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樹帆山
1. 《望天門山》這首詩,「孤帆」的意思是什麼
《望天門山》這首詩,「孤帆」的意思是:孤舟。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
全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翻譯: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1)海棠樹帆山擴展閱讀: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
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帆山子傳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員,名墩,字
1.B 2.B 3.C 4.(1)凡是使人感到高興感到驚奇,感到滑稽可笑的,他張開嘴巴就加以褒貶評論,講得極盡其妙。 (2)他的摯友江吟香素來重視節義,有五個朋友,江吟香憐憫他們沒有後代,每逢寒食節,就備上飯食紙錢。 |
3. 孤山的山頂望江樓
南宋初期,岳飛退守陰沙,明嘉靖末年倭寇入侵,這兩件靖江歷史上的大事,加上孤山北部的泥沙淤積成陸,使得當權者認為在此設置一縣扼守江北門戶變得尤為重要。於是,在明成化七年(1471),靖江正式設縣,孤山從此不再孤立於大江之上,它有了一方沃土可以盡情地俯視。
據《泰州志》記載「(孤)山墜於江,徙祠(伏虎禪師祠)北岸至今。」可知孤山在唐明之間曾發過一次大的山體滑坡。
明代靖江縣丞韋商臣《登孤山詩》雲:「孤山忽自擁平沙,下界猶連十萬家。天壓海門煙雪渺,風搏山寺竹松斜。漁燈明滅緣遙島,鮫寶參差帶落霞。絕頂夜深衣袂冷,愁看北斗是京華。」此詩記載的就是當時孤山周邊的現狀。之後,孤山山北角發生了多次崩塌。
除了唐代《續高僧傳》中,確切記載了「伏虎禪師」法響在孤山建正見寺外,目前,能查找到最早的關於孤山寺與僧人文字,當屬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在《孤山帆影》詩中寫的「竺僧有道元非妄」。
而從明代開始,靖江百姓就著意修飾、打扮孤山,在山上陸續建成寺廟祠殿,以及「不孤亭」等,眾多樓台殿宇,翹角飛檐,雕梁畫棟,使它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其中,明弘治三年(1490),由知縣金洪主持,修建山路,並於山頂建「觀海亭」,又叫「望海亭」、「望江樓」。登樓遠眺,澄江如練,平疇百里。明萬曆年間,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曾登臨孤山,為望江樓題詞「海柱峰」。
明末清初的兵燹,讓孤山寺的建築遭受巨大破壞,孤山寺也日漸衰敗。據咸豐七年重修的《靖江縣志》記載:「清順治六年(1649)邑人陸峻重修,逾二百年,傾圮殆盡,道光二十六年(1846)山後鄉民募捐續修,然形制規模,大不如前。」
民國十六年(1927),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白寶山部隊在孤山上架起大炮,轟打靖江城。從此,寺內僧人逐漸散去,孤山寺也變成一片斷垣殘壁。眾多亭台樓閣,均毀於戰火,僅存明代躡雲坊遺跡。
上世紀60年代,人們在修建姜八公路時,炸山取石,孤山毀去近半,再次遭受重創。
4. 逡巡的意思
有所顧慮而徘徊或不敢前進。
逡巡
讀音:[ qūn xún ]
引證:鄭觀應 《盛世危言·防海下》:「游弋者以四快船、八雷船為奇軍,梭巡不絕,往來於成山、鴨綠之間。」
漢字筆畫:
(4)海棠樹帆山擴展閱讀
近義詞:梭巡、徘徊
一、梭巡
釋義:往來巡邏。
引證:茅盾 《子夜》十四:「 李麻子 帶著他的手下人在這里一帶梭巡。」
二、徘徊
釋義: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引證:魯迅 《三閑集·「醉眼」中的朦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變成同意者,反對者變成徘徊者』了。」
5. 帆山子傳的原文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員,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別號也。性逋宕(būdàng)不羈。讀經書悉通曉,卒不為先儒所囿(yòu)。嘗曰:「漢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誤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shū)①,平視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歸家能毆兄妹者賞,受賞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無也。善為學者,務究大義而順人情以設教。」其持論快徹,大率類是。余每至邗江,必招與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談,汩汩如傾河。尤長於說往事,敘先賢遺跡。凡可喜可愕,可嗢噱(wàjué)②絕倒者,騰其口抑揚而高下之,盡態極妍。
身短而髯,圓面。終身布衣,家無擔石,氣象充充然,不類貧者。逡巡(qūnxún)③有恥,遇人無機心。假館某某家,偶有不可於意,色斯舉矣。居常不系襪,或戴道士冠,掛塵尾。幾上羅列圖書、佩環。橢狡④零星,手自摹拭。見美男子則惵(dié)然⑤意下,目往而足欲隨,或尤之,笑曰:「吾何與哉?《易>稱『見金夫⑥,不有躬』,聖人詔我矣。」其風趣如此。
論曰:莊子有「人貌而天」之說,帆山子真氣盎然,蓋純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終。聞臨終預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壠中,而以所玩器物盡貽朋好,拱手而逝。自稱無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摯友江吟香素敦風義,有友五人,哀其無後,每逢寒食,輒具雞黍紙錢。設位,祀之於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蓋即宋玉「招魂」、聖人「於我殯」之義。嗚呼,仁哉!
6. 帆山子傳的譯文
真州有一個隱士叫帆山子,姓員,名燉,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別號。他性格散漫不受約束。讀經書都能通曉,卻終不受前代儒士觀念的束縛。他曾經說:「漢代儒士拘泥於具體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丟棄情感而談論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錯誤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說: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視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說:回到家裡能打兄弟姐妹的就有賞,得到賞賜的人一定很少。為什麼呢?一個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個是人的性情中所沒有的。善於研究學問的人,一定要探究大道理並順乎人的性情來實施教化。」他的論說痛快透徹,大概就像這樣。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來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歡他的議論,常常慷慨激昂而談,滔滔不絕像傾瀉的黃河。他尤其擅長述說往事,述說前代聖賢的事跡。凡是使人感到高興感到驚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張開嘴巴就加以褒貶評論,講得極盡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長著胡須,圓臉。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裡沒有一擔存糧,但是很有氣度,不像貧窮的人。舉止行為有節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沒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時,偶爾有不如意(不適合心意),臉色就變得不好看(變化)了。他平時常常不穿襪子,有時戴道士帽子,掛著拂塵。幾案上擺放著圖書、玉佩,各種零碎的小器具,經常自己動手擦拭。見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亂,眼睛盯著而腳像要跟著,有人指責他,他笑著說:「我哪裡是真要做什麼?《易經》上說『見金夫,不有躬(見到有錢有勢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羨慕不已)』,這是聖人教導我的。」他如此風趣。
評論說:莊子有「人貌而天(雖具有人的形貌卻負載著天的精神)」的說法,帆山子身上充滿真氣,大概因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聽說他臨終的時候預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親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墳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給了親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稱是不行禮義的人,確實是這樣。他的摯友江吟香素來重視節義,有五個朋友,江吟香憐憫他們沒有後代,每逢寒食節,就備上飯食紙錢,設靈位,在江邊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個人中的一個。這是宋玉為屈原招魂、聖人為朋友殯葬的義行。嗚呼,真仁愛啊!
7. 李白望天門山帆是指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白話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8. 逡巡的讀音和意思
逡巡的讀音是: [ qūn xún ],意思有9種解釋,具體如下:
1.亦作「 逡廵 」。卻行,恭順貌。
2.退避;退讓。
3.從容;不慌忙。
4.小心謹慎。
5.徘徊不進;滯留。
6.拖延,遷延。
7.遲疑;猶豫。
8.頃刻;極短時間。
9.月暈。
(8)海棠樹帆山擴展閱讀
一、逡讀音:qūn
釋義:
1.(形聲。從辵( chuò) 。本義:徘徊的樣子)
2.復,往來。
3.退讓。
4.退卻,打仗時軍隊向後撤。
相關組詞:
1.逡速[qūn sù]
迅疾,疾速。
2.逡縮[qūn suō]
退縮,退避。
3.逡巡酒[qūn xún jiǔ]
傳說中神仙釀造的頃刻即成之酒。也稱「頃刻酒」。
二、巡讀音:xún
釋義:
1.往來查看:~視。~哨。
2.量詞。用於給全座斟酒的次數:酒過三~。
相關組詞:
1.巡禮[xún lǐ]
朝拜聖地。
2.巡捕[xún bǔ]
清代總督、巡撫、將軍的隨從官名。分文武兩種。
3.巡風[xún fēng]
來回走著望風:~瞭哨。
4.巡夜[xún yè]
在夜間巡查警戒: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