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荷花天界
1. 蓮花與佛教、道教之間的淵源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教、道教的修行者,於五濁惡世而不染卓,歷練成就。
2. 為什麼荷花是佛教信奉的花
最主要的是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超俗意境。意指我們每個人都從凡塵里生存,但應該有專超然拔俗的品屬性。不受世俗的污染。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荷花不在天不在地,在天地的中間。那他就是人間凈土的象徵。若是整個牡丹啥地可就熱鬧了。
3. 佛教的七步蓮花和道教的九步蓮花,到底誰的故事在前
中國歷史上有道明君和賢良君子都是信仰道家的,而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王朝!為華夏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裡麵包含了無窮的智慧!君王用來治國,能創造盛世繁華!修行人用來修行,超出三界,成仙成聖!與道合真!
道教曾被魯迅先生高度贊譽,魯迅先生說:中華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由印度亡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創立,在印度被驅趕了!
信奉佛教的梁武帝國破家亡,餓死在台城!!!!
緬甸信仰佛教,戰亂頻繁,發展受限,實力弱小!
泰國信仰佛教,人妖遍地,紅燈區發達,實力弱小,局勢動盪!
【】五位教主留書方式【】:
1、 道家《道德經》是老子李聃親筆所寫5000字!玄奧高深,智慧無限!!!!!
2、基督教《聖經》,沒有1個字是耶穌寫的!弟子寫的!
3、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沒有1個字是穆罕默德寫的!弟子寫的!
4、佛經比如《大藏經》等,沒有1個字是釋迦摩尼寫的!弟子寫的!
5、儒家的經書《論語》,沒有1個字是孔子寫的!弟子寫的!
【】五位教主年齡比較【】:
1、中國老子約生活於前680年~公元前470年之間,歷史學家司馬遷《史記·老子》記載老子活了200多歲不知所蹤(不知去向)!
2、印度佛教的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466年~公元前386年),活了80歲死去。
3、儒家的孔子(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活了73歲死了
4、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公元570年~公元632),活了63歲死了
5、基督教的耶穌(公元前4年 - 公元29年)在世33歲半,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五宗教輪回觀點比較【】
1、道教根據道生萬物的宇宙創世理論,構想出來的神仙所處的空間。據《雲笈七簽》卷二十一「天地部」稱,道教構想的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天。分為六界:第一界有六重天(欲界)。第二界有十八重天(色界)。第三界有四重天(無色界)。第四界四重天(四梵天)。第五界三清天即玉清天、上清天、太清天;第六界大羅天(與三清天合稱聖境四天)
2、印度佛教的輪回觀,並非佛教發明的,而是借鑒了古印度婆羅門教的輪回觀點發展完善而來。分為三界二十八層天,三界分為欲界(六天)、色界(四天)、無色界(四天),三界之上(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和佛界)
3、儒家信昊天上帝,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敬鬼神而遠之,避談輪回。
4、基督教信仰上帝,上天堂得永恆的生命,否認輪回。
5、伊斯蘭教信仰真主,上天堂得永恆生命,否認輪回。
4. 蓮花在佛教和道教的意義
蓮花代表了佛法。因為蓮花具備這樣的特點:花開的同時,種子也形成了,它是同時的。如同佛法,只要獲得了這個花,這個種子(果實)也就有了,它是同時產生的。
佛法修行,喻如蓮花。清凈無染,不著泥水;同時,種因得果,開敷具足。我們修行中不必擔心有沒有果實的問題。你只管去種因,你不要管這個果。種因得果,這是必然的道理。只要正確地去修行戒定慧,那我們的成就,必然就在其中。修行中,一定要有極大地行心,只管修因,別考慮果。
5. 藍荷花在佛教中意義是啥
藍蓮花,有好多傳說,但並不是佛教用語,在佛教典籍中也沒有這個詞語,更無所謂它在佛教中的意義
藍蓮花,學名睡蓮,雙子葉植物綱、睡蓮科的植物,多年水生花卉,共有8屬100種左右。
歷史傳說
古埃及人很早就把藍蓮花作為生命的象徵,永不凋謝的藍蓮花啊,如同生命,生生不息。那時,在尼羅河兩岸大片土地上,到處都生長著亭亭玉立的蓮花。尼羅河畔的蓮花品種繁多,主要有紅、白、藍三個品種。紅蓮花是公元前525年由印度經波斯灣傳入埃及的,希羅多德稱它為「尼羅河的紅百合花」,埃及的土著人稱它為「科普特蠶豆花」或「埃及蠶豆花」。現在,這種紅蓮花已不多見。最能代表尼羅河之花的要數白蓮花,人們又稱它為百合花或「香翹搖」。每當夏季來臨,在密密層層的綠葉中間,綻開著碩大的花朵。這種花白中透紅,嫵媚透潤,宛如下凡的仙女,又似出浴的美人。它既有婀娜多姿的容態,又具傲視污泥的節操,倍受人們的贊美。 考古學家們從出土文物中考證,早在金字塔問世之前,尼羅河兩岸就長滿這種白蓮花。藍蓮花被稱為「阿拉伯睡蓮」或「水甘藍」。這種蓮花也開得鮮艷奪目,多姿多彩。現多在大公園或一些植物園中能見到。 每年夏季,尼羅河水泛濫,水位升高,水色由清澈而變為混濁再轉為紅褐色。雖然泛濫能帶來肥沃的有機制,但也給人民生活造成災難。因此,埃及歷史上有為「尼羅河娶婦」的習俗,即每年夏天河水泛濫達到最高點時,法老下令將全國最美麗的少女拋入河中。據說,這一過程延續了數千年。至今,它已成為埃及人一個盛大的節日,只不過,新娘變成一個用石膏做的模特了。按慣例,尼羅河每年的婚期由水利專家據河水泛濫的情況而確定。一般定在8月28日。在此之前,各部門都要做好必要的准備工作。水利專家將河流的婚期確定後,立即報告灌溉部長,灌溉部長將此事函告農業部長,農業部長函告最高宗教法院,由其負責撰寫有關贊美尼羅河的頌詞。最高宗教法院院長再函告開羅市長,責成其負責籌備慶祝活動。省長一面著手進行籌備,一面發函給國防部,請國防部提供尼羅河婚禮之夜所需的禮花和煙火。
相關傳說
第一種版本
神奇的雪域高原有一種藍色的蓮花,俗稱藍蓮花,能使死去的人復活,這花只有一朵,五百年才開一次。
第二種版本
據說,每個女人轉世投胎前佛祖都會給她三朵蓮花作為選擇,紅色蓮花預示富貴,白色蓮花表示美麗,藍色蓮花則代表智慧。選擇紅蓮 的女人就像參天大樹上的一根藤蔓,過眼的榮華富貴終究改變不了樹倒猢猻散的結局;選擇白蓮的女人會有傾國傾城的美貌,但難免那成為附屬品的命運;而藍蓮花 本就不是塵世之花,有眼光選擇它的女人才會成為世間罕見的女神,在物慾濁流中不蔓不枝、亭亭凈植。
第三種版本
傳說西雲山生長著一朵永不凋零的藍蓮花,凡是見過藍蓮花的人都會得到幸福。天海寺的僧人們也說,見過藍蓮花的僧人最後都成了一代高僧。於是,了空和了無兩師兄決定去西雲山,尋找傳說中的藍蓮花。兩人一路風雨兼程向西雲山趕去。一路上,了空看到受苦有難之人都會出手相助,了無則不以 為然,認為了空這樣會耽誤他們的行程。歷盡辛苦,在一個夜涼如水的夜晚,他們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藍蓮花。藍蓮花生長在湖心,月色下,閃爍著清冷的異彩。了 空、了無站在夜色中,久久的欣賞這朵神奇的花。就在那個夜裡,了空在睡夢中見到了藍蓮花,只不過這花已不在湖心,而是靜靜的盛開在他的心海里。了無卻怎麼 也不能入睡,他去了湖心,就在他伸手摘花,指尖剛剛觸到花瓣的一瞬間,藍蓮花凋零了。故事的結局裡,了空後來成為了一代高僧,藍蓮花雖然凋零,但在他的心 海里卻始終盛開著一朵美麗的藍蓮花,開在心海里的藍蓮花是永遠都不會凋零的
6. 荷花與佛教有哪些關系
荷花來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佛像自佛身以蓮花為座,佛教認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又非常香潔,比喻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生出,又從生死煩腦中開脫,故有「蓮花藏世界」之說。蓮花是佛教的象徵,是「極身佛所居之『凈土』」。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稱觀蓮節,每逢此日,江南水鄉乘簫鼓畫船,游於荷花塘,為其祝壽。以清邵長蘅《冶遊》詩為證:「六日荷花塘,輕橈蘭塘,花嬌映紅雨,語笑熏風香。」吳三桂好色,寵陳園園外,更愛一侍姬蓮兒。蓮兒年十七,姿容秀麗,夏日嘗侍三桂游荷塘。
7. 大家知不知道荷花在佛教中代表什麼意思
蓮花(學名Nelumbonucifera)表徵清凈無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為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這種美內德與特徵,佛陀喜歡拿蓮容花作譬喻。
眾生輪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不知決覺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訴我們說:五欲六塵之欲樂,沾不得,染不得,應該體會五欲六塵空幻不實,如幻如化,要出離五欲六塵才能解脫自在,修學佛法者,要效法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之精神。
蓮花在佛門中,為佛菩薩所常拿來作譬喻,表徵著清靜、無染、光明、自在、解脫之義。其它之花,佛陀就較少比喻,佛陀坐蓮花顯的很庄嚴,清凈自在,安詳無比;假使佛陀坐在茉莉花上,不是顯得怪怪的嗎?不但不庄嚴,而且佛陀當下就顯得沒有氣質了,遜色多了,不是嗎?(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8. 荷花在佛語里代表什麼含義
荷花常常被賦予蓮被賦予清純、高潔、脫俗、正直、嫻靜、深情等品質。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熱帶地區,印度人還將它作為自己的國花。由於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所以荷花與佛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蓮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台」;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凈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凈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念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凈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凈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凈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艷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製、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飢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凈土)。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污,要身處污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潔凈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當高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開發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強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擾,還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脫生、老、病、死之苦。這聽起來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濃,其實只是較高的一種思想境界層次。一切事理通達了,參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開,不再貪婪、恐嚇、焦慮、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擺脫了苦境,變得輕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蓮花,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是菩薩(觀音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凈世界不染煩惱。」《大藏經圖像》第六卷載《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秘藏記》雲:蓮花部吾自身中,有凈菩提心清凈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污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凈,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里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佛教的各個宗派,又以凈土宗與蓮花的關系更密切。東晉時,高僧道安讀了《彌勒下生經》後,嚮往彌勒凈土,於是在彌勒佛像前念佛立誓,發願來世往生彌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這種思想,又影響了他的高足弟子慧遠。慧遠繼承與發揚了師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熱心於西方極樂凈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嚮往的彌勒凈土改為彌陀凈土。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入廬山,建東林寺,倡導
9. 佛教中蓮花的含義
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干擾.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於蓮花在佛教上的神聖意義,佛經中把佛教聖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掌」,甚至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蓮花王子」。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中的一種。
(9)佛道荷花天界擴展閱讀
佛教另外三種吉花分別是:
曼陀羅花
曼陀羅花為四中天華(天雨曼陀羅花,摩柯曼陀羅花,曼珠沙華,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來被視為天界的花。注:摩柯是特別強調此花的大與美的意思。
山玉蘭
山玉蘭在那莊重肅穆,香火燎繞的古剎寺廟入口處或大院里,人們經常就會見到樹姿雄偉壯麗,枝繁葉茂,葉大濃蔭,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蘭樹。它不僅給遊人帶來涼爽與清香,同是也給寺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粗大的樹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寬大濃綠的樹葉綴滿枝頭,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傘,把院寺遮得嚴嚴實實。6~7月份,在綠葉叢中開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間直立著圓柱狀的聚合果,恰似釋迦牟尼佛端座在蓮座上,這大概就是山玉蘭成為佛門聖潔之樹的由來吧。
優曇花
曇花,梵文優曇波羅(Umbara),亦作優曇婆羅、烏曇跋羅、優曇缽華、烏曇華等,意譯靈瑞、瑞應。花名。產於喜馬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錫蘭等處。花隱於壺狀凹陷之花托中,常誤以為隱花植物。
世稱其花三千年一開,值輪王及佛出世方現,喻極為難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經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難得,如《法華經·方便品》雲:「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曇花一現」的成語,即源出於此。
10. 佛教崇尚蓮花,道教崇尚什麼花
崇尚蓮花。
在《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中,救苦天尊步攝蓮花,版法身變化無數,忽而女子權,忽而童子,忽而風師雨師,忽而禪師丈人。而道教又有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