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蘭花國畫
1.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
山水畫。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
(1)張大千蘭花國畫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
1、喬木高士
一九八二年,八十四歲高齡的張大千仍然作畫不止,此圖為張大千帶病繪之。在簡筆淡墨的山石上以花青重染,色調清新淡雅,遒勁蒼老的喬木卻茂然有生氣;一持杖高士仰望喬木,似對生命幾何若有感悟。從此圖也可看出大千晚年對自己人生的思考。
2、阿里山浮雲
為張大千八十二歲時憶游之作,以潑墨為主,幾不見勾勒皴擦,然山腳幾筆房屋的勾勒,頓使抽象筆墨轉化為萬千氣象,實乃「筆簡意周」、意趣天成。
大千還曾作《阿里山曉色》,其憶游作品在簡化實景的同時卻增強了對神氣的表現,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
3、峨嵋金頂圖
為大千八十一歲時在台灣摩耶精舍所作,此圖是大千夢中的峨嵋勝景,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虛實相生,在墨線立骨的山石形體上揮灑石青石綠,更讓畫面顯得「瑰麗雄奇」,流淌出山之神韻和濃烈的思鄉情緒。
2. 張大千荷花圖的畫家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專,別號
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屬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鑒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3.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
山水畫。人物畫。
張大千藝術造詣極高,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可以說後無來者.張大千在山版水(水墨山水,權淺絳山水,青綠山水),人物(張大千的人物畫有二變:30歲之前研習明清人物畫傳統,風格委婉俊秀;1941年前往敦煌臨摹隋唐人物壁畫,風格大變,所畫人物氣勢恢弘,色彩艷麗,盡顯盛唐遺風。
打字不易,望採納謝謝!
4. 張大千1948年作《蘭花》上面是什麼字
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對聯。是張大千1948年離開內地時,在成都文殊院書專贈朋友的屬最後一件作品。 此聯不僅言簡字工、精練空靈、立意深遠,充滿哲理色彩,具有很高的警策啟迪作用,且以平俗之辭見高遠境界,乃立身立世之大格言。 聯句寥寥十幾字,卻濃縮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訴人們什麼時候要當機立斷,放開膽略,什麼時候要從容不迫,平心靜氣。作者將人生處事之訣,點化的十分具體,儼然是一副優美、精緻的人生格言。
5. 張大千國畫捌月荷花精
1
國畫大師張大千荷花作品賞析
張大千(1901-1984)名正權,後改名猨,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的熏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閹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
獲得了卓越的成就。
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子齊名,二十多歲,曾赴日本留學,學過染織,回國後,一度迷於佛學,曾去寧天童寺「皈依佛門」,想當和尚,據說,他怕在頭上燙九個香記,只好等待別了師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現實世界來,青年時期就能畫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濤、八大山人畫風的作品,幾可亂真,所以有「南方石濤」之稱。他早年畫的《石濤畫冊》,竟被著名鑒賞家、畫家陳半丁作為石濤「真跡」珍藏起來,以誇耀於畫友面前,被張大千識破指出,後來傳為佳話,足以證明千在二十幾歲在摹擬古人傳統繪畫的功力和成就,已經是驚人了。張大千於1940年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對於我國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進行臨摹,豐富了繪畫技法。1948年適居香港,後又旅居印度、法國、巴西等國。1984年病逝
台灣,享年八十四歲。
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與他淵博的學術修養,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他廣結師友,取長補短是密不可分的。除繪畫外,他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無不涉獵。他於晚年又開創出具有現代新氣象的中國水墨畫風,其創作范疇龐大復雜的程度,在中國的藝術史上,亦是少見,可謂是承前啟後,集大成的畫家。他的酣暢淋漓而內涵深厚的傳統構
成,雄奇瑰麗而富於精緻的寫真精神,更是獨步畫壇,堪稱一絕。
旅居海外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擅長畫花卉。他畫的花卉種類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蘭花、水仙、梅華等。而他平時畫的最多的還是荷花,他自己常
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
張大千荷花畫主要特點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系。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對此
徐悲鴻曾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張大千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創潑墨彩之後,所畫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
屬性,更將文人花卉的筆墨范圍拓展至另一境地。
6. 張大千 最 擅長畫什麼!
最擅長山水畫、潑墨畫。
張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志。
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遊切磋。
7. 國畫大師張大千有哪些經典作品
您好
《喬木高士》,創作於1982年,此時的張大千已經有八十多歲,他的筆法不減當年,一個強勁有力的喬木在張大千的創作下顯得格外有生機,此幅作品色彩樸素,用淡淡的水墨點染著筆直挺拔的喬木,透露出張大千對生命的另一番感慨,也可以看出他此時已經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阿里山浮雲》,此幅作品也是張大千八十多歲的創作,這是他回憶年輕時候外出遊玩創作的,內容簡單,卻賦有極強的感染力。他簡單的勾勒也可以給人另一番景象,簡單的浮雲在他的筆下可以轉變為氣象萬千的圖景。這種藝術感染力和作畫的整天結構,不僅是他藝術高超的體現,還是對人生見解的展示。
《峨眉山引殿》,此幅作品是張大千在最後一次游覽峨眉山的時候創作的。他將前幾次和這次游覽峨眉山的感受都融入到了這幅畫中,這幅畫恢弘的氣勢表現了張大千對峨眉山不舍的情懷。因此將他內心的藝術氣息完全展現出來來紀念峨眉山。這幅畫也可以說是張大千的頂級作品之一。
除了這些詳細介紹的張大千作品以外,張大千還有許許多多的有成就的作品,像《青城天下幽》,《人家在仙堂》,《水墨紅荷圖》等都是張大千的得意之作。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8. 張大千最著名的畫
張大千最著名的畫有以下幾副等:
1、《桃源圖》
《桃源圖》是張大千的晚年潑墨彩畫作,當時張大千居住在北郊外雙溪,張大千性情恬淡,但隨著這里的人越來越多,這里的環境也變得不再幽靜,於是張大千就畫了這么一幅畫,並題詩自我安慰。
5、《臨王蒙夏日山居圖》
《臨王蒙夏日山居圖》,其山水布局基本忠於王蒙《夏日山居圖》原作,採用了高遠和深遠相結合的縝密構圖,保留了原作的恢弘氣勢和靜謐清寂、可居可游的氣氛,盡得王蒙山水畫的藝術精髓。大千先生特地選用易於發墨的舊紙,下筆細致綿密,設色蒼潤沈鬱,為大千先生用功極深的作品。
9. 張大千蘭花圖1944題字是什麼內容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2-01-01
10.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
張大千藝術造詣也極高,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可以說後無來者,張大千在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青綠山水),人物(張大千的人物畫有二變:30歲之前研習明清人物畫傳統,風格委婉俊秀;1941年前往敦煌臨摹隋唐人物壁畫,風格大變,所畫人物氣勢恢弘,色彩艷麗,盡顯盛唐遺風),花鳥(工筆,寫意,水墨)都非常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