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動作
① 馬蘭開花二十一怎麼跳
這是跳皮筋的口訣,跳皮筋玩法有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
單人跳由二人拉著約3至4米長的皮筋,在皮筋的中間單人跳或多人依次輪流跳,集體跳是將數條皮筋拉成各種圖案,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邊形、菱形、斜線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由許多人同時參加。
集體跳跳皮筋的動作花樣是由若干基本動作組成的聯合動作。一個聯合動作跳2×8拍,在兒歌或音樂伴奏下進行跳躍,跳橡皮筋是在兩腳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種動作的全身運動。
比賽標准:
跳皮筋比賽要求選手必須在三個不同高度上做出三組不同的動作,每組動作不得少於2-3個。整套動作要求准確熟練、連貫協調、舒展活潑、自然大方。
比賽時間因年齡而異。兒童組1min30s-2min30s,少年組2min30s-3min30。
正式比賽要配以健康活潑、節奏感強的音樂,跳皮筋的動作要和音樂節拍協調同步。
比賽最高10分。分配比例:高度佔3分,動作數量佔5分,動作質量與音樂佔2分。
② 關於一部我小時侯看過的國產動畫
少年英雄歷史上有很多
砸缸救人的司馬光
鏟除鰲拜的少年康熙等等
下面給出一個具體例子供參考
[解題過程]
少年英雄周公瑾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群雄紛爭的三國時期,英雄人物風起雲涌。但有一個人,瀟灑倜儻,卓絕不凡的名垂青史,他就是周瑜。
周瑜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幫助孫策創建江東大業,屢戰屢勝。吳郡人民看到周瑜年輕有為,英俊瀟灑,都親熱地稱他為周郎。
戰功累累、屢戰屢勝孫策臨終前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周的能力不同一般。在征討江夏太守黃祖的戰斗中,周瑜屢立戰功,滅了這支隊伍,成為東吳最有威望的人。
曹操攻取荊州後,實力大大強於東吳,東吳有些人就主張歸順投降,但周瑜極力主戰,並指出曹軍外強中干,有四個致命弱點。並和劉備聯合最終在赤壁打敗曹軍,使曹操多年囤守北方不敢南下。作為赤壁之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周瑜將隨這一著名戰役名垂千古。900年後,蘇軾還在江邊憑吊:「...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少年英雄,英年早逝公元211年,周瑜在出征的路上生病死去,時年36歲。孫權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換上喪服,親自為他料理後事,悲痛萬分。大家紛紛回想起周瑜一生的累累戰功以及他開朗的性情,寬宏的氣度,待人的和氣和謙虛,不禁激起對這位英年早逝的一代英雄深深的懷念之情。《三國演義》中對周瑜的一些描述是欠缺歷史依據的。
③ 動畫片馬蘭花的故事內容
央視熱播動畫片馬蘭花
傳說馬蘭花是朵神奇的花,能夠實現任何願望,但誰也沒有見過它。
馬蘭山下住著孿生姐妹倆,姐姐大蘭懶惰,妹妹小蘭勤勞。大蘭不幹活,整天抱著老貓玩。
小蘭嫁給了馬蘭山上的青年馬郎,他們通過勤勞的雙手,過著幸福的生活。
山上有隻老狼一直想得到馬蘭花,過不勞而獲的生活。
小蘭和馬郎回家看望父母,帶上了許多禮物。大蘭見了十分嫉妒。小蘭頭上戴了一朵小花,大蘭 誤會那就是傳說中神奇的馬蘭花。她認為小蘭是靠馬蘭花的力量才過上好日子。
老貓一直也有個願望,就是能開口說話。
於是大蘭在老狼和老貓慫恿下,展開了一場爭取馬蘭花的行動……
為了得到小蘭頭上的花,大蘭和老狼無意中使得小蘭掉下了河水裡,大蘭一下傻了眼,正在焦急時馬郎來了,大蘭無奈只好冒充小蘭和馬郎一起上了馬蘭山。
背負著「害死」妹妹的伏罪感,經過了風吹雨打、歷盡了千難萬險,大蘭終於得到了馬蘭花,她終於可以向馬蘭花許願,讓妹妹「活過來」了。老狼和老貓也是狂喜萬分,但事情卻完全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當小蘭再次站在大蘭面前,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大蘭得到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但他們卻驚喜地發現和明白,只要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每個人都會有希望實現各自的願望。
影片特點
「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 這句經典的童謠,伴隨著每個中國孩子的童年,流淌在每個孩子內心的最柔軟處,是每一代人童年最經典的美好回憶。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在人們的記憶深處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這印記永不褪色,而且一旦再現必將還會讓記憶升華。
《馬蘭花》作為經典兒童劇盛演50年,受到一代代少年兒童的喜愛和歡迎,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已成為「世紀之花」。兒童劇《馬蘭花》是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建院劇目,當年一上演便十分轟動,周恩來總理對該戲提出「大蘭是可能教育好的,不要讓她和老貓一起死掉」的建議更使它成了家喻戶曉的劇目。從首演至今,連演不衰,成為中國兒童劇史上的第一里程碑。所以,被稱為「中國動畫夢工廠」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給祖國母親60周年的生日禮物,就是影院動畫片《馬蘭花》,意義深遠。
馬蘭花的花語就是愛的使者,影院動畫大片《馬蘭花》在任德耀創作的同名舞台劇《馬蘭花》基礎上改編,傾注了美影廠對傳統經典的愛,傾注了美影廠對中國動畫事業的愛,也傾注了美影廠對祖國母親的愛。 原作中故事的核心是勤勞勇敢與懶惰怯懦的對立。如今時代變遷,社會發展,導演姚光華認為再用這點作為核心是不夠的,改編經典就要有突破,新《馬蘭花》以環保、生存、和諧作為大背景。使原來的兒童劇主題得到進一步升華,並融入全球語境下的價值觀。 原作中的貓是那個年代的產物,消滅它是下策,讓它從善才是上策。因此,在此次電影版中,老貓由原劇的十惡不赦的壞蛋變成了被壞人利用的角色。新設置的反角藤妖,就是為了加強了戲劇沖突。
影院動畫片《馬蘭花》在原來主題的基礎上,更具有思想沖擊力,進行三方面的創新,主題更新,人物更新,意識更新。 如果說原來的《馬蘭花》主題價值觀是「勤勞、純朴、勇敢」 ,那麼現在的大型動畫影院片《馬蘭花》則加上了「寬容」等主題元素。 影院動畫片《馬蘭花》,站在一個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結構故事,提升影片內在張力,使《馬蘭花》這個已為很多人所熟悉的故事,增添新內容,人物角色增加反面角色藤妖,使原來由勤、懶為主要矛盾的戲,轉為以善、惡為主要矛盾的戲。
從塑造人物性格、動作特點和語言特徵看,影院動畫片《馬蘭花》也容入了全新的時代特徵和理念,以使角色塑造更加豐滿。新《馬蘭花》的故事是超越環保的,反壟斷的主題,不讓任何一個物種獨存,不讓任何一個物種獨存就也不能消滅任何一個物種,哪怕像藤妖這樣的反派,因此結局我們讓藤妖有了生存的權利,但也加以限制。 同時,根據動畫電影的特點,充分運用相關技術優點,發揮美影廠優勢,影院動畫片《馬蘭花》更具有視覺沖擊力,使影片在故事性、想像力、可看性等方面均獲得極高的提升。畫面製作美輪美幻,音效配樂豐富多彩,情節引人入勝,劇情張弛有度,人物造型鮮明突出,讓觀眾展開想像的翅膀,充滿遐想,陶醉其中。
為了精心打造2009年國慶60周年獻禮影院動畫片《馬蘭花》,美影廠集結全部力量組成夢幻團隊傾情製作,投資1500萬,歷時3年。編劇、導演皆為中國動畫界重量級人物,再加上3D、特效、音效、作曲等人員各個出類拔萃,組成了高水準的夢幻創作班子。 配音演員、主題歌演唱者集結兩岸三地最炙手可熱的人氣偶像,全明星班底的陣容,成為繼《寶蓮燈》、《西嶽奇童》、《勇士》後中國國產動畫片最豪華的夢幻團隊。主題歌與台灣種子音樂、北京源泉動力合作,邀請吳克群、許茹芸、溫嵐傾情獻唱,被影院動畫片《馬蘭花》深深打動,吳克群、許茹芸特別為歌曲作詞作曲並演唱。 為求在原著基礎上有所突破,新影院動畫片《馬蘭花》的梗概經過了20多次的修改,劇本更是由導演、製片人、編劇、文學顧問反復討論,修改了10多次。在經過重重改進之後,新《馬蘭花》的故事在原有基礎上拓展了故事內涵,增強了戲劇沖突,而人物角色和全劇立意等都有了重大突破。
影院動畫片《馬蘭花》將以「把幻想容入感情深處」作為創作核心理念,她以電影的功能、電影的視角、電影的敘事方式,尤其是盡顯動畫電影之功力與想像力,集可看性、感染力、市場號召力於一體,全力打造出一隻為中國原創動畫引以自豪的「世紀之花—《馬蘭花》」
④ 上海老弄堂的九子游戲玩法及游戲過程
九子游戲分別為:「打彈子、滾圈子(俗稱滾鐵圈)、踢毽子、盯核子(盯橄欖核)、造房子、拉鈴子(拉叉鈴)、刮片子(刮香煙牌子)、摜結子(翻麻將牌)、抽陀子(抽賤骨頭)」 。
1、摜結子
縫起一個小沙包,撿上幾顆稱手的石子,這大概是除翻香煙牌子外最受歡迎的游戲了。規矩多的還會搬個檯子,玩點花式;大多數時候也就是席地而坐,把自己玩成只「泥猴子」。
規則玩法:檯子1張,骨牌6隻,結子1隻。持6隻骨牌擲向檯面,隨後將結子甩手拋向空中,接在手心,拋接之間將桌上6隻骨牌相繼翻成白色(正面)、橫式、豎式、最後翻成黑色(反面)為比賽終止。上拋結子需在10次內完成1式,超過10次的加次數10次後進入下式。結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檯面)判作二次拋結子。拋結子次數少者名次列前。
2、扯鈴子
這是個需要苦練和技巧性的項目,常常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著大人們把個茶壺蓋子耍得呼呼生風。
規則玩法:在5平方米的場地內放1隻鈴子,1付連繩的扯柃棒。運動員兩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設法將場內的鈴子在扯柃棒繩子上轉動起來,並變換各種動作,時間為3分鍾。鈴子轉動為比賽開始,記1分;3分鍾內鈴子連續轉動,不出現落地記5分;鈴子在繩上、棒上、空中、地上每變換一種動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獲勝。
3、抽陀子
這大概是弄堂游戲里最宣洩情緒的一項了,不少大人在教育小孩時也會搬出「賤骨頭」作範本。
規則玩法: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賤骨頭」。一根棍子上綁一條牛皮筋,抽在地上轉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鐵的,還可以比賽,2個陀螺對撞,誰的被撞停就輸了。
4、套圈子
游樂園里的保留節目,一角錢換上十個圈圈,可每次總是眼看著要套中就被彈開。爸爸們往往是個中高手,一邊教育孩子不要上當受騙,一邊大顯身手。
規則玩法:在6米×2米的長方形場地內,從起套線1.8米處起放20個瓶子,間隔距離為縱向0.4米、橫向0.3米。准備直徑為11厘米的套圈10個。比賽時每人持10個圈,投10次。從起套線直線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為1、2、3、4、5分。未投中計0分。運動員腳踏或超過起套線為犯規,投中無效。根據運動員套中分值的總和計算,分數高者名次列前,如總成績相等,按單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5、刮片子
分值刮片,互相緊貼,按照低層4張,次層3張,再次層2張,頂層1張疊放在場地中央。將主刮片刮向分值刮片,分值刮片被刮成反向面,計1分,同時取出。刮出場地外,將分值刮片取出,不計分。時間結束,比賽結束。10張分值刮片全部取出,比賽結束,計時結束。
6、頂核子
花個幾分錢買包橄欖,吃完之後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乾乾凈凈就是現成的道具。
規則玩法:在場地內畫直徑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個同心圓圈,每圈線寬3厘米。核子(橄欖核)2個,一個放在圓心,一個由運動員手持。運動員身體須直立,用兩手指持核子,頂中圈心核子。每名運動員可進行5次頂核子,如未頂中圈心核子為0分,如頂中,以核子最後所落的位置計算得分。10厘米圈為1分、20厘米圈為3分、40厘米圈為5分、40厘米圈外為10分。
頂核子時,頸部傾斜角度不得超過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於頸部。根據運動員5輪得分總和計算成績,分數高者名次列前。
7、滾輪子
把廢舊鋼絲繞個圓,在天井裡一個人也可以玩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的話說,這可是既有助於開發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平衡能力的項目。
規則玩法:在一個20米×4米的長方形場地內,放置3根圓柱。准備滾圈和鐵鉤各一個。聽到出發信號後,從起點用鐵鉤鉤住輪子向前滾動,在滾動中繞每根圓柱一圈後返回。不得用手接觸滾圈,如果輪子倒地,可在倒地處扶起重來,但需加時5秒。最終所用時間少者為勝,若成績相等,則按輪子倒地次數少者列前。
8、打彈子
幾乎每個孩子兜里都少不了幾顆花花綠綠的玻璃彈珠,除了從小夥伴那贏的,最直接的來源,就是家裡的水仙花盆。
規則玩法:最簡單的玩法是「互彈法」。一人將彈子彈出,另一人用彈子擊發,擊中者贏對方一枚,未擊中,對方擊發。另一種玩法是在地上挖六個拳頭大小的坑,前五個坑間隔一米,最後一個坑間隔兩米,為「主坑」。從第一個坑外一米處開始彈球,球不入坑則輪換。同一球連進五坑再進「主坑」後成為「主球」,「主球」可射殺任意其他彈球,被彈中的球算作失敗。其他球可通過連續擊中「主球」3次成為「新主球」。最後剩下的彈球為贏。
9、造房子
拾塊紅磚,畫上房子,就可以拿「畫筆」當道具開始游戲了。大多數時候還會在最頂端寫上「大前門」三個字,那可是決定勝負的最高目標。「造房子」是在地面上先劃好格子,式樣有「直跳形」和「方跳形」的幾種,格中標上阿拉伯數字,方形格的數字還故意錯開,玩者按規定的跨越方式,扔籽包或其他物件(如鑰匙串、鐵塊、玉石塊、康樂球子、毽子等等)進格子里,完成各種難度動作。
跨步為初級,單腳跳躍為升級游戲,玩法先易後難,初級游戲只要把物件正確的扔進規定的格子里,雙腳跨步走,按順序1、2、3、4、5、6、7、8、9出格即可。升級游戲全程需用單腳完成跳格,游戲過程中腳不準踩線,扔進格子里的物件也不能壓線,腳與物碰線即算失敗,由等候的玩伴繼續挑戰。
規則玩法:在長4米寬2米的平坦長方形地面上畫上四層樓房,依次將小方磚踢入每層樓房,按照樓房格子的安排進行單腳或雙腳跳躍,回到起點為完成。磚必須踢入指定樓層方才作數,跳躍時單雙腳不得踩線,跳錯樓層必須重跳。勝負依據運動員完成建造各層樓的時間進行比較,用時少者列前;用時相當以重跳、重踢次數少者為勝。
(4)馬蘭花動作擴展閱讀
其他相似游戲:
跳筋子
「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哼著童謠,和著節奏,這應該是「弄堂九子」中流傳最長久的項目了。人多的時候總會由兩個高手分別率領兩隊比賽;人少的時候一根橡皮筋加兩個小板凳,一個人也可以玩得熱火朝天。
規則玩法:依從膝蓋、垂手、腰部、肩胛、頭頂再依次往還的次序分9級進行比賽。每隊三人,將橡皮筋拉開成等邊三角形,對手三人須在標志物處按同一節奏、統一規定動作進行比賽。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節奏、統一動作和換位即為失敗,停止比賽。最終按完成規定動作級數高者為勝。
⑤ 跳皮筋的歌謠
1.小汽車嘀嘀嘀,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2.鋤禾與梅花(五言詩)
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小河流水
小河流水嘩啦啦,我和姐姐去採花,姐姐采了一大把,我只採了一小把,姐姐得了大紅花,我只得了金娃娃。
樹上的葉子嘩啦啦,我和姐姐去採花。姐姐采了八角半,我采了一朵馬蓮花。花,花,馬蓮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們在說話
4.小皮球,圓又圓,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5.橡皮筋,腳上繞,繞到東來繞到西。跳過山,跳過海,跳過祖國台灣島。
6.下雪啦,下雪啦,地上鋪滿小雪花,小妹妹,摔倒了,地上一個雪娃娃。小妹妹,叫媽媽,快來呀,快來呀,大地給我照相啦。大地給我照相啦。
7.高跟鞋,高跟襪,我和高跟打電話,就怕高跟不在家。
8.小螺號,滴滴地吹,海鷗聽了展翅飛。小螺號,滴滴地吹,浪花聽了笑微微。小螺號,滴滴地吹,聲聲喚船歸嘍,小螺號,滴滴地吹,阿爸聽了快快回嘍。
9.一朵紅花紅又紅,劉胡蘭姐姐是英雄,從小是個苦孩子,長大是個女英雄,毛主席題寫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10.董存瑞,十八歲,參加了革命游擊隊。炸碉堡,犧牲了,革命的任務完成了。
11.南京路上好八連,一條褲子穿九年,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擴展資料: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80年代。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跳皮筋是多少90年代以前的人們的回憶,陽光明媚的課後,三五好友撐起皮筋,喊起歌謠,度過一個愉悅愜意的課間,而那跳躍的身影也永遠定格在了我們的記憶之中。
⑥ 《馬蘭開花二十一》整首童謠是什麼
這首歌是《馬蘭開花》。
《馬蘭開花》-趙嘉一
作詞:張溪
作曲:張溪
一二三四五六七 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我有一隻會飛的貓 伸伸懶腰撒撒嬌
親愛的媽媽 總嫌她鬧 噢
老爸在一旁 哈哈 偷著笑
老爸他繪畫特別好 記錄生活點滴的美好
我愛 我家 這座城堡 陪我走過所有的年少
啦啦啦 有你 有我 愛就在身旁
大人的操勞輔導 只為我更好
小小的世界 總會遇到 成長的煩惱
花開花落每一刻 感動全都知道
花樣滑冰我很在行 練琴聽話吃飯從不挑
我編的小說 寫了好多條 噢 總有一天
這世界會看到 幸福的生活平凡
卻充滿著珍寶 未知的明天 遙遠
卻終究會來到 啦啦啦 有你 有我
愛就在身旁 大人的操勞輔導
只為我更好 小小的世界 總會遇到
成長的煩惱 花開花落每一刻
感動全都知道 花開花落每一刻
感動全都 知道
(6)馬蘭花動作擴展閱讀
《馬蘭開花》是一首由趙嘉一演唱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由張溪作詞作曲。
記錄了一家三口溫馨的家庭記憶,俏皮的旋律拉近了兩代人對童年的解讀,歌詞為我們展現了嚴母慈父與古靈精怪的女兒之間平凡卻珍貴的生活點滴。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無可取代的,也是無微不至。而在這首歌中,通過孩子和爸爸媽媽的真情對唱,將彼此間的愛透過歌詞溫暖人心。這首歌字里行間也表達了製作人張溪老師對趙嘉一小朋友的真心祝福,讓人無不感受到與家人相伴的幸福與溫暖。
趙嘉一,內地童星,三部樂藝術工作室「音樂寶寶」,自幼學習鋼琴、小提琴、聲樂,音色溫柔甜美,2018年三部樂藝術工作室著力打造家庭原創兒童單曲,代表作《馬蘭開花》等。
⑦ 馬蘭開花二十一是什麼意思
「馬蘭開花二十一」沒有什麼實際含義。
這是1960年代至1990年代間流行的跳皮筋童謠中的一句。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經濟發展和娛樂方式的增多,跳橡皮筋這種游戲逐漸淡出了孩子們的視線。
童謠:小皮球,駕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7)馬蘭花動作擴展閱讀
跳橡皮筋是在兩腳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種動作的全身運動。它以跳躍為主,穿插著點、邁、勾、挑、跨、碰、壓、踢、絆、攪、繞、盤、踩、掏、擺、頂、轉等十幾種基本動作,同時以各種技巧動作編排成組合動作,配合歌謠,跳出各種花式圖案。
運動時,有單腳跳和雙腳跳兩種形式,皮筋的高度一般隨著參加者的過關,慢慢從腳腕向頭部升高,最高點常常將橡皮筋勒在頭頸上。
跳皮筋分為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
單人跳由二人拉著約3至4米長的皮筋,在皮筋的中間單人跳或多人依次輪流跳。
集體跳是將數條皮筋拉成各種圖案,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邊形、菱形、斜線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由許多人同時參加。
⑧ 跳皮筋的跳皮筋童謠
跳皮筋,我第一,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版
跳皮筋,我第一權,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跳得好,跳得齊,健康活潑數第一。
(8)馬蘭花動作擴展閱讀:
跳皮筋比賽要求選手必須在三個不同高度上做出三組不同的動作,每組動作不得少於2-3個。整套動作要求准確熟練、連貫協調、舒展活潑、自然大方。
比賽時間因年齡而異。兒童組1min30s-2min30s,少年組2min30s-3min30。
正式比賽要配以健康活潑、節奏感強的音樂,跳皮筋的動作要和音樂節拍協調同步。
比賽最高10分。分配比例:高度佔3分,動作數量佔5分,動作質量與音樂佔2分。
跳皮筋難易程度是由皮筋的高低決定的,最高的時候是以牽皮筋者踮起腳尖、高舉一臂為准,這就是「珠穆朗瑪峰」了。這時誰個兒最高誰就被派去牽繩。
⑨ 跳皮筋有哪幾種玩法
1.老師,你好!
這是最最簡單的,勾兩下橡皮筋就算跳玩了。
2.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們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
google了一下,發現來自一部電影。恩,小時候就那麼隨便唱唱,從來不問出處。即使
到現在,也不知道它來自哪裡,更不知道馬蘭花究竟是什麼樣的花。不過,這首歌謠真
的流傳很廣泛!
3.小皮球,爭上游,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
可以自由地規定跳到幾十一。但我一直很納悶,這個數數是依照什麼規則來的?
4.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追我,我就跳山崖。山崖比我高,我就鑽地洞。地
洞有炸葯,炸死小日本。本,本,本,跳!
以前我一直以為李向陽跳的是山羊,並把它和體育課上的跳山羊聯系起來。長大後才琢
磨出來,原來是「山崖」。。。
5.腳的連續四個動作,經常會有四字口訣與之對應,比如「加減乘除」,「長命百歲」
。
還有一些玩法,沒有歌謠口訣,只有一個名字:大剪刀,小剪刀,並腳,趴進趴出,金
燦燦,銀燦燦,銅燦燦,鐵燦燦的一系列。很想追根溯源,考究一番,這些名字都是怎
么來的~~
--
生命的第一聲啼哭是不夾一絲悲傷的
因為生命與之而來的那個世界裡不存在悲傷
悲傷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產物
⑩ 80後經常玩的跳皮筋口訣
1、
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2、
跳皮筋 ,我第一, 馬蘭花開二十一 。
二五六 ,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
四五六 ,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 ,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 ,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 ,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 ,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 ,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跳得好, 跳得齊 ,健康活潑數第一。
3、
橡皮筋,
腳上繞,
跳到天上落在地,
跳過山,
跳過海,
跳到祖國的台灣島!
4、
鴨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
大馬吃白菜,熊貓跑步快。
白兔圓耳朵,老虎叫呱呱。
老鼠比豬胖,公雞會下蛋。
5、
馬蘭花,馬蘭花,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 ......
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
跳皮筋分為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單人跳由二人拉著約3至4米長的皮筋,在皮筋的中間單人跳或多人依次輪流跳,集體跳是將數條皮筋拉成各種圖案,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邊形、菱形、斜線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由許多人同時參加。
跳皮筋的動作花樣是由若干基本動作組成的聯合動作。一個聯合動作跳2×8拍,在兒歌或音樂伴奏下進行跳躍。
(10)馬蘭花動作擴展閱讀: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80年代。
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
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還記得當年跳皮筋時唱的歌謠嗎?玩游戲的熱鬧場景又浮現在我們眼前。跳房子、抓沙包、踩影子……這些歡樂朴實的民間游戲對於「70後」、「80後」甚至「90後」而言,一定不陌生!
今天,小編從《中國民間游戲總匯》一書中精選了幾個大家喜愛的經典民間游戲,讓我們一起坐上時光機,回到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吧!
跳皮筋
「跳皮筋」當屬女生最愛的游戲之一,在跳的時候大家一定會喊上口號:「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才能跳出感覺!
皮筋,也稱猴皮筋兒、橡皮筋兒,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跳皮筋是20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游戲,動作簡單易學,不受年齡、人數的限制和季節、場地的影響,器材簡單。
游戲步驟
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擺、碰、繞、掏、壓、踢等十餘種腿部基本動作, 將這些基本動作排列變換、穿插組合,又可以形成多種精彩花樣。
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編好花籃上南山......」念著熟悉的童謠,一群小夥伴們圍成一圈,把腿盤在一起,拍著手,轉著圈,誰的腳掉出來誰就被淘汰。
編花籃是一種流行范圍十分廣泛的傳統游戲,也被稱作跳四方、搭葡萄架等。在游戲中,游戲者雙手彼此相牽,左腳搭於左手所構成的形狀酷似水井外形的台中,因此也叫搭井台。
搭井台游戲的起源興許與人們對水井的記憶有關。在舊時以及現在的廣大農村地區,水井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游戲步驟
游戲開始之前,四人臉朝外,分別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後背相向。各自左腳站立,右腳向後翹起,互相將腳脖架在下一人的腿彎處,組成一個「井」字形。
游戲開始後,四人同時用左腳跳躍,邊跳邊拍手唱歌謠。以唱的歌謠、拍手的節奏來使四人動作協調統一,直到有人失去平衡為止,堅持時間最長的組獲勝。
滾鐵環
滾鐵環,又稱滾鐵圈、推鐵環,早在漢代時就是百戲之一,是舊時漢族盛行的民間游戲。在四川德陽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就有滾鐵環的圖像。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滾鐵環是流行於全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民間游戲。
那時候的男孩們玩得投入,連上學也不忘帶著,一到課間,操場上總是一番滾鐵圈的熱鬧景象。放學後,他們更是滾著鐵環回家,愛不釋手,匆匆做完功課,挎著鐵環找夥伴玩去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令人懷念的「滾鐵環」漸漸離開了我們的視野,只能從記憶中找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_跳皮筋
人民網_盤點跳皮筋編花籃等經典民間游戲 重拾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