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白絹病圖片
㈠ 花卉的白絹病有哪些症狀
白絹病為害蘭花、鳳仙花、瓜葉菊、金魚草、大麗花、風信子、百合、香石竹、內菊花、芍葯、容鳶尾、君子蘭、鬱金香、山茶、茉莉、仙人掌等多種花卉,嚴重時導致全株枯死。
病菌主要從根頸部和根部侵入。多在植株近地面的莖基部發病。患病部位呈褐色腐爛,並在病部長出白色絹絲狀物。發病後期患病部位長出茶褐色油菜籽狀的菌核。高溫、潮濕、土壤漬水以及酸性土壤發病嚴重。在密植、通風透光不良的條件下容易發病,連作地也易發病。
㈡ 蘭花植料里出現的「白色絲狀物」對蘭花有害嗎
蘭花植料長了白色的絲狀物,是有害的嗎?這不一定,一般都是蘭花盆土植料潮濕,環境潮濕所致,生菌說明環境適宜。
有時候也會生宜菌,我們可以觀察蘭花的長勢,如果蘭花長勢茂盛,養護一段時間以後幾乎沒有反常現象,說明對蘭花沒有壞處,只要正常養護就行,當然如果確實造成了蘭花根系腐爛,那麼就必須對盆土消毒或者換盆土植料。
結論:對於蘭花盆面冒出的白色絲狀物,我們先不要急著處理,先正常養護一段時間,如果蘭花出現黃葉干尖,那麼就立即換盆換土,換上消好毒的蘭花植料,如果蘭花生長正常,那麼就不用管,正常養護就行,當然實在看不下去,可以去掉,直接用殺菌劑來澆灌防治,常用的殺菌劑苯醚甲環唑,醚菌酯等,當然如果是草根就直接拔掉就行了。
㈢ 我的蘭花好像得了白絹病,請問吧友怎麼救她
發一個圖片看看比較好,蘭花喜散射光,放室內明亮處,通風處,每次澆水時可以加點營養液,葉片經常噴噴磷酸二氫鉀,
㈣ 蘭花盆土長白色的菌毛。
來張圖瞧瞧。如果菌毛向上長的問題不大,如是向四周發散形長的就是白絹病。
㈤ 蘭花盆下面的孔里有白色凝結物咋回事
蘭花盆栽養殖方法:土壤:它不挑土壤,只要排水性能好的土都可以用。
光照:它不耐強光,保證每天可以散光照射四個小時就可以。
溫度:適宜它生長的溫度在18度左右,春季要避免春寒。
澆水:它不耐澇,可每周澆水一到兩次。施肥:它不喜肥,半月施肥一次就可以。
注意,施肥的時候,不能直接放在根上,需要放在離根三四厘米的地方,這樣不會將植株的根系給燒傷。
養蘭有四戒:即「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肥宜稀忌濃,蘭花多屬於半陰性植物,多數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性喜潔凈。
不耐塵垢,在溫暖濕潤,朝南陽光比較多的半蔭處,生長特別旺盛。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下雨。澆水的原則應是: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在蘭花培養中要不斷進行修剪。
蘭花的根很敏感,如果土裡有積水,很容易就出現跟條腐爛的情況。因此在土壤的選擇上,透水性好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最好使用養份比較足的肥沃的土壤,這樣的土壤有利於它生長。
蘭花它不耐強光,適合在半陰的環境養護,但是不能完全不照陽光。在給予它光照的時候要避免接受強光照射,春季給予光照的時候,每天有三四個小時的光照就行了。
它對環境溫度的條件比較高,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它的健康造成損傷。因此,一定要控制好養護溫度,將溫度控制在18度就差不多了。春季養護的時候,要避免春寒,需要再氣溫穩定以後露地養護。
它對水分並沒有太嚴格的要求,每次澆水必須是要在栽培土乾燥的情況下才能澆水。澆時的頻率為每周一到兩次,不需要澆水太頻繁。
它對肥料的需求也不大,每個月保證可以使用一到兩次薄肥就可以了。休眠期的時候不能施肥,因為這時候它的各方面能力都會減弱,包括對養分的吸收能力。如果施肥,反而會加重它的代謝負擔,影響生長。
㈥ 蘭花病害識別圖片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白絹病:去掉帶菌盆土,並在新盆土上面撒一些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進行滅菌。炭疽病:及時切去患病葉片,並且每周噴施一次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葯液,進行治療。葉枯病:切除病葉,並且噴施1000倍的好生靈葯液,進行治療。
1、變色:包括「花葉」、「斑駁」、「碎色」3個類型。「花葉」指病葉上出現深淺綠相間的斑塊。「斑駁」指病葉上有褪綠斑點,點較大,邊緣不明顯,分布不均勻。「變色」現象表現在花瓣上稱為「碎色」。
2、褪綠、黃化:全株或部分器官表現為淺綠色或黃色。
3、斑點、條紋:常發生於葉、莖、果實等部位,表現為壞死斑、壞死條紋、褪綠斑或褪綠條紋。
㈦ 蘭花莖腐病和軟腐怎樣治療
蘭花種植中常常會有各種病害滋生,這也是蘭友最為頭疼的事。特別是在夏天,隨著氣溫升高濕度增大,病菌更容易繁衍。最常見的蘭花夏季病害大概有:軟腐病、莖腐病和白絹病,若要防治這些病害,首先得會辨認它們,因為每一種病害的起因都是不一樣的,所用的治療方法當然也是不同。
常常有蘭友拿著軟腐病的蘭花照片,當作是莖腐病救治。其實軟腐病和莖腐病的差別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因為軟腐病是由細菌引起的,而莖腐病則是由真菌引起的。如何正確地辨別蘭花在夏季的三種常見病害呢?
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蘭花病害,蘭友們可以按照圖片所說明的,對照自己遇到過的蘭花病害。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而且白絹病是不分老苗與新芽的,以前我們說過莖腐多發於老蘆頭,軟腐多發於新苗。但是白絹病則是老少通吃型的病害。發現白絹病的蘭花如何處理和救治呢?先從病菌的喜好上分析,高溫、高濕、酸性。所以,第一步就是加強通風,改善悶熱的環境。
㈧ 蘭花銹斑病變
( 一)病害方面1.炭疽病 又名褐斑病,主要危害蘭葉,其症狀是葉面出現橢圓形病斑,由小到大,由黃變黑,嚴重時連片腐爛。大多在梅雨季節發生,散放孢子,傳染其它葉片。在廣州地區的7—8月,濕度80%以上,高溫悶熱時發病最盛。當發現時要立即剪除病葉,集中燒毀,清理周圍環境衛生,加強通風,減少水濕,隨即用多菌靈800倍液,或炭疽福美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噴灑。每10一15天噴灑1次,連續2—3次,即可抑制下來。 2.軟腐病 又稱細菌褐斑病。多在4—5月份發生,由雨水帶菌進入幼芽心內,出現水漬狀小斑點,由褐黃變為黑色,而至發臭死亡。當發生後要及時移到通風少濕的地方,並用葯棉吸出芽心水分,用1%的波爾多液,或代森鋅6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噴射,每隔10一15天1次,連噴3次。 3.根腐病 多在高溫多濕時發生。當盆土漬水、土壤板結、酸性較多、施肥過濃時鐮刀菌趁機侵入根部,使根逐漸腐爛,植株吸收不到養分而死亡。如在早期發現,應迅即換盆,把所有植料倒掉,剪除爛根敗葉,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整株蘭花浸入15分鍾左右,取出洗凈晾乾,再用「促根生」稀釋清水3000倍,浸透30分鍾後晾乾,重新種在更新的植料之內,放置在通風之處,讓它逐漸恢復生機。 4.白絹病 大多危害墨蘭和建蘭。當高溫多濕時節,其病菌的菌絲體先從假鱗莖或葉片基部入侵,接著危害根部。經發生後葉片由下而上逐漸發黃乾枯,表面纏繞白色絹絲狀的菌束,慢慢擴展到全株.凡是感染此病的蘭根,都會中間通空,只剩下表皮,而假鱗莖亦只剩下纖維組織,呈現出葉斷根斷的乾死現象。要防止白絹病的發生,首先要在種植前選用干凈和消毒過的植料,不宜施用過濃的有機質肥料。當初發病時,立即進行換盆,改用新的植料。並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噴澆,或用滅菌丹或多菌靈600倍液將病株浸上20分鍾,再用清水洗凈晾乾,再用「促根生」稀釋清水3000倍浸透20分鍾,重新栽種,另放置其它地方,與沒有發病的正常蘭花隔離,以防再發生傳染。 5.病毒病 這病在各地都有發生,約有10多種。現常見的有蘭花葉病毒和齒蘭環斑病毒兩種。使葉上出現多種花紋的斑點,葉正面色淺,背面色深,繼而擴大至整葉枯黑而死。群眾稱之為「拜拉絲病」,被視為蘭花的「癌症」,對家庭養蘭和國蘭出口威脅很大。有些海外蘭商把染上此病的名蘭品種帶來內地以廉價出售。購買時要特別警惕,以免受騙。這種病毒病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什麼特效葯可以防治。如發生此病,應即清理燒毀,對用過的蘭盆、蘭具等均要徹底消毒。 6.日灼病 在缺乏遮光的地方,蘭花被夏天強烈的日光曬過,使葉肉內的一些葉綠素遭受壞死,繼而被病菌侵入而發生病變。其病狀多呈褐色或黑色斑點。防治的方法著重於加強蔭蔽設施,特別是防止中午的猛烈陽光照射。 至於有些衰老的蘭葉發黃,或有些葉尖乾枯,不一定都是由於病菌引起,大多是由於栽培管理不善而出現的生理現象。這就需要注意改善水肥條件,增加空間濕度,經常通風換氣等方法求 (二)蟲害方面 1.介殼蟲 俗稱「蘭虱」。為常見的主要害蟲。一般危害較重的有盾蚧、條斑粉蚧、褐圓蚧、紅蚧等。多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發生。常粘附在蘭葉的葉脈和葉面上,即使該蟲被殺死後,其介殼仍附著不脫。發現後可用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用5%的馬拉硫磷800倍液,或用50%的敵百蟲250倍液噴射2—3次即可殺死。必要時再用人工將介殼抹除。 2.蚜蟲 常見的有桃蚜、棉蚜等。常危害蘭花植株。它白色肉質、數量較大。在天氣乾燥時容易發生.其分泌物常誘致煤煙病等發生,轉移危害其它花草。可用20%的樂果乳油加水500倍,或505@辛硫磷乳油加水2000倍噴射2-3次便可殺滅。 3.蟎類 為軟體小動物,圓形,繁殖很快,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危害花朵,常見的紅蜘蛛危害較多。經發生後可用蟎必死可濕性粉劑加水1000倍,或用殺蟎松加水1000倍噴殺。 4.薊馬 薊馬的成蟲和若蟲均體型細長,黑褐色。其生活周期很短,發生代數較多,常危害蘭花葉片。 (三)蘭株在培養中常見病症的診斷防治 就大多數人來說,蘭花高貴嬌生慣養,在日常管理中最費心思的莫過於對蘭株生長的異常情況(如根細嫩,瘦弱,或衰敗壞死,葉有黑斑、褐斑、銹斑、葉燒,葉干失水,整株蘭花衰敗黃化,新芽長出就壞死等)的防治處理了。 蘭株出現異常情況首先要分清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環境因素,營養因素,還是病蟲害因素造成的,找出原因後,才能對症治療,使您的蘭花能驕傲地向人們展示。如若不然很可能盲目地去處理蘭株的病症,盡管懷著美好的願望,而於事無補,這種病症沒減輕,而其它病症又出現了.只好暗自後悔。 下面就將蘭株在培養中常見的病症如何診斷防治的知識介紹給蘭友。 (1)根尖——腐爛 根尖常久接觸培養土的積水,且通風不良,致細菌繁衍潰爛而引起。 種植時蘭株動搖使蘭根擦傷根尖,以及油、煙、汗濕觸傷根尖受傷害所引起。 防治:在換盆、種株時,不要觸及根尖,植後注意排水通風良好則可防止。 (2)爛根——呈黑爛 觸傷根尖未愈而澆水,使細菌繁衍所致,預防法與根尖治法同。 根部呈空心無肉,為細菌類蠶食,也有蟲類吞食,過濕或過干而發生黑網。 防治:種植時經消毒殺菌後,風吹至半干後再種植,則可防治。 (3)生長點——呈乾性 生長點暴露培養土外,經日曬風吹所致。 球莖種植太深積水,不通風,使生長點腐爛。 防治: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則可起防治作用。 (4)芽——易生銹斑綉 爛芽是當芽開葉時芽心積水,經日曬所致。 若氣溫高,蘭株在未回復正常溫度時澆水,致使芽易生銹斑,非常嚴重。防治方法:注意高溫和澆水時不可積在芽內。 (5)芽苞——株莖枯乾 苞葉枯乾,為天氣悶熱,通風不良,澆水把苞葉悶熱所致。 若苞葉呈黑爛時,為培養土過濕,或培養土過久未更換而細菌感染所致。 (6)假球莖——皺縮 假球莖逐漸皺縮,數星期或數月之後,葉片呈黃綠色。因澆水不足,以樹皮為栽植料者易發生,或長期低溫所致。 受灼焦成斑塊狀,因陽光太強,引起日燒病,應給於遮蔭。 (7)葉——變黃或變紅 老葉片變黃,脫落,屬正常老化現象。 葉片變成黃綠,其他各部份正常,因光照太強所致。 葉片變成紫紅色,以新葉較明顯。因紫外線,缺氮或低溫傷害所致。 新生葉片先端似被灼焦,嚴重時基部枯死,盆中根部會死去,但不感染。因施肥太多.栽植材料中養份積存太多所致,宜洗去過多養分。 嫩葉初呈鉤狀,後從葉尖和葉綠向內死亡,植株缺鈣所致。 嫩葉基部淺綠,從葉基起枯死,葉捻曲,植株缺硼所致。 (8)花苞——變黃或苞口不展開 花苞變黃再變褐色,因濕差太大或受乙烯污染所致一. 花苞粘合不易展開,濕度太低所致。 變質花苞,由遺傳因素或不明生理因素所致。 (9)花蕾——不生長 花蕾不生長,因遺傳因素或夜溫度太高所致。 花蕾黃化,呈橙紅色狀,不久即脫落,是乙烯污染所致。 密液凝固使花萼前端粘合而不能正常展開。因溫度太低,在蝴蝶蘭,卡特利亞蘭,萬帶蘭中均會發生。 (10)花朵——未成熟即凋謝 唇瓣基部變紅色,受低溫傷害。 唇瓣呈異常之紅而凋謝,因花粉塊脫落或已受精所致。 唇瓣外緣變色而枯,部分花朵畸形,是由於受光線照射太久。 未成熟即凋謝,同時子房部位變黃色或粉紅色,受乙烯污染所致。 (11)蟲、蟻——致病害 因蟲,蟻所引起致病害,只要把蟲蟻殺滅即可,以後繼續預防。 葉、芽、生長點、球莖、根的腐爛等,皆因天氣悶熱,溫度高,澆水不慎,盆土積水而通風不良所致。 (12)肥害、葯傷 肥傷即下肥過量,使蘭株生長抗拒能力受阻而致枯萎。 為了芽數增加,不擇手段多施肥,在一至二年內生長數量可觀,但老株葉子有枯黃,根部皆已腐爛,嚴重時,即成長一芽,枯一芽。 由於施肥過量,積存太多,致使蘭株無法消化而中毒素,傳給小芽,使長成後產生了「拜拉斯」病,這是養蘭人為追求數量而不擇手段的最後結果。 (四)蘭花缺素症的診斷與處理 在栽培蘭花的過程中,要使蘭花生長好,開花多而艷麗,除需要適當的陽光、濕度和通風外。還必須要供給適量的肥料。對於肥料如何配製和應用以及對蘭花的功用如何,首先要對肥料要素有一定的認識。如氮能促蘭花生長快,葉色濃綠;磷能使蘭株充實,根系發達,形成花芽;鉀能使蘭株細胞各組織充實,增加抵抗各種病害的能力;鈣能促根尖,和芽尖的生長;鎂能調節光合作用,控制病斑蔓延;硫能促進葉綠素的形成;硼能改善氧的供給,並促進氮素代謝;鋅是活化劑:鐵是植物氧化還源劑,也是生成葉綠素必不可少的元素;錳在醣類積累和運轉上有重要作用;銅是植物體內氧化還原酶,和呼吸作用相關。當蘭花缺少某一種元素或微量元素時,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我們要予以診斷,並加以處理。 蘭花某些症狀是指某一種元素缺乏而出現的一些典型症狀。有時一種元素過多,也會出現其他一些症狀。如氮肥過多,形成莖葉徒長,株體軟,容易引起蘭根腐爛,抗病能力減低,不易起花;磷肥過量時,葉片退綠黃化,抑制蘭花生長等。因此,在實踐中必須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才能作出定論,做到對症用肥。
㈨ 怎樣防治蘭花白絹病
蘭花白絹病:蘭葉基部近土壤處呈水浸狀,不久褐變腐爛產生白色絹絲狀內的菌絲層,呈輻射狀容蔓延,葉叢枯死。防治方法:可用五氯硝基苯、敵克松、福美雙及多菌靈,每平方米用葯5~10克,加適量細土拌勻後撒入土中,亦可用盆土重量0.2%五氯硝基苯消毒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