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澤蘭花園
⑴ 離騷中有哪些香草名
1、艾草
戰國屈原《離騷》原文: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譯文:無知的人們,他們戶戶都將艾草掛滿腰間,卻說幽香的蘭草不可佩在身邊。
艾草,別名:香艾、灸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2、瓊枝
戰國屈原《離騷》原文: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譯文:興沖沖地游園春神宮旁,折玉樹,插幾枝環於佩上。
瓊枝,別稱:石華、草珊瑚,是一種藻類生物。生長於低潮線附近碎珊瑚上。瓊枝在古文中亦有許多不同的含義,如玉樹、賢才、美女等。
3、扶桑
戰國屈原《離騷》原文: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譯文:早上我飲馬在那咸池邊啊,又把馬系在太陽升起的扶桑。
扶桑,木槿屬植物,一般指朱槿。又名佛槿、中國薔薇。由於花色大多為紅色,所以中國嶺南一帶將之俗稱為大紅花。花期全年。它在古代就是一種受歡迎的觀賞性植物,花大色艷,四季常開,主供園林觀用。
4、秋菊
戰國屈原《離騷》原文:夕餐秋菊之落英。
譯文:晚上我用菊花殘瓣充飢。
秋菊,又名菊花、別名九華、黃花、帝女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約在明末清初傳入歐洲。中國人極愛菊花,在古代曾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含義。
5、木蘭
戰國屈原《離騷》原文:朝搴阰之木蘭兮。
譯文:早晨我在大坡採集木蘭。
木蘭,又叫木蘭花,紫玉蘭,辛夷,木筆。落葉小喬木,木質有香氣。從用途角度,紫玉蘭是中國著名的珍貴觀賞植物,在寺院中常有種植,或者在深色背景前成片種植,園林效果極佳。木蘭的花蕾可入葯,用作葯材時別稱「辛夷」。木蘭花瓣拖麵糊之後可以炸著吃,據說很好吃。
⑵ 什麼叫生態入侵它對物種引進有什麼啟示
【基本概念】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這些生物被叫做外來物種。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范圍及擴散潛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圍以外或在沒有直接或間接引入或人類照顧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入侵案例】
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德國小蠊,原產於德國,故稱「德國小蠊」。因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在商品流通運輸的過程中輸入我國,由於其體態與蟑螂極為相似,個體的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蟲的四分之一,屬蟑螂的一個品種。
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數千倍,經半個月左右其幼卵即可長成成蟲,群體數量比一般蟑螂多幾倍乃至幾千倍。小蠊的生活習性與一般蟑螂相似,喜在賓館、酒店的中西廚房、酒巴、餐廳、包房等場所活動。它對人們造成的危害與蟑螂類似,主要是它們在活動其間將許多有害物質及病菌等傳播到人們的食品及用具中,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德國小蠊在室內蟑螂中最小的一種,體長在15毫米以下。成蟲為棕黃色。在前胸背板上有兩條平行的褐色縱紋。
德國小蠊一年能經歷4-5個世代。
德國小蠊卵鞘一直拖在雌蟲的尾端,直至孵出若蟲才脫落。若蟲因此隨母體到處擴散。
若蟲經5—7次蛻皮後成為成蟲,若蟲期為30-56天。
德國小蠊正式大規模入駐中國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已經從開始的少數大城市蔓延到幾乎中小城市甚至小集鎮和農村地區,據國家疾控中心相關資料顯示,一隻雌性德國小蠊一年最多可以繁殖出一百萬只後代。隨著防治用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德國小蠊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抗葯性,多數殺蟲劑對其無效。因德國小蠊的存在和難以防治,導致目前蟑螂已取代老鼠成為四害之首!
摘自《蟑螂防治網》http://www.zhanglangw.com
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隨著全球環境不穩定因素的不斷增多,一切沒有硝煙的生態戰爭——「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圍悄悄打響,其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的生態安全。
被喻為「紫色惡魔」的鳳眼蓮(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國人俗稱的「水葫蘆」)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來物種入侵最典型的一個例子。1884年,原產於南美洲委內瑞拉的風眼蓮被送到了美國新奧爾良的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人見其花朵艷麗無比,便將其作為觀賞植物帶回了各自的國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極強的鳳眼蓮便從此成為各國大傷腦筋的頭號有害植物。在非洲,鳳眼蓮遍布尼羅河;在泰國,鳳眼蓮布滿湄南河;而美國南部沿墨西哥灣內陸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層層的鳳眼蓮堵得水泄不通,不僅導致船隻無法通行,還導致魚蝦絕跡,河水臭氣熏天;而我國的雲南滇池,也曾因為水葫蘆瘋狂蔓延而被專家指稱患上了「生態癌症」。
此外,澳大利亞的「兔災」,地中海的「毒藻」,美國五大湖的「斑馬貽貝」,夏威夷的「蛙聲」以及入侵我國的「莖澤蘭」、「大米草」、「松材線蟲」,「加拿大一枝黃花」、「克氏螯蝦」、「美國白蛾」等等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例舉不勝舉。由於缺少自然天敵的制約,這些外來入侵者不僅破壞食物鏈,威脅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還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外來物種入侵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4000億美元。
【入侵起因】
外來物種引進是與生物入侵密切聯系的一個概念。任何生物物種,總是先形成於某一特定地點,隨後通過遷移或引入,逐漸適應遷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環境並逐漸擴大其生存范圍,這一過程即被稱為外來物種的引進(簡稱引種)。
毋庸置疑,正確的行種會增加引種地區生物的多樣性,也會極大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如美國於20世紀初從我國引種大豆,其種植面積從6000多萬畝增加到現在的4億多畝,目前,美國已成為大豆的最大生產國、出口國。就我國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返回後,我國歷史便揭開了引進外來物種的一頁,苜蓿、葡萄、蠶豆、胡蘿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種便開始源源不斷地沿著絲蠶之路被引進到了中原地區,而玉米、花生、甘薯、馬鈴薯、芒果、檳榔、無花果、番木瓜、夾竹桃、油棕、桉樹等物種也非我國原產,也是歷經好幾百年陸續被引入我國的重要物種。
相反,不適當的引種則會使得缺乏自然天敵的外來物種迅速繁殖,並搶奪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進而導致生態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種的減少和滅絕,嚴重危及一國的生態安全。此種意義上的物種引進即被稱為「外來物種的入侵」。由此,這種對等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外來物種即被稱為「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
我們不難看出,「入侵種」不同於「外來物種」,它特指的是有害的外來物種,如前面提到的「鳳眼蓮」「松材線蟲」「大米草」等,其范疇小於「外來物種」;而「外來物種入侵」也不同於「外來物種引進」,它特指的是入侵種經自然或人為的途徑,從原生地傳播到入侵地,並損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甚至危及人類健康,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及生存災難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氣候環境等因素的變化,某些在引進後相對一段時期內不具有危害性的物種有可能逐漸會轉認為「入侵種」,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外來種引進的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預見性。這也使得外來物種入侵的防治工作顯得更加復雜、棘手。
【入侵渠道】
總體來看,生物入侵的渠道包括以下三種:
▲(一)自然入侵
這種入侵不是人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過風媒、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使得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來物種的入侵。
如紫莖澤蘭,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潛蠅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國的。
▲(二)無意引進
這種引進方式雖然是人為引進的,但在主觀上並沒有引進的意圖,而是伴隨著進出口貿易,海輪或入境旅遊在無意間被引入的。
如「松材線蟲」就是我國貿易商在進口設備時隨著木材制的包裝箱帶進來的。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輪,其數百萬噸的壓艙水的釋放也成為水生生物無意引進的一種主要渠道。此外,入境旅客攜帶的果蔬肉類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會成為外來生物無意入侵的渠道。
▲(三)有意引進
應當說,這是外來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國出於發展農業、林業和漁業的需要,往往會有意識引進優良的動植物品種。如20世紀初,紐西蘭從我國引種獼猴桃,美國從我國引種大豆等。但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壽螺等。這些入侵種由於被改變了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全世界大多數的有害生物都是通過這種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國的。
(四)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國際合作及他國的立法實踐
外來物種入侵作為一種全球范圍的生態家現象已逐漸成為導致犧牲多樣性喪失、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根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瀕臨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共有10954種,全球魚類的1/3,哺乳類的、鳥類的、爬行類的1/4,都已高度瀕危,如果照此速度發展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動物以及其他有機體將消失,這些物種大規模死亡的現象和6500萬年前恐龍的消亡差不多。[6]
如此嚴峻的形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漸意識到單靠一國的力量根本無法阻擋外來物種的肆意入侵,而積極的國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除外來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危脅。
【嚴重後果】
外來有害生物侵入適宜生長的新區後,其種群會迅速繁殖,並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新的「優勢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安全,具體而言,其導致的惡果主要有以下幾項:
■第一,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並加速物種的滅絕。
生物的多樣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種和它們的遺傳信息和生物體與生存環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級的復雜系統。[2]雖然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但任何一個國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盡力維護本國生物的多樣性。而外來物種入侵卻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頭號敵人,入侵種被引入異地後,由於其新生環境缺乏能制約其繁殖的自然天敵及其他制約因素,其後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擴張,形成優勢種群,並與當地物種競爭有限的食物資源和空間資源,直接導致當地物種的退化,甚至被滅絕。
■第二,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外來物種入侵,會對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營養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結構穩定性及遺傳多樣性等方面造成影響,從而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如引自澳大利亞而入侵我國海南島和 雷州半島許多林場的外來物種薇甘菊,由於這種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從而造成土壤極其乾燥,對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還能分泌化學物質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曾一度嚴重影響整個林場的生產與發展。
■第三,外來物種入侵會因其可能攜帶的病原微生物而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對人類健康構成直接威脅。
如起源於東亞的「荷蘭榆樹病」曾入侵歐洲,並於1910年和1970年兩次引起大多數歐洲國家的榆樹死亡。又如40年前傳入我國的豚草,其花粉導致的「枯草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每到花粉飄散的7—9月,體質過敏者便會發生哮喘,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甚至由於導致其它並發症的產生而死亡。
■第四,外來物種入還會給受害各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想要徹底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來物種是相當困難的,實際上,僅僅是用於控制其蔓延的治理費用就相當昂貴。在英國,為了控制12種最具危險性的外來入侵物種,在1989—1992年,光除草劑就花費了3.44億美元,而美國每年為控制「鳳眼蓮」的繁殖蔓延就要花掉300萬美元,同樣,我國每年因打撈水葫蘆的費用就多達5—10億元,由於水葫蘆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接近100億元。
據美國、印度、南非向聯合國提交的研究報告顯示,這三個國家每年受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1500億美元,1300億美元和800多億美元。[4]而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報告,外來物種在非洲蔓延迅速,已嚴重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和經濟發展,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多達數十億美元,且報告的起草人霍華德認為,目前所了解到的外來物種給非洲造成的破壞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對非洲生態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要比估計的大得多。
【國際法規】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作為全球性問題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廣泛關注,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國際海事組織(IMO)等國際組織已制定了關於如何引進外來物種、如何預防、消除、控制外來物種入侵等各方面的指南等技術性文件。而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也先後建立了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各種技術准則及指南,並進行了相應的立法,努力加強本國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防禦能力及綜合治理能力。
1982年—1988年,眾多科學家開始在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OPE)的組織下就外來物種入侵的本質開展討論。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與會各國簽署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包括中國),這是有關生物安全的一個最重要的全球性公約。對於外來物種的入侵,《公約》第8條明確規定:「必須預防和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同時《公約》還要求每一締約國應直接或要求其管轄下提供《公約》所規定生物體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將該締約國在處理這種生物體方面有關使用和安全的任何現有資料以及有關該生物體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的任何現有資料,提供給將要引進這些生物的締約國。
此外,與控制外來物種密切相關的兩個國際規則:SPS協議(即《關於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協議》)以及TBT協議(即《貿易技術壁壘協議》)也都明確規定,在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情況下為保護生產安全和國家安全,可以設置一些技術壁壘,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事實上,對於抵禦海洋外來生物的入侵早在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公約》里已明確規定,各國必須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減少和控制由於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環境某一特定部分引進外來的新的物種致使海洋環境可能發生重大和有害的變化。
總的來看,為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目前已通過了40多項國際公約、協議和指南,且有許多協議正在制定中。雖然許多公約在一定程度上還缺乏約束力,雖然各國在檢疫標準的制定上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矛盾,但這些文件仍在一定范圍內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國際海事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正在更加積極致力於加強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國際合作。
放眼世界各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對於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立法舉措值得借鑒。
作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早在90年代初期就展開了相應的立法工作。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非本地物種法》,旨在對美國航運實踐進行研究以幫助掌握如何引進外來物種以及如何防止有害物種的引進。當1999年1月首屆海洋生物入侵國際會議在美國馬薩諸塞特理工學院如期舉行後,總統柯林頓簽發總統命令,成立由各部門代表組成的入侵種理事會,該理事會必須與聯邦、州、有關科學家、大學、航運業、環境機構和農場組織等不同單位共同合作,相互協助,開展工作,抵禦外來入侵種。
澳大利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防治對農業、林業造成嚴重影響的220多種有害雜草;二是如何解除通過輪船壓艙水攜帶的海洋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基於此,1996年,澳大利亞首先從總體上制定了《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策略》,旨在通過制定各種環境影響評價計劃以及建立防治有害外來物種的生物學和其他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小外來物種引進的風險。
1997年《國家雜草策略》(1999年最新修訂)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環境與保護委員會、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農業與資源管理委員會以及澳大利亞林業部共同發布。《國家雜草策略》主要規定了外來雜草管理的3個目標,並明確了政府、社區、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各自的義務、責任,最終提出相應的行動策略。此外,針對雜草的引進,澳大利亞還建立了一套雜草風險評價系統(WRA),通過問題和評分標準的制定,對將有意引進的外來植物進行風險評價。
為了防治海洋有害物種的入侵,澳大利亞檢疫與檢驗局在1991年發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強制執行的有關壓艙水的規范性文件——《壓艙水指南》(1999年最新修訂),要求對所有進入澳大利亞水域的船隻必須服從強制的壓艙水管理。此外,關於壓艙水的排放、報告和檢疫方面的問題在此文件中也行出了詳細規定。
【中國對策】
·我國生物入侵現狀
我國地域遼闊,棲息地類型繁多,生態系統多樣,大多數外來物種都很容易在我國找到適宜的生長繁殖地,這也使得我國較容易遭受外來物種的入侵。
由於長期以來對外來物種的入侵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系統的調查研究,至今我國仍不能提供較為權威的反映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的目錄資料,雖然國家環保總局曾公布了首批16種「外來物入侵物種」 [7]但實際入侵動植物的數量卻遠不止這些。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國已知的外來入侵物種至少包括30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11種入侵微生物。其中水葫蘆、水花生、紫莖澤蘭、大米草、薇甘菊等8種入侵植物給農林業帶來了嚴重危害,而危害最嚴重的害蟲則有14種,包括美國白蛾、松材線蟲、馬鈴薯甲蟲等。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16種有害外來物種分別為: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
這些外來入侵生物,目前已然成為我國農業、林業、牧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頭號敵人。
一方面它給我國農業、林業、牧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估算,僅幾種主要外來入侵種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多達500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它使得我國維護生物多樣性的任務更加艱巨。據調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公布的100種破壞力最強的外來入侵物種中,約有一半侵入了我國。與此相一致的是在《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有156個均在我國。因此,維護生物多樣性,全力抵禦外來物種的入侵的工作已刻不容緩。
·我國防治生物入侵立法現狀及存在問題剖析
目前來看,我國尚沒有制定一部專門的外來物種管理法規,更沒有建立外來物種引進的風險評估機制、綜合治理機制及跟蹤監測機制,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立法工作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立法分散,可操作性不強
目前與外來物種防治相關的法律規定主要散見於《環保法》、《海洋保護法》、《農業法》、《漁業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法律法規之中,不僅過於分散,不成體系,而且其規定過於原則,針對性和操作性均不強。
如《環保法》雖然涉及到了環境生物的保護,但卻並未明確提出外來物入侵及其防治的問題。又如,經修訂並於2003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農業法》在64條第一款中加入「從境外引進生物物種資源應當依法進行登記或審批,並採取相應安全控制措施」,但時至今日,我國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外來物種檔案分類管理制度及定期調查的跟蹤監測制度,如何進行「安全控制」?
2、缺乏統一協調的管理機構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的專門機構,涉及的部門包括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林業部等。由於受各自職責所限,在外來物種入侵前的防範及入侵後的應對工作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脫節。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本來可以被拒之門外的入侵種或可以在入侵初期被徹底根治的入侵種,卻由於管理體制的問題,最終肆意擴散和猖獗蔓延,而管理部門也錯失了一次又一次預防和扼制其生長繁殖的大好時機。
3、相關規定仍顯單薄,多項法律制度仍需建立或進一步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外來物種防治的內容都僅僅集中在對病蟲害及疫種的檢疫上,對於風險評估制度、跟蹤監測制度及綜合治理制度都鮮有涉及;對於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目標、程序、手段等也均未涉及。
·我國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立法完善
1、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機構
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做法值得借鑒。在1999年以前,美國也沒有設立專門機構領導防治外來物種的入侵工作,但日益嚴重的入侵危機和堅決的反入侵的決心促成了美國入侵物種理事會的誕生,而此理事會的主要職責則是與不同級別、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各個部門、機構、單位進行積極協作,並對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計劃的執行進行監督。
具體到我國,應成立包括檢疫、環保、海洋、農業、林業、貿易、科研機構等各部門在內的統一協調管理機構。此機構應從國家利益,而不是部門利益出發,全面綜合開展外來物種的防治工作。在外來物種引進之前,應由農業或林業或海洋管理部門會同科研機構進行引進風險評估,由環保部門作出環境評價,再由檢疫部門進行嚴格的口岸把關,多方協調行動共同高效開展外來物種的防治工作。
2、完善風險評估制度
要阻止外來物種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禦,外來物種風險評估制度就是力爭在第一時間,第一地區將危害性較大的生物堅決拒之門外。
澳大利亞建立的雜草風險評價系統值得學習。該評價系統根據待引進物種的有關信息、生物學特徵、繁殖和傳播方式以及氣候參數等情況,設計49個問題,通過問卷的方式回答每個問題,再對每一問題的回答給出得分,將所有問題的得分相加,根據最終的得分與標准值的比較來決定是否引進該物種。一般包括三種結果:
一是允許該物種進口;二是不允許該物種進口;三是需要對這一植物進行更多的評價。
通過這樣一種雜草風險評價系統可以表明生態系統受引進物種影響的可能性的大小,從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危害生態系統的雜草被引進。
我國長期以來對於有意引進的外來物種僅僅是由檢疫部門根據檢疫目錄進行病蟲害及疫種的一般性檢疫,如果外來物中本身沒有病蟲害,或本身不是疫蟲、疫草,則一般卻可以安全過關。因此,對於首次引進或短期內不能發現其危害性的有害生物,沒有對其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導致一大批有害生物堂而皇之地被引進我國。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問題已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2000年12月1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進境植物和植物產品風險分析管理規定》(2003年2月1日施行)設專章規定了「風險評估」制度,規定由國家質檢總局採用定性、定量或兩者結合的立法開展風險評估制度。此項制度的建立無疑是我國抵禦外來物種入侵的一項重大的制度進步,但依筆者看來,仍存在兩項不足:
第一,風險評估的主體僅限於檢疫部門,缺乏與其他生產部門及科研機構的協調合作。毋庸置疑,科學的風險評估應當建立在對該項物種的生物學特徵,繁殖和傳播能力,親緣關系各方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礎之上,而各部門各科研機構的合作是獲取充分信息的重要途徑:
因此,有關風險評估主體的規定不盡合理,應擴大合作范圍。
第二,缺少評估具體指標的規定,僅僅規定了一些評估時應當考慮的因素,操作性不強。
筆者認為應建立外來物種入侵風險指數評估體系,即根據其遺傳特性、繁殖和擴散能力及其生物學特徵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設置不同的問題,根據回答問題的得分來量化其風險程度的大小,從而使風險評估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跟蹤監測制度
某一外來生物品種被引進後,如果不繼續跟蹤監測,則一旦此種生物被事實證明為有害生物或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而逐漸轉化為有害生物後,對一國來講,就等與放棄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將其徹底根除的機會,面臨的很可能就是一場嚴重的生態災害。
由此,我們也不難得出結論:首先應建立引進物種的檔案分類制度,對其進入我國的時間、地點都作詳細登記;其次應定期對其生長繁殖情況進行監測,掌握其生存發展動態,建立對外來物種的跟蹤監測制度。一旦發現問題,就能及時解決。既不會對我國生態安全造成威脅,也無須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治理。
4、建立綜合治理制度
對於已經入侵的有害物種,要通過綜合治理制度,確保可持續的控制與管理技術體系的建立。外來有害物種一旦侵入,要徹底根治難度很大。因此,必須通過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發揮各種治理方法的優勢,達到對外來入侵物種的最佳治理效果。
5、加強檢疫工作力度並建立外來物種疫情報告體系和信息共享體系
一方面,檢疫部門應加強檢疫,嚴厲打擊走私動植物和逃避檢疫事件;在外來入侵物種最易集中進入的地區,加強人員配合,加強檢疫力量。
另一方面,加強科研和信息交流,建立起省、市、縣級的多層次的外來物種疫情的報告和分析系統,並建立外來物種疫情的查訊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從而幫助農戶或飼養戶掌握病害情況,盡量減少風險。
【情況總結】
不同生態系統不同物種的引進給社會經濟及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隨著各國不斷完善現行的法律應對機制,隨著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入,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工作必將會取得更大成效,盡管這一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生物入侵也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並沒有充足可信的證據表明存在有「入侵種危機」。他們認為自然生態系統本身就是在不斷變化的,一直都有一些新物種進入某一個生態系統,而其結果也不一定就是有害的——例如某些地方的生物多樣性會隨著入侵種的介入而增加。
【註解注釋】
①:「外來物種每年給非洲造成數十億美元」〔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3,(4):101
②: 蔣有緒.「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與入世後的對策」〔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3,(10):1
③: 張潤志、桑衛國、孫江華、薛大勇、康樂.「生物入侵與外來入侵物種的控制」〔J〕.前沿,56卷6期:12
④: 陳賽.「外來物種入侵及其環境法律調控准則」〔J〕.新疆環境保護,2002,24(4):32
⑤:「外來物種每年給非洲造成數十億美元」〔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3,(4):101
⑥:蔡守秋.「論生物安全法」〔J〕,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2):4
⑦: 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16種有害外來物種分別為: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
⑧:David Theodoropoulos,'Invasion Biology: Critique of a Pseudoscience'
⑶ 甘草 清半夏 黨參 肉桂 麥冬 當歸 川芎 制吳茱萸 地黃 冬瓜皮 澤蘭 茯苓治什麼病
甘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緩急止痛,調和諸葯;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黨參:補中益氣,生津;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引血下行;
麥冬:養陰清熱,益胃生津;
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川芎: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冬瓜皮:利水消腫;
澤蘭:活血調經,利水消腫;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⑷ 桂菜的主要烹飪方法
廣西,在桂東桂南是以粵菜系為主,在桂北桂西是以 湘菜 系為主,沒有一個統一的菜系,所以,中國的八大菜系裡沒有廣西。文化要醞釀的,要沉積的,需要大量的時間。
廣西分4個派系,百色河池偏雲南貴州菜,桂東梧州偏 正宗粵菜 ,桂東南就是名副其實的粵西菜系,桂林菜屬於廣西菜系即桂菜系。
⑸ 黨參 麥冬 五味子 桂枝 炙甘草 枸杞 柴胡 當歸 白芍 淫羊藿 沙苑子 肉蓯蓉 丹參 澤蘭 續斷
病情分析:
你說的情況考慮是治療腎虛的葯物
指導意見:
主要是治療陽虛的葯物,還是要遵醫囑治療,不要亂用葯物治療
⑹ 求司馬相如《子虛賦》原文及翻譯
子虛賦
楚使子虛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安,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畋,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曰:「少」。「然則何樂?」對曰:「仆樂齊王之欲誇仆以車騎之眾,而仆對雲夢之事也。」曰:「可得聞乎?」子虛曰:「可」。
王車架千乘,選徒萬乘,畋於海濱。列卒滿澤,罘網彌山。掩兔轔鹿,射麋腳麟。鶩於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仆曰:『楚亦有平原廣澤游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孰與寡人乎?』仆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澤乎?』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而言之。』仆對曰:『唯唯』。『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雲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郁,隆崇,岑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珉昆吾,玄厲,石。其樂則有蕙圃:蘅蘭芷若,芎菖浦,江蘺蘼蕪,諸柘巴苴。其南側有平原廣澤:登降靡,案衍壇曼,緣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則生葳菥苞荔,薛莎青;其埤濕則生藏茛蒹葭,東雕胡。蓮藕觚盧,閭軒於。眾物居之,不可勝圖。其西則有湧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芙蓉菱華,內隱鉅石白沙;其中則有神色蛟鼉,玳瑁。其北則有陰林:其樹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梨栗,橘柚芬芬;其上則有孔彎,騰遠射干;其下則有白虎玄豹,曼蜓犴。
於是乎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楚王乃駕馴交之駟,乘雕玉之輿,靡魚段之橈旃,明月之珠旗,建於將之雄戟,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陽子驂乘,阿為御,案節未舒,即陵狡獸;蹴蛩蛩,轔距虛。軼野馬,惠陶余,乘遺風,射游騏。倏目倩利,雷動犬至,星流霆擊,弓不虛發,中心決眥,洞胸達掖,絕乎心系。獲若雨獸,把草蔽地。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翱翔容與,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郄受詘,殫睹眾獸之變態。
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縞,雜纖羅,垂專利號,襞積褰縐,郁橈溪谷。紛紛排排,揚施戌削,蜚垂。扶輿猗靡,翕呷萃蔡;下靡蘭蕙,上指羽蓋;錯翡翠之威庭,繆繞玉綏。眇眇忽忽,若神仙之彷彿。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般姍勃,上乎金提。把翡翠,射鸌義,微曾出,繳施。弋白鵠,加鳥鵝,雙倉下,玄鶴加。怠而後發,游於清池。浮文益,揚旌世,張翠帷,建羽蓋。罔玳瑁,釣紫見。從金鼓,吹鳴籟。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湧泉起,奔揚會。田石相擊,良良嗑嗑,若雷霆之聲,聞平數百里之外。將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從,麗乎淫淫,般乎裔裔。於是楚王乃登雲陽之台,怕乎無為,詹乎自持,勺葯之和具,而後御之。不若大王終日馳騁,曾不下輿,月割輪粹,自以為娛。臣竊觀之,齊殆不如。於是齊王無以應仆也。
烏有先生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里,來貺劑國:王悉發境內之士,備車騎之眾,與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獲,以娛左右,何名為誇哉?問楚也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先生之餘論也。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惡,傷私義,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於齊而累於楚矣!且齊東者鉅海,南有琅邪,觀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解,游孟諸。旁徨乎海外,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叔儻瑰瑋,異方殊類,珍怪鳥獸,萬端鱗卒,充物其中,不可勝記,禹不能名,離不能計。然在諸侯之位,不敢言游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是以王辭不復,何為無以應哉?
簡注與簡介]
畋(tián):打獵。過奼(chà):訪問。罘(fú)網:捕兔之網。轔(lín)鹿:用車輾鹿。腳麟(lín);抓住大牡鹿。鶩(wù)於鹽浦:在海灘上賓士。割鮮染輪:殺食獵物、染紅車輪。唯唯:是,好。
2 司馬相如文選-子虛賦
盤紆(yū) (fú)郁:迂迴曲折。隆崇 (lǜ zú):高聳險危。岑 (cén yín)參差(cēn cī):高峻不平。罷池陂陀(pí tuó):山坡寬廣。下屬(zhǔ)江河:與河相連。丹青赭堊(zhě è):硃砂、青土、紅土、白土。雌黃白(fù):黃土、灰土。琳珉(lín mín)昆吾:玉石、礦石。 (jiān lè)玄厲:次玉石、磨刀石。 (ruǎn)石 (wǔ fū):美石、白紋石、蘅(héng)蘭芷(zhǐ)若:杜蘅、澤蘭、白芷、杜若。芎 (qiōng qóng)、菖蒲:兩種香草名。江蘺(lí)、蘼蕪(mí wú):香草名。諸柘(zhè)巴苴(jū):甘蔗、芭蕉。(yǐ)靡:斜(xiē)坡。(zhēn)菥(xī)苞荔(lì):馬藍、菥草、苞草。莎(suō)、 (fān):兩種野草。藏莨(zāng làng)、蒹葭(jiān jiā):荻草、蘆葦。觚(gū)盧:葫蘆。 (ān lǘ)、軒芋(xuān yú):兩種水草。鼉(tuó):揚子鱷。黿(yuán):大 。(piòn nān):樹、楠樹。檗(bò)離:黃檗、山梨。 (zhā)梨 (yǐng)栗:山楂、黑棗。 (yuān chú),孔鸞(luán):鳳凰、孔雀。騰遠射(yè)干:猿猴、小狐。蜓(wàn yán):似狸而長的獸。犴(chū àn):比狸大的猛獸。
(tuán)諸:勇士名。靡(fēi):揮動。橈 (náo zhān):曲柚旗。(xiān)阿:駕車名師。蹴(cù):踩倒。蛩蛩(qióng):一種巨獸。軼(yì):超過。 (wèi):用車頭撞。 (táo tú):良馬。倏 (shū shùn)倩 (qiàn lì):迅速賓士。(biāo):狂風。眥(zì):開裂。 (yǎn):掩蓋。徼郄(yāo jù)受詘(qū):攔住並收拾疲乏絕路之野獸。
被阿錫(xì):披薄綢。揄 縞(yú zhù gǎo):拖著麻絹裙。 (hù):輕紗。襞(bì)積褰(qiān)縐:裙褶衣皺。(pán)姍 (bèi sù):慢慢行走。鸌 (jùn yí):錦雞。微 (zēng):短箭。 繳:箭上細繩。 (chuāng):敲。 (lèi)石:眾石。
詹(dàn):保持。 (luán)割輪粹(cuì):切小塊肉在車輪旁烤吃。 (kuàng):賜教。 (xiè):堯之賢臣契。
此賦通過楚國之子虛先生講述隨齊王出獵、齊王問及楚國,極力鋪排楚國之廣大豐饒,以至雲夢不過是其後花園之小小一角,奇花名草、珍禽異獸,說在期間。烏有先生不服,便以齊之大海名山、異方殊類,傲視子虛。總的來看都是張揚本國風采、帝王氣象,雖不乏雄偉壯麗的場面,然終覺是虛張聲勢的描述,盡管作為漢大賦代表作具有特殊價值,但終因年代久遠、詞語生疏,今人讀後恐難再產生漢帝閱讀時的贊美,而大約只會留下虛構的子虛烏有印象而已。
3 回復:司馬相如文選-子虛賦
[譯文]
楚王派子虛出使齊國,齊王調遣境內所有的士卒,准備了眾多的車馬,與使者一同出外打獵。打獵完畢,子虛前去拜訪烏有先生,並向他誇耀此事,恰巧無是公也在場。大家落座後,烏有先生向子虛問道:「今天打獵快樂嗎?」子虛說:「快樂」。「獵物很多吧?」子虛回答道:「很少。」「既然如此,那麼樂從何來?」子虛回答說:「我高興的是齊王本想向我誇耀他的車馬眾多,而我卻用楚王在雲夢澤打獵的盛況來回答他。」烏有先生說道:「可以說出來聽聽嗎?」
子虛說:「可以。齊王指揮千輛兵車,選拔上萬名騎手,到東海之濱打獵。士卒排滿草澤,捕獸的羅網布滿山崗,獸網罩住野兔,車輪輾死大鹿,射中麋鹿,抓住麟的小腿。車騎馳騁在海邊的鹽灘,宰殺禽獸的鮮血染紅車輪。射中禽獸,獵獲物很多,齊王便驕傲地誇耀自己的功勞。他回頭看著我說:『楚國也有供遊玩打獵的平原廣澤,可以使人這樣富於樂趣嗎?楚王游獵與我相比,誰更壯觀?』我下車回答說:『小臣我只不過是楚國一個見識鄙陋的人,但僥幸在楚宮中擔任了十餘年的侍衛,常隨楚王出獵,獵場就在王宮的後苑,可以順便觀賞周圍的景色,但還不能遍覽全部盛況,又哪有足夠的條件談論遠離王都的大澤盛景呢?』齊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請大略地談談你的所見所聞吧!』
「我回答說:『是,是。臣聽說楚國有七個大澤,我曾經見過一個,其餘的沒見過。我所看到的這個,只是七個大澤中最小的一個,名叫雲夢。雲夢方圓九百里,其中有山。山勢盤旋,迂迴曲折,高聳險要,山峰峭拔,參差不齊;日月或被完全遮蔽,或者遮掩一半;群山錯落,重疊無序,直上青雲;山坡傾斜連綿,下連江河。那土壤里有硃砂、石青、赤土、白堊、雌黃、石灰、錫礦、碧玉、黃金、白銀、種種色彩,光輝奪目,像龍鱗般地燦爛照耀。那裡的石料有赤色的玉石、玫瑰寶石、琳、珉、琨珸、瑊玏、磨刀的黑石、半白半赤的石頭、紅地白文的石頭。東面有蕙草的花圃,其中生長著杜衡、蘭草、白芷、杜若、射干、芎䓖、菖蒲、茳蘺、蘼蕪、甘蔗、芭蕉。南面有平原大澤,地勢高低不平,傾斜綿延,低窪的土地,廣闊平坦,沿著大江延伸,直到巫山為界。那高峻乾燥的地方,生長著馬藍、形似燕麥的草、還有苞草、荔草、艾蒿、莎草及青薠。那低濕之地,生長著狗尾巴草、蘆葦、東薔、菰米、蓮花、荷藕、葫蘆、庵
⑺ 贊頌植物的詩歌
很多首,你想要哪一首都行。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詠蘭
徐 渭《墨蘭》
醉抹醒塗總是春,
百花枝上綴精神。
自從畫取湘蘭後,
更不閑題與別人。
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孔 丘《猗蘭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屈 原《九歌》
綠葉兮素權,芳菲菲兮龔余。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
《離騷》
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時暖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佩......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張 衡《怨 篇》
猗猗秋蘭,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黃其葩。
雖曰幽深,厥美彌嘉。
之子雲遠,我勞如何。
釋無可《詠蘭》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李德裕《花葯欄》(花葯四時相續,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蘭花秋更紅。
四時發英艷,三徑滿芳叢。
秀色濯清露,鮮輝搖惠風。
王孫未知返,幽賞竟誰同。
陳 陶《種蘭》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
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
智水潤其根,仁鋤護其芳。
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
椒桂夾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鄰桃花島,右接蓮子塘。
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幽人飢如何,采蘭充餱糧。
幽人渴如何,醞蘭為酒漿。
地無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嘗仙人葯,端坐紅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來,佩花徒生光。
刈獲及葳蕤,無令見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葉豈可忘。
舉頭愧青天,鼓腹詠時康。
下有賢公卿,上有聖明王。
無階答風雨,願獻蘭一筐。
杜 牧《蘄州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溫庭筠《蘭》
芃余昔自西濱,得蘭數本,移熱於庭,亦既愈歲,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為遇矣,因悲夫物有厭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於此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淺,外物無重輕。
各言藝幽深,彼美香素莖。
豈為賞者設,自保孤根生。
易地無赤株,麗土亦同榮。
賞際林壑近,泛餘煙露清。
余懷既鬱陶,爾類徒縱橫。
妍媸苟不信,寵辱何為驚。
真隱諒無跡,激時猶簡名。
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
唐彥謙《蘭》(二首)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
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
黃 滔 《芳草》
澤國多芳草,年年長自春。
應從屈平後,更苦不歸人。
張友正《春草凝露》
蒼蒼芳草色,含露對青春。
已賴陽和長,仍漸潤澤頻。
日臨殘未滴,風度欲成津。
蕙葉垂偏重,蘭叢洗轉新。
將行愁浥逕,欲采畏濡身。
獨愛池塘畔,清華遠襲人。
崔 塗《幽蘭》
幽植眾能知,貞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
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韓 偓《偶題》
俟時輕進固相妨,實行丹心仗彼蒼。
蕭艾轉肥蘭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
孫 顧《清露被皋蘭》
九皋蘭葉茂,八月露華清。
稍與秋陰合,還將曉色並。
向空羅細影,臨水泫微明。
的礫添幽興,芊綿動遠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鶴先驚。
為感生成蕙,心同葵藿傾。
趙元淑《聞楊炯幽蘭之歌作》
昔聞蘭葉據龍圖,復道蘭林引鳳雛。
鴻歸燕去紫莖歇,露往霜來綠葉枯。
貫休《書陳處士屋壁》
有叟傲堯日,發白肌膚紅。
妻子亦讀書,種蘭清溪東。
白雲有奇色,紫桂含天風。
那應迎鶴書,肯羨於洞洪。
《秋望寄王使君》
靜躡紅蘭徑,憑高曠望時。
無端求句苦,永日壑風吹。
大月生峰角,殘霞在樹枝。
只應劉越曰,清嘯正相宜。
李世民《芳蘭》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賦得花庭霧》
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
還當雜行雨,彷彿隱遙空。
上官儀《假作幽蘭詩》
日月雖不照,馨香要自豐。
有怨生幽地,無由逐遠風。
李 嶠《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
英浮漢家酒,雪儷楚王琴。
廣殿輕香發,高台遠吹吟。
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王 勃《春蘭》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直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陳子昂《感遇》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張九齡《園中時蔬盡皆鋤理唯秋蘭數本委而不顧彼雖一物有足悲者遂賦二章》
場藿已成歲,園葵亦向陽。
蘭時獨不偶,露節漸無芳。
旨異菁為蓄,甘非蔗有漿。
人多利一飽,誰復惜馨香。
幸得不鋤去,孤苗守舊根。
無心羨旨蓄,豈欲近名園。
遇賞寧充佩,為生莫礙門,
幽林芳意在,非是為人論。
《詠 蘭》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李 白《孤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贈友人 三首其一》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
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餘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於五松山贈南陵贊府》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賀蘭進明《古意》
崇蘭生澗底,香氣滿幽林。
采采欲為贈,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紉雜佩,重奏丘中琴。
牟 融《山寺律僧畫蘭竹圖》
偶來絕頂興無窮,獨有山僧筆最工。
綠徑日長袁戶在,紫荃秋晚謝庭空。
離花影度湘江月,遺佩香生洛浦風。
欲結歲寒盟不去,忘機相對畫圖中。
韓 愈《猗蘭操》(一曰幽蘭操 孔子傷不逢時作)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劉禹錫《令孤相公見示新栽蕙蘭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國庭前草,移來漢水潯。
朱門雖易地,玉樹有餘陰。
艷彩凝還泛,清香絕復尋。
光華童子佩,柔軟美人心。
惜晚含遠思,賞幽空獨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風中琴。
白居易《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
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
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
元 稹《春別》
幽芳本未闌,君去蕙花殘。
河漢秋期遠,關山世路難。
雲屏留粉絮,風幌引香蘭。
腸斷迴文錦,春深獨自看。
宋 朝
范成大《次韻溫伯種蘭》
靈均墮荒寒,采采紉蘭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崢嶸路孔棘,凄愴肘生柳。
逐令此粲者,永與窮愁友。
不如湯子遠,情事只詩酒。
但知愛國香,此外付烏有。
栽培帶苔蘚,披拂護塵垢。
孤芳亦有遇,灑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沒隨藜莠。
朱 熹《秋蘭已悴以其根歸學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蘭皋一以悴,蕪穢不能治。
端居念離索,無以遺所思。
願言託孤根,歲晏以為期。
《詠 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適意欲忘言,塵編詎能老。
《蘭 澗》
光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
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蘭》
去歲,蒙學古分惠蘭花清賞,既歇復以根叢歸之故畹,而學古預有今歲之約,近聞頗已著花,輒賦小詩以尋前約。
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
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
夕風生遠思,晨露灑中林。
頗憶孤根在,幽期得重尋。
《蘭》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
劉克庄《詠蘭》
蕭艾榮枯各有意,深藏芳潔欲奚為。
世間鼻孔無憑托,且伴幽窗讀楚辭。
《蘭》(二首)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
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孤高可把供詩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門無佳子弟,數枝濯濯映階庭。
兩盆去歲共移來,一置雕闌一委苔。
我拙扶持令葉瘦,君能調護遣花開。
隸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澆泉走幾回。
亦欲效顰耘小圃,地荒終恐費栽培。
趙以夫《詠蘭》
一朵俄生幾案光,尚如逸士氣昂藏。
秋風試與平章看,何事當時林下香。
王 柏《蘭》
早受樵人貢,春蘭訪舊盟。
謝庭誇瑞物,楚澤擷芳名。
蒼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奚奴培護巧,苔蘚日菁菁。
方 岳《買蘭》
幾人曾識離騷面,說與蘭花枉自開。
卻是樵夫生鼻孔,擔頭帶得入城來。
趙孟堅《題蘭》
六月衡湘署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
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
陳 旋《題畫蘭》
九畹光風轉,重岩墜露香。
紫宮祠太乙,瑤席薦瓊芳。
釋道潛《吟蘭》
陰崖月窟得芳叢,滿屋歸來誇所逢。
凈掃幽徑植蘚墀,紫莖綠葉弄奇姿。
疏簾風暖日華薄,芳馥滿懷君自知。
真山民《春日》
韶光今幾許,我欲問流鶯。
花影掃不去,草根鋤又生。
心安諸妄息,身老萬緣輕。
正是春風好,幽蘭不肯爭。
鄭思肖《墨蘭》
鍾得至清氣,精神欲照人。
抱香懷古意,戀國憶前身。
空色微開曉,晴光淡弄春。
凄涼如怨望,今日有遺民。
周竹坡《蘭》
藝蘭當九畹,蘭生香滿路。
紉君身上衣,光明奪縑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濕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遲暮。
張 詠《蕭蘭》
種蕭芳蘭中,蕭生蘭亦瘁。
它日秋風來,蕭蘭一齊敗。
自古賢者心,所憂在民泰。
不復夢周公,中夜獨慷慨。
丁 謂《蘭》
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
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
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
梅堯臣《蘭》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馨襲衣美。
文彥博《幽蘭》
燕姞夢魂唯是見,謝家庭戶本來多。
好將綠葉親芳穗,莫把清芬借敗荷。
避世已為騷客佩,繞梁還入郢人歌。
雖然九畹能香國,不奈三秋鵜鴂何。
王安石《朱朝議移法雲蘭》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乾闥婆。
楊 傑《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蕙 花》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詞中。
王 令《蔬蘭》
曉折寒蔬野圃間,荒林深處有芳蘭。
世無賢士紉為佩,猶有幽人日取餐。
蘇 軾《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前四句為楊傑詩。
蘇 轍《次韻答人幽蘭》
幽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
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幽蘭花》(二首)
李徑桃蹊次第開,穠香百和襲人來。
春風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
珍重幽蘭開一枝,清香耿耿聽猶疑。
定應欲較香高下,故取群芳競發時。
《種蘭》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 更鄰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陰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淺,風物麗煙光。
澗草殷勤綠,岩花造次香。
浮根爭附絡,細葉正商量。
好在幽蘭徑,無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蘭》
幽芳別得化工栽,紅紫紛紛莫與偕。
珍重故人培養厚,真香獨許寄庭階。
楊萬里《詠蘭》
健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
幽香空自秘,風肯秘幽香。
《蘭花》
雪徑偷開淺碧花,冰根亂吐小紅芽。
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老雲霞。
江籬圃蕙非吾耦,付與騷人定等差。
陸 游《蘭》
南岩路最近,飯已時散策。
香來知有蘭,遽求乃弗獲。
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
無心托階庭,當門任君鋤。
薛季宣《種蘭》
蘭生林樾間,清芬倍幽遠。
野人坐官曹,茲意極不淺。
西窗蔽斜日,松釵架春晚。
牆陰蒔花木,憔悴根日損。
植此山國香,坐與前事反。
扶疏可紉佩,心緒端有本。
芽生僅盈壇,高風成九畹。
群芳顏色好,祗自誇園苑。
何如淡嚼蠟,草莽曾誰混。
對我靜無言,忘形如莽篿。
《刈蘭》
東畹刈真香,靜院參瓶水。
高遠不勝情,時逐微風起。
和雨翦閑庭,誰作騷人語。
記得舊家山,香來無覓處。
明 朝
文 彭《蘭竹卷》
西齋半日雨浪浪,雨過新梢出短牆。
塵土不飛人跡斷,碧陰添得晚窗涼。
王谷祥《蘭》
綠葉轉光風,紫英泛清馥。
不受當門鋤,托根在空谷。
文 嘉《蕙》
清風從東來,幽香忽西去。
欲以寄所思,所思在何處。
《蘭》
幽蘭奕奕吐奇芳,風度深大泛遠香。
大似清真古君子,閉門高譽不能藏。
徐 渭《墨蘭》
醉抹醒塗總是春,百花枝上綴精神。
自從畫取湘蘭後,更不閑題與別人。
《題蘭竹》
蘭與竹相並,非關調不同。
氤氳香不遠,聊為引清風。
《題水仙蘭花》
水仙開最晚,何事伴蘭苕?
亦如摩詰叟,雪裡畫芭蕉。
《蘭》
蘭亭舊種越王蘭,碧浪紅香天下傳。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籃不值五文錢。
《寫蘭與某子》(仙華其號也)
仙華學杜詩,其詞拙而古。
如我寫蘭竹,無媚有清苦。
《蘭谷歌》
句踐種蘭必擇地,只今蘭渚乃其處,
千年卻有永和事,右軍墨藻流修禊。
吾越蘭譜本如此,只今春來稽山裡,
蘭花蘭葉垂雲紫。
近聞楚國之黃州,雄山絕谷通金牛,
蒼蒼元氣秘不得,一夫大嗓鳴天球。
門人歸來對我說,正是劉君稱彥哲,
於世百物無所耽,谷里種蘭盈百葉。
有時幾案拂玉光,鎮夜管毫僭蕊芒,
古來楚越本接疆,不待風吹兩國香。
《蘭》
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
總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景翩翩《紫蘭》
碧玉參差簇紫英,當年剩有國香名。
風前漫結幽人佩,澧浦春深寄未成。
陳繼儒《王楚玉畫蘭》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
只恐樵人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李日華《蘭竹》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蘭》
燕泥欲墮濕凝香,楚畹經過斗蝶忙。
如何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李肇亨《竹下倚蘭》
翠織罘罳綠煙密,唇膏珠露香欲滴。
驂鸞舞鵠仙洞來,不與人間斗顏色。
《蘭石》
驀然香來我自知,山齋半雨半晴時。
卻思摩詰黃磁斗,曾向春前發幾枝。
胡應麟《猗蘭操》
泛泛崇蘭,在彼空谷。
以芬以芬,達於平陸。
大國之香,薄言掇之,以遺明王。
以遺明王,疇適逢自。
歲月行暮,芬芳將逝。
芬芳爰逝,羌不留神。
忡忡我心,曷維其憂。
《擬古》
采采叢蘭花,美人隔江沚。
褰裳涉其波,舟楫誰為理。
回風動羅裳,日暮聊徙倚。
安得雙鴛鴦,銜到篋中綺。
《寓懷》
崇蘭處深谷,綠葉凌朝陽。
回風一披拂,百里傳芬芳。
惜哉叢 林下,無人知國香。
燁燁桃李樹,托根歧路傍。
飛花落閨闥,弄影臨華堂。
詎以盛衰故,易此貞素常。
不見西山老,食薇終首陽。
《題畫》
亭亭卧幽谷,冉冉回陽春。
日暮馨香發,持將贈遠人。
《蘭》
瑤琴月下彈,羅帶風前解。
大似薛家娘,幽香勻素彩。
《滋蘭室》
移將九畹芬,散植雕楹畔。
悠然丈室中,如坐瀟湘岸。
《蘭薄》
采采幽蘭花,清香畏零落。
何處佳人來,含情坐林薄。
《題松茂蘭馨圖二十韻有序》
蔡啟明先生,家大人同榜也,年七秩初度,稱觴者四集而適,以是日舉家孫姻友,咸傳詫以為希遘;爰繪松茂蘭馨圖,而索余賦之。
霽日明松檜,光風毓蕙蘭。
一弧懸海上,雙舄墮雲端。
殿宇金莖矗,庭階玉樹團。
丹膏凝琥珀,翠萼綻琅玕。
五粒垂山徑,孤根翳石壇。
沅湘思楚客,泰岱覓秦官。
勁節回春意,幽芳襲歲寒。
亭亭標院落,冉冉拂欄桿。
突兀朝霞映,紛披夕露?。
當風旗獵獵,雜雨佩珊珊。
鸑鷟文猶貴,熊羆夢未闌。
燕台新驥足,渭渚舊漁竿。
象緯中天謫,波濤弱水殘。
含飴呈極樂,設醴助清歡。
火棗頻餐易,冰桃再得難。
後堂羅管龠,中路集衣冠。
北極催綸誥,南冥兆羽翰。
青雲傳上國,紫氣接長安。
奕葉清芬播,蘢蔥瑞靄蟠。
雲礽八千祀,絳闕下還丹。
朱 耷《蘭石》
王孫書畫出天姿,慟憶承平鬢欲絲。
長借墨花寄幽興,至今葉葉向南吹。
《石濤畫墨蘭》
南北宗開無法說,畫圖一向潑雲煙。
如何七十光年紀,夢得蘭花淮水邊。
釋遷俊《題畫蘭》
綠葉微風際,清香小雨餘。
湘江春水闊,悉殺楚三閭。
楊文聰舟過虎丘,月生索余作蘭卷,走筆圖之,並題其後。詩中之畫耶,畫中之人耶,唯月生自參之。
枯毫開數畝,指指生春風。
參差各異狀,花葉隨西東。
淡者若苦禪,性定水石中。
狂者若名士,傲僻羞雷同。
亦者嫵媚姿,美人臨青銅。
蛾眉遠於秋,素妝如書空。
性情等山理,盤礴圖修容,
國得與國色,皆有千秋功。
方治堯《蘭陰山》
紛紛游妓薦江蘋,暗祝江神站水濱。
鬥草擷蘭應待伴,桃花留與踏歌人。
鮑宴和《和廷秀山人題蘭》
絕谷窮源惠風和,幽蘭燦發蕤叢苕。
山人所獻置闌下,朝溉暮觀精勤調。
娟娟凈質世稀少,香逾梅花風味多。
詩出先生高胸臆,字珠詞玉重金貂。
清姿妙態雖畫得,淚溢寒窗濡輕綃。
欲寫草書芬馥句,牧羊山少吳公樵。
深居非是求顯達,歲晚山空甘寂寥。
根植紫泥素抱節。蘭花映向不凌凋。
宋玄僖《蘭谷 為王遁庵作》
中谷見芳草,令人憶沅湘。
沅湘不可往,極目煙塵黃。
獨醒一何苦,佩服垂幽光。
懷人千載下,楚越遠相望。
《蘭室》
幽人種芳草,宛在書室前。
天香熏夕寢,琴曲人春弦。
耿耿同心友,飄飄遺世賢。
相逢曾解佩,山澤往來便。
《蕙花圖》
香飄百畝正茵氳,作賦靈均豈厭聞。
我愛南風吹汝急,參差花葉總成文。
貝 瓊《蘭》
叢蘭何青青,羅生滿中澤。
阿那風葉翻,葳蕤露房拆。
芳潔終自持,光榮諒誰飾。
勿為時所化,歲晚同荊棘。
朱 右《題畫蘭》
九畹香清霧氣寒,三湘月落淚痕乾。
楚天空闊秋無際,誰復行吟澤畔看。
宋 濂《蘭花篇》
延佑戊午年賦,時予始九歲。屢焚舊詩,而此特以幼作存,今復錄之。
陽和煦九畹,晴芬溢青蘭。
潛姿發玄麝,幽葩凝紫檀。
綠蘿托芳鄰,白谷挹高寒。
玄聖未成調,湘纍久長嘆。
綠蔎雖外蔽,貞潔終能完。
豈知生平心,卒獲君子觀。
雜以青瑤芝,承以白玉盤。
靈風曉方薦,清露夜初溥。
此時不見知,駢羅混荒菅。
春風桃杏華,爛若霞綺攢。
徒媚誇毗子,千金買歌歡。
棄之不彼即,要使中心安。
願結美人佩,把玩日忘餐。
釋宗泐《題蘭》
溪寺曾栽數十叢,紫莖綠葉領春風。
年來蕭艾過三尺,白首看圖似夢中。
葉子奇《塘上聞蘭香》
大谷空無人,芝蘭花自香。
尋根竟不見,茅草如人長。
高 啟《題王翰林所藏畫蘭》
春到懷王舊渚宮,沙棠舟去水煙空。
孤叢不有幽香發,應沒江邊百草中。
劉 溥《蘭竹畫》
湘江雨晴白雲濕,湘妃愁抱香蘭泣。
望望夫君去不還,佩珠落盡無人拾。
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橫白波。
請君莫唱竹枝曲,水遠山長其奈何。
朱瞻基《漪蘭操》
昔孔子自衛反魯,隱居谷中,見蘭之茂與眾草為伍,自傷不逢時而托為此操。予慮在野之賢有未出者,故擬作篇。
蘭生幽谷兮,曄曄其芳。
賢人在野兮,其道則光。
嗟蘭之茂兮,眾草為伍。
於乎賢人兮,汝其予輔。
史 鑒《子昂蘭》
國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宮,
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李東陽《觀畫蘭有感》
春風吹香出芳林,叢蘭開傍西岩陰。
幾回欲采意不適,路轉溪回山更深。
虛堂披圖對幽襟,忽如攬衣度崎坎。
杏壇尼父去已遠,湘江屈原空獨沉。
我方揮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將晚。
冰箱欲來侵九畹,蘭兮蘭兮竟誰管。
文徵明《蘭》(二首)
葉?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
山中誰得稱君子,滿地無名野草花。
纖纖小雨作輕寒,最好疏篁帶雨看。
正似美人無俗韻,清風徐灑碧琅玕。
《建蘭》
靈根珍重自甌東,紺碧吹香玉兩叢。
和露紉為湘水佩,臨風如到蕊珠宮。
誰言別有幽貞在,我已相忘臭味中。
老去相如才思減,臨窗欲賦不能工。
《澤蘭圖》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漪蘭奕葉光。
千里故人來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夢回涼月甌江遠,思入風雲楚畹長。
漸覺不聞餘馥在,始知身境兩相忘。
陳道復《幽蘭》
翠帶何飄遙,紫莖多馥郁。
佳人千里心,日暮倚空谷。
《墨蘭》
楚畹蘭芽茁,分來結好盟。
茶杯輕渥處,覺有暗香生。
余同麓《詠蘭》 (三首)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何處幽香撲酒樽,洲中杜若畹中蓀。
紉來為佩裁為服,不許瓷施掛蓽門。
楊 慎《采蘭引》
秋風眾草歇,叢蘭楊其香。
綠葉與紫莖,猗猗山之陽。
結根不當戶,無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鳴泉何湯湯。
欲采往無路,局步愁褰裳。
美人馳目成,要予以昏黃。
山谷歲復晚,修佩為誰長。
采芳者何人,蓀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傷。
感此興中懷,弦琴不成章。
陸 治《丫蘭圖》(八首)
嘗聞東海仙崖種,若個分攜西畹香。
細數花枝參造化,卻因奇偶辨陰陽。
不與秋蘭並九英,仙葩二八自天成。
只緣無力禁香重,幻作髕支駕玉莖。
新栽魯縞袗秋衣,肌骨冰清酒暈微。
獨立嫣然風自舉,低回翻學舞容璣。
亭亭浴露立西清,澹薄秋容幻態輕。
獨有檀心禁不得,一庭香思動蜂櫻。
玉戟稜稜應節分,枝枝柔玉紉香雲,
凝妝擬待三更月,露染生綃六幅裙。
方空輕葉竊青黃,製得霓裳稱淡妝。
香抱幽懷嬌不語,含情渾欲待迎將。
瓊干涼叉蕊玉容,湘枝香魂引玲瓏。
分明月下歸環佩,恍似羅浮夢里逢。
三尺豐標高髻妝,兩行釵玉一奩香。
朝朝擬待煙屏展,徐攬輕羅上畫堂。
⑻ 熟附子炮姜生薑灸甘草黨參肉桂澤蘭蒼術白術菖蒲甘松砂仁三七不留行這些中葯有什麼作用
這些葯的組合作用是溫經散寒
⑼ 茯苓24桂枝10白術12豬苓10澤瀉12澤蘭6甘草3這個方子是治療什麼的萬分感謝,知道的朋友詳細說明下...
小便難,濕症明顯的時候用, 當然小腿腫如果由於是水濕引起的,也會有用。
⑽ 西洋參能與澤蘭 皂角刺 肉桂的中成葯一起吃么
這4中葯可以配伍應用,方中澤蘭、皂刺。肉桂活血通經,止痛作用。且肉桂有溫中補陽的作用。
西洋參主要功效,益氣養陰,清火生津,本葯易傷陰,同肉桂相配伍有相脯相成的作用。
兩葯相配益陰不傷陽,溫陽不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