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荷花
A. 荷花有哪些特點
荷花,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栽培歷史久遠,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性喜溫暖多濕。荷花花大葉麗,清香遠溢,出污泥而不染,深為人們所喜愛,是園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綠化植物。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可治多種疾病。
B. 邯鄲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詳細介紹
邯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
一、民間文學(3項)
1、邯鄲成語典故文化 邯鄲市直
2、邯鄲古城傳說與民俗 叢台區、邯山區
復興區、邯鄲縣
3、大名古城傳說與民俗 大名縣
二、民間美術(3項)
1、木 版 畫(三合村) 永年縣
(袁庄村) 邯鄲縣
2、冀南民居建築工藝(伯延鎮) 武安市
(老鴉峪王家大院) 峰峰礦區
3、民間剪紙(磁 縣) 磁 縣
(復興區) 復興區
三、民間音樂(6項)
1、涉縣寺廟音樂 涉 縣
2、西戌道教音樂 涉 縣
3、河北鼓吹樂 永年縣
4、冀南吹歌(魏 縣) 魏 縣
(大名縣) 大名縣
(臨漳縣) 臨漳縣
5、民間小曲(永年正里村) 永年縣
(成安姜營村) 成安縣
(涉縣唱家庭) 涉 縣
6、冀南鼓樂(磁縣迓鼓) 磁 縣
(臨漳得勝鼓) 臨漳縣
四、民間舞蹈(9項)
1、曲周龍燈 曲周縣
2、攆 花 臨漳縣
3、冀南扇鼓舞(河東村) 叢台區
4、聚英叉會 曲周縣
5、抬花桌 永年縣
6、慶和峪背閣 磁 縣
7、二人扳 館陶縣
8、南大峪彩帷 峰峰礦區
9、李家村高蹺皇杠 臨漳縣
五、戲曲(14項)
1、冀南皮影戲(磁 縣) 邯鄲市直
(成安縣)
(肥鄉縣)
(魏 縣)
(館陶縣)
(大名縣)
(曲周縣)
(永年縣)
2、武安平調落子劇 武安市
3、永年西調 永年縣
4、磁縣懷調 磁 縣
5、墜子(郭小屯墜子戲曲曲藝村) 臨漳縣
(有閣劉墜子戲) 臨漳縣
6、落子(西狄邱落子戲曲村) 臨漳縣
(魏縣落腔) 魏 縣
(駙馬寨落子) 雞澤縣
7、四股弦(北坡頭四股弦戲曲村) 魏 縣
(南營村四股弦戲) 肥鄉縣
(館陶縣四股弦戲) 館陶縣
(宿鳳村四股弦戲) 峰峰礦區
8、柳子腔 曲周縣
9、木偶戲 館陶縣
10、武安儺戲 武安市
11、邯鄲賽戲(東填池) 高新區
(涉縣排賽) 涉 縣
(東通樂) 武 安
12、韓固營弦子腔 雞澤縣
13、豫劇桑派藝術 東風劇團
14、大靳村羅戲 肥鄉縣
六、民間曲藝(5項)
1、張家墜書 館陶縣
2、拉洋片 廣平縣
3、曲藝墜子 成安縣
4、梨花大鼓 雞澤縣
5、英歌溜 臨漳縣
七、民間雜技(1項)
1、台村上刀山 涉 縣
八、民間手工技藝(10項)
1、磁州窯燒制技藝 峰峰礦區
2、土紡土織(土紡土織技藝) 魏 縣
(民間彩印花布技藝) 魏 縣
(藍印花布技藝) 魏 縣
(土布織字技藝) 雞澤縣
(土布織字技藝) 肥鄉縣
3、大名草編傳統手工技藝 大名縣
4、館陶黑陶製作技藝 館陶縣
5、太和堂葯業 永年縣
6、書畫手工裝裱技藝 成安縣
7、扎紙手工技藝 磁 縣
8、南小留木旋工藝 廣平縣
9、磁州陶器製作技藝 磁 縣
10、東屯風箏製作技藝 大名縣
九、生產商貿習俗(5項)
1、貞元增酒釀造工藝 叢台酒業公司
2、二毛燒雞製作技藝 大名縣
3、五百居香腸製作技藝 大名縣
4、郭八火燒製作技藝 大名縣
5、醬包瓜腌制技藝 館陶縣
十、人生禮俗(2項)
1、送羊節 磁 縣
2、井店喪葬習俗(哭街) 涉 縣
十一、民間信仰(1項)
1、女媧祭典 涉 縣
十二、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6項)
1、楊式太極拳 永年縣
2、武式太極拳 永年縣
3、盧氏太極拳 廣平縣
4、大架佛漢錘拳 大名縣
5、陳村查拳 邱 縣
6、長洪拳 成安縣
十三、文化空間(8項)
1、滏陽河燈(馬頭鎮) 馬頭工業園區
(張庄橋村) 邯山區
2、葦子燈陣 峰峰礦區
3、彩布擰台 邯山區
4、黃粱夢文化 黃粱夢文保所
5、黃粱夢廟會 邯鄲縣
6、冀南元宵花會(臨漳縣) 臨漳縣
(涉縣更樂鎮) 涉 縣
(磁縣光錄村) 磁 縣
(叢中花會) 邯鄲縣
(王看煙火燈地) 峰峰礦區
7、土山誠會 武安市
8、虎守杏林 邱 縣
詳細資料:
]1、磁縣迓鼓
磁縣迓鼓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書記載,迓鼓是產生於宋代,流傳於元、明、清代的一種民間舞蹈,然而根據磁縣在南北朝的東魏、南北朝古墓群中挖掘出的出土文物「擊鼓俑」證實,磁縣的迓鼓產生於南北朝的東魏。清末中後期至19世紀40年代,在冀南豫北一代流傳,特別是磁縣迓鼓流傳興盛。
磁縣迓鼓直徑48公分,厚度約20公分,表演時鼓吊於胸前雙槌擊之,演員穿米黃色和蘭色服裝(80年代白底紅條色),演奏時較為自由,可一人獨奏,也可二人對敲,還可以眾人齊擂,鼓點雄渾激烈,如萬馬奔騰,如雷鳴電閃,令人鼓舞,催人振奮,它的曲目共有72套,現保留下來有20餘套。
2、磁縣懷調
懷調是個古老闆腔體劇種,目前,磁縣懷調劇團共有3個:一是西小屋懷調劇團,現任團長王利民,該團共有演員38人;二是慶和峪懷調劇團,現任團長白永伏,共有演員45人;三是黃鼠懷調劇團,現任團長俎本新,共有演員50餘人。他們主要上演懷調傳統劇目和現代小戲,重點活躍於河北、山西、山東、河南一帶。
懷調上承隋唐時期的《踏謠娘》藝術成就,下接明代弦索調的藝術規范,形成於明萬曆年間至清初。據《磁州文史資料》記載:懷調起源於磁州,早年,漳河北岸喜歡戲曲的藝人在農閑時就三、五個聚在一起唱上幾段。當時的樂器只有自製的大弦,因唱者大都站在板凳之上,所以,最初稱為「板唱」。板唱時期沒有什麼手勢,舞蹈,僅是唱者順口喊唱,但符合一定的曲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劇情內容的需要,人們對唱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他們能表現出劇中人物的喜怒悲樂,於是就逐漸有了符合劇情的唱腔和動作,並由此形成了早期的懷調劇種。
3、魏縣土紡土織技藝
魏縣土紡土織歷史悠久,自7世紀棉花從印度傳入中國後,由麻紡織轉入了棉紡織業。到了元代,在黃道婆紡織機具和技術改革影響下,促進了魏縣土紡土織業的發展,舊時,魏縣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織布。老輩人身上穿的衣服,床上用的床單、被褥、包袱皮、閨女嫁妝等,都是自家的紡織布。在明、清和建國初期,由於魏縣氣候和地理環境特別適宜棉花種植,所以,在農村種植棉花十分普遍,民間土紡土織技術十分發達,家家都有木製的紡車和織布機,成年婦女都會搖車紡線、登機織布。
魏縣土紡土織工藝程序是:搓花節、紡線、打線、染線、漿線、絡線、印布、掏繒、倒緯、綁機、織布等工序。決定土紡土織條、格、花紋圖案的關鍵是:經、緯色線排列和繒的多少。繒,分二頁繒和四頁繒。二頁繒,用單梭可織白布、條紋布;經、緯色線的有序排列,用多個梭,可織出多種多樣的方格布;四頁繒能織出紋理美觀、層次豐富的花紋布;魏縣土紡土織經過廣大婦女長時間生產實驗,創造出了條格、花紋布花色圖案多達200餘種。條紋布有:菜瓜道、七彩虹、半個臉等;方格布有:席子紋、篩子底兒、石榴子兒、蘇聯大開花等;四頁繒布有:水紋、斜紋、斗紋、胡椒花紋等;有些藝人還可織出多種裝飾圖案和書法作品。
4、草編傳統手工技藝
大名草編手工藝是衛河以東地區傳統家庭手工藝製品,婦孺皆能,多以麥稈製作草帽提籃等物品。在此基礎上,經過民間藝人的研究,又增加了提袋、茶墊、坐墊、地席、門簾、果盒、紙簍、拖鞋以及用麥草製作的貼畫、貼盒等,麥草貼畫集油畫、工筆畫等藝術於一身,多表現花鳥蟲魚,虎嘯深山,鹿鳴翠谷,懸流飛瀑等題材,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草編工藝,據說已有1500年的歷史,清朝雍正年間(約1730年左右),從山東掖縣傳入大名縣境內,起始,源於西付集鄉朱家村,後傳至大名縣衛河以東地區,掐編手工藝遂至千家萬戶。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草編手工藝品在大名縣及周邊有一定的影響,由於經濟落後等原因,所制產品大部分自家使用,部分產品如手工草帽在市場上銷售,在大名縣建草編廠後,大名縣開始從事草編手工藝深加工,所開發的草編產品約有千種,產品至歐亞等國家,為大名縣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曾經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草編手工藝品製作費時、費力,沒有可觀的經濟價值,銷路渠道少,一些從事此行業的人員逐步改行從事其它行業。從事此項手工藝的人員越來越少。
5、滏陽河燈(馬頭鎮、張庄橋)
馬頭河燈文化源遠流長,是華北沿滏陽河一帶河燈文化的源頭和縮影。
河燈從唐代一家一戶單一放河燈經宋、元兩代孕育傳承和發展,逐步演變成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民俗文化。明、清兩代,因航運的發達,商賈雲集,以河燈為寄託,各種形式的祈福和祭祀活動隨之風行,河燈文化達到鼎盛時期。解放後,因建東武仕水庫引水,致使滏陽河航運衰落。河燈文化在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傳承和發展。
馬頭河燈以其特定的地域性、宗教性、娛樂性和獨創性,成為中原河燈文化的代表之一。
張庄橋元宵河燈來自古老的民間祭祀活動,求得民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河燈也叫「荷花燈」,傳統河燈一般是在紙質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夜,沿河的老百姓都要把自製的形式各異的河燈放在滏陽河裡任其漂流,以求平安吉祥。放河燈一般為自發行為,通常與小孩兒打花燈、放焰火、社戲等等及其它慶祝活動相伴,在河畔構成一道景觀。
6、曲周龍燈
「曲周龍燈」是曲周縣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蹈,分布區域為曲周縣曲周鎮。「曲周龍燈」起源於宋代。據傳,宋朝時期的曲周縣十年九澇,莊稼無所收成,農民貧困交加。民間有敬奉龍王,可保平安的傳說。於是,為了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就製作了一條龍,龍內燃燈,起名「龍燈」。每年元宵節,揮舞龍燈,敬仰龍王,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曲周龍燈」製作、造型別具一格,表演、舞法奇特多變,儀仗、規模氣勢恢弘。經北京民族文化宮專家鑒定,被確認為漢民族龍燈的典型代表。「曲周龍燈」填補了我國圓身龍燈的空白,引領了龍燈發展的潮流。
7、彩布擰台
大隱豹彩布擰台,是一種歷史悠久具有獨特藝術性的民間技藝。明代永樂年間,從山西遷民時帶來此工藝,故最遲始於明朝。最早是冀南一帶的豪門望族所搭的靈棚,後被大隱豹村創造性地用彩布移植到戲台、樓閣上,經過明、清兩代的發展至清末已趨完善。凡遇太平盛世或豐年慶典,該村舉辦此項活動但其形成的初期卻在元代,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彩布擰台是一種有較長歷史的民間技藝,是在木搭戲台骨架的基礎上,採用各色花布擰紮成一個有很高藝術欣賞價值的玲瓏多姿的仿古戲樓。從台脊、瓦楞、飛禽、走獸,到圓柱、方欞、斗拱、匾額無不是用布擰扎而成。或翎毛,或花卉,或人物,或花紋,處處形象生動,以假亂真。
彩布擰台擰扎時間多在二月初八大隱豹廟會上,擰台一般在正月中旬動工,直到農歷二月初八廟會前竣工,展開時間一月左右。大隱豹彩布擰台,在河北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8、邯鄲賽戲
賽戲是戲劇界認為已經失傳的古老劇種,邯鄲賽戲主要包括東填池賽戲、東通樂賽戲和涉縣排賽。
東填池村賽戲歷史淵源較久。據村民傳說起自元朝至順年間(公元1330—1332年)以前。現存劇本中最早的是清朝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抄本,距今已有178年。
東通樂賽戲流傳於武安市北部的大同鎮東通樂村。據東通樂村現存的手抄賽戲都本封面上「道光八年」、「光緒二十四年」、「同治十年」、「同治十三年」、「光緒十六年」、「光緒十七年」的字樣可知「東通樂賽戲」至少已從清道光年間流傳至今。最早的形成起因和時間,現已無從查考。
涉縣「排賽」賽戲為古老的原始戲劇,它與民間的原始宗教、道教祭祀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山神與女媧是供奉的主要對象。在活動上倡導全民參與,在時間上主要限於元宵節,在表演上為白話式,在內容上主要為軍國征伐戲類。它是我國先民創建戲劇的活化石。涉縣流傳至民國時尚有八九個村能演,後又經戰爭或政治運動,至20世紀80年代只有上清涼、彈音村勉強演出。
9、永年西調
永年西調是由山西上黨梆子傳入永年後而形成的一個獨立劇種。清咸豐年間傳入永年後,不斷吸引永年當地人加入班社參與演出。在演出過程中,永年一帶的方言語音逐漸滲透其中,唱腔和念白雜講冀南音調,同時,大量地受到了京劇及河北梆子、平調、亂彈、絲弦等地方劇種和永年民間音樂的影響,經過較長時間的磨合,終於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間戲曲劇種。
永年西調屬板腔體,唱腔旋律結構完整,富於變化,多用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貫以大幅度的下行階進,運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演唱方法,板式繁復多樣,成本成套,長於表現高亢、激昂、奔放的感情和活潑歡快的情緒。永年西調擅演朝代大戲,場面宏大,常演的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出,好多劇目為西調所獨有,且行當齊全,表演粗獷、豪邁、簡練、朴實,鄉土氣息濃厚。
永年西調的伴奏樂器十分獨特,特別是頭弦鋸琴,為地道的自製民族樂器,琴竽較短,琴筒粗長,用楸木或桐木掏成,傳統用皮做弦,採用五度定弦,內6外3。二把弦為土製京胡,內3外6,相輔相成,高亢激越。
10、葦子燈陣
民間舞蹈「葦子燈」為東王看村所獨有。王看葦子燈是我國古代北方花會的民間舞蹈。每年元宵節期間東王看的葦子燈一直是西王看迎煙火活動的花會隊伍的領頭節目。其地位十分重要。每年在製作燈時,家家參與,壯勞力全部參加,是一項全村參與的民間活動,群眾基礎十分雄厚。表演形式和內容不斷創新和發展。
相傳,戰國時期的趙國名相藺相如出生在太行山區賈壁村,離趙都邯鄲城百十餘里,策馬即到。逢年過節,藺相如總忘不了回村看望父老鄉親,與民同樂。元宵之夜,准會把自家的宮燈掛在莊子里最熱鬧的地方,供更多的人觀賞。一來二去,宮燈便流傳在民間。當時,這一代鄉野盛產蘆葦,百姓便就地取材,仿照宮燈做成葦子燈。到了明朝,與賈壁村一山之隔的王看村人,在山坡上砍柴,就能瞧見山下賈壁村表演的葦子燈。他們就暗暗記會了葦子燈的鼓點。有趣的是從那以後,賈壁村的葦子燈息鼓了,王看村的葦子燈卻紅火了,並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古磁州花會中的瑰寶。
11、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起源於清道光年間,為河北永年廣府東街人武禹襄所創,傳至今天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了。
一百多年來,武式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越來越受到全國及全世界人們的喜愛。武式太極拳不但在拳術本身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而且在武術理論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的一系列著作成為研究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重要經典。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習練武式太極拳時,對武式太極拳一些深邃的理論和拳理缺乏研究、領略,較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我們對這一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永年縣委、縣政府對武式太極拳這一優秀的文化樣式十分重視,重修了武氏故居,成立了研究會和專門的保護組織,對優秀的傳人實施獎勵,在全縣大力推廣,制定了保護計劃,從各方面進行大力的支持。
12、涉縣寺廟音樂
涉縣寺廟音樂屬佛教音樂,據專家鑒定為宋代工尺譜。現存270首曲譜,演奏樂器為三種氣鳴樂器(笛、管、笙),七種體鳴樂器(雲鑼、木魚、鐃、鈸、釵、鐺、罄),一種膜鳴樂器(鼓),管子為錫材自製,稱為錫管,是樂班中主樂器。樂班最少10人,以偶數遞增,最多24人,按法事大小定人數。
涉縣寺廟音樂自古至今主要活動在河北省的涉縣、武安、磁縣、山西省的左權縣、黎城縣、平順縣、河南省的安陽、林州市等鄰近縣域。
涉縣寺廟音樂屬南音南曲,為宋時佛教音樂,並且是原滋原味地保持到了今天,因為佛教的傳承形式非常特殊,據傳承人侯俊堂同志說,佛教中一切內容一是秘不外傳,只傳內不傳外,一是原有內容只能學,不能改,由此可見,它是宋代時期佛教音樂經千餘年傳承保存至今的活化石。涉縣寺廟音樂在當地為獨家所有,且曲譜數量多,歷史較悠久,在晉冀豫三省交界地區影響較大,實為中華音樂寶庫中的一枝奇葩。
13、攆花
臨漳縣西街攆花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相傳當時有開封人氏劉子東在臨漳西街以賣水餃為生,每逢過年,十五元宵節之際,為和老百姓一起湊熱鬧、鬧高興,就把自己懂的這些攆花中的小故事教於當時的西街村人王孟華,這八個故事有:1、三教門;2、趙匡胤送京娘;3、打漁殺家;4、拾玉鐲;5、唐僧取經;6、錯斷閻羅教;7、抱盔;8、琉璃鬼頂燈。然後由王孟華在西街村組織起一個小型的攆花隊伍,一起熱鬧的演繹這內容豐富的八個故事和老百姓一起鬧元宵。從此,這個每逢元宵佳節攆花的風俗習慣就在西街村傳沿下來,從未間斷,每逢此時,不管老人還是小孩都興高采烈、有滋有味的爭相觀看,甚是喜慶和熱鬧,提升了不少的節日氣氛。
若干年後由王孟華傳給第二代傳人喬老大,喬老大又傳給了第三代吳延年,在流傳的同時,攆花的隊伍也在不斷的壯大,演員的技巧也越來越成熟,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指示下進行了改進(又叫摔腳舞),曾參加市級演出並獲獎,受到領導好評,到了90年代,又傳給了崔桂生、楊秀等人。
14、黃粱夢文化
邯鄲黃粱夢文化是以呂仙祠為依託,同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存在的綜合文化現象,是罕見的有實物載體的中國夢文化代表。呂仙祠是黃粱美夢典故的發生地,它的興建源於當地民間傳說和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
盧生祠最初只是文人感嘆時世命運,百姓尋求祛病消災的場所;後隨著道教的興盛和八仙人物的定型,人們將點化盧生的呂翁附會到呂洞賓身上,逐漸從獨神供奉發展成為北方全真教的道觀,民間百姓對盧生以及呂洞賓的信仰由當地百姓世代相傳,祭祀活動延續至今,每年夏歷四月十一的廟會最為隆重。邯鄲黃粱夢文化具有極高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實用價值。黃粱美夢是夢幻文學的一朵奇葩,由它影響而產生的小說戲劇歷朝歷代都有續寫改編,與邯鄲夢相關的詩文多達二百餘首,碑刻現存三十餘通。近年來,陸續出版有《黃粱夢傳說》、《黃粱夢詩詞精選》、《邯鄲之夢》等書籍,並新建有中國名夢館。
C. 聚龍山蓮花洞在武安市什麼地方
聚龍山蓮花洞位置
河北邯鄲武安活水鄉井峪村
D. 邯鄲市武安市巨龍山蓮花洞在哪
蓮花洞景區
地址:邯鄲市武安市市井峪村
景區介紹:聚龍山蓮花洞景區是以自然景觀為主,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勝地。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有:太行之魂聚龍山,華北奇觀蓮花洞,北方石林石海奇觀,古人類居住遺址,心理行為拓展實訓基地,聚龍潭,響水溪,生態林果種植園,鄉野度假村等180餘處。
途經公交:暫無
E. 邯鄲好嗎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北緯36°10'至37°2',東經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東臨華北平原,北距省會石家莊150公里,離首都北京450公里。邯鄲市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7平方公里。
邯鄲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和各等級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發達的交通網路,是連接晉冀魯豫四省的交通樞紐。邯鄲市地勢西高東低,是太行山隆起與華北平原沉降區之間的過渡帶。大致以京廣鐵路為界,東部地區為山前洪積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平坦;西部為侵蝕剝蝕地形,山脈、丘陵、盆地相間,河谷輾轉穿越,地表形態差異很大。境內最高點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米;最低點是曲周縣五間房村,海拔僅32.7米。
歷史文化:
邯鄲是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見於史籍,戰國時期是趙國的都城。秦統一後,邯鄲是全國三十六郡之一的邯鄲郡首府。漢代,與洛陽、臨淄、成都、宛城、齊名同為五大都會。漢代末期,曹操攻下鄴城後,修城擴地,使其成為北方軍事和政治中心。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個朝代相繼在此建都。唐朝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逐漸崛起,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宋代又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由此成為黃河以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伴隨著京漢鐵路的通車,邯鄲再度復興,使冀南的區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鄲城。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邯鄲真正走向復興,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
邯鄲歷史悠久,留下豐富的文化底蘊,主要有以趙王城、武靈叢台為象徵的古趙文化,以「曹魏三台」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磁山文化。早在7300多年前,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們就在這一帶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磁山文化」。邯鄲興於殷商後期,繁榮於戰國和秦漢時期。先屬衛後歸趙,戰國時為趙國都城,雄踞中原,為戰國七雄之一。它將中原農業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融為一體,構築了趙文化豪放粗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調。武靈叢台、趙王城、趙王陵、回車巷、學步橋等遺址可以見證邯鄲文化源遠流長,趙文化至今為許多文人、學者研究。
邯鄲是全國著名的成語之鄉。「貧賤之交.知人未易」、「因人成事.三寸之舌」、「驚弓之鳥」、「胡服騎射」、「黃粱美夢」、「圍魏救趙」、「邯鄲學步」等500多條成語出自於邯鄲。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邯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解放後,黨政府在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為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邯鄲市委、市政府把加強文化建設列為整個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分,做出了《關於振興邯鄲市文化事業的決定》。並採取有效措施,使邯鄲文化事業出現了百花爭艷、生機勃勃的可喜局面。
邯鄲產業:
邯鄲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雄厚的產業發展基礎。煤炭、冶金、電力、紡織、建材、陶瓷工業是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機械、化工、醫葯、食品及其它輕工業具有一定規模。其中:
冶金工業:冶金工業是我市支柱產業之首,同時也是我省乃至全國冶金大市,除地方冶金企業外,在我市境內有四家大型或特大型企業,它們分別是邯鋼、新興鑄管、天津鐵廠及邯邢礦山局。2002年完成產值(90年不變值)2546247萬元,其中:邯鋼1154640萬元、新興鑄管341560萬元、天鐵405000萬元、邯邢局41372萬元、地方604095萬元。電力工業:邯鄲市是全國火力發電基地,擁有電力工業企業33家,2001年發電量為166億千瓦小時,總裝機容量327萬千瓦,其中以邯鄲、一五O發電廠、馬頭、峰峰為主的4個發電廠裝機容量297萬千瓦,居全省南網第一位。
建材工業:邯鄲市建材工業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截止2002年底總計1200餘家。2001年全市建材工業鄉及鄉以上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27億元,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10%,年新增利稅3.6億元,工業增加值12億元。年末固定資產總計約40億元。
機械工業:我市機械工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有了較大發展,形成了一定能力和特色的產品。近幾年完成新產品開發50多項,數十家企業採用數控車床,機電一體化,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廣泛應用。2002年工業總產值(90年不變價)2.1億元。
紡織工業:居河北省第二位的邯鄲市紡織工業,是全國17個紡織基地之一,擁有紡織企業62家,其中大中型企業10家,年產紗10.22萬噸,布21624萬米,印染布6300萬米,共有紗錠60多萬枚。邯鄲發達紡織集團公司位列2002年全國棉紡色織行業按銷售收入排名第7位,邯鄲雪馳集團為全國羽絨服裝行業十大名牌企業。
煤炭工業:以峰峰礦務局、邯鄲礦務局和地方煤礦組成的煤炭工業,是全國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煤炭采選業是煤炭工業的主體產業,2002年原煤產量1516萬噸。煤炭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共伴生物利用等其它非煤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
陶瓷工業:以「磁州窯」聞名於世的邯鄲市陶瓷工業,是全國八大瓷區之一。全市現有陶瓷工業企業22家,年產日用陶瓷1.45億件,主要產品有日用瓷、工業瓷、建築瓷、美術瓷等。
邯鄲交通:
邯鄲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地帶,是河北省的南大門和山西通往華北平原的主要通道。邯鄲市北距首都北京450公里,與濟南、太原、鄭州、石家莊等幾個省會城市的距離,均在200公里左右,其間有城市10餘座,邯鄲市位置居中,交通十分便利,京廣鐵路穿市而過,公路四通八達。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6、107國道橫貫南北,邯長、邯濟鐵路,309國道溝通東西,加上即將建設的邯鄲機場,邯鄲將成為一個西連三晉、東接齊魯、南北貫通、陸空並行的立體化交通樞紐,大大加強了邯鄲的戰略地位。
全市公路通車里程5940公里,全市基本上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公路密度0.49公里/平方公里,過境鐵路總長375公里,其中京廣線62公里,邯長線140公里,邯濟鐵路85公里,地方環行鐵路88公里。
投資環境:
我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晉冀魯豫接壤地帶,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物產資源豐富。建國初期是國家投資建設的資源型老工業基地。經幾十年奮斗,已形成了以冶金、鋼鐵、電力、煤炭、陶冶、建材、紡織等產業為支柱的較完備工業體系。現時,正致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同時招商引資,擴大外商和民營經濟進入范圍和領域。隨著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逐步形成,市委、市政府把創造良好的城市投資環境作為打造城市品牌、經營現代城市、發展現代城市的最佳途徑,擺上突出位置,採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市場秩序井然,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工業園區的吸引力和聚集力不斷增強。減少和簡化了行政審批,增加了政策透明度,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德國西門子、漢堡電力、美國孟山都、金佰利等許多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已經在邯鄲市投資興業。
今天,我市把「誠信」作為自己加快發展的無形資產,寬松優越的環境已成為邯鄲經濟發展的新優勢。全面推行限時服務承諾制、規范公務員言行、培養誠信作風,以帶動社會和企業全方位誠信建設。積極為招商引資開「綠燈」,營造「你賺錢,我保護;你發展,我鋪路;你納稅,我服務;你有難,我幫助」的良好投資環境。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會見邯鄲市招商團時,曾題贈「邯鄲好地方」。如今,良好的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更把「邯鄲好地方」美名張揚。
F. 河北的水泥企業有哪些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礦區紅星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磊鑫水泥廠
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太行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紅旗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上安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天石雙熊特種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省新生水泥廠
鹿泉市中山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市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華恆水泥廠
河北興華特種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巨牛建材廠
鹿泉市長城水泥廠
石家莊市中山湖建材有限公司
鹿泉市太行建材廠
鹿泉市同閣水泥廠
鹿泉市華興建材廠
石家莊冀強建材有限公司
欒城縣惠源建材有限公司
唐山市第三水泥廠
唐山市利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唐山市渤海水泥總廠
唐山市興華水泥廠
唐山市鳳山水泥廠
唐山市第一水泥廠
唐山市水泥廠
唐山市豐潤區紅旗水泥廠
唐山市豐潤區燕特水泥廠
唐山市燕東集團華城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楊官林水泥廠
唐山市泉河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金達水泥廠
唐山雙飛水泥(集團)公司北方水泥廠
唐山市燕山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福順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豐田水泥公司
唐山冀豐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燕東集團灰劍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冀營水泥廠
唐山市豐潤區京豐水泥廠
灤縣第二水泥廠
灤南縣第二水泥廠
遷安市沙灤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裕豐益眾實業有限公司
遵化市第四水泥廠
玉田縣星冠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弘也水泥有限公司巨力分公司
玉田縣曙光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玉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秦皇島市藍圖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省撫寧縣上庄坨水泥廠
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第一水泥廠
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第二水泥廠一分廠
秦皇島市撫寧華坪水泥廠
秦皇島撫寧市縣石門寨第四水泥廠
邯鄲築城水泥廠
峰峰水泥有限公司
峰峰礦區鼓山水泥廠
武安市紅旗水泥廠
武安市鳳源水泥廠
武安市紫金山水泥廠
武安市第三水泥廠
邯鄲市鼓興水泥廠
武安市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邢台縣第二水泥責任有限公司
邢台萬泰水泥有限公司
張家口市下花園晨光水泥廠
承德市第二水泥廠
承德永和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滄州市渤海水泥廠
涉縣第四水泥廠
涉縣第三水泥廠
清漳水泥製造公司
臨城縣天利水泥有限公司
邢台鑫磊建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柴王水泥集團有限公司
新河縣水泥廠
河北天塔山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省宏昌建材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第二水泥廠
新樂市橋東水泥廠
新樂市神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鳳達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冶河水泥有限公司
平山縣白雲山水泥有限公司
平山縣建築材料廠
平山縣西柏坡建材有限公司
靈壽縣水泥二廠
靈壽縣水泥三廠
靈壽縣水泥四廠
靈壽縣松陽建材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郜河建材有限公司
河北八達集團白合水泥有限公司
涿州市晉先水泥有限公司
易縣白水泥廠
淶源縣水泥廠
淶源縣愛和特種水泥有限責任有限公司
定興第二水泥廠
蒲陽河水泥有限公司
高碑店市華北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高碑店市懋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阜平縣北嶽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省蔚縣水泥有限公司
懷安縣三園水泥股份合作公司
河北省萬全縣水泥廠
懷來縣水泥有限公司
赤城縣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三河市新集第一水泥廠
固安縣永盛水泥廠
河北天盛水泥廠
吳橋縣桑元水泥廠
衡水建築材料廠三分廠
遷安市永固油井水泥有限公司
遷安市宏豐水泥廠
石家莊市鹿源建材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天慶建材有限公司
鹿泉市星火建材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冀星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唐山華泰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啟新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永興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協興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天福水泥有限公司
秦皇島淺野水泥有限公司
遷安市黎明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三河靈山水泥有限公司
易縣佛山水泥有限公司
遷安市富源水泥有限公司
邯鄲大華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曲寨集團有限公司
秦皇島市撫寧縣渤海水泥有限公司
保定紫橫白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博峰水泥有限公司
承德路川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弘也水泥有限公司
平山縣東山水泥有限公司
陽原縣燎原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銀河水泥廠
玉田縣冀玉水泥有限公司
三河冀東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三河市三星水泥廠
河北高巒建材有限公司
石家莊大壩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鹿靈建材廠
隆化縣水泥廠
德龍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北極熊建材有限公司
雙塔水泥廠
邯鄲市築宏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省景縣廣聯水泥廠
望都縣鐵柏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萬勝水泥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鹿泉市東達建材廠
石家莊市井陘南石門水泥廠
唐山曙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唐山六九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燕南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強力水泥廠
河北省沙河市福益水泥總廠
遷安市宏發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遵化市大路水泥廠
昌黎縣武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定興縣強力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冀昌水泥廠
三河市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內邱縣金三角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奎山水泥集團公司
河北恆實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仙翁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銀獅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宏輝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華潤聯營建材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王家樓第一水泥廠
玉田縣民權水泥廠
鹿泉市宏達建材有限公司
唐山曙光集團有限公司第三水泥廠
唐山金馬啟新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磊鑫建材有限公司
唐山天馬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灤河京華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鹿建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燕趙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飛龍水泥廠
唐山市金德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鴻開水泥有限公司
遵化市第一水泥廠
鹿泉市恆源建材有限公司
圍場縣通利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東興水泥廠
河北金隆水泥集團有限公司
鹿泉市鹿宇建材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冀龍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強力水泥廠
三河太行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騰達建材有限公司
唐山市幸福河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衡水桃城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唐山市金山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燕王建材有限公司
承德興廈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正泰水泥廠
河北省唐山華宇水泥廠
三河市宏山水泥廠
河北長城建材有限公司
保定盛達水泥有限公司
平山縣天山建材有限公司
懷來縣宏建水泥粉磨廠
唐山金劍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利友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鹿泉市長城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飛躍建材熟料分公司
河北衡湖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文波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唐海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七星水泥廠
曲陽縣太行山水泥有限公司
涿鹿永興水泥公司
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正定縣天成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鑫興水泥有限公司
三河市京津水泥有限公司
邯鄲市連環建材責任有限公司
恆岳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金螺水泥有限公司
玉田縣金順達水泥有限公司
三河市隆鑫水泥廠
石家莊天鍵水泥有限公司
玉田縣盛興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金盾水泥有限公司
新樂市遠東建材廠
三河市東方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古冶區占國水泥廠
武安市瑞雲水泥有限公司
玉田縣冀強水泥有限公司
張家口恆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祝運水泥廠
唐山豐潤區宏峰熟料廠
河北芳帥建材有限公司
鹿泉市華鑫建材有限公司
河北太行華信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三河市燕東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誠信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鹿泉市冀翔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世升建材有限公司
玉田縣春城水泥有限公司
華星水泥有限公司
藁城市雙龍建材發展有限公司
秦皇島武山宏運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南區利強水泥有限公司
平泉立華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遵化市建橋水泥有限公司
秦皇島市天源水泥廠
鹿泉東方鼎鑫水泥有限公司
平山縣冀鹿建材有限公司
鹿泉市訊塔特種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金獅建材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冀奧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全扶水泥有限公司
保定太行和益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築成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興佛富城水泥公司
唐山京玉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嘉澍工貿有限公司
遷安市潤發水泥廠
石家莊濟河特種水泥廠
石家莊光建水泥有限公司
遷安市建發水泥有限公司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宏達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超鏹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鼎晟建材廠
唐山光明水泥有限公司
遷安市金頂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安平縣冀坤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寬城世通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燕龍水泥有限公司
遷安市太平庄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立強水泥有限公司
邢台東潤水泥有限公司
臨城縣水泥二廠
涿州鑫磊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曙光強興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聖岩水泥有限公司
昌黎縣碣石源水泥有限公司
易縣華宇大地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燕興水泥廠
承德建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淶水縣永樂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河北武山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冀鵬建材有限公司
承德喜上喜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志強水泥廠
承德弘基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海天建設有限公司
唐山開發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順發水泥有限公司
廊坊市富強實業有限公司
唐山市金鑫水泥有限公司
深州市安華建築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宣化黃羊山水泥有限公司
昌黎縣華鵬水泥廠
唐山市英城水泥有限公司
邢台萬福鑫普水泥有限公司
藁城冀東建功立業材廠
滄州鑫鐵獅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晨光水泥有限公司
張家口市大境門水泥有限公司
樂亭縣同樂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九里山建材有限公司
邢台中聯子岩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信力水泥廠
唐山市朋益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開平區唐峰水泥廠
河北皇家白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京灤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京東水泥廠
寬城城建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張家口燎原水泥有限公司
河北祥發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施爾得瓦業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
鹿泉市宏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三河市豐勝水泥有限公司
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第一水泥廠一分廠
河北省武安市元寶山工業集團水泥有限公司
雲山水泥廠
河北荷花水泥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慧王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天獅水泥廠
遷安市大宇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聖合水泥廠
故城縣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鹿鑫水泥有限公司
鹿泉市華聯水泥廠
新樂市真強水泥廠
新樂市鑫碩水泥廠
贊皇縣九龍關水泥廠
贊皇縣富隆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冀澳水泥有限公司
遷安市建昌營園宇水泥廠
武安市萬壽橋水泥廠
淶水縣波峰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河北樹祥水泥廠
唐山紅日水泥廠
唐山宏潤水泥廠
唐山市正大水泥有限公司
唐山市豐潤區第一水泥廠
唐山市金城水泥廠
唐山市豐潤區天龍水泥廠
唐山市豐潤區塔山水泥廠
唐山市豐潤區長城水泥廠
昌黎縣天源水泥廠
七星山水泥廠
保定德源白水泥有限公司
淶水縣金源水泥廠
高碑店市通盛水泥廠
高碑店市東升水泥廠
安國市水泥廠
G. 鄉村旅遊的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公示名單
北京市
通州區第五季富饒生態農業園
延慶縣四季花海農園
豐台區王佐鎮南宮村
天津市
濱海新區海濱街沙井子三村
薊縣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
河北省
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觀光園
宣化縣假日綠島生態農業文化旅遊觀光園
臨城縣尚水漁庄
武安市白沙村休閑農業園區
山西省
忻州市鳳凰山生態植物園
陽泉市華北奕豐生態園
長治市襄垣富陽綠盈休閑農業觀光示範園
內蒙古自治區
寧城縣黑里河松楓山莊
科右前旗玫瑰庄園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萬通旅遊度假村
遼寧省
鞍山市高新區山水庄園
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
遼陽市三禾農業觀光園區
吉林省
撫松縣康紅農特產種植場
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朝鮮族民俗村
黑龍江省
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
蘭西縣錫伯部落
賓縣濱州鎮友聯村
上海市
崇明縣泰生示範農場
崇明縣陳家鎮瀛東村
松江區雪浪湖生態園
江蘇省
如皋市長江葯用植物園
無錫市綠源農業觀光園
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山聯村
浙江省
杭州市餘杭區琵琶灣生態農庄
台州市三門農博園
紹興市上虞區蓋北野藤葡萄休閑觀光園
嘉興市南湖區梅花洲農業休閑園
安徽省
東至縣江南農業科技園
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
和縣林海旅遊農業觀光園
福建省
邵武市雲靈山莊
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
仙游縣聚仙堂生態旅遊山莊
永安市天斗生態文明示範區
江西省
婺源縣江嶺風景區
石城縣通天寨荷花園區
浮梁縣瑤里梅嶺山莊
新建縣溪霞怪石嶺旅遊景區
山東省
夏津縣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泰安市岱嶽區道郎鎮里峪村
日照市淞晨茶文化產業園
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
河南省
駐馬店市老樂山休閑農業產業園
嵩縣車村鎮天橋溝村
濟源市養生嘉源休閑觀光園
湖北省
襄陽市襄城區中華紫薇園
大冶市龍鳳山生態園休閑度假村
竹溪縣龍王埡生態文化觀光園
湖南省
衡陽市珠暉區怡心生態園
長沙市開福區新富豪雲尚庄園
城步苗族自治縣神龍山莊
湘潭市昭山示範區山那邊度假村
廣東省
東菀市清溪生態農業產業園
連州市湟川三峽-龍潭度假區
潮州市紫蓮度假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下街屯
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簕山古漁村
陽朔縣百里新村休閑農業示範區
海南省
三亞市亞龍灣國際玫瑰谷
萬寧市興隆熱帶花園
瓊海縣博鰲美雅鄉村公園
重慶市
涪陵區南沱休閑觀光生態農業園
銅梁區巴岳山·玄天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
開縣奇聖現代觀光農業生態產業園
合川區銅梁洞森林公園友緣山莊
四川省
廣元市利州區曙光休閑觀光農業園
丹棱縣梅湖灣度假村
瀘州市江陽區醉美江灣農業園
什邡市箭台村
貴州省
福泉市黃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盤縣噠啦仙谷休閑農業示範園
赤水市金釵石斛生態示範園
雲南省
香格里拉縣藏龍休閑觀光園
寧洱縣磨黑鎮
澄江縣祿充村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白定村
陝西省
漢中市西鄉鈞鑫農場
合陽縣洽川溫泉度假村
銅川市新區照金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示範園區
西安市灃東新城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甘肅省
皋蘭縣古梨園
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
景泰縣條山農庄
青海省
共和縣生態休閑農庄
互助縣高寨青海四和撒拉文化園
寧夏回族自治區
隆德縣神林山莊
永寧縣鶴泉湖生態度假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尉犁縣羅布人村寨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民俗風情園
奇台縣壹方陽光休閑觀光農業園區
大連市
庄河市銀月灣民俗生態觀光園
廈門市
同安區蓮花羅漢山休閑農業園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第十二師五一農場現代農業示範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