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掌教案
⑴ 蘭花手是什麼意思
蘭花指吧
蘭花指,現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餘三指展開的手勢。古時有多種指法,且為版男子手勢,現多為女權子所用或戲曲演出上使用
指法 - 蘭花指-1 ■ 使用時機 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動作。 ■ 動作要領 1. 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彎曲。 2. 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緣。 3. 拇指勿壓扣中指指甲。 4. 小指僵直會使手形不自然。 5. 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指法 - 蘭花指-2 ■ 使用時機 自我表示或其他示意動作。通常與其他手勢動作連用。又稱「蘭花掌」。 ■ 動作要領 1. 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微彎。 2. 拇指指面輕貼中指第一至第二關節處。 3. 手指自然彎翹、放鬆。 4. 太用力會使手形僵直 5. 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 招式門路 1.菊花門單手式,掌心一點硃砂,五指並攏,指尖向上,成捏花狀,中指、拇指、小指的順序緩緩散開如菊初放。 2.黃瓜門雙手式,胳膊自然垂與兩側,雙手空握,左右小指輪流小幅度彎曲,以左前右後的順序伸屈。
⑵ 蘭花草中的蘭花掌的做法和要點
蘭花草和蘭花的區別很大。它們不屬於同一類植物,前者屬於鴨跖草科鴨跖草屬,而後者屬於蘭科蘭屬。外形上也有所不同,前者開藍色花,只有兩片花瓣,後者花色眾多,有六片花瓣。從分布來看,前者多在西南地區,後者在我國很多地區都能生長。在日常養護中,前者更喜濕潤環境,需要多澆水,後者宜乾燥,要少澆水。
四、養護方法不同
蘭花草比較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平時澆水要足,保持基質的濕潤。施肥每月1-2次,肥料宜用以氮元素為主的伯示麥液肥。蘭花對水分的需求不大,平時要保持八分干二分濕,尤其在花期要少澆水。施肥更要嚴格控制,肥料要淡,同時也不能太勤。
⑶ 幼兒園中班蘭花草教案
教來育目標:
1、使幼兒了解水自是透明的、無色、無味的液體。
2、嘗試比較「水」和「酸奶」的不同。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操作實驗的結果。
教學准備:
透明塑料杯每人兩個(一杯水、一杯酸奶)
教學過程:
·集中活動—教師請幼兒觀察兩個杯子,引出問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兩個杯子里,分別裝有什麼?
幼兒:一個塑料杯里裝著水,另一隻杯子裝有酸奶(教師可以邊倒酸奶邊讓幼兒觀察)。
幼兒猜想,教師在集體記錄單上進行記錄。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如果老師把兩個小石子分別放在杯子里,你們會發現什麼?
幼兒大膽地交流表述,教師把幼兒的發現猜想記錄在集體記錄單上。
⑷ 舞蹈中標準的蘭花指
動作要領: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彎曲;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版緣;拇指勿壓扣中權指指甲;小指僵直會使手形不自然;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1、女:蘭花掌,動作:大拇指與中指指節微貼,使虎口自然與手掌合攏,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餘3指指尖上翹的形態;
(4)蘭花掌教案擴展閱讀
蘭花指在戲曲中的發展及文化精神:
在戲曲中,蘭花指手型小生是手型小生顯示儒雅的標志。據古籍記載,蘭花指品鑒之口訣為:鉤、柔、白、瘦。
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此標准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圓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
蘭花指指法甚為繁復,有上翹下翹、前翹後翹、左翹右翹、正翹斜翹等等,再輔以不同的角度和動作的快慢,當真是賞心悅目、曼妙多姿。
⑸ 求助:形體課教案
腳、手的基本形態及基本位置
1. 中國舞
A.腳形:
a.勾腳:腳尖向上,姆指帶動全腳盡力向上勾。(圖4)
b.綳腳:姆指帶動腳尖盡力向下壓,腳背綳直。(圖5)
c. 腳:腳背綳緊,腳腕向里拐,腳尖向里翻。(圖6)
d.勾綳腳(勾腳尖):腳背用力向下綳,腳趾向上勾回。(圖7)
4 5 6 7
B.腳位:
a.正步:兩腳靠緊,腳尖向正前1點,身體及頭都向1點,重心在兩腳上。(圖8)
b.八字步:兩腳跟靠緊,兩腳尖分別為2點,8點,重心在兩腳上,眼看1點。(圖9)
c.大八字步:在八字步的基礎上,兩腳跟相距橫的一腳半遠,重心在兩腳中間。(圖10)
d.丁字步:左腳在前,腳尖對8點,腳跟緊貼右腳窩處,右腳尖對2點,如一「丁」字。重心在兩腳上,眼看1、8點之間,稱左丁字步(圖11)。右丁字步與此對稱。在訓練中,站丁字步向旁做動作時,前腳尖對正旁的(3或7點)稱橫丁字步。
8 9 10 11
e.弓箭步:是丁字步的一種變形和發展。它是將丁字步的前腿向旁(2點或8點)伸出,屈膝,小腿垂直地面,與大腿成稍大於90o的純角。後腿綳直,腳尖對正前(1點)。重心在兩腿中間。要求兩肩和腿在一平面上,盡量開胯,臀部向前頂。(圖12)前弓箭步:身對正前(1點),左腳向1點邁出一步成弓箭步,右腿綳直,其它要求同上。(圖13)
f.踏步:身對2點,在左丁字步位置上,左腿直立為重心,右腿向6點撤步後踏,右腳前腳掌踏地,膝稍彎,兩膝內側相靠,眼看1、8點之間,向上提胯,重心微向前(圖14)
g.大踏步:也稱大掖步。在踏步的位置上,左腿屈膝半蹲為重心,右腿綳直向6點綳腳伸出,腳尖點地,兩大腿根相靠,擰身向1點。(圖15)
12 13 14 15
h.虛步:也稱點步,分前點,後點步。前點步:以右腳為例,在右丁字步位置上,右腳向正前方。綳腳擦出到最大限度,腳趾尖點地,身體重心在左腳上。(圖16)
i.後點步:動作要求基本同前點步。在右丁字步位置上,左腳向斜後方,綳腳擦地到最大限度,腳趾尖點地,身體重心在右腳上。(圖17)
j.一字步:兩腳腳跟相靠腳尖向兩旁分開,分別對3、7點,如「一」字。兩腿伸直,靠緊,身體重心在兩腳上,全腳抓地,膝蓋對兩腳尖,臀部向前頂(圖18)
k.大一字步:在一字步的基礎上,兩腳腳跟之間的距離為一腳遠,身體重心在兩腳之間。(圖19)
16 17 18 19
C.手形:
a.掌:
蘭花掌:這是女性常用的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開,中指用力往下壓,拇指向中指靠攏,保持約一指的空隙,不要緊貼,食指伸開微微向上翹起。(圖20)
虎口掌:這是男性常用的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開,虎口張開,大拇指內側,向手心靠攏,使掌心形成一個自然溝,手臂的力量要貫穿至五個指尖。(圖21)
20 21
b.拳:
實拳:四指(食指與小指)並攏,緊握,拇指彎曲,緊貼食指與中指的第二關節。(圖22)
虛拳:五指虛握(半握拳)。拇指貼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圖23)
贊揚拳:四指並攏握拳,拇指伸直,微向上翹。(圖24)
22 23 24
c.指:
單指:食指伸直,另三指自然彎曲,大姆指與中指尖相貼。(圖25)
雙指(劍指):食指與中指並攏伸直,其它三指向掌心自然彎曲,姆指按在無名指上。(圖26)
25 26
D.手位:
a.叉腰位:分正手叉腰和背手叉腰。正手叉腰:虎口打開向上,手心叉於腰處,大指向後,其它四指並攏向前(圖27)背手叉腰:雙手蘭花掌,手背叉於腰處。(圖28)
b.山膀位:手臂平抬於身旁,臂高度與肩平,開度與胸平,小臂微向里屈,整個手臂成弧線,手心對斜下方。(圖29)
c.托掌位:手臂保持弧形舉在頭前上方,掌心向上托於額前上方,食指對眉稍。(圖30)
27 28 29 30
d.按掌位:手按於胸前大臂與小臂彎曲成弧線,掌心對斜前下方,按掌的位置在胸窩處,手與胸的距離約一掌左右,從肩到手形成一個斜坡式弧線。(圖31)
e.提襟位:手握虛拳,提於胯旁,如提衣襟狀。手臂保持弧形,肘尖微向上端及向前頂,手腕略壓,拳眼與胯相平與胯距離一拳遠。(圖32)
f.揚掌位:右臂舉至頭側斜上方,伸直,手心向8點。(圖33)
31 32 33
2.芭蕾舞:
A.腳形:綳腳
B.腳位:
a.一位:兩腳跟相靠,腳尖向兩旁分開180o對准兩肩成一字形。兩腿靠緊,從大腿根部外開,膝蓋與腳尖在一個平行線上。重心平均放在兩腳的五個腳趾上,不能偏向足弓處。足弓要空。臀肌和腹肌收緊,胸部自然挺起,眼平視。(圖34)
b.二位:保持一位形態,兩腳跟之間距離一橫腳,重心在中間。(圖35)
c.三位:一腳跟放另一腳足心處,保持外開形態。(圖36)
34 35 36
d.四位:仍然外開,一腳放在另一腳前,中間一豎腳間隔。前腳跟對後腳尖,前腳尖對准後腳跟,兩腳是平行線,重心在兩腳中間。(圖37)
e.五位:保持四位腳的形態,兩腳靠攏,中間沒有距離,重心在中間。(圖38)
C.手形:
掌形:三、四、五指靠攏並緊,二指微向上翹起,大指向掌心收。整個手指向掌心內微屈成弧形。(圖39)。
37 38 39
D.手位:
a.一位:兩臂弧形垂於體前,手心向上,手指相對,兩手指尖相距一拳遠,(圖40)
b.二位:兩臂在一位的姿態上向前抬起至胃相齊的高度。(圖41)
c.三位:兩臂在二位的姿態上,繼續向上抬,舉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下。(圖42)
d.四位:一手在三位位置,一手在二位位置。(圖43)。
40 41 42 43
e.五位:一手在三位位置,一手在七位位置。(圖44)
f.六位:一手在二位位置,一手在七位位置。(圖45)
g.七位:兩臂弧形,向兩側平伸,肘低於肩,腕低於肘,手心向前。(圖46)
以上是芭蕾舞的七個手位,一、二、三、七位是基本位置,四、五、六是從基本位置變化成的不對稱手位。
44 45 46
⑹ 中國舞蘭花手勢怎麼轉
大拇指與中指指節微貼,使虎口自然與手掌合攏,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餘3指指尖上翹的形態。
以蘭花掌做准備,將手臂放置於胸腹之間的位置,形成一個圓弧狀,並且要做到沉肘。拇指與食指相貼搭,食指與其餘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大拇指與中指鬆弛地相搭連,形成O狀,同時,食指伸出上翹,其餘兩指鬆弛地與中指並攏,形成秀麗的指形,是為蘭花指。
順風旗:山膀與托掌的組合手位,手以掌形,手臂要朝前成長弧形,手臂要略低於你的肩膀,要做到沉肩,松肘,將手掌往外推。
(6)蘭花掌教案擴展閱讀
蘭花指(掌)作為中國舞蹈以及戲曲中特有的一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徵,具有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趨向。但學術界公認為蘭花指(掌)起源於古印度佛教儀式中的手印。
舞蹈中的蘭花指的「指」字可有兩種闡釋:一種是作為動詞,表示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動作。其動作要領為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彎曲,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尖,拇指勿壓中指指甲,表演時,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另一種是作名詞之用,表現一種自然形態,自我表示或動作呈現,又稱蘭花掌,通常與其他動作之用,是靜態的。其動作要領是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微彎,拇指指面輕貼中指第一至第二關節處,手指自然彎翹、放鬆,太用力會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使用者也只限定女性專用。
⑺ 蘭花指有幾種手勢
1. 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彎曲。
2. 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緣。
3. 拇指勿壓扣中指指甲。
4. 小指僵直會使手形不自然。
5. 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指法 - 蘭花指-2
■ 使用時機
自我表示或其他示意動作。通常與其他手勢動作連用。又稱「蘭花掌」。
■ 動作要領
1. 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微彎。
2. 拇指指面輕貼中指第一至第二關節處。
3. 手指自然彎翹、放鬆。
4. 太用力會使手形僵直
5. 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歌曲:蘭花指
作曲:阿里郎組合
作詞:許世昌
花凋謝了一地 遺落滿地記憶
⑻ 蘭花指怎麼做
1、五指松開。
拓展資料:
蘭花指,現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餘三指展開的手勢。作為中國舞蹈以及戲曲中特有的一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徵,具有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趨向。
蘭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譽,所以蘭花指又名君子指,也叫蘭花手。蘭花指在國際通用手語中表示數字「8」。
參考資料:蘭花指_網路
⑼ 小班音樂游戲蘭花草教案
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學習演唱這首作品。 3. 在會唱《蘭花草》這首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表現這首作品的美。 教學重點 1 學唱時把握跨度較大的音程八度。2 學會用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表現這首作品。 教學難點 音樂作品的表現 教具准備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鋼琴 課 型 課 時 綜合課 1 課時 教 學 過 程 學 生 活 動 復 備 教 師 活 動 向老師問好 回答老師的問題 生回答知道或者是不知道。 生回答:好看, 生聆聽蘭花草 初次感受蘭花草的旋律。 回答老師好聽 學生帶著問題聆聽 聽完後回答老師的問題。 回答出旋律的大致特點 和樂曲有幾句構成。 生跟老師一起分析歌曲 生學習歌曲 生演唱歌曲 生點評 表現歌曲 了解關於蘭花草的知識。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 教學導入 大家好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音樂課。 1 師 同學們有一種很美麗的草本植物叫做蘭花草 你們知道嗎 2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蘭花草的圖片請大家看一看。 蘭花草好看嗎? 三 導出這節課的主題 《蘭花草》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首歌 歌的旋律也像蘭花草一樣美你們想學嗎 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歌曲就叫 《蘭花草》 。 師好老師先請同學聽一聽蘭花草這首歌的旋律。 一 初聽《蘭花草》 聽完後師這首歌好聽嗎 二 再聽《蘭花草》師這首歌非常好聽那麼有哪位 同學跟老師說說它的好聽它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啊 三 第三次聆聽《蘭花草》教師提出要求在聽的時候注意聆聽這首歌的旋律 歌詞有什麼特點 這首歌有幾個樂句構成 聽完後根據學生的反饋確定是否繼續聆聽 四 教師展示這首作品的歌片《蘭花草》 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曲式結構 由四個樂句構成的平行樂段結構a+b+a1+c的小調式歌曲 五 這首歌曲這么好聽 我們來完整的學習一下這首歌 。{准備兩個方案第一學生自學識譜自學 。第二 教師引導師唱 第 一 句 學 生 唱 接 唱 第 二句。 }依據當時教學情況而定。處理歌曲中跨度較大的音程 以提醒和做示範為主。 六 學生表現這首作品。 請同學來演唱和找單個同學來演唱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給同學們留個任務 讓同學們來做一下評委 請同學來點評表演者的優缺點。 七 教師指導同學從歌詞所表達的含義和旋律的走向入手來表現 《蘭花草》這首作品 從而使歌曲更富表現力。 八 會唱的基礎上在了解
⑽ 求失根的蘭花教案 !!!!快,急要!!!!!!!!!!!!!!!!!!!!!!!!!!!!!!!!!
失根的蘭花
陳之藩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本文以「失根的蘭花」為題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在本文中所寄託的愛國情感。
2、學習運用比喻的修辭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學習重點、難點:
1、了解本文題目的深刻含義,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品味文章的語言,朗讀重點句子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
3、仿造比喻句,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准備:預習課文,朗讀,掌握字詞。
四、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五、教學方法:讀書指導、討論、練習法
六、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聽一聽,激情導入(播放餘光中先生的《鄉愁》)
同學們,對於離鄉背井的人們來說,剪不斷、理還亂的,無疑是那悠悠的鄉思和綿綿的鄉愁。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不著一個「愁」字,卻道出了寫不盡的鄉愁;台灣詩人餘光中以《鄉愁》為題,反復詠唱,直抒胸臆,也還是那化不開的兩個字:鄉愁。
台灣作家陳之藩在《失根的蘭花》中就表現了這種刻骨銘心的思鄉愛國的情感,讀來令人動容。 (蘭花為背景,多媒體出示題目)
(二)讀一讀,整體感知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語調舒緩、沉鬱)。
2、讀讀寫寫
屏幕出示以下字詞,注意一下字詞的形、音、義。
tān tā jiáo zhuì wěi zhà huá zhuó hè
坍 塌 嚼 菜根 點 綴 枯萎 柵欄 喧 嘩 拙 重 群山萬壑
àng líng xī jǚ jué chuò chuò chù
詩意盎然 飄 零 晨曦 ( 咀 嚼 輟 學 啜 泣 相形見絀 )
學生讀讀寫寫,並辨析生字。屏幕出示答案。
3、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出示問題: 文章主要表達了什麼主題?
(只要能抓住主要內容——思鄉愛國,語句較完整,就應予以肯定。)
教師評價總結:(屏幕出示:文章通過作者看花而引起的對自己經歷的回顧,抒寫了自己漂泊異鄉之苦,表達了作者深沉真摯的思鄉愛國之情。)
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這種感情的段落——結尾一段,齊讀。
4、自己挑選幾個段落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指名學生朗讀,評價。
(三)議一議,題目含義
過渡:陳之藩為了他所獻身的事業半生漂泊奔波於異域他鄉,但「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對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國的牽念,又怎能釋懷!那種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思鄉之情,滲透在字里行間,躍然於紙上,感情如此強烈真摯,怎不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