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粉黛梅蘭花

粉黛梅蘭花

發布時間: 2022-04-21 17:28:23

㈠ 求關於蘭花的詞句

孔子詠蘭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

<九歌>屈原楚
綠葉兮素權,芳菲菲龔余。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離騷》屈原
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佩。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怨篇》張衡
猗猗秋蘭,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花其黃。雖曰幽深,厥美彌嘉。之子雲遠,我勞如何。

《猗蘭操》韓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覲。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蘭確銘》王淑之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薰百草,色艷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新栽蕙蘭》劉禹錫
上國庭前草,移來漢水潯。朱門雖易地,玉樹有餘陰。艷彩凝還泛,清香絕復尋。光華童子佩,柔軟美人心。惜晚含遠思,賞幽空獨呤。寄言知音者,一奏風中琴。

崔塗《幽蘭》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見國香衰。白露沾常早,春風每到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題楊次公春蘭》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次韻答人幽蘭》蘇轍
幽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答琳長老寄幽蘭》蘇轍
谷深不見蘭生處,追逐微風偶得之。解脫清香本無染,更因一嗅識真如。

《謝友人送蘭》朱熹
幽獨塵事屏,宛晚秋蘭滋。芬馨不自媚,掩抑空相思。晤對日方永,披叢露未曦。修然發孤詠,九畹陳悲歌。

《詠蘭詩》張羽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清劉灝《廣群芳譜》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題子昂蘭竹圖》吳師道
湘娥清淚未曾消,楚客芳魂不可招。公子離愁無寫處,露花風葉共蕭蕭。

《峭壁蘭花圖軸》鄭燮(板橋)
嶠壁蘭垂萬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天公雨露無私意,分別高低世為何?

《破盆蘭花》鄭板橋
春雨春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已,打破烏盆更入山。

《半盆蘭蕊》鄭板橋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發泄,不畏凋零。

《白墨》區金策
墨者不白,白者不墨。墨者其名,白者其實。墨而能白,人濁我清。涅而不緇,蘭德斯馨。

《詠蘭》朱德
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旁。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蘭》陳毅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余同麓詠蘭詩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唐•施肩吾
家在洞水西,身作蘭渚客。天晝無纖雲,獨坐空江碧。

陳子昂詠蘭詩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百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楊傑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鄧拓題畫蘭
天涯何必訂同心,一卷離騷到處吟。行看江南春草綠,莫愁空谷少知音。

朱德《游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潘志沐詠蘭詩
自古人稱王者香,深居幽谷頂冰霜。紮根石窟涓塵坧,爭與靈均比潔芳。

清鄭燮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鄭燮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下有採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鄭燮
蘭草與三台,無人敢筆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來。

清鄭燮
元日畫蘭竹,遠寄郭雲亭。萬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蔣士銓
鑒空無我相,水靜波亦止。手拈幽蘭花,妙香乃如此。

清智永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穀草。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清黃任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清黃任
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清黃任
磁斗寄綺石,源清者香遠。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清馬駘
叢蘭發幽崖,托根近霄漢。泉水自流出,天風吹不斷。

清曹寅
冬草漫碧寒,幽蘭亦作花。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箐紗。

清姚燮
香粟佛天飯,蕊珠仙界衣。託名應自貴,含蕾再難微。盪子甘心與,村娘愧發稀。一春清素願,消受露華霏。

清何紹基
蕙抱蘭懷只自憐,美人遙在碧雲邊。東風不救紅顏老,恐誤青春又一年。

清譚嗣同
雁聲吹夢下江皋,楚竹湘起起暮濤。帝子不來山鬼哭,一天風雨寫離騷。

清孔尚任
過雨江城濕,探梅野寺寒。往來敦古處,吟嘯慰閑官。不信詩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將情話久,臭味比幽蘭。

清孫原湘
離騷一種舊根苗,湘水湘雲綠共搖。認取春風雙影子,不聞香氣也魂銷。

《空谷幽蘭圖》清汪士慎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雲深。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清李方膺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當戶已愁鋤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清黃任
如畫山城小濱,樓台一半枕通津。縱然不達瀟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李友棠
憔悴江潭賦九歌,楓林葉下洞庭波。蛾眉自古傷謠諑,獨采秋蘭吊汩羅。

清鄭燮
春雨春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清馬駘
昨日街頭賣菜翁,見我寫蘭說寫蔥。我有株蔥曾失卻,被君偷入畫圖中。

清•鄭燮
此是幽貞一種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徑,更寫高山一片遮。

清•鄭燮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蘭譜壓風騷。如何爛賤從人賣,十字街頭論擔挑。

清•鄭燮
春蘭未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呆。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

清•鄭燮
秋蘭一百八十箭,送與焦山石屋開。曉月敲門傳簡帖,煙帆昨夜過江來。

清•鄭燮
一片青山一片蘭,蘭芳竹翠耐人看。洞庭雲夢三千里,吹滿春見不覺寒。

清•鄭燮
東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唯有竹為君子伴,更無花卉許同栽。

清•鄭燮
日日臨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爭妍。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

清•鄭燮
此花不是世間花,好與青山翠竹遮。借問畫工何妨佛,先生心地發靈芽。

清•鄭燮
揮毫已寫竹三草,竹下還添幾筆蘭。總為本源同七穆,欲修舊譜與君看。

清•鄭燮
蘭竹芳馨不等閑,同根並蒂好相攀。百年兄弟開懷抱,莫謂分居彼此山。

清•鄭燮
石上披蘭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試問東風何處吹,吹入湘波一江綠。

清•鄭燮
老夫自任是青山,頗長春風竹與蘭。君正虛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難。

清•鄭燮
昨宵神女降雲峰,折得花枝灑碧空。世上凡根與凡葉,豈能安頓在其中。

清•鄭燮
烏皮小幾竹窗紗,堪笑盆栽幾箭花。楚雨湘雲千萬里,青山是我外婆家。

清•鄭燮
身在青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清•鄭燮
一盆蘭草一盆芝,心地栽培幾許時。掛取竹枝何用處,拂塵灑露最相宜。

清•鄭燮
習得沙壺花正開,化為空谷不凡材。耳聞鼻臭同心語,先在王朝御史台。

清•鄭燮
葉少花稀根亦微,風前也有暗香飛。何人種我砂盆缽,固本添泥雨後肥。

清•鄭燮
芳蘭才向盆中植,便有靈芝地上生。寄語青陽司節候,好春先送濟南城。

㈡ 粉色蘭花代表什麼意思

粉色蘭花征著鴻運當頭、運轉乾坤。

每一種常見的蝴蝶蘭花種都有著其獨特的寓意,原種的白花蝴蝶蘭代表著純潔的愛情和友誼,紅心蝴蝶蘭則代表著永結同心,大紅蝴蝶蘭代表幸福美滿,黃色蝴蝶蘭代表生意興隆,用以當作贈送、祝福他人的禮物是極佳選擇。

澆水

實踐證明,蘭花八分干,二分濕最好,花期與抽生葉芽期,澆水要少些。梅雨季節應搬回室內,或搭棚遮雨。夏季於清晨或傍晚澆水,也不宜太多,秋天澆水量可以酌增。乾旱季節,每天傍晚噴霧。噴時要向上噴,則霧點細勻,使葉面濕潤,地面潮濕,增加空氣濕度。

有時一日最好噴數次,澆水要從盆邊澆水,不可當頭傾注,不可中午澆。冬季澆水雖可大減,但不是不澆,注意不能讓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澆水致使葉片葉鞘沿濕,待曬干後搬入室內,以免發生腐爛。

總之,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為原則。用水以雨水、泉水為好,各種用水均應先取來積蓄在罐中,使水中污染物沉澱,水溫正常,使自來水中氯氣逸盡,然後再澆。

㈢ 粉黛紅顏蘭花優缺點

紅顏蘭花的缺點是:致命的一個缺點。它無香味,幾乎沒有一點香味。無香味的蘭花真的很缺乏靈魂,很多蘭花愛好者都因為它無香味而輕視它。優點是它具有較強的抗病性,是最受歡迎的品種。特別喜歡蘭花的愛花人士會容忍它的缺點,在家裡養幾株,陶冶情操。

㈣ 胭脂是什麼品種蘭花

胭脂粉黛屬於春蘭品種的蘭花。

胭脂粉黛是春蘭傳統銘品,為梅瓣花的代表品種。花開梅瓣型時,三瓣特別緊圓,蠶蛾捧,劉海舌;有時亦能開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如蘭草強壯時偶有並蒂花。老葉多呈弓形,苞葉淡紅色,葉色濃綠,葉幅較寬,葉尖鈍。為春蘭梅瓣型中傑出名種。因宋梅花品無可匹敵,在春蘭中獨占鰲頭,所以被推選為春蘭「四大天王」之首,並被人譽為「春蘭之王」。

㈤ 神話中的十二花神是誰

1、正月·梅花 - 花神梅妃

(5)粉黛梅蘭花擴展閱讀

在百花的傳說中,以農歷中的十二個月令的代表花,與司十二月令花神的傳說最令人神往。十二花神是中國民間傳說,農歷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們稱之為花朝節,因此中國民間便有一個花朝之慶。

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隨著季節時令的替換,百花也以各種不同的容顏繽紛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為人們的生活平添了無數浪漫情趣。愛花惜花之人,自然也為百花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

因此,在中國,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擁有一段美麗的故事,而歷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詠百花,弄出許多趣聞軼事來,從而造就出十二個月的花神來。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花朝節與中秋節相對應。據《廣群芳譜·天時譜二》引《誠齋詩話》:「東京(今開封)二月十二曰花朝,為撲蝶會。」又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可見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

花朝節在全國范圍內廣泛盛行,始於武則天執政時期(公元690~705年)。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流行花朝節習俗。田汝成所撰的《熙朝樂事》一書中有明確的記載:「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

但到了宋代,花朝節的日期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據《廣群芳譜》載:「東京(即今開封)二月十二曰花朝,為撲蝶會。」《翰墨記》載:「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可見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這種現象,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我國南北氣候條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幾天為節日是合情合理的。

中國民間傳說農歷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清代蔡雲有詩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

講的正是百花盛開為花神祝壽的景象,而歷代文人墨客賞玩百花仙子,文筆下竟弄出許多趣聞軼事來,渲染出了十二個月的花神來,使得一年中「日日有花開,月月有花神」了。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仙霓社在滬演出《牡丹亭·游園驚夢》時,添加花王及十二花神,邊歌邊舞,以活躍場面,增強藝術效果,受到稱頌。但花王和十二花神及與其配戲之神仙與劇情大多無關,同時將劇中主角杜麗娘與柳夢梅亦當作花神,也僅是從演員舞蹈表演著意。

㈥ 請提供一些「中國四季名花」:「蘭、荷、菊、梅」的典故與傳說

蘭之典故
明武宗正德瀏覽江南,沿途搜擄民間美女和各種珍寶,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怨聲載道,恨之入骨。那時候,蘭溪兩岸的蘭蔭山上出產名貴蘭花。正德皇帝慕名來到蘭溪,心想選幾株絕品,帶回皇宮里去。正德皇帝要上蘭蔭山選蘭花的消息,被蘭蔭寺里的主持知道了。他心中很著急。為啥呢?只因蘭蔭山上有一株罕見的梅蘭。花如臘梅,異香四溢。這株梅蘭,很可能被皇帝選走。真是急中生智,蘭蔭寺的主持老和尚很快地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將那株梅蘭從土中挖出,把它移栽在一隻小香爐里,又用一條很長的繩子縛住那隻小香爐,然後端到山上一口很深的古井旁,手提繩子,緩緩地將小香爐垂放到井底。主持和尚剛剛將梅蘭隱藏好,正德皇帝已經在一班侍臣的前呼後擁之下進了山門。他們在蘭蔭寺里歇了一會兒之後,正德皇帝便命眾侍臣上山去選蘭花。可是,山上的蘭花繁多,幽香撲鼻,弄得那些選花的侍臣眼忙手亂,誰都辨不清那一株是好是次。他們挑來選去,不得不單憑各人的眼光選定幾株,以便回蘭蔭寺去向皇上交差。正德皇帝把眾侍臣選來的各種蘭花一一過目,都覺不太中意。正在這時,突然有一股濃郁的香味從山上飄進蘭蔭寺來。正德皇帝翹起鼻子深深地吸了吸香氣,立即令眾侍臣快快跟隨這股香味,去把蘭花尋來。於是眾侍臣又離開蘭蔭寺,趕緊去追香尋花。那麼,這股奇異的花香究竟是何處傳來的呢?原來,隱藏在井底的那株梅蘭,異香噴薄,溢出井口,向四面飄散。那班侍臣便順著這股異香,一個個伸頸吸鼻,如同貓兒尋腥一般,一齊走向古井。有個侍臣往井裡一看,見井中有截繩子露在外面,便毛手毛腳地將它往上一拽。只聽井中「嘩啦」一聲,緊接著,一隻縛在繩端的小香爐,被拽出井口,裡面連泥巴也沒有,似乎香氣都是從小香爐發出來似的。於是他們帶著那隻小香爐,一齊回到蘭蔭寺,把一切經過向皇上奏明。皇上端起那隻小香爐,翻過來,覆過去,細細地端詳了一番,也沒發現什麼奇特之處。他想了一想,便宣召主持老和尚,盤問這只小香爐的底細。主持靈機一動,答道:「用這小香爐取井中泉水一喝,便可使人的雙目明亮。」正德皇帝信以為真,立即命內侍去那井中提回一香爐的井水,他自己先喝,再叫從侍臣輪流喝。由於泉水格外清涼,初喝一口,果然使人有明目的感覺。眾人喝完泉水,叫好不絕。但是,正德皇帝對於蘭蔭山上那口古井能噴溢異香,心中大為驚疑,便命內侍取來文房四寶,准備題寫「蘭蔭深處有奇香」七字。誰知當他寫下「蘭蔭深處」四個字時,突然感到頭昏目眩,腹中疼痛。你道為何?原來剛才喝了井水,冷熱相沖,感染風寒。眾侍臣也一個個捧腹彎腰,叫苦不迭。正德見此情景,心中大為不悅。一氣之下,將手中那支毛筆一甩,只寫了半句就不再往下寫了,草草落了款。故而蘭蔭山石壁上刻有:「御題,蘭蔭深處,正德十四年五月十六日」。這題字至今一直還留存著。正德皇帝十分掃興,悶悶不樂地帶領眾侍臣走了。這里蘭蔭寺的主持滿笑容,念起了「阿彌陀佛」。他慶幸那株珍貴的梅蘭未被皇帝搜去。於是,他召集蘭蔭寺所有的大`小和尚,共同商議打撈梅蘭之事。可是,事與願違。他們也不知花了幾天幾夜的工夫,把一切打撈的辦法都用盡了,那株珍貴的梅蘭卻不見了蹤影。

據光緒十三年修的《蘭溪縣志》上記載:「蘭蔭山多蘭蕙。今蘭蔭山不見蘭蕙,而春時登躡,往往有香氣惹人,咸以為異。」這大概就是指失傳的「梅蘭」了。
荷花之典故
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更使玉姬流連往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把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佛經中還有一則「蓮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隻鹿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仙人將她撫養成人。她走過的地方,會有蓮花長出來。這便是「步步蓮花」一詞的由來,人們現在用它來比喻經歷的輝煌。
佛經中還有一則「蓮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隻鹿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仙人將她撫養成人。她走過的地方,會有蓮花長出來。這便是「步步蓮花」一詞的由來,人們現在用它來比喻經歷的輝煌。
菊花之典故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民間故事:菊花仙子
2007-07-24 22:12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阿牛家裡很窮, 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 了。

阿牛長到13歲,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眼睛不 好,今後不要再日夜紡紗織布,我已經長大,我能養活 你!」於是他就去張財主家做小長工,母子倆苦度光陰。 兩年後,母親的眼病越來越嚴重,不久竟雙目失明了。 阿牛想,母親的眼睛是為我而盲,無論如何也要醫 好她的眼睛。 他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葯。也不知吃了多少 葯, 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 九月初九 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盪,人稱天荒盪。他在那裡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盪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村上人紛紛前來觀看這株不尋常的野菊花。這一消息也傳到了張財主那裡。張財主將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將那株白菊移栽到張家花園里。阿牛當然不肯。張財主便派了幾個手下人趕到阿牛家強搶那株白菊花,因雙方爭奪,結果菊花被折斷,他們才揚長而去。阿牛見這株為母親治好眼疾的白菊橫遭[強搶],十分傷心,坐在被折斷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離開。半夜之後,他朦朧的淚眼前猛然一亮,上次夢見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來到他的身邊。姑娘勸他說:「阿牛,你的孝心已經有了好報,不要傷心,回去睡吧!」阿牛說:「這株菊花救過我的親人,它被折死,叫我怎麼活?」姑娘說:「這菊花梗子雖然斷了,但根還在,她沒有死,你只要將根挖出來,移植到另一個地方,就會長出白菊花。」阿牛問道:「姑娘,你是何人,請告知,我要好好謝你。」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無需報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綉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牛回到屋裡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綉球狀的菊花。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 九月初九 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

梅花之典故
梅花妝:《金陵志》記載:「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可說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而壽陽公主正是主掌梅花的花神。

梅花三弄:《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二十三》均有記載:王徽之(王羲之之子)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今南京),所乘之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而「三弄」指的是樂曲主題在不同的段落重復三次出現。正因為兩位名人在南京的不期而遇,才誕生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據說,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秦淮河的槳聲燈影里傳來陣陣笛聲,為當時一佳景,於是誕生了「停艇聽笛」、「邀笛步」等景觀。

青梅竹馬: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長干行》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昵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此長干里即在南京秦淮河附近。
故事傳說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古人喜愛梅花, 盛贊梅花。感情與花魂凝誠了許多優美動人的典故,為千古傳誦。

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卧於含章殿的畫檐之下,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春風吹拂,梅花飄落在她的額上,與粉黛混雜成五彩之花,拂之不去。皇後見之,甚為喜愛,要女兒索性將梅花 留在額上。此後,婦人化妝,額上就有了人見人愛的「梅花妝」。

福建莆田出過一位美女,名叫江采萍。唐朝開元初年,選入後宮侍候玄宗,很受寵愛。她特別喜愛梅花,居所周圍全都種上梅花。玄宗乾脆賜她姓梅,戲稱梅妃。後來楊貴妃入侍,梅妃失寵,被逼遷居上陽宮,寫下「信飄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 的怨嘆之句。

隋朝初年,有位才子名叫趙師雄,因厭惡黑暗世道,隱居於廣東羅浮山。一日黃昏,才子信步行至松林酒肆飲酒,見一淡妝素服的美女笑臉相迎。交談間,只覺芳香襲人。於是取酒共飲,才子醉寢。醒來時知道是睡在一棵大梅樹下面。樹上有綠色羽毛的小鳥啁啾著顧視著自己。星橫月落的夜色令才子思緒悵然,只覺得滿樹含情的梅花如同那位美女一樣漂亮楚人。

㈦ 梅蘭花的學名是什麼

梅蘭花指梅瓣蘭花。

梅瓣,春蘭品種的一類。萼片短圓,頂部有小尖,稍向內彎曲(微起兜),基部較窄,形似梅花花瓣,故名。

梅瓣 - 特點

萼片短圓,頂部有小尖,稍向內彎曲(微起兜),基部較窄,形似梅花花瓣,故名。花瓣(捧心)短,先端有肥厚的兜,邊向內彎曲合抱或相連在蕊柱之上;唇瓣短而硬,有時貼附於蕊柱之下。
著名品種很多,如宋梅、萬字、集圓都是春蘭中最突出的品種。還有天興梅、逸品、綠英、方字、蕭山蔡梅、餘姚第一梅等等。

梅瓣 - 如何辨別梅瓣的優劣

「千梅萬世選」...外三瓣短圓,形似梅花花瓣,緊邊、收根,捧瓣短圓,起兜,捧端有「白頭」,唇(舌)瓣短圓,舒直,不反卷。
梅瓣花與捧瓣的雄化程度有關.
第一、軟捧梅瓣:捧瓣雄性化適中,捧瓣分窠,捧心圓整光潔,白頭或白邊明顯無乳黃色硬塊,舌瓣多數為劉海舌、如意舌,外三瓣短圓、緊邊。

第二、兜軟捧梅瓣:捧瓣雄性化較弱,代表性的捧心是蒲扇捧,外三瓣結圓平邊,劉海舌花形趨向水仙瓣,蘭界稱其為梅形水仙。如春蘭名種西神梅。

第三、半硬捧梅瓣:捧瓣雄性化略強一些,捧瓣端有乳黃色塊,舌瓣多數為如意舌,圓舌。如春蘭新種鴛鴦梅。
第四、硬捧梅瓣:捧瓣雄性化強,多數捧瓣為連肩合背或分頭合背,外三瓣結圓,尖如意舌、龍吞舌、小圓舌居多。如春蘭新種喜慶梅。
第五、極硬捧梅瓣:亦稱「拳頭海」。捧瓣雄性化極強,捧瓣全部雄性化與蕊柱(鼻)粘連,舌瓣尖小甚至無舌瓣,外三瓣短圓翹飄。如春蘭名種翠桃。
蘭花現花時,是否為梅瓣,可一目瞭然。沒有經驗的蘭友在買梅瓣蘭花時最好見花買。最好的梅瓣花應具備整體個似梅花,萼片結圓恰到好處,花瓣軟糯,唇瓣放宕適度,圓整堅挺不卷,蕊柱小巧美麗,紅點鮮艷如元寶形或品字形,且具有幽香或清香。平肩、嫩綠的梅瓣蘭花應為珍珍品,如春蘭的宋梅、皇梅,四季蘭的一品梅等。捧瓣與蕊柱粘連,唇瓣尖小,外三瓣反卷或無外三瓣,色澤昏暗,不香為下品。

㈧ 花的種類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廣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還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其栽培應用方式也多種多樣。因此,花卉分類由於依據不同,有多種分類方法。

這種分類方法是依據花卉植物的生活型與生態習性進行的分類,應用最為廣泛。

露地花卉

就是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全部生長過程,不需保護地栽培。露地花卉依其生活史可分為三類。

⒈ 一年生花卉。

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即從播種到開花、結實、枯死均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一般春天播種、夏秋生長,開花結實,然後枯死,因此一年生花卉又稱春播花卉。如風仙花、雞冠花、百日草、半支蓮、萬壽菊等。

⒉二年生花卉。

在兩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花卉。當年只生長營養器官,越年後開花、結實、死亡。這類花卉,一般秋天播種,次年春季開花。因此,這類花卉常稱為秋播花卉。如五彩石竹、紫羅蘭、羽衣甘藍、瓜葉菊等。

⒊多年生花卉。

個體壽命超過兩年的,能多次開花結實。根據地下部分形態變化,又可分兩類:

⒋水生花卉

在水中或沼澤地生長的花卉,如睡蓮、荷花等。

⒌岩生花卉

指耐旱性強,適合在岩石園栽培的花卉。常在園林中選用。一般為宿根性或基部木質化的亞灌木類植物,還有蕨類等好陰濕的花卉。

(8)粉黛梅蘭花擴展閱讀

形態結構

關於花結構的本質,比較一致的觀點傾向於將花看作一個節間縮短的變態短枝,花的各部分從形態、結構來

看,具有葉的一般性質。

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德國的詩人、劇作家與博物學家歌德(Goethe 1749-1832),他認為花是適合於繁殖作用的變態枝。這一觀點得到了化石記錄以及很多系統發育與個體發育證據的支持,並且能較好地解釋多數被子植物花的結構,因而延用至今。

花卉的形狀千姿百態,大約25萬種被子植物中,就有25萬種的花式樣。但是所有的花仍有共同的結構圖式,它們的組成通常為:

花梗

是連接莖的小枝,也是莖和花相連的通道,並支持著花。有長、有短、或無。

花托

是花梗頂端略膨大的部分,著生花萼、花冠等部分,有多種形狀。

花萼

花最外輪的變態葉,由若干萼片組成;常綠色,有離萼、合萼、副萼,有保護幼花的作用。

花冠

花第二輪的變態葉,由若乾花瓣組成;常有各種顏色和芳香味。有離瓣花、合瓣花。可吸引昆蟲傳粉,並保護雄蕊、雌蕊。

花被

花萼和花冠的合稱。常分為兩被花、單被花、無被花(裸花)三類。

雄蕊群

一朵花內所有雄蕊的總稱,有多種類型,但每個雄蕊的結構如下:柱頭、花葯、花柱、花絲、花瓣、萼片、胚珠、子房、花托、花柄

雌蕊群

一朵花內所有雌蕊的總稱。可由一個或多個雌蕊組成。組成雌蕊的繁殖器官稱為心皮,包含有子房,而子房室內有胚珠(內含雌配子)。一個雌蕊可能由多個心皮組成,在這種情況下,若每個心皮分離形成離生的單雌蕊,即稱為離心皮雌蕊,反之若心皮合生,則稱為復雌蕊。雌蕊的黏性頂端稱為柱頭,是花粉的受體。花柱連接柱頭和子房,是花粉粒萌發後花粉管進入子房的通道。

㈨ 描寫花的作文,會的速回啊!!!

是雪花綴滿枝頭,這般晶瑩潔白?是白雲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聖潔,比白雲更端莊--她是盛開的蘭花,人間的聖潔之花。蘭,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們青睞,不僅歷代丹青妙手為之潑墨揮毫,更是騷人墨客吟詠的對象。

如果說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麼蘭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後」了。嬌柔的花瓣,優美的身型,純白的紗衣,構成了一朵聖潔的而又美麗的蘭花。她和國色天香的牡丹一樣奔放,又如凌膠仙子一樣飄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長。蘭花只能給人們僅僅幾天的觀賞就凋謝了。一霎那的美與香,常引起人們的憐香,而她的神韻依然存在人們的腦海里,更鐫刻在人們心間。

蘭,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風中怒放,不與百花爭寵,只是默默地為世界增添一絲絲光彩;蘭花之香,清幽淡雅,不會讓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親切的香,叫人憐愛的香。你說,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為之傾倒,為之著迷?怎能不叫人去憐愛它,為之贊美一番?

蘭,無論高綴枝頭,還是飄落在地,始終保持一塵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潔白無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啟示人們制定的生活准則。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國千萬個讓賢的老幹部,他們為了培養接班人,使祖國突現現代化,自己甘願退居二線。這種可貴精神正是蘭花的真實寫照--雅素,朴實無華,默默奉獻。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樣色彩繁多,姿態各一。如果長久開放的生命之花會被污泥沾染,那我願為僅開一天的純潔的花。人雖不能都成為具有偉大功績的英雄,卻都應該並且能夠像蘭花一樣高尚朴實,聖潔無邪。為了裝扮出人間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風雨摧殘,「零落成泥輾作塵」,也會給人們留下「香如故」。

蘭花,是高潔的,而且具有蘭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潔的,因為他們都有一顆奉獻的心,一顆無私奉獻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我愛蘭花……
蘭的品種很多,單從時令上分就有春蘭,夏蕙蘭,建蘭,報歲蘭等,而我所知道的蘭花品種有吊蘭,君子蘭,紫根蘭,虎皮蘭,其他如舶來品的蘭花就更不知道名字了。但蘭花如一的風格,我卻喜歡。

蘭的品性清雅,從葉子到花,無一處不洋溢著高貴,單是欣賞葉子,看那舒展的姿態,油然從心底里生出一份敬意來。葉子不會蕪雜到銷了花的顏色,自顧自潑剌剌地瘋長,花兒也不會登上高枝做望斷雲涯狀而輕賤了葉子的映襯。花與葉子渾然一體,和諧的保持著那一份美,像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默契不言而喻,心犀相通,守著一份曼妙的情愫,彼此雲漢迢遙,思念卻不舍晝夜。

那蘭花,沒有濃烈馥郁的香味,連花開的模樣也決計不是張揚,燦爛的。總是低調的默守一份從容和高雅。萼萼花蕊從疏淡的葉子里薄薄淺出,然後擎出纖細的莖,花才開始綻放,一縷縷馨香含蓄地釋放著,無需害羞,它本自脫俗,也無需鮮艷,它本自淡雅。恰到好處地融入性格,自是一副怡然,含蓄,耐讀的姿態。

蘭的品性高潔,它是一種會愛的花,不施粉黛,不著鉛華,美麗卻一自天成。和蘭花在一起,其言也馨,其情也雅。品蘭,品蘭花一樣的人,生活從此多了一束高貴的牽掛,心海里從此種植一株解語的奇葩。 蘭花是我國傳統名花。它清新飄逸的幽香、剛柔相濟的葉叢、端莊素雅的風韻,歷來為人們推崇和鍾愛,與梅、菊、竹稱為四君子。古往今來,描繪和贊賞蘭花的詩篇數不勝數。
蘭花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至愛,古人對「四君子」中的蘭花就有許多贊美之詞。其中有一句就是「氣質美如蘭」,藉以形容人的高雅脫俗,而這一句也正說明了蘭花氣質的高貴。雖然人們對蘭花有許多贊美之詞,但我覺得蘭花並沒有人們說的那樣神奇。記得爸爸剛把蘭花抱回家的時候,我看了它一眼,覺得蘭花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蘭花開放的那天傍晚,卻使我徹底改變了對蘭花的看法。
記得那晚,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著如絲的小雨,微風輕輕一吹,窗外的景色變得如詩如畫,我正欣賞窗外的美景,突然,一股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我輕輕地吸了一口氣,——多麼清新的空氣啊!在這清新的空氣中飄著一股清香,幽幽的、淡淡的,我的鼻翼翕動,剛剛聞到一絲幽香,但它又飄然而去了,無意間又忽然襲來,那似有似無的清香使我著迷。在我迷惑的時候,我的目光不知不覺落到了蘭花身上:「原來是蘭花開了!」我高興地歡呼起來。我走近蘭花,仔細觀察著這盆蘭花,只見綠綠的像劍一樣的葉子里,伸出一枝暗紫色的花莖,莖上開著幾朵紫色的小花,每朵花看上去都像一個小小的蝴蝶。我正欣賞著這可愛的小花,那股淡淡的幽香又飄然而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時我被這股清香徹底征服了。
我這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如此鍾愛蘭花,原來他們喜歡的不僅僅是蘭花的清香,而是從蘭花身上找到了一種高貴的品質,你看,蘭花並不起眼,但它卻把幽香奉獻給了人們,而當你注意到它時,那股幽香又悄悄而去,它從來不刻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奉獻自己,這不正像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嗎?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像蘭花一樣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像環衛工人,他們的職業非常普通,可是他們卻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干著不平凡的事,是他們把干凈整潔的城市風貌奉獻給了人們。這不正是蘭花精神的寫照嗎?
我愛蘭花,愛它那幽幽的清香,但我更愛它那不炫耀自己卻把清香奉獻給人們的精神。 願樓主採納

㈩ 粉黛紅顏蘭花優缺點

優點是為觀賞價值、經濟價值都很高,缺點是不易成活,對氣候要求較高。

粉黛紅顏蘭花是單子葉植物綱、蘭科、蘭屬植物通稱。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粉黛紅顏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熱點內容
白宇海棠 發布:2025-09-20 13:05:01 瀏覽:194
四川牡丹基地 發布:2025-09-20 12:59:49 瀏覽:149
匡威鞋舌櫻花 發布:2025-09-20 12:57:50 瀏覽:876
提子籽小盆栽 發布:2025-09-20 12:54:36 瀏覽:430
泛美花卉種子 發布:2025-09-20 12:48:57 瀏覽:361
裝修界七夕 發布:2025-09-20 12:34:44 瀏覽:938
丁香的播種 發布:2025-09-20 12:26:52 瀏覽:501
茶花重剪矮化 發布:2025-09-20 12:25:49 瀏覽:749
韓寨村櫻花 發布:2025-09-20 12:23:28 瀏覽:165
萬都花卉 發布:2025-09-20 11:43:21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