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蘭花茶
① 為什麼武夷岩茶都帶有蘭花香
土壤,水質,品種有關
② 岩茶幾種味道
對於那些經常飲用岩茶的人來說,往往在品嘗過程中會得到這樣的評論,稱:這款岩茶口感非常不錯啊,有獨特的蘭花香韻味。一來二去的,蘭花香這個詞在岩茶身上出現的頻率是不段增加的。
其實,蘭花香只是武夷岩茶的其中一個品種香氣,也就是水仙茶樹品種的香氣,其實它不僅僅有蘭花香,並且還有水仙獨特的香氣,這這些香氣,往往是在一些樹齡高的水仙茶中所具備的。
1、肉桂:桂皮香氣,類似一種辛料的香味,這種香氣非常的獨特,很多人都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來。
2、大紅袍:桂花香氣,目前在我們所喝到的大紅袍中,都可以明顯的聞到有這種桂花香,非常的獨特。
3、鐵羅漢:該品種的香氣味當歸味道,很獨特,有類似於中葯的香味一般,沁人心脾。
4、黃觀音:梔子花香,或者玉蘭花香,屬於甜香型的花香。
武夷岩茶,除了上面的這些香氣以外,還有白雞冠的葯香、水金龜的梅花香、金牡丹的梔子花香。。。。。
以上就是市場上比較常見,也是比較著名的武夷岩茶香氣品種,大家可以通過相應的香氣,去選擇對的武夷岩茶。
③ 岩茶的五大種類是什麼
武夷岩茶產品分為五個品種系列:水仙、肉桂、大紅袍、名樅和奇種。
真正懂岩茶的茶客,一定是要水仙、肉桂這樣的岩茶,而水仙中的老樅更是老茶客們的最愛。所謂老樅水仙一般是指五六十年以上樹齡的水仙茶樹,在「岩骨花香」的基礎上突出蘭花香和樅味。而樅味就是指這些老茶樹特有的味道,主要有三味:木質味、青苔味、糙米味。品飲這種老樅水仙,恰到好處地說說樅味,既雅緻又專業。
喝武夷岩茶的副作用
1、喝得太多武夷岩茶傷精血,冷脾胃,漸漸導致面黃肌瘦、減食、嘔泄等。
2、喝太多武夷岩茶會得渴症,多食茶湯,病不能愈。
3、空腹飲武夷岩茶茶,直入腎經,對腎不利。
4、現代科學分析證明:武夷茶葉中含有一些微量的對人體有害的金屬元素,如鉛、鉻、鎳等。會對身體帶來危害。
④ 中國十大名茶中哪些適合女性飲用
人們常知的是中國十大名茶,其實祖國的大江南北還出產不少在當地知名的茶。
中國名茶種類總匯 ---中國茶葉列表
各類綠茶名:
西湖龍井茶 惠明茶 洞庭碧螺春茶 顧渚紫茶 午子仙毫茶 黃山毛峰茶 信陽毛尖茶
平水珠茶 寶洪茶 上饒白眉茶 徑山茶 峨眉竹葉青茶 南安石亭綠茶 仰天雪綠茶
蒙頂茶 涌溪火青茶 仙人掌茶 天山綠茶 永川秀芽茶 休寧松蘿茶 恩施玉露茶
都勻毛尖茶 鳩坑毛尖茶 桂平西山茶 老竹大方茶 泉崗輝白茶 眉茶 安吉白片茶
南京雨花茶 敬亭綠雪茶 天尊貢芽茶 灘茶 雙龍銀針茶 太平猴魁茶 源茗茶
峽州碧峰茶 秦巴霧毫茶 開化龍須茶 廬山雲霧茶 安化松針茶 日鑄雪芽茶
紫陽毛尖茶 江山綠牡丹茶 六安瓜片茶 高橋銀峰茶 雲峰茶 蟠毫茶 漢水銀梭茶
雲南白毫茶 遵義毛峰茶 九華毛峰茶 五蓋山米茶 井崗翠綠茶 韶峰茶 古勞茶
舒城蘭花茶 州碧雲茶 小布岩茶 華頂雲霧茶 南山白毛芽茶 天柱劍毫茶
黃竹白毫茶 麻姑茶 車雲山毛尖 桂林毛尖 建德苞茶 瑞州黃檗茶 雙橋毛尖
覃塘毛尖 東湖銀毫 江華毛尖茶 龍舞茶 龜山岩綠茶 無錫毫茶 桂東玲瓏茶
天目青頂茶 新江羽絨茶 金水翠峰茶 金壇雀舌茶 古丈毛尖茶 雙井綠茶 周打鐵茶
文君嫩綠茶 前峰雪蓮茶 獅口銀芽茶 雁盪毛峰茶 九龍茶 峨眉毛峰茶 南山壽眉茶
湘波綠茶 曬青茶 山岩翠綠茶 蒙頂甘露茶 瑞草魁茶 河西圓茶茶 普陀佛茶
雪峰毛尖茶 青城雪芽茶 寶頂綠茶 隆中茶 松陽銀猴茶 龍岩斜背茶 梅龍茶
蘭溪毛峰茶 官莊毛尖茶 雲海白毫茶 蓮心茶 金山翠芽茶 峨蕊茶 牛抵茶 化佛茶
貴定雲霧茶 天池茗毫茶 通天岩茶 凌雲白茶 蒸青煎茶 雲林茶 盤安雲峰茶
綠春瑪玉茶 東白春芽茶 太白頂芽茶 千島玉葉茶 清溪玉芽 攢林茶 仙居碧綠茶
七境堂綠茶 南嶽雲霧茶 大關翠華茶 湄江翠片茶 翠螺茶 窩坑茶 餘姚瀑布茶
蒼山雪綠茶 象棋雲霧茶 花果山雲霧茶 水仙茸勾茶 遂昌銀猴茶 墨江雲針茶
功夫茶
湖紅功夫茶
越紅功夫茶 閩紅功夫茶 川紅功夫茶
祁門功夫茶
滇紅功夫茶 坦洋功夫茶 宜紅功夫茶
政和功夫茶
寧紅功夫茶 白琳功夫茶 寧紅功夫茶
烏龍茶
武夷肉桂茶 武夷岩茶 鐵觀音茶 八角亭龍須茶
黃金桂茶 永春佛手茶 安溪色種茶 鳳凰水仙茶
大紅袍茶 鐵羅漢茶 白冠雞茶 水金龜茶
閩北水仙茶 白毛猴茶 台灣烏龍茶 台灣包種茶
白 茶
銀針白毫茶 白牡丹茶 貢眉茶 壽茶 新工藝白茶
黃 茶
君山銀針茶 蒙頂黃芽茶 北港毛尖茶 鹿苑毛尖茶 霍山黃芽茶
溈江白毛尖茶 溫州黃湯茶 皖西黃大茶 廣東大葉青茶 海馬宮茶
花 茶
茉莉花茶 珠蘭花茶 桂花茶 金銀花茶
白蘭花茶 玫瑰花茶 玳玳花茶
黑 茶
湖南黑茶 老青茶 四川邊茶 六堡散茶 普洱茶
緊 壓 茶
沱茶 竹筒香茶 普洱方茶 米磚茶 黑磚茶
花磚茶 茯磚茶 湘尖茶 青磚茶 康磚茶 金尖茶
方包茶 六堡茶 七子餅茶 餅茶 緊茶
固形茶
並 非 茶
絞股藍茶 杜仲茶 松針米茶 車前草茶
羅布麻茶 人參茶 菊花茶 丹參茶
桑芽茶 金銀花茶 桂花茶 胖大海茶
薄玉茶 刺五茄茶 蟲屎茶 番瀉葉茶
柿葉茶 青豆茶 玄米茶 鉤藤茶
老鷹茶 老薑茶 紅棗茶
玉米須茶 竹葉茶
⑤ 岩茶中的蘭露奇蘭和白芽其蘭有什麼區別奇蘭是不是分好多種
白芽奇蘭屬於烏龍茶類。產於福建省平和縣。發出的芽葉呈白綠色。採摘其鮮葉製成烏龍茶,因該茶具有奇特的蘭花香味,因此取名為「白芽奇蘭」。
⑥ 中國有哪些名茶
人們常知的是中國十大名茶,其實祖國的大江南北還出產不少在當地知名的茶。
中國名茶種類總匯 ---中國茶葉列表
各類綠茶名:
西湖龍井茶 惠明茶 洞庭碧螺春茶 顧渚紫茶 午子仙毫茶 黃山毛峰茶 信陽毛尖茶
平水珠茶 寶洪茶 上饒白眉茶 徑山茶 峨眉竹葉青茶 南安石亭綠茶 仰天雪綠茶
蒙頂茶 涌溪火青茶 仙人掌茶 天山綠茶 永川秀芽茶 休寧松蘿茶 恩施玉露茶
都勻毛尖茶 鳩坑毛尖茶 桂平西山茶 老竹大方茶 泉崗輝白茶 眉茶 安吉白片茶
南京雨花茶 敬亭綠雪茶 天尊貢芽茶 灘茶 雙龍銀針茶 太平猴魁茶 源茗茶
峽州碧峰茶 秦巴霧毫茶 開化龍須茶 廬山雲霧茶 安化松針茶 日鑄雪芽茶
紫陽毛尖茶 江山綠牡丹茶 六安瓜片茶 高橋銀峰茶 雲峰茶 蟠毫茶 漢水銀梭茶
雲南白毫茶 遵義毛峰茶 九華毛峰茶 五蓋山米茶 井崗翠綠茶 韶峰茶 古勞茶
舒城蘭花茶 州碧雲茶 小布岩茶 華頂雲霧茶 南山白毛芽茶 天柱劍毫茶
黃竹白毫茶 麻姑茶 車雲山毛尖 桂林毛尖 建德苞茶 瑞州黃檗茶 雙橋毛尖
覃塘毛尖 東湖銀毫 江華毛尖茶 龍舞茶 龜山岩綠茶 無錫毫茶 桂東玲瓏茶
天目青頂茶 新江羽絨茶 金水翠峰茶 金壇雀舌茶 古丈毛尖茶 雙井綠茶 周打鐵茶
文君嫩綠茶 前峰雪蓮茶 獅口銀芽茶 雁盪毛峰茶 九龍茶 峨眉毛峰茶 南山壽眉茶
湘波綠茶 曬青茶 山岩翠綠茶 蒙頂甘露茶 瑞草魁茶 河西圓茶茶 普陀佛茶
雪峰毛尖茶 青城雪芽茶 寶頂綠茶 隆中茶 松陽銀猴茶 龍岩斜背茶 梅龍茶
蘭溪毛峰茶 官莊毛尖茶 雲海白毫茶 蓮心茶 金山翠芽茶 峨蕊茶 牛抵茶 化佛茶
貴定雲霧茶 天池茗毫茶 通天岩茶 凌雲白茶 蒸青煎茶 雲林茶 盤安雲峰茶
綠春瑪玉茶 東白春芽茶 太白頂芽茶 千島玉葉茶 清溪玉芽 攢林茶 仙居碧綠茶
七境堂綠茶 南嶽雲霧茶 大關翠華茶 湄江翠片茶 翠螺茶 窩坑茶 餘姚瀑布茶
蒼山雪綠茶 象棋雲霧茶 花果山雲霧茶 水仙茸勾茶 遂昌銀猴茶 墨江雲針茶
功夫茶
湖紅功夫茶
越紅功夫茶 閩紅功夫茶 川紅功夫茶
祁門功夫茶
滇紅功夫茶 坦洋功夫茶 宜紅功夫茶
政和功夫茶
寧紅功夫茶 白琳功夫茶 寧紅功夫茶
烏龍茶
武夷肉桂茶 武夷岩茶 鐵觀音茶 八角亭龍須茶
黃金桂茶 永春佛手茶 安溪色種茶 鳳凰水仙茶
大紅袍茶 鐵羅漢茶 白冠雞茶 水金龜茶
閩北水仙茶 白毛猴茶 台灣烏龍茶 台灣包種茶
白 茶
銀針白毫茶 白牡丹茶 貢眉茶 壽茶 新工藝白茶
黃 茶
君山銀針茶 蒙頂黃芽茶 北港毛尖茶 鹿苑毛尖茶 霍山黃芽茶
溈江白毛尖茶 溫州黃湯茶 皖西黃大茶 廣東大葉青茶 海馬宮茶
花 茶
茉莉花茶 珠蘭花茶 桂花茶 金銀花茶
白蘭花茶 玫瑰花茶 玳玳花茶
黑 茶
湖南黑茶 老青茶 四川邊茶 六堡散茶 普洱茶
緊 壓 茶
沱茶 竹筒香茶 普洱方茶 米磚茶 黑磚茶
花磚茶 茯磚茶 湘尖茶 青磚茶 康磚茶 金尖茶
方包茶 六堡茶 七子餅茶 餅茶 緊茶
固形茶
並 非 茶
絞股藍茶 杜仲茶 松針米茶 車前草茶
羅布麻茶 人參茶 菊花茶 丹參茶
桑芽茶 金銀花茶 桂花茶 胖大海茶
薄玉茶 刺五茄茶 蟲屎茶 番瀉葉茶
柿葉茶 青豆茶 玄米茶 鉤藤茶
老鷹茶 老薑茶 紅棗茶
玉米須茶 竹葉茶
⑦ 中國十大名茶的名詞解釋
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此外曾出現在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涌溪火青,太平猴魁,湖南蒙洱茶,雲南普洱茶,採花毛尖,恩施玉露,蘇州茉莉花茶,峨眉竹葉青,蒙頂甘露,屯溪綠茶,雨花茶,滇紅,金獎惠明茶,白毫銀針等。
中國十大名茶是十種在中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名茶。不過,關於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不一,此處所列的是最具代表性的說法。
西湖龍井主要是指產於中國杭州西湖風景區龍井一帶的一種炒青綠茶,以「色、香、味、形」而聞名,是中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流傳著「不是畫而勝於賞畫,不是詩而勝於吟詩」的美譽。2012年12月,由龍井秋茶製作而成西湖龍井紅茶正式推出市場,每年可製作10多萬斤。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原吳縣)太湖的洞庭東、西山,屬於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洞庭山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位於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清朝王應奎所著《柳南隨筆》中對「碧螺春」茶名的來歷有這樣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幾棵野茶樹,當地老百姓進山採茶有幾十年。康熙年間茶葉豐收,當地少女入山採茶葉,茶筐滿了,便將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茶得到體溫,突發襲人香氣,採茶女驚呼「嚇煞人香」,稱茶為「嚇煞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吳縣巡撫宋犖購買朱家所產「嚇煞人」茶獻上,康熙以為「嚇煞人」不雅,御賜名「碧螺春」,此後地方官年年采辦碧螺春進貢。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艷,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
清李純客《水調歌頭》詞曰:「時有惠風徐至,贏得嫩香盈抱,綠唾上衣妍。」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指定用茶,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黃山毛峰,綠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茶, 由於其色、香、味、形俱佳, 品質風味獨特,1955年被中國茶葉公司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1982年又獲中國商業部「名茶」稱號,1983年獲中國外經貿部「榮譽證書」 ,1986年被中國外交部定為「禮品茶」。
黃山毛峰產於中國安徽秀麗的黃山之中,成茶外形細嫩扁曲,多毫有鋒,色澤油潤光滑,沖泡杯中霧氣繞頂,滋味醇甜,鮮香持久。
黃山毛峰是1875年由徽州商人謝正安在歙縣富溪村研製成功。謝正安原本家境富裕,後因戰亂躲進富溪村的充山源,為重振家業,自己帶領家人照料茶園,採摘鮮葉,精心製作了一批形狀如雀舌的茶葉,並運往上海銷售。他以茶形命名,「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就名作黃山毛峰。
廬山雲霧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境內的廬山,古稱「聞林茶」,宋朝時奉為「貢茶」,因廬山的茶樹主要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汗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常年雲霧繚繞,一年中有霧的日子可達195天之多。從明代起始稱「廬山雲霧茶」,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省六安地區的齊山等地,其中以六安及下屬金寨縣和霍山縣兩縣所產的最佳。這種著名的綠茶片茶品種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山村,現在也以齊山村蝙蝠洞區域所產的品質最佳,故又名「齊山瓜片」。
六安產茶歷史久遠,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有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
盡管六安茶葉種植時間久遠,但是六安瓜片的產生是近百年的事情。民間的流傳虛實難辨,但是有三點可以確定:一,六安瓜片問世於1905年左右;二,瓜片產地為金寨縣齊頭山附近;三,採制技術是在大茶的基礎上,汲取蘭花茶、毛尖製作技術,逐漸創制的。
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味鮮甘美,耐沖泡。片茶指全由葉片製成的不帶嫩芽和嫩莖的茶葉品種。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亦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君山銀針是出產於中國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島的一種名茶,只採集剛抽出尚未張開的茶樹嫩芽製作,由於嫩芽細卷如針,故名君山銀針。是一種黃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為產地范圍很小,細芽分量很輕,因此
產量很少,所以非常名貴。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
沏泡後黃湯黃茶,芽尖很輕,經沏泡張開後,在杯中根根直立不倒,如同「刀山劍硭」,並上下運動。芽片很嫩,喝完茶後殘茶可以吃。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省信陽市的西南山區,比如說車雲山、連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白龍潭、黑龍潭、何家寨等。信陽毛尖茶屬於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茶是傳統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產。因其條索細秀、圓直有峰尖、白滿披而得名「毛尖」,又因產地在信陽故名「信陽毛尖」。以「細、圓、光、
直、多白毫、香高、味濃、色綠」的風格著稱。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59年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1986年與1990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1985年榮獲國家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榮獲國家質量獎金質獎,1999年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信陽毛尖品質優異,炒制工藝獨特。全國茶學專業大、中專統編教材《制茶學》等及眾多的茶學專著如《中國農業網路全書茶業卷》、《中國茶經》、《中國茶學辭典》、《中國名優茶選集》、《茶業大全》、《中國名茶志》、《中國茶葉大辭典》等均收錄入冊。
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區,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因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為兩個產區:名岩產區和丹岩產區。
岩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
武夷岩茶自南北朝時期己開始有名氣,至唐朝時孫樵更美稱武夷岩茶為「晚甘侯」,亦是現時得知
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
由於武夷岩茶的名氣,元朝在武夷山設有御茶園,負責監制進貢的武夷岩茶。御茶園在明朝晚年荒廢,現時遺址上建有御茶園茶樓。香、白麝香等。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一種,原產於福建安溪縣。鐵觀音屬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1]且被認為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亦有一種說法稱「鐵觀音」名稱乃乾隆皇帝所賜。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製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
祁門紅茶,又稱祁門功夫紅茶,是一種具有酒香和果味的紅茶,出產於中國中部的安徽祁門縣,簡稱祁紅。祁門紅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中唯一的紅茶,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的烏伐紅茶一同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祁門紅茶首次出現是在清朝光緒年間。在這之前,在安徽省只製作綠茶,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1875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開設茶莊,學會了製作紅茶的秘訣,即在製作初期加入一道特殊的發酵工序,使茶葉的葉底和茶湯呈現紅色,因此得名「紅茶」。結果製作出來的紅茶大受歡迎,超出了他的預期,並很快就在英國流行起來,成為混合茶英式早餐茶最主要的成分,也成為伯爵茶的基茶,並認為是高貴身份的象徵。1915年在巴拿馬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祁門紅茶獲得了金質獎章。
祁門紅茶有水果的香味,有松木的味道(像正山小種)和花香,但又不像大吉嶺紅茶的香味那
么絢麗,因此也被稱為「祁門香」。祁門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比阿薩姆紅茶低。由於氣候與土壤的原因,製作〖祁門紅茶〗的最佳茶草是取自祁門南鄉〖溶口〗至西鄉〖歷口〗一帶。
通常祁門紅茶適合於不加奶和糖的清飲,但是加奶飲用也不減茶香。祁門紅茶被認為是最適合用作下午茶和睡前茶的茶種之一。
1980年代以後,祁門紅茶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級獎章,並成為中國政府招待外國賓客和中國茶葉出口的重要茶種,主要出口國為英國。但1990年代以來,祁門紅茶受到廣泛批評。批評者認為,由於原料和加工等方面以及惡性競爭的原因,祁門紅茶的品質有所下降,出於經濟原因,當地很多茶商甚至只用茶季末期的的茶草製作紅茶,同時由於品牌保護和監管不力,一些仿冒產品充斥市場。在這種壓力下,當地政府採取了改良品質、扶持龍頭企業、加強原產地認證和商標注冊等措施促進紅茶生產。
⑧ 介紹一下我國的四大名茶
黃山毛峰
黃山座落在安徽歙縣、太平、休寧、黔縣之間,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雲海,號稱黃山「四絕」,引人入勝。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言。
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 「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後),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後,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後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在清明前後採制,採摘1芽1葉初展芽葉,其他級別采1芽1、2葉或1芽2、3葉芽。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茶。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溫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製成。
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西湖龍井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游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制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龍井茶炒制手法復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鍾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類。「獅」字型大小為龍井獅峰一帶所產, 「龍」字型大小為龍井、 翁家山一帶所產,「雲」字型大小為雲棲、五雲山一帶所產,「虎」字型大小為虎跑一帶所產,「梅」字型大小為梅家塢一帶所產。其中公認獅峰所產者香味品質最佳。
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採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
「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大紅袍」的品質特徵是: 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韻味。
六安瓜片
「唐、宋史志,皆雲壽州產茶,蓋以其時盛唐、霍山隸壽州、隸安豐軍也。今土人雲:壽州向亦產茶,名雲霧者最佳,可以消融積滯,蠲除沉荷……」(清道光《壽州志》)。盛唐縣為今六安縣。可見六安茶是唐代以來就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史料尚無考證。多年來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兩。一是說,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朴,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信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制,並起名「峰翅」(意為蜂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沖,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 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子,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說,麻埠附近的祝家樓財主,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1905年前後,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在後沖僱用當地有經驗的茶工,專揀春茶的第1一2片嫩葉,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質懼麗,獲得袁的贊賞。當地茶行也懸高價收買,以促茶農仿製。新茶登市後,蜚聲遐邇,連峰翅亦遜色多矣。峰翅品質雖優於大茶,但其採制技術均與大茶相同。而瓜片卻脫穎而出,色、香、昧、形別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嗜,逐漸發展為全國名茶。
時過境遷,虛實難辨。但上述兩種傳說有三點則是一致的,其一:六安瓜片問世於1905年前後;其二:六安瓜片的產地在金寨縣麻埠齊頭山附近的後沖,麻埠已隨響洪甸水庫的建成而淹沒消失。但過去這里曾是六安瓜片的主要集散地;其三:六安瓜片採制技術是在大茶的基礎上,汲取蘭花茶、毛尖製造技術之精華,逐漸創製成功的。目前在制茶工具及技術方面,仍有許多與大茶相似之處。瓜片產區目前春茶制瓜片,夏茶仍制大茶,形成組合生產。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過去根據採制季節,分成三個品種:穀雨前提採的稱「提片」,品質最優;其後採制的大宗產品稱「瓜片」;進入梅雨季節,鮮葉粗老,品質較差,稱「梅片」。現在「齊山名片」分1~3等,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級8等。
六安瓜片在我國名茶中獨樹一幟,其採摘、扳片、炒制、烘焙技術皆有獨到之處,品質也別具一格。其產制歷史雖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產規模和技術精熟程度而言,則為許多名茶所無法相比。為了充分利用扳片後的鮮葉資源,金寨縣的茶葉工作者新近又將制「針把子」的芽尖,創製成一種眉形、穎秀、顯毫、翠綠、鮮潤的新名茶——「齊山翠眉」,在 1989年農業部西安名優茶評比會上,被評為名優茶。
⑨ 武夷山岩茶有蘭花香的是哪一種
俗話說,香不過肉桂,柔不過水仙,武夷水仙是具有典型蘭花香氣的,另外武夷山岩茶具有花香的品種很多,它的香氣不僅僅和茶青品種關系較大,還和火工密切相關,輕中火岩茶花香較為顯著,正所謂岩骨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