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荷花寺
⑴ 跟荷花有關的詩詞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小池》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
——朱庭玉《天凈沙·秋》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5、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王昌齡《采蓮曲》
6、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蘇軾《江神子·江景》
7、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8、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9、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李商隱《贈荷花》
10、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李商隱《贈荷花》
11、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秦觀《納涼》
12、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⑵ 有關荷花的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里《小池》
⑶ 關於荷花的詩句10首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釋義: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上頭。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釋義: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3、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釋義:庭院前落盡了梧桐的葉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日的風姿。
4、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釋義:小池塘里,風中的水草獵獵有聲,雨後的荷花更散發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滿院都是荷花的香味。
5、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
釋義: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
6、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釋義: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7、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
釋義: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8、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李商隱《贈荷花》
釋義: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9、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釋義: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出清脆的響聲。
10、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李商隱《贈荷花》
釋義: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⑷ 有關荷花的詩句
與荷花有關的詩句
1、《蓮》
唐·溫庭筠
綠塘搖艷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萍。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2、《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3、《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4、《荷葉》
宋·歐陽修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新荷》
宋·朱淑真
平波浮動洛妃鈿,翠色嬌圓小更鮮。
盪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
7、《荷花》
宋·宋伯仁
綠蓋半篙新雨,紅香一點清風。
天賦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8、《東湖看荷花呈願父》
宋·宋自遜
團團堤路行無極,一株一步楊柳碧。
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
9、《荷花》
宋·蘇泂
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
昨夜夜涼涼似水,羨渠宛在水中央。
10、《荷花》
宋·王月浦
雨餘無事倚闌干,媚水荷花粉未乾。
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
⑸ 有關荷花的古詩
關荷花的古詩有:贈荷花
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版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權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5)有關荷花寺擴展閱讀:
這首詩的含義明確易懂,主要是以「荷葉」為主題,使它能誦易曉,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跡,與議婚熱戀之時的《荷花》詩前後相應。
這首詩明裡句句都是寫花,但實際上句句都是寫人,借荷花表明自己的心曲。這既說明自己與女方可堪匹配,是天生的一對兒;又表明了兩人相配之美滿;又表明了自己的心願與憂慮。委婉含蓄,耐人尋味,在眾多的詠物詩中實屬上乘之作。
⑹ 蓮花寺的概況
蓮花寺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山頭鎮河北東村西北山頂。該寺古稱「七神堂」,據說為唐王李世民率兵東征路過該處時又渴又飢,發現山上有大片桑林果實累累,遂摘食桑葚,體力因此得以恢復,取得東征勝利。李世民做了皇帝後,下旨封該處桑樹為「樹王」,並在此修建了「吃葚堂」,後訛傳為「七神堂」。2002年,釋仁清法師在四方信眾支持下,殫精竭慮,難行能行,終於在「七神堂」廢墟上建起了蓮花寺,使華夏大地又多了一方凈土。
⑺ 有關"荷花"的古詩
一首是: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還有一首是: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北,
魚戲蓮葉中。
⑻ 寫幾首有關荷花的古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江南
兩漢 佚名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
唐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荷花
宋 張耒
芙蓉花開秋水冷,水面無風見花影。
飄香上下兩嬋娟,雲在巫山月在天。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宋 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
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荷花
唐 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贈荷花
唐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采蓮曲
唐 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其一】
宋 王安石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⑼ 蓮花山寺的相關傳說
1000多年以前,龍岩城稱苦草鎮。鎮西南5里有座風光綺麗的蓮花山,山上有個綠蔭隱蔽的蓮花寺,寺里有個法行高超的蓮花和尚,傳說這個和尚原是泉州少林寺的二方丈,因與主方丈不和而離寺出走,他隨手帶有兩件寶:銅鑼、皮鼓。他出遊閩西之後,便在蓮花寺住下。他心地善良,手勤腳快,栽花種樹把庵寺修整一新。蝶形山門兩旁寫著朱紅對聯:「晨鑼驚走瘟災星,暮鼓迎來豐稔年。」橫披是:「福佑四方」。這位和尚數年如一日地每天按時鳴鑼擊鼓為鄉民祈求安寧。說也怪,這鑼鼓非比尋常,只要是它的聲音所及之地,到處人畜平安,五穀豐登。苦草鎮的人民非常感戴這位和尚,視蓮花寺的鑼鼓為珍寶。每年豐收之後,有不少人到蓮花山寺燒香,為鑼鼓披紅掛彩,熱鬧非凡。因此,寶鑼鼓的美名不脛而走,傳遍四鄉八鄰。
且說20里外的南陽壩有一個財主,名叫癩皮三,為人陰險狡黠,心狠手辣。他家有千畝良田,數百長工,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有一天,狗腿子賴邁狗告知蓮花山寺有寶鑼鼓之事,他聽後垂涎三尺,眉頭一皺,暗想:如果能得到鑼鼓,一來可保佑合家平安,歲歲年豐,二來每天鳴鑼擊鼓,可以指揮數百長工問候語時耕作。於是,便和狗腿子交頭接耳密謀一番。這天夜裡,蓮花山上松濤聲陣陣,片刻間,電閃雷鳴,天空下起大雨。幾個黑影鬼頭鬼腦地閃進寺內,取下鑼鼓,向西北方向奔去。此時,正在打坐的和尚聽到響動,從昏暗的豆油燈里見有人影閃過,便起身取下寶劍,跟蹤追擊。
癩皮三等人得手之後連滾帶爬,來到山下甘蔗嶺旁,只見河水猛漲,波濤洶涌,預先拴在柳樹邊的小船不知去向,只好四處尋找。這時,附近聞訊趕來的幾十個農民手持松明、木棍,喊聲震天,嚇得癩皮三等人,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癩皮三從河灘上找到小船,強盜們急急忙忙乘船橫渡,剎時蓮花和尚及一群農民趕到河邊。在松明火的照映下,只見賊船已劃到河中心。蓮花和尚怒不可遏,隨即手揮寶劍,口中念念有詞,頃刻間,狂風大作,雷雨交加。只聽一聲巨響,一道閃光從河中劃過,船翻人倒,全部淹死溪中,那鑼鼓也丟進水裡。蓮花和尚用劍向河中一指,剎時風平浪靜,河中露出兩塊大石頭來,天亮後,大家仔細一看,大塊的石頭象倒掛的鑼,另一塊象斜放的鼓。從此後,這個地方就叫石鑼石鼓,直到現在,還能見到一對「石鑼」和「石鼓」。
現任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