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紹興荷花洛

紹興荷花洛

發布時間: 2022-03-13 23:39:32

① 紹興蓮花落

蓮花落,亦稱"蓮花樂"、"蓮花鬧",是紹興地方的一種曲藝。因演唱中間有"哩哩蓮花落"之類的幫唱過門,故名。或說由唐時"散花樂"變為"蓮花樂"再變為"蓮花落"。因其演唱生動活潑,唱詞通俗易懂,唱腔朴實流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蓮花落為群眾喜聞樂見。
二、溯源
蓮花落曲藝淵源,據有關資料記載,宋元時期已經流行,佛典《續傳燈錄》第23《俞道婆》載:"一日聞丐唱《蓮花樂》雲:'不因柳毅傳書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見最初是丐者賣藝所演唱。紹興蓮花落相傳始於清光緒年間,時有"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帶)綽號"長手指甲"之張姓藝人來紹興賣唱,並收徒定居於紹興。先後收上虞松廈沈阿發、紹興坡塘唐茂盛為徒。其時,唱詞信口編造,無固定內容,演唱亦無固定基調。
民國初,唐茂盛受越劇呤嗄調及宣卷調之影響,開始採用接調方法,創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賣唱而改為登台演出。後逐漸形成有故事情節的段子,稱為"節詩"。據傳,節詩只有18隻半,第一節詩的唱辭各用一韻,共有18個半韻。節詩如《娘家節詩》、《長婆節詩》、《分家節詩》、《箍桶節詩》等,內容多取材於民間生活,故事主人公多為農夫農婦或手工業者,一個節詩敘述一個情節較為簡單的故事,具有滑稽、誇張、譏諷、幽默的特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氣息。繼而開始說唱長篇,仍以民間軼事、傳說為題材,如《鬧稽山》、《馬家搶親》、《天送子》等,後借鑒和吸收戲劇及其他唱說文藝本子,如《何文秀》、《百花台》、《顧鼎臣》、《游龍傳》、《龍燈傳》、《珍珠塔》、《後游庵》等。
近年來,紹興蓮花落表演、唱腔及音樂,皆有較大發展,在伴奏上有時加用琵琶、揚琴、二胡、笛子等樂器,還根據劇情需要,穿插演唱紹劇、越劇及部分民歌小調,並開始進行男雙檔演出的嘗試,除發揮原說唱特點外,還增加表演部分。其書目日益豐富,由紹劇改編的《血淚盪》錄音,已為浙江人民廣播電台保留節目。由《娘家節詩》整理改編的《回娘家》,1982年由胡兆海在全國曲藝(南方片)會演中演出,並獲創作、音樂、演出三個一等獎。後又選為全國優秀曲目之一,參加文化部組織的演出團,到內蒙古、新疆、青海等12省、市、自治區巡迴演出。1985年以來,紹興市連續舉辦3次全省紹興蓮花落調演,全市現有蓮花落專業演員30餘人,業余演員50餘人。
三、藝術特色
紹興蓮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組演出。前期唱調為哩工尺,後期為基本調。哩工尺以唱說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幫唱,其中一人以板、鼓擊節,均為徒歌清唱,無絲弦伴奏,按板式分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無眼的走板。
20年代中期,紹興蓮花落開始以四胡伴奏,一改原來徒歌清唱、人聲幫接的形式,逐步形成傳承至今的基本調。其唱說形式為,唱說者一人手執三敲板、紙扇,桌置醒木。伴奏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隨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現在紹興蓮花落唱腔已有較大發展,除演唱基本調外,時有穿插演唱紹劇、越劇和民歌小調等,並開始嘗試男女雙檔演出,除說唱外,還增加表演。
四、傳承意義
紹興蓮花落藝人多因個人愛好由別業轉入,並無嚴格的師承關系。後來出現了專業演員,倪齊全、潘家富和翁仁康均是有代表性的當代傳人。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紹興蓮花落的前景也不容樂觀,特別是近幾年,演出市場逐漸萎縮,觀眾大量流失。出現這種局面,原因眾多,但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文藝樣式空前發展,演出市場競爭激烈,蓮花落這一民間說唱藝術難敵對手,二是本曲種演出形式單一,演唱曲目陳舊,適應不了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當然還有演唱隊伍老化,尖子演員青黃不接等原因。面對這一現狀,紹興蓮花落若再不改革創新,也存在著被淘汰的可能。當前,紹興蓮花落的發展面臨著如何適應新形勢的問題,進一步保護與發展這種藝術已成為一個艱巨的任務。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② 紹興蓮花落唱詞

《恭喜發財》歌詞:

三十三天天上天,白雲旁邊出神仙,神仙原是凡人變,只怕凡人心不堅,總叫凡人心來堅,個個給你做神仙。

鑼鼓敲打鬧盈盈,廿四個神仙顯本領,上八洞神仙要請到,頭一位神仙汗鍾離,頭戴一頂凡皇帽,身穿一件黃金袍,龍頭拐杖向前朝,銀白鬍須左右飄,一把掌扇拿了牢,掌扇高頭有法道,你樓屋足管造的高,保佑捺 大風大雨都攔牢。

第二個神仙曹國舅,頭戴一頂烏紗帽,身穿一件大紅袍,皇上角帶要中濤,八字鬍須左右翹,手拿雲板的的敲,敲的捺種讀書人,節節高步步高,名牌大學保考到。

第三神仙張果老,頭戴一頂書生帽,身穿一件杏黃袍,圓色絲帶腰中吊,倒騎驢子唱高,調手拿魚鼓咚咚敲,敲的捺種老外公 老外婆,福氣還有介興好,給捺是兒孫滿堂哈哈笑。

第四神仙呂洞賓,頭戴一頂瓦琉帽,身穿一件綠彩袍,山羊鬍須胸前飄,肩背寶劍斬魔妖,保佑捺 百樣事情蠻順,當人家屋裡太平保。

第五位神仙鐵拐李,頭戴一頂道士帽,身穿一件八卦袍,身穿一件八卦袍,背又駝 腳又蹺,勺篤勺篤蹺兩蹺,十萬八千路來到,保佑捺 做生意介種出門人,前程蠻美好,生意做到亞洲 歐洲 南美洲到,鈔票要用麻袋裝。

第六位神仙韓湘子,頭戴一頂書生帽,身穿一件武藝襖,龍鳳馬帶向下飄口吹玉笛鳳凰嘯,吹起來 地會動 山會搖,連九天仙女都下凡跑,吹的那妖魔鬼怪擋勿牢,保佑捺在於錢塘八月潮,利於驚谷三月草,一年更比一年好,芝麻開花節節高。

第七位神仙藍采和,頭戴一頂銅龍帽,身穿一件綠夾襖,名山修煉年紀小,年紀小 佛法高,手提花籃盜仙草,七七四十九個山頭盜,盜來救世靈芝草,保佑捺 老老小小吃了靈芝草,長生不老樂陶陶。

第八位神仙何仙姑,青絲細發滿頭飄,身穿一件綉花襖,八仙隊里相貌算頭挑,手拿荷花有一弔,荷花開來紅艷艷,荷花上面有法道,保佑捺種女娘們,相貌個個有介好,七世修來美多嬌。

③ 紹興蓮花落的內容簡介

《紹興蓮花落》是一本普及和傳承紹興蓮花落的基礎讀物。紹興蓮花落大約起源於清道光年間,以紹興方言演唱,具有滑稽、誇張、譏諷、幽默的特點。紹興蓮花落在紹興、上虞、餘姚、慈溪和杭州一帶較為流行。其說白唱詞通俗易懂、風趣幽默,音樂唱腔朴實流暢,故事情節生活氣息濃郁,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④ 紹興蓮花落的介紹

紹興蓮花落,亦稱蓮花樂、蓮花鬧,是浙江省紹興地區的一種漢族曲藝形式。因演唱中間有「哩哩蓮花落」之類的幫唱過門,故名。或說由唐時「散花樂」變為「蓮花樂」再變為「蓮花落」。因其演唱生動活潑,唱詞通俗易懂,唱腔朴實流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蓮花落為群眾喜聞樂見。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⑤ 紹興蓮花落+全部

三味影院看看

⑥ 紹興蓮花落中篇長短

1小時多...........

⑦ 紹興蓮花落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據我所知紹興的蓮花落產生於清朝末年,民國初期。

⑧ 紹興蓮花落的劇目介紹

《救爹》(紹興蓮花落) 由紹興縣文化館於2001年首演。
該作品是一曲大力弘揚社會新風,宣揚新時期干群魚水之情的頌歌,是對領導幹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寫照,在當前具有十分現實的教育意義。
該作品在2001年浙江省曲藝新作大賽中獲得創作一等獎;同年獲得文化部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曲藝類金獎第一名;2002年由中央電視台《南腔北調》欄目錄播,並被列為向黨的十六大獻禮節目,進京參加由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群星獎」優秀節目展演,得到了中央和國家部、委有關領導以及首都人民的好評。
本屆魯迅文藝獎頒獎典禮將於 5 月 23日上午在杭州舉行。
曲藝名人

⑨ 紹興蓮花落(紹興老酒)

蓮花落是以前勞動人民即興編纂的曲子,沒有固定的劇目,也不是發展成熟的劇種,所以多見於其他大型劇種劇目中的插曲和片段。。比較有名的是崑曲《紫釵記》里的唱段,你可以搜查這出戲。

熱點內容
庭院花卉欄 發布:2025-09-24 09:16:12 瀏覽:343
玫瑰色漸變 發布:2025-09-24 09:16:09 瀏覽:683
衍紙玫瑰花的做法 發布:2025-09-24 09:15:22 瀏覽:875
金昌百合花園 發布:2025-09-24 09:15:18 瀏覽:166
婚禮場門插花 發布:2025-09-24 09:13:36 瀏覽:421
花市有丁香花 發布:2025-09-24 08:59:02 瀏覽:700
龍鱗樹盆景 發布:2025-09-24 08:58:17 瀏覽:44
茶花開的時間 發布:2025-09-24 08:49:16 瀏覽:252
惡棍海棠 發布:2025-09-24 08:42:54 瀏覽:966
丁香烘乾滅菌設備 發布:2025-09-24 08:41:17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