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銹病
Ⅰ 蘭花銹斑病變
( 一)病害方面1.炭疽病 又名褐斑病,主要危害蘭葉,其症狀是葉面出現橢圓形病斑,由小到大,由黃變黑,嚴重時連片腐爛。大多在梅雨季節發生,散放孢子,傳染其它葉片。在廣州地區的7—8月,濕度80%以上,高溫悶熱時發病最盛。當發現時要立即剪除病葉,集中燒毀,清理周圍環境衛生,加強通風,減少水濕,隨即用多菌靈800倍液,或炭疽福美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噴灑。每10一15天噴灑1次,連續2—3次,即可抑制下來。 2.軟腐病 又稱細菌褐斑病。多在4—5月份發生,由雨水帶菌進入幼芽心內,出現水漬狀小斑點,由褐黃變為黑色,而至發臭死亡。當發生後要及時移到通風少濕的地方,並用葯棉吸出芽心水分,用1%的波爾多液,或代森鋅6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噴射,每隔10一15天1次,連噴3次。 3.根腐病 多在高溫多濕時發生。當盆土漬水、土壤板結、酸性較多、施肥過濃時鐮刀菌趁機侵入根部,使根逐漸腐爛,植株吸收不到養分而死亡。如在早期發現,應迅即換盆,把所有植料倒掉,剪除爛根敗葉,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整株蘭花浸入15分鍾左右,取出洗凈晾乾,再用「促根生」稀釋清水3000倍,浸透30分鍾後晾乾,重新種在更新的植料之內,放置在通風之處,讓它逐漸恢復生機。 4.白絹病 大多危害墨蘭和建蘭。當高溫多濕時節,其病菌的菌絲體先從假鱗莖或葉片基部入侵,接著危害根部。經發生後葉片由下而上逐漸發黃乾枯,表面纏繞白色絹絲狀的菌束,慢慢擴展到全株.凡是感染此病的蘭根,都會中間通空,只剩下表皮,而假鱗莖亦只剩下纖維組織,呈現出葉斷根斷的乾死現象。要防止白絹病的發生,首先要在種植前選用干凈和消毒過的植料,不宜施用過濃的有機質肥料。當初發病時,立即進行換盆,改用新的植料。並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噴澆,或用滅菌丹或多菌靈600倍液將病株浸上20分鍾,再用清水洗凈晾乾,再用「促根生」稀釋清水3000倍浸透20分鍾,重新栽種,另放置其它地方,與沒有發病的正常蘭花隔離,以防再發生傳染。 5.病毒病 這病在各地都有發生,約有10多種。現常見的有蘭花葉病毒和齒蘭環斑病毒兩種。使葉上出現多種花紋的斑點,葉正面色淺,背面色深,繼而擴大至整葉枯黑而死。群眾稱之為「拜拉絲病」,被視為蘭花的「癌症」,對家庭養蘭和國蘭出口威脅很大。有些海外蘭商把染上此病的名蘭品種帶來內地以廉價出售。購買時要特別警惕,以免受騙。這種病毒病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什麼特效葯可以防治。如發生此病,應即清理燒毀,對用過的蘭盆、蘭具等均要徹底消毒。 6.日灼病 在缺乏遮光的地方,蘭花被夏天強烈的日光曬過,使葉肉內的一些葉綠素遭受壞死,繼而被病菌侵入而發生病變。其病狀多呈褐色或黑色斑點。防治的方法著重於加強蔭蔽設施,特別是防止中午的猛烈陽光照射。 至於有些衰老的蘭葉發黃,或有些葉尖乾枯,不一定都是由於病菌引起,大多是由於栽培管理不善而出現的生理現象。這就需要注意改善水肥條件,增加空間濕度,經常通風換氣等方法求 (二)蟲害方面 1.介殼蟲 俗稱「蘭虱」。為常見的主要害蟲。一般危害較重的有盾蚧、條斑粉蚧、褐圓蚧、紅蚧等。多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發生。常粘附在蘭葉的葉脈和葉面上,即使該蟲被殺死後,其介殼仍附著不脫。發現後可用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用5%的馬拉硫磷800倍液,或用50%的敵百蟲250倍液噴射2—3次即可殺死。必要時再用人工將介殼抹除。 2.蚜蟲 常見的有桃蚜、棉蚜等。常危害蘭花植株。它白色肉質、數量較大。在天氣乾燥時容易發生.其分泌物常誘致煤煙病等發生,轉移危害其它花草。可用20%的樂果乳油加水500倍,或505@辛硫磷乳油加水2000倍噴射2-3次便可殺滅。 3.蟎類 為軟體小動物,圓形,繁殖很快,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危害花朵,常見的紅蜘蛛危害較多。經發生後可用蟎必死可濕性粉劑加水1000倍,或用殺蟎松加水1000倍噴殺。 4.薊馬 薊馬的成蟲和若蟲均體型細長,黑褐色。其生活周期很短,發生代數較多,常危害蘭花葉片。 (三)蘭株在培養中常見病症的診斷防治 就大多數人來說,蘭花高貴嬌生慣養,在日常管理中最費心思的莫過於對蘭株生長的異常情況(如根細嫩,瘦弱,或衰敗壞死,葉有黑斑、褐斑、銹斑、葉燒,葉干失水,整株蘭花衰敗黃化,新芽長出就壞死等)的防治處理了。 蘭株出現異常情況首先要分清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環境因素,營養因素,還是病蟲害因素造成的,找出原因後,才能對症治療,使您的蘭花能驕傲地向人們展示。如若不然很可能盲目地去處理蘭株的病症,盡管懷著美好的願望,而於事無補,這種病症沒減輕,而其它病症又出現了.只好暗自後悔。 下面就將蘭株在培養中常見的病症如何診斷防治的知識介紹給蘭友。 (1)根尖——腐爛 根尖常久接觸培養土的積水,且通風不良,致細菌繁衍潰爛而引起。 種植時蘭株動搖使蘭根擦傷根尖,以及油、煙、汗濕觸傷根尖受傷害所引起。 防治:在換盆、種株時,不要觸及根尖,植後注意排水通風良好則可防止。 (2)爛根——呈黑爛 觸傷根尖未愈而澆水,使細菌繁衍所致,預防法與根尖治法同。 根部呈空心無肉,為細菌類蠶食,也有蟲類吞食,過濕或過干而發生黑網。 防治:種植時經消毒殺菌後,風吹至半干後再種植,則可防治。 (3)生長點——呈乾性 生長點暴露培養土外,經日曬風吹所致。 球莖種植太深積水,不通風,使生長點腐爛。 防治: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則可起防治作用。 (4)芽——易生銹斑綉 爛芽是當芽開葉時芽心積水,經日曬所致。 若氣溫高,蘭株在未回復正常溫度時澆水,致使芽易生銹斑,非常嚴重。防治方法:注意高溫和澆水時不可積在芽內。 (5)芽苞——株莖枯乾 苞葉枯乾,為天氣悶熱,通風不良,澆水把苞葉悶熱所致。 若苞葉呈黑爛時,為培養土過濕,或培養土過久未更換而細菌感染所致。 (6)假球莖——皺縮 假球莖逐漸皺縮,數星期或數月之後,葉片呈黃綠色。因澆水不足,以樹皮為栽植料者易發生,或長期低溫所致。 受灼焦成斑塊狀,因陽光太強,引起日燒病,應給於遮蔭。 (7)葉——變黃或變紅 老葉片變黃,脫落,屬正常老化現象。 葉片變成黃綠,其他各部份正常,因光照太強所致。 葉片變成紫紅色,以新葉較明顯。因紫外線,缺氮或低溫傷害所致。 新生葉片先端似被灼焦,嚴重時基部枯死,盆中根部會死去,但不感染。因施肥太多.栽植材料中養份積存太多所致,宜洗去過多養分。 嫩葉初呈鉤狀,後從葉尖和葉綠向內死亡,植株缺鈣所致。 嫩葉基部淺綠,從葉基起枯死,葉捻曲,植株缺硼所致。 (8)花苞——變黃或苞口不展開 花苞變黃再變褐色,因濕差太大或受乙烯污染所致一. 花苞粘合不易展開,濕度太低所致。 變質花苞,由遺傳因素或不明生理因素所致。 (9)花蕾——不生長 花蕾不生長,因遺傳因素或夜溫度太高所致。 花蕾黃化,呈橙紅色狀,不久即脫落,是乙烯污染所致。 密液凝固使花萼前端粘合而不能正常展開。因溫度太低,在蝴蝶蘭,卡特利亞蘭,萬帶蘭中均會發生。 (10)花朵——未成熟即凋謝 唇瓣基部變紅色,受低溫傷害。 唇瓣呈異常之紅而凋謝,因花粉塊脫落或已受精所致。 唇瓣外緣變色而枯,部分花朵畸形,是由於受光線照射太久。 未成熟即凋謝,同時子房部位變黃色或粉紅色,受乙烯污染所致。 (11)蟲、蟻——致病害 因蟲,蟻所引起致病害,只要把蟲蟻殺滅即可,以後繼續預防。 葉、芽、生長點、球莖、根的腐爛等,皆因天氣悶熱,溫度高,澆水不慎,盆土積水而通風不良所致。 (12)肥害、葯傷 肥傷即下肥過量,使蘭株生長抗拒能力受阻而致枯萎。 為了芽數增加,不擇手段多施肥,在一至二年內生長數量可觀,但老株葉子有枯黃,根部皆已腐爛,嚴重時,即成長一芽,枯一芽。 由於施肥過量,積存太多,致使蘭株無法消化而中毒素,傳給小芽,使長成後產生了「拜拉斯」病,這是養蘭人為追求數量而不擇手段的最後結果。 (四)蘭花缺素症的診斷與處理 在栽培蘭花的過程中,要使蘭花生長好,開花多而艷麗,除需要適當的陽光、濕度和通風外。還必須要供給適量的肥料。對於肥料如何配製和應用以及對蘭花的功用如何,首先要對肥料要素有一定的認識。如氮能促蘭花生長快,葉色濃綠;磷能使蘭株充實,根系發達,形成花芽;鉀能使蘭株細胞各組織充實,增加抵抗各種病害的能力;鈣能促根尖,和芽尖的生長;鎂能調節光合作用,控制病斑蔓延;硫能促進葉綠素的形成;硼能改善氧的供給,並促進氮素代謝;鋅是活化劑:鐵是植物氧化還源劑,也是生成葉綠素必不可少的元素;錳在醣類積累和運轉上有重要作用;銅是植物體內氧化還原酶,和呼吸作用相關。當蘭花缺少某一種元素或微量元素時,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我們要予以診斷,並加以處理。 蘭花某些症狀是指某一種元素缺乏而出現的一些典型症狀。有時一種元素過多,也會出現其他一些症狀。如氮肥過多,形成莖葉徒長,株體軟,容易引起蘭根腐爛,抗病能力減低,不易起花;磷肥過量時,葉片退綠黃化,抑制蘭花生長等。因此,在實踐中必須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才能作出定論,做到對症用肥。
Ⅱ 如何識別與防治蘭花銹病
銹病也是蘭花世界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卡特蘭、樹蘭、蕾麗蘭、文心蘭專、鶴頂蘭、蝦脊蘭屬、香果蘭等。病原是銹菌類,如鞘銹菌(Coleosporium)、駝孢銹菌(Hemilleia)、孢銹菌(Sphenospora)、夏孢銹菌(Uredo)、單孢銹菌(Uromyces)等許 .. 銹病也是蘭花世界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卡特蘭、樹蘭、蕾麗蘭、文心蘭、鶴頂蘭、蝦脊蘭、香果蘭等。病原是銹菌類,如鞘銹菌(Coleosporium)、駝孢銹菌(Hemilleia)、孢銹菌(Sphenospora)、夏孢銹菌(Uredo)、單孢銹菌(Uromyces)等許多種類。通常在葉的上下表面,較少在莖上出現凸起的小皰,內含黃色、橙色、銹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狀孢子。銹病並不致命,葉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葉外,可用65%代森鋅粉劑500―600倍液或含銅殺菌劑噴灑。
Ⅲ 緊急求救:蘭花褐銹病,如何治療
方法:
1、控制澆抄水,蘭花體內水份襲充足,會加速此病發展;
2、不施肥,施肥會引起肥害,雪上加霜;
3、立即噴葯,多菌靈,托普津等,防止蔓延,此病以預防為主;
4、加強通風,達到防病目的;
5、增加光照,使蘭株強壯,矮化,提高抗病能力。
Ⅳ 蘭花這是什麼病如圖。
看起來很像蘭花銹病,一種植物疾病,在國內均未見系統報道,最近在深圳市發現,但尚未作系統深入的研究。其危害常常發生在葉上,其典型的症狀是在葉片上形成銹褐色或黑色縱形條斑,與葉脈平行,嚴重時布滿葉片,外觀極為不雅,嚴重時病斑脆裂。症狀可在葉面、葉背產生,也有兩面均有發生的。但這種銹病危害的寄主種類並不普遍,僅限於某些特別的品種,一般是建蘭類的「富士錦」,墨蘭類的「黃道」、「鶴之華」、「旭晃錦」、「萬代福」以及中透藝的品種。銹菌如同大部分典型真菌那樣,其對葉片的侵染也需要凝結的水分,以便孢子萌發,並使侵染發生。
冬冷時,盆土過濕時,易多發此病。
對蘭花銹病的防治很不容易,只能把栽培措施輔以防治計劃進行防治。其一是減少浸染源,在銹病的發病早期除去病葉,防效顯著;清除周圍銹菌的轉主寄生,所以應清除銹菌經常寄生的雜草並與其它易感銹病的觀賞植物隔離種植;其二在二花栽培管理上,如在澆水時要注意不能弄濕葉片,特別是夜晚,因為弄濕葉片有利於銹菌生長;其三是使用化學葯劑防治蘭花銹病。在蘭花銹病流行初期,應向蘭花噴灑保護性殺菌劑,考慮到風化作用會使葯物失效,放必須每隔7~14天定期噴葯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這類保護性殺菌劑包括福美鐵、代森鋅、代森錳和百菌清等。在使用時,宜多種殺菌劑配合使用
另外,養蘭花,僅提供幾點建議:
1,蘭花雖然喜涼,但如果常年放在隱蔽處,也很少開花。
2,栽培蘭花必須注意光照問題。在春夏季節,蘭花最好用蘆簾遮蔭,或放置於室內朝東朝南通風的窗口。簾下蘭花宜每半月轉盆1次,使蘭花四面受光,有利於植株均衡生長。到了秋涼時,應將盆蘭從蔭蔽處移出,讓它曬上午半天的太陽,但要注意秋不幹。冷天放室內南窗下越冬,但不必過暖,最好加蓋塑料薄膜罩,以保持葉面適當濕度。至於防治病蟲害,如發生褐銹病、白絹病,用0.5%石硫合劑治療。如有蟻巢,則可將盆浸於水中驅之。
3,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4,從6月開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如用蘆簾可以用密簾或兩層稀簾。10月以後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推遲蔽菜,但中午前後仍需注意做好蔽蔭工作。
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下雨。在霉雨季節,特別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陣雨。如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應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否則會使蘭花損傷,甚至爛根枯死。如果陣雨後接著又出太陽,需及時蔽蔭,以免地上熱氣上升影響蘭花生長。
Ⅳ 如何識別與防治蘭花銹病
銹病也是蘭花世界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卡特蘭、樹蘭、蕾麗蘭、文心蘭、鶴頂蘭、蝦脊蘭、香果蘭等。病原是銹菌類,如鞘銹菌(Coleosporium)、駝孢銹菌(Hemilleia)、孢銹菌(Sphenospora)、夏孢銹菌(Uredo)、單孢銹菌(Uromyces)等許 .. 銹病也是蘭花世界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卡特蘭、樹蘭、蕾麗蘭、文心蘭、鶴頂蘭、蝦脊蘭、香果蘭等。病原是銹菌類,如鞘銹菌(Coleosporium)、駝孢銹菌(Hemilleia)、孢銹菌(Sphenospora)、夏孢銹菌(Uredo)、單孢銹菌(Uromyces)等許多種類。通常在葉的上下表面,較少在莖上出現凸起的小皰,內含黃色、橙色、銹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狀孢子。銹病並不致命,葉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葉外,可用65%代森鋅粉劑500―600倍液或含銅殺菌劑噴灑。
Ⅵ 中國蘭花網 蘭花"鐵銹病"怎麼治
可以使用一些廣譜性的殺菌葯物噴施全株並灌根等,間隔7-10天左右再施一次,常內用葯物有多菌容靈、甲基托布津、高錳酸鉀、百菌清等等。
施葯可防止病情擴大,但是已經發病並已壞死的葉片組織恢復綠色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