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木蘭花鹼
A. 衡州烏葯的本科概述
科中文名:防己科
科拉丁名:Menispermaceae
本科約67屬425種,大多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18屬60餘種,主產南部和西南部。本科為重要的有毒植物之一,多種植物有毒。自然中毒雖不多見,但其毒性久已為人所熟知。主要的有毒植物有千金藤屬(StephaniaLour.)、木防己屬(CocculusDC.)和輪環藤屬(cycleaArn.ExWight)的一些種以及錫生藤、蝙蝠葛、青藤、古山龍等。有些種類是著名的箭毒原料,供製作毒箭、毒刀,捕殺野獸用,葯用不慎也能造成嚴重中毒或死亡。此外,黃花地不容、白線薯、廣西地不容、小花地不容和青藤等具有良好的鎮痛、鎮靜和催眠作用。它們中的多數可作為提取四氫巴馬亭(56—14)或顱通定(rotundine)的原料[3,4]。木防己、蝙蝠葛等可作為殺蟲農葯或毒魚。國外還有印度防己屬(Anamirta)、谷樹屬(Chondodendron)、Telitoxicum和Abuta等屬的一些植物有毒[1,2]。本科植物宦含生物鹼,已從20多屬50—60種植物中得到200餘種[5],大多數屬於異喳啉類生物鹼,其中有些為劇毒成分,如簡箭毒鹼劇毒成分為倍半萜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它們均為強神經性毒素。異喹啉類生物鹼多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作用和強神經肌肉阻斷作用,小劑量多數表現呼吸興奮,中毒時能引起陣發性痙攣及呼吸困難,對心臟也有抑製作用,最後由於呼吸抑制而死亡,且具強肌肉鬆弛作用。問世已久的肌松劑——氯化筒箭毒鹼(tubocurarine)(56—1)最初來自本科的毛谷樹(Caondodendrontomento-sum,RuizetPavon)及其近緣植物。中國六十年代首次從錫生藤得到叔胺錫生藤鹼H(即dl-箭毒鹼)(56—20)亦具良好肌松作用[6,7],後從粉防己、毛葉輪環藤、海南輪環藤以及地不容等植物提取了類似肌松成分[3,8-11]。這些成分經改製成季銨鹽或二甲基衍生物季銨鹽後,肌松強度大大增強,均為作用於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上的乙醯膽鹼受體的非去極化型肌松劑。從千金屬等一些植物里發現了多個新生物鹼,如從廣西地不容塊根中分出的二氫巴馬亭(dihydropalmatine)(56—2)[12]和去氫千金藤鹼(dehydrostephanine)(56-3)[13],從糞箕篤(StepfianialongaL.)塊根中分得的二種蓮花烷新鹼——糞箕篤鹼(lo-nganine)(56—4)[14]和糞箕篤酮鹼(Longanone)(56-5)[15],從荷包地不容分出的左旋荷包牡丹鹼(1—dicentrine)(56—6)[16]。本科植物中的生物鹼,按其結構可分為:1.苄基異喹啉類(Benzylisoqinolines):衡州烏葯鹼(coclaurine)(56—7)、勞丹寧(1audanine)(56—8),主要分布在木防己屬和千金藤屬。2.原阿撲菲糞(ProaporPhines):如光千金藤鹼(stephafine)(56-9),主要存在於干金藤屬等少數植物里。3.阿撲菲類(Aporphines):如千金藤鹼(stcPhanine)(56—10)、木蘭花鹼(magno-.Florine)(53-14);異紫堇定(isocorydine)(56—11),主要分布在千金藤屬、木防己屬和青藤屬。4.嗎啡類(Morphines):如青藤鹼(sinomenine)(56—12)、尖清風藤鹼(sinoacutine)(56—13),主要存在於青藤和蝙蝠葛中。5.原小檗鹼類(Protobcrberines):如四氫巴馬亭(tetrahydropalmatine)(56—14)、葯根鹼()atrorrhizine)(56—15),廣泛存在於千金藤屬、古山龍屬、金果欖屬等的植物里。6.蓮花烷類(Hasubananes):如青藤明(acutumine)(56—16)、青藤定(acutumidine)(56—17)、蓮花寧鹼(hasubanonine)(56—18),主要存在於千金藤屬植物以及青藤、蝙蝠葛中[5]。7.雙苄異喹啉類(Bisbenzylisoquinolines):如蝙蝠葛鹼(dauricine)(56—19)、箭毒鹼(curine)。(56—20)等,此類生物鹼在本科植物中分布最廣,種類最多,主要在干金藤屬、錫生藤屬、谷樹屬等植物中[17]。8.二苯駢(d,f)阿唑寧類(Dibenz(d.F)azonines):如樟葉防己弗寧(laurifonine)(56—21)、樟葉防己芬(1aurifine)(56、22)、樟葉防己菲寧(laurifinine)(56-23),主要存在於木防己屬的少數植物中[18,19]。除上述異喹啉生物鹼外;還含刺桐生物鹼,如異衡州烏葯定(isococculidine)(56—32)、衡州烏葯寧(coccoline)(56—41),它們較集中分布在木防己屬[20,21]。此外,倍半萜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存在於印度防己(AnamirtacoculusWightetArm.)和菲律賓大葉藤(TinomisciumphilippinenseDiels)等少數有毒植物中。
B. 廣西馬兜鈴的主要價值
葯用價值
廣西馬兜鈴的塊根入葯,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之效,治喉痛、腹痛、跌打、瘧疾、蛇傷等。
性味:苦;寒;有小毒
歸經:心;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清熱解毒;止血。主痙攣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痢疾;跌打損傷;瘡癰腫毒;外傷出血;蛇咬傷;骨結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研末,1.5-3g。外用:適量,干品研末撒患處;或鮮品搗敷。
葯理作用
鎮痛作用:從廣西馬兜鈴中提取的總生物鹼腹腔注射後有明顯抑制醋酸誘發的小鼠扭體反應,ED50為176.55mg/kg,作用持續2小時,總鹼腹腔注射或腦室注射給葯均能明顯提高小鼠痛閾。對小鼠腳掌皮膚溫度無明顯影響。總鹼鎮痛作用以給葯後30分鍾最強,持續2小時以上,而鎮痛強度隨劑量加大而增強,以腹腔注射量300mg/kg的1/125(2.4mg/kg)腦室注射,其鎮痛作用強度和作用時程與腹腔給葯相當,表明總鹼鎮痛作用不是由於降低腳掌皮膚溫度所致,而有中樞參與作用。納絡酮不能拮抗總鹼鎮痛作用,表明與腦內阿片受體無關。
解痙作用:總鹼對離體豚鼠回腸自動收縮及乙醯膽鹼和氯化鋇所致的腸收縮均呈抑製作用。對臨床各種疾患所致平滑肌痙攣性腹痛,止痛效果較好。
升白細胞作用:馬兜鈴酸(主要為馬兜鈴酸A)3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6日,對環磷醯胺或60℃照射所致小鼠白細胞降低有明顯升白細胞作用。在60℃照射後,皮下注射這種馬兜鈴酸0.5mg/kg,每日1次,連續3次,可使給葯組動物脾結節數普遍比對照組多,可能是馬兜鈴酸可促進骨髓幹細胞的分裂指數,提示馬兜鈴酸可促進骨髓細胞進入增殖周期。
化學成份
根含尿囊素(allantoin),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A,β-谷甾醇(β-sitosterol),6-甲氧基去硝基馬兜鈴酸甲酯(6-methoxydenitroaristolochic acid methyl ester)和 6-甲氧基馬兜鈴酸A甲酯(6-methoxyaristolochic acid A methyl ester)。塊根還含木蘭花鹼(magnoflorine)。
毒 性
總鹼按1g/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24小時內無死亡。總鹼8mg/kg給大1次肌內注射,見犬出現安靜、少動、食量減少,但於10~64小時內恢復正常。小鼠灌服馬兜鈴酸(主要為馬兜鈴酸A)的LD50為47.87±8.25mg/kg。小鼠灌胃後活動減少,閉目,豎毛,減食,第4日開始死亡,持續12日。兔6mg/kg口服,每日1次,第3日即減食,第5日拒食,全組3隻兔死亡。病理組織學檢查呈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形態變化。兔1.5mg/kg口服,每日1次,第8日時3隻兔中1隻死亡,另2隻給葯第8日和停葯後6日非蛋白氮(NPN)均顯著升高,停葯16日後恢復正常。病理組織學檢查腎小管上皮有變性,腎小管有管型,3隻狗每日灌胃0.8mg/kg,連續35日,有減食、拒食、消瘦等,1隻狗給葯結束後,血清丙氨酸轉氨酶略升高,余未見異常。馬兜鈴酸A有致突變作用,Ames法試驗表明,在加或不加S9時回變菌落數皆明顯增加,呈量效關系。微核試驗表明馬兜鈴酸A可使微核率升高。
C. 防已的葯學研究
粉防己:1.取本品粉2g,加0.5mol/L硫酸液20ml,水浴加熱20分鍾,濾過,濾過加氨試液調節pH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0ml振搖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劑。殘渣加鉬硫酸試液(1%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數滴,即顯藍紫色,漸變綠色至污綠色,放置,色漸加深。(檢查粉防己鹼)1.取本品1.0g,加20%氨水0.2ml濕潤,密塞放置30分鍾,加氯仿20ml,提取4小時,濾過,氯仿提取液回收氯仿近干,加乙醇定容為10ml,供點樣。在硅膠G預制板上點樣3μl,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7:4:2)在氨蒸氣飽和下展開10cm,取出晾乾,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浸漬顯色,生物鹼斑點顯桔紅色,粉防己鹼與防己諾林鹼Rf值分別為0.52-0.56,0.27-0.32。
3.薄層層析: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熱回20分鍾,濾過,濾液供點樣,另取馬兜鈴酸為對照品,用甲醇製成對照品溶液。在硅膠GF254薄層板上,分別點上述兩種溶液後,以苯-正庚烷-氯仿-冰醋酸(15:15:70:3)為展開劑,展開,晾乾後,在紫外燈(254nm)下檢視,可見供試液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具相同的暗斑。 1.1.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少彎曲,彎曲處有橫溝而呈結節狀的瘤塊樣,長10-15cm,直徑1-3cm。未颳去栓皮者表麵灰棕色,粗糙而多細皺,多數可見明顯橫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麵灰白色,較平滑,可見深色的橫溝紋。切開面淺棕白色,粉質,維管束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橫斷面平坦,有明顯的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質重而堅脆,易折斷。氣無,味苦。以去凈栓皮,乾燥,粗細均勻,質重,粉性大,纖維少者為佳。
1.2.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體稍彎曲,彎曲處有深橫溝,長8-15cm,直徑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縱皺紋;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黃色的皮層;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麵灰黃色,較光滑。切開麵灰白色或淺棕黃色,缺乏粉質,可見縱向及橫向或彎曲排列的維管束,順著維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狀剝下。質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可見細而較密的放射狀紋。氣微香,味微苦而澀。以塊大、粗細均勻、質重者為佳。
1.3.木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屈曲不直。長約15cm,直徑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溝紋,可見橫長的皮孔狀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跡。質較堅硬,呈木質性,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無粉質,皮部極薄,木部幾全部木化,可見放射狀狹窄的導管群穿過。氣無,味微苦。
1.4.漢中防己為異葉馬兜鈴的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8-15cm,直徑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淺棕黃色,殘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較平坦。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皮部較厚,木部可見放射狀的導管群,導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聯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氣微香,味苦。防己葯材較為復雜,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兩類。木防己葯材包括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漢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說出漢中者。
2.顯微鑒定:2.1.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皮層薄壁細胞含大量草酸鈣簇晶;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其中偶間有纖維束。韌皮部外側頹廢篩管群與薄壁細胞相間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約占根2/3,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常切向排列;木纖維壁較薄;射線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髓部小。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2.粉末:2.2.1.淡黃色至黃棕,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3-26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復粒由2-9分粒組成,分粒大小懸殊。
2.2.2.草酸鈣簇晶直徑17-51μm,稜角大多短鈍。
2.2.3.石細胞黃色,類方形、長方形、類圓開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延長,長10-153μm,直徑43-105μm,壁厚3-26μm,孔溝明顯,層紋大多可見。
2.2.4.韌皮纖維長梭形,稍彎曲,直徑17-26μm,壁厚2-8μm,有單斜紋孔或十字紋孔;纖維管胞較韌型纖維短,具緣紋孔口斜裂縫狀。
2.2.5.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119μm或更大,紋孔口超出紋孔孔緣。另有木薄壁細胞、木栓細胞等。木防己顯微鑒定: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約68μm。皮層窄,薄壁細胞含眾多草酸鈣方晶及小結晶,長3-14μm;石細胞眾多,連續排列成環,胞腔內含方晶及澱粉粒。韌皮部篩管群大多頹廢。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約占根半徑5/6,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木纖維多角形,壁稍厚;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含澱粉粒。射線寬窄不一,細胞內含澱粉粒,有的含小方晶。 1.1.粉防己根含生物鹼約1.2%,其中有漢防己鹼(Tetrandrine)、防己醇靈鹼(Fangchinoline)、一種酚性生物鹼(C32H42O6N2)、門尼新鹼(Menisine)、門尼定(Menisidine),以及輪環藤酚鹼(Cyclanoline)等。粉防己的生物鹼,曾有種種異名,漢防己鹼曾名漢防己甲素(HanfangchinA,Fanchinin),防己醇靈鹼即去甲漢防己鹼(Demethyltetrandrine),亦曾名漢防己乙素(HanfangchinB),酚性生物鹼即漢防己丙素。門尼新鹼原稱木防己素甲,門尼定原稱木防己素乙,分別為漢防己鹼和去甲漢防己鹼的異構物。
1.2.粉防己根尚含黃酮甙、酚類、有機酸、揮發油等。
2.木防己根含木防己鹼(Trilobine)、異木防己鹼(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廣玉蘭鹼)、木防已胺(Trilobamine)、木防己賓鹼(Coclobine)、甲門尼薩任鹼(Menisarine)去甲門尼薩任鹼(Normenisarine)等多種生物鹼。
3.漢中防己:根含馬兜鈴酸A(aristolochicacidA)1.08%-1.92%,尚含木蘭鹼(magnof-lorine)、尿囊素(allantoin)和β-谷甾醇。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1.1.對心臟功能的影響:以貓右心室乳頭肌或豚鼠左心房作標本,記錄其等長收縮,發現粉防己鹼32umol/L5分鍾後心肌收縮力開始下降,15-20分鍾時下降十分明顯,收縮力可降低29%(貓乳頭肌)及64%(豚鼠心房),±dp/dtmax(收縮和舒張的最大速度)也同時下降且比收縮振幅的下降更為顯著。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及異丙腎上腺素之間在收縮力方面有相互拮抗作用,後二葯能取消粉防己鹼的負性肌力作用,而粉防己鹼也能非競爭性地拮抗氯化鈣和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兔左房肌條實驗表明,它和心得安不同,它不能競爭性地阻滯B受體;麻醉犬iv粉防己鹼10mg/kg,用阻抗血流圖測試一些心功能指標,表明其對心肌收縮性及泵功能均有抑製作用,還明顯減慢心率,降低總外周血管阻力和張力時間指數,指示心肌能量消耗的降低,粉防己鹼對以上各項指標的影響,能被氯化鈣對抗,其結果與戊脈安十分相似。豚鼠離體右心房用粉防己鹼後15分鍾,在降低收縮力的同時,心房自發搏動頻率可降至給葯前的1/3,表明粉防己鹼對竇房結的自律性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粉防己鹼對心肌則未見有興奮性發生的明顯變化。應用細胞內微電極記錄,用離體豚鼠右心室乳頭肌觀察粉防己鹼對正常及高K+除極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和收縮力的影響,證實粉防己鹼是一個慢通道阻滯劑。麻醉犬心阻抗血流圖實驗表明,粉防己鹼10mg/kgiv可降低血流阻抗一階導數上升峰值(dz/dtmax),延長Q-Z期間,減小心肌收縮指數。對心輸出量、心臟指數、心搏出量及每搏指數也都能明顯降低。給清醒大鼠iv粉防己鹼15mg/kg後,左心室內壓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內壓及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都下降。左室舒張末期壓在給葯隨心肌收縮性能指標的下降而上升。
1.2.對冠脈的影響:粉防己鹼在離體兔心灌流標本上,10-6-10-7濃度均有明顯的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豚鼠、貓,濃度在10-7時,同樣有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垂體後葉素性的冠脈痙攣有對抗作用。粉防己鹼的擴張冠脈作用與腎上腺素、兒茶酚胺類無關;心收縮力、心率及血壓等對冠脈流量的影響不大。離體停跳心臟標本也表現明顯擴張,整體貓實驗中,對冠脈流量的增加,主要是對冠狀血管的直接作用。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所致冠脈攣縮,其作用可被高Ca2+所拮抗。豬冠狀動脈螺旋條的實驗提示,粉防己鹼主要是抑制細胞膜上電位依賴性通道,阻止Ca2+經此通道進入細胞內,而對受體激活性Ca2+通道則無影響。此外,粉防己鹼並不阻滯異內腎上腺素鬆弛冠脈條的作用,因此粉防己鹼不同於心得安B-受體阻滯劑。
1.3.對心肌缺氧缺血的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異丙腎上腺素性急性心肌壞死無明顯保護作用,但對垂體後葉素性缺氧缺血損害則有明顯預防作用。但也有實驗結果認為,對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氧和壞死性心電圖也有保護作用。心外膜圖標測顯示粉防己鹼對實驗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保護作用,用葯後血壓輕度降低,心率稍減慢,有利心肌抗缺血。
1.4.抗心律失常: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烏頭鹼、氯化鈣、氯化鋇、氯仿加腎上腺素等所致的動物心律失常。可使Ba2+性心律失常迅速轉為竇性心律;並可縮短哇巴因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搏過速的持續時間;對大量Ca2+引起大鼠心室顫動致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能推遲烏頭鹼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時間,但對電致顫閾則不能提高。粉防己鹼對強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無明顯影響,並與其負性肌力作用無關,細胞外Ca2+濃度可抵消粉防己鹼的作用,故認為粉防己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過阻抑Ca2+內流而實現的。
1.5.降壓作用:麻醉貓給以iv或im或ig3-6mg/kg,均有顯著降壓作用,可使血壓下降50-65%達1小時以上。降壓時心收縮力僅有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呈非競爭性拮抗。在對7種血管平滑肌(家兔的胸主動脈、肺動脈、股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腔靜脈及門靜脈)的研究中也發現,對血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其作用與Ca拮抗有關,實驗結果提示,粉防己鹼的作用與戊脈安的作用相似,阻斷電壓依賴性Ca通道的作用較強於受體操縱的Ca通道。在進一步對兔肺動脈條(離體)的實驗中,觀察到粉防己鹼對氯化鉀(40mmol/L)、氯化鈣(2mmol/L)和去甲腎上腺素(0.01mmol/L)誘發血管平滑肌收縮的抑制強度與Ca通道阻滯劑戊脈安相似,證明粉防己鹼鬆弛血管平滑肌是選擇性阻滯慢通道Ca2+內流所致。對兔主動脈肌環的作用觀察結果一致,再次證實粉防己鹼和戊脈安均對平滑肌細胞膜PDC(內皮細胞膜上電位依賴通道)Ca2+內流有選擇性抑製作用。粉防己鹼無論對離體兔輸卵管平滑肌自發性收縮,還是對在體兔輸卵管腔內壓與卵轉運,均顯示出一致的抑制效應;其作用可能與性激素有關。短暫削弱,心率及傳導無顯著變化。其降壓原理是粉防己鹼對血管的直接擴張與擬M-樣作用,以及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中樞所致。進一步證明粉防己鹼的降壓效應主要系通過擴阻力血管所致,它能有效地降低動脈血管的血漿濃度,選擇性地擴張動脈阻力血管,致使後負荷減低,心輸出量增加。與擴血管葯肼苯噠嗪等不同,粉防己鹼降壓時不伴有明顯的反射性心律增快。
1.6.對血脂和纖維蛋白溶解的影響:每日給大鼠ip粉防己甲素15mg/kg,連續20天,能明顯降低血清HDL-C、HDL3-C=HDL-C/TC、HDL3-C/TC和HDL3-C/HDL-C,說明粉防己甲素對大鼠血脂調理有不良作用,漢防己甲素在體外還具有促進家兔纖維蛋白溶解和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過程。
2.對平滑肌的作用:早年曾有報道,粉防己鹼對離體兔腸是先興奮而後抑制,較大劑量可部分抑制由毛果芸香鹼、氯化鋇引起的痙攣性收縮。對兔離體及在體子宮作用並不顯著。對豚鼠、貓的支氣管平滑肌引起收縮,這是由於組織胺的釋放所引起。在研究粉防己鹼對平滑肌作用中發現:在離體子宮實驗中,86及30umol/L的粉防己鹼分別對催產素(3mU/ml)及高鉀去極後Ca2+(0.2mmol/L)所引起的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有明顯的鬆弛作用。其作用可視增加溶液中的Ca2+濃度(2mmol/L)所對抗。累積量效曲線表明。
3.對炎症的影響及抗過敏作用:粉防己鹼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消炎作用。其作用與考的松相似,在切除腎上腺後,作用消失。可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末梢血液中的嗜酸性細胞減少;在切除腦下垂體後7天再給粉防己鹼,仍有此作用,故可認為粉防己鹼為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粉防己鹼對正常大鼠連續給葯7天,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即不降低,二側腎上腺也肥大現象,尿中17-羥類甾醇的排出量亦不增加,說明它興奮腎上腺皮質的作用是非特異性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20,10,100mg/kgiv可使大鼠背部氣囊角叉菜膠炎血管通透性降低、嗜中性白細胞游出和B-葡萄糖醛酸酶釋放顯著減少。粉防己鹼亦可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減少氧自由基生成,還能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cAMP水平。由此認為粉防己鹼的抗炎作用的機理可能與嗜中性白細胞內SOD活性和cAMP水平的升高有關。粉防己鹼能抑制嗜中性自細胞的激活,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對羥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及抑制羥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可能是粉防己鹼具有抗炎作用的機理。粉防己鹼具有廣泛的抗過敏作用,既是過敏介質的拮抗劑,又是過敏介質阻釋劑。粉防己鹼30mg/kgiv,能抑制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作用與劑量呈依賴關系。能抑制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離體回腸的過敏性收縮。對抗過敏介質的作用如:能抑制組胺、乙醯膽鹼引起的豚鼠哮喘和離體豚鼠回腸的收縮以及5-羥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還能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如抑制致敏豚鼠肺由抗原引起的過敏介質或過敏性遲緩反應物質(SRS一A)釋放及由右旋糖酐誘發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組胺的釋放。粉防己鹼對SRS-A的作用明顯,對SRS一A(100U/ml)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條和肺條收縮作用的半數抑制量分別為6.6ug/ml和6ug/ml;能明顯拮抗SRS-A增加的豚鼠肺溢流作用;粉防己鹼7.5ug/ml也能明顯抑制SRS一A(100U/ml)引致的人的支氣管或肺條收縮;無論氣霧吸入、ip、ig或預先給葯,粉防己鹼對豚鼠的SRS-A性喘息均能起到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天花粉抗原、組胺釋放劑48-80、鈣離子載體A一23187誘導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組胺釋放及肥大細胞Ca2+內流均有抑製作用,說明粉防己鹼是一個過敏介質阻釋劑。它既能作用於肥大細胞Ca2+通道,抑制Ca2+內流,又能抑制肥大細胞動員利用內源Ca2+。對犬、豚鼠氣管平滑肌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對氣管平滑肌電位操縱通道(POC)與受體操縱通道(ROC)均有阻斷作用,由於對高鉀興奮和/或打開POC45Ca內流阻斷是完全的,而對組胺興奮和打開ROC的45Ca內流阻斷是部分的,提示粉防己鹼優先阻斷氣管平滑肌的POC。其鈣通道阻斷作用可能與其拮抗過敏介質收縮氣管的作用有關。粉防己鹼對嗜中性白細胞的靜息胞漿游離Ca2+濃度無影響,但能對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細胞三烯B4(LTB4)和A-23187(卡西黴素)所致的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說明粉防己鹼是通過抑制Ca2+內流而抑制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的鈣拮抗劑,這很可能是它抗過敏作用的機理。
4.鎮痛作用:小鼠熱板法測得漢防己總鹼及粉防己鹼、乙素、丙素均有鎮痛作用。總鹼作用最強,其有效劑量為50mg/kg,LD50則為241-251mg/kg。用電刺激小鼠尾巴法證明,甲素、乙素及粉防己流浸膏或煎劑均有一定鎮痛作用,甲素的作用強於乙素,其有效劑量比嗎啡大10-20倍。抗組胺葯物苯海拉明可顯著增強甲素及乙素的鎮痛作用,而不影響其毒性。臨床上30mgpo或sc,鎮痛作用不顯著。
5.抗癌作用:漢防己甲素(粉防己鹼)有明顯的抗癌作用,l:4000體外培養能100%殺死艾氏腹水癌細胞。對KB、Hela及Helas3細胞有明顯細胞毒毒作用。對肝癌細胞株有一定抑製作用。體內對艾氏腹水癌腹水型、B型及T型肝癌小鼠痛株w256有明顯抑製作用。
6.抗矽肺作用:粉防己鹼對動力實驗性矽肺的治療效果顯著,200mg/kg/d灌胃,對大鼠實驗性矽肺進行預防和病層治療,療效明顯,預防治療6個月未發現矽結節。
7.其它作用:7.1.抗菌、抗阿米巴作用:粉防己煎劑在試管中有某些抗菌(如痢疾桿菌等)作用,有些具有抗皮膚真菌作用,如同心性毛癬菌、緊密著色芽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粉防己鹼在體外及體內(小鼠盲腸法)均有抑制或殺滅溶組織阿米巴作用,其強度為依米丁的1/22。
7.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實驗證明粉防己鹼對血小板聚集反應的作用與異搏定相似,不但在離體條件下能拮抗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誘導的兔、豬血小板聚集反應,而且在整體實驗中也證明對兔血小板聚集反應有抑製作用。粉防己鹼在體外抑制ADP、膠原或AA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效應呈劑量依賴性,而利用放射免疫法測定TXB2(TXA2的穩定代謝物),發現粉防己鹼不影響血小板利用外源性AA合成TAX2,說明粉防己鹼不影響環氧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但是粉防己鹼對膠原誘導的TXA2合成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從而提示粉防己鹼抑制了膠原誘導內源性AA釋放。其粉防己甲素對多種因素誘發的大鼠、兔、豬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製作用。
7.3.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作用在研究36種四氫異喹啉類生物鹼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結合特性中發現粉防己鹼對M-膽鹼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M-膽鹼受體與Ca2+及C?+拮抗劑之間有很復雜的相互作用。如Ca2+拮抗劑D600可非競爭性的抑制〔3H〕quinuclidinylbenzilate(〔3〕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這是由於某些M-膽鹼受體與Ca2+通道相連接。故認為粉防己鹼與M-膽鹼受體的很高親和力,使〔3H〕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下降,因此認為粉防己鹼是一種外源性配體,可能是直接作用於受體。 1.實驗說明,粉防己鹼對大白鼠肝、腎和腎上腺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其毒性損害程度與葯物劑量大小有一定的正比關系。用與人相同的治療劑量20mg/(kg.天),連續給葯21天時,大部分實驗動物的肝、腎和腎上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實質細胞變性、壞死,乃至發生灶狀壞死和繼發性炎性細胞反應。劑量增大2倍、4倍時,毒性損害逐組加重,當劑量達400mg/(kg.天)時,全部大白鼠均於7天內死亡。
2.臨床應用粉防己鹼iv治療心絞痛(每次120-180mg,l天2次),按2-3mg/kg加入生理鹽水20ml稀釋後iv。對肝、腎功能及血糖、血脂影響甚微,副作用很少,僅個別病人出現口乾、嗜睡,注射部位出現皮疹有例病人於1963年服用粉防己鹼治療周期性頭痛有效,1975年因患高血壓頭痛用葯,im後改po服,7-8mo後從鼻部、指甲、四肢、口腔粘膜等先後出現紫褐色色素沉著,其他無異常。直至1983年停葯後漸退,至年底基本退盡。
D. 草葯山豆根有何功效
【性味與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熱解毒,清利咽喉。 【傳統應用】 主治咽喉腫痛,牙齦腫痛,肺熱咳嗽,黃疸。 蝙蝠葛和蝙蝠葛根主治咽喉腫痛和風濕痹痛。 本葯用於傳統方劑山豆根湯(《慈幼新書》:山豆根、射干、天花粉、玄參、麥冬、甘草)中,治療咽喉疼痛,乳蛾腫大,痰稠。 【主要成分】 (一)廣豆根 廣豆根主要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等生物鹼和黃酮類成分。 1.生物鹼 : 包括苦參鹼、氧化苦參鹼、臭豆鹼、甲基金雀花鹼、槐果鹼等。 2.黃酮類:有柔枝槐酮、柔枝槐素、柔枝槐酮色烯、紫檀素,槐樹素、染料木素、槐黃酮A、槐黃酮B等。 3.其他 : 尚含谷甾醇、蛇麻酯醇,及含咖啡酸的高級烷醇酯等。 (二)蝙蝠葛根 蝙蝠葛根主要含生物鹼,如山豆根鹼、漢防已鹼、蝙蝠葛鹼、木蘭花鹼。 【葯理作用】 《一)消炎解熱和抗菌 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苦參苷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足腫脹和棉球肉芽腫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氧化苦參鹼能使大鼠正常體溫顯著降低,使家兔發熱明顯下降。 山豆根在體外實驗中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苦參鹼對多種細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山豆根水煎液有較強的抗柯薩奇病毒B5的作用。山豆根對螺旋體和真菌有抑製作用。 (二)抗癌 所含之苦參鹼對小鼠肉瘤S180、宮頸癌Ul4,所含之氧化苦參鹼對Sl80,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氧化苦參鹼的化療系數比絲裂黴素更強。紫檀素、槐果鹼對Sl80也有抑製作用。 氧化苦參鹼能誘導小鼠肝細胞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提高其對環磷醯胺的代謝激活,使半量環磷醯胺有相當於全量的抑瘤功效。 (三)免疫抑制和調節 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金雀花鹼等對小鼠均有免疫抑製作用。苦參鹼靜注對巨噬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並能明顯降低其抑制P815細胞增殖的效應,降低其吞噬能力,明顯抑制小鼠脾T細胞的增殖和IL-2的生成。氧化苦參鹼較高劑量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均能抑制腫瘤相伴免疫(TCI)和抗體生成,以苦參鹼的免疫抑制功效最強。 另有報道,氧化苦參鹼對小鼠T細胞和B細胞及細胞因子因劑量不同而呈雙向作用,lmg/ml的高濃度時為抑製作用,1×10-6低濃度時為增強作用。也有報道,山豆根灌服可提高小鼠Meth腫瘤細胞中和活性,提高血清IgG、IgM的水平。 苦參鹼有明顯的升白作用。對X射線和60鈷射線所致的家兔白細胞降低具有明顯的促進上升作用。 (四)抗過敏 氧化苦參鹼150mg/kg肌注3天,能抑制家兔皮膚被動過敏反應和皮膚主動過敏反應。尚能抑制家兔血清lgE的抗體生成,表明有顯著抗工型變態反應的作用。 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山豆根生物鹼均具有顯著的平喘作用;有顯著的對抗組胺、乙醯膽鹼、氯化鋇等的興奮氣管作用,無鈣條件下拮抗作用更強。氧化苦參鹼的平喘強度與氨茶鹼相似,且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槐果鹼的平喘作用較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為強。 氧化苦參鹼的平喘機制與抑制IgE的抗體形成,抗過敏有關。槐果鹼有明顯的鎮咳平喘作用,其解痙的機制是中樞性的,是通過興奮中樞β腎上腺能受體,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腦中cAMP升高而達平喘效果。槐果鹼的解痙平喘作用還可能與其能升高PGl2有關。 (五)降壓、擴管和降脂 山豆根總鹼有降壓作功效。這與擴張血管和神經節阻斷有關。 金雀花鹼靜注於麻醉犬則有快速的升壓作用,這與興奮神經節有關。 苦參鹼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之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減輕肝脂肪變性。 蝙蝠葛所含之山豆根鹼有中樞性降壓、擴張血管和降低膽固醇等作用。 (六)抗心律失常 具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對抗室性心律失常。其作用與β受體無關,可能是通過對心臟的直接作用,也可能是作用於神經系統而起間接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本品有明顯的中樞抑製作功效。有效成分為生物鹼。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均具有鎮靜、鎮痛和降低體溫的作用。 (八)解痙、抗潰瘍和保肝 山豆根多種生物鹼均有明顯的對抗組胺、乙醯膽鹼、氯化鋇等對大腸肌標本的興奮作用,而有解痙作用。 本品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對應激性潰瘍、幽門結扎性潰瘍、醋酸性潰瘍等均有明顯的效果。 本品有保肝降酶作用,對CCl4所致的家兔急性肝損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可使sGPT降低,肝細胞壞死減輕,HBV標志物轉陰率上升。 (九)其他 苦參鹼能利尿,可增加尿中氯化鈉排泄量。 苦參鹼腹腔注射可升高大鼠血漿cAMP及cAMP/cGMP的比值。 北豆根蝙蝠葛鹼為季銨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鬆弛作用。 (十)體內過程 苦參鹼家兔靜注符合二室模型。體內能迅速分布。分布相半衰期TV2α為4·4分鍾,l5分鍾達平衡。 氧化苦參鹼小鼠灌服,在胃腸道中逐漸轉化為苦參鹼而吸收。大鼠靜注氧化苦參鹼後血液濃度呈雙向指數下降,表明葯物於體內分布廣,消降快。 3H-氧化苦參鹼大鼠灌服,吸收迅速。肌注主要從膽汁和尿中排出,大部分從腸中重吸收。 人口服氧化苦參鹼後24小時排出51.4%,以轉化物苦參鹼為主。 【臨床應用】 1.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之咽痛、聲音嘶啞。 2.治療支氣管和肺部的感染。 3.治療各種惡性腫瘤。 【劑量與用法】 葯典劑量:廣豆根3~6g,蝙蝠葛根3~9g。 臨床常用劑量:廣豆根3~15,蝙蝠葛根3~9g。 大劑量:廣豆根、北豆根均不宜大劑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 【臨床體會】 (一)治療呼吸道感染 廣豆根對急性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可與射干、玄參、開金鎖等同用。對抗生素已經耐葯,而又經常發作的病人,服中葯配合抗生素可增效。 對有稠痰的支氣管炎和肺部感染,可與魚腥草、黃芩等同用。哮喘繼發感染用廣豆根,既能抗感染,又能抗過敏、平喘,也可用在老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氣喘痰多的病人。 (二)山治療癌症 《本草經疏》載:山豆根「入散乳葯中,能消乳癌。」說明山豆根治療癌症,古代已經有了認識。現知山豆根所含之苦參鹼類生物鹼具有細胞毒作用,是中葯中較強的抗癌葯物。臨床用的是廣豆根,治療肺癌、鼻咽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乳癌等。 (三)關於苦參鹼治療肝炎和心律失常 從山豆根中提取的苦參鹼,有片劑和注射液,現已廣泛使用於治療肝炎。 苦參鹼具有細胞毒和免疫抑製作用,對乙型肝炎能降低轉氨酶和使e抗原轉陰,有較好的療效,對HBV-DNA滴度下降也有較好療效。但是,對部分乙肝病人,苦參鹼的免疫抑製作用又能使人體對乙肝病毒的免疫監控能力下降,病毒復制加速,臨床病情出現反跳,肝炎復發,而且變得非常難治。因此,在滴注苦參鹼的同時,還需適當地與免疫增強葯同用。 苦參鹼片劑臨床也用於治療心動過速。 (四)廣豆根與北豆根 國家《葯典》已將廣豆根和北豆根分為兩味葯。廣豆根為豆科植物,苦參鹼含量較多,副作用較輕;北豆根為蝙蝠葛科植物,苦參鹼含量極少,副作用較大。上海地區許多醫院和中葯店對處方之廣豆根和山豆根,大多配給北豆根。 【副作用】 (一)文獻記載 《本草綱目》:無毒。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有毒。 (二)毒理試驗 1.LD50 :本品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l5.6g/kg。苦參鹼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652mg/kg正負47mg/kg。氧化苦參鹼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571mg/kg9正負49mg/kg。 LD50比較小,說明有一定的毒性。 2.毒性反應 :本品中毒症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惡寒、顫抖、抽搐、昏迷、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肺水腫、呼吸抑制、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臨床觀察 廣豆根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 廣豆根治療感染用9~15g,抗癌用l5~30g,水煎服,消化道反應較輕。體質、食慾尚好的病人能夠耐受,但不宜大劑量長期服用。 北豆根有毒,劑量稍大(9g以上)有厭食、惡心、腹痛、腹瀉,重者有胃痛、劇烈嘔吐等反應。北豆根大劑量使用能引起更嚴重的中毒反應,甚至死亡。 苦參也含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但苦參的消化道反應要輕得多了。
E. 有些植物提取液與酸或鹼混合後,由於所含的 (a) 在酸性和鹼性環境下會呈現不同
許多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遇到酸性或鹼性溶液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在化學實驗室中,常用作酸鹼指示劑.現提取幾中植物花瓣的浸出液分別滴入三種溶液中,實驗記錄如下表:
植物浸出液
稀鹽酸溶液
氯化鈉溶液
稀氫氧化鈉溶液
萬壽菊
黃色
黃色
黃色
牽牛花
紅色
紫色
藍色
玫瑰花
淺紅色
淺紅色
綠色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作酸鹼指示劑的是.
(2)若將牽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會變色,若將玫瑰花浸出液加入某無色溶液中,溶液變綠色,則該溶液是pH
:
酸鹼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鹼性與pH值的關系.
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在酸鹼性溶液中能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可以作酸鹼指示劑;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
(1)萬壽菊的汁液在酸鹼性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顏色一樣,不能作酸鹼指示劑,故填:萬壽菊;
(2)牽牛花浸出液在酸性溶液中為紅色;玫瑰花浸出液在鹼性溶液中為綠色,鹼性溶液的pH大於7,:紅,
:
考查了溶液的酸鹼性與pH的關系,完成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F. 什麼食物里含有『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不存在於食物之中,馬兜鈴酸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物,存在於幾乎所有的馬兜鈴屬植物中,如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尋骨風、硃砂蓮等,多用於中葯材。
此外,依靠吸食這類植物生存的蝴蝶體內也有馬兜鈴酸。馬兜鈴酸Ⅰ是最常見的一種馬兜鈴酸類化合物,它可在幾乎所有馬兜鈴屬植物中發現,並常與馬兜鈴內醯胺(aristolactams)共存。
(6)氯化木蘭花鹼擴展閱讀:
含馬兜鈴酸的葯材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目前,收載於中國葯典、部頒標准和地方葯材標準的馬兜鈴科葯材有24種,含馬兜鈴屬葯材的中成葯口服制劑有47種,均可在食葯監總局政府網站查詢。
雖然,含馬兜鈴酸的中葯材具有一定毒性,但因其具有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等功能,是治療肺熱咳喘的一個較常用的葯物。如果合理控制劑量,對毒副作用事先告知且嚴格監控,完全可以解決問題、限制其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