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蘭花石
⑴ 牛漢的資料
姓 名: 牛漢
筆 名: 谷風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23
民 族: 蒙族
原名史成漢。山西定襄專人。中共黨員。1943年考屬入西北大學外語系學俄語專業,1946年因參加民主學生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二年,1949年後歷任人民大學研究部學術秘書,東北空軍直屬政治部黨委委員兼文教辦公室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委員,《中國文學》執行副主編,《新文學史料》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五四文學編輯室主任,編審。1995年因胡風一案劃為胡風反革命分子被關押二年,直到1979年秋平反。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現為中國詩歌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協全國名譽委員。
著有詩集《彩色生活》、《祖國》、《在祖國面前》、《溫泉》、《愛與歌》、《蚯蚓和羽毛》、《牛漢抒情詩選》等十餘本,散文集《童年牧歌》、《中華散文珍藏本·牛漢卷》等七本,詩話集《學詩手記》、《夢遊人說詩》2本。近幾年日本、韓國匯編出版了牛漢的詩選集。
《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溫泉》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
⑵ 青瓷蘭花酒多少錢
北京特產風味 北京集全國風味佳餚,工藝美術和民族用品於一城。宮廷菜點,烤鴨,果脯,酥糖,京綉,戲裝,景泰藍等均很有名。
天津特產風味 傳統名牌產品天津地毯,線毯,法蘭絨,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風箏;天津火腿腸,干燒魚,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煎餅果子等。
河北名特產 唐山,邯鄲等地陶瓷,曲陽石雕,秦皇島貝雕畫,人造琥珀,武強年畫,蔚縣剪紙,衡水內畫壺,涿州金絲掛毯;秦皇島海鮮,石家莊燒雞,承德山菜,張家口口蘑,白洋淀松花蛋,保定醬菜,高碑店豆製品;安國中草葯,承德杏仁,趙州雪花梨,交河,獻縣,魏縣等地的鴨梨,滄州金絲小棗,贊皇大棗,昌黎蘋果,興隆紅果,宣化葡萄,深州水蜜桃等。
山西特產風味 汾陽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祁縣六曲香酒,長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陳醋;稷山,運城,臨汾,芮城,太谷等地棗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濟青柿;大同黃花,沁州黃米,平順花椒,永治黨參;手工業名產並州(太原)刀剪,大同藝術陶瓷,陽泉鐵鍋;山西風味菜餚名點並州火鍋,清真全羊大菜,平遙牛肉,頭腦(以羊肉,山葯,藕根,黃芪等多種補品製成),山西刀削麵,太谷餅,黃米油糕等。
內蒙古特產風味 呼和浩特純低粗毛線,包頭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阿拉善駝絨;多倫馬鞍,蒙古靴;海拉爾,滿洲里旱獺,呼倫貝爾盟猞猁,大興安嶺地區灰鼠;熄林郭勒草原口蘑,河套蜜瓜;風味佳餚烤全羊,烤羊腿,風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等。
遼寧名特產 遼東蘋果(共300多個品種)有大連,營口的國光蘋果,遼西綏中白梨,北鎮鴨梨,大連黃金桃;大連,丹東,營口等地的海產品;傳統手工藝品有大連貝雕,岫岩玉雕,錦州瑪瑙雕刻,撫順煤精雕刻和琥珀工藝品,大連工藝綉品,玻璃器皿,丹東柞綢,沈陽雪花啤酒,八王寺汽水,湯崗子礦泉水;風味名食東北火鍋,沈陽老邊餃子,熏肉大餅,溝幫子熏雞,沈陽伊斯蘭教糕點,薩其馬,遼陽塔糖,大連紅蝦酥心糖等。
吉林省名特產風味 特產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撫松人參,輝南鹿茸最為有名)及長春,吉林,通化等地的參茸製品;琿春,安圖木耳,梨樹的白磨,蕨菜,延邊圓蘑,白蜜,蘋果梨,長白山區蛤什蟆油,山葡萄;輕工名產吉林樺皮畫,三寶酒,通化人參蜜餞,人參葡萄酒,長春人參煙;延邊朝鮮族風味朝鮮冷麵,打糕,朝鮮族傳統泡菜等。
黑龍江省特產風味 黑龍江,烏蘇里江特產大馬哈魚,興安嶺蘑菇(有猴頭蘑,榛蘑等60多種實用蘑菇),黑木耳,松子,山野菜(蕨菜,松茸,薇菜等)及虎骨,刺五加參及珍貴毛皮獸皮張等;大慶,齊齊哈爾乳製品,哈爾濱太陽島啤酒,五大連池礦泉水;民族風味有赫哲族風味殺生魚,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烤肉串等。
上海特產風味 上海輕,紡,手工業工藝品豐富多采,以選料精,式樣新,品種多為特色。上海的服裝,毛呢,府綢,領帶,皮鞋,化妝品,鍾表,玩具,耐用消費品,文娛體育用品,傢具等許多優質名牌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海派戲裝,金銀飾品,雕塑,銹品,人造花等工藝美術品琳琅滿目。名食有糕點,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等。
上海風味以紅燒,生煸,滑炒水產蔬菜見長,具有薈集江南風味,適應性強的特點。除上海風味外,還有西菜及川粵湘閩等地方風味。上海小吃,風味點心也很豐富。
江蘇特產風味 傳統輕紡,手工藝品蘇州絲綢,銹品,草編,南京雲錦,絨花,宜興青瓷,,紫砂陶器,無錫泥塑,揚州瓷器,蘇州檀香扇,蝦,鎮江鯽魚,刀魚,陽澄湖大蟹,太湖銀魚,水菜,蓮藕等;其他農特產無錫水蜜桃,蘇州枇杷,楊梅,碧螺春茶;南通薄荷油等。名食南京板鴨,香腸,蘇州醬肉,無錫肉骨頭,如東海味,揚州,鎮江醬菜,鎮江香醋,名酒洋河,雙溝大麴,無錫二泉酒,丹陽黃酒,蘇州醇香酒,蘇州,無錫,揚州等地的糕點等。
江蘇風味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長江下游,東海沿岸風味,故又名江浙風味。以甜為主,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其中蘇錫菜源於川菜,多用沙鍋燉燜,冷盤造型優美;淮揚菜長於清炒,煎貼,淡厚適宜。蘇菜代表菜有獅子頭,料燒鴨,薰魚等。
浙江特產風味 杭州絲綢,杭綉,織錦,湖州雙縐,綾絹,寧波綉衣,溫州甌綉,蕭山花邊;杭州,寧波,嵊縣,安吉竹編竹製工藝品,餘姚,慈溪,黃岩,臨海草編織品;東陽,樂清木雕,青田石刻,溫州甌塑,杭州金石圖章,寧波木骨鑲嵌;紹興金銀首飾,杭州綢扇,綢傘,天竺筷,張小泉剪刀,龍泉青瓷,寶劍,湖州湖筆,羽扇;名茶西湖龍井茶,紹興平水珠茶,金華茉莉花茶,溫州珍眉茶;名果黃岩蜜橘,溫州甌柑,衢州紅桔,鎮海金桿,奉化水蜜桃,諸暨香榧,義烏南棗,平湖西瓜;風味名食金華火腿,紹興老酒,腐乳,杭州,舟山,寧波,奉化罐頭食品,杭州藕粉,白菊;浙江風味名菜有杭州煨雞,西湖醋魚等,風味小吃有嘉興粽子,金華酥餅等。 安徽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業名優產品,文房四寶——涇縣(宣州)的宣紙,筆,歙縣(徽州)的徽墨,歙硯;祁門瓷器,界首瓷器,蕪湖刀剪和鐵畫工藝美術品,舒城,潛山竹席;果品碭山酥梨,徽州雪梨,懷遠石榴,宣城蜜棗,歙縣枇杷;名茶祁門紅茶,屯溪綠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茶;其他特產巢湖銀魚,長江鰣魚。名酒有毫州歷史名酒古井酒,淮北口子酒,濉溪大麴,嘉山名光特曲等;名食符離集燒雞,合肥虎皮金橘蛋,涇縣琴魚干,定遠的橋尾(用豬臀肉製成),名點有壽縣大救駕,安慶墨子酥等。
徽菜是中國八大名菜之一,擅長燒,炒,燉,重油炒,講究火功。名菜有合肥徽菜龍眼肉,葡萄魚,蕪湖水產菜網油桂魚,懷胎魚,油爆蝦,安慶素菜素火腿,素烤鴨等。
福建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福州脫胎漆器,壽山石雕,廈門,泉州木雕,漳州彩塑,紫砂陶器,德化瓷器,安溪竹編,平潭貝雕;亞熱帶農林特產閩南烏龍茶,安溪鐵觀音,崇安武夷岩茶,福州,閩侯茉莉花茶,福安紅茶,南安綠茶;福州橘子,橄欖,莆田(興化),晉江桂圓,漳州蘆柑,香蕉,水仙花,建寧蓮子,山區各地所產的筍干,香菇,木耳;沿海特產文昌魚。
風味菜餚閩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擅長紅糟調味,制湯,運用糖醋烹調,具酸,甜,糟,香四味。福州魚丸,廈門男普陀素菜,泉州葫蘆雞,小吃等別有風味。
台灣特產風味 澎湖珊瑚,文石,花蓮翠玉,北投藝術陶瓷,台北風箏,新竹聖誕燈,綠島貝雕畫;台北士林名刀,玻璃器皿,桃圓木藝傢具,美濃紙傘,台南關廟藤器,大甲草編,台中,台北竹藝品,台北鶯歌日用陶;台東香茅油,宜蘭樟腦,旗山香蕉,新竹柑橘,屏東,南投菠蘿(鳳梨),玉井紅芒果,屏東蓮霧(鮮果),苗栗大湖草莓,新竹石榴;台北文山包鍾茶,木柵鐵觀音茶,南投凍頂烏龍茶,苗栗綠茶,花蓮紅茶,陽明山杜鵑花,阿里山蘭花,台中,屏東烏魚子等。風味菜餚有海味名菜鹽酥海蝦,火把魚翅,其他菜餚當歸鴨,燒酒雞,糯米八寶鴨,地方名食嘉義新港飴,台中鳳梨酥和太陽餅,宜蘭金棗糕,新竹米粉等。江西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名產景德鎮瓷器,瓷雕,南昌瓷板畫,鉛山竹編工藝品,萬載夏布,花炮,萍鄉煙花,瑞金,永豐毛邊紙;傳統農特產廬山雲霧茶,婺源綠茶,井岡翠綠茶,武寧紅茶,井岡山竹筍,油茶,南豐蜜橘,遂川金橘,興國甜橙,撫州西瓜,信豐紅瓜片,廣昌通心白蓮,鄱陽湖銀魚;風味名食南安板鴨(大余鴨加工成),南昌松肉,安福火腿,九江桂花酥糖,萍鄉花果糖,風味菜餚有九江黔陽魚席菜,廬山「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景德鎮名菜船板肉,井岡山名菜石耳燉雞和燒狗肉,名酒樟樹四特曲,九江陳年封缸酒等。
山東特產風味 傳統輕工業手工藝品煙台鍾表,抽紗,刺綉,淄博陶瓷,料器,濰坊鑲銀製品,風箏,年畫,青島貝雕,膠東草柳製品;著名果品萊陽梨,煙台蘋果,肥城桃,即墨葡萄,,樂陵小棗,德州西瓜;農特產嶗山啤酒花,平陰玫瑰,菏澤牡丹,煙台對蝦,壽光雞,萊蕪豬;名葯東阿驢皮膏;名酒煙台果酒,白蘭地,美味思,三鞭酒,青島啤酒,白葡萄酒,嶗山礦泉水,蘭陵美酒,即墨老酒;名食德州扒雞,濟南糖酥煎餅,青島高粱飴,濟寧醬花生米,龍口粉絲等。
山東風味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黃河流域風味,以鹹食為主,善用特製清湯,以奶湯烹調,醇厚不膩。名菜有奶湯魚翅,雞脯,濟南烤鴨,烤大蝦等。
河南名特產品 開封書畫,汴綉,禹縣鈞瓷,洛陽宮燈,仿古陶瓷唐三彩,臨汝汝瓷,南陽玉雕和烙花筷子,濟源盤硯;新鄭,靈寶,內黃,鎮平等地大棗,孟津梨,開封西瓜,信陽毛尖茶;武陟,沁陽等地的四大懷葯;黃河鯉魚,蘭考桐木,許昌烤煙,駐馬店香油;道口燒雞,朱仙鎮五香豆腐乾,汴京烤鴨,洛陽杜康酒等。
湖北省名特產 江陵荊緞,武穴竹器,天門印花布,沙市鴨絨被;宜昌宜紅茶,,咸寧青磚茶,恩施玉露茶;咸寧桂花,保康木耳,秭歸柑橘,興山夏橙,陽新枇杷,隨州蜜棗;鄂州武昌魚,黃梅銀魚,沙湖鹽蛋;孝感麻糖,黃州東坡餅,武漢炸米鍋等。
湖南特產風味 岳陽君山銀針,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與湘波綠茶;雪峰蜜橘,瀏陽金橘,黔陽冰糖橙;長沙湘蓮,岳陽銀魚及醋魚干;岳陽辣椒油,邵陽竹筍,生薑,長沙松花蛋,衡山湘黃雞,武岡銅鵝,寧鄉豬;長沙湘綉與羽絨製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陽水竹涼席,瀏陽夏布與菊花石雕,煙花鞭炮,鳳凰民族工藝品,岳陽扇子等。
湘菜為我國八大風味菜系之一。講究刀工,火候,調味豐富,重辣味。
⑶ 蓮花,梅花,杏花,桃花,櫻花,桂花,菊花,蘭花在西方都象徵什麼
外 國 送 花 習 俗 各國送花習俗因不同國度、不同民族而異。由於各國的國土資源、地理環境不同,種植花草樹木的愛好也不同,因而人們對於花草樹木的感情均有差異,這就形成了各國不同的花語和饋贈愛好。但從總體上講,大凡文化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國土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們熱愛花木的程度就高,家家戶戶養花成癖,到處呈現出一片花的海洋,這樣的國家或地區在社交活動中也多喜愛以花寄情,相互間交往饋贈鮮花形成習俗。 一般來說歐美等地許多國家在社交禮儀中都離不開鮮花,因而鮮切花的需求量很大。人們在訪親探友、婚喪嫁娶、生日祝賀、迎送賓客、吉慶紀念、探視病人等等社交活動中,別的禮物可以少送或不送,但送上一束鮮花,總是少不了的。人們把贈花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作為風雅傳情的禮物。西歐人尤其喜送鬱金香、玫瑰、香石竹、月季、唐菖蒲、百合、非洲菊、紫羅蘭等。因為這些花中都蘊含著「真摯深情的愛」的含義。許多國家青年男女尤鍾愛玫瑰花和鬱金香,因為這兩種花中蘊含的「愛情真誠」的氣氛濃烈。每年的2月14日,不少國家要過情人節.據說這個習俗最早起源於古羅馬帝國,傳說古羅馬時期,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迎接她的情人安東尼時,整個宮殿幾乎埋沒在玫瑰花海中。另有報道說,情人節起源於英國,是為紀念公元3世紀名字叫范倫泰恩的人。當時統治英國的羅馬教皇,為保證軍隊的強大不許青年結婚,而范倫泰恩同情年輕人,便經常偷偷地為他們舉行婚禮,因而遭到囚禁死於獄中。為了紀念這位值得年青戀人崇敬的人,便悄悄興起情人節。這個習俗在幾個世紀前就在歐洲各國普遍流行,每到這一節日,年青人總要向自己愛慕的人贈送禮品,表示鍾情,禮品中玫瑰花最受歡迎。因為人們都認為玫瑰花是真、善、美的象徵,能最完美的體現出情人之間那種純真熾熱的愛和崇高的情操。送紅玫瑰的傳說,據說是古代波斯有位男青年,為了表達自己對情人的一往情深,曾用自己的鮮血將白色玫瑰花染紅,送給心上人,他的戀人終於感動了。後來痴情郎往往向意中人送去一朵紅玫瑰,以表心中深情的摯愛。在情人節送玫瑰花的這個習俗流行中人們還逐漸把這種愛情的深度和玫瑰花的顏色變化以及花苞開放程度巧妙的寓意結合,而形成了不少送玫瑰花的習俗:例如初戀時講究送含苞欲放的粉紅玫瑰花;熱戀深情愛情成熟時要送嬌紅或紫紅盛開的紅玫瑰花;如果愛情半途夭折,一方會送上一束黃玫瑰,以表心中的忌妒或不快。當然一般友人也可贈送玫瑰花,但宜送象徵著尊敬對方和含有崇高敬意,和諧美好的白玫瑰,因為許多國家的人民認為白色是純潔友誼的象徵。情人節時不少西方國家還贈送其它寓意愛情的花,如紅薔薇、紅色鬱金香等。地中海一帶人民表示愛情時喜歡贈送帶著濃情厚意氣氛的「勿忘我」花。傳說中紫羅蘭花也是「愛情花」,據希臘神話傳說,司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因愛人遠行,依依惜別,分手時她止不住掉下淚來,淚珠滴在地上,第二年便發芽長枝開出一朵朵又美又香的花,這就是紫羅蘭花,從此紫羅蘭帶著維納斯愛神的寓意便成為多情的化身。百合花在不少國家代表神聖、聖潔,或純潔與友誼,在傳統基督教社會里常用它獻給聖母,是復活節必用的花。西方花語中丁香花寓意純潔與初戀;香石竹象徵真摯的友情;波斯菊代表少女的心,等等。另有材料報道,一般在西歐,母親送花給子女時一般用冬青、櫻草、金錢花、凌霄花等組成花束,以表示對子女的養育之愛。送別朋友常選用杉枝(代表分別)香羅勒(寓意祝願)和胭脂花(含義為勿忘)組成花束相贈,探望病人時多用紅罌粟(表示安慰)和野百合(象徵康復)花束相送,以祝願病人早日康復.朋友外出時常以鳥不宿、紅丁香、熒絲子組成花束相贈,以蘊寓祝君努力,必能成功的含義。 除上述習俗外,各國還有各自不同含義的花語。例如在法國人的眼裡,百合花是古代王室權力的象徵。據說法蘭西第一國王克洛維洗禮時,上帝就用百合花給他賀禮,後來法國人為紀念始祖,從12世紀起就把百合作為國徽圖案,把它視為光明和自由的象徵並崇為國花。在法國花語中報春花表示「初戀」:丁香花表示「純潔」;紫丁香表示「我心屬於你」蘭花表示"虔誠」……,但是法國人對菊花有忌諱,朋友應邀赴宴等喜慶場合都忌帶菊花相送,因為法國只有葬禮上才用菊花(白菊)表示哀悼。 義大利是個花卉生產國,其花卉產量在歐洲僅次子荷蘭。人民非常喜愛鮮花,除對攻瑰、百合、月季、紫羅蘭、唐菖蒲、鬱金香、非洲菊、維菊、馬蹄蓮、鶴望蘭、小蒼蘭等花喜愛外,尤偏愛香石竹。香石竹的鮮切花生產佔世界第一位。與法國一樣,義大利人民同樣認為菊花是不吉祥的花,是專門用來祭奠死者的哀悼花。但是西歐也有一些國家很喜歡菊花,如德國、荷蘭等對菊花都很珍愛。 瑞士人認為鮮花代表和平與友誼。各種社交場合到處離不開鮮花,尤其是素有「世界公園'美稱的首都日內瓦,更是一片花海。據介紹,日內瓦人對金合歡花懷有特殊感情。但在瑞士不能什麼人都隨便送紅玫瑰花,因為人們認為紅玫瑰花中有浪漫色彩。 西班牙人民也和其他歐洲人一樣愛花,人民尤其喜歡鬱金香。他們認為鬱金香和玫瑰花都是喜慶和美好的象徵。西班牙有個全國法定的「書節」,在每年4月23日舉行.據說這是為了紀念該國大文豪塞萬提斯於1714年逝世而定的紀念日。每到這一天青年們喜歡買上一朵玫瑰花夾在書里送給心愛的人。同樣,在西班牙也不能隨便送菊花,如被邀作客,不可送大麗花和菊花,因為人們認為這兩種花不吉祥。 比利時人最忌諱藍色,遇到不祥之事,都用藍色花作標志。 在英國和德國,鮮花都是很重要的禮儀禮品。據報道,英國皇室家族人士進行訪問的地方,到處要擺滿禮儀鮮花。遇有重大活動揭幕、演講、演員演出、婚慶喜宴、結婚紀念日、祝賀生日、洗禮命名日以及各種常規節日等,在英、德兩國,鮮花都少不了。但德國人忌諱給朋友的妻子送玫瑰花,尤其是紅玫瑰,因為它代表浪漫的愛情。英國人也不大喜歡丁香花。據有關材料報道,英國的花語中仙客來意味羞怯,缺乏自信;而水仙卻能帶去對人的尊敬之情;大麗花表示不穩定和變化無常;鳶尾寓含強烈的情感;金合歡代表友誼;常春藤寓意忠貞和節操;茉莉代表溫柔和親切;送一束紅香石竹代表熾熱愛情,但一束黃色香石竹則意味著輕視和蔑視對方。 俄羅斯人和其他歐洲人一樣,鮮花在社交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按照俄羅斯的習俗,逢年過節,男士總要給熟悉的女士送鮮花,在其它各種節日中,如「三八」節,「五—」節、5月9日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十月革命節等重大節日,到處都有敬獻鮮花的人。俄羅斯人對菊花、月季、馬蹄蓮、石竹、水仙等花都很喜愛,其中特別偏愛月季和鬱金香,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後」,而鬱金香更是傳情求愛,聯絡友情的常用鮮花,尤其是紅色鬱金香,同紅玫瑰和紅石竹一樣都表示希望和良好的祝願心情。送鳶尾被認為是帶去好消息的徵兆。紫菀花可用來送給年長前輩,以表示健康長壽的祝願;仙客來則象徵忠誠、真摯的情誼。俄羅斯人認為黃色的薔薇花,意味著絕交和不吉利,送花時應注意避免。此外,送花的數目也要注意,因為在俄羅斯只有對死人弔唁時才送雙數花,朋友之間送花都送單數。 波蘭的鮮切花消耗量在東歐國家中是首屈一指的。波蘭也是天主教勢力相當強大的國家,據報道,按照天主教的傳統習慣,香石竹是「神花」,象徵機智與快樂,再加上此花花色豐富,保鮮期長,價格低廉,所以人們很願意用香石竹當作禮儀花齊,贈送親朋好友。波蘭人大量用花的日子集中在婦女節、母親節、教師節(10月14日)和祖母節(1月21日)等節日里。另外,按照波蘭的習慣,一個人的命名日是個重要節日,其重要性往往盛於生日。每到這一天親朋好友會紛紛送來大量鮮花,花越名貴,說明禮儀越重。扶郎花(非洲菊)、小蒼蘭、鬱金香、鶴望蘭等名貴切花,常用來作為婚禮、生日、命名日、結婚周年紀念日、青年求愛等場合的禮品花。在波蘭也存在著不要輕易送紅玫瑰花的習俗。 有「玫瑰之邦」美譽的保加利亞,人民非常熱愛玫瑰花,把它視為神聖花,並被定為國花。該國種植玫瑰的歷史很長,經過人民辛勤培育,國內有上百個玫瑰品種,並培育出能從中提煉出玫瑰香精油的名貴品種。保加利亞生產玫瑰油的歷史已有—二百年,其質量之高在國際高級香料市場上被譽為「液體黃金」,享譽全世界,每年為保加利亞換取大量外匯。為此國家對玫瑰生產十分重視,把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定為「玫瑰節」,屆時在巴爾干山的百里玫瑰谷地里(全國玫瑰生產基地),都要舉辦盛大的玫瑰花開摘儀式。每到這一天全國其它各地也舉辦慶祝活動,屆時由挑選出的漂亮少女裝扮成「玫瑰仙女」,在彩花車上大把大把地向眾人拋灑玫瑰花瓣,低旋的直升飛機也在人群上空不停地向人們拋灑著玫瑰香水和花瓣。花瓣帶著濃郁的玫瑰芳香象「天女散花」一樣飄飄灑灑地飛落下來,香風花雨,到處充滿了玫瑰的馨香。姑娘們還紛紛用玫瑰花編織成花環,饋贈給特地從遠方來的遊客。遊人們沐浴在一片馨香的玫瑰花海中,百里玫谷一片歡騰。 羅馬尼亞人也有用花贈友的習慣。他們對花色品種不太講究,但贈花數目習慣上送單不送雙,只有過生日例外。 在北美,人們對花的愛好更為強烈,到處繁花似錦,茵草鋪地。人民特別喜愛花期長的玫瑰。美國白宮的玫瑰園聞名於世,許多主要外交儀式都在此舉行。美國人酷愛鮮花,尤喜自己種花,家家戶戶種滿了花草,到處鮮花成片,花團錦簇。美國每年有30多個節日,各大節日中親友之間贈送鮮花的占絕大多數,其中香石竹作為重要切花,更受到人們的特別寵愛。每年12月的聖誕節、2月的情人節、春分後的復活節、5月的母親節,以及集中在6月和8月的新婚宴禮,到處用香石竹彼此祝福,互寄友情,尤其是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對它更加如醉如痴,爭相互送。近年來人們在周末求購花卉的日益增多,許多人期望在周末與親朋摯友歡聚,戀人周末相會,或其它社交場合,都願意買上幾束鮮花,敬獻上自己的一片情意,所以美國的周末花卉市場應運而生,那一簇簇,一束束香石竹、紫羅蘭、白丁香、百合、馬蹄蓮、鬱金香等等奼紫嫣紅,爭奇斗艷。清香濃郁的鮮花,紛紛被人們爭相買去饋贈親友。美國各地還有許多鮮花節,如美國南部的亞拉巴馬州的莫比爾,每年3月的杜鵑花節;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門托的山茶花節;華盛頓一年一度的櫻花節;5月中旬的密執安湖畔的鬱金香花節;夏威夷州的水仙花花節等等,每到這些節日到處裝飾鮮花,男女老幼觀花賞花,好不熱鬧。 加拿大人民的社交活動也都離不開鮮花。但到加拿大作客時應注意不要贈送白色的百合花,因為人們習慣只在開追悼會時才用白百合花。 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人民,喜愛白色的花,他們以為白顏色的花,可以消除厄運。也有一些拉美人民把菊花視為悲傷和晦氣的象徵,絕不能把菊花作為禮儀花卉在生日、結婚和探視病人時相送。據報道,南美洲的巴西,忌諱用紫色花。認為紫色花是不吉祥的送葬禮花。巴西人還視棕黃色為凶兆象徵。因為棕黃色是衰落的樹葉顏色,會給人帶來不吉祥的命運。埃及人也最忌諱用黃花送人。這些習俗與我們中華民族正好相反,我國人民一向把黃色看作是與最高貴的金子一樣,是高貴和權力的象徵,是喜慶和豐收的表現。 在東南亞國家中菲律賓的馬尼拉;泰國的曼谷都是繁花似錦的美麗城市。 菲律賓人民熱愛茉莉,前面已作了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曼穀人用鮮花表達情感有許多獨到之處,例如曼穀人對來訪的賓客常用黃綢帶,將熱帶蘭、茉莉花串好的精美花環,恭恭敬敬的掛在客人的脖頸上。泰國是個佛教昌盛的國家,每天早晚的佛事活動,人們會及時虔誠地把含苞欲放的蓮花放在供桌上;泰國人還篤信車有車神,船有船神,為祈求神明保佑,車船主人在臨行前總要把熱帶蘭編成的花環、花束掛在車前或船頭。在傳統節日里每年都舉辦水燈節,把河裡的遊船都裝飾得色彩繽紛,身著艷麗服裝的泰國姑娘把用鮮花串起來的花環,首先掛在貴賓的脖子上,以表示歡迎。 在東北亞,我國的近鄰東瀛——日本,近年來成了鮮切花進口的大國。 1990年日本每人的年均鮮花消耗量達50美元,居世界之冠。日本每年從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花卉。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國度里,日本人民平時無暇過多交往接觸,鮮花就成了傳遞友情,改善人際關系的重要於段。不僅在各種婚喪嫁娶的禮儀活動中要用花,平時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以花贈友。—般日本人最喜歡香石竹及玫瑰花等。近幾年又新興起各種「洋蘭熱」,什麼石斛蘭、卡特利亞蘭、文心蘭、蝴蝶蘭、萬代蘭等均頗受人們青睞。據日本的民意調查統計,日本姑娘最喜愛的花是:紅玫瑰、波斯菊、水仙、紅牡丹、百合花、薰衣草、香豌豆花、八仙花、芍葯花、石竹花等等。 最後再介紹一些蒙古人的送花習俗。據報道,在蒙古黃花象徵高貴的黃金;紅花象徵歡樂;白花代表純潔;藍花表示永恆;綠花象徵繁榮。 蒙古人互相贈花時對花的數量頗有考究:1朵花代表個人名義;2朵花象徵雙方和諧;3朵花體現心靈和身體的統一;4朵花表示深深的敬意。如果用鮮切花插花,一般避免用7和11朵花的數量。對8和9朵花插出來的花束認為是吉祥的.在捆紮花束和花環時一般都採用禾本科植物的莖稈,絕不能用線,尤其不能用象徵災難顏色的黑線縛扎。
⑷ 牛漢的資料是什麼
牛漢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承漢(因為有一次牛漢考試時,寫「承」字少寫了一筆,因此沒有得分,所以改名,在他的作品《我的第一本書》中有提到。),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於山西定襄縣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14歲之前一直在鄉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練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裡最頑皮的孩子,渾身帶著傷疤,一生未褪盡。上了兩年小學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對,總把「承」字寫錯。父親是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學教員,大革命時期在北京大學旁聽過,舊詩寫得頗有功力。他十歲以後就入迷地翻看父親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書刊。母親教他誦讀唐詩。母親生性憨直倔強,他的性格上繼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質。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父親流亡到陝西,在西安叫賣過報紙,學過幾個月繪畫,徒步攀越隴山到達天水,進入一個專收戰區流亡學生的中學讀書。入迷地畫畫寫詩,幾次想去陝北魯藝學習未成。1940年開始發表詩,1941年在成都發表詩劇《智慧的悲哀》,1942年發表在桂林《詩創作》上的《鄂爾多斯草原》,引起詩歌界的注視。同時,他被《詩墾地》一群年輕詩人鄒荻帆、阿壠、曾卓、冀汸、綠原等清新的詩作強烈吸引。1943年考入設在陝西城固的西北大學俄文專業。1945年初在西安主編文藝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進入華北解放區。建國初期,在大學、部隊工作過。1955年5月因胡風案被拘捕審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寧幹校勞動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來,創作了約二三百首詩。曾寫過《滹沱河和我》,描寫了小時侯與滹沱河的往事經歷。
⑸ 滿漢全席108道菜的菜名分別叫什麼
在滿漢全席里一共有108道菜,分別分成5大份,每份都是由不同的菜系組成:
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蟶蘿卜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
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卿魚舌燴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一品級湯飯碗。
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斑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飯碗。
第四份毛血盤二十件: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面餑餑卷子、什錦火燒、梅花包子。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
⑹ 在人們心中梅花象徵什麼桃花象徵什麼馬蹄蓮象徵什麼蘭花象徵
外 國 送 花 習 俗 各國送花習俗因不同國度、不同民族而異。由於各國的國土資源、地理環境不同,種植花草樹木的愛好也不同,因而人們對於花草樹木的感情均有差異,這就形成了各國不同的花語和饋贈愛好。但從總體上講,大凡文化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國土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們熱愛花木的程度就高,家家戶戶養花成癖,到處呈現出一片花的海洋,這樣的國家或地區在社交活動中也多喜愛以花寄情,相互間交往饋贈鮮花形成習俗。 一般來說歐美等地許多國家在社交禮儀中都離不開鮮花,因而鮮切花的需求量很大。人們在訪親探友、婚喪嫁娶、生日祝賀、迎送賓客、吉慶紀念、探視病人等等社交活動中,別的禮物可以少送或不送,但送上一束鮮花,總是少不了的。人們把贈花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作為風雅傳情的禮物。西歐人尤其喜送鬱金香、玫瑰、香石竹、月季、唐菖蒲、百合、非洲菊、紫羅蘭等。因為這些花中都蘊含著「真摯深情的愛」的含義。許多國家青年男女尤鍾愛玫瑰花和鬱金香,因為這兩種花中蘊含的「愛情真誠」的氣氛濃烈。每年的2月14日,不少國家要過情人節.據說這個習俗最早起源於古羅馬帝國,傳說古羅馬時期,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迎接她的情人安東尼時,整個宮殿幾乎埋沒在玫瑰花海中。另有報道說,情人節起源於英國,是為紀念公元3世紀名字叫范倫泰恩的人。當時統治英國的羅馬教皇,為保證軍隊的強大不許青年結婚,而范倫泰恩同情年輕人,便經常偷偷地為他們舉行婚禮,因而遭到囚禁死於獄中。為了紀念這位值得年青戀人崇敬的人,便悄悄興起情人節。這個習俗在幾個世紀前就在歐洲各國普遍流行,每到這一節日,年青人總要向自己愛慕的人贈送禮品,表示鍾情,禮品中玫瑰花最受歡迎。因為人們都認為玫瑰花是真、善、美的象徵,能最完美的體現出情人之間那種純真熾熱的愛和崇高的情操。送紅玫瑰的傳說,據說是古代波斯有位男青年,為了表達自己對情人的一往情深,曾用自己的鮮血將白色玫瑰花染紅,送給心上人,他的戀人終於感動了。後來痴情郎往往向意中人送去一朵紅玫瑰,以表心中深情的摯愛。在情人節送玫瑰花的這個習俗流行中人們還逐漸把這種愛情的深度和玫瑰花的顏色變化以及花苞開放程度巧妙的寓意結合,而形成了不少送玫瑰花的習俗:例如初戀時講究送含苞欲放的粉紅玫瑰花;熱戀深情愛情成熟時要送嬌紅或紫紅盛開的紅玫瑰花;如果愛情半途夭折,一方會送上一束黃玫瑰,以表心中的忌妒或不快。當然一般友人也可贈送玫瑰花,但宜送象徵著尊敬對方和含有崇高敬意,和諧美好的白玫瑰,因為許多國家的人民認為白色是純潔友誼的象徵。情人節時不少西方國家還贈送其它寓意愛情的花,如紅薔薇、紅色鬱金香等。地中海一帶人民表示愛情時喜歡贈送帶著濃情厚意氣氛的「勿忘我」花。傳說中紫羅蘭花也是「愛情花」,據希臘神話傳說,司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因愛人遠行,依依惜別,分手時她止不住掉下淚來,淚珠滴在地上,第二年便發芽長枝開出一朵朵又美又香的花,這就是紫羅蘭花,從此紫羅蘭帶著維納斯愛神的寓意便成為多情的化身。百合花在不少國家代表神聖、聖潔,或純潔與友誼,在傳統基督教社會里常用它獻給聖母,是復活節必用的花。西方花語中丁香花寓意純潔與初戀;香石竹象徵真摯的友情;波斯菊代表少女的心,等等。另有材料報道,一般在西歐,母親送花給子女時一般用冬青、櫻草、金錢花、凌霄花等組成花束,以表示對子女的養育之愛。送別朋友常選用杉枝(代表分別)香羅勒(寓意祝願)和胭脂花(含義為勿忘)組成花束相贈,探望病人時多用紅罌粟(表示安慰)和野百合(象徵康復)花束相送,以祝願病人早日康復.朋友外出時常以鳥不宿、紅丁香、熒絲子組成花束相贈,以蘊寓祝君努力,必能成功的含義。 除上述習俗外,各國還有各自不同含義的花語。例如在法國人的眼裡,百合花是古代王室權力的象徵。據說法蘭西第一國王克洛維洗禮時,上帝就用百合花給他賀禮,後來法國人為紀念始祖,從12世紀起就把百合作為國徽圖案,把它視為光明和自由的象徵並崇為國花。在法國花語中報春花表示「初戀」:丁香花表示「純潔」;紫丁香表示「我心屬於你」蘭花表示"虔誠」……,但是法國人對菊花有忌諱,朋友應邀赴宴等喜慶場合都忌帶菊花相送,因為法國只有葬禮上才用菊花(白菊)表示哀悼。 義大利是個花卉生產國,其花卉產量在歐洲僅次子荷蘭。人民非常喜愛鮮花,除對攻瑰、百合、月季、紫羅蘭、唐菖蒲、鬱金香、非洲菊、維菊、馬蹄蓮、鶴望蘭、小蒼蘭等花喜愛外,尤偏愛香石竹。香石竹的鮮切花生產佔世界第一位。與法國一樣,義大利人民同樣認為菊花是不吉祥的花,是專門用來祭奠死者的哀悼花。但是西歐也有一些國家很喜歡菊花,如德國、荷蘭等對菊花都很珍愛。 瑞士人認為鮮花代表和平與友誼。各種社交場合到處離不開鮮花,尤其是素有「世界公園'美稱的首都日內瓦,更是一片花海。據介紹,日內瓦人對金合歡花懷有特殊感情。但在瑞士不能什麼人都隨便送紅玫瑰花,因為人們認為紅玫瑰花中有浪漫色彩。 西班牙人民也和其他歐洲人一樣愛花,人民尤其喜歡鬱金香。他們認為鬱金香和玫瑰花都是喜慶和美好的象徵。西班牙有個全國法定的「書節」,在每年4月23日舉行.據說這是為了紀念該國大文豪塞萬提斯於1714年逝世而定的紀念日。每到這一天青年們喜歡買上一朵玫瑰花夾在書里送給心愛的人。同樣,在西班牙也不能隨便送菊花,如被邀作客,不可送大麗花和菊花,因為人們認為這兩種花不吉祥。 比利時人最忌諱藍色,遇到不祥之事,都用藍色花作標志。 在英國和德國,鮮花都是很重要的禮儀禮品。據報道,英國皇室家族人士進行訪問的地方,到處要擺滿禮儀鮮花。遇有重大活動揭幕、演講、演員演出、婚慶喜宴、結婚紀念日、祝賀生日、洗禮命名日以及各種常規節日等,在英、德兩國,鮮花都少不了。但德國人忌諱給朋友的妻子送玫瑰花,尤其是紅玫瑰,因為它代表浪漫的愛情。英國人也不大喜歡丁香花。據有關材料報道,英國的花語中仙客來意味羞怯,缺乏自信;而水仙卻能帶去對人的尊敬之情;大麗花表示不穩定和變化無常;鳶尾寓含強烈的情感;金合歡代表友誼;常春藤寓意忠貞和節操;茉莉代表溫柔和親切;送一束紅香石竹代表熾熱愛情,但一束黃色香石竹則意味著輕視和蔑視對方。 俄羅斯人和其他歐洲人一樣,鮮花在社交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按照俄羅斯的習俗,逢年過節,男士總要給熟悉的女士送鮮花,在其它各種節日中,如「三八」節,「五—」節、5月9日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十月革命節等重大節日,到處都有敬獻鮮花的人。俄羅斯人對菊花、月季、馬蹄蓮、石竹、水仙等花都很喜愛,其中特別偏愛月季和鬱金香,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後」,而鬱金香更是傳情求愛,聯絡友情的常用鮮花,尤其是紅色鬱金香,同紅玫瑰和紅石竹一樣都表示希望和良好的祝願心情。送鳶尾被認為是帶去好消息的徵兆。紫菀花可用來送給年長前輩,以表示健康長壽的祝願;仙客來則象徵忠誠、真摯的情誼。俄羅斯人認為黃色的薔薇花,意味著絕交和不吉利,送花時應注意避免。此外,送花的數目也要注意,因為在俄羅斯只有對死人弔唁時才送雙數花,朋友之間送花都送單數。 波蘭的鮮切花消耗量在東歐國家中是首屈一指的。波蘭也是天主教勢力相當強大的國家,據報道,按照天主教的傳統習慣,香石竹是「神花」,象徵機智與快樂,再加上此花花色豐富,保鮮期長,價格低廉,所以人們很願意用香石竹當作禮儀花齊,贈送親朋好友。波蘭人大量用花的日子集中在婦女節、母親節、教師節(10月14日)和祖母節(1月21日)等節日里。另外,按照波蘭的習慣,一個人的命名日是個重要節日,其重要性往往盛於生日。每到這一天親朋好友會紛紛送來大量鮮花,花越名貴,說明禮儀越重。扶郎花(非洲菊)、小蒼蘭、鬱金香、鶴望蘭等名貴切花,常用來作為婚禮、生日、命名日、結婚周年紀念日、青年求愛等場合的禮品花。在波蘭也存在著不要輕易送紅玫瑰花的習俗。 有「玫瑰之邦」美譽的保加利亞,人民非常熱愛玫瑰花,把它視為神聖花,並被定為國花。該國種植玫瑰的歷史很長,經過人民辛勤培育,國內有上百個玫瑰品種,並培育出能從中提煉出玫瑰香精油的名貴品種。保加利亞生產玫瑰油的歷史已有—二百年,其質量之高在國際高級香料市場上被譽為「液體黃金」,享譽全世界,每年為保加利亞換取大量外匯。為此國家對玫瑰生產十分重視,把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定為「玫瑰節」,屆時在巴爾干山的百里玫瑰谷地里(全國玫瑰生產基地),都要舉辦盛大的玫瑰花開摘儀式。每到這一天全國其它各地也舉辦慶祝活動,屆時由挑選出的漂亮少女裝扮成「玫瑰仙女」,在彩花車上大把大把地向眾人拋灑玫瑰花瓣,低旋的直升飛機也在人群上空不停地向人們拋灑著玫瑰香水和花瓣。花瓣帶著濃郁的玫瑰芳香象「天女散花」一樣飄飄灑灑地飛落下來,香風花雨,到處充滿了玫瑰的馨香。姑娘們還紛紛用玫瑰花編織成花環,饋贈給特地從遠方來的遊客。遊人們沐浴在一片馨香的玫瑰花海中,百里玫谷一片歡騰。 羅馬尼亞人也有用花贈友的習慣。他們對花色品種不太講究,但贈花數目習慣上送單不送雙,只有過生日例外。 在北美,人們對花的愛好更為強烈,到處繁花似錦,茵草鋪地。人民特別喜愛花期長的玫瑰。美國白宮的玫瑰園聞名於世,許多主要外交儀式都在此舉行。美國人酷愛鮮花,尤喜自己種花,家家戶戶種滿了花草,到處鮮花成片,花團錦簇。美國每年有30多個節日,各大節日中親友之間贈送鮮花的占絕大多數,其中香石竹作為重要切花,更受到人們的特別寵愛。每年12月的聖誕節、2月的情人節、春分後的復活節、5月的母親節,以及集中在6月和8月的新婚宴禮,到處用香石竹彼此祝福,互寄友情,尤其是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對它更加如醉如痴,爭相互送。近年來人們在周末求購花卉的日益增多,許多人期望在周末與親朋摯友歡聚,戀人周末相會,或其它社交場合,都願意買上幾束鮮花,敬獻上自己的一片情意,所以美國的周末花卉市場應運而生,那一簇簇,一束束香石竹、紫羅蘭、白丁香、百合、馬蹄蓮、鬱金香等等奼紫嫣紅,爭奇斗艷。清香濃郁的鮮花,紛紛被人們爭相買去饋贈親友。美國各地還有許多鮮花節,如美國南部的亞拉巴馬州的莫比爾,每年3月的杜鵑花節;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門托的山茶花節;華盛頓一年一度的櫻花節;5月中旬的密執安湖畔的鬱金香花節;夏威夷州的水仙花花節等等,每到這些節日到處裝飾鮮花,男女老幼觀花賞花,好不熱鬧。 加拿大人民的社交活動也都離不開鮮花。但到加拿大作客時應注意不要贈送白色的百合花,因為人們習慣只在開追悼會時才用白百合花。 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人民,喜愛白色的花,他們以為白顏色的花,可以消除厄運。也有一些拉美人民把菊花視為悲傷和晦氣的象徵,絕不能把菊花作為禮儀花卉在生日、結婚和探視病人時相送。據報道,南美洲的巴西,忌諱用紫色花。認為紫色花是不吉祥的送葬禮花。巴西人還視棕黃色為凶兆象徵。因為棕黃色是衰落的樹葉顏色,會給人帶來不吉祥的命運。埃及人也最忌諱用黃花送人。這些習俗與我們中華民族正好相反,我國人民一向把黃色看作是與最高貴的金子一樣,是高貴和權力的象徵,是喜慶和豐收的表現。 在東南亞國家中菲律賓的馬尼拉;泰國的曼谷都是繁花似錦的美麗城市。 菲律賓人民熱愛茉莉,前面已作了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曼穀人用鮮花表達情感有許多獨到之處,例如曼穀人對來訪的賓客常用黃綢帶,將熱帶蘭、茉莉花串好的精美花環,恭恭敬敬的掛在客人的脖頸上。泰國是個佛教昌盛的國家,每天早晚的佛事活動,人們會及時虔誠地把含苞欲放的蓮花放在供桌上;泰國人還篤信車有車神,船有船神,為祈求神明保佑,車船主人在臨行前總要把熱帶蘭編成的花環、花束掛在車前或船頭。在傳統節日里每年都舉辦水燈節,把河裡的遊船都裝飾得色彩繽紛,身著艷麗服裝的泰國姑娘把用鮮花串起來的花環,首先掛在貴賓的脖子上,以表示歡迎。 在東北亞,我國的近鄰東瀛——日本,近年來成了鮮切花進口的大國。 1990年日本每人的年均鮮花消耗量達50美元,居世界之冠。日本每年從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花卉。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國度里,日本人民平時無暇過多交往接觸,鮮花就成了傳遞友情,改善人際關系的重要於段。不僅在各種婚喪嫁娶的禮儀活動中要用花,平時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以花贈友。—般日本人最喜歡香石竹及玫瑰花等。近幾年又新興起各種「洋蘭熱」,什麼石斛蘭、卡特利亞蘭、文心蘭、蝴蝶蘭、萬代蘭等均頗受人們青睞。據日本的民意調查統計,日本姑娘最喜愛的花是:紅玫瑰、波斯菊、水仙、紅牡丹、百合花、薰衣草、香豌豆花、八仙花、芍葯花、石竹花等等。 最後再介紹一些蒙古人的送花習俗。據報道,在蒙古黃花象徵高貴的黃金;紅花象徵歡樂;白花代表純潔;藍花表示永恆;綠花象徵繁榮。 蒙古人互相贈花時對花的數量頗有考究:1朵花代表個人名義;2朵花象徵雙方和諧;3朵花體現心靈和身體的統一;4朵花表示深深的敬意。如果用鮮切花插花,一般避免用7和11朵花的數量。對8和9朵花插出來的花束認為是吉祥的.在捆紮花束和花環時一般都採用禾本科植物的莖稈,絕不能用線,尤其不能用象徵災難顏色的黑線縛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