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梨花壓海棠
㈠ 一枝梨花壓海棠 出自那首詩
出自蘇軾的《戲張先》。
原文如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釋義:
八十歲的老翁娶了十八歲的新娘,滿頭白發蒼蒼與新娘漂亮的紅妝形成鮮明的對比。
洞房花燭夜之時,兩人就像白色的梨花和粉色的海棠在一塊。
(1)一直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據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東坡就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之後,「一樹梨花壓海棠」成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說法。
這首詩充滿戲謔的意味,全詩共四句,其中三句都用了對比,第一句,張先已經八十,新娶得新娘只有十八;第二句,新郎已經白發蒼蒼,新娘卻面若桃花;第四句,把張生比為白色素凈的梨花,把新娘比為粉色的海棠,形象的調侃了這場老夫少妻的婚禮
㈡ 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下一句是什麼
沒有下一句,這已經是最後一句,出自宋代蘇軾的《戲贈張先》。
全句詩句內容為:「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譯文:十八歲的新娘嫁給八十歲的新郎,蒼白的頭發對著鮮紅的裝扮。大意為老牛吃嫩草之意。
(2)一直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一,古詩《戲贈張先》的故事:
宋著名詞人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附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二,蘇軾的藝術成就:
1,書法
(1)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 黃庭堅, 米芾, 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 王僧虔, 徐浩, 李邕, 顏真卿, 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2)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2,繪畫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㈢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誰寫的,全詩內容是
蘇軾所作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內。
梨花指的容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用來調侃好友張先在八十歲時迎娶十八歲小妾。
(3)一直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㈣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春天要到了,很多人出去外面踏青,看到萬物復甦,滿眼春花的時候,不禁都會吟起這句詩:一樹梨花壓海棠。有時候如果不懂得詩詞的含義,用錯場合也是會鬧出笑話的。
看來張先是很享受自己的這番功績,真是沒想到這位80歲的老翁才是真正的風流才子啊,哈哈。
後來張先與這位小妾一共生活了8年,小妾為他生了2兒2女,後來因為張先去世之後,小妾悲傷過度,不久之後,也鬱郁而終了。
㈤ 「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哪首詩作者及全詩是什麼
出自宋代佚名的《戲贈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㈥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
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詞義是:「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說法。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民間故事裡的一句詩,化用自元稹詩《白衣裳》的最後一句「一朵梨花壓象床」,用來調侃老年丈夫娶年輕妻子。
該詩有多種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如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
清朝劉廷璣在《在園雜志》里寫道,有年春天他到淮北巡視部屬,「過宿遷民家」,見到「茅舍土階,花木參差,徑頗幽僻」,尤其發現「小園梨花最盛,紛紜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紅艷絕倫」,此情此景,令他「不禁為之失笑」地想起了一首關於老人納妾的絕句:
「二八佳人七九郎,蕭蕭白發伴紅妝。扶鳩笑入鴛幃里,一樹梨花壓海棠。」
(6)一直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網上有人把「一樹梨花壓海棠」當作是蘇軾調侃張先納妾的作品,這種說法是錯的。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廣見於明代迄今筆記小說的民間段子,目前發現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 。
之後如《北華月刊》、《寄廬茶座》、《拾慧篇》等書都收錄有類似的段子,故事主人公和詩句各有不同,但都沒說作者是蘇軾,只說是民間「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滬上詩翁陳某」等所作。
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蘇軾寫「一樹梨花壓海棠」調侃張先的說法。此說法系把民間故事與歷史事實混為一談。
蘇軾的確曾因張先納妾而相互和詩,蘇軾寫的是《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張先的詩沒流傳下來,宋代葉夢得《石林詩話》里收錄了兩殘句: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因為都是寫詩調侃老年丈夫娶妻,所以在流傳過程中,典雅的原詩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間段子所取代,以至於造成很多人誤以為真。
㈦ 一樹梨花壓海棠 出自哪首詩
這首詩出自宋代蘇軾的《戲贈張先》
原詩如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回成雙夜,一答樹梨花壓海棠。
翻譯:
新娘十八歲,新郎已經八十歲,一頭蒼白的頭發對著新娘艷麗的紅妝。
鴛鴦被裡兩兩成雙,好像一樹梨花壓倒了海棠。
(7)一直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蘇軾為祝賀他80歲的老友張先納妾而寫的。古代有錢的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所以這個張先老先生就談了個忘年戀,娶了個18歲的美嬌娘當小妾。所以蘇軾送了一首這么頑皮的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比較好理解,很直白說了新娘18歲但是張先已經80啦!所以張先的蒼蒼白發對著美嬌娘的紅妝。
後面兩句寫的是洞房花燭夜,倆人同蓋鴛鴦被成雙成對纏綿悱惻,後面這句詩句就成了金句,因為大家都能理解梨花是白色的形容張先,和蒼蒼白發相對應。
蘇軾和張先的關系很好,所以他故意寫了這么首艷詩調笑張先。
㈧ 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究竟有什麼深意
這是一首詩的最末一句,也是一個史上特別有名的典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張姓老翁,已經年逾八旬,卻在如此風燭殘年娶了一位年芳十八的如意美嬌娘,顛鸞倒鳳的興奮之餘,忍不住詩興大發,竟然還賦詩一首,惹得周遭一片調侃、揶揄的罵聲。
而這句「一樹梨花壓海棠」,就是張翁的老熟人、大學士蘇東坡的詩句,對他的這種老夫少妻和得意忘形進行了無與倫比的調侃和諷刺,竟然千百年來愈傳愈廣,成為了蘇子信手拈來的一句名言。
惜乎我們只是讀到了它的表層,卻沒有領會詩人之於世事的控訴。
㈨ 一樹梨花壓海棠原詩的賞析
「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句詩的原文是: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街被裡成雙 夜,樹梨花壓海堂。 賞析:這實際 上算是首艷詩,艷而不淫, 才華橫益,大概就是對這首詩 的總體評價,不得不說其文學價值很高,特別是樹梨花壓海棠」 ,改掉 個字都覺得不要。
這首詩的典故: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在80歲時娶了18歲的一個美女為妾。蘇軾與張先是好友,與其他朋友一起去給張先道喜。席間有人問老前輩得此美眷有什麼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9)一直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