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小螳螂
『壹』 小螳螂怎麼養呀好難哦 螳螂卵大概要多少度才能孵化
沒養過一、人工高效規模飼養技術 目前已經有30餘種具有成熟的人工飼養技術。
採集種源
多種螳螂均以卵塊在樹枝、樹干、草莖、牆壁或石塊上過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開始采卵。采 寬背螳螂
卵時,選擇卵塊大,表面保護層較厚,光澤性強,卵塊外無破口、磨損或被寄生蟲蛀孔的優質、健壯卵,連同卵塊的粘連枝條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許水的罐頭瓶中。孵鞘內的卵開始孵化前(氣溫升至20℃前),應做好飼養前的准備工作。
飼用昆蟲
螳螂屬於捕食性昆蟲,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3齡前的幼小若蟲,如無活蟲,很難飼養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塊孵化前,應准備活蟲飼料,如蚜蟲和家蠅等。蚜蟲繁殖力極強,且易飼養。可預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陽畦中,種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後,接種上菜縊管蚜,讓其繁殖待用。其他飼料昆蟲有大蠟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黃粉蟲等。
人工配料
3齡後的螳螂若蟲食量較大,只靠有限的活餌料很難滿足需要,因此,必須配製人工飼料。下面介紹三個成功的人工飼料配方: 配方1:先將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將5克酵母片搗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後將50克雞蛋黃、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經過充分攪拌均勻後,放入鍋中蒸沸,冷卻後備用。 配方2:將100克鮮豬肝(其他動物肝也可),洗凈切碎剁爛成糊狀,加入蔗糖50克,拌勻備用。 配方3:水100毫升,鮮豬肝40克,蚜蟲粉20克,豆粉5克,蔗糖20克,瓊脂20克,酵母片1克。 採用以上三種配方時,要十分注意衛生消毒。配好的飼料經冷卻後,可放入冰箱內短時間保存,按需取用。如大量飼養,最好根據用量隔日配製一次。
飼養管理
螳螂因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因此人工籠養有一定難度。室外用12米×6米×2米大籠罩飼養,籠內移植栽 蘭花螳螂
種矮小樹木和棉花等隔離物,並供螳螂棲息,減少接觸機會,避免自相殘殺。同時,喂以人工糊狀飼料。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用飼料昆蟲黃粉蟲幼蟲和蒼蠅飼喂螳螂,即可完成生長發育過程並產卵。
環境調控
人工反季節培育、打破休眠、模擬溫濕度,人工創建自然條件,每天光照250瓦紅外線,另外加照紫外線。
採收加工
在秋季至翌年春季採收。采後清理雜質,於沸水中浸殺或蒸30-40分鍾,以殺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曬干或烘乾即為中葯桑螵蛸,備用或銷售。注意必須把蟲卵殺死,否則孵化出幼蟲後,葯效降低,影響質量。
炮製
取原蟲整理干凈,用2%-5%的食鹽水溶液,拌勻,悶潤,蒸2小時取出,曬干或文火炒干即可。 二、經濟利用
葯用價值
中葯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蟲的卵鞘。桑螵蛸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7種磷脂成分。桑螵蛸有抗尿頻和收斂作用。磷脂有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並能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及其他細胞膜合成,桑螵蛸性味甘、咸、溫、無毒,入肝、腎經。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之功能。主治遺尿、遺精、便頻、腎虛腰痛、神經衰弱,也適用於婦女帶下、經血不調等症。桑螵蛸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60-80元/千克。 除桑螵蛸以外,螳螂也可入葯,即將螳螂的成蟲乾燥入葯。螳螂有滋補強身、健腎益精、止搐定驚功能。主治體虛無力、陽痿遺精、小兒驚風抽搐、遺尿、痔瘡及神經衰弱等症。臨床應用主要是與其他葯物配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生防價值
螳螂可捕食40餘種害蟲,如蠅、蚊、蝗、螽斯苦蟲、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等小型昆蟲, 螳螂捕食壁虎
蟬、飛蝗等大型昆蟲。
食用價值
螳螂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蛋白質食用昆蟲。
觀賞價值
通過人工反季節培育,可以使人們周年欣賞到
『貳』 中國螳螂的品種有哪些(要圖)
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
1、狹翅大刀螳
雌蟲全長8.5-11.0CM,雄蟲7.5-9.5CM,屬大型昆蟲,體多為綠色或褐色。在我國東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成蟲主要以蚱蜢,蟋蟀,蒼蠅,蛾子等為食。通常在秋初成蟲,8月中旬為主要交配期,一生可產2-4塊卵塊。
『叄』 蘭花螳螂的外形和蘭花一樣而得名,那麼它是如何呈現出蘭花樣子的
蘭花螳螂Hymenopuscoronatus,是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原生的一種螳螂,有幾點可能和我們想像中的不同:雖然叫做「蘭花」,但它們並沒有直接模仿任何一種蘭花,把它們叫蘭花,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稱呼。蘭花螳螂並非永遠站在花卉上,相反,它們更多的是站在樹葉上捕食。如果站在花卉上,蘭花螳螂會比花卉更吸引昆蟲,可能會釋放一種不為人知的化學物質,讓昆蟲誤以為是流滿花蜜的罐子或者是雌性昆蟲,使得一些昆蟲無法控制自己……
『肆』 螳螂的生活習性
1、食性,螳螂為陸棲捕食昆蟲(肉食性),凡是昆蟲中的小型種類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蠅、蚊蝗、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都是其適宜的獵捕物。甚至蟬、飛蝗等大型昆蟲,也是它們的捕食對象
2、螳螂具有趨光性。
3、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內完成,一生中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階段,故屬於不完全變態類的漸進變態。
(4)蘭花小螳螂擴展閱讀
螳螂的分類:
1、魔花螳螂
也被人們稱為「螳螂之王」。 外形艷麗, 可模仿花朵。魔花螳螂外表美麗、體型獨特、數量稀少,是所有模擬花朵的螳螂種群中體型最大的一種。
2、蘭花螳螂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搶眼的一種了。
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最適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3、非洲的綠巨螳螂是一種比較猛的螳螂,體長平均在9厘米左右。他們能捕食小型蛇鳥、青蛙、老鼠等。也有記錄綠巨螳螂能吃掉蜈蚣、蠍子、蜘蛛(比較大的種類)。
4、金屬螳螂該種類有著華麗無比的金屬色光澤,因此得名金屬螳螂。能夠在樹幹上緊貼樹皮,快速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螳螂
『伍』 蘭花螳螂用哪種昆蟲針
蘭花螳螂體形較小,加之螳螂類的昆蟲身體都較軟,建議用二號或三號昆蟲針。
『陸』 螳螂吃什麼,住什麼環境,喝多少水,把養螳螂的要點說出來,越詳細越好。我是在農村的。
當你遇到一隻螳螂,或許是在路上,或許是窗上,又或許是在你的背上,當在你驚訝之後希望你可以多想想,如果你是第一次遇見螳螂,你會驚喜,你也許會有想把這個小小的酷酷的小東西當初寵物的想法,好吧,首先你可以思考下,你有沒有能力養活她呢,如果只是一時好奇,那麼還是放他回去吧(請不要扔到馬路上,或者其他水泥地.找個灌木叢或者山上吧,你也不希望旅遊團把你扔到馬路上不是么)
那麼,怎麼算有能力養活呢?請看以下幾點,如果能符合就可以養.
1.有耐心,有愛心
2.有時間照顧她 (千萬不要過幾天就忘了她哦)
3.周邊有能找到螳螂食物的地方(比如有很多螞蚱的草叢,比如山坡,當然還包括花鳥市場和昆蟲商店了)
好了如果你能滿足上面幾點,那麼恭喜你,你也成為愛好螳螂的一族了.你可以在螳螂吧和談得來的朋友一起分享養螳螂的樂趣和經驗
下面分享本人的一點經驗和幾點常識
1.螳螂是獵手 不是捕手 就是說螳螂善於伏擊 而不是追擊搏鬥 還有就是大多螳螂喜歡倒掛著 可以找一個大一點的瓶子 在裡面放一根樹枝 或者找個籠子 都可以 還有個好東西叫 紗窗
讓在螳螂的盒子里 非常適合
2. 雖然螳螂不吃東西一個多星期應該沒問題(前提是沒餓得半死)不過我還是建議2-3天餵食一次(這里指的是大型獵物 比如蝗蟲 如果比較小 那就要提高平率) 所以你有時間去給他找吃的 不要一次太多 螳螂是貪得無厭的獵手 給多少吃多少 容易撐死 餓幾天 捕食性會被激發
3.兩只螳螂在一起弱的會被吃掉 所以不要節約空間 如果要交配 請確定是一個品種 而且放遠一點 讓他自己過去邀請她的新娘
4.關於獵物 螳螂能捕食任何大約為其體長1.2-1.5倍的生物 (前提是他狀態正佳 狀態不好的情況可以找弱一點的食物 比如蝴蝶 蛾子等 ps不要放蟑螂進去過夜 螳螂晚上就像一個雕塑 會被夜行的蟑螂要死 ) 當然 如果有黃粉蟲是最適合不過了
5.關於突發情況 發現煩躁不安 把它放出去走走 一般較小的螳螂忽然不吃飯可能時要蛻皮 也或許快死了 你可以做的就是喂他吃東西 這時候找弱小的昆蟲給他吃 也可以找根線掛著獵物下他眼前晃動 一般就會吃 (螳螂不吃不動的東西)還是不吃的話 你大概可以等一兩天 看情況 不行的話 就放生了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鐵線蟲 這是一種寄生蟲 寄生在螳螂的肚子里 屬於絕症 其卵多於直翅目體內 所以吃黃粉蟲比較安全
6.飼養的環境 乾燥就好 要有空氣流通 要有支撐物(提供他掛腳 放根樹枝什麼的 不需要葉子 枝幹不要太多 或者就是紗網什麼的) 空間要足夠螳螂伸出雙臂而撞不到
太潮濕會造成螳螂死掉 不時的清理環境 病菌也是螳螂最害怕的 所以他才每天n次清理自己
2011-09-10 11:15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3樓
網路 螳螂的詞條 http://ke..com/view/28378.htm
2011-09-10 11:17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4樓
飼養擴展篇
摘選:
"..........2關於一齡小螳螂飼養問題
一齡小螳螂的飼養是飼養螳螂這個過程中難度最大,所需要心血最多的一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誰將小螳螂從小養到大,誰就真正領略到了螳螂之美,誰就真正成為螳螂高手。不過,飼養一齡的小螳螂難度非常大,不建議新手去飼養。下面就開始說說關於一齡小螳螂的飼養:很多人迷信,果蠅和蚜蟲可以給螳螂提供充足的食物,還有人打算,小螳螂自相殘殺會提供食物,最終會有倖存者,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親愛的朋友,你可知道,小螳螂每捕獲一個獵物有多少艱辛啊!.........."
全文de傳送門 http://tieba..com/p/1179046770
2011-09-10 11:19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5樓
螳螂愛好者的最愛 絕美的蘭花螳螂
2011-09-10 11:23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6樓
[經驗分享]
我96年養過95年螳螂媽媽卵孵化出的小螳螂,記的是96年6月3日孵出的,我留下三隻,其餘放回公園了,有兩只都是因為水,淹死的,最後一隻用噴壺先噴一點水在花上,等干一些後把小螳螂放在花上,它自己會喝水的,找一些花上的蚜蟲,把它放在上面,他自己會吃的。(第一天不用喂)千萬不能水多,會淹死它的。過一個多星期它就脫皮了,第三齡就好養了,小蜜蟲是最好的食物,以後我就不用講了,你應該會了。
[經驗分享]
養螳螂15年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首先是螳螂的採集,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發現過很多螳螂,那麼你放心,明年你還來這,肯定有.
我在杭州就4個根據地,每次我去抓螳螂,趕時間的話不過幾分鍾.發現螳螂後,如果是飢餓多天警覺的螳螂,發現你之後它就會企圖逃跑,這些螳螂有網兜之類的最好.
反正我不管怎樣都是徒手..讓螳螂爬到你的手上來是最好的辦法,對於帶著可樂瓶去抓螳螂的...鄙視之..
我都是帶著小籠子去的
養螳螂切忌不能用水瓶,水瓶裡面容易過潮,而且螳螂也不容易施展開手腳,紙盒,鐵盒等容器就算了.
螳螂的活動范圍不大,家裡有條件的(家人允許),可以用大型玻璃缸,金魚缸都是不錯的選擇,缸中一定要放樹枝. 找木匠定做也可以,不過這要看RP了...現在找這個估計找不到..
我以前用的就是一個特質的小籠子,上下是木質的,邊上都是網紗.不需要放任何植物,螳螂可以做任何事情,空間足夠.
螳螂最好不要養在一起,容易悲劇
我還試過庭院放養,我們新家有個小花園,把螳螂安頓在花園的小樹上,由於螳螂活動范圍不是很大(除了快要羽化前2天出現的躁動,雄性本能的尋找雌性之外),放在花園中養是很有意思的,觀察起來也更方便,如果要好好觀察螳螂捕食,我自己常用的是把蝗蟲的後腿第二關節以下去掉,在讓他們自己爬過去(防止蝗蟲逃脫)
配種: 如果怕將雌雄放一起發生悲劇,可以用用看這個辦法,先安頓一直雄螳螂,等其安靜下來,不再亂跑,讓雌螳螂自己爬過去,這種方法成功率很高..以前我都是帶著雌螳螂跑到野外去求合體的~嘿嘿
螳螂不需要每天都喂,最好是餓2天,再一次喂個飽.
剛孵化出的螳螂最難養,蚜蟲是最好的食物,蚊子也不錯,但是蚊子抓起來比較困難,而蚜蟲好找一點..有人繁殖果蠅,我沒試過,因為我實在討厭雙翅目.
螳螂羽化:
這個要特別小心,我曾經養過一隻,羽化的時候由於樹枝沒找好,結果一條腿上出了傷痕(腿步蛻皮延遲了,部分骨骼硬化),羽化之後一條腿是彎的,過了幾天就斷了.所以螳螂快羽化的時候最好把它放到小樹上,花盆植物就可以.羽化前2天會停止進食,並且會躁動,不用奇怪.
養螳螂和養其他任何寵物一樣,都要付出心血..如果你是抱著玩的心態的話,那麼請你放生它吧
最後,對於雌螳螂吃雄螳螂的問題,純粹是好鬥的習性(主要是大刀)造成的,是雄螳螂交配好從雌螳螂悲傷下來的時候驚動的雌螳螂,你讓一直蝗蟲在螳螂背上爬爬看就知道了,根本不是什麼雄螳螂多少高尚,給雌螳螂營養.
以上 轉自 http://tieba..com/f?kz=607064351
2011-09-10 11:28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8樓
[經驗分享]
如果在幼齡若蟲時期腿折了,還有希望的。
我家螳螂一條腿脛節處斷了,下一次蛻皮時末端又長出腳了,但是,比正常的要小。不過,這時我家螳螂已經成年了,我推測,如果再蛻幾次皮,說不定那隻腳能完全長好。
樓主補充:如果是是末齡(就是成年的意思,不再蛻皮)就不行了
2011-09-10 11:33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12樓
轉自中昆(既然會吞鏈接,那某家就全轉了吧,原作見諒~)
參考 comparative aspects of rearing and breeding mantids by David D. Yager
螳螂是一類有性繁殖的昆蟲,一生經歷,卵,若蟲,成蟲。這個變化的過程,因為種類而各異。對於些小型種類,每個齡期一般比較短暫些,成蟲的壽命也相對比較短。溫度適宜得情況下,小型種類一般需要三到四周孵化,而大型則需要四到六周,小型種類一般有五到六個齡期,而大型因種類而異,要八到十齡。小型的種類的成蟲壽命一般四到八周,而大型成體則可以存活長達四到六個月,人工條件下,也有一年以上的記錄。環境因素對生命周期起到很大影響,濕度,溫度,光照都會使若蟲的荷爾蒙水平產生變化,從而對於生理代謝水平產生影響,最終引起齡期長度的變化。
大約有30%螳螂種類雌雄是異型的,一般來說,雄性齡期都較小些,也更早變為成蟲,成蟲壽命也短。因此,雄性個體顯得更加脆弱,在飼養中,與雌性有不同的環境和食物的需求。
對於飼養的環境的設計,一方面是盡可能模擬螳螂在野外的生存環境。
在此基礎上,對於環境得改良,篩選真正有利於螳螂生長繁殖的環境因子。
環境控制,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介紹
光照
在室內模擬自然光並不容易,白炙燈不是很好的選擇(產生過多熱量),一般用熒光燈管提供所需要的照明。
光周期對於生物都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普遍使用12小時的光照每天,有些高緯度的種類需要每日15個小時的照明,才能很好得繁殖。減少白天的長度同樣也能刺激溫帶的種類增加產卵量。
螳螂是靠視覺來捕食昆蟲,因此,適度得光照對於捕食是必需得,而應該盡量避免陽光暴曬。
溫度
溫度需求因種類而不同,沙漠地區的種類白天可以需要35攝氏度甚至更高的室溫,對於大多數種類一般白天的溫度控制在28到30度,都是比較適宜的溫度。
然而,個人飼養得看法,我一般控制在24-26度,在空間有限得條件下。
加溫裝置要比降溫裝置來的容易,在國內比較容易的買到的爬蟲飼養箱,裡面安置個白炙燈,或者箱子在下面使用加熱墊,都能有效提高飼養環境的溫度。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使局部環境過熱。當然最好的飼養工具是光照培養箱,由於其價格昂貴,另一個使用中發現的缺點,由於壓縮機工作時候得震動,可能影響螳螂蛻皮。
個別種類,例如對於蘭花螳螂,32攝氏度就是致死的溫度,所以降溫的空調房間,或者溫控箱是飼養這樣的種類所必須要考慮得。
濕度
理想的濕度一般在50—70%。濕度對小若蟲尤為重要,第一是小若蟲更容易散失體內的水分,二是在蛻皮的時候,保證蛻皮成功。因此,在飼養成蟲的時候濕度可以率微降低。然而,過度潮濕容易引發很多疾病,尤其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特別要注意飼養容器的透氣性。
我在控制濕度的時候,一般在飼養的瓶中放置海綿,或者是紙巾,然後在上面噴水,用來保濕。如果有水滴在飼養瓶中,或者有積水,對小若蟲都是致命的,一是常會被粘住,或者去吮食水滴,而不去捕食。同樣水滴也會粘住果蠅和小齡的蟋蟀,總之要避免水滴和積水。
濕度控制也是因種類而各異。因此,在飼養前,了解該種類的生活環境尤其重要。
環境與布景
螳螂一生至少更換兩到三次飼養環境。為什麼一開始不選用足夠大的飼養空間呢?那是因為,過大飼養的空間,小若蟲不容易找到放入的食物,最佳空間的大小一般是若蟲體長四倍左右的長寬高。尤其是高度,許多種類的螳螂,例如花螳通常倒吊著轉齡,所以空間高度至少要是若蟲體長的三倍,並且在飼養的盒子的頂部安置紗網供其落腳。
食物
大多數種類的螳螂對食物並不挑剔,會捕捉任何會動的小蟲(雖然螞蟻和甲蟲多數不會被接受)
2011-09-10 11:43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13樓
在人工條件飼養螳螂的主要食物是蠅類(果蠅,家蠅,麗蠅等),蟋蟀和蟑螂。所提供的食物本身得健康狀況或者說營養條件,對於螳螂健康成長也至關重要,例如,在給螳螂餵食蟋蟀前幾天,給蟋蟀補充高蛋白的狗糧和新鮮的蔬菜。
成功餵食的關鍵在於選擇適合大小的獵物。大多數剛剛孵化一齡若蟲,可以捕食果蠅(野生型或者是殘翅的),而對於一些更加小型的種類,甚至連果蠅也大到無法捕捉,只能提供其跳蟲或者是一些小型的蟑螂的若蟲(大小和跳蟲相近)。各種大小的蠅類,如家蠅和麗蠅,對於那些比較纖細的種類比較合適,大小適宜的蟋蟀和蟑螂也是很好的選擇,尤其對於那些大型的種類,作為成蟲階段大型獵物。選擇食物,還要考慮到螳螂捕食習性,例如蟋蟀喜歡在容器的底部,而一些種類螳螂只在容器的頂部,用蟋蟀餵食這類螳螂也就不是很好的選擇。
不同種類的螳螂喜好不同種類的食物,例如地面上活動的種類偏好地面上的昆蟲,例如蟑螂蟋蟀,而呆在植物枝頭,或者靜候在花上的種類,會偏好蠅類和蜜蜂。有些種類螳螂甚至有一定的捕食特性,在沒有提供其特定的昆蟲時,甚至會因飢餓致死。
餵食的時間也要考慮到螳螂的習性,有夜間活躍的種類例如樹皮螳螂,也有白天在日光下活動的種類例如花螳,一般一周至少要餵食兩次,對於低齡的若蟲建議每天都要餵食果蠅,投喂果蠅的數量一般在兩到三個小時內基本吃掉為好,剩下個別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螳螂在蛻皮前24到36小時,不會再捕食,此時也該避免再餵食,因為獵物的活動會嚴重影響到螳螂蛻皮,這也是我反對一次放入過多獵物的原因。雌蟲一般需要更加多得食物,尤其在產卵後,而雄蟲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也利於交配。
在蛻皮時,螳螂很脆弱,很有可能被蟋蟀吃掉,所以在餵食蟋蟀蟑螂時尤為注意,及時清除殘留的獵物。
對於食物,還要說明的是,野外採集的食物,應該盡量避免使用,由於寄生蟲或者農葯的污染,螳螂都會因這樣的食物,而留下了隱患,最終暴斃。
水分
在給飼養的容器內加水保持濕度的同時,也給螳螂提供了所需水分。雄性的螳螂(比較纖弱)和若蟲對於環境濕度更加敏感。給飼育容器內放置水的容器並不是恰當的做法。在給水的時候,建議採用蒸餾水,而不是自來水,因為水中的氯等物質都可能對螳螂有害。
繁殖
成功的繁殖螳螂是一門藝術。
在人工條件下,可以觀察到非常多樣的交配行為。有些種類很容易就會交配,產出成百上千的受精卵,而有些種類,即使交配後,也會產出相當比例的未受精卵,而有些種類,誘導其交配都還是難題。
通過以下的方式,可以減少以上的情況。
成熟度,是交配的前提,一般雄性在最後一次蛻皮後一到兩周後成熟,而雌性需要更加久的時間,雌性膨脹的腹部是產卵准備完成的一個信號。減少未受精卵的產生,最好在螳螂產出一到兩個卵鞘之後,再交配一次。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同系內的繁殖,雖然這個情況時常發生,如果持續採用同一個卵鞘內的螳螂繁殖,在兩到四代之後,該種系就會退化,卵的受精率會大大受影響。
對於那些雌雄異型的種類而言,成功得保護雄性螳螂是交配的關鍵。在交配前的幾天把雌性移入較大的飼養空間內,讓她熟悉該環境,避免交配時的緊張。將食物放入交配的空間內可以有效得分散雌性對於雄性的注意力。一旦交配完成,盡快移開雄性,如果在24小時內沒有交配,也要移出雄性。
在交配之後,需要給雌性選擇一個適當的產卵場所。對於大多數種類會在容器的壁上或者是頂部產卵,而另一些種類,會選擇小的樹枝,或者是底層落葉上產卵。所以,在不熟悉產卵習性得時候,可以提供給雌性多種選擇。
產卵後可以移出雌蟲,或者在卵鞘變硬之後將其移出,再粘到其他容器的壁上或者是小樹枝上。卵鞘的保存環境,和成蟲的飼養環境是基本一致,也要保持好適當的溫度濕度。一般來說,卵鞘在3到8周內孵化,多數種類在4到6周內孵化。
2011-09-10 11:43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14樓
【先把母螳螂喂飽再交配 估計比較好 不吃老公 我們也就安心了】 理由如下
在1984年,兩名科學家裡斯克(E.Liske)和戴維斯(W.J.Davis)雖然同樣在實驗室里觀察大刀螳螂交尾。但是做了一些改進:他們事先把螳螂喂飽吃足,把燈光調暗,而且讓螳螂自得其樂。人不在一邊觀看,而改用攝像機紀錄。結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了吃夫。相反地,他們首次紀錄了螳螂復雜的求偶儀式:雌雄雙方翩翩起舞,整個過程短的10分鍾,長的達兩個小時。里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須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實驗室喂養的螳螂經常處於飢餓狀態,雌螳螂飢不擇食,把丈夫當美味。為了證明這個原因,里斯克和戴維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發現,那些處於高度飢餓狀態(已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後,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並不想吃配偶。可見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動機是因為肚子餓。但是在野外,雌螳螂並不是都能吃飽肚子的,那麼,吃夫就還是可能發生的。在1992年,勞倫斯(S.E.Lawrence)在葡萄牙對歐洲螳螂的交配行為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觀察到的螳螂交尾現象中,大約31%發生了吃夫行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處於中度飢餓。吃掉雄螳螂,對螳螂後代也的確有益。198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後代數目比沒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維斯也承認,歐洲螳螂發生的吃夫現象可能比其他螳螂遠為普遍,是他們給螳螂帶來惡名。但是,雄螳螂很顯然不是心甘情願地被吃的。
2011-09-10 11:46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15樓
正所謂窮凶極惡,別說螳螂,就算是人餓極了也是什麼都幹得出來的哦,所以交配謹記喂飽女女啊!
2011-09-10 11:49 回復
魔夜の魂
75位粉絲
核心會員7 16樓
[經驗分享]
1.(最重要)有些人認為螳螂交配一次就是永遠的,這是錯誤的,這樣生出來的卵囊是不會出小螳螂的(指第二次以後),你這不是害了螳螂的心血嗎!
2.大刀螳螂長期養在室內眼睛會變黑,視力下降,這時為時已晚,早上要讓他見到太陽慢慢升起。
3.永遠不要再螳螂活著的時候做標本,可以觀察她的腹部。
[經驗分享]
"本人養過100多隻中華大刀,都是養在窗戶的紗窗上,房間里任何地方它們都可以去,但它們一般就喜歡呆在紗窗上,抓來各種蟲子往紗窗上一放,立刻就被搶掉了,包括有可怕大牙的大型蟈蟈,都毫無還手之力,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螳螂一般不會自相殘殺,敞開的空間螳螂的戰鬥力和小籠子里不可同日而語"
http://tieba..com/f?kz=1056681268
[經驗分享]
如果養在室內需要補水,可以向籠內的枝幹或是螳螂的身體用噴壺噴霧,每天一次即可,不要過量;在室外注意遮陽,最好是把飼養籠掛在花草或藤蔓上,晚上的露水可以滋養它,餵食的量可以視食物的個頭大小,一般看它的腹部,如果癟下去就可以餵了,還有螳螂如果營養充分一般一周就會蛻皮,也有稍晚一些的,蛻皮時顏色會變淺(需仔細觀察),對食物沒了興趣,會倒掛著不動,這時螳螂需要安靜陰暗的環境就不要在往籠里放蟲子了,蛻皮都是在夜間或黎明,蛻皮後放在通風適量見光的地方,蛻皮後螳螂身體很軟,很脆弱,不要驚擾它,否則容易造成肢體畸形,隔一天等外殼硬化後再投餵食物;總之要 盡量模仿自然狀態下的環境
[經驗分享]
「一般狀態下的螳螂3天就掛了」
我無語,我的tl有餓9天的紀錄,照樣很好,只要不餓到半死是越餓越有攻擊性
一個星期不吃東西也就1~3齡若蟲吃不消,再大一點的就無壓力了
2011-09-10 11:56 回復
1502754
410位粉絲
核心會員7 17樓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根據新手提出的種種問題
如果你遇見一隻螳螂.先別著急去抓.你先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條件養活它.如果不能.OK,給他放條生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當然要確保你不傷害它.如果你覺得它會傷害你腦子里萌生了把人家刀子,翅膀的念頭.我想你還是放生吧.
每種螳螂的分布地點都大同小異:大刀通常分布在灌木叢和草地.寬腹往往在樹上.薄翅算東北地區最常見的螳螂.有時候牆角就有.
養的地方可以用那種養倉鼠蜥蜴的盒子.還有油桶.最好模擬自然環境.但其實最佳選擇是在盆景上邊.螳螂也嚮往自由.你剝奪了它的大自由請賜給它小自由吧!.
公螳螂的尾部有兩根須子.母的是尖狀的產卵器.另外公螳螂的身體強壯程度也同樣沒有母的NB.所以它主要吃點小的飛蟲.比如蒼蠅,蝗蟲若蟲等.母的螳螂可以捕食自己1.5倍的任何生物.但前提是飢餓狀態.母的螳螂不挑食.只要是昆蟲就行.但最好是3倍體長一下.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螳螂冒風險.
基本食物:1L蚜蟲,果蠅,2L同1L.3L可以捕食蒼蠅,4L小蟋蟀.5-8L都用蟋蟀.抓不到蟲子的就喂黃粉蟲(花鳥市場一般都有)直翅目昆蟲最有營養.但也有鐵線蟲的風險(我沒見過).不是河邊絕對沒事.9L(公8L就該羽化了).即蛻變為成蟲,長出翅膀.
即將蛻皮時晚上眼睛不發黑.胸部(通常說的脖子)變軟.活動能力減弱,體色變淺.這時候千萬不要碰.因為可能一點點小傷就會使螳螂蛻皮失敗(羽化失敗率更高).
驅鐵線蟲的方法就是用水浸泡螳螂的三分之一腹部.
螳螂的交配:公螳螂羽化變干即可交配.所以公螳螂成蟲都有交配能力.母的要羽化一個月.這個時候一般在中秋節前後.母螳螂做產卵狀.這就說明她已經有交配能力了.這種情況下吃夫可能不大.公螳螂如果不會自己找老婆可以人工放到母的身上
產卵:性成熟交配2-3天即可產卵.如果提起交配中華是23天,寬腹是18天左右.產卵前兆是食慾不振.您千萬別不知道給扔了.那就失去了幾百隻螳螂啊
孵化:室內孵化通常是3個月.如果你想提起見到小TL可以放室內(前提是准備好充足的飼料)反之則置於陽台或者室外..不然著顧不過來放生也沒法放啊..自然界(室外)通常為5月-6月孵化出小TL.建議留一隻就夠了.其他放生.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
總之要養你就要對它尊重.希望螳螂這個異型殺手能將種群壯大起來.
http://tieba..com/p/499479670如果你遇到一隻螳螂
本貼歡迎補充
摘自螳螂吧
『柒』 蘭花,螳螂的生活習性(簡說的)!
生活習性:性喜陰,避光處及濕潤、空氣流通的沙質土壤環境。
養護要點:用小盆栽,避免強光照射,常噴葯物防蟲,並掌握其自然生長環境,合理養護。(無法簡略了)
『捌』 這是什麼昆蟲
【蘭花螳螂】(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有著較為極端的性二態,成年雌性大約6-7厘米長,而雄性只有大約2.5厘米。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
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搶眼的一種了。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最適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野生蘭花螳螂生活在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同類,也一樣互相捕食。幼體也會自相殘殺。初生幼體呈現特殊的紅黑二色組合;在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
伴隨著雌性蘭花螳螂逐漸變大,它們將能捕獲更多類型的昆蟲獵物。螳螂進化的第一階段是形成深綠色體色,從而使它們很難被掠食者發現。下一階段將出現在雌性蘭花螳螂,它們體色趨向於黃色、白色和粉色。這意味著雌性蘭花螳螂體形較大,體色更鮮艷,通過模擬花卉更能有效地吸引昆蟲。相比之下,雄性蘭花螳螂體形較小,很容易偽裝隱蔽起來,從而使它們可以避開掠食者的攻擊,更好地尋找交配對象,伏擊獵物。
蘭花螳螂從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它們都會捕食。因為蘭花螳螂主要是在蘭花上等待獵物上門,所以它們捕食的對象多半也是圍繞花朵生活的小型節肢動物、爬蟲類或鳥類。
『玖』 螳螂中的怪物,一種體型大,一種較兇猛,誰更勝一籌
螳螂是自然界昆蟲中戰鬥力很強的存在,尤其是它的兩個前肢咬合力度特別大,經過科學觀察發現這兩個前肢有一排堅硬的鋸齒,所以傷害很大,而同時螳螂的種類也很多,而蘭花螳螂是螳螂中最兇猛的,魔花螳螂是螳螂中體型最大的,兩者其實魔花螳螂最厲害。
同時魔花螳螂的前肢力量也很大,即便蘭花螳螂生性勇猛,但是力量肯定是比不上魔花螳螂的,體型上就更是一點優勢都占不上,無論是短暫的戰斗還是持久戰都不會是魔花螳螂的對手,最後都會敗北。
『拾』 蘭花螳螂是不是喜歡蘭花
蘭花螳螂—來—世界上最「完美」的昆蟲自
昆蟲世界簡直無奇不有,呈現給人們的精彩不斷。在認識了那麼多昆蟲之後,你知道昆蟲世界裡誰是最「完美」、擬態最逼真的嗎?堪稱世界上最「完美」的昆蟲,要數蘭花螳螂了。
蘭花螳螂是世界上進化得最「完美」的一種生物,在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上都會生長著各自的蘭花螳螂,它們是極其美麗又最善偽裝的「完美」昆蟲。
說它善於偽裝,是因為它能隨著花色的深淺來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很奇怪吧。有一種長得像朵粉紅淡雅蘭花的螳螂,它的偽裝技術之高超,真的是會讓人感嘆昆蟲世界居然會如此妙不可言。
蘭花螳螂在經過第一次蛻皮後就可以分辨出雌雄。翅膀的發育成熟,是蘭花螳螂步入成年階段的重要表現,這時雄性體形較小,只有雌性的一半,而且雄性的棕色斑面積會比較大些。
交配時雄螳螂會把儲精囊放進雌螳螂的儲精囊中,之後的雌性產卵就可以經過儲精囊受精。只要交配一次,雌性就可以持續多次地產下受精卵。螳螂的交配行為可能有些殘忍,因為雄性在交配後如果沒有立刻離開,很可能就會被雌性所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