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酒帝皇
⑴ 漢靈帝劉宏在位期間,做了哪些荒唐事
漢靈帝劉宏是東漢第十二位皇帝,這個時候的東漢早已經危機四伏,衰敗不堪了。可偏偏漢靈帝並非英明之主,他在位期間,做了很多荒唐事。比如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而且還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這樣的行為實在是不應該是一個皇帝所做出來的,也因此,他的種種行為給東漢帶來了巨大的危險,黃巾起義就是在這個時間段爆發的。
他在後宮仿造街市、市場、各種商店、攤販,讓宮女嬪妃一部分扮成各種商人在叫賣,另一部分扮成買東西的客人,還有的扮成賣唱的、耍猴的等。
而他自己呢,則穿上商人的衣服,裝成商人在裡面走來走去,也到酒館里去飲酒作樂,還或與店主、顧客相互吵嘴、打架、廝斗,好不熱鬧。
他對政治不感興趣,對玩卻非常在行。曾經一度他非常喜歡驢,結果於逢迎的小黃門從外地精心選了四驢進宮。劉宏是如獲至寶,每天駕一小車在宮內遊玩。
劉宏的很多做法在常人看來非常之奇葩,可他自己卻樂在其中。
⑵ 歷史上有哪一位皇帝將賣官行為推向了極致呢
在古代中國眾多的皇帝中,雄才大略者有之,痴呆平庸者有之,另類者也不少。東漢朝的劉宏可算是另類者中的翹楚!劉宏是漢章帝的玄孫,漢桓帝死後無子,劉宏即位,是為漢靈帝。
聽筆者聊聊他的那些奇葩事。
(一)不勤政謀政,常常挖空心思玩新花樣看著皇上不勤政謀政、磨皮擦癢打發日子的樣子,善於逢迎的宦官小黃門從民間精心選了四頭驢進宮。從小深居宮中的劉宏,如獲至寶,叫人套上一架木車,找一個馭者駕駛,自己每天坐在車上在宮內四處遊玩。乘車玩幾天乏味了,乾脆自己來當車夫。皇帝駕驢車遊玩的新聞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市間。跟風看來是世人古來有之的習慣喲,京城許多官僚士大夫競相模仿,一時間民間的木匠俏上天,驢子的售價見風漲!
(漢文帝與薄姬)
與劉恆比較,劉宏沒有過苦日子的經歷。他的家族雖然不是繼承皇位的嫡系,但過的肯定是有人侍候的錦衣玉食生活,從小就享樂慣了。
據史載,成年後的劉宏喜歡辭賦,自己創作了《皇羲篇》五十章。 他憐憫皇子劉協幼年喪母,追思其母王榮,創作了《追德賦》《令儀頌》,《漢詩》收錄了其作品《招商歌》一篇。從而可以看出,雖說不上有啥天賦,但他的智商至少算正常,接受的是傳統文人教育,既沒有家人更沒有老師給他傳授為人處事、治國謀政的本領。他沒有啥目標和理想,胸無大志,整天在吃喝玩樂中過日子。12歲當上皇帝後,在宦官們的引誘下,就這么進入了另類翹楚的角色。33歲(一說34歲)駕崩。他的死不足惜,令人嘆息的是國家和老百姓陷入了長期的混亂之中。
⑶ 我想問有沒有人知道包三姑外傳三十二集那裏皇上那個金罐叫什麼
蘇小妹至今為止都不知道是否歷史上真有其人,可是在對聯的世界裡,她和她的哥哥蘇軾的互以對聯嘲諷卻十分有名。
如:諷刺哥哥胡須多的一聯是: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而哥哥則諷刺妹妹額頭高: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諷刺哥哥臉長: 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妹妹眼窩太深: 幾回拭眼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阿兄門外邀雙月,(雙月指朋字)
小妹窗前捉半風。(半風是指虱字,諷刺小妹綉花象捉虱子)
另外,蘇小妹三難秦少游的故事也是和對聯有關,其中兩難秦少游不假思索,一笑而過,但是對蘇小妹出的「閉門推出窗前月」卻思索再三,直到蘇東坡給了一個暗示,才對出「投石沖開水中天」
另外,蘇小妹和哥哥蘇東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也以對聯進行過戲謔。
佛印和尚: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葯
蘇小妹: 清水池邊洗和尚水浸葫蘆(諷刺和尚的光頭)
佛印和尚: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蘇小妹: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紀曉嵐和朋友經常互相取笑,一日,一位姓陸,名耳山的朋友邀他踏青,在路過一方井時,紀曉嵐取水來喝,看到井中的倒影,朋友說道:四眼井(諷刺紀曉嵐近視眼)
紀曉嵐立馬反戈:陸耳山(陸是大寫的六字,耳和山相對,井和山相對,十分工整,屬於對聯中的無情對)
另:紀曉嵐的好朋友牛太守為兒子完婚,紀曉嵐送聯慶賀:綉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
主人家見是大學士送來的對聯馬上掛上,與眾人品評,十分榮幸的樣子。第2天,紀曉嵐才告訴朋友,你還是不要掛了,我上聯是用了「牛郎織女」的典故,下聯是說「對牛彈琴」
紀曉嵐與和紳的關系經過三個連續劇的熱播,大家都很熟悉了,這里說說幾個小故事:
工部和水部辦公的衙門失火後,大司空金簡督工重修,他與和紳一樣借機搜刮金銀,引起大眾不滿,有人在新建的衙門上貼了這樣一個上聯:
水部失火金司空大興土木(這個對聯因為嵌入了金木水火土,被認為是絕對)
當時和紳為中書令,紀曉嵐對到:南腔北調中書令什麼東西
和紳記恨在心,升任尚書後,請同僚喝酒,一隻狗從旁跑過,和紳故意問:是狼是狗?(侍郎是狗?紀曉嵐官居侍郎)
紀曉嵐從容對到:垂尾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巧解對聯:
紀曉嵐一次書寫了這樣一幅對聯送給一家三兄弟:
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 橫批:先斬後奏
結果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告到了朝廷,皇上震怒,要治紀曉嵐的罪,紀曉嵐不慌不忙的答到:
這家大哥是賣炮竹的,所以是「驚天動地」
二哥是專管斗和秤的,所以是「數一數二」
三哥是賣燒雞的,所以是「先斬後奏(先宰後做)」
皇帝聽完大笑,免罪。
巧罵庸醫:
有一次紀曉嵐得病,因醫生誤診,吃了不少苦頭,好了之後,庸醫還來求取對聯,以顯名聲。紀曉嵐於是把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名句:「不才名主棄,多病故人疏」,換動了一下變成了一副絕妙的諷刺聯:
「不明(名)才主棄,多故病人疏」 醫術不高明,所以人們都嫌棄;診病多出事故,所以被病人疏遠。
有一秀才出城訪友,來到一個小鎮里的小葯鋪,見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葯,容貌端正,秀才便有愛慕之意(簡直一下流胚子),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試探道:
膏可吃,葯可吃,膏葯豈可吃?
少女聞聲抬頭,見他是個秀才,知道是在索對,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氣,我何不如此對答,於是一笑對道:
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秀才見少女應對巧妙,很是高興,心想再試她一試,抬眼看到門外葯圃之中長有芍葯,張口又吟道:
春暖帶雲鋤芍葯。
不想少女張口即對道:
秋高和露種芙蓉。
此時,秀才對少女已是傾心愛慕,但是素不相識,又不便開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卻一直放此女不下。朋友見秀才一直心神不定,問明緣由,笑道:「兄台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個才子,至今尚未許人。以兄台人品(什麼德性?),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說便成。」(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後來,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見過秀才,心中也自願意(糟了!),秀才終於如願以償,了卻終身大事(沒天理啊)。
(2)明代著名文學家楊升庵榜中狀元還鄉時,與一武狀元水路同行。水路不寬,須一船先,一船後。兩人都不願自己的船居後。
武狀元對楊升庵說:「我有一聯,你若對上,甘隨尾後。」楊升庵便點頭同意。武狀元念出上聯:「二舟同行,櫓速哪及帆快。」
這上聯利用諧音,既指物,又指三國時的魯肅和西漢時的樊噲,意在「文不及武」。楊升庵苦思冥想,終不能對,只好隨後。楊一直將此事記在心中。十年過去了,這天兒子娶親,「拜堂」的鼓樂齊鳴,他叫道:「有了!」揮毫而就。對的是:「八音齊奏,笛清怎比蕭和。」
這下聯也利用諧音,既指物,亦指人,點出北宋中期武將狄青和西漢的蕭何。狄青是武將,蕭何是文官。含有「武不及文」之意。此聯雖對上,然遲了十年。
這是清朝大學者—紀曉嵐的故事:
當紀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施);有一天,紀曉嵐帶著一隻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施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牆上松脫的磚頭後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牆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後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 羽 佳 禽 磚 後 死」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念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後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
其二、蘇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聖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餘,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遊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一天,蘇東坡指點廚師,用一尾西湖活草魚,洗凈剖開,裂上五刀,用火腿、蔥、姜蒸制。廚師燒制好,送到書房。蘇東坡一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連聲呼道:「好一尾五柳魚!」剛舉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閃,佛印和尚來啦。蘇東坡心想:「嗨,好個趕飯和尚,早不來,晚不來!我剛要吃魚,你卻趕來了。今天我偏不讓你吃,看你怎麼辦?」一伸手便把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見到那盤魚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 蘇東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一本正經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來跟你打聽一個字。」「什麼字啊!」「你姓蘇的『蘇』字怎麼寫法?」 蘇東坡一聽,眉頭一皺,知道佛印學問好,不會連個「蘇」字也不會寫, 一定有名堂,便裝作認真地回答:「喔,「蘇」字嘛,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左邊一個「魚」字,右邊一個 「禾」字。」佛印也假裝糊塗地問:「喔,假如草字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 呢?」 蘇東坡說:「那還是念「蘇」啊:」佛印按著說:「那把「魚」擱到草字頭上邊呢?」 蘇東坡急忙說:「噯,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說:「好啊!你說把魚擱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魚拿下來吧!」 蘇東坡一下子醒悟過來!佛印說來說去,就是要吃他那盤五柳魚。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蘇東坡要來,也照樣清蒸一盤五柳魚。剛好蘇東坡進來了。佛印一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難難你。正巧旁邊有隻磬,他就隨手將魚放在磬裏。
蘇東坡早已看見,裝作不知。剛坐下就故意「唉」地嘆了口氣。佛印素知蘇東坡性格樂觀,疑惑地問道:「太守,今天為何愁眉不展?」蘇東坡回答說:「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剛寫好上聯,下聯就難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煩啊!」佛印問:「不知上聯是什麼?」蘇東坡回答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一聽,心中好笑:這對聯家家戶戶都貼爛了,他卻拿來戲弄我,不知道蘇東圾葫蘆裏賣的什麼葯。於是不動聲色的說:「我來給你對吧,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連呼:「啊呀,高才高才!原來你磬(慶)裏有魚(余)啊!快, 拿出來吃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從磬裏把魚拿出來了。
祈雨
明代崇禎十四年,蘇州府大旱,赤地千里,哀鴻遍野。地方官員們平日只會貪污腐化、欺壓百姓,到了這個當口,除了拜神求雨之外再無一絲一毫辦法。於是下令築起了祈雨壇,請來許多僧道,在壇上又燒符紙,又擊令牌,官老爺們則又燒香,又磕頭,一連鼓搗了好幾天,結果連一點雨星也沒求到。說也奇怪,本來天上還有幾片浮雲,經這么一折騰竟變成萬里無雲,每天白天烈日當空,夜裡滿天星斗,哪有一絲雨意。
於是有人偷偷地在祈雨壇上貼了一副對聯,上面寫道:
妖道惡僧,三令牌,擊退風雲雷雨;
貪官污吏,九叩首,拜出日月星辰。
這副對聯一下子傳遍了蘇州府。
「師徒」對「父子」
清朝擔任過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紀昀,字曉嵐,平生博學多才,思路敏捷,擅長對對子。一天,他的老師請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兩人,都是在戊子年(1768)科舉考試時同榜中式的舉人。酒過數巡,喝得興高采烈的老師忽然對紀昀說:「曉嵐,你很會對對子,現在我出上聯,如果你能即席對出下聯,我將以一方百金古硯相贈,要是對不上來,就罰酒三大杯!」紀昀微笑點頭答應。
於是,老師指著那兩個同榜的父子說:「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上聯剛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立即感到,這個下聯是極其難對的。因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為「父」一為「戊」,雖非同字,卻是諧音(「父」音fù,「戊」古音mào,但清代已讀如wǔ音)。全句兩「父」三「戊」,五個「子」字,要對得字字工穩,實在比登天還難哪!
可是,再難的對子也難不倒紀昀。他看了老師一眼,立即想到師徒兩人的官職:老師現任戶都尚書,自己現任戶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戶部長官,而古代管領全國戶口簿籍的長官叫司徒。因此,後世也將戶部尚書和侍郎俗稱為司徒。於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聯頓時沖口而出:「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
全堂掌聲雷動。滿面春風的老師親自把價值百金的古硯送到了紀昀的手上。
嘲康有為聯
1898年戊戌政變後,康有為亡命日本,組織保皇黨,反對民主革命,逐步走向反動。1900年維新志士唐才常在漢口組織自立軍,准備起兵勤王,事敗被殺。當時傳說,自立軍未能按時起義與康有為貪污華僑捐款有關。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康有為回國出任孔教會會長,主張以孔教為國教,堅決反對共和。1917年張勛復辟時,康有為心急火燎地趕到北京出版社任溥儀小朝廷的弼德院院長,復辟失敗後,又倉皇出逃。時人十分看不起他,有人撰聯雲:
國之將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此聯上句出於《禮記·中庸》:「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下句出自《論語·憲問》:「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副對聯,用屐足格,將康有為大名嵌於上下聯末字,集經典名句又採用了歇後語的方式,即罵康有為是妖孽、是賊。
「曾子殺人」
某秀才,被人誣為殺人兇手,抓到公堂審問,呼冤不止。審案的是位太守,仔細看了案卷,知道這位秀才遭人誣陷,便說:「我出個對子,你若對得出,判你無罪。」
太守出的上聯是:「投水屈原真是屈」。
他用的是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的典故。
秀才一聽上聯,聯想到自己的一肚子委屈,脫口而出:「殺人曾子又何曾」。
曾子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有人向他母親報告,說他在外面殺了人。曾子母親開始不信,但一連幾個人都這么說,曾母雖賢,也不能不對自己的兒子表示懷疑。後遂以「曾子殺人」說明流言可畏。這個秀才用上這么一個典故,真是再貼切不過。
財神廟聯
中國民間諸神中,最受人們歡迎的大概要算財神了。別看財神品秩不高,如單就得票率而言,哪怕財神上級的上級的上級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只能瞠乎其後,望塵莫及。
神仙也是人做的。據說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秦時得道成仙,頭戴鐵冠,身騎黑虎,一手執鞭,一手握拳,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主持公道,求財如意。道教尊其為「正一玄壇元帥」,所以人們也稱他為趙玄壇、趙公元帥。不過民間有時不買道教的帳,不知怎麼一鼓搗,趙玄壇的前幾種本領都沒了,只剩下「求財如意」一種,握拳的手中也憑空多出了一個黃澄澄的金元寶,結果就成了香火鼎盛、門庭若市的財神。
「世人都曉神仙好」,不知神仙也有煩惱。財神廟衙門不大,財神和麾下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神合稱「五路財神」,總共才五位,可求財的人卻如恆河沙數,財神整天焦頭爛額,窮於應付。其次,財神掌管的錢財就是有數目的,可求財者多半獅子大開口,多多益善,貪得無厭,以有數之財應付無限之索求,難免左支右絀,捉襟見肘。更有甚者,有一號人,不幹一丁點兒正事,整天泡在財神廟,死乞白賴,伸手要錢。給他吧,於理不合;不給吧,又被他纏得幹不成正事,真是傷透腦筋。
財神畢竟肚子里有點墨水,心中有煩惱,自然就會形諸文字,於是揮筆寫了副對聯貼在廟門上,聯曰:
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教我為難
看來財神除嘆嘆苦經外還有點戲戒世人的意思,不過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人名巧對
李夢陽(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學家。字獻吉,又字天賜,號空同子,甘肅慶陽人,弘治進士,曾任戶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夢陽性格詼諧,非常愛才,常出聯命對,藉以考試後生們的才華。他在江西督學時,有一個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時,就開玩笑說:「你怎麼和我同名呢?現在我出聯讓你對,對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丟『夢陽』的人。」於是他隨口念道:「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這分明是借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藺相如,和西漢時期的辭賦家司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異,切合當時的現實。當然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說李夢陽這個童子比不上他這位大文學家李夢陽。其實,李夢陽這個童子也很有才學,他略假思索即對:「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魏無忌即戰國時期魏國貴族「信陵君」,就是竊符救趙的公子無忌。長孫無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長孫皇後之兄。此聯以其「無忌」,雙關兩人不要顧忌,李督學覺得有理,非常贊賞這位童子的才智,於是馬上改變了態度。經細心考察,證明確有才能,於是親自推薦,予以重用。
嘲相士
清代有位相士,本領不大,口氣卻不小。自詡熟讀《太清神鑒》《麻衣相法》《柳庄相法》之類的相術經典,並且天生一雙神目,斷人窮通壽夭,不差分毫。他嫌嘴上吹吹不過癮,就乾脆寫副對聯,貼在門上。聯曰:
幾卷書,談名談利
一雙眼,知吉知凶
有位好事者見相士吹牛太離譜,心中有氣,乘著黑夜,就在對聯上加了幾個字:
幾卷破書,也要談名談利
一雙瞎眼,哪能知吉知凶
翌日,相士成了大家嘲笑的對象。
蔡鍔買筆
蔡鍔是湖南省邵陽市郊區蔣河橋鄉人,6歲啟蒙讀書,11歲師從邵陽名人樊錐,12歲中秀才。
1895年春,湖南學政江標到寶慶(今邵陽)舉行歲試。蔡鍔跟隨父親蔡正陵從鄉下來到寶慶城裡。一天,他到著名的寶元文具店買筆。老闆見他小小年紀,便來府城應試,十分高興,拿著一束筆說:「我出個上聯,若能對上,這束筆就送你。」
老闆的上聯是:
「小學生三元及第」,
蔡鍔擺著小腦袋,對曰:
「大老闆四季發財」。
說完,拱手作揖,接過筆束,笑嘻嘻地離開了文具店。
總統賣魚
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的手下,有號稱「龍」「虎」「狗」的「北洋三傑」。其中「龍」指王士珍,「虎」指段祺瑞,「狗」則指馮國璋(1859-1919)。
馮國璋外表深沉,其實志大才疏,優柔寡斷,而且愛錢如命,連段祺瑞都說他「有錢癖」。馮國璋農民出身,後來自己開有銀行、錢庄,並在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蘇北鹽墾公司等企業有大量投資,家鄉還有良田千畝,個人資產高達二千三百萬。可是這位北洋軍閥中的首富,並不饜足,居然連小錢也不放過。
1917年張勛復辟後,馮國璋任代理大總統,從南京來到北京,入居新華宮。他一眼就瞄上了中南海中的魚。
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稱,明清兩代的帝王後妃常在其中放生,許多魚的鰭上拴有作為放生標志的金牌、銀牌或銅環,幾百年來一直沒捕撈過。馮國璋開價十萬出賣捕撈權,結果以八萬元成交,這錢自然進了馮的私囊。
中南海是國家財產,馮國璋居然把它當作私宅,這種丑惡行徑必然引起人們的憤慨。
當時北京許多飯館的菜單中忽然新增了一道「總統魚」以和傳統的「東坡肉」對偶,其含意自不難明白。
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去世,有人作了副對聯:
南海魚何在
北洋狗已無
馮死後家產大半被經手人員侵吞,留給家屬的並不多。
⑷ 古代時的皇上都喝什麼酒、
宮廷擁有自己的調酒師和制酒作坊。古人稱酒為天之美祿,《周禮》中規定,國家設酒府,以酒正為長官,負責按日、月、年來統計朝廷的飲酒之事,酒人,酒才負責造酒,品其薄厚以進獻給君王。漢武帝的宮廷有九丹金液、紫紅華英、太清紅雲之漿,漿屬於淡酒。蘭生就是漢宮廷中的名酒,百末旨酒是采百花末雜於酒中,旨,美也。漢時西域大宛國釀造的葡萄酒,被人帶入中原,深受帝王們的喜愛,視為珍品。漢武帝就曾以葡萄酒迎接西王母的降臨。魏文帝曹丕曾對大臣們說:「葡萄釀以為酒,過之流涎咽唾,況親飲乎?」南北朝時,有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河東酒、菊花酒。唐人喜歡用「春」為酒起名。當時有:富春水、若下春、土窯春、石凍春、竹葉春、梨花春、羅浮春、翁頭春、曲米春、拋青春。紹興造的有蓬萊春酒。唐的光祿寺下屬設置良醒署,隋唐至明清都一樣。北宋宮廷有珍奇名酒鹿胎酒,南宋宮廷有薔薇酒,皇帝將另一種酒賞賜給大臣------流香酒。元代皇帝在宴席上時常飲用瓊華汁、玉團春等酒。明代宮廷的酒不再有光祿寺提供,而是由宦官機構御酒坊提供。御酒坊有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崇禎皇帝喜歡金莖露和太禧白。滿清的我不想多談了,我憎恨這個朝代。 我打字打出來的都是《中國通史》·董昶源編著裡面的 不是網路。
⑸ 對這聯的賞析
1、拆字拆得妙:
少女合為妙,人兒合為倪;一人合為大,言者合為諸。
2、一聯兩處拆字,且對仗工整,詞性相同。
一聯中首字拆為倒數兩字,妙、大都是形容詞
聯中的字倪、諸為本聯二、三字合成,倪和諸都可作姓。
3、細看上下聯的對仗都很工整。
另有一對:
妙人兒倪氏少女
鍾山寺峙立金童。
相比上一對,本聯的對仗是有其形,金童對少女,也很對,但實不如上對工巧。
此為拆字聯,一下地址有很多拆字聯。
http://www.forspring.net/bbs/dispbbs.asp?boardid=27&id=77&star=1
對聯相關的知識: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0754/archives/2007/532918.shtml
另,摘一與之相關的傳說:
《乾隆南巡趣聞》
http://www.qiuse.com/printpage.asp?BoardID=69&ID=21373
一次,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江蘇通州,他突然想起直隸也有個通州,就在京城東邊,便出了個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讓隨侍大臣們對下聯。誰知隨侍大臣們對出許多下聯,沒一個讓乾隆皇帝滿意。一天,乾隆皇帝和一個小隨從外出遊玩,看到街上有許多當鋪,小隨從靈機一動,竟對出了下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皇帝聽後連連稱贊,隨把小隨從官升三級。
一天,乾隆皇帝喬裝外出,在鎮江一家酒樓和告老還鄉的大臣張玉書共飲,一個姓倪的歌姬唱曲助興。一曲唱罷,乾隆皇帝口出一聯;「妙人兒倪氏少女」。張玉書知道此聯由「妙」、「倪」二字拆合組成,但不知怎樣對才好,一時竟愣住了。誰知這位歌姬非常聰明,隨口答道:「大言者諸葛一人」。乾隆皇帝聽後禁不住拍案稱絕,賞這個歌姬連飲三杯。
另有一天,乾隆皇帝微服私訪,看見一個小孩正在農家小院里臨摹字帖,那副樣子極其認真,便走進院里和他交談起來。乾隆皇帝問小孩會不會對對聯,小孩回答說會。於是乾隆皇帝出了個上聯:「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小孩想了一會兒,對道:「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乾隆皇帝誇獎小孩說:「小小年紀就這么聰明,可真是狀元之才。」誰知小孩聽後立即下跪,還說:「謝皇上賜狀元之恩」。乾隆皇帝很是驚奇,忙問小孩:「你怎麼知道我是皇上?」小孩回答說:「天底下誰敢點狀元?只有當今皇上才有資格。」
乾隆皇帝無可奈何,又覺得小孩的話有理,只得封這個小孩為「童狀元」。
樓主如對對聯感興趣,可以找一部老電視劇《聯林珍奇》看一看,一定會喜歡。提問中的對聯曾出現在該劇中。
《聯林珍奇》講述的是,對聯神童林大秀的成長故事,片中有很多經典的絕妙對聯,如: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臨漢書翰林書。
長長長長長長長 (聲調2323223)
長長長長長長長 (聲調3232332)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
⑹ 最早頒布禁酒令的皇帝是誰
史上最嚴厲的禁酒令:
自中國釀酒業的鼻祖杜康無意中釀造出第一壺瓊漿至今,酒,已然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生活調劑品。酒能助興,所謂「杜酒勞頻勸」、「空凝杜康語」,說的便是酒在活躍氣氛、營造氛圍上的功效;酒能消愁,曹操有「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佳句傳世;酒能激發才智,「李白斗酒詩百篇」,對酒來說無疑是一種美譽;酒也有益健康,《本草新編》中說,酒「無經不達,能引經葯」,又說「少飲有節,養脾扶肝,駐顏色,榮肌膚,通血脈」,所謂「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看來酒的好處著實不少。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確乎也包含著酒文化的發展,它甚至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特色。時至今日,酒在公務事務上的媒介作用日益凸顯,於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中,一些「難事」、「要事」得以迎刃而解,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得以化解;找個時間坐坐,或是接風洗塵、迎來送往,幾乎是無酒不說事,無酒不成席。
然而酒也的確惹出過不少的禍端。所謂酒色財氣,酒是排在第一位的,少量飲酒有益健康,酗酒無度就會物極必反,如果說「酒後吐真言」、「一醉解千愁」在某種程度上還有些積極因素的話,那麼「酒後亂性」、「醉生夢死」就無絲毫的裨益了。前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鄧玉嬌案」,路衛兵認為其中不能沒有酒的因素。公安部早就在內部頒布過「禁酒令」,不禁也不行,我們可愛的警察叔叔們,面紅耳赤、酒氣熏天的去抓罪犯,自己也危險不是?去舞廳洗浴啥的執行公務也容易被拉下水不是?確實還是禁了的好。
其實早在大約1000年前,就有一位很英明的帝王,早就洞悉了公務人員喝酒的危害,而頒布過「禁酒令」,並且嚴令執行,自己親自監督,親自懲戒,絕不是說說就算的事。這個帝王牛人便是金國的海陵王完顏亮。
完顏亮(1122年—1161年)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孫子,金國的第四任皇帝,在位13年。完顏亮自幼聰明好學,曾拜漢人為師。性格沉穩老辣,極具城府。18歲即被拜為上將軍,作戰勇敢,足智多謀。但他不是嫡出,沒能繼承皇位,於是心有不甘,開始慢慢培植勢力,鏟除異己。終於在1149年發動宮廷政變,殺死金熙宗完顏亶後即位。關於完顏亮,在《金史》中對他的評價並不高,列舉了他的三大罪狀,「欲為君則弒其君,欲伐國則弒其母,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悖逆常綸的事基本上都幹了,也由此得出結論是「三綱絕矣,何暇他論」。不過,凡是需一分為二的看,以上幾件事,確實不像人乾的,但就為政來說,完顏亮還是可圈可點的。
由於皇位來之不易,所以也就倍加珍惜。完顏亮勤於政事,這在金國的歷任皇帝中,也屬於佼佼者,治世頗有遠見。應該說明的是,完顏亮是很懂政治的,極善權謀。他曾頒布「求言詔」,規定上至百官下至百姓,都可指出自己工作上的失誤,詔中說「當以諭朕,使自警焉」(《金史》),單就這一點,對於一個權利至高無上的皇帝來說,就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不是哪一個君王都能做到的。
要說完顏亮最值得稱贊的,還是他頒布的「禁酒令」。《金史》記載:「禁朝官飲酒,犯者死,三國人使燕飲者罪」,犯者死,這禁令是相當嚴厲的,就連外國使節到訪,擺酒招待都得定罪。最關鍵的是,這道禁令不是一紙空文、說說就算的事,更不是僅限於重在抓落實。即便皇親國戚違反禁令也是嚴懲不貸,《金史》記載:「大宗正徒單貞、益都尹京、安武軍節度使爽、金吾衛上將軍阿速飲酒」,徒單貞「以近屬故」被「杖七十」,其餘人等「皆杖百」。治亂需用重典,正是他的這種令出必行的雷厲作風,使他在經濟政治上的一系列改革卓見成效,很快收拾了前朝留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使得金國經濟繁榮,政通人和。
完顏亮命運的轉變始自他的南侵計劃。關於完顏亮為什麼一定要南下攻宋,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柳永的《望海潮》詞,這首詩詞聲名遠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另一種說法來源於他的一個致命弱點—好色,而且不擇手段,「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金史》),他要看上誰誰家算倒了大霉了,甚至「婦姑姊妹盡入嬪御」(《金史》),縱情淫亂已經到了毫無節制的地步。屬下有逢迎拍馬者誇說江南美女「資質豐盈,美妙絕倫」,完顏亮色心驅動,於是開始厲兵秣馬。在路衛兵看來,這兩種說法未免有誇大的成分,最多算是兩個誘因。而真正的主因還是他權利慾望的膨脹,這從他「欲為君則弒其君」(《金史》,指的是完顏亮殺死金熙宗完顏亶自立)的奪宮之變中,不難得出結論。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超強的「權欲」,使他想獲得更多的財富更多的美女。
然而躊躇滿志的完顏亮萬萬沒有想到在他南下受阻之時,卻禍起蕭牆。
⑺ 代錶王者、帝王的花是什麼
牡丹花。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花語:
1、花型寬厚,被稱為百花之王,有圓滿,濃情,富貴,雍容華貴之意。
2、生命,期待,淡淡的愛,用心付出。
3、高潔,端莊秀雅,儀態萬千,國色天香,守信的人。
在唐代,宮廷寺觀,富豪家院以及民間種植牡丹已十分普遍。北宋時,洛陽牡丹的規模是空前的。後期的朝代帝王都喜愛在宮廷養牡丹花,代表繁榮昌盛。
(7)荷花酒帝皇擴展閱讀:
株型:
1、直立型: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cm,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cm,高者達1m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卧墨池」等。
3、開張型: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cm,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cm。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cm,一般五年生株高15cm高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cm。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典故:
1、武則天與牡丹
在一個隆冬大雪飄舞的日子,武則天在長安游後苑時,曾命百花同時開放,以助她的酒興。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誰都知道,各種花不僅開花的季節不同,就是開花的時刻也不一致。
紫羅蘭在春天盛開,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爭艷在深秋,梅花斗俏在嚴冬;薔薇、芍葯開在早上,夜來香、曇花開在夜間。所以,要使百花服從人的意志,在同一時刻一齊開放,是難以辦到的。但是百花懾於武後的權勢,都違時開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葉,傲然挺立。
後大怒,便把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了洛陽,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艷,錦綉成堆。這更氣壞了武後,下令用火燒死牡丹,不料,牡丹經火一燒,反而開的更是紅若煙雲、亭亭玉立,十分壯觀。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
2、毛澤東與牡丹
毛澤東生前非常喜愛牡丹,1935年,毛澤東率領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安,在嚴酷的戰爭間隙,一天率領周恩來、朱德等去延安萬花山賞牡丹。
在牡丹叢中對身邊人說:「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圖,一定要好好保護,等到全國解放了,可以在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園。」
1950年冬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花園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腳步,跟身邊工作人員講起武則天與牡丹的故事並意味深長的說:「年輕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強暴,才能擔當起重任。
⑻ 借楊貴妃諷刺君王的詩句及出處
李商隱的《馬嵬》:
一、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①,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②傳宵柝③,無復雞人④報曉籌⑤。
此日六軍⑥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⑦。
如何四紀⑧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⑨?
【注釋】
①海外、九州:指傳說中的仙境。他生未卜:指唐、楊二人曾訂立的「願世世為夫婦」的盟誓。
②虎旅:指禁軍。
③宵柝(tuò):夜間巡邏報警的梆子。
④雞人:皇宮中負責夜呼曉唱報告時間的人。
⑤曉籌:(竹簽)報曉。
⑥六軍:禁軍。
⑦笑牽牛:嘲笑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次。
⑧四紀: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將近四紀。
⑨莫愁:古代女子名,洛陽人,後嫁盧家為婦。此句諷刺唐玄宗身為帝王,反而不如民間夫婦能夠白頭相守。
【譯文】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斗,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⑼ 從此君王不上朝的前一句
「從此君王不上朝」應為「從此君王不早朝」,前一句是:春宵苦短日高起。此句來自唐白居易的《長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覺睡到太陽高高升起。君王深戀兒女情溫柔鄉,從此再也不早朝。
注釋:
春宵:新婚之夜。
出自《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長恨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⑽ 乾隆讓劉墉跳荷花池,劉墉是如何化解的
乾隆皇帝剛登基之時,也做過一些荒唐事,畢竟年輕難免浮躁,所以有一點沉溺酒色享樂之事。雖不嚴重,卻也令劉墉等老臣十分擔憂,但是畢竟是皇帝,所以很少有人敢於直言勸諫。
劉墉心裡一想,原來皇帝在這里等著我呢,不過也沒有辦法,只能磨磨蹭蹭地往前走,忽然心生一計,轉身跪了下來。乾隆疑惑,想這劉墉還能有什麼把戲,劉墉說道:「剛剛臣在荷花池裡看到屈原大夫,屈原說當年楚王昏庸無道,自己才會跳江,而今聖上乃是有道明君,自然不會讓臣子如此。」
乾隆一聽自然明白其中玄妙,但是還是不得不趕緊讓劉墉起身,不停地安撫劉墉,以表現自己的賢明。不過想必心裡還偷偷恨著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