麼樣子

同意牛鼻子老道的觀點,這沒法說。是個系統的知識,瓣型、花色、葉藝、水晶、奇花、奇葉等等,太多了。而且還要分人工苗和下山苗,同樣的品質品種,不一樣的待遇,呵呵,區別大了,

⑦ 這是什麼花

是蘭花。
學名:Cymbidium spp.
英名:Cymbidium
別名:蘭草
科名:蘭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粉。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春蘭(C.goeringii):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蕙蘭(C.faberi):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變種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蘭花種類介紹

蘭花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個屬、二萬多個種,每年還發現和培養出不少新品種。

蘭花按生態習性主要分為地生蘭、氣生蘭、腐生蘭三大類。由於地生蘭大部份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

春蘭: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蘭: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蘭: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寒蘭: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暇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墨蘭:

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春劍: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品種鑒別要「三看」

品種鑒別是對蘭花綜合素質的鑒定,是最能展示藝蘭功力的一門學問。因此,歷代藝蘭大家都對此格外慎重,從不妄下結論,始終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觀花一時,賞葉終年」。

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藝蘭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藝蘭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鑒別品種大有裨益,值得我們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藝蘭實踐中發現,即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據無錫陳耀明先生講,他種養的集圓有時抽出的花葶為「深赤紅色」,有時抽出的花葶為「綠中見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圓拔出五個花葶,有三個是紅的,兩個綠中見紫。

可見,單純從花苞的色澤、形狀來鑒別品種有其局限性,還必須看其開品。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它們是不同的品種。故一代藝蘭大家吳恩元言:「因種法有好歹,致開品有高下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品種鑒別真學問。對蘭花品種的鑒別應辯證的看、綜合的看,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妄下結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看葉形、看花苞、看開品。

國蘭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國蘭的起源與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洋蘭

洋蘭是相對於國蘭而言的,泛指除了國蘭外的蘭花,其實並非全部原產西洋,常見的有:卡特蘭、虎頭蘭、蝴蝶蘭、兜蘭、文心蘭、萬代蘭、石斛等,其講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產熱帶和半熱帶,多為附生,栽培需較高的溫度和濕度,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隨著蘭花組織培養技術和無菌播種技術的不斷發展,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現象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種學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來需要常規栽培許多年才能開花的人工雜交新品種,現在在試管里,通過1-2個培養周期就能人為地促使其開花,這樣就可以根據開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淘汰相對較差的個體,從而使整個育種的周期縮短,並大大減輕大量栽培未見花品種的工作量,使育種工作更富有針對性。
由於我們長期從事的是蘭屬植物中幾種常規栽培的地生蘭種的開發和研究,因此下面提及的蘭花,均是指這幾個蘭種而言,包括春蘭、建蘭、春劍、蓮瓣、蕙蘭、寒蘭等。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方式,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由蘭苗的腋芽發育成花芽,這種方式跟常規栽培中蘭花的開花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常規栽培是一叢苗起花,試管內是單苗起花而已,這種情況在建蘭中比較普遍,春蘭春劍等品種中比較少見。第二類是蘭苗的頂芽發育成花芽,類似通常所說的草中箭( 草心箭),花由蘭苗最中心長出,這種情況在各個蘭種中都有出現,尤其是在春蘭中常見。第三類是由原球莖的頂端直接分化出花芽,這類方式完全由培養基內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齊,分化頻率高,是目前主要的誘導起花方式。
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的花朵,基本的品種特徵是不會改變的,例如素心品種開素花,絕不會開彩花。凡是有香味的品種,試管內的花也是有香味的,並且香味濃郁,不亞於盆栽蘭花的香味,這一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於試管內的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原因,花期通常只有幾天時間,不如盆栽蘭花開花持久,在低溫條件下,花期則可以大大延長。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畸形花的比例是比較高的,有些品種可以達到10-20%。一般來講,這些畸形花通常都是生理性的原因和外部培養條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激素水平、無機鹽等理化因素,而不是遺傳上的相應改變,因此這些畸形花的出現,在遺傳和育種上毫無意義。我們曾追蹤觀察過很多的奇花品系,希望能從中選出新的優良品種,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以後又開出了正常花,真正能穩定的是極少的。
一個對蘭花培育者十分有用的現象是,試管內開出的花,多數情況下,合蕊柱都能正常發育,具有正常的授粉能力和結實能力,我們曾鏡檢過小孢子的發育過程,發現其減數分裂過程和花粉粒的形成過程基本是正常的。尤其是以腋芽的方式開出的花,授粉後結出的果實很容易正常發育至種子成熟,並且這些在試管內結出的種子,有一定的發芽能力,盡管發芽率比盆栽蘭花的種子的發芽率低,但對育種者來說,已經足夠了。
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控制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能力越來越強,這無疑會對蘭花的雜交育種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由於蘭花的主要欣賞點在花藝上,一個未知的品種,在開花前也基本無法從葉片上判斷其優劣,所以育種工作者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優良親本做雜交並且培育出小苗,還不得不把這些小苗,不論好壞,一古腦地種進溫室,苦等數年至開花,才能從中篩選優秀單株。這一過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即使獲得了優秀的單株,很不幸的是每一個單株的數量也是非常少的,通常只有幾苗,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還必須以這一優秀單株為外植體,再從頭做一次組培。從開始作雜交工作,到最後有商品苗供應市場,這一過程要經歷兩次組培周期,兩次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一般要十多年的時間。而試管內開花技術的完善,使我們不必經過栽培過程,就可以在試管內篩選優良株系,並且一旦選出,可以直接進行快繁,不必再經過原球莖的誘導過程,使整個育種周期縮短將近一倍的時間。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帶來的另一便利之處是使蘭花的瓶內雜交成為可能,這是一個全新的應用研究領域。有些育種工作,需要進行反復的雜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實現育種目的,選育出優良的新品種。例如素心品種和梅瓣品種的雜交,子一代通常是梅瓣但肯定不是素心,這就需要子一代和素心親本回交一次,或者子一代自交一次,再從子二代中選擇素心梅瓣。採用常規辦法,這一過程肯定要用十幾年時間,現在有了促使蘭花試管內開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在試管內讓子一代開花,並且在試管內進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間相互授粉,並培養出種子。這些種子無需消毒直接播種於培養基上,獲得子二代,再誘導出花,即可從子二代中間選擇想要的品種了。這一過程比常規方法,至少可以節省兩個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
另外,由於試管內開花不受季節限制,可以隨時誘導,這就為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或者是花期不遇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換句話來說,試管里開花的蘭花,為雜交育種工作提供了穩定的花粉源。依據這一思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開花季節的限制和種源數量的限制(有些數量很少的品種,要見一次花可能要等很多年的時間,並且開花時不一定有非常合適的其它親本材料同時開花),已經成功地實現了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
目前而言,蘭花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尚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並不是每個品種都能誘導出花,也不是每個品種都能達到需要的成花率,更沒有一個現成的程序能讓所有的品種開出花來,每一個品種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和摸索。但這些基本都是技術性的問題,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中來,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⑧ 蘭花怎麼養 蘭花如何澆水

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源,沒有光照,植物的光合作用便不能進行,也就沒有光合產物,植物便不能生長。蘭花原生於山野林蔭中,林木隨風搖晃,使林蔭中的散射光照忽這忽那、忽有忽無,形成了「過半蔭」的光照條件。這個「過半蔭」,即在盛夏金秋陽光如火的日子裡,其遮陽應在70%∼80%。對遮陽情況的要求,不同的蘭花種類、藝性和不同的時間、地區,又有所差別。如建蘭的蔭蔽度為60%∼70%,春劍蘭、蓮瓣蘭、春蕙蘭可在70%左右,春蘭和墨蘭則應在80%∼85%。普通線藝蘭可在80%左右,高檔線藝蘭、水晶藝蘭、圖斑藝蘭則應在90%左右。花藝蘭和普通線藝蘭,在晴天上午9時前和下午4時後,可以全光照;高檔線藝蘭、水晶藝蘭和圖斑藝蘭,則應半遮蔭。「火爐」地區的遮陽密度應提高5%以上。
在光照少而弱的冬春季節,除了高檔線藝蘭、水晶藝蘭和圖斑藝蘭需要有60%∼70%的遮陽外,其他蘭均可全光照,或在晴天每日10∼14時半遮陽。
據此,蘭花棚室的遮陽網,最好設置成活動式,以便依需增減遮陽密度。遮陽同應盡可能不緊貼棚室頂的塑料薄膜或玻璃,網層間也應有30厘米左右的間隙。遮陽同應設置於塑料薄膜或玻璃之外,這樣遮陽效果才好。如果設置於棚室內,其遮陽效果則大減。
另外,在盆蘭的陳列上,應當需光量大的陳列於光照最常涉及的地方。蘭花有趨光性,因此最好每月調整四次盆向,以免株葉偏向一側。特別是長有新株的一側,在萌芽期應朝光線充足的方向,以利於發芽和芽的健康生長。
隨著天氣的變化,光照也不斷變化。晴轉陰,陰轉晴,晴轉雨,雨後放晴,天氣變化無常,光照也相應地頻繁變化。因此,最好能隨著光照強弱而適當調節遮陽度。特別是高檔線藝蘭、水晶藝蘭、圖斑藝蘭不耐強光照,如不及時調節遮陽度,常會導致陽光灼害。另外,如果不分光照強弱,一直保持固定的遮陽密度,蘭株的發芽率和開花率自然不如及時調節的好。我們所種的春蘭和夏蘭是地生蘭,靠綠葉的光合作用得到能量來維持和延續生命,傳宗接代的。動力源是陽光,陽光通過蘭葉葉綠素的化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來增加蘭體所需營養物質。球莖和根部在夜間進行消化分解,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糖,再構成各種所需蛋白質,借水與空氣的流動和壓力,輸送到全株各部位,使之生長、膨脹。日復一日,盆蘭得以長苗開花。這大概就是蘭花和太陽之間的關系。
太陽與蘭花的另一關系是,它所帶組蘭體的溫度。春蘭、夏蘭經過千百年在自然界的生長,其與陽光、溫度的關系也是密切的。一般經驗,在20~25℃時,太陽光直接照射,蘭葉葉綠素與光的化學反應很快,草長勢健旺。30℃以上,草葉葉綠素會自動減少,葉色變淡,逐漸生成灰色可見膜反射陽光,以防灼傷。這種情況只能維持較短時間,時間一長,則先從蘭葉尖開始,全株逐漸枯死,尤其是老年草先轉為黃色,而後焦枯。20℃以下時,蘭葉亦能自動調節葉綠素的數量,以增加葉綠素來多吸收陽光,以便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保證蘭體生長所需的營養。這種功能是蘭花多年生長在樹下、林間、草叢間所形成的。故蘭花除了喜陽,也是耐陰的。但蘭花終歸是以陽光為動力,又靠陽光所帶來的溫度來生長、傳宗接代的。蘭花的細葉種,在遮陽的條件下,短時間能耐45℃的高溫,時間長了會焦葉。在有陽光進,短期又能耐-5℃的低溫,但溫度是個重要的條件。
因蘭花耐陰,能在低溫下生長,但冬季則需全日照,還需要有5℃以上的溫度和散射光調節自身的營養場—葉綠素的數量。陰處的蘭葉色往往較接受陽光多的綠。人們掌握了蘭花的這一生理特點,經多年經驗積累,在栽培管理上,夏天多半都採取遮陽措施,蘭盆可放在外面日光下見光,在30℃以上時,也可置放在室內陰養。室內的散射光雖弱,尚可養好蘭花。而南陽台的蘭花,夏天九時後十七時前,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可用竹簾、市售70﹪以上的黑色遮陽網遮陽,各式蘭棚亦然。遮陽時,不應把簾網遮在蘭草上,以免簾網受熱燙傷蘭草。遮陽器材最好有疏光透過,30﹪左右的光照對蘭草有益。光照不僅能增溫,也能防止真菌、病菌、病毒的滋生,簾網留有空隙,有利於紫外線殺死病菌和病毒。
陽光與溫度對蘭花的繁殖有很大影響。如冬季長期不見陽光,溫度又較低,就不會孕良冬芽,春天如沒有新草發出,會影響全年的增草率。
世間萬物所以有顏色,根本來源是陽光。虹分七色,七色則能千變萬化,蘭花的原始顏色就是由千變萬化的原始光組成。故陽光又對蘭花的色花有著直接的影響。種養葉藝蘭和色花應該對陽光有所研究。
舉例如下:
綠色蘭要少曬太陽,兼以施0.2﹪~1﹪的硫酸亞鐵,或2﹪的食醋。少施磷肥能使綠色加深,時間延長。這是江浙蘭蕙多綠花、傳統多陰養的道理。
白色花應少曬太陽,可以施用0.3﹪~0.5﹪的清石灰水。水晶蘭幽、靈草只能見散射弱光。另白花草,出花蕾時,可用暗紙捲成筒狀,將花蕾罩起直至開花。銀邊藝亦應少曬太陽。
色花應多曬太陽,施0.2﹪~0.5﹪硫磺水。黃色葉藝如見陽光少,可顯現白藝色。
紅色花要多曬太陽,施0.5﹪硝酸銨或尿素,少施鉀肥。
粉色花多曬太陽,施1﹪~3﹪過磷酸鈣。
紫色花多曬太陽,施0.3﹪~0.5﹪明礬水。
關於遮陽的討論,綜上所述,大部分色花和葉藝草需要強陽光,放在陽光充足、30℃以下的蘭棚,可不遮陽,用顆粒介質,每日上午十時需一次大水,下午二時又需一次大水,劈頭蓋臉,連草連盆澆涼。夜間空盆,既不會燒傷蘭草,又可使蘭草在夜裡不停止生長。在十時高溫時澆涼到下午二時剛升溫時再澆涼,晚上已不再升溫,盆內又無余水,對蘭草生長十分有利。這種方法對未經過煉草的盆草不適用,只有經過風吹雨淋日曬的草才可以用,對綠花草,白花草,白葉藝草和病、弱草也不用。而溫度更高時,或不太有把握時亦可短時間遮護,但種綠花草佔多數,所以還是需遮陽。

⑨ 蘭花是什麼顏色

蘭花的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等。因為品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春蘭:春蘭葉帶形,邊緣無齒或具細齒。花多單朵或兩朵,不出架;花色以綠色、淡褐黃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狹橢圓形,花期1-3月。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

5.寒蘭:寒蘭假鱗莖狹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內。葉帶形,薄革質,暗綠色,前部邊緣常有細齒。花常為淡黃綠色而具淡黃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澤,常有濃烈香氣蒴果狹橢圓形,花期8-12月,寒蘭耐寒性不強。

⑩ 蘭花葉藝,孔雀,圖片及價格

現在蘭界關於葉藝高與低的界定,引用具有相當代表性的理論:「……一般指蘭花葉所顯現的不同於常規綠色的其他色彩在蘭花葉片上、所佔比例大於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蘭花彩葉品種。……如果低於百分之五十,就不能算高藝了……」普遍是以藝之多少論高低,但我們不難看出其難以自圓其說,以這個理論類推,當一個蘭草的藝發展到全白就是頂級藝了?那「高藝」的頂級就是「幽靈」草啊!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一方面葉藝進化到一定程度,藝色的比例達到一定的百分比,它的生命力就會下降,為了生存,就會出用暫時的退藝;另一方面退藝能增強它自身的生命力,』再次進藝時它會表現得更好,當然可能是另外一種走向,也更適合它的生存。那就要求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研究什麼樣的藝草或者說具備什麼樣條件的藝草能在反復的變化進化中不掉藝。

那麼什麼是高級藝呢?當然它不再是高藝的定義,應是拋棄高藝以藝多少論高低的理論。以藝向,藝態,藝色,對比適度論高低。從藝向上說,應以中斑縞藝、斑縞藝、爪斑縞藝為高級藝,中透、復輪、邊、嘴藝次之。從藝色上說應以自藝,金黃,白黃相間復色藝為高級藝。暗淡,無光澤次之。從對比度上說,以對比度好,葉綠素與藝色配比適當,所在部位引人眼球,變化多端,百看不厭,能給人以美的感受為高級藝,對比不強者次之。變化進化中不掉藝又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這就關繫到了寒蘭葉藝的選育。關於寒蘭葉藝的選育,為什麼們多蘭友選擇花高價引進下山實生苗培養而不願收進已定型了的組培苗培養呢。據分析,除了組培苗難養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羹是那組培苗藝雖好,但其所選的組培母本基本上都是熟種。其藝發展都達到了頂峰,具有極強的穩定性,美固然美,但變化性欠多了,當你苦苦的把它養大養成,就發現你花了那麼多的精力給你的回報就是增苗!沒有一點新意,找不到一點激情。養個下山實生苗就不同,也許一個好好的藝,經你一養就掉了,暈了!但再養下去,藝又出來了,甚至進化了,變得更好了,美了!心情從緊張變得奔放,一張一弛,調節了人的情緒,找到了人生的感悟,也就我到了樂趣!那麼我們應怎樣在下山實生寒蘭苗中選育葉藝蘭呢?寒蘭的葉給你的感覺是葉質油亮,透光性好,脈絡清晰。在這樣的特有徵狀下,從寒蘭中找葉藝期待品有一定難度。沒有見過寒蘭的人見到一個普通的寒蘭就很容易誤認為,中骨透亮,葉綠素分布不均,有出藝的可能,但在你養後就是難出藝。追其原因,就是這種情況是寒蘭的共性。如同隨便抓個草,要養出葉藝一樣,寒蘭葉藝期待品可能同時要具備幾個方面的條件,時質要中厚,最好不具行龍,葉太厚就是有出藝跡象也不穩定。從我的經驗,行龍者好像根本就養不變葉藝,葉上要有葉藝跡象,主要表現是要有相多銀絲。只是一根或者幾根銀絲,多難養成像樣的葉藝。光是中骨亮什麼的,那是寒蘭自有的特徵,出藝的可能性極小極小。除本身已具有掃尾,邊,中縞跡象的外,葉綠素少的比時綠素多的變化要大。同一株草,每葉出現黃粉或者白粉斑的,或葉尾變黃,又不是因為其他因素影響造成,就明示這個草在進化中了。但這幾個方面,只是粗略的認識,要想把握性更大一點,那就得更加細致的觀察了。對於一個下山實生種,除了已有的表現之外,要想養出好的葉藝來要素是多方面的:1.粉銀的多少,粉銀一般來說是指那些還沒達到形成銀絲的東西。表現為在蘭葉的時面和葉背一層灰白色的東西,就像用石灰輕輕的吹在上面,但不是表面的泥塵而是生在葉內的水洗不掉的那一種灰灰的東西。如果粉銀多很多了,就會形成一層像豬肉狀的東西,這來西對以後對藝的形成會起到重要作用。2.是銀及銀所在的位置、面銀和背銀。不是有了銀就行,銀要細要密要多,對於銀可是越多越好,越密越好,越細越好。一般所見銀的位置多存於蘭葉尖住下1-2厘米的地方直住葉腳下拉,如果在這個地方見到了大量的銀,那這個草就得取。好的銀不只是面銀,還會在背銀上有表現,只要面銀背銀同時表現出來,這樣的草就得取了,也許比一個明擺著的線藝更具培養前途!3.是銀的分布結構流動集聚性。蘭葉內光是有銀,不一定就進化任好,有的銀永遠也種不出好藝,有的銀很快就能種出藝來,究其原因可能與銀的分布結構流動集聚性有關。看看河裡面的石頭就能給我們以啟發,石頭越大的,因為不能受水流的左右,永遠是亂石灘,這種情況可能是書上已有的關於萬年銀之說吧。如果那石子很細很細,細成了河沙,經水流以後就形成了一片沙帶。蘭葉內的銀可能就是這個道理,銀很細很細就能流,能流就有可能聚,能聚就能形成藝帶,就能養出葉藝來。據實踐中觀察,就是這樣的,細的銀就能流,流到一起就能集,多條細銀交合處就是集聚處,集聚成一個個小小的不同形狀的粗銀,這就是看銀流動和集聚。

關於葉藝蘭的穩定性很多玩蘭的蘭友,首先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某某某蘭穩定么?其實,穩不穩定的問題那要看對什麼而言了。玩花藝講究的是穩定,不穩定的花沒人敢去玩的!今年是梅瓣明年變成竹葉瓣什麼價值也就沒有了!但對玩葉藝,就要玩它的變化性,如果一個葉藝蘭沒有變化性那還不如在家裡掛一幅工筆畫。只有有變化性葉藝才有玩的意義。對於葉藝的穩定性認識,也就是對葉藝變化性(進化性)的認識。葉藝的變化性有什麼樣的規律性呢?總的來說應是有的。在滿足上述關於寒蘭葉藝的選育的幾個條件之下的葉藝,其變化性大約有幾種可能:

1.藝色隨著種養變得更加明快,藝變得更多,對比度變得更好,更讓人賞心悅目。這是所有蘭友所追求的,但並不是很現實的。因為進藝不可能無止境的進,真正無止境的進下去這個藝蘭最終走向玩完,在進藝之中有退,退藝是為了更好的進藝才是硬道理。給高藝草加點氮,增加點葉綠素讓它生命力強一點,多營造點養分,為下一代有更好的表現做點積蓄。

2.出現跑藝,也就是說藝在新草上完全走掉,這種情況在葉藝蘭養護過程中常出現。只要前提基礎好,掉藝只是暫時的,再次上藝時會更好。

3.從一種藝向走向另一種藝向,這種情況在葉藝蘭時有出現。比如說從陰陽縞藝走向爪斑縞,從爪斑縞藝走向斑縞,從斑縞藝走向中斑縞。

一個上等好的葉藝蘭,其藝是不可能穩定的,隨時都可能在變化之中,穩定了就走到了頭,就沒得玩了.

熱點內容
大魚海棠作文 發布:2025-09-17 06:51:51 瀏覽:846
8字榕盆景 發布:2025-09-17 06:35:47 瀏覽:17
一朵微笑朗誦原文 發布:2025-09-17 06:06:00 瀏覽:841
玫瑰鳥粉底 發布:2025-09-17 06:03:10 瀏覽:913
520網路情人節素材 發布:2025-09-17 06:02:32 瀏覽:968
好吃的盆栽 發布:2025-09-17 06:01:18 瀏覽:845
情人節吐槽照片 發布:2025-09-17 05:37:29 瀏覽:724
床頭荷花畫 發布:2025-09-17 05:14:06 瀏覽:425
雲南花藝培訓學校 發布:2025-09-17 05:12:36 瀏覽:683
盆花綠植 發布:2025-09-17 05:07:46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