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動了情
㈠ 《荷花》三年級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拓展資料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像,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
作者從想像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㈡ 有關荷花的傳說和故事
荷花之神話故事
(一)蓮荷花
荷花是人人皆知個個喜愛的花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池塘、湖泊等淺水中。它依靠上年留存在水下泥土中的根莖即蓮藕,在每年的春天生根發芽,在夏天展葉開花,在秋季膨根為藕結子成蓮。
荷花的根莖最初細瘦如人的手指一般,它的白色入泥部分稱為藕,俗稱蓮鞭,蓮鞭有一個個的節,節再生出新的蓮鞭,盤根錯節,形成它的水下世界。每個節向下生出須根,紮根於水下的淤泥之中;時當每年夏秋荷花生長末期,蓮鞭入土部分膨大成藕,可用作明年春天萌生新株之用。
荷蓮向上伸展荷莖,抽出一片片葉子和一個個花苞,形成它的水上世界。荷莖上有又細又密的茸毛,綠色的葉片成橢圓形,花有淡紅色、白色等數種,花瓣有單瓣、復瓣之分。花謝後形成蓮蓬,內生多個堅果,俗稱蓮子。
荷花全身都有益於人類:蓮藕可供食用,蓮子是滋補佳品,花葉能供人們觀賞,它的藕節、蓮子、荷葉等是中醫治病的好葯材。荷花生長的地方,還有凈化水質優化環境美化風景的作用。
荷花憑藉它的綠葉紅花,形成色彩艷麗、婀娜多姿的風格,是一種受人們歡迎的觀賞花卉,被歷代的文人譽為「翠蓋佳人」。與人間佳人不同的是,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沒有一絲一毫的人工裝飾,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就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這一特性。不僅如此,荷花還以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被眾多的墨客稱為「花中君子」,常常以它為喻,贊譽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風亮節的人。
(二)三月三的傳說(荷花傳說)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和一個庵。廟里一個和尚與庵里的一個尼姑相好,隨著日子的長遠,兩人的恩愛與日俱深。可是,同是出家人,不能結成夫妻,只能時常暗中相會。
有一年的三月三,他們在一個湖邊相會,被一個叫花子發現了。那叫花子本也是無意中路過,無奈黑夜裡那叫花子的形象頗似她庵中的住持,尼姑嚇慌了,一慌之下竟跳湖自盡了。和尚見尼姑跳到湖裡去了,他也不知那湖水的深淺,一心只想救起尼姑,結果也被淹死了。叫花子撞到和尚與尼姑的好事後,難為情地急急走開了。可是緊接著聽到兩陣水響,又聽到和尚在水中呼喚尼姑的聲音,料是尼姑含羞自盡,想想全是自己的過錯,於是就急忙轉身,趕緊跳到湖裡救人。怎奈他們都不識水性,最後都被淹死在湖裡。這一幕悲喜劇,世人誰也不知,唯有土地菩薩全都看在眼裡。他同情他們的遭遇,可是卻不能救活他們,因為那和尚與尼姑畢竟犯了佛門的戒律!
和尚與尼姑的屍體很快被湖裡的大魚吃掉了,骨頭飄到一塊兒,漸漸沉入湖底的淤泥中。魚兒嫌叫花子身上有股臭味,而沒有吃他的屍體,叫花子的屍體便浮到了水面上。和尚與尼姑都覺得自己死得冤枉,雙雙向土地菩薩訴冤,說:「我們在人世不能成為夫妻,能不能讓我們沉入淤泥的屍骨節節相連,並給予一點生機?」土地菩薩說:「因為你們違犯佛門的清規,死後只能與污泥為伴。但念你們都是人,人世間男女相愛並無過錯,故准許你們的屍骨在污泥中節節相連,恢復生機。」
和尚與尼姑的魂靈見土地菩薩應允了,又得寸進尺,要求每年出來看一看世界。土地菩薩心腸軟,竟也答應了,但是規定他們不能離開污泥。每年要到他們的忌日三月初三才能鑽出水面探看世界。
㈢ 冰心《荷花》全文
1、全文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院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里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適應了花瑞。」
半夜裡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裡。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裡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並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2、作者
冰心
(3)荷花動了情擴展閱讀
1、賞析
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葉贊母的散文詩。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紅蓮,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紅蓮,觸動了自己,於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於是藉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這樣寫荷花,把我比喻成了紅蓮,而母親是荷葉,生動形象。是啊,連荷葉都會自覺地保護荷花,何況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在散文後簡單幾筆點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
2、作者簡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
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㈣ 關於描寫荷花的句子
動:
突然一隻青蛙跳到荷葉上,濺出的水珠在荷葉上來回滾動著。
靜:
月光下,那一朵朵內荷花,手掌大的花容瓣潔白如雪,五六個花瓣拼成了一朵大荷花。荷花的樣子千姿百態,有的像害羞的小女孩漲紅了臉,躺在碧綠的荷葉下;有的好奇地探出頭來,望著這美麗可愛的人間;有的荷花像俊俏的仙姑正對著平靜的湖面梳妝打扮。荷花已經開不少了,有的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部展開了,露出了嫩小的蓮蓬,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荷葉上,而荷葉則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寫了荷花的外貌.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
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
還
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
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
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
夢……
還有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㈤ 荷花 教學設計 這兩句話寫出了荷花的什麼特點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12課《荷花》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作者以觀察的順序為線索敘寫,文章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直接描寫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仔細觀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藉助「一大幅活的畫」的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從想像的角度,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作者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著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
(1)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荷花的美麗。
(2) 通過情境體驗,展開想像,發展觀察、想像的能力。
(3) 通過老師的指導,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鍛煉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欣賞荷花的美麗,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和欣賞滿池荷花的靜態美。
[教學難點]
對描寫荷花動態美的有關語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
[教學突破]
多讀,讓學生讀中理解,讀出感受,並創設情景,發揮想像,讓學生敢想敢說。
[教學准備]
1.多媒體課件;
2.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3.搜集古代詠荷的名詩名句;
4.畫紙、彩筆。
[授課類型]
講讀課
[教學課時]
2課時
[設計理念]
1.以教材文本為依據,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該在「對話」「感受」「體驗」以及「興趣、習慣和語感培養」中加以具體落實。
2.教師只須做適當提示、巧妙點撥,簡要總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當演員,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腳手架」,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當課堂的主角。
3.閱讀教學的緊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閱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收活動為「經」,以字詞句的訓練為「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
[設計特色]
1.以「問題教學」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探究,使教法指導學法。
2.通過師生與文本互動的課堂交際活動,創設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感情。
3.以「讀」為「經」,以「練」為「緯」,培養學生的語感。
[設計說明]
1.激活學生情感,積極主動學習。
本文雖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筆下,荷花盡展其美麗多姿,作者感情趨勢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學這樣的文章應當充分運用有效媒體和手段,設置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熱愛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慾望,從而引導他們以飽滿的激情很主動、很投入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體驗文中的美——荷花的美麗、情致的美好,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審美教育。
2.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課文。
本文敘寫「我」觀賞荷花,層次井然,脈絡清晰:初聞荷花清香→再賞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靈。理清課文的結構思路,不僅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好課文,品讀課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還能幫助學生學習模仿課文,寫好敘事狀物類文章。
3.指導朗讀表演,品賞美文之美。
美文之「美」,更多地應該由有感情地朗讀來感受、體驗。所以,對這樣一篇精緻的美文,要充分地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美讀中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體驗荷花的美和「我」對荷花的愛。同樣,充分的品讀,不僅有助於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維度的目標的達成,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更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的目標,更好地實踐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除了朗讀,還可以通過表演等其他方式來引導學生體驗。
[主要教法特點]
1.圍繞訓練目標,創設情境、引導情趣。
為了使學生對滿池荷花有真情實感,特採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增強視覺效果。用輕柔的音樂和描述性的語言使學生置身於美麗動人、風姿嫵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觀賞,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繼而圖文對照,幫助學生理清第三段的脈絡: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態。並按這一順序顯示相應的情境,指導學生讀文賞析。
2.藉助情境,理解詞句。
憑借多媒體畫面,讓學生邊看邊思,從形象到抽象,理解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確。課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冒」字,學生難以正確理解,難於用語言表達清楚。若設計卡通式的動景,讓學生觀看荷花從荷葉叢中漸漸往上生長的過程,從而領會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葉的縫隙間長出來,體會其長勢。進而再與「鑽」比較,進一步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通過多媒體的輔助,不僅使學生正確理解詞句,從靜態中體會荷花強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躍思維,增強美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讀升華。
課文第四段,作者想像了荷花的動態美,是全文的難點。其中「我彷彿是一朵白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難領會。採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滿池荷花的靜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動景,讓學生觀賞,使學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過一個口頭句式訓練:「我( )地看著滿池荷花……」讓學生自己感受表述。並再次面對荷花的特寫鏡頭,誦讀課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強美感,陶冶學生的身心。
㈥ 荷花荷葉荷香情作文
我不喜歡國色天香的牡丹,我不喜歡清雅脫俗的君子蘭,我不喜歡欣欣向榮的水仙,我喜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荷葉荷花相映成趣」。荷花的根牢牢地抓住污泥,生長出雪白的果實—藕。藕要生吃,味道十分不錯,咀嚼藕的聲音,讓人忍不住再咬一口。荷花里的果實—蓮子也很不錯,蓮子中間有根有點苦的葉子,它可以泡茶喝,蓮子要是新鮮,味道會十分鮮美。「舒捲開合任天真」此時的荷花已經完全綻放了。荷花競放,爭著搶著要在八月之前開放。一個個亭亭玉立的荷花枝,一朵朵沁人心脾的荷花,讓我心曠神怡,荷花隨風舞動,猶如一群群仙女在翩翩起舞。荷葉是碧綠的,晨曦,一片片荷葉里盛著一粒粒珍珠—露。此時的荷葉是最可愛的,荷葉與露珠攜手起舞。只只荷葉擺動舞裙就如那在舞廳跳華爾茲的人一樣美麗動人。荷花優雅的,要說玫瑰是九天仙女;要說櫻花是清純動人的少女,那麼荷花就是它們之間的魁首,之王了。荷花是君子,它在風雨之中傲然挺立,在酷暑之中佇立,可謂是夏天的傑作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詩人這一句可是把采蓮者描寫得歡快無比。
佇立在六月的西湖邊,漸漸地,我醉了……
㈦ 描寫荷花的句子
動:
突然一隻青蛙跳到荷葉上,濺出的水珠在荷葉上來回滾動著。
靜:
月光下,專那一朵朵荷花,屬手掌大的花瓣潔白如雪,五六個花瓣拼成了一朵大荷花。荷花的樣子千姿百態,有的像害羞的小女孩漲紅了臉,躺在碧綠的荷葉下;有的好奇地探出頭來,望著這美麗可愛的人間;有的荷花像俊俏的仙姑正對著平靜的湖面梳妝打扮。荷花已經開不少了,有的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部展開了,露出了嫩小的蓮蓬,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荷葉上,而荷葉則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寫了荷花的外貌.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
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 還
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
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
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
夢……
還有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㈧ 荷花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荷花給人的啟示:廉潔、自愛、堅貞、純潔、無邪、潔身自好。
以荷花的高潔版象徵和平事業、和諧權世界的高潔。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
(8)荷花動了情擴展閱讀:
在山水園林中作為主題水景植物:俗話說,「園無山不壯,山無水不麗」,用荷花布置水景,在中國園林中極為普通。
江南一帶名園,多設有欣賞荷花風景的建築,揚州的瘦西湖在堤上建有「荷花橋」,橋上玉亭高低錯落,造型古樸淡雅,精美別致;
㈨ 描寫荷花相思詩句
永遇樂 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長恨歌》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