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夜思君海棠

夜思君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4-27 12:29:52

⑴ 蘇軾《海棠》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1、主要內容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2、「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作者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沒有誰可以阻撓。
3、全詩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4、注釋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⑵ 《鄉愁四韻》

鄉愁四復韻餘光中詩歌作品制

作者:餘光中、文學體裁:現代詩。

鄉愁四韻原文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2)夜思君海棠擴展閱讀:

《鄉愁四韻》,台灣詩界泰斗、文化名流、知名學者餘光中先生的詩歌名篇。詩歌體裁屬於現代詩。全詩內容豐富,感情深厚,直接地抒發了餘光中先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鄉愁四韻》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寫成的樂曲,首行猶如樂曲的主題旋律。每一節首尾呼應,使每個詩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樂段」。

四個樂段結構相似,形成回環復踏、一唱三嘆的音樂節奏,使主題思想不斷深化,產生了盪氣回腸的藝術效果。這種重章疊句的構思,顯然是借鑒了中國民歌的特點。

⑶ 為什麼古詩句中總愛用海棠這一意象

蘇軾的《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賞析: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

⑷ 林黛玉詠海棠那詩是怎麼寫的

林黛玉和薛寶釵為海棠詩社中文采最盛之人物—當然,還有一個創社時缺席的史大妹子,詩才之高,足與瀟湘妃子聯詩於凹晶館。海棠詩以風格論,黛玉清新而寶釵溫厚。二人所作如下: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蘅蕪君 (寶釵)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瀟湘妃子 (黛玉)
都是作者所創,葬花詞和芙蓉女兒誄更是作者用力摹寫的文字,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文字功力。
至於評價,可以參考這個:
別人都交卷了,黛玉還沒作。李紈催她,她提筆一揮而就,擲給李紈等人,表現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相反,黛玉是「半卷湘簾半掩門」,任性任情,並不特別珍視貴族小姐的身分。「碾冰為土玉為盆」,表明她玉潔冰清,目下無塵。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潔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絳珠仙子」嗎?在清冷的月窟里縫白色的縞衣,多麼頹喪;在秋天的深閨里悄悄哭泣,又多麼可憐。滿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傾訴,只好在西風落葉的季節,凄凄涼涼地送走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黃昏。
詩社眾人看了黛玉的詩,「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卻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寶釵)稿。」李紈的評價未必公允,但她的評論確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詩的特點。所謂「風流別致」,就是構思新巧,瀟灑通脫,所謂「含蓄渾厚」,就是溫柔敦厚,哀而不傷。李紈從「大家閨秀」的標准來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穩的寶釵的詩評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寶玉理解了她的詩的內蘊,要求重新評價薛、林詩的高下,被李紈頂了回去

⑸ 「君若月下棠」下一句,以及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 君若月下棠,蕭蕭肅肅映清光。為君歌一曲,不減相思,未解愁腸……

  • 身陷茫茫人世與滾滾紅塵之中,無論是你,還是我,終會擁有一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嘆的愛情。莫不相識的兩個人因為一份怦然心動而邂逅,相遇、相知、相愛、相守、相離。是的,別離,許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望穿秋水,許是「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的幻滅,又許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莫悲兮生離別,但我仍期待一份如月下海棠般純潔,美麗,甚至是夢一樣的愛情。

  • 愛情,沒有血緣的羈絆,沒有責任的束縛,甚至沒有那一紙婚書的囚拘,有的只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的忠貞,「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的深情,甚至是「漿向藍橋易乞,葯成碧海難棄」的悵惋。愛情,讓人歷盡滄桑,柔腸寸斷,一世情長。

  • 我所期待的愛情啊,盈於心口難溢,匯於筆尖難書,只是我想將這美好化作一縷情思,借著淡淡墨香,在這燈紅酒綠之中慰籍一世的寂寥、尋覓的滄桑。我所期待的愛情啊,在草長鶯飛的十里長亭旁,在月色微涼的海棠花樹下,和著微風為我長嘯:心有意,愛無傷,情深露鋒芒。天不老,情不絕,心有千千結。我所期待的愛情啊,許了我一世安暖一生痴念,攜著前生古韻、層疊山巒來訴說情意綿綿,相逢之緣,千里共嬋娟。我所期待的愛情啊,在槳聲燈影里、輕帆扁舟前,綻開了我內心繾綣的海棠,可人如玉,與子偕臧。

  • 只求月下海棠,花開陌上共享,無需紅袖佯嗔,秋波流轉四張敞;只求錦瑟韶光,寤寐思之不忘,無需夜夜笙歌,西泠橋下戲鴛鴦;只求濃墨流芳,素手挽袖紙上,無需桂華流瓦,沈園作賦顯衷腸。

  • 君若月下棠,肅肅蕭蕭莫惆悵。為君歌一曲,紅塵紫陌,來世不忘…

⑹ 蘇軾寫的海棠這首詩表達出作者的什麼情感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⑺ 寫送別四季月亮的全詩

送別: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高適

月: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 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葯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四季:
------------春------------

1.《春曉》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春日》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夏------------

1.《夏夜嘆》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2.《初夏》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3.《首夏》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動植一時好。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翔禽愛密葉,游鱗悅新藻。天和遺漏處,而我獨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遠道。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沉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湓魚賤如泥,烹灸無昏早。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何必歸故鄉,茲焉可終老。

----------秋--------------

1.《天凈沙 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秋詞》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3.《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冬------------

1.《冬夜書懷》唐.王維
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
麗服映頹顏。朱燈照華發。漢家方尚少。顧影慚朝謁。

2.《邯鄲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3.《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唐.王維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⑻ 蘇軾的 海棠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 人。是北宋時詩壇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

蘇軾<<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

熱點內容
花插花瓶就蔫了 發布:2025-09-19 20:02:20 瀏覽:803
美麗一朵小花 發布:2025-09-19 20:02:19 瀏覽:578
大紅綉球打一花卉 發布:2025-09-19 20:00:30 瀏覽:167
翻荔枝盆栽 發布:2025-09-19 19:43:00 瀏覽:125
廬劇林丁香 發布:2025-09-19 19:31:47 瀏覽:859
寫意花卉畫范 發布:2025-09-19 19:27:41 瀏覽:812
情人節社會調查玫瑰花 發布:2025-09-19 19:07:06 瀏覽:584
張庭七夕 發布:2025-09-19 19:04:56 瀏覽:973
百合女同電影視頻 發布:2025-09-19 19:04:21 瀏覽:3
用便利貼折玫瑰花 發布:2025-09-19 18:39:42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