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盆鈞瓷
⑴ 中國五大名窯的代表作是什麼
代表作:
1、汝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汝窯天青釉圓洗、汝窯天青釉碗等。而台北故宮則藏有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與汝窯粉青蓮花式溫碗等。
(1)海棠盆鈞瓷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1、汝窯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2、汝窯
汝窯燒制的汝瓷因為其絕妙的色澤、獨特藝術價值,深得帝王歡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譽,位居五大名窯之首。
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系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3、哥窯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哥窯瓷最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
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金絲」、「鐵線」。
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紫口」,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盡管以後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制上皆未能臻此絕藝。
4、鈞窯
鈞窯釉色大體上分藍、紅兩類、具體的可呈現月白、天青、天藍、蔥翠青、玫瑰紫、海棠紅、胭脂紅、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紅等。其中,藍色也不同於一般的青瓷,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都具有瑩光一般的藍色光澤。
鈞瓷釉色有一種瑩光一般幽雅藍色乳光,其色調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燒制色釉「窯變」為其特色。
5、定窯
定窯器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紋樣秀麗典雅。北宋早期定窯刻花、構圖、紋樣趨簡,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有淺浮雕之美。
北宋中晚期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一格。裝飾圖案常用印花、劃花和堆花手法,秀麗典雅。印花圖案,自然形態經巧妙變形,構成嚴謹;刻劃花,較印花更活潑生動,別具一格。
⑵ 鈞瓷的四大特點
鈞窯胎質細膩,釉色華麗奪目、種類之多不勝枚舉;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硃砂、火紅,還有窯變。器型以碗盤為多,但以花盆最為出色。
即鈞瓷的釉面所產生的紋理。鈞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釉面易形成奇美的紋理,也叫紋路。鈞瓷特殊的釉料和獨特的燒造工藝,促成釉面在煅燒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進行氧化、還原、熔化流動呈色及分相等變化,再加上燒成後釉面開片,使鈞瓷表面在色彩萬變的基礎上又出現多種奇妙美麗的紋路,如蚯蚓走泥紋、蟹爪紋、莬絲紋、羽片紋、魚子紋、珍珠點等名貴紋路。
鈞瓷外型以端莊、渾朴、古樸、斯文為特徵。鈞瓷器皿,稜角清楚,線條幽美,文飾精練,雕塑別致。鈞瓷傳統作品尊、鼎、缽、洗、瓶等擺設品,置之庭室,華麗堂皇,滿屋生輝;陳之幾案,心曠神怡,雅緻韻人。鈞瓷胎質,熏陶清純,松軟細膩,扣之其聲如罄,清脆悅耳。鈞瓷的釉質深沉透活,晶瑩玉潤,有明快的活動感。釉中經常浮現出珍珠點、魚子、菟絲、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紋路。今人用「五光十色潤如玉」,「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來贊譽鈞瓷釉質的純潔和釉色的艷麗。鈞瓷的釉色,各不雷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卻找不到兩件色彩完整雷同的產品。這就是人們說的「鈞無 雙配「,也是鈞瓷奇特藝術作風的一個方面。 鈞瓷奇特的藝術作風,從來為海內外各界人士所贊揚。鈞瓷的經濟價值更為同行業所注重。
⑶ 淺談如何注意鈞瓷收藏細節
陶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除了具有作為工藝品的觀賞價值以外,還具有無以倫比的收藏價值。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就生產和製造有典藏價值陶瓷的歷史傳統,因此在民間和宮廷中,陶瓷藝術品屢見不鮮,並且珍貴至極。走進陶瓷收藏的世界中去看待這些針對的藝術品,人們總是不勝唏噓它們的美感和巧奪天工。但對於生活中的陶瓷知識卻所知甚少,更加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收藏細節以及注意事項,下面我們來走進陶瓷收藏的世界,去看看這些稀世珍品應該如何收藏至今。
何為鈞瓷
鈞瓷產於河南禹州神垕,屬青瓷。最早的鈞瓷出現於唐代,宋朝興盛,經歷元、明、清等朝代。宋代的鈞瓷列為皇家珍品,禁止民間收藏。鈞瓷以銅紅釉的穩定燒成的技藝聞名天下。精品鈞瓷青若藍天,白如美玉,紫如熟葡萄、盛開玫瑰,紅如牡丹。鈞窯出現在宋代的河南禹縣,宋鈞窯釉色多為玫瑰紫、海棠紅、梅子青,器形一般多是花盆、盤、爐尊、洗、碗等。宋代的鈞瓷也叫做「花瓷」,名字的緣由來自於其釉面不規則呈現流動細線,猶如「蚯蚓走泥紋」一般,再加上其鈞釉燒制變化巧奪天工,具有「鈞瓷無雙」的美譽。
⑷ 鈞瓷能養出什麼效果
鈞瓷能養出的效果:鈞瓷與玉比,鈞瓷比玉美,似玉非玉。
鈞瓷乳光潔如釉,有玉一般柔和的質感,又有玉特有的變化性。其中,釉面上縱橫交錯的開片紋、珍珠點、蟹爪痕、蚯蚓走泥等奇效,使釉質更透活欲滴。
鈞窯胎質細膩,釉色艷麗奪目,品種繁多,有玫瑰紫、海棠紅、茄紫、天藍、胭脂、硃砂、火紅,還有窯變。碗碟以碗盤為主,而花盆最好。
鈞瓷不象單色瓷那樣千篇一律,也不像手繪瓷那樣有固定的圖案,而是釉色千變萬化、妙趣橫生,形成「千鈞萬變、意境無窮」的美,為欣賞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
同樣的鈞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一種人,不同的心境可以看出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境蘊涵著不同的人生感受、情感體驗。
鈞瓷的藝術特色
鈞瓷的藝術美,是通過神奇的窯變工藝而獲得的,它不同於人工的繪畫雕刻藝術,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麗、豐富。
鈞釉的乳光狀態和窯變現象是構成鈞瓷藝術美的兩個外觀特徵。乳光狀態是指鈞窯釉那種像青瑪瑙或蛋白石一般美麗的天青色半乳濁狀態,不僅使鈞釉產生一系列由淺到深的藍色,而且還賦予一種含蓄的光澤和優雅的質感,減少因釉面玻化而帶來的妖艷浮光。
窯變現象是指鈞釉在高溫下熔融流動,乳濁和著色色彩發生復雜的交錯變化,而使釉色變得絢麗多彩,紫、紅、藍、白交相掩映,給人一種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美的感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鈞瓷
⑸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鈞瓷有哪些特徵
我們知道,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鈞瓷處於恢復發展期。早期成型以手拉坯為主,後期在保留傳統手拉坯的同時,已普遍使用石膏模注漿成型,不但提高了產量,還使傳統造型大批投入生產。
當年的造型主要以仿古為主,並有一些創新。其品種主要有壇子瓶、豐肩虎頭瓶、雙耳花瓶、鵝頸瓶、膽瓶、玉壺春瓶、活環瓶、雙耳八釘瓶、六方瓶,葵花式、蓮花式、海棠式、長方式、六方式花盆,三足爐、將軍盔、魚捕尊、浮雕龍紋大盤、帽筒、綉墩等各式尊、洗、盆多達150種。器型高度小於3-4厘米,大到50-70厘米,一些瓶、爐在頸肩部有虎頭、獅頭、異獸等耳飾,並有一些鏤空器型。前期鈞瓷產品大多數較為粗糙、笨重,胎質細膩呈白或灰白色,底部常有半透明的過底釉,圈足多較深。後期圈足部常有復線,足底部護胎釉多為深褐色,呈現「銅口鐵足」現象。胎質多為深灰色、灰白色和白色,吸水率低,瓷化程度較高。
釉色因燒成方式不同大致分為三類,仿宋藍鈞釉色以天青、天藍、月白為主,在這些單色釉中偶有帶紅或者紫斑者,因這些斑塊為鉻錫紅料點抹而成,發色呆滯。也有少量麥芽綠、孔雀綠、瓜皮綠釉。用風箱小爐燒制的鈞瓷,其釉色與民國時期的盧鈞風格類似,釉色光華五彩,鮮艷玉潤。以紫、紅為主,不少以沉穩雄渾的紫色調雜以紅色懸浮顆粒並輔有各種色彩的魚子紋,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20世紀60年代,釉色已由過去的單色釉為主發展為多色釉,釉質含潤,已有瑩玉透活之妙,主要有天青、天藍、月白、魚肚白、碧藍、米黃、胭脂紅、雞血紅、硃砂紅、玫瑰紅、玫瑰紫等釉色。
⑹ 鈞瓷的四大特點是什麼
鈞瓷憑借「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居於中國「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鈞瓷的基本色調呈現的是一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淡的藍色稱「天青」,較深的稱「天藍」。比「天青」更淡,則稱為「月白」。釉層富含玻璃微粒,散射藍光,正如天空蔚藍之故。
鈞瓷外型以端莊、渾朴、古樸、斯文為特徵。鈞瓷器皿,稜角清楚,線條幽美,文飾精練,雕塑別致。鈞瓷傳統作品尊、鼎、缽、洗、瓶等擺設品,置之庭室,華麗堂皇,滿屋生輝;陳之幾案,心曠神怡,雅緻韻人。鈞瓷胎質,熏陶清純,松軟細膩,扣之其聲如罄,清脆悅耳。
鈞窯胎質細膩,釉色華麗奪目、種類之多不勝枚舉;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硃砂、火紅,還有窯變。器型以碗盤為多,但以花盆最為出色。
⑺ 北宋鈞瓷的器形有哪些
我是鈞瓷TV《禹州鈞瓷》欄目主編,喜歡收藏鈞汝官哥定宋代五大名窯瓷器。請關注我,做您身邊的收藏顧問,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咨詢,我會及時回復您!
要說宋代鈞瓷器型,可以從民窯和官窯兩個角度來說。
宋代民窯代表器物造型分類:

以上是根據考古或者現存的器物的總結,當然也有可能有些器型沒有實物流傳下來,以至於我們沒有那個福氣見到了
⑻ 鑒賞和收藏一件鈞瓷,需要注意哪些
鈞窯瓷在北宋時就生產,到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繼汝窯之後在河南禹縣(當時稱鈞州,故名)。以當時的八卦洞窯和鈞台窯為最有名。燒製品為最好,是燒制皇室用瓷。
這種窯的瓷先燒素胎,北京翰海春拍藏品徵集。一八零。五六零五。三二三七。高經理。出窯後施釉進行二次燒制,以銅摻入釉料,使其產生泛紅色的釉面。
在高溫下產生窯變現象千變萬化,有玫瑰色、有天藍色、天藍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紋、底上有蟹甲綠和記大小規格的數字,如:一、二、三、四。這些數字恰似數字款。鈞窯器造型古樸典雅、釉面自然。
釣瓷在歷史上幾乎沒間斷過,但是人們追求的是宋代的鈞瓷,但是很少,而元鈞和清代鈞窯是有區別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鈞釉好、胎好,元鈞粗糙,清鈞過細,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韻是不夠的。
在宋早期到目前的歷史長河中。鈞瓷的出現量、仿製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認出宋代好的鈞瓷器件也不是很簡單的事。這要有斷代能力才能分辨出來是宋代的還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鈞瓷的特點,才會知道鈞瓷時代特徵,也要學習鑒別技術。
鈞窯在歷代燒造的過程中,也分官鈞、民鈞。
官鈞穩重,器有下墜感,胎質堅硬,扣之聲音如鐵,多次施釉顯得肥膩,有流淌的曲線感,手能撫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紋,有流動感,有的有紫紅色的窯變飄渺如真,底有蟹甲綠斑,有護胎釉,有數字如款號的大小,數小的大,數大的小。
宋鈞窯月白釉海棠式盆托-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民鈞和元鈞走泥紋呆板,胎質粗糙釉不均。金鈞粗而發黃露胎多。元鈞幾乎僅有大半截釉。元器重而大,喜堆貼紋飾,釉流淌嚴重。元以後仿品雖精,但紋飾呆板,失真不活。斷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紋飾,如:宋不加裝紋飾,元半截釉,金元胎黃褐,顯粗糙。
金-元鈞窯天?葡萄紫海棠式盆托
元代鈞釉盞托
鈞窯紅斑是釉中含銅所出現的,紅斑和其他釉色交接處有一過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過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紋,有蟹甲綠,足有滿釉的少,胎質有泥質成為宋產。砂質的為元代的。應該說,鈞瓷和景德鎮瓷用的高嶺土瓷胎是有區別的,和其他窯口用料也不一樣。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宋鈞窯玫瑰紫釉尊-北京故宮
鈞窯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紅、玫瑰紅,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鈞瓷號稱千年不變色,證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帶有棕眼。
金-元鈞窯天青紫斑釉盤-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元代均窯罐
明代鈞窯鼓釘三足洗
清雍正仿鈞窯變釉弦紋扁肚瓶-北京故宮
評判一件鈞瓷整體的質量還要同時兼顧方方面面,其鑒賞主題具體表現在型、質、色、紋(畫)、韻這五方面。
即觀其型、認其工、看其色、辯其紋、品其韻,鑒賞鈞瓷應從這五個方面綜合考量:
1、型:鈞瓷造型要求簡潔、端莊、大氣,做工精細、規整。
具體說,型,就是鈞瓷的設計造型,是陶藝家的雕塑,體現一個藝術家的水平,體現一個藝術大師的審美眼光、修養、修為、學識和創作風格,這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
宋均窯膽瓶―大英博物館藏
俗話說「型為本,釉為魂」講的就是造型是鈞瓷第一要素這個道理。也有人比喻說,鈞釉是一襲華美的布料,看它穿在怎麼樣的鈞瓷模特身上,同樣強調了造型的重要性。
宋鈞窯玫瑰紫海棠口盆托-大英博物館藏
2、工:胎質要求堅實、緻密、厚重,釉質要求細膩、溫潤、渾厚、活潑。
工,就是匠人注漿、拉坯、修坯、粘接、打款等工藝環節的制瓷水平。
一是做得認真不認真,精細不精細。
二是工藝復雜程度決定了工匠做工的工藝含量,工藝的含量多少直接決定了作品價值的高低。
往往是,一件造型異類、工藝復雜的作品耗時耗力耗工,它的價值自然要高於一般作品。
宋鈞窯鼓釘三足洗底部
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底局部
元代鈞窯天藍紫斑如意枕底部
元鈞窯天青釉墩式碗底
明鈞窯月白釉雙耳三足爐底
清雍正仿鈞釉天球瓶底部
3、色:釉色首先要求純正、稀少,有個性,或艷美或含蓄,或淡雅或拙樸,或純凈或五彩滲化亂中有序。
釉,就是鈞瓷窯變的釉色。鈞瓷與青花瓷等瓷器不一樣,是唯一靠窯變著色的釉色裝飾的瓷種。「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色彩變化多端。
「三分做七分燒」「生在成型,死在燒成」說的都是窯變釉色的不容易掌控。
「過手七十二,貨賣一張皮」,不管你的窯爐如何設計;也不管你所用的柴、煤、氣或其他燃料,釉子配方、制瓷工藝的如何特殊,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層好的讓人驚艷的釉色,為了鈞瓷的儀表這「一張皮」。
而這一張皮決定了此鈞瓷值不值錢,所以說,釉色要奇。
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北京故宮
金-元鈞窯月白出戟尊
明十五世紀鈞窯丁香紫瓷尊高24 cm,口徑19.5 cm
清乾隆仿鈞窯變釉獸耳尊
民國仿鈞窯如意花盆
4、紋(畫):紋路精美、奇巧,窯變自然、豐富,形象逼真,畫面合理,形、神皆備。
宋鈞局部
元鈞局部
明鈞
清代鈞釉局部
5、韻:窯變道法自然,意境悠遠,有神韻、風韻、氣韻、情趣,令人神往,讓人暇想,或富含哲理,能給人智慧,給人啟示。
現簡單介紹幾種值得收藏的窯變效果,僅供參考:
1、窯變自然、奇特,象形,象物,如景,似畫,並要神形皆備,不留人為痕跡,少有雜紋干擾,形象突出,畫面合理,自然奇缺,不可復制,此乃鈞中極品。
2、釉變色彩純正、潔凈、高貴、淡雅。釉質細膩、溫潤、渾厚、活潑,可與宋鈞媲美,此乃鈞瓷愛好者的一致追求。
3、釉變豐富,多姿多彩,紋路精美,視覺沖擊力強,亂中有序,花而不俗,產出不多。
4、釉變質朴古拙,斑駁奇妙,詭秘含蓄,其觀賞主題並不符合形式美學的規律,賞的只是一種趣。有種與眾不同的「怪」和「異」,令人「匪夷所思」,令人肅然起敬,產出極少。
5、釉色純凈,釉質渾厚瑩潤,玉質感非常強,似玉非玉勝似玉。釉色釉質俱佳者產出極少,人見人愛。
6、釉色純正,過渡自然,有一定特色,高雅不俗,燒成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