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蘭花
Ⅰ 蘭花是國家幾級保護植物
我國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沒有包含蘭科植物,第二批保護植物名錄雖包含全部蘭科物種,但還未正式公布。因此,從保護物種資源的角度來說,對野生蘭科植物的亂採行為在法律層面上追究刑事責任,尚缺少依據。
實際上,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有新的蘭科物種被發現。「因為第二批保護植物名錄包含了所有蘭科植物,如果正式公布,那麼即使新發現的物種也在保護范圍之內,因此盡快公布第二批植物保護名錄,是保護蘭科植物及限制非法貿易的當務之急。
(1)傳承蘭花擴展閱讀
蘭科植物種子細小,缺少胚乳,繁殖相對困難,普通群眾很難大量繁殖,因此要積極引導、鼓勵一些研究機構或者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蘭科植物的品種選育和種苗繁育技術研究,滿足社會和市場的觀賞、葯用需求,減緩對野生資源的依賴。
「近年來,兜蘭、石斛、白及等蘭科植物的種苗繁育和人工栽培取得突破,已經逐步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這些種類野生資源的破壞壓力也大大減輕。要處理好蘭科植物原產地居民發展與物種保護的問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減少他們對採挖野生資源獲取經濟利益的依賴是一個重要前提。
Ⅱ 蘭花的傳統文化與典故
(一)蘭花的美與最初的意象
最初的蘭花,本身並不具備今天所認為各種意象。人們喜愛蘭花,源自蘭花的自然美。所以,更多的是對蘭花這種質地美的賞析。這時的蘭花,並未在形成系統的蘭花文化,只是結合與時代結合,成為一種生活的象徵,或者叫陪襯。
據史料記載,國人植蘭,可以追溯到上古之世,諸如《越絕書》所載「勾踐種蘭渚山」、屈原《離騷》自述「余既滋蘭之九畹號,又樹蕙之百畝」,都是證明。這說明,那時的人們,更側重與蘭花帶來的外在美,側重於蘭花造就的外部環境及帶給人們的美好感受。
也可以說,在這一時期,人們立足於蘭花的質地美,認為大片蘭花所創造的環境是美好安定生活得象徵。這時的人們願意植蘭於寓所附近,以營造一種美好的環境。這時的蘭花,也被認為是最純潔最美好的象徵,但終究不是蘭花意象和文化的主流。
(二)、蘭花意象的發展與其文化底蘊
我們知道,一個時代的文化與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每一種文化的產生或者形成都是與時代結合的產物,都有歷史的縮影。而談到蘭花文化,就不得不談到儒家文化,談到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談到唐宋元明清時期。可以說,這些都是蘭文化的過度與飛躍時期。蘭花的意象因之豐富,得以更好傳承與發展,並與傳統文化一起形成了健全的體系。
作為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子,有「蘭當為王者香」、「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等語。孔子在蘭的自然屬性與儒家的人格特徵之間找到了呼應與契合,並藉助於蘭的文化意象使孺家的人格特徵得以直觀地、清晰地表達,同時,蘭的文化內涵亦由此產生,並逐漸豐富起來。 在先秦儒學著作中,有多處將蘭作為君子的人格象徵。如:《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貧困而改節。」這些都為此後蘭花意象的豐富打下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蘭花意象和文化著重體現於其詩詞歌賦。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這些詩詞歌賦背後的深層文化實質。文化界已有公認,魏晉南北朝詩歌中的蘭意象的意義意象無疑是中國古典詩學和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在中國古代文化和詩論中,具有廣泛的文化意義和深刻的審美內涵。
Ⅲ 蘭花有什麼作用
所有的蘭花對人都是有好處的。
蘭花的品種有:春蘭、建蘭、蕙蘭、寒蘭、墨蘭、文心蘭、石斛蘭、千代蘭、卡特利亞蘭、春劍等。
1、春蘭
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春劍花色豐富多變。是色素種類最多的一個蘭種。
其四大基本原色是:白、綠、黃、紅。在這些基色中又呈現出若干變調色彩,白色在其他蘭科植物中難尋到純凈無瑕的白色,而在春劍中則屢有聖潔的白色花被,有的呈銀白,有的魚肚白,有的水白,有的乳白,有的呈月白色,顯得那樣神聖、靜逸、純潔;綠色花被,生機盎然,濃縮著人生的哲理;黃色花被華貴明麗,事業的輝煌;紅色花熾熱深情,愛的使者。春劍色素絢麗多彩、奼紫嫣紅、嫵媚婉麗、打破了東方蘭無艷色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