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花石鎮荷花

花石鎮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3-10 10:09:25

㈠ 介紹湘潭荷花

湘潭,因盛產湘蓮而別稱「蓮城」

由於歷來作為進貢朝廷的珍品

湘蓮故又稱「內貢蓮」

並一度專指容產於湘潭的蓮子
蓮與湘潭結緣已達數千年,

到隋朝的時候,

湘蓮種植已十分普遍,

湖南也因蓮多而被稱為「芙蓉國」。

以湘潭縣為例

種植規模全國第一

常年種植湘蓮10萬畝以上

殼蓮產量超過4萬噸

花石鎮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蓮子集散中心

㈡ 2021年夏天湘潭什麼地方有荷花看

摘要 您好:看荷花可以到這個湘潭花石鎮,湘潭市湘潭縣荷花種植基地。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謝謝!

㈢ 今年湘蓮殼蓮多少錢一噸

來源: http://www.zhong-yao.net/ys/hq/200806/144390.html 日期:2008年6月 雖說市場交易進入淡季,家種品種在眾多商家一片喊跌聲中,各個品種仍舊按照它固有的價值規律緩緩前行。湘蓮就是較好的例子:湘蓮是湖南特產,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其優良的品質聞名於世界。湘蓮是湖南名產之一,粒大飽滿,潔白圓潤。質地細膩。清香鮮甜,營養豐富。是宴席上必需品。北宋著名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把蓮花稱之為君子,贊美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的果實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品——蓮子。蓮子分為白蓮和紅蓮。白蓮顆粒較大,形狀橢圓,肉色潔白,細嫩柔軟,是蓮子中的上品;紅蓮顆粒較小,形狀尖長,肉色土紅,粗糙堅硬。 湘潭蓮子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湘潭羅漢山下住著一個勤勞智慧的青年,名叫大山。大山家裡很窮,靠打柴種地來維持一個啞爺爺和一個盲妻子的生活。一天,天上的七仙女下凡,路過羅漢山,看到這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就一齊停下來觀賞。熱情好客的大山,拿出自家最好的食品來招待這些姑娘。姑娘們告別時,每人從頭上摘下一顆珍珠,丟進大山屋前的池塘中。看著看著,池塘里長出團團的碧綠的葉,開出了粉紅的花,結出了碩大的蓮蓬,蓬里裝滿了珍珠般的果實。這就是蓮葉、蓮花、蓮蓬、蓮子。大山高興極了,每天回來,他總要領著啞爺爺和盲妻子去池邊轉轉。 一天大山從地里回來,肚子餓了,便摘下一個蓮蓬,撥開了一嘗,味道好香,疲勞和飢餓瞬息即逝。他趕忙為啞爺爺和盲妻子送去幾顆,也真靈,啞爺爺吃了蓮子以說話了,盲妻子吃了蓮子睜開了雙眼。蓮子對人有如此大的作用。尋事傳遍了湘潭和湖南城鄉。以後,大山和周圍的許多窮兄弟便靠種蓮富裕起來。 湖南人喜歡在秋冬季節用來燉肉的湖藕,就是紅蓮的根部。洞庭湖區水域遼闊,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適合湘蓮生長。岳陽縣、華容縣、汨羅市、湘陰縣、錢糧湖農場是重要產區,在國內享有盛譽。據《中葯大字典》記載:蓮子含有高量的澱粉種棉子糖,碳水化合物佔62%,蛋白質佔17%,脂肪佔2%,還含有鈣、磷、鐵、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等多種養分,其葯用價值有養心、補脾、益腎、潤腸等功效。《本草綱目》則稱蓮子具有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等作用。將蓮子與冰糖並烹而成的冰糖蓮子,是筵席上的佳羹。據記載,清朝的光緒皇帝十分喜歡冰糖蓮子,在夜間議政時,常用它來提神。湘蓮以個頭大質量好而聞名於世。 我國蓮子以湖南省湘潭縣產的湘蓮,福建建寧縣產的建蓮,浙江武義縣宣平產的宣蓮最為著名,被稱為中國的3大蓮子。其中又以湘蓮為最有特色,歷來作為進貢朝廷的珍品,故又稱「貢蓮」,被譽為「中國第一蓮子」。後來人們逐漸擴大3大蓮子的范圍,泛指湖南蓮子為「湘蓮」。 湘蓮何時開始栽培,何時名登榜首,無從查考。3000多年前戰國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間時,寫下的詩辭中有大量關於蓮的描寫,如《招魂》:「芙蓉始發,雜芰荷些。」《湘君》:「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由此可知,當時湘蓮已引人注目,而且蓮的影響已滲入到湖南民間習俗之中。屈大夫筆下描寫的「少司命」的裝束是:「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復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著。 兩千多年前的《越絕書》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於湘」的記載。考古部門在澧縣九里發掘的戰國一號楚墓中,發現有蓮藕等實物。1972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隨葬的瓜果菜蔬中,發現有藕片,出土的竹簡「菜譜」中也有藕。這些實物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產蓮藕提供了物證。 「湘蓮」一詞,在目前所見的書中,最早見於南朝江淹《蓮華賦》:「著縹菱兮出波,攬湘蓮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宮兮南楚。」賦中不僅用了「湘蓮」一詞,而且還提到了南麓。這正是古時湖南地域的稱謂。可見「湘蓮」在南北朝時已久負盛名,而此時尚未見到別的以地名稱呼的蓮種的記載,可見「湘蓮」之名早冠於其它蓮種。 湘蓮品種主要有湘潭寸三蓮、雜交蓮,華容蔭白花,漢壽水魚蛋,耒陽大葉帕,桃源九溪江、衡陽的烏蓮等。湘蓮之中最優者為湘潭蓮子。湘潭蓮子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產量高,質量優良,馳名中外,飲譽古今。尤以「寸三蓮」名聲最著。據傳,戰國時湘潭白石鋪產的蓮子和藕粉就進貢朝廷。漢、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納為貢品。《湖南通志·物產志》載:「藕粉湘潭、湘鄉產,盛於他處,甲於全楚,歲以充貢。」清光緒《湘潭縣志》載:「蓮有紅、白二種,官買者入貢。」「土貢有蓮實,產縣西楊塘。既而求者眾,土人種者,珍以自用。貢饋者買之衡陽清泉,署曰『湘蓮』。」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間,才「聖德恭儉,悉罷四方土貢,湘蓮貢亦罷。」西楊塘即今之白石鋪,所產之蓮為有名的「寸三蓮」。去殼後三粒連起來一寸長,故名「寸三蓮」。因湘潭蓮子品質極優,故有「湘蓮甲天下,潭蓮冠湖湘」之譽,湘潭縣被譽為「中國湘蓮之鄉」,湘潭市譽稱「蓮城」。 至隋唐時,湖南種蓮已十分普遍,而且名聲顯赫,這從當時留下的詩詞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問《秋蓮賦並序》:「向若生於瀟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櫓《岳陽雲夢亭看花蓮》:「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陽欲暝彩雲深。……當時為汝題詩遍,此地依前泥古吟。」從詩中可見詩人們為「湘蓮」吟詠之多。晚唐譚用之寫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說明當時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國」的別稱。 1980年出版的《新選唐詩三百首》中譚詩「芙蓉國」註:「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澤,盛產水芙蓉,所以稱其為『芙蓉國』。」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國』之稱。」 譚用之的這兩句詩,顯然脫胎於屈原《湘君》中的:「采蓮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樹顛去采水中的蓮花,比喻想見湘君而不可得。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蓮花。譚用之兩句詩也和屈原一樣,指陸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蓮花。而蓮花只能種在水中。譚當時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積的荷花是可能的,湖南自古就有盛產蓮花的記載,其普遍程度稱之為「國」是當之無愧的,「芙蓉國」應該是指到處都是蓮花的地方。 明、清之際是湘蓮發展的鼎盛時期,它不僅在湘潭縣大量種植,鄰近湘潭的衡陽、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遠一點的祁陽、耒陽等地也廣泛栽培,特別是衡陽小西門外有:「西湖十里白蓮花」,成為衡陽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門設有「蓮實局」,專收蓮子稅。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陽縣圖志》載:「衡陽歲收蓮實有稅者六千餘萬斤,斤二百錢,值錢一千二百萬。」 清末,湘蓮生產逐漸衰落。民國時期,湘蓮有一定的發展,為湖南大宗出口特產,產量和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暢銷湖北、廣東、上海、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市,並由廣州轉銷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抗日戰爭時期,湘蓮生產又趨衰落。抗戰勝利後,湘蓮恢復出口。1946年《湖南經濟》載:政府提倡湘蓮生產,「在不妨礙糧食生產的原則下,方應努力於質的改良與量的增加」。蓮的生產稍有提高,但因蓮子稅重,蓮農無利可圖,多將蓮田改種水稻,蓮子生產逐年遞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0年代中期便開始注意了發展蓮子生產。60年代,在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設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縣成立了「湘蓮研究所」,省供銷部門也成立了「湘蓮研究所」,湘蓮栽培技術的科學研究逐步開展起來。60年代全省有計劃地進行了品種更新,重點推廣湘潭縣良種白蓮「寸三蓮」以取代紅蓮,並在湘潭聘請蓮農技師分別到湘陰和漢壽幫助試種,每畝單產由10來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後,湘潭良種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蓮產區。 1975年,常德西湖農場正式列為湘蓮外銷基地。1979年,湘潭、漢壽兩縣定為湘蓮出口基地,國家在貸款、化肥、農葯方面予以扶持,使蓮子生產迅速發展。此外,各地先後建立了一批國營和集體蓮場,現有國營蓮場兩個(華容縣隆慶蓮場和益陽縣蓮場),集體蓮場10多個。由於採取了多種措施,全省湘蓮得到逐步發展。1979年至1981年,植蓮面積達到13萬畝左右,常年產量5至8萬擔。1984年植蓮面積猛增到31.79萬畝,產量突破35萬擔,創新中國產蓮的歷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蓮面積大大增加,產量、質量迅猛提高的情況下,湘潭蓮子始終占優先和主導地位。1982年9月,國家商品檢驗局對湘蓮進行了嚴格的測定,結論是:湘潭湘蓮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總糖55.8%,還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優質品種。1985年武漢市商檢局把湘潭的「寸三蓮」和福建的建白蓮,江西的贛白蓮,湖北的湖蓮,進行了一次養分對比測定,結果在10項指標中,湘蓮在糖分、澱粉、蛋白質、脂肪、磷、鈣、粗纖維等7項主要指標上優於其它蓮種,使湘蓮的優質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湘潭「寸三蓮」榮獲頭獎。 湘潭縣科研人員從1983年起,就潛心致力品種改良研究,經過長期努力,把「寸三蓮」與福建建蓮進行雜交育種,歷經9年,培育出湘蓮新品種。1993年經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湘潭芙蓉蓮」。「芙蓉蓮」品質優於雙親,單產也高於雙親。畝產可達185公斤。在長期的實踐中,還總結出:「選擇蓮田,精選藕種,適時移栽,壯苗早發,以水調溫,清除老藕,調整蓮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蟲,保葉摘葉,增蓬增粒,適時採摘」的48字經驗。創造出蓮田養魚,蓮稻輪作等綜合利用蓮田的立體生產模式,使湘潭蓮子在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學會、中國優質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上,湘潭縣被命名「中國湘蓮之鄉」。湖南把湘蓮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點開發的「三大龍頭產業」和「十大霸主產品」之一。 現在,湘潭縣除了在本縣生產大量優質蓮子外,還在花石鎮形成了一個全國最大的蓮子市場。每年蓮肉購銷量近萬噸。全縣每年還有5000多位種蓮能手去外地傳授種蓮技術和承包蓮田,將湘蓮品種和種植技術,傳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廣東、江蘇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區。福建建寧縣、江西廣昌縣、河南信陽地區、湖北洪湖地區、廣東韶關地區等紛紛到湘潭來接引湘蓮品種。江西廣昌縣還組團到湘潭學習湘蓮種植技術。湘潭已成為全國蓮子的大本營,而且形成一個集蓮種、人才、技術、信息、集散的全國性的中心大市場。 「冰糖湘蓮」是湖南甜菜中的名餚。香蓮主要產於洞庭湖區一帶,湘潭為著名產區,有紅蓮、白蓮之分,其中白蓮圓滾潔白,粉糯清香,位於全國之首。 材料:湘白蓮 200 克,罐頭青豆 25 克,鮮菠蘿 50 克,罐頭櫻桃 25 克,桂元肉 25 克,冰糖 300 克,水 650 克。 製作: 1、將蓮子去皮去芯,放入碗內加溫水 150 克,上籠蒸至軟爛,桂元肉溫水洗凈,泡 5 分鍾,潷去水,鮮菠蘿去皮,切成 1 厘米見方的丁。 2、炒鍋置中火,放入清水 500 克,再放入冰糖燒沸,待冰糖完全溶化,端鍋離火。用篩子濾去糖渣,再將冰糖水倒回鍋內,加青豆、櫻桃、桂元肉、菠蘿,上火煮開。 3、、將蒸熟的蓮子潷去水,盛入大湯碗內,再將煮開的冰糖及配料一起倒入湯碗,蓮子浮在上面即成。 注意: 1、、蓮子加溫水和純鹼,用毛刷刷洗,見不變紅,換水刷洗,刷至表皮時,取出用小竹扦戳入,頂去蓮心,再蒸發。 2、、冰糖與水的比例為: 1:0.6 ,過少則蓮子浮上來。 在天津菜中,用魚翅作主料烹制的菜餚很多 ,有燒、扒、蒸、氽等不同技法咸饌的美味,形狀、色澤、口味千變萬化。而以魚翅、天津大蝦為主科,配以湖南洞庭湖所產的蓮子精巧同燒入饌,尚屬一道立意新穎、造型別致、頗有文化底蘊的工藝創新津菜。 綜上所說,湘蓮的食用大於葯用,用徒廣泛。加上近幾年來,湘蓮大部分在嫩嫩的蓮蓬時就被採下來送到個旅遊景點做為時尚特色小吃給遊客們吃掉了,由於嫩蓮蓬的利潤高,又省時又省事,蓮農只賣蓮蓬而不願意賣蓮子,剩下的蓮子產量來自來不及賣嫩蓮蓬而來不及採摘變老的那部分,因此,上市的蓮子量就減少了,而用量在增加,在無人為的炒作條件上的上漲,就是真漲。(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㈣ 湖南博創蓮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南博創蓮業有限公司是2016-12-12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湘潭縣花石鎮湘蓮市場荷花大道118號。

湖南博創蓮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321MA4L8K976B,企業法人胡桂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南博創蓮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湘蓮的購銷;農產品初加工服務;初級農產品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湖南博創蓮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㈤ 2015年度花石鎮荷花節

湘潭縣花石鎮湘潭縣湘蓮區世界聞名湘蓮鄉新城易素河相比要差管理位置經濟重要程度都要差些花石湘潭縣鄉鎮比較起算錯花石幾區域前幾行政鄉合並花石鎮相比較繁華同鹽埠等都自街區般都沿潭花公路布局

㈥ 花石鎮的荷花節

2014年7月13日上午,由市旅遊局、縣政府主辦,縣旅遊局、花石鎮政府承辦的「游千年古鎮 賞萬畝荷花」湘潭縣賞荷之旅啟動儀式暨一日游旅遊線路產品發布會在花石鎮湘蓮大市場隆重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平波,市、縣領導張昱、劉耀奇、陳衛兵等參加儀式。 當天,來自市內200餘名遊客作為這條線路的首批團客,實地感受到了萬畝荷花的搖曳飄香和花石人民的熱情似火。此次「賞荷之旅」依託湘蓮文化底蘊,涵蓋了「寸三蓮」原種場、花石荷花園、漢城橋、十八羅漢山、花石水庫、湘蓮特色街、周小舟故居、湖南粒粒珍湘蓮有限公司等八個景點。這也是湘潭縣在成功創建「湖南省旅遊強縣」後,為滿足市場需求,依據區域特點及文化特色,繼 「白石之旅」推出的第二條讓遊客玩得盡興的精品旅遊線路。在花石,遊客們可以游荷花基地、覽萬畝荷花,觀十八羅漢山、賞丹霞地貌,還可以品嘗到原汁原味的花石豆腐、石壩米酒,更可以參觀湘蓮大市場,親自體驗湘蓮的生產工藝和湘蓮文化。「花石作為一座有著千百年文化歷史沉澱的古鎮,真是個有故事、有情懷的地方。」不少遊客如是感慨。據介紹,為進一步推廣花石,縣旅遊局和花石鎮將在發展旅遊產業上下苦功:圍繞荷花開展遊客親自採摘、參觀加工過程等體驗式旅遊;為十八羅漢山修建步道,為花石水庫購置遊艇供遊客遊玩;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明年增設漂流目。使「山」、「水」、「蓮」這三大主題成為花石旅遊的特色和優勢,讓文化、旅遊和湘蓮產業完美結合,實現強產業、富鎮民。

熱點內容
白蘭花樹苗 發布:2025-09-24 18:49:23 瀏覽:240
土煙花海棠 發布:2025-09-24 18:31:39 瀏覽:957
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 發布:2025-09-24 18:23:38 瀏覽:583
一度花藝 發布:2025-09-24 18:16:22 瀏覽:743
寫盆栽的作文600 發布:2025-09-24 18:16:12 瀏覽:515
丁香前世 發布:2025-09-24 18:11:10 瀏覽:633
水粉鮮艷花卉 發布:2025-09-24 18:01:51 瀏覽:31
海棠提字 發布:2025-09-24 17:50:53 瀏覽:384
阿童木綠植 發布:2025-09-24 17:42:48 瀏覽:901
蘭花根部繁殖 發布:2025-09-24 17:17:21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