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老屋

蘭花老屋

發布時間: 2022-02-17 16:57:01

① 《項脊軒志》原文、翻譯和內容

原文: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予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翻譯:

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裡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塵泥土不斷地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雨水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都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坐南朝北,無法照到陽光,過了中午屋子裡就已經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掉土漏雨。

在前面開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面直射的日光,日光反射在牆上照耀屋內,室內才明亮起來。我在庭院里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書擺滿了書架,我安居室內,吟誦詩文,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聽到各種聲音;庭院、台階前靜悄悄的,小鳥不時來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離開。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過影子搖動,可愛極了。

然而我住在這里,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值得悲傷的事。在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為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在室內外設置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然後又砌成了牆,一共變了兩次。

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喂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先母曾經經常來。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

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麼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讀書人很久沒有得到功名了,這個孩子的成功,指日可待了啊!」不一會,拿著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後你一定會用到它!」回憶起舊日這些事情,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令人忍不住放聲大哭。

項脊軒的東邊,曾經作為廚房,人們到那裡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著窗子住在裡面,時間長了,能夠根據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吧。

我認為:巴蜀地方有個名叫清的寡婦,她繼承了丈夫留下的硃砂礦,采礦獲利為天下第一,後來秦始皇築「女懷清台」紀念她。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諸葛亮由務農出而建立勛業。當這兩個人還待在不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時,世人又怎麼能知道他們呢?我今天居住在這破舊的小屋裡,卻自得其樂,以為有奇景異致。如果有知道我這種境遇的人,恐怕會把我看作目光淺薄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後,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幾案學寫字。我妻子回娘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麼什麼叫小閣樓呢?」這以後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卧床沒有什麼寄託,就派人再次修繕了南閣樓,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這之後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親手種植的,現在已經高高挺立,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

注釋內容:

項脊軒(xuān):歸有光家的書齋名。軒:小的房室。

舊:舊日的,原來的。

方丈:一丈見方。

塵泥滲(shèn)漉(lù):(屋頂牆頭上的)泥土漏下。滲:透過。漉:漏下。

雨澤下註:雨水往下傾瀉。下:往下。雨澤:雨水。

案:幾案,桌子。

顧視:環看四周。顧:環視。

得日:照到陽光。

昏:光線不明。

修葺(qì):修繕、修理,修補。

辟:開。

垣(yuán)牆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牆。垣:名詞作動詞,指砌矮牆。垣牆:砌上圍牆。周庭,(於)庭子周圍。

當:擋住。

洞然:明亮的樣子。

欄楯(shǔn):欄桿。縱的叫欄,橫的叫楯。

增勝:增添了光彩。勝:美景。

偃(yǎn)仰:安居。偃:伏下。仰:仰起。

嘯(xiào)歌:長嘯或吟唱。文章指吟詠詩文,顯示豪放自若。嘯:口裡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

冥(míng)然兀(wù)坐:靜靜地獨自端坐著。兀坐:端坐。

萬籟(lài)有聲: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能聽到。籟:孔穴里發出的聲音,也指一般的聲響。

三五之夜:農歷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衣裾玉佩的聲音。珊:通「姍」,引申為美好的樣子。

迨(dài)諸父異爨(cuàn):等到伯、叔們分了家。迨:及,等到。諸父:伯父、叔父的統稱。異爨:分灶做飯,意思是分了家。

往往:指到處,處處。

東犬西吠(fèi):東邊的狗對著西邊叫。意思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

逾(yú)庖(páo)而宴:越過廚房而去吃飯。庖:廚房。

已:已而,隨後不久。

凡:總共。

再:兩次。

相為應答:一一回答。相:偏義復詞,指她(先母)。

束發:古代男孩成年時束發為髻,15歲前指兒童時代。

竟日:一天到晚。竟:從頭到尾。

闔(hé):通「合」,合上。

瞻(zhān)顧遺跡:回憶舊日事物。瞻:向前看。顧:向後看。瞻顧:泛指看,有瞻仰、回憶的意思。

扃(jiōng)牖(yǒu):關著窗戶。扃:(從內)關閉。牖:窗戶。

殆(dài):恐怕。大概:表示揣測的語氣。

來歸:嫁到我家來。歸:古代女子出嫁。

憑幾(jī)學書:伏在幾案上學寫字。幾:小或矮的桌子。書:寫字。

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樣子。

手植:親手種植。手:親手。

亭亭如蓋:高高挺立,樹冠像傘蓋一樣。亭亭:直立的樣子。蓋:古稱傘。

(1)蘭花老屋擴展閱讀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跡,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語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飾,不用奇字險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昧,營造出一種清疏淡雅的感覺。

② 《項脊軒志》圍繞「百年老屋」的興廢,追憶往事,表達了對親人的深切懷念,文中是怎樣表達這些感情的

(1)第一段,寫項脊軒修葺前後的不同變化,以「喜」貫穿。 修葺前,項脊軒狹小、陰暗、破漏;修葺後,項脊軒明亮、幽雅、安靜。在這段,作者意在表現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過的書齋,可愛、可親、可美,以表達自己深深的眷戀之情,而作者欲揚先抑,先極力敘述原來的項脊軒的舊、小、漏、暗,為下文寫修葺後的項脊軒的優美可愛作鋪墊。 修葺後的項脊軒迷人可愛,令人留戀之處,不僅僅表現在修葺後的明亮、不漏和安靜等方面,更表現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與周圍環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筆下修葺後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 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是因為陽光照射在新修的圍牆上,從新開的四扇窗戶反射到室內;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攔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境,吸引著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願飛走;每當農歷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牆上,有如一幅清淡優美的水墨畫,而且是活的水墨畫!——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2)第二段,敘寫項脊軒的變遷,回憶母親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貫穿。 「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親之情。 先回憶「諸父異爨」引起庭院的變化,反映家庭的敗落,筆墨中無不浸透著作者無限的「悲」情; 通過老嫗憶母,再現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淚下(「余泣」); 憶及幼年讀書時,祖母來軒看望自己,那真摯感人的情景,那諄諄的囑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讓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場。 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場」,無不緊扣「亦多可悲」來寫,回憶中隱含著作者對家庭變遷的悲嘆,對親人的深切懷念,對自己懷才不遇、有負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3)第三段,敘寫自己閉門苦讀的情景及小軒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寫「悲」的進一步補充,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作者埋頭苦讀,要實現理想的期望。 (4)第四、五段,是補寫,通過補敘,表達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這一部分意在寫悲,卻先極力敘寫當年兩人在軒內唱和相隨的歡樂,以「喜」襯「悲」,襯托今日喪妻的悲哀。最後,托物抒情,借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寄託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情。

③ 老戲骨李丁去世11年後,兒子也傳來噩耗,父子二人都有哪些作品

老戲骨李丁的作品大家都非常熟悉,比如說《宰相劉羅鍋》、《赤葉河》、《天堂的回信》、《家有轎車》、《東北一家人》、《老屋》、《江山風雨情》、《老人的故事》、《守候幸福》、《巴哥正傳》等,他演技高超,不僅飾演正面角色一流,飾演反派也很厲害,比如說歌劇《白毛女》中的黃世仁,一下子就把惡霸地主、老財那種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的形象展現出來,堪稱經典。

兩代人都是默默付出、默默奉獻,著實讓人肅然起敬。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老戲骨李丁去世11年後,兒子也傳來噩耗,父子二人都有哪些作品」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講的不妥不周的地方,還希望批評指正。

④ 家鄉的老宅800至900字,作文

家鄉的老宅
清風徐徐吹過山頭上的那枝梨花,花瓣盈盈飄灑,便落到了故鄉的老宅子里。
故鄉在一個不大不小的縣城裡,縣城頗有古韻,自西漢建昆澤縣以來,至元時改稱宜良到今已是千載。
城雖不大卻也出了不少人物,不少故事,歲月的滄桑也映照著這座小城的每一個角落。那時的小城大多住的都是鄰里鄉親,每家人都有這么一個或大或小的宅子。父輩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童們學堂上課,明德知性,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遺留的傳統,自然寧靜的和諧統一。
我家的老宅坐落在城北的小丘之上,東靠法明禪空靜,西望孔林儒聲鳴,南觀門山柏蒼翠,北接城郭集貨行。
余本是小戶人家,自然沒有那些高牆長梯,深宅大院,然而就是這一份精緻小巧的風味,卻是讓人久久最難將息。宅子是南方典型的小院,一扇朴實無華的實木大門,兩則掛著長長的聯子,這副聯子在我記事起便是由我的外公每逢過年之夜親手書寫,端正蒼勁的大字就像他們那個時代的人一樣,正直剛毅,儒雅含蓄,心雖懷著天下家國,卻也唯願家道昌平。
大門是從內用木削鎖起來的,門上有一對雙環,是老銅做的,輕輕一扣卻異常清響。大門內便是一個小院子,院子不大,卻很乾凈,每日外婆都會早早起來打掃院落,燒水煮飯。她是一個傳統的女人,相夫教子,整頓家常。宅子正前方便是客堂,兩側是卧廂,客堂的二樓是祠堂,堂中掛著「天地君親師」的幡布和列祖列宗的牌位。我問過外公,為什麼家裡要放那麼多牌位,讓人覺得寒瘮。外公說這些都是祖先,是生養我們的家人,我們以孝為先,追遠念祖不僅是對親人的思寄,更是文化傳統的傳承,千百年來我們之所以能綿綿不絕,就是因為有傳承,並為之堅守。我雖不懂外公說的,但是心中記住了兩個字:祖先。
老宅的屋子不高,都是兩層,客堂稍高於二側的耳樓,左邊的耳樓又稍長於右邊,大門與客堂正門卻也非直對,移開於右側。我幼時不明白這房屋設置為何如此,問過母親,她也不知,只道歷來建房舍都是如此。後來長大看過一些書籍,才明白其中道理,這是傳統的風水布局,所謂左青龍右白虎,青龍抬頭,白虎翹尾,而大門沖煞於廳堂,大戶人家便是用石屏來遮擋,像這樣的小院子只能右移虎口守四方。
房屋是典型的磚木結構,牆是青磚鑄的,屋頂是石瓦,大梁高柱都是筆直的木料所造,最精緻的是那外梁下的木雕,盤花錯格,走兔飛雀,匠心獨運,栩栩如生。房屋的窗子是木欄格條向外開的,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早已不再糊紙,都裝上了晶瑩透亮的玻璃。碧瓦上長滿了長長短短的青苔和多肉植物,我總喜歡爬上屋頂,騎在瓦當上,看著遠處的荷風暮靄,山嵐疊嶂。
青磚碧瓦,精緻小院,一方古井落於院角,古井旁置了一張石桌和幾個石凳子。外公常喜歡在這石桌上看書寫文,而年幼的我卻常趴在他身後的一泓小池旁,看那池裡小魚嬉戲遊玩。小院里栽滿了花木,尤蘭花最盛,外公常說品花猶如做人,花性即人性,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自如這庭中蘭花,空谷清幽,絲縷沉瀾,不為權貴而芬芳,不以無人而不香。
故鄉生在南方,地氣濕潤,經常細雨綿綿,陰郁痴纏。只要天色一暗,那一串串雨滴便悠悠落於青石瓦上,嗒嗒蛩音似瑤琴彈奏,聲聲入耳洗滌凡心。兒時的我最喜歡在這下雨的時刻,趴在窗前,聽著雨韻空鳴,嗅著泥土清新,望著屋檐滴水,那時的心境也如同這自然一般空靈、舒暢。
外出求學多年,也走過了不少地方,看過北京的高府大院,見過江南的水石秀園,心中仍然覺得最有韻味的還是老宅子的秀雅清淡。快過年關,心中越發激盪,夢絮中經常回到故鄉,回到老宅,看那碧野青草,聞那古韻宅香。坐在宿舍里望著窗外的天際,突然就想回去看看。
心中牽腸掛念的我,學業未成卻已決然回到故鄉。這座古韻的小城,在短短時光里卻也和那些省府城市一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小巧單薄的城鎮長大了不知幾倍,寬闊的街道,巍峨的高樓,閃耀的霓燈,呼嘯的車輛,記憶中的青石板小路,護城河上的石橋,吆喝買賣的集市,都早已不復存在。
急忙回到家中,外公已然去世,外婆孤身支撐著老宅,小院還是一樣的干凈,花壇的蘭花依舊清香,我踏進門的那一瞬間,彷彿回到了那個充滿著一家人歡笑愉悅的童年時光。老宅依舊在,人卻都出外發展了,外婆見我回家,很是高興,張羅著要去買菜做飯,我叫她不要忙碌,我這次回來會多住幾日,可以常陪身伴。
外婆告訴我,因為城市的發展規劃,這里已被列入了拆遷范圍,不久之後我們就都得搬到安置房去居住。我的心一顫,像是突然間失去了什麼,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幫著外婆搬走家裡的物件,轉頭望向花壇上的蘭花,外婆嘆息說:「多好的花兒,可惜搬不走了。」這是外公親手植下的,那一棵棵如他一般儒雅的蘭花,驀然鼻子溜酸,眼睛竟模糊了。
挖掘機的轟鳴巨響,彷彿要撕裂這個世界,我靜靜的站在挖掘機旁,看著這不知住過幾代人的老宅,在那無情的鐵鏟下,終究化為灰燼,每一鏟的使下,我的心就是沉沉一痛,這些宅子所融入的不止是一個居住之所,更是一份對先祖的崇敬和追念。
回望這一切卻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在那記憶中的老宅里,有嚴慈儒雅的外公,有勤勞賢惠的外婆,有舅舅舅母,有父親母親,還有和藹熱腸的鄰里,有熱鬧喧嘩的集市,有清水泥滑的小路,有格雅沉韻老屋。然而時至今日,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闊張,這些延續千年的傳承卻終沒有一個可以容下它的歸宿,最後隨那秋起的落葉,埋葬在歷史的浩瀚洪流中。
時代需要進步是沒錯的,但為什麼不可以另闢蹊徑來保留下這些傳統文明帶給子孫的最後遺產呢。我每次出國,去往歐洲,日本,看到那些現代與傳統並存的城市,那些千百年沉積的風韻和血脈相連的傳承時,心中不免有些懺愧。回望家鄉,四個字眼閃爍於腦海中:不肖子孫!
來年的春天,山頭的那枝梨花還會隨著清風盈盈飄灑,只是那雪白的花瓣沒有了棲息的土壤,不知道會飄向何方。

⑤ 項脊軒志全文翻譯

項脊軒,歸有光家的一間小屋。軒,小的房室。歸有光的遠祖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把小屋命名為項脊軒,有紀念意義。「志」即「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接記物、事來表達作者的感情。 擷取日常瑣事,通過細節描寫,來抒情言志。 他的風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感情。此文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第一段,寫項脊軒修葺前後的不同變化,以「喜」貫穿。修葺前,項脊軒狹小、陰暗、破漏;修葺後,項脊軒明亮、幽雅、安靜。在這段,作者意在表現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過的書齋,可愛、可親、可美,以表達自己深深的眷戀之情,而作者欲揚先抑,先極力敘述原來的項脊軒的舊、小、漏、暗,為下文寫修葺後的項脊軒的優美可愛作鋪墊。 修葺後的項脊軒迷人可愛,令人留戀之處,不僅僅表現在修葺後的明亮、不漏和安靜等方面,更表現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與周圍環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筆下修葺後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是因為陽光照射在新修的圍牆上,從新開的四扇窗戶反射到室內;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攔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境,吸引著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願飛走;每當農歷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牆上,有如一幅清淡優美的水墨畫,而且是活的水墨畫!——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第二段,敘寫項脊軒的變遷,回憶母親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貫穿。「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親之情。先回憶「諸父異爨」引起庭院的變化,反映家庭的敗落,筆墨中無不浸透著作者無限的「悲」情;通過老嫗憶母,再現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淚下(「余泣」);憶及幼年讀書時,祖母來軒看望自己,那真摯感人的情景,那諄諄的囑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讓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場。 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場」,無不緊扣「亦多可悲」來寫,回憶中隱含著作者對家庭變遷的悲嘆,對親人的深切懷念,對自己懷才不遇、有負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第三段,敘寫自己閉門苦讀的情景及小軒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寫「悲」的進一步補充,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作者埋頭苦讀,要實現理想的期望。 第四、五段,是補寫,通過補敘,表達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這一部分意在寫悲,卻先極力敘寫當年兩人在軒內唱和相隨的歡樂,以「喜」襯「悲」,襯托今日喪妻的悲哀。最後,托物抒情,借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寄託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情。 三世變遷——文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歸家三代變遷的情況的? 此文通過記作者青少年時代的書齋,著重敘述與項脊軒有關的人 事變遷,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將與項脊軒有密切聯系的往事交織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樁樁瑣事,盡現了祖母、母親、妻子三代人與作者的情誼,同時也反映了歸家中三世變遷的滄桑。這里,重點從歸家家庭衰落的一些表象描寫中加以分析。 作者善於抓住富有特徵性的細節,來描寫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狀,反映歸家家庭的敗落。歸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自從「諸父異爨」後,設置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四分五裂之狀)。先用籬笆相隔,後來更用一堵堵牆壁阻斷往來(「始為籬,已為牆」)。尤其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廳』非『庭』也)」,寥寥幾筆,將一個封建大家庭分家後所產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寫祖母到項脊軒來,鼓勵作者讀書求仕,光宗耀祖這件事,同樣可透析出歸家家道衰落的狀況。歸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間擔任朝廷官員(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讀書久不效」,兒輩們科舉無望,反以分家為能事,鬧得個鍾鳴鼎食之家四分五裂,烏煙瘴氣,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孫兒歸有光的身上了。 最後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借物抒情,表現了作者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項脊軒年日之久。

如對於我的解答有問題,歡迎繼續追問~
如果滿意,請點擊「採納為滿意答案」,謝謝:)

⑥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是什麼詩

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這句話的意思是: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的,現在已經長得挺拔高大,枝繁葉茂像傘一樣了。

原文選段: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

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後,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旁學寫字。我妻子回娘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麼,什麼叫小閣樓呢?」

這以後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卧床沒有什麼(精神上的)寄託,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這之後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親手種植的,現在已經高高挺立,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

(6)蘭花老屋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項脊軒志》原文可分為兩大部分,自「余既為此志」以前為《項脊軒志》。若干年後,又加了一段後記,就是「余既為此志」起的一些話。所以全篇可分為四段。

從「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到「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為第一段,是文中著意描寫軒室環境的部分,記項脊軒修葺前後的情況。這段先記項脊軒的「前身」,舊時南閣子破舊的情景。

一是很小:「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二是很舊:「百年老屋,塵泥滲漉」,三是漏雨:「雨澤下注」,四是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總之,項脊軒是一間不折不扣的陋室。經作者添窗檢漏,一番修葺之後,使得不漏不暗;又由於花木之置,小小軒室,居然成為勝境,成為幽雅的書齋。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這一小段在全文最具文采,於景可愛,於情則可喜。

⑦ 項脊軒志的原文和翻譯

項脊軒志原文: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堦寂寂 一作:階寂寂)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無此段文字;滬教版無此段。)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項脊軒志的翻譯

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裡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這座百年老屋,(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陽光照到,白天過了中午(屋內)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開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才明亮起來。我在庭院里隨意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家中的(這里不翻譯成」借來的」)書擺滿了書架,我仰頭高聲吟誦詩歌,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自然界的萬物皆有聲音;庭院、台階前靜悄悄的,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離開。農歷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過影子搖動,可愛極了。

然而我住在這里,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值得悲傷的事。在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為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在室內外設置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然後又砌成了牆,一共變了兩次。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喂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先母曾經常來。

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麼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

我們家讀書人很久沒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會,拿著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後你一定會用到它!」瞻仰回顧舊日遺物,就像在昨天一樣,真讓人忍不住放聲大哭。

項脊軒的東邊曾經是廚房,人們到那裡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著窗子住在裡面,時間長了,能夠根據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吧。

項脊生說:巴蜀地方有個名叫清的寡婦,她繼承了丈夫留下的硃砂礦,采礦獲利為天下第一,後來秦始皇築」女懷清台」紀念她。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諸葛亮出身隴中由務農出而建立勛業。當這兩個人還待在不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時,世人又怎麼能知道他們呢?我今天居住在這破舊的小屋裡,卻自得其樂,以為有奇景異致。如果有知道我這種境遇的人,恐怕會把我看作目光短淺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後,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旁學寫字。我妻子回娘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麼,什麼叫小閣樓呢?」這以後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卧床沒有什麼(精神上的)寄託,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然而這之後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植的,如今已經高高挺立著,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

(7)蘭花老屋擴展閱讀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作品。歸有光的遠祖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把小屋命名為項脊軒,有紀念意義。「志」即「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借記物、事來表達作者的感情。擷取日常瑣事,通過細節描寫,來抒情言志。他的風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借日常生活和 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感情。此文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項脊軒志》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記作者青年時代的書齋,著重敘述與項脊軒有關的人事變遷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回憶家庭瑣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文章緊扣項脊軒來寫,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為貫穿全文的意脈,將生活瑣碎事串為一個整體。善於拮取生活中的細節和場面來表現人物。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項脊軒志》被編入多種版本的高中語文課本。

歸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漢族,蘇州府太倉州崑山縣(今江蘇崑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

嘉靖十九年(1540年),歸有光中舉人,之後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御,作《御倭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歸有光六十歲時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故稱「歸太僕」,留掌內閣制敕房,參與編修《世宗實錄》。隆慶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歸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朴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又與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參考資料網路-項脊軒志

⑧ 幫忙看看這是什麼瓷器有沒有收藏價值(老房子里找到的,有損壞)兩面都有蘭花,字乙丑年,蘭

霍 真貨無疑 現代製品 還是批量生產 存世量大 超市裡就有的賣 好一點的 還有紫砂的 你的品相不好 還是別用了 跑氣

⑨ 懷念奶奶的詩或句子!

1、 她沒有去世,永遠在我心裡。

2、 奶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歷盡苦難而滄桑的一生!

3、奶奶操勞了一輩子,到年老的時候,也一刻也不停歇,每天還要在院子里忙前跑後,做飯、洗涮,喂豬,喂雞,照看孫兒,孫女……

4、因為我是老幺,所以小時候,家裡人很是疼愛我,特別是奶奶,是那樣疼愛和呵護我。

5、我和奶奶也形影不離,奶奶就是我童年的全部。由於那時候,奶奶年事已高,背也駝眼也花了,雖然身體硬朗,但已行動不便了,只能在屋裡做些家務活。於是,這時候,我既是奶奶的小尾巴,也是奶奶的小幫手。

6、每天我起床的時候,都能吃到奶奶為我調好的一碗熱乎乎的白糖熱粥,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頓早飯,至今卻讓我回味無窮,懷念不已。

7、雖然奶奶不識字,沒文化,但奶奶對我的呵護,對我的關懷和愛,卻讓我感激涕零,終生難忘啊!

8、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奶奶的追憶和懷念卻是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深厚了啊……

9、這就是我的童年,這就是奶奶和我的童年往事,還有那些星星點點的記憶碎片,將永遠埋藏在我的心靈深處。

10、想不到的是,我還沒來得及兌現我的諾言,您就這樣急匆匆地走了,奶奶啊,您是我心頭永遠的痛呀!我為我不能為您盡到孫兒的孝道,而感到深深的遺憾啊!

⑩ 老房子翻修,味道大的不敢住,有沒有什麼辦法聽說可以找蘇州甲醛治理的公司對嗎

無論是老房翻修還是新房裝修,氣味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裝修的甲醛味揮發,您其實最需要除甲醛來消除異味,下面我就給您介紹幾種除甲醛的方法:

一、別墅裝修之通風除甲醛法

推薦指數:★★★★★

通風方法要求我們通過室內空氣的循環減少室內有害氣體的含量,同時減少此類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特別是在冬季,人們經常關閉窗戶,室內和室外的空氣不能循環和更換,這不僅會增加室內甲醛含量,而且還將繼續積聚,達到很高的濃度。因為風是流動的,通風不僅是為了保證室內空氣中的新鮮氧氣,也是為了在家裡移動時清除有害物質。一般新房裝修完工後用通風方法來去除甲醛,需要打開窗戶保持通風,少則一個月,多則兩三個月。

別墅裝修去除甲醛


四、別墅裝修之化學除甲醛法

推薦指數:★★★

活性炭雖然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但是治標不治本,也就是說,它只能吸收部分被污染的空氣,但對污染源的影響不大。此時,我們可以採用以化學因子反應為基礎的化學方法,徹底解決污染源的根本問題。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它是一種合成化學成分,那麼它也可能含有其他污染物,所以很有可能對家庭造成二次污染,對於市場上的甲醛化學品,我們在購買時必須仔細閱讀,仔細詢問,否則,一旦造成二次污染,就會得不償失。

甲醛的去除方法有很多,我暫時給您介紹這幾種除甲醛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家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除甲醛方法。

熱點內容
晉城市廣場蘭花城招聘 發布:2025-10-12 17:36:53 瀏覽:470
手接櫻花的圖 發布:2025-10-12 17:36:38 瀏覽:551
田園海棠植物 發布:2025-10-12 17:34:58 瀏覽:586
沁竹丁香 發布:2025-10-12 17:34:54 瀏覽:177
十一支黃玫瑰 發布:2025-10-12 17:34:22 瀏覽:16
長沙濱江海棠灣 發布:2025-10-12 17:04:27 瀏覽:487
各種蘭花圖片及名稱 發布:2025-10-12 17:02:43 瀏覽:208
蘭花慶國慶 發布:2025-10-12 16:51:01 瀏覽:900
柔媚海棠花 發布:2025-10-12 16:13:40 瀏覽:378
蘆名星百合 發布:2025-10-12 16:04:35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