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荷花
A. 關於處暑的詩
處暑來了,帶來了久違的涼爽。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熱情的盛夏便漸行漸遠了。嫵媚的秋色在天地萬物間一點一滴地開始彌漫,秋意漸濃,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開始了!
正所謂,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最美的處暑,還是在詩詞里,一起來體會一下字里行間的絲絲秋意吧!
題郊居
唐-陸龜蒙
強起披衣坐,徐行處暑天。
上階來斗雀,移樹去驚蟬。
莫問鹽車駿,誰看醬瓿玄。
黃金如可化,相近買雲泉。
暑退秋夜賞月
宋-姜特立
冠巾暑退才如律,詩酒交清不作疏。
今夕孤光清到骨,鏤冰裁玉滿林廬。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處暑
宋-呂本中
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餘涼。
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
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
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
長江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處暑後風雨
元-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暑退
元-方回
逆旅朝難夕,更生暑忽涼。
自能捐嗜欲,足可看奔忙。
即恐來鴻雁,翻成畏雪霜。
去年幾人健,同與嗅秋香。
旅菲雜詠
近現代-吳妍因
聞道名山聳碧瑤,松風吹處暑全消。
可憐貧窘無由達,空羨豐纏十萬腰。
處暑後戲賦
現代-孫玄常
處暑方過夜新涼,幾番秋雨送秋光。
蒼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紅葩吐晚香。
門外近郊無貴客,林高密葉響寒螿。
平生南北多艱困,堪喜清宵一夢長。
鷓鴣天-秋懷寄愚村
現代-汪岳尊
一卧山城散百憂。哀時王粲怯登樓。
心情舉室傷驚鳥,生計何人笑拙鳩。
風醒酒,月懸鉤。涼初透處暑初收。
豆籬瓜架凝閑夢,小別家園又一秋
B. 處暑的節氣習俗是什麼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節目,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過去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結束,都會舉辦普度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告結。發展至今,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期。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民俗活動:
1.吃鴨子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多種多樣,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一般處暑當日,北京人往往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2.放河燈河燈也稱「荷花燈」,往往是在荷化形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
放河燈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表達:「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3.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而言,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獲的時期,民間常舉行多種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以後每年舉辦一次。開漁節除庄嚴肅穆的祭海儀式外,還開展各種文化、旅遊、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遊客前往。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濃烈的漁文化,也品嘗了鮮美的海產品。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舊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四周,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往往可以品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C. 處暑什麼意思 處暑有什麼民間習俗嗎
處暑節氣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清爽的秋季即將到來,但是關於處暑的來歷,主要是與古代的農作物有關,處暑時也是古代人祭祖迎秋的時候。
正文
處暑的由來
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詩雲「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日行南徑斜暉里,割稻陌阡車馬馳。(左河水)」,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01
處暑的民間習俗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D. 關於「處暑」的古詩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處暑來臨,暑氣消散,秋風漸起,帶來新涼。
池塘里的荷花多半都結成了果實,時光如水般流走,猶如紅顏消逝,這秋日的風景,和去年是多麼的相似呀!
E. 處暑的詩句
1、《憫農》——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2、《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3、《馬》——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4、《次韻畢叔文苦旱嘆》——趙蕃
爾何不歸乎故宇,卻向殊方書閔雨。
江東數月不得書,憶弟看雲在何許。
舊傳重湖北之北,米賤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歲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貧家一飯有並日,遠市朝炊或亭午
朱門但知粱可厭,我輩翻嫌字難煮。
晚且禾秀早向實,舂箕不須逾處暑。
胡為旱勢復如此,坐致詩人形苦語。
如聞巫覡有通靈,肸蠻似逢人問嫗。
前朝一雨苦不難,況今磨神無不舉。
會當勞以三日霖,綠浪黃雲看掀舞。
5、《長江二首》—— 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6、《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7、《元宮詞(一百三首)》—— 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F. 處暑的插畫為什麼有荷花荷葉
讀書的時候有荷花和荷葉,這是代表夏天的到來
G. 你了解二十四節氣之中的處暑嗎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在氣象意義上,意味著已經進入秋天。
處暑有哪些習俗:出遊,放河燈,開漁節。
處暑應注意哪些:化解"秋乏」,睡好覺,防「秋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處暑期間,天氣由熱轉涼,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人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機體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化解「秋乏」,可以從調節人體節律人手,合理調整日常起居,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適量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和豆製品等,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以及油膩食物,適當加強戶外運動,有助於情緒平靜、解除秋乏。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睡眠是調整的重要方面所在。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極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卧,以侯氣夏。處暑期間,天氣往往較為乾燥、少雨,很多人起床時會感覺嗓子發干,乾咳無痰,皮膚也變得緊綳、乾燥,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為了有效防治「秋燥」和感冒,可多吃蔬菜水果,比如西藍花,西紅柿,山葯,葡萄,鮮棗,提供人體所需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C,鉀等礦物質,促進身體能量代謝和緩解疲勞。蔬菜和水果;多喝水;調整起居作息,盡量早睡早起;在室內通風的前提下,可在室內養些綠色植物。
H. 處暑的習俗 關於處暑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習俗有:放河燈、出遊和潑水。
1、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2、出遊: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3、潑水: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I. 人們往往賦予花木以及象徵意義,比如荷花象徵清白,處暑代表堅貞,請你說出花中四君子的寓意。
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竹、蘭、菊。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專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屬征。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還艷於百花凋後,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徵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也經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
J. 處暑和荷花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荷花開於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與大暑。
通常情況下,荷花多是夏季開放。每年夏季的6月份是花開正旺盛的時期,小暑大暑節氣是觀賞荷花最佳時節。不同地區和不同種類的荷花,它的開花時間因地理位置的不同略有差異。
小暑通常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日或8日,大署通常在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農歷六月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的植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古時的江南風俗,把陰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二十四節氣的專屬花:
一,立春 迎春花。
二,雨水 櫻花。
三,驚蟄 月季。
四,春分 白玉蘭。
五,清明 杜鵑。
六,穀雨 紫藤。
七,立夏 鈴蘭。
八,小滿 虞美人。
九,芒種 金銀花。
十,夏至 蜀葵。
十一,小暑 凌霄花。
十二,大暑 睡蓮。
十三,立秋 藍雪花。
十四,處暑 玉簪。
十五,白露 曇花。
十六,秋分 菊花。
十七,寒露 桂花。
十八,霜降 彼岸花。
十九,立冬 雙萊決明。
二十,小雪 倒掛金鍾。
二十一,大雪 紅花羊蹄甲。
二十二,冬至 臘梅。
二十三,小寒 水仙。
二十四,大寒 香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