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似海棠
牡丹花開、海棠淋雨,都別有一番意境,很好看的。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善於觀察,善於從大自然中體味、領悟,比擬的無論是哭,還是笑,都很恰如其分。
『貳』 形容下面花的句子
丁香: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色或淡紫的小花,常常不為人們所注目。也許有人嫌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鮮艷奪目而言,然而它實在是很可愛的。它不貪求贊美,也不奢望愛戀,它價值不凡又含而不露;為著人們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它無私地將小小身軀,全部投到了祖國醫葯學事業中。丁香的性格是溫柔的,但也不缺乏熱烈。它雖然素裝淡裹,卻有許多的內秀。丁香又是嚴肅的,它柔中有剛。
榆葉梅:梅花的美大約是美在風骨的,試想在漫天飛雪的季節里,可以傲霜鬥雪,綻放嬌顏,尋常的花草斷不會有這般勇氣。榆葉梅的花期是短暫的,比丁香還短。從開到落不過十幾日,隨著花瓣的飄落,青青的果實便催著綠葉來接班了。花褪殘紅青杏小,光景想必就是這般。榆葉梅的花朵大約真是承襲了梅花的風骨,殘雪消融的北國,迎面襲來的楊柳風並非是溫柔的,幾陣晚來風過,仍有瑟瑟的寒意。她卻是不懼怕這些的,一意地佔據著那席地散去的每一根樹枝,只是幾日的工夫,已是花團錦簇了。遠遠望去,一個個碩大的花球隨風滾動著,塞北的春天就這樣來了。
海棠: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栽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歷代文人多有膾炙人口的詩句贊賞海棠。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艷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宋代劉子翠詩雲:「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形容海棠似嫻靜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優點於一身而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難怪唐明皇也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了。
杏花: 西湖美景三月天 春雨如酒柳如煙 小橋花溪邊,杏花寒,雨如煙。子規啼時,天涯望穿,看花之人年年盼。年年盼,人未還。落英漫天,聲聲歸雁,一線天邊淚一點。淚一點,春猶艷,幽徑過後是青山,夢也遠,人也遠,杏花深處是江南。 杏花,屬薔薇科,落葉喬木。三四月展葉前開放,花形與桃花和梅花相仿,含苞時純紅色,開花後顏色逐漸變淡,花落時變成純白色。初夏成熟。原產我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各地分布最廣。樹齡長,可活一百年以上,是春季主要的觀賞樹種。 杏是著名的果木,果供生食之外,還可製成杏干、杏脯等。杏仁可供食用、榨油和葯用。 每到春天雨潤風清,杏花誠惶誠恐不堪季節拋棄,紛紛灑灑褪了紅妝,不僅樹底下積瓣成冢,能忙煞喜好葬花的林妹妹;遠望杏林就是一片粉紅煙霞,一件粉紅綢紗,一冊粉紅典籍,一章粉紅年華。 農歷二月有杏月之稱,杏花屬木本薔薇科落葉樹,每年農歷二月杏花初放,花朵嬌小可愛,柔媚動人,成片的杏花林,景色更是奇麗。"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代釋志南的《絕句》使人恨不得就立時融化進那一泓江南的碧水裡,任杏花吹個滿頭滿衣。自古以來,杏花因為美若天仙,而被當做美人的代表,人們常用杏臉桃腮來形容女人。 花神 關於杏花花神的傳說,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那列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楊玉環。楊玉環的美色,想必是天下人最為熟知的,其"回眸一笑百媚生,萬千粉黛無顏色"的國色天姿,人們僅僅是想像,已經深感陶醉了,而且關於楊貴妃馬嵬坡未死的傳聞也是頗為生動,其中有一種說法便是指她東渡去了日本,又過了近三十年後才享盡殊榮而去,所以日本人一直認為楊貴妃是中國最美的女人。楊玉環天生麗質,膚如凝脂,在以胖為美的唐朝更是顯得豐腴多姿。素來以風雅盛名的唐玄宗自是對其寵愛有加,呵護備至。無奈紅顏終是多薄命,古代帝王將相,不愛江山更愛美人的,畢竟不是人人皆可以做到。在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手下的將士發起兵變,在馬嵬坡殺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楊國忠及長子楊暄,但鼓噪仍未平息,唐玄宗於萬般無奈之下賜白綾一束,楊貴妃自縊於驛館院中的梨樹下,"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安祿山之亂平息後,唐玄宗已經成為太上皇,他對楊貴妃思念不已,派人慾取回屍骨移葬楊貴妃,只見馬嵬坡下一片雪白的杏花迎風而舞,似雪似夢,彷彿再見楊貴妃霓裳羽衣舞的仙姿神韻,故後人以楊玉環為杏花花神。 杏 花 春 雨 江 南 文:梅子雨 每逢杏花盛開的時節,江南便有著一片陰柔的蒙蒙細雨。 春天的雨,纏纏綿綿,絲絲柔柔地飄灑,沒得夏雨的酣暢淋漓,也不似秋雨的颼颼凄涼。春雨滴瀝的那麼輕柔,染濕著江南連綿的山巒,浸潤著田間地頭的草木,這種溫潤直叫滋潤到人的心田裡。 春雨里,必定是杏花蔟蔟,清淡淡的幽香襲人,靜下心,聞聞杏花的芬芳,探出你的舌尖,輕舔沾著杏花粉香的雨珠,宛如喝一杯春釀的清酒,微醉微醺。 難怪得,古人許多的詩句里便有了「杏花」「春雨」「江南」,許是一種不釋的情結。 宋代詩人陳簡齋有詩雲:「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南宋志南和尚有《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迷漫的杏花兒雨,和暖的楊柳兒風,攜帶著春的氣息,籠罩了剛剛蘇醒的萬物。陸放翁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佳句,留給了你足以想像的空間,倚窗聽雨,尋那玲瓏的賣花聲,只聞聲音不見人,花香已入鼻,人哪能會遠?元人虞集的《風入松》詞:「御溝冰泮水拖藍,飛燕又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金字泥緘。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最是這煞尾一句「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由近及遠,由小及大,勾勒出一幅意境深邃,韻味雋永的江南春賦圖來。杏花春雨隨影而行,應著節氣時令而來,撒向人間的自然是造物的福音。 春雨迷漫,杏花凝香,你棄了在那雨巷深處撐著傘憂愁又彷徨的心境,一脈濕漉漉的田埂,你悠悠然地走,痴痴般地看,遠山含黛,煙籠長堤;幽幽青瓦,高高粉牆。杏林深處,偶爾結伴地走出挎著小藍的水妹兒,銜著柳笛的小牧童。徜徉其間,自是風輕雲淡閑愁外。 杏花春雨美在江南。江岸橫舟,斜雨紛飛,箬笠蓑衣,魚白游弋。晨飛鳥,清曉月,船上的橋,若夢。殘陽夕照,晚霞炊煙,殷殷醉紅了一片天。 虹橋畫里,燕子詩中,依稀歌謝;花流物靄,黛瓦粉牆,小舟過舍,依舊尋常百姓家。 杏花春雨江水藍,恰是潑墨山水,又儼如水粉塗描,湮暈著這江南春的風致。 江南女子;溫軟纏綿的吳儂軟語,如詩如夢的江南小曲。 擊板合奏,輕歌曼舞,不說人間情和恨,只將詩酒醉年華。
桃花:白色的桃花潔白如玉似棉,粉色的桃花粉如綻放的杜鵑
『叄』 梨花帶雨有什麼深意
梨花帶雨的深意:用以形容女子的嬌美。本意是指像沾著雨點的梨花一樣,原形容楊貴妃哭泣時的姿態。
梨花帶雨出自:唐代白居易《長恨歌》
原文節選: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
寂寞憂愁顏,面上淚水長流,猶如春天帶雨的梨花。含情凝視天子使,托他深深謝君王。馬嵬坡上長別後,音訊顏容兩渺茫。昭陽殿里的姻緣早已隔斷,蓬萊宮中的孤寂,時間還很漫長。回頭俯視人間,長安已隱,只剩塵霧。只有用當年的信物表達我的深情,鈿盒金釵你帶去給君王做紀念。
金釵留下一股,鈿盒留下一半,金釵劈開黃金,鈿盒分了寶鈿。但願我們相愛的心,就像黃金寶鈿一樣忠貞堅硬。天上人間總有機會再見。臨別殷勤托方士,寄語君王表情思,語中誓言只有君王與我知。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中,夜半無人,我們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願為比翼雙飛鳥,在地願為並生連理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3)四月似海棠擴展閱讀:
白居易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後終在虛無縹渺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於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脫於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並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范圍。
將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沖突表現無余。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於愛情受命運播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亦即點明全詩的主題。
賞析:
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文字哀艷動人,聲調悠揚宛轉,千古名篇,常讀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長恨歌)評價管窺》一文中認為,此詩是白居易借對歷史人物的詠嘆,寄託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說,詩人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
但由於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後期」的沉痛詩句。文章指出,《長恨歌》作於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
為此,丁、方二人認為,《長恨歌》並不是對歷史的記錄與評價。「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從「詩言志」,「詩傳情」上說,丁、方二人之說不無道理。
但就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真實和社會意義以及千百年來的影響而言,不能不說它是歷史的記錄和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至於白氏自身有愛情悲劇的經歷,無疑有助於他對李楊愛情悲劇的體察和分析,才使其詩寫得肌理細膩,情真意切,賦予無窮的藝術魅力。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系於時政。
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
《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
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肆』 「海棠醉日」是什麼意思
「海來棠醉源日」是形容女子之美。
『伍』 帶"海棠"兩個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帶"海棠"兩個字的四字成語只有海棠醉日。
『陸』 嬌若梨花帶雨,艷如海棠帶淚.是什麼意思
梨花帶雨是說有心聞 聞風而動 沒有礙類 也是說女子心中所想沒有說明 因為梨花回是象徵凱澤的新聞的 帶雨答的話就說與國 於家有大事發生 有生搬的意味 海棠帶淚是說有終願的心上如月的羞花敝日 說出海棠的對弘端的幸福 為什麼艷 就是說有如月 有如饈烯的食物 之於為什麼帶淚 上面已經說過
『柒』 一夜霜花似海棠,又如心字恰成行。曾經多少傳書雁,托去無非是斷腸什麼意思
海棠花,古人稱它為斷腸花,花語就是苦戀。一夜的霜花就如海棠盛開,繁花似錦,又像心字排成一行,遠遠望不到邊。把我的心事託付於鴻雁,給你寫了數也數不清的信,到頭來不外乎還是斷腸一場,沒有得到回應的心啊,無處安放。
『捌』 容貌似海棠滋曉露,腰肢如楊柳裊東風,渾如閬苑瓊姬,絕勝桂宮仙姊 是什麼意思
就是誇一個女的長相好 身材佳 傾國傾城
『玖』 歌詞「若不曾遇見你,似海棠關無亭」叫什麼名字
歌名:錦衣飛魚
歌手:倫桑
歌詞:
如果細雨不曾被風提起
飄搖過後 還未留意湖邊長堤
若不曾遇見你
似海棠觀無亭
縱花開一季
無人入眼底
最初原是自由棲海的魚
未經風雨 年少一場無憂無慮
心有萬千期許
廣闊無垠天地
飛魚躍上衣
任憑肆意
恰似皎月星辰相互映
無聲自會意
相視一如默契
不需說與旁人聽
向來『陪伴』二字最長情
相逢便此生
何須守的雲開見月明
如果塵埃不曾融入大地
經年之後 能否破土而生長蔭
若不曾有別離
似草木不知惜
上下無窮碧
無意失了你
當時原是自由棲海的魚
歷經風雨 才笑一場少年意氣
一念失之毫釐
一瞬墜入谷底
飛魚躍上衣
你仍在原地
恰似雙飛比翼相對鳴
暢談無嫌隙
山澗鶯雀鳥語
不及你心跳動聽
向來『永恆』二字最難續
相伴風霜雨
餘生只願有你靜靜聽
你我彼此織刻入生命
飛魚繪錦衣
一針一線纏系
化為你衣上錦鯉
省卻空許誓言說今生
海棠開雨亭
只願與你共賞四時景
『拾』 故宮海棠最佳觀賞季到了,故宮海棠花期有多長呢
春風四月,北京故宮,這是欣賞海棠花最佳地方。伴隨著春天的腳步,故宮中的海棠花在紅牆琉璃瓦之間綻放出粉白的一片。海棠花落英繽紛,開滿了故宮各個地方,但是最美還是文華殿海棠之景,徐風暖陽之下,暮春中的海棠花嬌艷動人、艷美高雅、花姿瀟灑 ,堪稱精妙絕倫,彷彿清香猶存。
海棠花花開似錦,是雅俗共賞的花,素有“花中神仙”、“國艷”之譽,總是能給人帶來凄美柔和的意境。許多詩人都會將海棠寫進詩里,有李清照的《如夢令》,有王安石的《海棠花》,有蘇軾的《海棠》等等,很多的詩人都喜歡將海棠寫入詩,無論是為了營造意境,還是表達情感,寄託在海棠花總是非常的適合不過了。海棠花的美艷難以用筆墨描繪,就連唐明皇也曾將楊貴妃比作海棠花,可想而知海棠的艷美高雅,不可方物。而故宮四月的海棠花更是猶如委婉貌美的少女一般,嫵媚動人卻又清純嬌嫩,讓觀賞的眾人忍不住的為此停留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