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縣荷花
㈠ 井岡山的行政區劃圖
1、郵編:343600 代碼:360881 區號:0796
拼音:Jǐng Gāng Shān Shì 英譯:Jinggangshan City
井岡山市位於江西省西南部,東鄰泰和縣,北接永新縣,南臨遂川縣,西接湖南省茶陵縣、炎陵縣。總面積1276平方千米①。總人口15.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萬人。
全市轄2個街道、5個鎮、12個鄉:茨坪街道、黃竹坳街道、廈坪鎮、龍市鎮、古城鎮、新城鎮、大隴鎮、拿山鄉、黃垇鄉、下七鄉、長坪鄉、坳里鄉、鵝嶺鄉、柏露鄉、茅坪鄉、葛田鄉、荷花鄉、睦村鄉、東上鄉。共有11個居委會、106個行政村。市政府駐紅軍路。
2、下轄劃分
茨坪街道(黃竹坳街道)(郵編 343600)
居委會4:紅軍路、桐木嶺路、新市場路、黃竹坳路
廈坪鎮(郵編 343603)
居委會1:廈坪
村委會5:廈坪、口前山、沉塘、復興、菖蒲
龍市鎮(郵編 343500)
居委會3:城北、城南、城西
村委會4:龍市、庄前、相公廟、石陂
古城鎮(郵編 343509)
居委會1:古城
村委會8:古城、塘頭、沃壤、城邊、坳頭、寺源、排下、長溪
新城鎮(郵編 343508)
居委會1:新城
村委會7:新城、曲石、排頭、黃廈、楓梓、金源、橋上
大隴鎮(郵編 343504)
居委會1:大隴
村委會7:大隴、中村、瑤背、橋林、樓下、源頭、井水背
拿山鄉(駐地 老嚴家 郵編 343604)
村委會10:溝邊、貴溪、北岸、長路、茶坪、江邊、勝利、南岸、拿山、小通
黃垇鄉(駐地 羅團 郵編 343605)
村委會5:黃垇、洪石、光裕、石角、福溪
長坪鄉(駐地 中煙 郵編 343608)
村委會3:中煙、長坪、仙口
下七鄉(駐地 圩尾 郵編 343606)
村委會6:下七、上七、楊坑、光明、洪坪、漢頭
鵝嶺鄉(駐地 白石 郵編 343511)
村委會6:白石、蕉陂、神源、塘南、荷田、上坑
柏路鄉(郵編 343506)
村委會6:柏路、長富橋、本安、楠木坪、水頭、下隴
茅坪鄉(郵編 343604)
村委會6:茅坪、壩上、馬源、大坪、桃寮、神山
葛田鄉(郵編 343503)
村委會5:葛田、古田、樹背、華嶺、洋坳
荷花鄉(駐地 大廟 郵編 343503)
村委會6:大倉、蒼沖、高隴、東源、虎嶺、大廟
睦村鄉(郵編 343502)
村委會8:睦村、社背、河橋、蕉塘、龜邊、上寨、星台、觀上
東上鄉(郵編 343501)
村委會10:東上、漿山、大亞山、橋頭、坳背、席塘、虎爪坪、蒲隴、瑤前、曲江
坳里鄉(駐地 橋頭洲 郵編 343509)
村委會4:坳里、渡陂、橋邊、寨下
㈡ 古田會議紀念館的歷史沿革
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民國六年(1917)經修葺後為小學校舍門前周圍有磚砌圍牆,建築為磚木版結構平權房,面積826平方米,由前後廳及左右廂房組成。後廳是當年小學校的課堂,古田會議就在這里舉行。左側廂房是會議期間毛澤東的辦公室。祠堂地板上留有當年代表們禦寒烤火的殘跡。屋外右側有紅軍閱兵台,左側有荷花池和水井。屋後杉柏參天。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3年對會址進行局部修繕,1962年進行全面維修,復原了當年會場原貌。1970年,在會址附近新建古田會議紀念館。先後獲得「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十大優秀社會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福建省一級達標紀念館」等眾多榮譽稱號。
㈢ 古田現在還有荷花和向日葵嗎(10月7日)
荷花還是有的,至於向日葵,古田有向日葵嗎?
㈣ 求兩篇贊美綠化工作的文章
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植樹節於1872年首創於美國,為了提倡植樹造林,世界很多國家紛紛仿效,目前,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有了植樹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又是一個文明古國,植樹造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遠古時代,我國勞動人民就有春天植樹的風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經》里有「誇父追日」的故事,說誇父臨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為森林,造福於人類,反映我們祖先植樹造林的美好願望。《禮記》也說:「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說春天植樹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為。在4000年前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的虞舜時代,就設立了執掌山林的官員「虞官」。夏禹時代,就出現了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周書·大聚篇》說:「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殷商時期,甲骨文上已記載人們在房前屋後栽花植樹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國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機構,負責掌管種植、護林等事務,為動員群眾植樹,甚至作出「不種者,無槨」(不種樹的人死後不給棺材)的規定。
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鎮街巷和大道兩旁種綠化樹,這是我國古代城市綠化的先聲,賈山《至言》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樹於青松」,便是證明。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澤之禁,給百姓分田植樹,而且對種樹作了具體規定:「男夫一人給田二十畝,課蒔余,種桑五十株,棗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種畢」,可見當時已經給農民規定植樹指標。據《開河記》記載,隋煬帝雖然是個窮奢極欲的皇帝,但他親自種柳,賜柳為楊,下令在開挖大運河的同時,要在河旁植柳,並給予獎勵:「柳一株,賞一嫌」(即絹一匹),後來出現了千里運河岸綠柳成陰的景觀。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驛站之間全種上行道樹,城鄉植樹之風也是年盛一年,正如孟浩然詩雲:「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為鼓勵植樹,下令凡是墾荒植桑棗者,不繳田租,對於規勸百姓植樹成績卓著的官吏,晉升一級,因而植樹的范圍更廣泛,當時從福建古田縣直至海南,除種上蒼翠松檜之外,還雜種荔枝,遠遠望去恰似一片連綿不絕的茂林。《元史·食貨志》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詔書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衣食以農桑為本」。並頒布了《農桑之制》,規定每丁每歲種桑棗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種榆、柳,均以種活長成為數;他還要求各級官吏督促實施,如失職或申報不實,須按法律論罪。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著名的游記中稱贊元代的植樹。明清時代,植樹造林規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稱帝後,以農桑為國之本業,令天下廣植桑、棗、柿、栗、桃,僅京都金陵(今南京)的鍾山,就種了50餘萬棵。
我國正式規定的植樹節是在近代,1915年,當時政府頒令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植樹造林,1928年4月,民國政府把孫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黨和政府極為重視植樹造林,將綠化中華列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毛澤東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新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1979年2月經全國五屆人大會通過,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一方面是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驚蟄之後,春分之前,氣溫明顯回升,樹木根系開始活動旺盛,這階段植樹容易成活,農諺雲:「伏天栽樹株株死,驚春栽樹棵棵生」,所以,這時候植樹,就在全國而言,最為適宜。
植樹趣聞
在我國古代,就有植樹造林、綠化山河的優良傳統,留下了許許多多開展植樹的遺聞趣事,值得人們記取和效行。
慶功栽楊
遠在西周時期,「常勝大將軍」沙浚其,每打完一次勝仗,都要命令全軍將士在沙場上「人種一樹,以慶武功」。從此,這種慶功栽種楊樹伴隨著這位用兵如神的將軍,遍種崇山峻嶺。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董壽,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1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由10萬余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後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壽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從此,「杏林」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
生兒植樹
據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生兒育女,要給每個嬰兒栽20株樹。等到結婚年齡,樹就可做車軲轆,按一棵樹可做三副軲轆,一副值3疋絹計算,20棵樹共值180疋絹,夠結婚費用。為嬰兒植樹,是當時盛行的風俗。時至今日,貴州的侗族等少數民族還有為出生子女種「女兒杉」的習慣。
思鄉植樹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已成為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寓志植樹
江西吉安縣固江鄉的「侯城書院」,生長著2株枝繁葉茂的的柏樹,距今已經700百多年,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代在此讀書時所栽。當時共種5株,其中有一株是尾梢入土,蔸根朝上倒栽,學友們不解其意,文天祥說:「吾異日大用,必盡忠報國,此柏當年也。」後來,所種柏樹成活後,倒栽的那棵枝葉倒垂,別有異趣,歷代名人紛紛慕名瞻仰它的風姿,清代詩人胡友梅還寫過《侯城書院古柏》詩來贊美它。
刺史種柳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時,不但大力提倡植樹造林,他自己還「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他還發動民眾綠化柳江沿岸,並詼諧地寫道:「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朱元璋種柿
朱元璋少時家貧,經常挨餓。一次,已兩天沒吃飯的朱元璋看一棵柿樹結滿了成熟的柿子,急忙采來充飢。他當了皇帝後,不忘柿樹之「恩」,下令百姓每戶種2株柿樹。
左公植柳
左宗棠在任陝甘總督時,東起潼關,西到新疆,頒令沿途種植樹木,而且布告周知:「有毀樹者,即軍法從事。」他在新疆戍邊時,又令士兵自玉門關至迪化(今烏市)、阿克蘇,沿途植柳,長達數千里,曾寫有「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詩句。如今平涼、六盤山和阿克蘇等地,還有一些當年種植的幾人合抱的「左公柳」。
中山植樹
孫中山從小就愛植樹,17歲留美回國時,從檀香山帶回一棵酸豆樹親手栽在庭院內。他強調中國必須「急興農學,講求樹藝」,並倡導「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狀:「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他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並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植樹的好處
首先,植樹造林為人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種香甜鮮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葉;還有滋補身體的冬青樹上的女貞子,鮮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銀杏等珍貴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築,開採煤炭,交通運輸,製造車輛、船舶、尺機,修建橋梁、碼頭,造紙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結構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開采1000噸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農業生產中,我們使用的大量農具也離不開木材。
木材加工產品更受到人們的喜愛。鋸末水解可得葡萄糖、灑精等物質。50公斤鋸末可提取糖槳37公斤或結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鋸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飼料酵酶18公斤,醛4.2公斤,乾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樺樹皮可提煉樺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來配製木材防腐劑,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質。用1立方米木材,能製成150多公斤的人造絲或人造毛,相當於7.5畝棉田的年產量或20隻~30隻羊的年產毛量。還有用於房屋建築、傢具等用的膠合板、纖維板大都是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剩餘的「廢物」製成的。至於車輛上的輪胎,大家肯定知道是從橡膠樹上「脫胎」而來的。
其次,植樹造林可為人類提供氧氣,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們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氣,吸出二氧化碳,樹正好相反,它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不斷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據統計,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由於森林具有遮蔭避風、樹木呼吸和蒸騰作用,因此有成片樹林的地方冬暖夏涼,可以避暑療養。樹木能粘附空氣中的塵埃而使空氣清潔、新鮮。科學測試表明:一畝樹林一個月可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塵埃20噸~60噸。此外,樹木在呼吸過程中,產生大量特殊空氣,能治療一些疾病,對人體有良好作用,比如,樺樹、楊樹、檜樹等能分泌出植物雜菌素,可以殺死白喉、肺結核、傷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兩旁栽樹可以降低噪音,多種多樣的樹型、花果和翠綠的枝葉可以美化環境,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環境。
再次,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國許多地方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黃河流域,由於土質鬆散,每到雨季,雨水沖刷,大量泥沙流入黃河,致使河水變渾,河床增高,給防洪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多植樹,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為樹木有龐大的根系,這些根系像一隻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樹根吸收畜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樹造林。因為「沙漠向人類進攻的主要武器是風和沙」(竺可楨語),大量植樹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護林,減少風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風沙的作用。
㈤ 浙江衢州開化哪裡好玩
錢江源
錢江源風景名勝區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的開化縣北部,是錢塘江的源頭,由蓮花塘、卓馬坑、蓮花溪、水湖、楓樓等景區組成,總面積72.7平方公里。1997年10月經縣政府批準定為縣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12月經市政府批准列為市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升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錢江源森林公園基本情況-水湖景區-楓樓景區-蓮花溪景區(錢江源大峽谷)-蓮花塘景區
森林公園是景區的主體。1992年,經原林業部批准,我縣在縣林場齊溪分場建立了錢江源森林公園,1999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升格為國家級。公園總面積7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45平方公里,擁有生態公益林面積4.75萬畝。公園規劃建設8個功能區,其中5個瀏覽區、1個保護區、2個生產實驗區。
齊溪水庫大壩及湖面是景區的一大景觀。該水庫建成於1986年,屬中型水庫,總庫容4575萬立方米,正常庫容38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182.65平方公里,是目前我縣庫容最大的水庫。齊溪電站共有2座發電廠房5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3000千瓦,年均發電量4000萬千瓦時。水庫在蓄水發電的同時,兼有防洪抗旱任務,農田灌溉面積達6萬畝。
錢江源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錢江源森林公園總面積45平方公里。公園內有數萬畝原始次生闊葉林,木本植物720餘種,包括南方紅豆杉、長柄雙花木、紅楠等在內的一大批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景區內活躍著黑麂、棕熊、紅嘴藍鵲、相思鳥等大量的鳥獸。整個公園群山起伏,流泉飛瀑,景色秀美,千米以上高峰有25座,由水湖、楓樓、蓮花溪、蓮花塘、卓馬坑五大景區組成,目前已經開發的景區有水湖、楓樓、蓮花溪(錢江源大峽谷)、 蓮花塘。
㈥ 請問:龍岩汽車站到古田鎮古田會議遺址怎麼坐車
到老汽車站買票,14元每人,路程1個小時左右,到了古田會址入口直接下車,沿著一條步道走進去沒幾分鍾就到啦!
先去瞻仰古田會址,然後欣賞向日葵花,荷花,稻田,拍拍照留念一下;
㈦ 古田錢來山風景區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8
㈧ 水葫蘆的危害!
網路上很多,具體水葫蘆的危害:雖說水葫蘆本身有很強的凈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蘆覆蓋河面,容易造成水質惡化,影響水底生物的生長。水葫蘆繁殖速度極快,生長時會消耗大量溶解氧,幾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詞。滇池、太湖、黃浦江及武漢東湖等著名水體,均出現過水葫蘆泛濫成災的情況,耗費巨資也無法根治。水葫蘆給滇池造成損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種危害的經典案例之一。20世紀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觀河—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遊路線,遊客可以從市內乘船游覽滇池、西山。但90年代初,大觀河和滇池裡的水葫蘆瘋長成災,覆蓋了整個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致使這條旅遊路線被迫取消,在大觀河兩岸興建的配套旅遊設施只好廢棄或改做其他用途,大觀河也改建成地下河。這些只是直接的經濟損失,由水葫蘆造成的生態損失卻很難估量。福建媒體報道了2007年中國的第一次水葫蘆暴發,自閩江上游來襲的水葫蘆覆蓋水口大壩整個庫區,面積近2400畝。隨後,水葫蘆這個名字不斷出現在各地報紙上,成為今年上半年以來曝光率最高的植物:4月中旬,水葫蘆現身三峽庫區周圍,其中宜昌黃柏河的水葫蘆已經封鎖河道;5月中旬,四川南充市滑灘河水葫蘆堵塞河道3公里;6月初,重慶花溪河水葫蘆封鎖4公里;同期,位於嘉陵江上的華能四川青居水電站遭到大量水葫蘆入侵;7月初,浙江省錢塘江上游暴發水葫蘆,富春江水庫亦未能倖免;同期,上海金山、松江兩地水葫蘆大規模暴發,僅金山區每天打撈至少550噸;8月中旬,安徽省安慶市蓮湖水葫蘆侵佔近千畝水面;9月初,湖南撈刀河水葫蘆暴發,厚達3米,打撈者可在其上行走,而之前瀏陽河水葫蘆已經封鎖河面綿延數公里;江山須江也泛濫過水葫蘆…… 2012年1月31日福建水口鎮灣口村段[2]2007年9月6日,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直管的海塘物業管理公司在錢塘江面發現了水葫蘆,為及時清理水面,該公司已派出6隻打撈船,80多名保潔員日夜不停打撈。截至9日,已打撈350噸。據悉,水葫蘆生長速度很快,能在短期內把整個水面遮掩住,消耗大量溶解氧,逼得水生物無法生存,特別是在秋季,它的根葉會迅速腐爛,不僅堵塞水上交通,還會污染水源。2012年1月31日,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灣口村段,浩浩盪盪的水葫蘆延綿閩江近10公里,如同草原。遭水葫蘆圍困,魚苗都無法放養。
㈨ 古田會議舊址旅遊攻略丨古田會議舊址好玩嗎
田會議址,相信很多人都去過吧,對去學習了「古田會議」精神的內涵,對專增強愛國情懷具有屬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去散心的,這次主要分享一下自己個體驗。
方法/步驟
古田會議址:位於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古田鎮,此處地勢較為平坦,空氣清新。既可以緬懷革命老一輩的革命精神,也適合散心、陶冶情濤。
古田會議址一日游
道路很寬廣,也特別干凈,適合自駕遊玩。當地的建築貌似有統一規劃的,非常和諧統一,也富含特色,非常具有觀賞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偉大毛澤東同志,革命初期的號召。最後也證明了這句話是真確的,為統一祖國有著著重的意義。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的紀念園。他偉岸的身軀,就好像重映出當初風彩。
還有文化紀念廣場,各種古聲古色的建築,場景。對了還有紅軍飯哦,沒有吃過的可以來去親自體驗一下。建議夏天,荷花盛開的季節過去。在會議址前面,有一大片荷花園,可惜我去的時候就只剩蓮藕了。一個阿姨還給我一個,給我做紀念,就說到這吧,更多體驗留給大家,嘻嘻。
古田會議址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