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蘭花別名
『壹』 古人對蘭花的別稱有哪些
古人對蘭花的別稱:國香、古香、香祖、王者香、第一香、心馨、輕重香、秀質、幽客、待女、高標、靈根、與善人居、馨烈侯、引鳳雛、丹穎、朱蕤、紅榮、幽色、被徑、如美人、紫翹、晴芬、繼落梅、秋芳、滋九畹、樹百畝、空谷仙子、 香祖。
(1)七月蘭花別名擴展閱讀:
蘭花的種植環境
要選擇一個比較溫暖的環境來種植它,這樣能夠保證較高的成活率。具體來說,最好選在3-4月份,氣溫回升到15℃以上的時候,再進行種植。種植的時候,要注意避免強光,不要在烈日下進行種植,在室內有明亮光線的位置進行種植即可。
『貳』 七月開花的是什麼蘭花值錢嗎
7月開花的是建蘭。
建蘭的價錢一般來說是比較大眾的。
要說值錢,夏皇梅內100-200 每苗吧,紅月也算不容錯的。
再高一點的國魂,赤誠,墨寶,這個價錢浮動較大,一般也還是在1000內吧。
一盆幾萬以上的建蘭應該是一些最近開發的新品吧。這個就不太清楚了。
『叄』 荷花滿池放,荷月是我國農歷哪月的別稱
一月的別名:正月、二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渡邊一樹樂師、新鄭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歷法,始於夏朝。這就是人們過去所說的「夏歷」的由來。夏歷就是陰歷,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陰歷。因此,中國傳統的一月是夏歷的第一個月。一年從第一個月的立春開始。正月有新年,過年的習俗是折柳枝放在水瓶里,所以正月也叫「劉悅」。正月是春天的第一個月,所以也叫孟春芝、新鄭、孟玥。隨著天氣變暖,人們很容易犯困,所以也被稱為「睡在月亮上」。三月桃花羞,桃月是三月的花名。四月別名:於岳、懷岳、夏夢、殷悅、岳梅、初夏、正陽、麥岳、何晴岳。夏歷四月入夏,故四月為夏夢月、初夏月、正陽月。小麥在農歷四月成熟,這被稱為小麥月。
冬天,草長出新芽。譚躍是十一月的花名。十二月別名:土月、臘月、董紀、木東、董燦、去年冬天、冰月、燕月、晚年、岳梅十二月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滴水成冰。所以也叫燕月和冰月。這是一年的結束,所以這是黃昏、黃昏和冬天的月份。臘月是祭祀的月份,「臘」是「獵」的舊稱。這個月祭祖祭鬼,用的貢品是「臘」。現代人所說的臘肉,其實是古代人為臘月祭祀准備的祭品。
『肆』 十二個月份的別名是什麼如六月又稱荷月
1、一月
別名: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華月、新正
我們現在已知的歷法,大約從夏朝開始。這就是人們習慣所說的「夏歷」的由來。夏歷是農歷,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陰歷。
因此,中國傳統的一月也就是夏歷的正月。一年的起始從正月里的立春開始。正月里有新年,過新年時的習俗是折柳枝放置在水瓶中,所以正月也稱「柳月」。正月為春之首月,所以又稱為孟春之月、新正之月、孟月。
2、二月
別名:杏月、仲春、令月、如月、麗月、酣月
二月春來,為仲春之月。「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二月杏花已開,故又稱杏月。
3、三月
別名:寐月、桃月、李月、蠶月、桐月、季月、曉春、鶯月、櫻筍、桃浪
夏歷三月又稱暮春、季春之月。三月桃花開,李花弄,花海一片,鶯飛草長。所以又叫鶯月、桃浪、李月、櫻筍之月。天氣變暖,人容易犯困,所以又稱寐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桃月是三月的花名。
4、四月
別名:余月、槐月、孟夏、陰月、梅月、初夏、正陽、麥月、清和月
夏歷四月即進入夏季,所以四月是孟夏、初夏、正陽之月。
農歷四月麥子成熟,四月便稱麥月。
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所以四月又叫梅月。
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槐月是四月的花名。
5、五月
別名:皋月、仲夏、榴月、蒲月、鬱蒸、天中
農歷五月排行夏季之中,故稱仲夏之月。
《爾雅-釋天》說:「五月為皋。」五月又稱為皋月。
五月五日為端午節,舊時農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於門首,用以驅邪,因稱五月為蒲月。
到了這個月份,石榴花盛開。所以五月又稱榴月。五月榴花紅似火,是它的花名。
6、六月
別名:季夏、荷月、伏月、焦月、暑月、精陽、且月、晚夏、暮夏、杪夏
《易·系辭》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六月是夏末之月,又稱暮夏、季夏、杪夏之月。
六月三伏,烈日當空。植物在太陽之下無精打采,惟荷花亭亭玉立,因而六月又稱伏月、焦月、荷月。
六月白天長,黑夜短,天亮的早。所以又稱旦月、精陽之月。
7、七月
別名:相月、巧月、霜月、孟秋、蘭月、涼月、瓜月、初秋、早秋、桐月、肇秋
從七月開始就進入秋天了。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孟秋、早秋、肇秋之月。《爾雅》說七月為相,所以叫相月。
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穀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月。
七月第一個七日,是兩個「七」字的巧合,所以有「七巧節」之說。七月初七,上天的牛郎星織女星最為明亮,帶給相思的男女無窮的想像。又有巧月之說。
七月鳳仙節節開。鳳仙花開,所以鳳月是七月的花名。
8、八月
別名: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爾雅》:八月為壯。故稱八月為壯月。
農歷八月,桂花飄香,故稱桂月。
八月十五,乃秋季的正中,所以是仲秋、中秋之月。
9、九月
別名:季秋、窮秋、杪秋、玄月、菊月
九月是秋季的最後一個月,故稱季秋、窮秋、杪秋之月。
農歷九月,落葉紛紛,但見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
10、十月
別名:孟冬、陽春、良月、初冬、寒月、開冬、正陽月
進入十月,意味著冬季的開始。所以十月成為孟冬之月。也叫初冬。
十月白露為霜,所以又稱露月。這個月中,芙蓉花開卻又顯出小陽春的景象,所以又叫陽月、小陽春。
十月,天氣轉寒,故稱寒月。
11、十一月
別名:冬月、仲冬、暢月、葭月、辜月
十一月是冬季的第二月,又稱仲冬。《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意思是:冬季的第二月又叫暢月,因此農歷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
葭月是農歷十一月的美稱。因為冬月里葭草才會吐出「綠頭」,所以十一月稱之為葭月。
冬月葭草發新芽。葭月,是十一月的花名。
12、十二月
別名:塗月、臘月、季冬、暮冬、殘冬、末冬、冰月、嚴月、暮歲、梅月
十二月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滴水成冰。所以又稱嚴月、冰月。
是一年的盡頭,故為暮歲、暮冬、季冬之月。
臘月為祭祀之月,「臘」即「獵」的舊稱,到了這個月,要祭祀先人和鬼神,所用的貢品即為「臘」。現代人所說的臘肉,其實就是古代人為了臘月祭祀而准備的犧牲之物。
『伍』 從一月到十二月的別稱都是什麼
我國對農歷月份除了數字順序的正常稱呼外,還有許多有趣的別稱。
七月別稱相月,「相」是「引導、向導」之意,此時陰氣漸漸強盛,遂導引而升。
八月別稱壯月,「壯」即「強壯、強大」,此時陰氣大盛,因此而稱之為壯月。
九月別稱玄月,「玄」就是黑色,九月陰氣物畢盡,陰氣侵寒,其色皆黑,故稱之為「玄月」。
十月別稱陽月,此月純是陰氣用事,於是嫌其無陽,故以「陽」名之,加以匡正,又叫「小陽春」。
十一月別稱辜月,「辜」與「故舊」之「故」同義,十一月陽氣復生,正欲革除故舊以更新。
十二月別稱塗月,「塗」同「除」,即「去」也,意思是一年將要終結。
『陸』 十二個月的別稱或美稱
1、一月:柳月
正月的時候,人們通常習慣將銀柳插在瓶頭,故正月也稱為柳月。
2、二月:仲春
仲春即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因處春季之中,故稱仲春。
3、三月:桃月
桃月是指農歷三月,又稱季月、晚春、暮春、季春、蠶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
9、九月:菊月
農歷九月是菊花開放的時期,古人稱之為"菊月"。
10、十月:露月
指農歷十月,因秋去冬來的十月,露水多生而得名。
11、十一月:仲冬
仲冬,也稱中冬,指的是冬季第二個月,即子月,包含大雪、冬至兩個節氣。對應農歷十一月。
12、十二月:歲終
歲終指年底,一年快完的時候,因為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所得叫做歲終。
『柒』 蘭花的古代雅稱
蘭花從古至今都深受人喜愛,因此別稱也很多。有九畹,九畹花,蘭苕,國香,幽蘭,服媚,芳蘭,侍女,古香等等。古人用蘭花來形容溫婉,溫純,賢德的女性,也象徵著純潔的愛情和友情。別名。《采蘭雜志》:「蘭待女子因種則香,故名侍女。侍女花,宜男草,是絕對也。」
第一香
《廣群芳譜》:「蘭無偶,稱為第一香。」
古香
蘭的別名。蘭以清香文靜,古樸雅潔而著稱,故有此說。元 薩都刺《蘭皋曲》:「幽蘭日日吹古香,美人不來溪水長。」
國香
語出《左傳 宣公三年》:「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後人因稱蘭花為國香。宋 黃庭堅《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
宋 張炎《清平樂》:「蘭曰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宋 楊澤民《浣溪沙》:「一徑栽培九畹成,叢生幽谷兔欹傾。……馥郁國香難可擬,紛紜俗眼不須驚。」
靜姿
喻蘭花幽靜嫻雅的姿容。宋 楊萬里《蕙花初開》:「燈夢得幽馥,月寫傳靜姿。」
九蘭
指蘭草。語出《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唐 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啟》:「談叢散馥,韞余氣於九蘭;筆海流濤,駭洪波於八水。」
九畹
《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王逸 註:「十二畝曰畹。」一說,田三十畝曰畹。後即以「九畹」為蘭花的典實。唐 楊炯《幽蘭賦》:「爾乃豐茸十步,綿連九畹。」元 張昱《趙松雪墨蘭》:「玉廬墨妙世無同,九畹高情更所工。」明 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詩》:「五更飛夢環巫峽,九畹招魂費楚詞。」清 秋瑾《蘭花》:「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九畹花
指蘭花。清 陳維崧《採桑子·題蘭花小冊》:「只有章華,淪落天涯,忍看靈均九畹花。」
孩兒菊
蘭的一種。元 方回《訂蘭說》:「古之蘭,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兒菊者。」元 方回《秋日古蘭花》:「綠葉梢頭紫粟攢,《離騷》經里古秋蘭。時人誤喚孩兒菊,惟有詩翁解細看。」
紅榮
喻蘭花。唐 李白《贈友人三首》:「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蕙蘭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叢生,狹長而尖,初夏開花,色黃綠,有香味,庭園栽植,可供觀賞。《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晉 阮籍《詠懷》:「濯纓醴泉,被服蕙蘭。」晉 陸機《鱉賦》:「咀蕙蘭之芳荄,翳華藕之垂房。」宋 鄒浩《四柏賦》:「蕙蘭馥郁乎亭檻,錦綺焜煌乎塗泥。」
蘭黃
蘭花。以其蕊黃,故稱。三國 曹丕《秋胡行》:「府折蘭黃,仰結桂枝。」
蘭英
蘭花。漢 王逸《九思·憫上》:「懷蘭英兮把瓊若,待天明兮立躑躅。」唐 崔日用《奉和聖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光風搖動蘭英紫,淑氣依遲柳色青。」漢 枚乘《七發》:「蘭英之酒,酌以滌口。」謂同蘭花一樣香美之酒。後因以借指美酒。唐 上官昭容《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翠幕珠幃敞月營,金罍玉斝泛蘭英。」
媚世
蘭花別名。謂其清香四溢,悅人媚世,故稱。清 厲荃《事物異名錄·花卉·蘭》:「《退居錄》:『蘭,一名媚世。』」
女蘭
指蘭花。蘭性溫純,頗女性化,故稱。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蘭草》:「《淮南子》雲:男子種壯,美而不芳,則蘭須女子種之,女蘭之稱,或因乎此。」
十步
唐 韓伯庸《幽蘭賦》:「芬芳十步之內,繁華九畹之中。」「薄秋風而香盈十步,凡皓露則花飛三田。」元 喬彝《幽蘭賦》:「薄秋風而香盈十步,汛皓露則花飛九畹。」故以「十步」作為蘭的別稱。
水香
澤蘭的別名。宋 洪芻《香譜·蘭香》:「一名水香,生大吳池澤,葉似蘭,尖長有岐,花紅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風。」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澤蘭》:「吳普《本草》一名水香,陶氏雲亦名都梁,今俗通呼為孩兒菊,則其與蘭草為一物二種,尤可證矣。」
王者香
漢 蔡邕《琴操·猗蘭操》:「〔孔子〕自衛返魯,過隱谷之中,見薌蘭獨茂,喟然嘆曰: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後因稱蘭花為「王者香」。清 孔尚任《庚辰元日題翁岩求蘭譜》:「百花頭上春正月,王者香傳第一枝。」
心馨
蘭的馥香沁人心脾,舒暢愉悅,故謂蘭為「心馨」。元 郝經《幽蘭詩》:「猗蘭郁幽姿,心馨忘目悅。」
馨烈侯
《清異錄》:「唐保大二年,國主幸飲香亭,賞新蘭,詔苑令取滬溪美土為馨烈侯擁培之具。」於是「馨烈侯」成了蘭花的一個雅號。
『捌』 一年12個月的名稱 我只知道四月孟夏 六月季暑 七月蘭秋 八月桂秋幾個 求全部!
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暑、七月蘭秋、八月桂秋、九月青女、十月孟冬 一.農歷月份的別稱:1、農歷一月 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陽之月。 A、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B、端月:是指農歷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秦始皇當政,「正」和「嬴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C、獻春:《魏書·樂志》:「自獻春被旨,賜令博採經傳,更制金石。」 《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獻春。」D、太簇:據《呂氏春秋通詮》記載,太簇,是古代音樂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清黃宗羲《答劉伯繩問律呂》:「太簇長八寸,積六百四十八分。」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農歷正月的別名。E、肇春:([zhào] :1.開始,初始:~始。~生。~端。~基2、農歷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陽、酣月、大壯A、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二月紅杏鬧枝頭」,又稱杏月。B、令月:指夏歷二月。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二月》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陽,曰令月。」C、大壯:《易》六十四卦之一。即乾下震上。為陽剛盛長之象。D、花朝: 我國民間的歲時八節中,就有一個花朝節,也叫花神節,俗稱百花生日。它的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至於「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於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並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據明末清初文學家、紹興籍人張岱(1597—1679)在《陶庵夢憶》中所記載:「西湖 香市,始於花朝(農歷二月十二,即所謂『百花生日』)。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我國南北氣候條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幾天為節日是合理的。花朝節亦稱「百花生日」。晉代在農歷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後,始漸改為二月十二日。花朝節在全國盛行,據傳始於武則天執政時期(公元690-705年)。武則天嗜花成癖,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流行花朝節活動。傳說此日為百花之神生日。宮廷民間皆剪綵條為幡,系於花樹之上,名叫「賞紅」,表示對花神的祝賀。此日如天朗氣清,則預兆一年作物的成熟。與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別稱為「花朝」與「月夕」。E、竹秋:宋·贊寧《筍譜》:「凡百穀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若筍,以鞭行時分芽、露白月為春……及乎外苞內實,冒土而生,當二三月為秋。」故稱農歷二月為「竹秋」。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時令·二月》:「二月為竹秋。」3、農歷三月:暮春、晚春、季春、桃月、蠶月、花月、姑洗、杪春、竹秋A、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 B、蠶月:夏歷三月。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C、暮春,春天最後一段時間,指農歷三月。 春末,農歷三月。《逸周書·文傅》:「 文王受命之九年,時維暮春。」 南朝·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鸎亂飛。」《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D、杪春:miǎo chūn 暮春。 唐 李端 《送友人游江東》詩:「 江上花開盡,南行見杪春。」 E、姑洗: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第五為姑洗。4、農歷四月:乏月、槐月、梅月、初夏、孟夏、夏首、麥序、A、乏月:農歷四月的別稱。其時青黃不接,故名。《太平御覽》卷二二引《四時纂要》:「四月也,是謂乏月,冬谷既盡,宿麥未登。」B、初夏:夏季的第一月,即農歷四月。又稱孟夏。唐 孫逖《奉和四月三日上陽水窗賜宴應製得春字》詩:「今日逢初夏,歡游續舊旬。」《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升》:「時值初夏,真人一日會集諸弟子,同登天柱峯絕頂。」C、槐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有人稱四月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D、梅月:.指農歷四月。亦泛指梅雨季節。 前蜀 貫休 《寄王滌》詩:「梅月多開戶,衣裳潤欲滴。」 南唐 李廷珪 《藏墨訣》詩:「避暑懸葛囊,臨風度梅月。」5、農歷五月:仲夏、端陽月、榴月、蒲月、皋月、惡月、蕤賓、鳴蜩、芒種、吹喜月A、仲夏:古語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一般來說,是指陰歷五月份。《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北齊書·方伎傳·宋景業》:「還至並 , 顯祖令景業筮,遇《乾》之《鼎》。 景業 曰:『《乾》為君,天也。《易》曰:「時乘六龍以御天。」《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禪。』」 B、皋月:皋,同高。謂五月陰生,欲自下而上,故稱皋月C、蒲月(舊俗於端午懸菖蒲於門,並用以浸酒,謂可辟邪,故稱蒲月,又稱蒲節、D、榴月:因五月榴花盛開而來。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詩雲:「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E、惡月 (古代迷信對五月之稱。《太平御覽》二二東漢董勛《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F、鬱蒸:氣壓低,濕度大,氣溫高G、蕤賓:古樂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陰陽奇數六為陽律名曰六律;偶數六為陰律名曰六呂。合稱律呂。蕤賓屬陽律。 《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古人律歷相配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適應謂之律應。蕤賓位於午在五月故代指農歷五月。 晉·陶淵明《和胡西曹示顧賊曹》:「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 H、.指代農歷五月端午節。《水滸傳·第十三回》:「時逢端午,蕤賓節至,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後堂家宴,慶賀端陽。」I、鳴蜩:詩經·豳風》中《七月》里寫得可真是准:「五月鳴蜩」。字型檔里還真有這個字:蜩(tiao條)。鳴蜩:蟬鳴叫。蜩:蟬。有意思。K、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的時候。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6、農歷六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溽暑、A、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B、溽(rù)暑:猶言暑濕之氣,指盛夏。《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7、農歷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七夕月、巧月、初商、孟商、女郎花月、文月、夷則、蘭秋、蘭月、A、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歷七月B、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C、蘭月:七月蘭花清香溢,又稱蘭月。指農歷的七月,因許多品種的蘭花在七月吐芳,馨香無比故得名D、夷則: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夷則為其一也。各律制度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又,奇數各律又稱為「律」,偶數各律稱為「呂」總稱為「六律」,「六呂」,或簡稱為「正律」,乃對其半調(高八度各律)與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8、農歷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清秋、正秋、桂月、桂秋、獲月、壯月、秋風月、仲商、雁來月、月見月、葉月、紅染月、爽月、A、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人們爭相吟頌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B、商呂:在民間,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商呂。C、壯月:指農歷八月。《爾雅·釋天》:「八月為壯。」 郝懿行 義疏:「壯者,大也。八月陰大盛。」《金石萃編·唐阿史那忠碑》:「我壯月以控弦,候朔風以鳴鏑。」 9、農歷九月:菊月、授衣月、紅葉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殘秋、涼秋、素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霜序、青女月、貫月、霜月、長月、戌月、朽月、詠月、玄月、A、青女月:《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後以「青女月」借指秋月。 唐 杜審言 《重九日宴江陰》詩:「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B、朽月,中國古代對農歷九月的一種別稱。 黃巢的《菊花》詩歌吟:「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陳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而把九月稱為朽月,雖無處考證,或許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後衰老、枯落之故。C、玄月:夏歷九月的別稱。《國語·越語下》:「至於玄月,王召范蠡而問焉。」 韋昭註:「《爾雅》曰:『九月為玄。』」 晉·郭璞 《江賦》:「陽鳥爰翔,於以玄月。」 《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 《纂要》曰:「九月季秋……亦曰玄月。」D、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農歷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那婀娜多姿、熱烈怒放的菊花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E、授衣月:.謂制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馬瑞辰通釋:"凡言授者,皆授使為之也。此詩'授衣',亦授冬衣使為之。蓋九月婦功成,絲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非謂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10、農歷十月:陽月、陰月、小陽春、亥月、吉月、良月、陽月、坤月、正陽月、神無月、拾月、初霜月、應鍾、初冬、孟冬、上冬、開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極陽A、陽月:十月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B、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 C、小陽春:中國在較長時間里, 使用的「夏歷」, 是把十一月作為一年之開始,叫「陽」, 習慣上,把十一月叫「小陽春」。 我國有些地方把這時節的氣候叫做「十月小陽春」的習慣,指的是立冬至小雪節令這段時間,一些果樹會開二次花,呈現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氣。 D、應鍾是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古人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應之。應鍾與十月相應。E吉月:指正月。《後漢書·馬融傳》:「乘輿乃以吉月之陽朔,登於疏鏤之金路。」 李賢 註:「陽朔,十月朔也。」按, 漢 初以十月為歲首。。《論語·鄉黨》:「吉月,必朝服而朝。」 何晏 集解引 孔曰:「吉月,月朔也。」 邢昺 疏:「『吉月,月朔也』者,以《詩》雲『二月初吉』,《周禮》雲:『正月之吉』,皆謂朔日,故知此吉月謂朔日也。」11、農歷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暢月、霜月、霜見月、子月、辜月、葭月、復月、天正月、一陽月、廣寒月、龍潛月、雪月、寒月、黃鍾、陽復、陽祭、冰壯、三至、亞歲 A、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B、暢月:《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鄭玄的註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歷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孔穎達還註解為:「言名此月為充實之月,當使萬物充實不發動也。」而孫希旦的集解是,「暢,達也。時當閉藏而暢達之,故命之曰暢月,言其逆天時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還有幸月、葭月、龍潛月之說,無可考。12、農歷十二月:臘月、除月、塗月、嚴月、殷正、清祀、星回節、嘉平月、冰月、地正月、二陽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大呂A、臘月:古代在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梅花吐幽香,又稱臘月。臘月是農歷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臘祭,這種稱呼在秦朝時就已家喻戶曉了。B、除月:農歷十二月的別稱。《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節、暮歲、窮稔、窮紀。」 C、塗月:農歷十二月的別稱。《爾雅·釋天》:「十二月為塗。」 俞樾 《群經平議·爾雅二》:「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塗。辜之言故,塗之言除也。一歲至此將除去故舊而更新矣,是以十一月謂之故,十二月謂之除也。」D、嚴月:農歷十二月的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冬》:「《山堂肆考》:嚴月,季冬之月也。」 E、冰月:冬季。《晏子春秋·諫下四》:「 景公 令兵摶治,當臈冰月之間而寒,民多凍餒,而功不成。」《晏子春秋·諫下十三》:「古聖人制衣服也,冬輕而暖,夏輕而凊,今金玉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F、殷正:.殷歷正月。相當於農歷十二月。亦為殷歷的代稱。G、清祀:古代十二月臘祭的別稱。始於 殷 ,後代因循未改。H、星回節:「星回」一詞,《禮記·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記載:「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孔穎達解釋說:「謂二十八宿隨天而行,每日雖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於此月,復其故處,與去年季冬早晚相似,故雲星回於天。」
『玖』 各農歷月的簡稱
1、1月——正月、端月
是一年的開始。農歷正月是中國傳統節日較多的一個月份。如正月初一春節,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五,過破五,接財神,正月十五元宵節。
2、2月——如月、卯月
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陰歷二月因而又稱如月;又有梅見月、梅月、麗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著夾鍾、仲鍾、仲陽、 中和月、四陽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壯、 竹秋、花朝的稱呼。
3、3月——辰月、季春、桃月、桐月、蠶月
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誕辰日,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居民信奉的水神。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4、4月——孟夏、陰月、梅月
農歷四月,農歷第四個月份(如果之前沒有閏月),一般進入夏季,氣溫回暖,槐夏,孟夏,建巳之月(蛇月),律中中呂。
5、5月——仲夏、中夏
農歷五月,即一年中第五個月,最主要的節日是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仲夏之月。午,中夏之位,後天八卦離卦正南。
6、6月——季夏、伏月、暑月
夏天在中國農歷六月進入了尾聲,熱浪襲襲、谷風陣陣、蟬鳴不止、蓮葉田田。在六月中的人們希望送走酷暑,迎來涼秋。這一月,中國民間節日有天貺節,觀蓮節等。
7、7月——蘭月
七月蘭花清香溢,又稱蘭月。指農歷的七月,因許多品種的蘭花在七月吐芳,馨香無比故得名。七月另有巧月、瓜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等美名。
8、8月——仲秋、桂月、雞月
農歷八月,農歷一年中第八個月份(如果之前沒有閏月),仲秋,桂月,建酉之月(雞月),律中南呂。
9、9月——閏9月、閏月
如果農歷一年中有兩個9月,則第二個9月叫「閏9月」。閏九月為較罕見閏月。
閏9月年份的下一年是春節最晚的年份,因為在8月及8月後閏月的年份的春節日期一般在1月31日或2月1日。
10、10月——豬月
農歷十月,農歷一年中的第十個月份(如果之前沒有閏月),已進入冬天,初冬、孟冬,建亥之月(豬月),律中應鍾。秦以建亥之月為歲首。
11、11月——冬月
農歷十一月,也稱「冬月」,是農歷一年中第十一個月份(如果之前沒有閏月),仲冬,建子之月(鼠月),律中黃鍾。
12、12月——臘月
農歷十二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系,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
『拾』 農歷七月開的蘭花是什麼蘭
建蘭,也叫四季蘭,每年的6---10月開花。建蘭最大的特點是有概率一年內多次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