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工程
⑴ 馬蘭花的中國產地
馬藺草復(Iris ensata Thunb)也叫馬蓮,馬蘭花制,屬鳶尾科(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五冊579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葉長)約30cm。葉寬6-7mm,花葶高20-30cm,花紫蘭色,自然分布極廣,全國各地都有生長。馬蓮是耐重鹽鹼植物,在含鹽量7%的條件下和碳酸鈉(Na2CO3)、碳酸鉀(K2CO3),硫酸鹽(Na2SO4)的高Ph值7.9-8.8之間重鹽地生長的植株,比輕鹽鹼和無鹽鹼地生長植株矮20%左右,而地下根系卻增加10%左右,其餘如開花結實都正常。大量種植馬蓮對黃河流域的鬆散沙質土壤堤壩、公路工程被水沖刷水土流失能起到重要的堅固路坡、渠道、堤壩的固土作用
⑵ 長江黃河著名的景點在哪裡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沿岸景點很多,只選介紹一些:
蘭州
有「天下黃河第一橋「——黃河鐵橋,有「隴右第一名山」4A級景區——榆中興隆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石佛溝、徐家山,有「母親河、生命河」的象徵——黃河母親雕像,還有「隴上十三陵」——明肅王墓群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風景區。
寧夏
在北起石嘴山陶樂縣城,南至銀川黃河大橋的一段黃河沿岸,分布著沙葦湖、黃沙古渡、馬蘭花大草原、燕子湖、古漢墓葬群、黃河大峽谷影視基地、鳳凰頭旅遊區等一大批景觀,它們共同組成了陶樂黃河沿岸旅遊區。位於陶樂縣南月牙湖「黃沙古渡」是明朝時期寧夏八景之一。黃河大峽谷影視基地位於陶樂南部的黃河大峽谷,又名兵溝,全長30多千米,佔地2萬余畝,溝壑縱橫。溝內有未遭破壞的原始地貌。目前,已有《賀蘭血》 、《黃河知我心》 、《苦泉記事》等十多個影視劇組在此拍攝。
河南
黃河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孟津境內,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
黃河小浪底旅遊風景區,分小浪底大壩、紫荊山、里峽、三門峽大壩四片,13個景區,113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悠久的歷史故事。黃河八里峽,原名八里胡同,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該峽谷全長八華里,故稱八里胡同、八里峽。古有八里八景之稱。傳說是禹王治水在這里所開。
山西省
芮城縣黃河大禹渡。大禹渡位於芮城縣東南、黃河北岸,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在此歇息,所以得名。
壺口瀑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⑶ 天津馬蘭花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公司秉承馬蘭花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和「全心全意全為您」的服務宗旨,堅持「服務至誠、精益求精、管理規范、進取創新」質量方針,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致力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物業服務的同時不斷創新物業服務模式。本公司經營范圍:保潔服務;家政服務、勞務服務(不含中介);會議服務;婚慶禮儀服務;商務信息咨詢;綠化工程;電子產品、工藝品、五金交電、紡織品、洗滌用品、服裝服飾、文具、辦公用品、體育用品、勞保用品、日用品、化工用品(危險化學品及易制毒品除外)、日用百貨批發及零售。天津馬蘭花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廈、寫字樓、酒店、學校、醫院、廠房的物業管理---綜合管理、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秩序維護、環境維護、綠化等,現為國家三級物業管理企業,保潔服務甲級資質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不斷擴充實力,積極推進服務品質,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創造百年物業服務基業。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繼續發揚「團隊、敬業、超越、貢獻」的企業精神,不斷超越自己,超越社會的目標,以成為天津物業保潔行業最具競爭力和領先地位品牌的企業
法定代表人:史明忠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18622674606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洪澤路洪澤里33門102
⑷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的伙食怎麼樣呢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大概是困擾每一個吃貨小龍人的三個問題。
想要來到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們應該也對食堂充滿著無限的遐想,那麼接下來龍曉微就帶大家「走」一遍龍外的食堂吧,吃貨旅行團出發啦!
馬蘭花餐廳
陣陣菜香,繚繞唇齒,你猜今天是酸甜的鍋包肉還是麻辣鮮香的水煮魚,寬敞明亮、干凈大方這里就是龍外一食堂「馬蘭花餐廳」。
馬蘭花餐廳位於黑龍江外國語學院一號教學樓與實踐教學中心的中央。共兩層,設有特色麵食、板燒廚房、韓國小吃、香鍋、黃燜雞等多個檔口、種類豐富多樣、食物營養可口是能安撫小龍人們的胃、滿足小龍人們味蕾的馬蘭花餐廳。
馬蘭花餐廳一樓還設有自助存飯卡機(需要現金),小龍人們可以自己往飯卡里充錢,非常方便。
常青藤餐廳
青蔥的樹木,淡淡的花香這里是龍外風景獨好的二食堂「常青藤餐廳」,就像名字一樣常青藤餐廳的文藝是讓你在品嘗美味之餘還可以欣賞環境,在這里吃一份美食感受生活的情調,悄悄告訴你這里不止有美食還有水果店和小龍人們最喜歡的快遞收取處。
「常青藤餐廳」還有一個神秘的地方,也屬於常青藤餐廳的一部分,常被小龍人們稱作「拐角餐廳」。
據說只有吃貨小龍人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這里,反正龍曉微是找到了,特色清真食品、超級好吃的早餐、如果你也想品嘗這些美食那就快來龍外尋找吧!
校園餐廳
這里是校園餐廳,它的位置在距離北門處不遠的地方(在常青藤餐廳的對面)。雖然只有一層,但是卻有各種不同的口味。
校園餐廳最吸引小龍人們的地方除了食物美味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以送餐!
喜歡宅在宿舍的小龍們是不是動心了呢?
⑸ 黃河有什麼景點
蘭州
有「天下黃河第一橋「——黃河鐵橋,有「隴右第一名山」4A級景區——榆中興隆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石佛溝、徐家山,有「母親河、生命河」的象徵——黃河母親雕像,還有「隴上十三陵」——明肅王墓群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風景區。
寧夏
在北起石嘴山陶樂縣城,南至銀川黃河大橋的一段黃河沿岸,分布著沙葦湖、黃沙古渡、馬蘭花大草原、燕子湖、古漢墓葬群、黃河大峽谷影視基地、鳳凰頭旅遊區等一大批景觀,它們共同組成了陶樂黃河沿岸旅遊區。位於陶樂縣南月牙湖「黃沙古渡」是明朝時期寧夏八景之一。黃河大峽谷影視基地位於陶樂南部的黃河大峽谷,又名兵溝,全長30多千米,佔地2萬余畝,溝壑縱橫。溝內有未遭破壞的原始地貌。目前,已有《賀蘭血》 、《黃河知我心》 、《苦泉記事》等十多個影視劇組在此拍攝。
河南
黃河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孟津境內,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
黃河小浪底旅遊風景區,分小浪底大壩、紫荊山、里峽、三門峽大壩四片,13個景區,113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悠久的歷史故事。黃河八里峽,原名八里胡同,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該峽谷全長八華里,故稱八里胡同、八里峽。古有八里八景之稱。傳說是禹王治水在這里所開。
山西省
芮城縣黃河大禹渡。大禹渡位於芮城縣東南、黃河北岸,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在此歇息,所以得名。
壺口瀑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⑹ 周嵐的個人藝術經歷
1999年在音樂劇《新白蛇傳》中飾演女主角白蛇,該劇目於1999年6月在深圳首演獲得巨大成功,這是一部由著名作曲家三寶與舞蹈學院音樂劇系及中航文化公司聯合打造的第一部中國原創神話音樂劇。第一年就演出了300多場。
2000年參加童話音樂劇《馬蘭花》 的新排工作,飾演女主角小蘭,2000年至2009年該劇目在全國巡演一千多場,足跡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馬蘭花》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建院劇目,也是新中國兒童戲劇的代表之作,自1956年首演以來,《馬蘭花》以劇情的魅力和舞台呈現的感染力,伴隨三代觀眾走過了50餘個春秋,成為國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童年記憶。2000年的新排《馬蘭花》在加大歌舞成分的同時,強化了情節,突出了人物個性,外化了人物內心。將神話人物轉化為童話人物形象,仙人接近於凡人,草木禽獸實為兒童的別樣化身,童話與現實有機結合,將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演繹得生機盎然。1999年獲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劇目展演評比優秀表演獎,2009年榮獲首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2005年為了紀念丹麥作家安徒生誕辰200周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05年假日經典小劇場將以《安徒生之旅》 為開場大戲。周嵐在劇中飾演主要角色美人魚。該劇2005年榮獲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祝賀演出獎。
2006年在童話劇《灰姑娘》 中飾演後媽 ,這是她第一次飾演反面人物,獲得一致好評與認可,從此她的戲路更加開闊。2007年在童話劇《十二個月》中扮演五月,該劇在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中榮獲優秀劇目特等獎,2011年被評選為全國話劇優秀劇目片段展演參演劇目,2011年榮獲首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優秀展演劇目。
2007年至2013年在益智童話劇《小吉普*變變變》 中扮演主要角色;該劇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和日本道化劇團合作的一部小劇場童話劇,曾赴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公益演出,為藏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們送去了歡樂。 2011年參加台北兒童戲劇節,並和台灣的兒童戲劇工作者進行藝術交流 。該劇2010年榮獲優秀小劇場劇目獎。2011年榮獲首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優秀展演劇目獎 。2013年榮獲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優秀參演劇目獎。
2011年在大型紅色歷史歌舞劇《延安保育院》 中扮演女主角保育院院長。
2010年-2013年期間,周嵐在童話劇《小蝌蚪找媽媽》扮演青蛙媽媽,該劇2010年榮獲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暨2010卡通總動員最佳動漫演出大獎。榮獲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11年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首屆動漫獎。
2011年榮獲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演出獎。
2013年在這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兒童劇 《心願》 扮演李老師,並且擔任舞蹈編導和形體設計。該劇榮獲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優秀劇目獎。 參與舞台劇演出的同時,周嵐活躍在各大電視台欄目中,與中韓兩國流行音樂新銳歌手組建「亞洲女人演唱組合」,並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熱播欄目「星光大道」的演出。
2005年4月「河南文化節開幕式」;2005年8月「武漢網路歌手」演唱會;2005年12月「魅力台州」演唱會;2006年6月CCTV熱播欄目「星光大道」嘉賓;2006年8月「星光大道——動感夏日」演唱會;2006年11月CCTV—6「電影之歌」演唱會;2007年參加CCTV-3「電影之歌」演唱會,演唱歌曲《夜》;2007年參加CCTV-4元宵晚會,與美國藝術家共同表演踢踏舞《元宵夜》。 隨著對舞台藝術的痴迷與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周嵐漸漸不滿足於把藝術創作停留在局部,希望有更廣闊的空間來釋放自己的想像力,發揮自己對音樂、舞蹈以及舞台各種表現形式的綜合認識,從台前走向幕後,為自己的藝術生涯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先後在眾多劇目中擔任形體設計、舞蹈編導及執行導演的工作,劇目如下:
2006年第三屆「798大山子國際藝術節」閉幕式作品現代音樂舞劇《鳳凰》,擔任舞蹈編導。從2004年第一屆大山子國際藝術節開始,每年一次的藝術節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符號。藝術節期間每天有近千人湧入藝術區,集合中、外當代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藝術策展人,是當代藝術的城市嘉年華。此藝術節後更名為「當代國際藝術節」。2006年紅十字會慈善晚會擔任舞蹈編導。
2007年國家話劇院出品的《奇異的插曲》 擔任舞蹈編導。
2008年浙江衛視出品的兒童劇《金絲猴與百靈鳥》擔任舞蹈編導;該劇參加浙江西湖之春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2008年浙江兒童藝術劇院出品的兒童劇《果果的綠野仙蹤》擔任形體設計;全劇從當代兒童的審美視角切入,孩子置身劇場中,彷彿走入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魔幻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憑借著舞檯布景、音樂、燈光、舞蹈等優勢和極具現實教育意義的內涵,奪得了第六屆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大獎。
2008年揚州木偶劇院出品的人偶劇《白雪公主》 擔任舞蹈編導;《白雪公主》 是揚州市重點打造的木偶劇目,白雪公主和王子等由真人表演,七個小矮人由卡通木偶表演,人偶同台加上情景設計絢麗多姿,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在全國11個省50多個城市公開演出300餘場,創下數百萬元的驕人票房成績。去年年底,該劇還獲得了江蘇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獎。
2009年廣西歌舞劇院出品的音樂劇《桂花雨》 擔任戲劇指導,該劇全國30台舞台藝術精品之一、第十三屆「文華大獎」特別獎、劇作獎、舞台美術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最佳劇目獎,音樂劇《桂花雨》已公開演出498場,觀眾達73.12萬人次。在神州大地,《桂花雨》 香飄四溢,不僅給觀眾帶來絕美的視覺享受。2009年廈門歌舞劇院出品的音樂劇《停一停,等等我們的靈魂》 邀請周嵐擔任舞蹈編導。該劇在福建第四屆藝術節和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上接連獲得優秀劇目獎。
2010年成都兒童藝術劇院出品的人偶劇《馬小跳系列──尋找大熊貓》 擔任形體設計;改編中國最受歡迎的兒童小說,入選國家動漫精品工程。2011年中國木偶劇院出品的音樂劇《精衛傳奇》 擔任舞蹈編導。
2011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馬蘭花藝術學校聯合製作的大型歌舞劇《延安保育院》擔任戲劇副導演。
2012年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首屆迎新年特別晚會《歡歡喜喜迎新年》擔任導演。2012年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出品的童話劇《賣火柴的小女孩》 中擔任聲樂指導。
2013年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出品的音樂劇《岳雲》中擔任聲樂指導。
2013年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出品的話劇《心願》中擔任舞蹈編導,該劇榮獲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優秀劇目獎。
2013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聯合製作「二零一三國慶晚會」擔任舞蹈編導。 周嵐自2000年以來一直從事兒童教育事業。2001年-2004年擔任「美國慶文階梯英語藝術團」表演教師和藝術總監;2002年-2004年擔任北京市少年宮表演教師;2003-2005年擔任北京電視台「七色光」藝術團表演教師;2005年負責組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藝術培訓學校,周嵐擔任了舞蹈老師、表演老師;2009年作為訪問學者出訪美國,在丹佛的CCAI「樂兒中國文化中心」擔任舞蹈教師。2010年-2013年擔任馬蘭花藝術學校教務主任。主持編寫藝校教學大綱及教材,並把自己的教學心得寫成文章,發表在劇院的院刊《童*話》中,與同行共勉。初步完成藝校教學大綱及教材的編寫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把藝校打造成為社會力量辦學的品牌學校。多次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慈善演出、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的節目錄制,學生們雖然年齡小可是她們發揚的專業精神令很多專業演員和導演感到震驚。
2007年2月帶領學生共同參加「金融外交官慈善之夜」。
2007年7月帶領藝校15名學生參加中央電視台文藝部和國際部共同舉辦的主題晚會《森林的節日》。
2008年參加倡導綠色奧運公益演出。
2009年帶領30個學生參加全國婦聯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心繫女童青春從此綻放」大型演出。
2011年參加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春節聯歡晚會。先後由2名學生獲「北京市小學生藝術節表演朗誦一等獎」;5名學生在文化部、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全國義演活動中,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
200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文化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舉辦的全國義演中榮獲優秀輔導老師獎。
2009年應邀出席香港國際兒童舞蹈團表演嘉賓及主禮嘉賓。
2013年擔任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舉辦的「首屆全國青少年科學表演大賽」的藝術評委。
⑺ 這是什麼花
花卉名稱:馬藺
別名:馬蓮、馬蘭、馬蘭花、旱蒲、蠡(音:里)實、荔草、劇草、豕首、三堅、馬韭
學名:I .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h) Koidz
英文名:Japanese iris
科屬:鳶尾科,鳶尾屬
馬藺是鳶尾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叢密;根莖粗壯,須根細長而堅韌;葉基生,狹線形,長50-60厘米,寬4-6毫米,無明顯中脈;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葉下部帶紫色,質地較硬;花莛光滑,與葉近等高;苞片3-5枚,革質,內含花2-4朵;花淺藍色至藍紫色,直徑約5-6厘米;垂瓣倒披針形,長4.5-6.5厘米,寬0.8-1.2厘米;旗瓣狹倒披針形,長4.2-4.5厘米,寬5-7厘米;蒴果長橢圓狀柱形,有6條 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沈陽地區花期5月,果期9月,各地隨氣候不同花期有變化。
原產我國,中亞細亞、朝鮮亦有野生分布。耐鹽鹼,耐踐踏,根系發達,生長於荒地路旁、山坡草叢、鹽鹼草甸中,可用於水土保持,鹽鹼地、工業廢棄地改造,園林綠化的地被、鑲邊或孤植等。全株入葯,有清熱、止血、解毒的作用。葉可作梆扎及草編材料。
國內還有寬葉馬藺、黃花馬藺、紅花馬藺及白花馬藺等野生分布.
水保護坡觀賞優良地被植物----馬藺
馬藺,亦稱馬蓮(花、草)、馬蘭(花)、紫藍草、蘭花草、箭稈風、山必博、蠡實、旱蒲,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在我國廣泛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從生態學角度看,以草原區分布較為普遍。馬藺抗逆性強,尤其耐鹽鹼,是鹽化草甸的建群種。由於馬藺具有獨特的生態生物學特性和利用價值,近年來逐漸被用作水保護坡、園林綠化觀賞地被建設的優良材料。
一、馬藺植物學特性
馬藺高10--60cm,密叢生。根狀莖粗短,須根長而堅硬。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無主脈,灰綠色,兩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脈。花莛直立,高10--30cm,頂生1--3朵花,藍紫色或天藍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馬藺的種子千粒重為23--27g。種粒大,近球形,有稜角。成熟的種子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溫度條件下25d左右開始萌發,35d左右出苗。播種當年幼苗生長緩慢。第2年--般3月底返青,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過95%。播種當年不分櫱,不開花,第2年分櫱,一般為1--3個。
二、馬藺的生態生物學特性
1.繁殖特性
馬藺既可用種子繁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但直播種子出苗率相對較低,用成熟的馬藺進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較高。成熟野生種子絕大多數具有活力,種子發芽的內在潛力很大。經種子活度生化速測法測定,室內儲存的種子與室外土埋貯藏的種子發芽勢分別為90%和88%,但常溫下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很低。常溫下貯藏時間超過5年的種子,其活力下降。種子變溫儲藏和室外埋土越冬處理比室溫下儲藏發芽率高。種子發芽的溫度范圍為15--30℃。小於10℃或大於35℃時不發芽。恆溫條件下發芽率普遍很低,一般播前採用溫水浸種或層積處理,提高種子出苗率。馬藺種子硬實率較高,使得馬藺種子在常溫室內培養條件下的發芽率平均僅10%--20%。野生馬藺多以分櫱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2.抗旱節水特性
馬藺根系發達,入土深度可達1m以上,須根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這不僅是它極強的抗性和適應性的有力保證,也使其具有很強的縛土保水能力。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分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於根部透氣。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馬藺的地上部分會變得相對低矮,地上生長量會減低20%以上,同時根系會更加發達,根系會增加10%以上,這都有助於其在高溫乾旱、水澇等不良環境中正常生存。
3.耐鹽鹼特性
馬藺是一種耐重鹽鹼的植物,其種子在含鹽量0.44%條件下正常發芽;含鹽量0.51%時,發芽率明顯下降,含鹽量達0.75%喪失發芽能力。萌發後的幼苗在土壤含鹽量達0.27%、pH值達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並開花結實,是難得的鹽鹼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4.馬藺綠期花期長、色澤美
馬藺在北方地區一般3月底返青,4月下旬始花,5月中旬至5月底進入盛花期,6月中旬終花,11月上旬枯黃,綠期長達280d以上。馬藺色澤青綠,花淡雅美麗,花蜜清香,花期長達50d以上。
5.抗病蟲害特性
馬藺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僅在馬藺單一植被群落中從不發生病蟲害,而且由於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與其他植物混植後也極少發生病蟲害,大大降低了綠色地被建植後防治病蟲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
三、馬藺的開發應用前景
1.在城市綠化美化建設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馬藺根系發達,葉量豐富,對環境適應性強,長勢旺盛,管理粗放,是節水、抗旱、耐鹽鹼、抗雜草、抗病、蟲、鼠害的優良觀賞地被植物。馬藺在北方地區綠期可達280d以上,葉片翠綠柔軟,蘭紫色的花淡雅美麗,花蜜清香,花期長達50d,可形成美麗的園林景觀。馬藺耐踐踏,經歷踐踏後無須培育即可自我恢復。馬藺具有較強的貯水保土、調節空氣濕度、凈化環境作用。因此,在建植城市開放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和綴花草地等中,馬藺是無可爭議的優質材料。馬藺因其根系十分發達,抗旱能力、固土能力強,又是作為水土保持和固土護坡的理想植物。
2.馬藺快速建植生產體系已形成
提高種子萌發是通過馬藺種子有性繁殖進行綠色地被建植的關鍵技術之一。播前採用溫水浸種、層積處理、濃硫酸浸種等方法,均可破除種子硬實,提高發芽率和出苗率。如對採集的野生馬藺種子經濃硫酸溶液浸泡處理後,其發芽率平均提高30%--50%。同時,目前人工繁殖種子基地在我國已經建成,如在吉林和甘肅等地區建成了初具規模的馬藺商品種子生產基地,可為大面積建植提供種子來源。
為克服利用馬藺種子發芽進行有性繁殖的局限性,北京草業與環境研究發展中心與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於2002年開展合作研究,篩選出了「成熟種胚----誘導愈傷組織----綠苗分化----繼代增殖----生根----試管苗移栽」等全過程中各環節的最佳培養基和操作程序,從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馬藺組織培養快繁體系,為實現馬藺快速無性繁殖,大幅度降低馬藺建植成本,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今後開展馬藺體細胞無性系變異體篩選乃至基因工程改良等生物技術育種工作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除此之外,馬藺還具有重要的葯用、飼用和工業價值。馬藺利用年限長,產草量高,營養成分豐富,為各類牲畜尤其是綿羊喜食。馬藺的花、種子、根均可人葯。花曬干服用可利尿通便;種子和根可除濕熱、止血、解毒種子有退燒、解毒、驅蟲的功效。作為纖維植物,可以代替麻生產紙、繩,葉是編制工藝品的原料,根可以製作刷子。真可謂「馬藺全身是寶」。
馬藺的栽培技術
馬藺(Iris ensata Thunb)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短而粗的根狀莖,植株高約40厘米左右,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須根棕褐色,長而堅硬,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長30-40厘米,寬0.4-0.6厘米,灰綠色,漸尖,具兩面實起的平行脈。花常單生,藍紫色,花期4-6月,花期長達50天。蒴果長橢圓形,具縱肋6條,有尖喙,種子多數近球形,有棱無須。種皮棕褐色,胚乳豐富,質地堅硬,有蠟質層保護。千粒重23-25克。
馬藺即可種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播種繁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進行。播種前先對種子進行浸種,一般可用30-40℃的溫水浸泡24小時,可縮短種子出苗期,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范圍在15-30℃之間,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溫度條件下播種約25天開始萌動發芽,35天開始破土出苗,播種量一般每畝4-5KG,馬藺播種當年就可形成繁茂的植被,春播當年可分檗,第三年開花,並可結實。若用成株進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花後、夏季、秋季均可進行,分根成活率迅速,管理也較粗放。
到了冬季馬藺地上部分枯死後,翌年春季開始萌發生長。馬藺莖葉的生長點均處於地表或地下,只有葉部挺立地上,葉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黃期來臨前剪掉,均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發育。馬藺喜沅,但有一定的耐陰性,在疏林下仍能生長良好,照樣開花,其植被一旦形成,幾乎無需後期養護管理,也很少發生病害、蟲害。
馬藺適應性廣,抗逆性性強,馬藺的抗鹽鹼性和抗寒、抗旱能力已使其成為荒漠草原和鹽生草甸的主要植被,也比較適合乾燥、土壤沙化地區的水土保持和鹽鹼地的綠化改造。馬藺頑強的生命力及其耐粗放管理,使其非常適合我國北方和西部的城鄉綠化及水土保持,在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現應用也較多,其市場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
馬藺(Iris ensata Thunb)系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短而粗的根狀莖,植株高約40cm左右,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須根棕褐色,長而堅硬,葉從直立,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長30-40cm,寬04-0.6cm,灰綠色,漸尖,具兩面實起的平行脈。花常單生,藍紫色,花期4-6月,花期長達50天。蒴果長橢圓形,具縱肋6條,有尖喙,種子多數近球形,有稜角。種皮棕褐色,胚乳豐富,質地堅硬,有蠟質層保護。千粒重23-25克。馬藺即可種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播種繁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進行。播種前先對種子進行浸種,一般可用30-4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24小時,可縮短種子出苗期,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范圍在15-30攝氏度之間,在適宜的土壤水份、溫度條件下播種約25天開始萌動發芽,35天開始破土出苗,播種量一般每畝4-5kg,馬藺播種當年就可形成繁茂的植被,春播當年可分檗,第三年開花,並可結實。若用成株進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花後、夏季、秋季均可進行,分根成活率很高,一般每隔2-4年進行一次,新苗生長迅速,管理也較粗放。;到了冬季馬藺地上部分枯死後,翌年春季開始萌發生長。馬藺莖葉的生長點均處於地表或地下,只有葉部挺立地上,葉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黃期來臨前剪掉,均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發育。馬藺喜光,但有一定的耐蔭性,在疏林下仍能生長良好,照樣開花,其植被一旦形成,幾乎無需後期養護管理,也很少發生病害、蟲害。 馬藺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馬藺的抗鹽鹼性和抗寒、抗旱能力已使其成為荒漠草原和鹽生草甸的主要植被,也比較適合乾燥、土壤沙化地區的水土保持和鹽鹼地的綠化改造。馬藺頑強的生命力及其耐粗放管理,使其非常適合我國北方和西部的城鄉綠化以及水土保持,在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現應用也較多,其市場應用前景也
多年生密叢草本,植株基部殘留老葉葉鞘纖維。根狀莖粗壯,木質,有多數須根。葉基生,寬線形,長可達40厘米,寬4-6毫米,呈灰綠色,兩面葉脈明顯。花莖高約10厘米,具2-4朵花;苞片3-5,狹披針形,長6-7厘米,花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被上有較深的條紋,直徑5-6厘米;花梗長4-7厘米,花被管短,長約3毫米;花被片6,2輪排列,外輪3裂片倒披針形,長約5厘米,寬約6毫米,稍開展,爪部楔形,內輪3裂片較狹,直立,長4.2-4.5厘米,寬5-7毫米,爪部狹楔形;雄蕊花絲黃色,花葯白色;花柱分枝3,扁平,花瓣狀,頂端2裂。蒴果長橢圓狀柱形,長4-6厘米,直徑1-1.4厘米,具6條肋,先端有短喙。
生於林緣及路旁草地、山坡灌叢、河邊及海濱沙質地。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藏等地,俄羅斯、蒙古、阿富汗、土耳其也有分布。
馬 藺--美麗神奇的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護坡植物
追求完美是人類的天性,對水保護坡植物也一樣,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解決水土保持和邊坡防擴中的一切難題的植物--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土又有美麗的外觀:既有頑強的生命力又容易建植管理:即有良好的生態功能又有經濟價值--馬藺(又稱馬蓮或馬蘭花),這種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的、具有獨特的生態學特徵和豐富的文化背景的美麗植物,雖然稱其為「一種完美的水保護坡植物」還為時尚早,但它的確具有成為一種完美的水保護坡植物的「天性」。
馬藺,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叢生,植株高(即葉長)約30厘米,葉寬約6毫米,蘭紫色花、四五月間開放,自然分布極廣。馬藺根系發達,抗性和適應性極強,耐鹽鹼,這些特徵就決定了它非常適用於北方氣候乾燥、土壤沙化地區的水土保持和鹽鹼地的綠化改造。
據測量,馬藺的根系入土深度可達1米以上,須根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這不僅是它極強的抗性和適應性的有力保證,也使其具有很強的縛土保水能力。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份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於根部透氣,馬藺生長具有高滲透功能,對降水快速入滲攔蓄,涵養地下水源,造就濕地環境有明顯效應。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馬藺的地上部分會變得相對低矮(地上生長量會減低20%以上),同時根系會更加發達(根系會增加10%以上),這都有助其在高溫乾旱、鹽鹼、水澇貧脊等不良環境中正常生存。馬藺還是一種耐重鹽鹼的植物,在含鹽量達7%,PH值達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並開花結實,是難得的鹽鹼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馬藺自然頑強生長的明顯例證,在我國的大西北羅布泊無人區,古樓蘭故國的孔雀河流域,其它植物以不復存在,而馬藺草確零散的分布,充分顯現出適者生存的頑強生命力,在羅布泊的強乾旱、風沙疾暴。
千年的無人區,唯有馬藺綠色與花朵的這道亮麗景觀,這充分證明馬藺的生存奇跡。給我國及世界治理荒漠化閃亮出一道綠色植被綠燈。而馬藺的葉片和它調節水份與它的生態特性為菌類與昆蟲類的生存發展的空間是自然與野生各種動物生存的必備條件,是生物鏈的先決基礎,也是改善生態環境治理荒漠化的首選方略。對我國大西北脆弱植被生態環境的改善,用其地產固有植物植被是正體解決生態環境惡化的有效措施,而不是用引進國外進口植物短期就能適應和實用的,引進國外進口植物物種從它的病害隨之引入的整體價植觀也是得不償失,馬藺由於它根系的滲透功能和涵養地下水源作用及它的遮陰效果控制水份蒸發,植被後逐漸成為濕地環境,為整體生物鏈造就新的格局。
馬藺繁殖簡單迅速,生命力強,具備建植人工植被所必備的特點。馬藺既可用種子繁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直播種子出芽率達80%以上,用成熟的馬藺進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也很高。新苗生長迅速,次年即可發育成熟,馬藺抗逆性強,不僅抗旱、抗寒、抗鹽鹼、耐踐踏,而且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僅在馬藺植被中從不發生病蟲害,而且由於它特殊的分泌物不受鼠害,老鼠從不到馬藺草地打洞築窩,使其與其它植物混植後也極少發生病蟲害,植被一旦形成即不必進行後期養護,收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除具有的水土保護功能外,馬藺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馬藺色澤青綠,在北方地區綠期可達280天以上:馬藺蘭紫色的花淡雅美麗,花密清香,花期長達50天,還可作為切花材料:馬藺耐踐踏,經歷踐踏後無須培育即可自我恢復:馬藺植株高矮適中,葉多而直立生長,具有較強的吸塵、減噪、降溫作用。馬藺生命力強,基本不需要日常養護,節約了水肥和管理投入:在建植城市開放或用作家畜飼料,每畝可產乾草500公斤,又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野生葯用觀賞花卉——馬藺
馬藺亦稱馬蓮、藍花草、蠡實等,.屬於鳶尾科植物,分布較廣,主產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地區及內蒙古.多生於荒地、山坡草地及路旁雜草叢中,有時成叢、成片生長,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葉形優美,花色奇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馬藺的根、花、種子等是重要的中草葯能醫治多種疾病,有著極其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
⑻ 常見的10種宿根花卉
耐寒、耐旱、抗鹽鹼、宿根花卉新品種基地
鑫奇特苗木花卉基地位於秦皇島205國道附近,始建與1996年,苗木面積600餘畝,是河北最大的集生產,科研苗木,花卉,銷售和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為一體的現代化示範基地!
主要品種宿根類:紅寶石萱草,金娃娃萱草,紅運萱草,八寶景天,
白玉簪,
斑葉芒草,北景天,
遍地黃金,不朽白,
大花萱草,
地被景天,
地被菊(紅花),地被菊(黃花),
東方不敗,粉花八寶,
福祿考(白紅芯),
福祿考(紅寶石),
福祿考(玫瑰紫),
紅花八寶,紅王子錦帶,
虎尾草,
花葉蘆竹,
花葉燕麥草,
花葉玉簪,
黃菖蒲,
黃褐鳶尾,
黃娃娃,
火把蓮,
莢果蕨,
假龍頭(白色),
假龍頭(粉色),
假龍頭(紅色),
傑西之歌,
金冠玉簪,
金光菊,
金雞菊,
金色苔草,
金山綉線菊,
金焰綉線菊,
金焰綉線菊,
金葉錦帶,
金葉女貞,
金葉蕕,
藍蝴蝶,
凌霄花,
鈴蘭,
落新婦(白,紅色),
美國薄荷(粉色),美國薄荷(紅色),美國石竹,奶油卷,婆婆納(粉色),婆婆納(皇家蠟筆),婆婆納(藍色),千屈菜,三七景天,蛇鞭菊,鼠尾草(紅色),鼠尾草(藍色),水蔥,松果菊(白花),松塔景天,天人菊,衛矛,西洋濱菊,香蒲,小花萱草,血草,血石,銀邊玉簪,羽扇豆(紅色),羽扇豆(黃色),玉帶草,月見草,針茅,紫蝶,紫褐鳶尾,紫露草(紅色),紫露草(紫色),紫葉風箱果,紫葉小檗,紫玉簪,醉魚草(粉色),醉魚草、紫色紫麥冬、金葉菖蒲、金
馬蘭(Iris
ensata
Thunb)別名馬蓮、馬蘭花,是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東部及柴達木、新疆和西藏以及東北、華北、華南等地。另外,在昆明世博園內也有成片生長的馬蘭。隨著緯度和氣候條件不同,它的綠期在各區域也不同,到南方為常綠,開兩次花,結兩次果實。它抗逆性強,尤其耐鹽鹼,是鹽化草甸的建群草種,可以用於改良鹽鹼地。此外,由於其根系發達,葉片青綠柔韌,返青早、綠期長、花色淡雅,近年來逐漸被用作護坡、園林綠化和荒漠化治理的生態植被材料。
馬蘭根系發達,葉量豐富,對環境適應性強,長勢旺盛,管理粗放,是節水、抗旱、抗水、抗旱、耐鹽鹼、耐貧瘠、抗雜草、抗博
蟲、鼠害的地被植物。對貯水保土、調節空氣濕度、凈化環境有明顯作用。馬蘭翠綠的葉、艷麗的花,可形成美麗的景觀,建造綠地。植株不高,可免除修剪,節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馬蘭根系深卻稠密發達,抗強乾旱,一般不用澆水可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實。可為青蛙等兩棲動物和部分益蟲創造良好環境。馬蘭年利用年限長,產草量高。栽培馬蘭畝產乾草達781.9公斤,種子18.25公斤。乾草利用率高,為各類牲畜尤其是綿羊喜食,營養成分豐富。據分析,成熟期乾草含粗蛋白質10.87%,粗脂肪3.01%,粗纖維33.4%,除飼料用外,馬蘭的花、種子、根均可入葯。花曬干服用可利尿通例,種子和根除溫熱、解毒。種子有退燒、解毒、驅蟲的功效。作為纖維植物,可以代替麻生產紙、繩,根還可以製作刷子。因此,馬蘭可做荒漠化治理、治鹽鹼、庭院綠化美化的觀賞植物,對於建植具有良好景觀效果和生態保全性能的粗放管理的綠地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⑼ 馬蘭花的馬藺 - 應用前景
1.在城市綠化美化建設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馬藺根系發達,葉量豐富,對環境適應性強,長勢旺盛,管理粗放,是節水、抗旱、耐鹽鹼、抗雜草、抗病、蟲、鼠害的優良觀賞地被植物。馬藺在北方地區綠期可達280d以上,葉片翠綠柔軟,蘭紫色的花淡雅美麗,花蜜清香,花期長達50d,可形成美麗的園林景觀。馬藺耐踐踏,經歷踐踏後無須培育即可自我恢復。馬藺具有較強的貯水保土、調節空氣濕度、凈化環境作用。因此,在建植城市開放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和綴花草地等中,馬藺是無可爭議的優質材料。馬藺因其根系十分發達,抗旱能力、固土能力強,又是作為水土保持和固土護坡的理想植物。
2.馬藺快速建植生產體系已形成
提高種子萌發是通過馬藺種子有性繁殖進行綠色地被建植的關鍵技術之一。播前採用溫水浸種、層積處理、濃硫酸浸種等方法,均可破除種子硬實,提高發芽率和出苗率。如對採集的野生馬藺種子經濃硫酸溶液浸泡處理後,其發芽率平均提高30%--50%。同時,目前人工繁殖種子基地在我國已經建成,如在吉林和甘肅等地區建成了初具規模的馬藺商品種子生產基地,可為大面積建植提供種子來源。
為克服利用馬藺種子發芽進行有性繁殖的局限性,北京草業與環境研究發展中心與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於2002年開展合作研究,篩選出了「成熟種胚----誘導愈傷組織----綠苗分化----繼代增殖----生根----試管苗移栽」等全過程中各環節的最佳培養基和操作程序,從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馬藺組織培養快繁體系,為實現馬藺快速無性繁殖,大幅度降低馬藺建植成本,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今後開展馬藺體細胞無性系變異體篩選乃至基因工程改良等生物技術育種工作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除此之外,馬藺還具有重要的葯用、飼用和工業價值。馬藺利用年限長,產草量高,營養成分豐富,為各類牲畜尤其是綿羊喜食。馬藺的花、種子、根均可人葯。花曬干服用可利尿通便;種子和根可除濕熱、止血、解毒種子有退燒、解毒、驅蟲的功效。作為纖維植物,可以代替麻生產紙、繩,葉是編制工藝品的原料,根可以製作刷子。真可謂「馬藺全身是寶」。
⑽ 求一份商業樓的施工組織設計,其中的工程概括,急急急!
總設計說明到有要一套圖的話有點難度看看我的能幫上你規劃方案總說明一.項目類型:小區規劃二.設計用的規模:佔地約3000多平米三.地點: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范家村小河嘴。四.地段現狀分析:小區位於昆明市官渡區范家村小河嘴一片凹凸不平的廢棄土地上。該地氣候優良,交通便利,為有不足就是該地地形凹凸對施工有一定的障礙;開發資金要求相對平地要高。五.設計有關設施及功能分區:1入口小廣場:入口小廣場主要以小動物的造型為設計元素,塑造一個放飛的小魚,寓意:孩子的未來及人們對孩子的期望。2大面積水域與噴泉:大面積的水域以小鴨在水上的造型為設計元素,體現小區生活的生趣,一個大大的噴泉給正在水上游動的小鴨子畫龍點睛。使整個小區顯得生機勃勃活靈活現。3兒童活動廣場兒童廣場主要以彩虹圖案為設計元素,體現兒童的朝氣4小橋與花架小橋與花架主要以圓形為依託,以小橋和花架與整個小區的景觀和諧為目標。5健身區健身區主要考慮中年人的思想和社會地位選擇了比較規整的多邊。6涼亭涼亭主要源於中式古代文化;以傳達中國古代文化為目標。7休閑區與人工沙灘沙灘主要以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為目標,既是夏季乘涼的好地點又是情侶散步的良地8老年休息廣場老年人休息場所主要以三角形為構成元素,老年人都喜歡穩定而安靜的地方所以它離兒童活動廣場有一定的距離。在次地,老人們可以盡享天倫之樂。六.設計意義與依據:1.意義:人性化設計的景觀不僅是給生活帶來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與景觀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它會最大限度地遷就人的行為方式,體諒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適,而不是讓使用者去適應它、理解它。設計考慮了不文化層次和不同年齡人活動的特點,有明確的功能分區,要形成動靜有序、開敞和封閉相結合的空間結構,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設計更大程度地體現在設計細節上。2.依據:1:1000的原始地形圖2)、《城市規劃編製法實施細則》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4)、《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5)、《風景園林圖集圖示標准》6)、《園林設計規范》7)、《公園設計規范》七.設計理念:青衿:舊時讀書人穿的一種衣服。借指讀書人。。大面積的水域加上沙灘正好形象的體現了衣服的樣式。小區多考慮兒童。因此在體現青衿的同時又賦予兒童的頑皮。在小區中採取了大面積的兒童元素放置。青衿有很深的文化涵韻,給兒童既有學習又有玩耍的空間。同時又考慮了各種人群的活動空間。、古代文化與當地文化及人為因素相結合的方式來體現小區的設計主旨和設計理念。景觀設計凸顯生態、文化以及科技理念。在本設計中採用了中國園林植物造景的手法,運用了大量的地形及特色植物組團,從而達到最佳的滯塵、降溫、增加濕度、凈化空氣、吸收噪音的目的,並且也形成一種中國園林試的自然美。同時也滿足住戶休閑娛樂、強身鍵體的要求,充分體現均好性、獨特性、協調性和時代感。1.地域性:中國建築文化源遠流長,有豐富深遠的文化哲理,重情知禮,以人為本,創作思維上強調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中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地區的地理條件,經濟技術和建築文化有明顯的地域的差異。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是由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築。昆明的文化、傳統符號。民族特色來,氣候條件、植被以及昆明當地發展的文化底蘊。。而小河嘴是昆明的郊區。小區的設計正是由它豐富的地域性而來。2.生態性:文化理念關注中國傳統桂花文化的菁華,組成生機勃發、人與天地並立的陶然居所,更將自然之理賦予景觀,載育萬物;科技理念關注人居環境的以人為本、尊崇科技,營建高科技含量的舒適的人居環境。3.經濟性:小區設計是以滿足居民生活、為生活在喧鬧都市的人們營造接近自然、生態良好的溫馨家園為宗旨,本著經濟適用的原則,因地制宜,巧於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適地適樹,選擇耐貧瘠、抗性強、管理粗放的鄉土樹種為主,選用了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結合種植速生樹種,保證種植成活率和環境及早成景。用最少的投入、最簡單的維護、達到設計與當地風土人情及文化氛圍相融合的境界。4.植物種植:植物種植採用多層次配植,上層配植秋色或常綠落葉大喬木植物,如北美紅杉、銀杏、烏桕、楓香等;下層配植夏秋開花的紫薇、三角梅、小葉女貞、迎春花等,水邊配植冬櫻花、垂柳、迎春等;地表層配植馬蘭花、萱草等地被,營造出小區多層次植物群落之美景。以榆樹為主行道樹,銀杏樹做銀杏道主行道樹,還有烏桕和楓香混植體現秋天的壯觀和美麗;冬櫻花和北美紅杉前後列植使小區的冬天繁花盛開;榆樹的散植和灌木的點綴使小區的夏天一片蔥綠;水邊的迎春花和三角梅使小區的春天繁花似錦;花架上西番蓮可愛的笑臉給小區裝點了生氣。八.設計目標:以經濟適用、生態和諧、舒適的未來生活。反映創新以人為本,親人宜人;實用、簡潔、大方;優美、健康,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法則,人與自然共生;該環境主要服務於該小區,並非公共文化活動場地或專門的對外展示推介機構;遵循造價適宜的原則。九.設計原則:1.不違反人體工程學要求。2.復合城市規劃原則。3復合園林規劃原則。4.功能與形式統一。5.以經濟適用為目標。6.規劃區綠地以人為本。7.合理組織空間。8不破壞生態平衡。十.小區名稱選擇《青衿小區》或《隨風青玲》注釋:後一個名來自對小區幾何元素的提取,小區豐富運用了幾何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