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傅海棠
㈠ 期貨大佬各練了多少年
不知道傅海棠算不算期貨大佬
傅海棠,農民出身,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2000年開始做期貨,2009年-2010年18個月時間從5萬起步做到1.2億,2016年創造了70倍的收益傳奇,以自有資金從1500多萬做到10億元之多。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把握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更多關於他的消息可見網頁鏈接
㈡ 傅海棠有沒有小老婆
沒有。
沒有任何關於傅海棠老婆的信息,包括照片也沒有,其實這樣挺好的,本身傅海棠就屬於一個網路紅人了,而他對於自己的家人保護的很好,對外也沒有透漏任何關系。
㈢ 傅海棠用什麼指標
價格高低看成本成本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從萬到億,堅定的期貨價值投資者,期貨界傳奇——傅海棠。相信投資界的朋友都不陌生,關於傅老師的精彩思想,大家可以去看他的書,從《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到《交易之道》等。
㈣ 傅海棠是真實故事嗎
傅海棠是真實故事。
生於1967年的傅海棠,原本是個下地幹活的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種過小麥、大蒜、棉花,還養過鵪鶉,養過豬。說他樸素,一點都不為過。
他也曾是個走街串戶的小商人,販賣羊皮、狗皮,賣塑料花,收金銀飾品等。說他精明,也有這方面的基因。
後來在賣給他豬飼料的小老闆的介紹下,他成為期貨投資者,按他自己的說法,是自願並且滿懷希望地進入這個市場,當時以為做期貨也就是和以前做小生意差不多,應該能手到擒來。當然,初入期貨市場,他只是凡人,從2000年一直虧到2008年都沒有翻身。
終於在2009年,傅海棠中了個大獎,5萬做到600萬,華麗麗地從虧損的投資者,變成了盈利的投資家了。成就他的是一把大蒜(現貨電子盤)的暴漲行情,就像他在2008年底躺在床上想的那樣——「明年要賺一個大的」。
2010年,傅海棠再次中獎,一把棉花的上漲,從600萬做到1.2億,一舉成為期貨市場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北丐」。江湖上還給了他一個雅號——「農民哲學家」。
2013年,由他口述、沈良主筆的自傳性書籍《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出版,據說該書被較多做期貨的人看作是「解讀基本面研究」最好的書,他也成了半個作家。這本書,很可能是中國期貨市場銷量僅次於青澤老師《十年一夢》和丁聖元老師《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的一本書。
2016年,傅海棠迎來了新的輝煌,操作豆粕、鐵礦、棉花、橡膠等品種,從1500萬做到10億左右。由此,他也就從投資家變成了投資大家了。
簡評:
可能是因為農民出身,他認為「勞動無貴賤」,農民、工人、服務員、公務員、商人、企業家、科學家、作家、藝術家,等等,都是只分工不同而已,只要是勞動者,都是光榮的。
不同的工種在勞動的過程中都在創造財富,不同的是,有人創造物質財富,有人創造精神財富,有人創造的財富多一點,有人創造的財富少一點。一個人創造財富的多少主要在於勞動效率的高低,其次是勞動時間的多少。所以他首先提倡「不斷提高效率」,其次提倡「社會不養懶人」。
傅海棠認為「勞動是創造財富的唯一路徑」,財富必須靠勞動者創造出來,靠吹牛和印錢是無法直接創造財富的。當然,如果「吹牛」能促進勞動,「印錢」能促進生產,那也是好的。
對一個社會來說,重要的是財富的數量,而不是鈔票的數量,鈔票數量多了,無非是價格高了而已,只有財富數量多了,才能讓人民分到更多、得到更多、享用更多。
㈤ 中國私募牛人十大排名
一、葛衛東
二、王亞偉
三、傅海棠
四、蔣菲
五、趙丹陽
六、林廣袤
七、張磊
八、裘國根
九、曹仁超
十、徐翔
一級市場指找尋未上市公司的股權項目,管理人(也就是GP),根據所投項目的發展階段,分為天使投資、VC投資、PE投資,pre-IPO投資等等。一般很容易管理規模超百億(股權投資的頭部優秀基金很容易拿到企業家個人錢、FOF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機構母基金等,不愁錢,甚至挑剔部分高凈值客戶的錢)。
拓展資料
一、私募,即私募投資基金,是指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的,投資於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如藝術品、紅酒等)的投資基金,簡稱私募基金。
二、相關規定
1、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在發行證券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者作為發行對象,由此,可以將證券發行分為公募和私募兩種形式。主要從公司制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信託制私募股權基金等三種形式的設立來解析。包括設立條件、設立主體、出資制度、設立流程入手。
2、《公司法》對於公司制私募股權基金設立條件沒有太多限制,主要是對一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規定了設立條件,諸如《公司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股東符合法定人數;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
(三)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
(五)有公司住所
3、在設立主體上,公司制私募股權基金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不能超過200人的法律限定,其中有限責任公司不得超過50人,並且單個投資者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關於投資者人數跟《公司法》規定的股東人數是一致的,《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股東人數上限為50人,而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人數上限為200人。
4、關於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按照《公司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按照上述《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備案條件,公司實收資本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依照此規定,創業投資企業的實收資本至少不低於3000萬元,但是注冊資本卻語焉不詳。
5、在設立流程上,根據《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設立公司制PE需要按照《公司法》登記程序履行有關工商登記手續,然後向各地發改委履行有關備案手續。如果涉及外資的,在辦理工商登記手續之前還需要履行有關外資商務局或商務部的審批手續。
㈥ 如何建立復利交易系統思路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以下僅僅是個人的一些見解。
期貨好做嗎?問這個問題的應該是還沒做過期貨的處在觀望期的人。個人感覺期貨沒有好不好做之分,在於你怎麼看待期貨,對期貨的專業知識了解的多不多?
期貨市場是一個有風險的交易市場。期貨從大面上可以分為兩類,基本面和技術面派別,每一個派別裡面都有不少做的非常成功的交易者,做基本面研究比較成功的有傅海棠和王春祿,只是基本面需要涉及的方面太多,一般的交易者因為信息篩選和信息獲取渠道的限制,獲取到的信息一般都是滯後的,所以一般的交易者用基本面做交易的話,收益不會有預期的那麼理想。
如果想投身於期貨市場,那麼首先要對期貨市場的了解和認知,對自身的了解和認識。期貨市場的本質是一個多空博弈的市場,期貨的特性就是風險性和不確定性,交易者交易就是一個概率事件 ,交易者要做的就是找到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提升這個概率,概率大了勝率就高了,就在市場上實現了盈利的目標。
接下來說一下新人關於期貨的學習問題;學習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自學還有一種是跟著成熟的人士去學習。接下來可以說自學怎麼學 一般是多看書,多實戰,然後總結經驗和規律,自學的弊端和優勢可以展開寫下;另外一種方式是跟著靠譜的成熟人士去學習,優勢是可以節省時間,減少走彎路,減少經濟損失,更快更有效的上手但是前提是需要找到靠譜的老師,確定有效的工具是可以復制的,因為一些成熟人士的方式復制起來難度很大。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感謝小夥伴們
㈦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㈧ 傅海棠的成功,你們如何看待
資本市場總是見證各種傳奇。2016年,A股市場進入異常波動後的震盪,而商品期貨市場卻上演了驚心動魄的大行情,山東農民出身的期貨個人投資者傅海棠,在這一年創造了70倍的收益傳奇,以自有資金從1500多萬做到10億元之多。

一位同行評價他:「耿直boy」。
傅海棠卻在自己50歲(虛歲)這一年,創造了70倍收益傳奇。很多人稱他為「農民哲學家」,期貨界稱他為「北丐」。
1
山東農村走出期貨奇才
1967年出生的傅海棠,初中畢業,正宗農民出生,種過地養過豬,做過一些小買賣,33歲(2000年,虛歲34)那年他的人生迎來轉變,他開始做起了期貨,從5萬塊錢起家,虧了再找錢甚至借錢,起起伏伏交了「幾十萬的學費」,直到2009年在「蒜你狠」的行情中,迎來了人生的爆發,隨後到2010年棉花行情中做到1.2億;此後幾年賺賺虧虧到過2個億,取出小部分資金後,又經過大虧在2016年初又回到1500多萬元,然後就是2016年的輝煌。
在傅海棠看來,做期貨50%不叫回撤,虧70%、80%都很正常。不過也因為波動大,傅海棠並不幫人做期貨投資,都是自有資金投資。
1980年代傅海棠初中畢業就進入社會大學堂,種大蒜、棉花、小麥,隨後又開始做點小生意,販賣毛皮、塑料製品,1996年開始養豬搞養殖業等。直至2000年,33歲的傅海棠經朋友的偶然介紹,才正式開立了期貨賬戶,從此縱身期貨市場。
不過同大多數新手一樣,剛進入期貨市場的傅海棠並沒有馬上賺錢,5萬塊的本金虧虧賺賺,不僅虧光務農經商攢的錢,還需要貸款來支撐。自從做了期貨之後,傅海棠就沒再做別的,起初是每天自行車搭個公共汽車,自行車別在汽車後面,到濟寧市裡,再騎車到期貨交易營業部。堅持8、9年下來,沒有賺到什麼錢倒是虧了不少。「前後虧了幾十萬吧」,傅海棠說。
他的堅持在2009年、2010年開始有了實質的回報:他拿5萬的本金做多大蒜和棉花,一年半的時間里資產翻到1.2億,也是這兩波行情讓不惑之年的傅海棠在行業內聲名鵲起。賺到錢後,傅海棠也搬到了濟寧市區,不再需要每天從農村到市區往返。
「那時大蒜暴跌,生產成本1.2元/斤,儲存費0.15元/斤,但最貴的品種只賣到0.17元/斤,蒜農和貿易商虧損嚴重,播種面積減少」,傅海棠回憶說,庫存雖大,但蒜農、貿易商的供給積極性下降,沒有一個看漲,而市場需求卻不減,憑著多年的種植經驗和對大蒜基本面的熟悉,傅海棠堅信大蒜不僅跌不下去,還物極必反,一定會暴漲。
果然,傅海棠的判斷隨後被驗證,當年全球爆發甲流,都說吃大蒜對預防甲流有好處,庫存里老蒜被搶購一空,由於種大蒜不賺錢,新蒜供給不足,供不應求,沒過多久,大蒜價格翻倍往上漲,從1毛漲到3塊多,翻了30多倍。不到3個月的時間,傅海棠賺了600萬。「這看似是偶然事件改變了供需關系,但實際上是必然,如果2009年大蒜再不漲價,大蒜就沒有了。即便沒有甲流的爆發,老天也一定會出條件配合漲價。」掌握了期貨和現貨的規律之後,次年,傅海棠用大蒜賺來的這600萬元去做多棉花,資金迅速從600萬增長到了1.2億元。
2
人生需要「橫財」一年1500萬做到10億
從一個普通農民到億萬期貨大亨,傅海棠的傳奇離不開他與眾不同的人生觀和財富觀。傅海棠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賺大錢必須要「橫財」,一步一個腳印根本來不及。「自古以來就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感覺早著實際上日月如梭,一眨眼就白了頭。哪有時間一步一個腳印?」
傅海棠感嘆道,「過完年我就51歲(虛歲)了,生命的輪回其實很快的,20多歲不懂事,一晃就30了;創業還沒成功,過兩年就40了;老了換班了,該小孩上了你得下去了。一眨眼就老了,哪有時間啊?」
傅海棠的財富觀也與大家迥然不同。當大家都覺得借錢炒股風險太大,不可行,傅海棠卻敢於借錢炒風險更大的期貨;當大家都謹慎控制倉位止盈止損時,傅海棠卻勇於滿倉進入,越跌越買。
「風險是來自於對市場的判斷,最大的風險是對市場的看錯。所謂控制風險、資金管理都是局部的,核心是看對市場。只要對市場有正確地判斷,當然要全倉進!」傅海棠笑稱,「期貨就是要賺對市場未來預測的錢,看對了市場為什麼要輕倉?」
基於以上觀念,傅海棠不僅扛得住剛入市時9年的沉浮,也經得住後來大規模的回撤等得出盈利。2013年、2014年、2015年這幾年,傅海棠此前賺來的1億多本金卻虧剩1500多萬;2016年,傅海棠卻將這1500多萬的本金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賺到10億,資產翻了70倍。方法無別,依舊是判斷基本面。對市場供需關系的研判,再結合市場情緒確定買入點,全年輪番做多黑色系、棉花、豆粕、玻璃等品種。
「2016年是一個特殊的一年,40多個品種全面爆發。就拿黑色系來說,2015年底鋼廠幾乎全面虧損,庫存降無可降,需求依然是好的,落後產能逐步被淘汰,更重要的是2016年1月信貸投放激增創新高,放水2.5萬億元。這些都是支撐黑色上漲的基本面邏輯,當時的基本面已經不是『經濟不好、需求不振、產能過剩』了,基本面是有效的。」不過他表示,雖然賺了近10億,但其實他也沒有完全抓住所有行情,比如說螺紋鋼就只抓住前面兩波行情,而錯過了第三波最大的上漲。
而對於2016年商品期貨的行情,傅海棠認為是百年一遇,在他一生中可能都很難再遇到了。對於2017年的期貨市場,傅海棠表示,難再有大的機會,重點還是要看國家政策對於供需關系的影響。傅海棠表示,投資是一生的事情,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做下去。
㈨ 期貨傳奇人物傅海棠是哪裡人
好像 是山東人,以前一開始是做現貨電子盤大蒜的,後來才做期貨
㈩ 付海棠,期貨名人
首先,是傅海棠。
他做棉花起家,有人說他是從5萬塊花1年多時間做到1個多億
也有人說是從50多萬一年多做到1個多億。
不過現實是,他確實從期貨市場賺了大把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