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荷花的停頓
A. 李商隱《贈荷花》的全詩意思 。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廉潔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錄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B. 贈荷花的賞析,急啊!!
贈荷花
李商隱
【原文】: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花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哀愁殺人。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對待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盆里變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錄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相傳遠古時有一個美麗的蓮花仙子,私偷了百草種子下到洞庭。在湖邊遇上了一個叫藕郎的小夥子,兩人結成婚配,過起了美滿的凡間生活。天帝派了天兵來捉蓮花仙子,蓮花仙子就到湖裡躲起來,臨別時把一顆寶珠交給藕郎。幾天後,藕郎被天兵捉住,他把寶珠吞進腹中,天兵就怎麼也殺不死藕郎。天帝又用箍子箍住藕郎的脖子,投入湖中。誰知藕郎沉入湖底泥中後,竟落地生根,長出又白又嫩的藕來。蓮花仙子得知藕郎化成了白藕,自己也沉入湖底,當天帝親自帶兵趕到洞庭湖時,見水面上伸出來一片傘狀的綠葉,一枝頂端開著白花的花梗,不一會,長出一個蓮蓬。天帝下令挖掉它,可是,挖到哪裡,荷葉綠到哪裡,蓮花開到哪裡,白藕長到哪裡,氣的天帝只好收兵。從此,白藕和蓮花在洞庭湖安了家。
C. 李商隱的《贈荷花》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譯文
人世間的花和葉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只有綠色的荷葉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襯,等到翠色減少紅色凋零時,真讓人愁煞心肝。
另一種版本 :世間的花和葉是不同等的,一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 唯有碧綠的荷葉襯著未開的荷花,無論是開放還是合攏的都是天然本性。
荷花與荷葉長時間互相交映,一直到荷葉減少,荷花凋謝時,真是令人愁苦至極。
賞析
前二句是「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詩人是說人間世的花和葉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後面的「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則是說只有綠色的荷色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最後兩句「此花此葉長相應,翠減紅衰愁殺人。」
意思是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襯,等到翠色減少紅色凋零時,真讓人愁殺心肝。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D. 關於初一下學期語文五首古詩《采蓮曲》、《蓮葉》、《贈荷花》、《白蓮》、《蓮》的相關問題。
1、文化常識積累
①《愛蓮說》的「說」是一種 ,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課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學家 。
②《芙蕖》的作者李漁是 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作家。
③荷又名 、 、 等。
2、名句積累
① ,芙蓉向臉兩邊開。
②惟有綠荷紅菡萏, 。
③ ,此花真合在瑤池。
④旋折荷花剝蓮子, 。
⑤移舟水濺差差綠, 。
⑥寫一句課外描寫荷花的詩句: , 。
二、在探究中優化你的學法
3、認真誦讀專題中的選文,結合課外閱讀,你發現荷花常常被賦予哪些含義?
4、《荷花飄香北海夜》、《愛藕說》、《我愛蓮有實》三篇文章各是從什麼側面來詠蓮的?它們又有什麼共同點?
5、李漁的《芙蕖》以獨特的視角來寫荷,寫出了荷的許多可人之處,「可目」、「可鼻」、「可口」各指蓮的哪部分的作用?
6、佛教和荷花關系密切,請你探究這是為什麼?古今文人學士愛蓮和佛家愛蓮有何不同?
三、在運用中拓展你的思維
7、到圖書館、網上去了解荷文化的起源、發展。
8、搜集關於荷花的詩詞,為以「荷花」為主題的誦詩會做准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配樂、配畫朗誦。
9、以「荷花」為主題構思一幅美術畫,說說自己的創作構思和寓意,同學間交流。
四、在閱讀中提升你的能力
10、下面是對詠荷詩的賞析,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
A、王昌齡的《采蓮曲》寫的是采蓮女,但作者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他們夾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美。
B、蘇軾的《蓮》表達了詩人對蓮房的喜愛之情,反映了詩人不以官場失意為意的恬淡閑適的心情,充滿了回歸自然的鄉野氣息,令人神往。
C、李商隱的《贈荷花》,語言通俗淺近,感情直露,節奏明快,體現了詩人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D、鄭谷的《蓮葉》,意境優美,句句如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
閱讀《愛蓮說》,回答文後幾道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可愛者甚蕃 蕃
②陶後鮮有聞 鮮
③亭亭凈植 植
④濯清漣而不妖 濯
12、翻譯下列句子。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3、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14、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1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各有什麼作用?
16、人們愛荷,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在觀賞價值、精神價值、實用價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價值?談談你的看法。
17、作者在文中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花,並用一句話來概括喜愛的原因。
①最喜愛的花是: 。
②喜愛的原因是: 。
五、在寫作中飛揚你的文采
18、本學期,我們已學過兩個單元的說明文,懂得了說明文這一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運用這一文體,根據自己所搜集、掌握的資料,寫一篇介紹荷的文章。
19、到荷塘邊去走一走,你一定會被滿池田田的荷葉、亭亭玉立的荷莖和風姿綽約的荷花所吸引,通過你的觀察,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寫一篇以荷喻理或詠荷抒情的文章。
附:參考答案
一、1、 ①文體 周敦頤
②清
③蓮花 芙蕖 水芝
2、 ①荷葉羅裙一色裁
②卷舒開合任天真
③素花多蒙別艷欺
④露為風味月為香
⑤倚檻風擺柄柄香
⑥略
二、3、清純、高潔、脫俗、正直、嫻靜等品質
4、分別從「荷花」、「藕」、「蓮子」三個角度來詠蓮。三篇文章都借蓮抒情,從精神方面體現人文關懷。
5、可目:荷葉、荷莖、蓮蓬;可鼻:荷花香;可口:蓮子、藕。
6、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熱帶地區,印度將荷花作為自己的國花。由於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所以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人學士愛蓮之形、性;佛家愛蓮之純潔、清靜。
三、7、8、9略
四、10、B
11、①多
②少
③樹立
④洗滌
12、①我只愛蓮花的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
②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
1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遠益清
14、品德高尚的人(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15、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人像自己這樣鍾情於蓮花的。
16、略
17、略
五、略
E. 贈荷花的介紹
《贈荷花》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詩人通過此詩展現出摘花的人們常常取其花而拋其葉,看似愛花,卻不懂得花需綠葉襯的道理。對待荷花時,只有花葉兼顧,才能兩兩相互映襯。荷花的生長寫出詩人對照著自己的身世,感慨際遇也投射在荷花的榮枯之中。表達了詩人渴求知己,尋求政治依託的心聲。
F. 贈荷花表達了李商隱的什麼思想感情
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現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婉曲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G. 李商隱贈荷花的前兩句用的什麼手法
李商隱贈荷花的前兩句用的是:擬人,對比
《贈荷花》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也是一首有深刻思想內容的古詩,
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H. 贈荷花的全詩意思 李商隱
《贈荷花》
[唐]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現在河南省沁陽縣)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孺)李(德裕)黨爭的影響,不斷受到排擠,以致終身潦倒。李商隱是晚唐詩壇重要詩人,他的詩歌以抒寫自己傷時憂憤和失意感慨為主,也有抨擊時政和借古諷今之作。他善於運用象徵、比喻、暗示、襯托等手法,形成一種婉曲朦朧的風格,有時則流於晦澀。
李商隱的《贈荷花》詩,是吟詠荷花的。
荷花,也稱為蓮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起初,根莖細瘦如指,稱為「蔤」(蓮鞭)。蔤上有節,節上再生蔤。荷的節向下生須根,向上抽葉和生花梗。荷夏季開花,顏色有淡紅色或白色。荷花凋謝後,花托膨大形成蓮蓬,蓮蓬內生長有很多堅果(俗稱為「蓮子」)。荷在夏秋生長的末期,蓮鞭前端數節入土後,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荷原產印度,在我國中部和南部淺水塘栽種較多。荷葉的用處也很多,花和葉子可以供人們觀賞;藕可以食用或製作藕粉;蓮子是滋補品;蓮子、藕節、荷葉都可以入葯。
對《贈荷花》詩中的「荷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荷花」是李商隱年輕時一位朋友的名字,是個女子。她與李商隱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由於種種原因,兩人卻不能結合在一起。李商隱這首詩是為她而作。又有人認為,「荷花」是一位風塵女子的名字,李商隱有一次偶然遇見她。兩人談詩論文,很是投機。臨別時,以詩相贈,比喻她雖流落風塵,卻具有美好的品質。不管怎麼說,《贈荷花》是一首好詩。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世間的人們對待花和葉態度不一樣,把花栽入金盆,把葉子變成塵土。
倫:同等,同類。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只有荷花是綠葉紅苞相配相映,荷葉的舒捲,荷花的開合,全憑自然。
綠荷:碧綠的荷葉。菡萏:未開的荷花。卷舒:形容荷葉的姿態。卷,卷縮。舒,伸展。開合:形容荷花的姿態。開,開放。合,合攏。天真:天然本性。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荷花荷葉長期互相輝映,荷葉減少,荷花衰敗。令人愁苦難當。
翠:指荷葉。紅:指荷花。愁殺人:令人愁苦至極。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備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第三至六句,是詩的主體部分。群芳譜中,惟有綠荷、紅菡萏與眾不同。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託,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現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婉曲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I. 贈荷花怎樣畫節奏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可以4、3頓,也可以2、2、3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