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海棠園
A. 聽說安徽美女很多,尤其是蕪湖。大家給分享一下,說說你的看法
因為蕪湖的地理環境好,好山好水。再說女孩子都會打扮。
B. 九月份插海棠花能活嗎
9月溫度適宜,可以扦插
C. 成都市人民公園簡介
成都人民公園位於成都市區祠堂街少城路,佔地112639平方米(169畝),風景秀美,交通便捷,是繁華市區中心規模最大,也是成都市第一個破牆透綠,還綠色於市民的,開放式的風景園林歷史公園。
園內有梅園、海棠園、蘭草園、盆景園、大型假山等景點。人工湖上可泛舟,臨湖建有仿古茶樓,公園內的廣場常有各種展覽和演出,園內菊展、鶴鳴老茶社久負盛名。
近百年來,這里一直是蓉城百姓品茶觀景、遊玩休憩,養生鍵體,留連忘返的好去處,身在其中,心情無比舒暢
D. 北京故宮有哪些景點
景點如下:
1、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台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
E. 有誰知道沈陽到蕪湖的火車車次,火車起止時間,以及車票的價格還有去蕪湖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啊
車次 始發站 發站 發點 到站 到點 里程 運行時間 類型 票價(單位:元)
1036 沈陽北 沈陽 22:07 蕪湖 01:12 1929 27小時14分鍾 普快 193(硬座)359(硬卧)587(軟卧)
還真是一個小美女呢。
蕪湖的小吃不錯,另外鏡湖周圍的風景也是值得一看。
蕪湖簡介
蕪湖市瀕臨長江、青弋江,別名鳩江。它襟江帶河,山明水秀,風景如畫,早在古代,就 被稱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歷史上被譽為中國四大米市之首。現在,蕪湖不僅是江南有名的古城,也是安徽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內外貿易港口,皖南旅遊區的重要門戶,是安徽省的重要工業城市和長江經濟帶的中心,是全國中等城市的「明星」之一。地處長江和青弋江、運漕河的交匯處。面積為203平方公里。
蕪湖氣候
年均溫約16攝氏度,年降水量1169.8毫米。
蕪湖經濟
蕪湖市工業產品豐富,品種亦較齊全,有近百種商品供外貿出口。獲得國優、部優和省優著名產品及名特產品有羽絨製品、針織品、棉紗、棉布、皮鞋、鐵畫、桅燈、皮蛋等40多種。其中,蕪湖鐵畫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為我國鐵畫始祖;趙雲生的剪刀店的「三刀」為蕪湖的傳統產品,運銷東南亞、日本、北歐、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張恆春國葯店是百年老店,葯品聞名全國和東南亞。商業繁榮興旺。外貿額逐年增長,出口商品從糧油、土產、畜產、工藝品、絲綢等五類擴大到了紡織、經工、化工、醫葯、五金、機械設備等十二類,出口商品遠銷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蕪湖市所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但過去主要是作為一個內河水運的碼頭而聞名。現在則成為皖南的交通樞紐。
蕪湖擁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優勢,距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九華山、太平湖僅三小時左右車程。境內有200-240萬年前亞歐古人類早期活動遺址「人字洞」、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大工山古銅冶遺址。 市區有,赭塔晴嵐,鏡湖細柳,赤鑄青鋒,玩鞭春色,雙江塔影,褐山攬勝。天門煙浪。神山森林公園。赭山公園及被譽為「安徽第一街」的中山路步行街等風景名勝。蕪湖的旅遊商品也極富盛名。「蕪湖三刀」名聞遐爾;「傻子瓜子」暢銷海內外;蕪湖鐵畫被譽為「天下一絕」。 今天我們將要參觀游覽的是位於蕪 湖市中心的鳩茲廣場。赭山公園和中山路步行街三個地方,他們有三個特點。一主兩副,一環兩帶,一動一靜大家一定不明白什麼意思!後面我會分別解釋的。
首先我們介紹一主兩副既{鳩茲廣場}。廣場的特點很鮮明,視 野開闊環境優美,是承載蕪湖市悠久文化歷史內涵,是反映蕪 湖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最富藝術魅力與文化品位的城市"客廳" 。廣場的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水而且臨路傍街,總面積約6。 78萬平方米,它以文化休閑為主要功能。這是一個不規則的圓弧型 入口廣場,有圓形雕塑花壇和兩組浮雕,這是為了強化入口處 的景觀和氣勢,體現一種不對稱中見對稱,均衡之中不均衡的 光場形態。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中心廣場,這就是我說的一主兩副的「主」 。廣場直徑有109米,其實這109米還有特殊的涵義呢,隱喻著漢 武帝於公元前109年建立蕪湖縣
。廣場中心設有主題雕塑和大 小兩圈旱地噴泉,大家知道蕪湖古稱鳩茲所以小圈內側有的鳩茲 中的"鳩"的大型雕塑,大圈內側是蕪湖市的市花圖案,寓意蕪湖 從古代文明走向現代文明,逐步發展壯大 ,中心廣場的北側有一 條長84米的雙排柱走廊,也叫歷史文化長廊.設柱24根寓意著蕪 湖從發現古人類遺址至今天的240 萬年的發展歷史,大家請看前 面那座兩層的展館,它是文化藝術展館區的主要建築,底層設有 咖啡屋,二層設有展覽廳,臨水處設有露天茶座,結合周圍的樹木 形成了休閑林區,這就是"一主兩副中的一副了",另一副則是那 邊的音樂廣場與水幕浮雕圖。站在音樂廣場 的中央可以讓你感 覺到是在聽音樂會,音符飄盪在每一個角落,淹沒了 城市的喧嘩 。。"一環兩帶"指的是赭山公園和鏡湖。環是環繞赭山公園問題材,位於蕪湖市中心,土石殷紅,故名,赭山由大小兩個山頭構成,面積47.87公頃,周長4.5公里。清朝胡應翰在《一覽亭記》中記述「邑北諸山.......則莫如赭阜為雄。山迤北益高,陡其癲則大江在襟帶,而遙睇諸山,皆羅列如兒孫。」由於山勢較高,風景優美,是登高遠眺,俯視江城的境地。宋代以後,赭麓寺廟庵堂林立,酒館菜社群建,博得歷代遊人香客的喜愛。目前公園的景區有:凝芳園,海棠園,杜鵑園,桂花山,梅花山,櫻花山。共有植物種類220種,較名貴的有:銀杏,香樟,檀樹,楓樹等近10萬棵。草坪41000平方米。風景林10400平方米,各具特色爭芳斗艷。園林美景有:翠明園,舒天閣,中山紀念堂,燎望塔,聚心亭,「江城入畫」坊,千禧亭,凝芳園,月季園。人文景點:中山堂,劉希平先生墓,戴安瀾烈士墓毛澤東紀念像。游樂景點:動物園,兒童樂園,少兒歡樂城,賽車場。 新增摩天巨輪,海盜船等游樂設施。還有被稱為蕪湖八景之首的「赭塔晴嵐」
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園的「九華行宮」後院,始建於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為磚石結構,五層六角,每層外牆均嵌有磚雕佛像,系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說大風曾將塔頂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飛來一口大鍋扣在塔頂,從此不再漏雨。清代詩人黃鋮的《於湖竹枝詞》中「飛來覆塔尖穿,風鐸無聲不計年」寫的就是這個傳說。
赭塔與文濟寺、舒天閣、翠明園,平民教育家劉希平墓、抗日名將戴安瀾墓等勝跡連成一片,相互輝映,形成市中心一處優美的風景區。二帶是鏡湖的東西兩湖
鏡湖原名陶塘,位於市區中心,分東西兩湖,水面達二百餘畝,由南宋著名愛國詞人、狀元張孝祥「捐田百畝,匯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鑒,形似圓鏡,「水惟不競形俱鑒」,故名「鏡湖」。
鏡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環種楊柳」而景勝一方,「名人題詠者不可勝計」。春和日麗,千株綠柳,萬條柔絲,低垂搖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畫卷。泛舟湖上,如詩如畫。蒙蒙春雨中漫步煙雨墩,但見一湖煙雨,滿堤煙柳,確有「鳩茲煙水地」、「人在小蓬萊」之感;
而置身觀嵐亭,憑欄眺赭山,湖光山色,「煙雨變態」,「山欲飛來煙滿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處」之情,皆可體味。入夜,霓虹閃爍,燈火繞堤,更是如夢如幻。
鏡湖是開放式的風景區,亭台樓閣相望,曲橋長廊互通;細柳掩映下,
蕪湖市的鏡湖雖沒有太湖的大氣,也沒有西湖的名氣,但卻有她的媚力。凡是到過蕪湖的外地人,沒有不被她的內涵所傾服。而湖的名字因過於平實,很少有人能記起。鏡湖系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蕪湖唯一的科舉狀元張孝祥捐田百畝而成,因此,鏡湖更名為狀元湖既能
一動一靜的中山路步行街 「安徽第一街」----中山路步行街,
歷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眾多因素釀造了特有的商業文化,由十里長街小商繁榮而演變成中山路步行商業街濃濃的現代氣息,已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變遷,清光緒28年即公元1902年,它由一條窄巷變成大馬路。中山路是蕪湖歷史發展的一座豐碑。一個世紀的變遷,中山路舊貌換新顏。1912年,孫中山先生巡視蕪湖在此演講;1925年因之改名為中山路。時至50年代初期,中山路進行大規模改造,兩側集中布置了商業網點,中山路漸成蕪湖商業中心。,1999年1月中山路功能甫定,全市傾力,歷時九月,初成湖街一體,中山路步行商業街,立意創新,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中山路共國運昌盛而興旺,隨蕪湖發展而繁榮。 1999年9月年又對中山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相關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蕪湖中山路步行街的建築設計獲全國二等獎,工程質量獲全省道路建設最高獎"銀路獎",市政府用於街區建設的投資達1.4億元。現在的中山路步行街與鏡湖風景區湖街一體了。中山路步行街與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齊名,並稱"全國三大步行街"。它們都集購物、休閑、觀光、旅遊四大功能於一體。還被評為全國十大著名商業街的 蕪湖的步行街的附近。
安徽師范大學就在附近,師范大學對面是鳩茲廣場,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這個漂亮干凈的大廣場上放風箏,街一側是鏡湖,水質不太好,但是水邊有漂亮的垂柳和花壇,水中央有噴泉
蕪湖商之都位於步行街左側,街邊有小巷。但是不要小看它啊,那是很有名的小吃巷啊,夏天的時候一定要去吃一杯冰赤豆的。
逛累了也吃累了的時候,可以去水邊走走,那兒有一個很大的休閑花園啊,樹木森森,有水有橋有石桌,就是大熱天也沒有太陽,
想爬山嗎,行啊,離步行街不遠的地方,估計兩站路吧,就有赭山公園,還有氣勢宏偉號稱「小九華」的廣濟寺一座,保你玩個夠。如果你餓了,好,穿過公園拐個彎就是著名的鳳凰美食街,想吃什麼都有。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雖然捨不得但不得不說再見,最後歡迎大家再次到蕪湖旅遊區來旅遊!蕪湖。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轄蕪湖、繁昌、南陵三縣和鏡湖、新蕪、馬塘、鳩江四區。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其中市區人口63萬。改革開放以來,蕪湖已具有較高開放度和較強綜合經濟實力,是享受國家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政策的國家沿江開放城市。近幾年又先後被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批准為國家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國家技術創新區域試點城市和發展新型試點城市,還被世界銀行確定為中國國企改革技術援助試點城市。
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於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辟蕪湖為對外通商口岸。1877年起,蕪湖逐漸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由於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歷史悠久,古來即為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商埠城市。舊石器時代文物以及古銅冶煉遺址證明,古代蕪湖的冶金和製造工業技術水平就十分發達。明代的紡織業已形成相當規模,有「織造尚淞江,漿染尚蕪湖」的記載。近代蕪湖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晚清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是長江下游地區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蕪湖市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16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219-240天,年日照時數為20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
蕪湖農業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油料、棉花等。長江從市西緣流過,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貫穿境內,黑沙湖、龍窩湖、奎湖散布其間,全市水面面積達47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4.4%。水產品種類繁多,其中鰣魚、刀魚、螃蟹是著名的「三鮮」。山區產有名貴中葯材丹皮等。
蕪湖共發現礦產55種,其中石灰石儲量達42億噸。地處長江下游的蕪湖,江面開闊,水流量充沛,尤其適合發展大耗水量、大運輸量的工業項目。
通訊 蕪湖是長江經濟帶上重要的通信樞紐。寧漢、寧蕪干線光纜及京滬杭同軸電纜經過蕪湖,全市程式控制電話總裝機容量30.6萬門,移動通訊、無線尋呼等現代化通訊設施手段先進,國際互聯網蕪湖網站已正式開通。
航空 蕪湖機場已開通蕪湖至北京及蕪湖至佛山的航線。距合肥駱崗機場119公里;距新建成的南京碌口國際機場的直線距離僅58公里。
公路 蕪湖是沿江公路網路的重要樞紐。全市公路總里程1530公里,其中市區100多公里。205、318國道穿境而過。蕪湖通往合肥的高速公路已投入使用,沿江高等級公路蕪湖段已建成,蕪湖至杭州的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蕪寧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
從蕪湖發車以當日往返為半徑,覆蓋區域共有2億人口,是全國人口最密集、消費層次最高的地區。
港口 蕪湖港是長江溯江而上的最後一個深水港。主航道寬度400-500米,常年水深9米以上。全港區共有碼頭泊位70餘座,年綜合通過能力2300萬噸。朱家橋外貿碼頭建有兩個萬頓級海輪泊位,亦可同時依靠三艘5000噸級海輪;建有鐵路專用線,年通過能力達152萬噸;最大起吊能力200噸。裕溪口港為全國最大也是長江上第一座現代化的內河煤炭中轉港,年吞吐能力600萬噸。蕪湖市境內季節性通航河流有14條,通航里程429公里,長江支流青弋江、水陽江和正在修復的蕪湖---太湖支流運河完成後,蕪---申運河即可直接通航,與長江三角洲和蘇南杭嘉湖地區相溝通。
鐵路 蕪湖是華東第二通道的重要樞紐。蕪寧、蕪銅、皖贛、淮南和宣杭等五條鐵路在此交匯和聯接,溝通全國各地。於2000年十月通車的蕪湖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將長江南北交通融為一體,北上經淮南線可接京九線和隴海線,南下可至杭州、寧波、廈門。為華東鐵路第二通道配套建設的小楊村編組站為一級三場38股道,可日解體70列,日編組7000輛車。
水電氣 蕪湖是我國人均供水量最豐富的城市之一,日供水能力達75萬噸。國家骨幹輸變電線路與蕪湖電廠聯網,電力供應充足。全市日供煤氣能力為36萬立方米。蕪湖市是皖南地區的液化氣貯運中心,總貯氣能力已突破1.2萬噸。城市氣化率89.14%,可提供充足的居民用氣和工業用氣。
科技教育 蕪湖市各類科研院所71個,專業技術人員4萬餘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逾萬人。蕪湖是全國中等城市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市,中德合作項目「雙元制」職業教育試點市。全市有安徽師范大學、機電學院等高等院校8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技工學校6所,職業高中17所,普通中學129所,可為蕪湖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具有較好技術素質的、工資水準相對較低的勞動力和專業技術人才。
蕪湖長江大橋經濟園區規劃佔地9.15平方公里。以建設科技型、觀光型景區、景點,配套現代商貿、文化、體育、娛樂等服務設施,形成以現代化商旅結合、生態環境優良為主要特色的新地區。
正在建設中的蕪湖農業科技示範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萬畝、可養水面4.2萬畝、山場0.4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園劃分為都市農業觀光區、高效蔬菜產業區、高效漁業經濟區、高效糧油產區及村鎮經濟文化區等五大功能區。
祝可愛龍兒 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F. 想當初你摘抄過什麼樣的句子,使自己潸然淚下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別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嗟嘆,但永遠不會清楚你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別再為錯過了什麼而懊悔。你錯過的人和事,別人才有機會遇見,別人錯過了,你才有機會擁有。人人都會錯過,人人都曾經錯過,真正屬於你的,永遠不會錯過。
G. 成都人民公園的公園歷史
成都市人民公園原名少城公園,始建於 1911年。少城公園之由來,與舊成都的城池命名直接相關,成都城
基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時,成都便有太城(亦稱大城)和少城(亦稱小城)了。
1、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尹仲錫(字昌齡)策劃擴建。為了紀念辛亥革命前夕四川愛國志士發動的保路運動中的死難者,由張瀾、顏楷等聯名提議修造一座紀念碑。
民國三年擴建公園,拆除園南之永濟倉庫,又自通順橋鑿渠引金水河入園,繞鶴鳴茶社、荷花亭(今湖心島)東流入半邊橋。民國十三年,楊森主理川政,邀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到成都任教育廳長。
五·四運動至抗日戰爭時期,少城公園更是成都各進步團體演講、演出、聚會、募捐的首選之地。
民國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和民國二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少城公園先後兩次遭受日本飛機轟炸,園內金石陳列館、體育場、動物園、紀念碑等處都受到了損壞,死傷數千人。
2、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2月10日,成都解放。少城公園獲得新生,次年更名為「人民公園」。
1950年至1959年十年間,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公園的建設和發展,1951年春,時任西南軍政委副主席後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親臨公園視察並對公園的建設作了重要指示。
1982年擴建西幹道將公園側河道改為街面,至此公園面積縮小為145畝。
2001年至2003年,公園率先在全市將祠堂街、少城路、小南街、君平街房屋拆除,建空透鐵花圍牆(透綠),公園景色直接呈現在市民面前,小南街小學劃歸公園,面積擴展為155畝。
(7)九月海棠園擴展閱讀:
景點景觀
1、金水溪
金水溪位於人民公園西山腳下荷花池,經正大門,至東門沿線內側,總長為355米,寬6米,由原金河改造而成。於1999年開建,2000年8月竣工。
河底由光滑小卵石鋪成,溪邊用大小各異的大卵石砌成。主要地段為卵石緩坡入水,兼以卵石駁岸。沿岸配植了桃樹、柳樹、黃葛樹、垂絲海棠、臘梅、小葉女貞、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等植物。
金水河經公園一段約500米,上有橋兩座。1919年在現正門(當時為側門),左側南岸,挖渠引金河水入園,繞鶴鳴茶社,經荷花亭(現金魚池),東流入半邊橋匯合。1924年又以小南街口引金河水,經兒童樂園、荷花池、動物園、東假山,轉北匯合於半邊橋。
2、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廣場
辛亥廣場位於人民公園中心的辛亥保路紀念廣場,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110平方米,舞台130平方米。原為香港金升公司所屬大都會(成都)娛樂有限公司於1993年拆除露天舞場,新建UA大都會娛樂廣場。
因與周邊環境不協調,2004處由政府出資收購,為紀念辛亥四川保路運動,新建辛亥廣場。整個工程於2004年2月開工,2004年5月1日竣工開放。辛亥廣場結合公園環境的需要,製作了反映"四川辛亥保路革命斗爭歷史"的地面平浮雕和碑體淺浮雕。
3、枕流茶園
「枕流茶園」是人民公園內與鶴鳴茶社齊名的歷史老茶園之一,枕流茶社創辦於民國初年。其原址在人民公園大 門內溪橋西邊之海棠園。枕流茶社佔地面積約三百平方米,包括樓堂則有五百平方米的使用面積。
茶社現位於人民公園西山之上,與西山綠化風景、小桃花林等融為一體.解放前多為文人學士,學生聚會之地。於2003年1月恢復重建,2003年5月竣工開放。
所以枕流茶園位於公園內辛亥保路死事紀念碑側西假山之上,佔地3120平方米,建築267平方米。茶園林木蔥郁、泉水淙淙、鳥語花香、環境清幽、岩石聳立、亭台層疊。既有厚重的歷史特色,又是鬧市中的休閑勝地。著名作家魏明倫先生親自為茶園書匾"枕流茶園"。
枕流茶園是一家集茶藝、中餐、小吃、棋牌休閑的多功能現代都市生態老茶園。
H. 蕪湖旅遊,蕪湖假日群
蕪湖的小吃不錯,另外鏡湖周圍的風景也是值得一看。
蕪湖簡介
蕪湖市瀕臨長江、青弋江,別名鳩江。它襟江帶河,山明水秀,風景如畫,早在古代,就 被稱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歷史上被譽為中國四大米市之首。現在,蕪湖不僅是江南有名的古城,也是安徽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內外貿易港口,皖南旅遊區的重要門戶,是安徽省的重要工業城市和長江經濟帶的中心,是全國中等城市的「明星」之一。地處長江和青弋江、運漕河的交匯處。面積為203平方公里。
蕪湖氣候
年均溫約16攝氏度,年降水量1169.8毫米。
蕪湖經濟
蕪湖市工業產品豐富,品種亦較齊全,有近百種商品供外貿出口。獲得國優、部優和省優著名產品及名特產品有羽絨製品、針織品、棉紗、棉布、皮鞋、鐵畫、桅燈、皮蛋等40多種。其中,蕪湖鐵畫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為我國鐵畫始祖;趙雲生的剪刀店的「三刀」為蕪湖的傳統產品,運銷東南亞、日本、北歐、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張恆春國葯店是百年老店,葯品聞名全國和東南亞。商業繁榮興旺。外貿額逐年增長,出口商品從糧油、土產、畜產、工藝品、絲綢等五類擴大到了紡織、經工、化工、醫葯、五金、機械設備等十二類,出口商品遠銷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蕪湖市所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但過去主要是作為一個內河水運的碼頭而聞名。現在則成為皖南的交通樞紐。
蕪湖擁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優勢,距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九華山、太平湖僅三小時左右車程。境內有200-240萬年前亞歐古人類早期活動遺址「人字洞」、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大工山古銅冶遺址。 市區有,赭塔晴嵐,鏡湖細柳,赤鑄青鋒,玩鞭春色,雙江塔影,褐山攬勝。天門煙浪。神山森林公園。赭山公園及被譽為「安徽第一街」的中山路步行街等風景名勝。蕪湖的旅遊商品也極富盛名。「蕪湖三刀」名聞遐爾;「傻子瓜子」暢銷海內外;蕪湖鐵畫被譽為「天下一絕」。 今天我們將要參觀游覽的是位於蕪 湖市中心的鳩茲廣場。赭山公園和中山路步行街三個地方,他們有三個特點。一主兩副,一環兩帶,一動一靜大家一定不明白什麼意思!後面我會分別解釋的。
首先我們介紹一主兩副既{鳩茲廣場}。廣場的特點很鮮明,視 野開闊環境優美,是承載蕪湖市悠久文化歷史內涵,是反映蕪 湖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最富藝術魅力與文化品位的城市"客廳" 。廣場的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水而且臨路傍街,總面積約6。 78萬平方米,它以文化休閑為主要功能。這是一個不規則的圓弧型 入口廣場,有圓形雕塑花壇和兩組浮雕,這是為了強化入口處 的景觀和氣勢,體現一種不對稱中見對稱,均衡之中不均衡的 光場形態。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中心廣場,這就是我說的一主兩副的「主」 。廣場直徑有109米,其實這109米還有特殊的涵義呢,隱喻著漢 武帝於公元前109年建立蕪湖縣
。廣場中心設有主題雕塑和大 小兩圈旱地噴泉,大家知道蕪湖古稱鳩茲所以小圈內側有的鳩茲 中的"鳩"的大型雕塑,大圈內側是蕪湖市的市花圖案,寓意蕪湖 從古代文明走向現代文明,逐步發展壯大 ,中心廣場的北側有一 條長84米的雙排柱走廊,也叫歷史文化長廊.設柱24根寓意著蕪 湖從發現古人類遺址至今天的240 萬年的發展歷史,大家請看前 面那座兩層的展館,它是文化藝術展館區的主要建築,底層設有 咖啡屋,二層設有展覽廳,臨水處設有露天茶座,結合周圍的樹木 形成了休閑林區,這就是"一主兩副中的一副了",另一副則是那 邊的音樂廣場與水幕浮雕圖。站在音樂廣場 的中央可以讓你感 覺到是在聽音樂會,音符飄盪在每一個角落,淹沒了 城市的喧嘩 。。"一環兩帶"指的是赭山公園和鏡湖。環是環繞赭山公園問題材,位於蕪湖市中心,土石殷紅,故名,赭山由大小兩個山頭構成,面積47.87公頃,周長4.5公里。清朝胡應翰在《一覽亭記》中記述「邑北諸山.......則莫如赭阜為雄。山迤北益高,陡其癲則大江在襟帶,而遙睇諸山,皆羅列如兒孫。」由於山勢較高,風景優美,是登高遠眺,俯視江城的境地。宋代以後,赭麓寺廟庵堂林立,酒館菜社群建,博得歷代遊人香客的喜愛。目前公園的景區有:凝芳園,海棠園,杜鵑園,桂花山,梅花山,櫻花山。共有植物種類220種,較名貴的有:銀杏,香樟,檀樹,楓樹等近10萬棵。草坪41000平方米。風景林10400平方米,各具特色爭芳斗艷。園林美景有:翠明園,舒天閣,中山紀念堂,燎望塔,聚心亭,「江城入畫」坊,千禧亭,凝芳園,月季園。人文景點:中山堂,劉希平先生墓,戴安瀾烈士墓毛澤東紀念像。游樂景點:動物園,兒童樂園,少兒歡樂城,賽車場。 新增摩天巨輪,海盜船等游樂設施。還有被稱為蕪湖八景之首的「赭塔晴嵐」
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園的「九華行宮」後院,始建於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為磚石結構,五層六角,每層外牆均嵌有磚雕佛像,系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說大風曾將塔頂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飛來一口大鍋扣在塔頂,從此不再漏雨。清代詩人黃鋮的《於湖竹枝詞》中「飛來覆塔尖穿,風鐸無聲不計年」寫的就是這個傳說。
赭塔與文濟寺、舒天閣、翠明園,平民教育家劉希平墓、抗日名將戴安瀾墓等勝跡連成一片,相互輝映,形成市中心一處優美的風景區。二帶是鏡湖的東西兩湖
鏡湖原名陶塘,位於市區中心,分東西兩湖,水面達二百餘畝,由南宋著名愛國詞人、狀元張孝祥「捐田百畝,匯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鑒,形似圓鏡,「水惟不競形俱鑒」,故名「鏡湖」。
鏡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環種楊柳」而景勝一方,「名人題詠者不可勝計」。春和日麗,千株綠柳,萬條柔絲,低垂搖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畫卷。泛舟湖上,如詩如畫。蒙蒙春雨中漫步煙雨墩,但見一湖煙雨,滿堤煙柳,確有「鳩茲煙水地」、「人在小蓬萊」之感;
而置身觀嵐亭,憑欄眺赭山,湖光山色,「煙雨變態」,「山欲飛來煙滿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處」之情,皆可體味。入夜,霓虹閃爍,燈火繞堤,更是如夢如幻。
鏡湖是開放式的風景區,亭台樓閣相望,曲橋長廊互通;細柳掩映下,
蕪湖市的鏡湖雖沒有太湖的大氣,也沒有西湖的名氣,但卻有她的媚力。凡是到過蕪湖的外地人,沒有不被她的內涵所傾服。而湖的名字因過於平實,很少有人能記起。鏡湖系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蕪湖唯一的科舉狀元張孝祥捐田百畝而成,因此,鏡湖更名為狀元湖既能
一動一靜的中山路步行街 「安徽第一街」----中山路步行街,
歷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眾多因素釀造了特有的商業文化,由十里長街小商繁榮而演變成中山路步行商業街濃濃的現代氣息,已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變遷,清光緒28年即公元1902年,它由一條窄巷變成大馬路。中山路是蕪湖歷史發展的一座豐碑。一個世紀的變遷,中山路舊貌換新顏。1912年,孫中山先生巡視蕪湖在此演講;1925年因之改名為中山路。時至50年代初期,中山路進行大規模改造,兩側集中布置了商業網點,中山路漸成蕪湖商業中心。,1999年1月中山路功能甫定,全市傾力,歷時九月,初成湖街一體,中山路步行商業街,立意創新,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中山路共國運昌盛而興旺,隨蕪湖發展而繁榮。 1999年9月年又對中山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相關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蕪湖中山路步行街的建築設計獲全國二等獎,工程質量獲全省道路建設最高獎"銀路獎",市政府用於街區建設的投資達1.4億元。現在的中山路步行街與鏡湖風景區湖街一體了。中山路步行街與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齊名,並稱"全國三大步行街"。它們都集購物、休閑、觀光、旅遊四大功能於一體。還被評為全國十大著名商業街的 蕪湖的步行街的附近。
安徽師范大學就在附近,師范大學對面是鳩茲廣場,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這個漂亮干凈的大廣場上放風箏,街一側是鏡湖,水質不太好,但是水邊有漂亮的垂柳和花壇,水中央有噴泉
蕪湖商之都位於步行街左側,街邊有小巷。但是不要小看它啊,那是很有名的小吃巷啊,夏天的時候一定要去吃一杯冰赤豆的。
逛累了也吃累了的時候,可以去水邊走走,那兒有一個很大的休閑花園啊,樹木森森,有水有橋有石桌,就是大熱天也沒有太陽,
想爬山嗎,行啊,離步行街不遠的地方,估計兩站路吧,就有赭山公園,還有氣勢宏偉號稱「小九華」的廣濟寺一座,保你玩個夠。如果你餓了,好,穿過公園拐個彎就是著名的鳳凰美食街,想吃什麼都有。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雖然捨不得但不得不說再見,最後歡迎大家再次到蕪湖旅遊區來旅遊!蕪湖。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轄蕪湖、繁昌、南陵三縣和鏡湖、新蕪、馬塘、鳩江四區。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其中市區人口63萬。改革開放以來,蕪湖已具有較高開放度和較強綜合經濟實力,是享受國家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政策的國家沿江開放城市。近幾年又先後被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批准為國家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國家技術創新區域試點城市和發展新型試點城市,還被世界銀行確定為中國國企改革技術援助試點城市。
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於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辟蕪湖為對外通商口岸。1877年起,蕪湖逐漸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由於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歷史悠久,古來即為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商埠城市。舊石器時代文物以及古銅冶煉遺址證明,古代蕪湖的冶金和製造工業技術水平就十分發達。明代的紡織業已形成相當規模,有「織造尚淞江,漿染尚蕪湖」的記載。近代蕪湖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晚清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是長江下游地區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蕪湖市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16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219-240天,年日照時數為20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
蕪湖農業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油料、棉花等。長江從市西緣流過,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貫穿境內,黑沙湖、龍窩湖、奎湖散布其間,全市水面面積達47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4.4%。水產品種類繁多,其中鰣魚、刀魚、螃蟹是著名的「三鮮」。山區產有名貴中葯材丹皮等。
蕪湖共發現礦產55種,其中石灰石儲量達42億噸。地處長江下游的蕪湖,江面開闊,水流量充沛,尤其適合發展大耗水量、大運輸量的工業項目。
通訊 蕪湖是長江經濟帶上重要的通信樞紐。寧漢、寧蕪干線光纜及京滬杭同軸電纜經過蕪湖,全市程式控制電話總裝機容量30.6萬門,移動通訊、無線尋呼等現代化通訊設施手段先進,國際互聯網蕪湖網站已正式開通。
航空 蕪湖機場已開通蕪湖至北京及蕪湖至佛山的航線。距合肥駱崗機場119公里;距新建成的南京碌口國際機場的直線距離僅58公里。
公路 蕪湖是沿江公路網路的重要樞紐。全市公路總里程1530公里,其中市區100多公里。205、318國道穿境而過。蕪湖通往合肥的高速公路已投入使用,沿江高等級公路蕪湖段已建成,蕪湖至杭州的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蕪寧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
從蕪湖發車以當日往返為半徑,覆蓋區域共有2億人口,是全國人口最密集、消費層次最高的地區。
港口 蕪湖港是長江溯江而上的最後一個深水港。主航道寬度400-500米,常年水深9米以上。全港區共有碼頭泊位70餘座,年綜合通過能力2300萬噸。朱家橋外貿碼頭建有兩個萬頓級海輪泊位,亦可同時依靠三艘5000噸級海輪;建有鐵路專用線,年通過能力達152萬噸;最大起吊能力200噸。裕溪口港為全國最大也是長江上第一座現代化的內河煤炭中轉港,年吞吐能力600萬噸。蕪湖市境內季節性通航河流有14條,通航里程429公里,長江支流青弋江、水陽江和正在修復的蕪湖---太湖支流運河完成後,蕪---申運河即可直接通航,與長江三角洲和蘇南杭嘉湖地區相溝通。
鐵路 蕪湖是華東第二通道的重要樞紐。蕪寧、蕪銅、皖贛、淮南和宣杭等五條鐵路在此交匯和聯接,溝通全國各地。於2000年十月通車的蕪湖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將長江南北交通融為一體,北上經淮南線可接京九線和隴海線,南下可至杭州、寧波、廈門。為華東鐵路第二通道配套建設的小楊村編組站為一級三場38股道,可日解體70列,日編組7000輛車。
水電氣 蕪湖是我國人均供水量最豐富的城市之一,日供水能力達75萬噸。國家骨幹輸變電線路與蕪湖電廠聯網,電力供應充足。全市日供煤氣能力為36萬立方米。蕪湖市是皖南地區的液化氣貯運中心,總貯氣能力已突破1.2萬噸。城市氣化率89.14%,可提供充足的居民用氣和工業用氣。
科技教育 蕪湖市各類科研院所71個,專業技術人員4萬餘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逾萬人。蕪湖是全國中等城市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市,中德合作項目「雙元制」職業教育試點市。全市有安徽師范大學、機電學院等高等院校8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技工學校6所,職業高中17所,普通中學129所,可為蕪湖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具有較好技術素質的、工資水準相對較低的勞動力和專業技術人才。
蕪湖長江大橋經濟園區規劃佔地9.15平方公里。以建設科技型、觀光型景區、景點,配套現代商貿、文化、體育、娛樂等服務設施,形成以現代化商旅結合、生態環境優良為主要特色的新地區。
正在建設中的蕪湖農業科技示範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萬畝、可養水面4.2萬畝、山場0.4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園劃分為都市農業觀光區、高效蔬菜產業區、高效漁業經濟區、高效糧油產區及村鎮經濟文化區等五大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