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荊芥

蘭花荊芥

發布時間: 2022-02-15 12:00:50

⑴ 西蘭花與生菜相剋嗎

西蘭花與生菜不相剋。例如西蘭花生菜玉米沙拉,所需用到的食材:西蘭花、生菜、玉米、沙拉回醬各答適量。

第一步:將生菜清洗干凈。

⑵ 蕁麻疹能吃西蘭花炒木耳和胡蘿卜嗎

可以吃。一次痊癒: 地膚子20 白芷 防風 川椒 透骨草 苦參 獨活 荊芥 一支蒿各15克,3斤水煎30分鍾,洗全身。

⑶ 鱸魚泥鱸魚泥和西蘭花可以一起吃

鱸魚泥鱸魚西蘭花可以一起吃,這幾種食物並不起沖突
鱸魚和什麼不能一起吃?

鱸魚不能和牛肉、羊肉一起吃,而且也不能和中葯荊芥或者乳酪同食,否則會引起身體不適,甚至更加嚴重。

雖然鱸魚可以下奶,對於孕媽懷孕期間出現的水腫症狀有緩解的功效,適宜貧血頭暈人們食用,不過患有皮膚病瘡腫的人就不能吃鱸魚了,避免加重了病情

⑷ 荊芥和紫荊花

荊芥 荊芥漢語拼音:Jingjie
【名 稱】
植物學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葯材學名: Herba Schizonepetae。
中文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貓薄荷假蘇、鼠蓂(《本經》)、鼠實、姜芥(《吳普本草》)、穩齒菜(《滇南本草》)、四棱桿篙(《中葯志》)。
處方名:荊芥 荊芥穗 炒荊芥 荊芥穗。
【荊芥】 荊芥——桑一又
荊芥原名「假蘇」,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葯用其乾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
荊芥為發汗,解熱葯,是中華常用草葯之一。能鎮痰、怯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小兒發熱抽搐。婦女崩漏。產後血暈及腮鰁腫脹。止血通常取芥穗炒黑碾末面和黃酒外塗。
補肚子止瀉,如遇驚嚇,受涼。久治不愈,取鮮荊芥嫩草一棵,兩顆薄荷,三顆車前。燉雞蛋黃兩個。連湯喝下。即日康復。
突然肚子疼,用雙手按部齊眼。女的正轉六圈, 再反轉六圈, 來回六次。男的反轉九圈, 再正轉九圈, 來回九次。很快會緩解。如遇小孩肚子疼不能站立直腰。馬上灌食用豆油花生油植物油一小盅。
【科屬分類】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屬:荊薺 Schizonepeta
本葯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的乾燥地上部分。

紫荊花 ※有兩種常見花卉都可稱為「紫荊花

一:豆科紫荊花
【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ee
【特徵】花小而密,先開花後長葉,初春開花,多分布在北方。
二:蘇木科紫荊花
【學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特徵】花大而艷,常綠喬木花葉同在,深秋開花,多分布在南方特別是嶺南。
[編輯本段]蘇木科紫荊花(洋紫荊)
【花卉名稱】紫荊花蘇木科紫荊花(洋紫荊)
【英文名稱】Hong Kong Orchid Tree
【中文別稱】紅花羊蹄甲、洋紫荊、紅花紫荊、艷紫荊、香港櫻花、香港紫荊花
【拉丁學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科屬分類】蘇木科(另一分類為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
【產地分布】首先發現於我國香港地區,現分布於滇、桂、粵、閩、海南等南部省區,台灣省也有栽培。印度、越南也有分布。
【簡介】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區政府贈送的禮品《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噸,用青銅鑄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長,座落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的海邊,已成為香港的標志之一。
紫荊花又叫紅花羊蹄甲,為蘇木科常綠中等喬木,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但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的蹄甲,故此得名。 花期冬春之間,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紫荊花終年常綠繁茂,頗耐煙塵,特適於做行道樹;樹皮含單寧,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樹根、樹皮和花朵還可以入葯。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達10m。單葉互生,革質,闊心形,長9~13cm,寬9~14cm。先端2裂深約為全葉的1/3左右、似羊蹄狀。花為總狀花序,花大,盛開的花直徑幾乎與葉相等,花瓣5枚鮮紫紅色,間以白色脈狀彩紋,中間花瓣較大,其餘4瓣兩側對成排列,花極清香。
洋紫荊這種花朵貌似蘭花的植物形態優美,而且容易培植。這種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荊喻為「窮人的蘭花」。洋紫荊樹一般高約七米,一般可生長四十年。這種植物很易紮根生長,並不需要特別環境,只要周圍空間廣闊,陽光充沛,常有和風吹拂,便可茁壯成長。
羊蹄甲屬植物品種繁多,喬木、灌木、攀緣植物凡數百種。所有品種的葉端均分裂為二,葉脈生於葉底。洋紫荊和宮粉羊蹄甲都是蘇木科羊蹄甲屬植物。洋紫荊的葉和花都跟宮粉羊蹄甲極相似,但開花時便很易識別。深紫色的洋紫荊每年十一月至三月開花。粉紅、白或黃色的宮粉羊蹄甲則在二月至五月開花。
【生長習性】
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長較快。

【繁殖方式】
洋紫荊不易結籽,宜用無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荊落葉後發芽前,此時枝條萌芽能力強,採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壯健枝條,進行快繁。採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長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應在芽眼上1cm處,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莖節部,這樣有利於生根,也好識別上、下端,不致於極性倒置。用300—500PPM濃度的生根粉劑液,加沾土混勻攪成糊狀,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狀泥中,沾上糊泥漿後快繁於智能苗床.1個月後洋紫荊的離體材料下切口處有白色小點,這就是根尖,約再過半個月須很長出。平均成活率達70%以上。
紫荊花又名紅花紫荊,花瓣長達五至七厘米,四季開花,花期長,花朵艷麗,開花後即無法結果,因此紫荊花以播種、扦插、分株、壓條等方式繁殖。
扦插以一二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長度為10厘米左右,下口要斜剪切,上口要平整,如果用生根劑浸泡後生根效果更好,於春夏之交時節進行,將枝條上的小花去除,插於河沙或蛭石中生根快,注意保溫保濕,最好用塑料薄膜覆蓋,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初次要澆透水,以後要根據基質的干濕度合理澆水。溫度偏高時要通風降溫,濕度低時要噴水,當然扦插環境要以半陰為宜,不能全陽或全陰,否則不利於生根
【園林用途】
洋紫荊樹冠雅緻花大而艷麗,葉形如牛、羊之蹄甲,極為奇特,是熱帶、亞熱帶觀賞樹種之佳品。宜作行道樹、庭蔭風景樹。該花單朵花4~5天,整株花期長達近半年,洋紫荊花以行道樹在香港地區廣為栽培,該花具有花期長,花朵大,花形美,花色鮮花香濃五大特點。現在紫荊花已成為香港的象徵 。
【植物歷史】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的鋼線灣被一名法國外方傳教會的神父發現,並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e)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香港的象徵紫荊花並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種加詞被命名為「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標本相信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1965年,洋紫荊正式被定為香港市花。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台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2004年,香港大學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於美國植物學會的植物學術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發表研究文章,從洋紫荊的外部、花朵及種子的形態,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與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作對比及分析,證實洋紫荊並非獨立品種,而只是前述兩個品種雜交而成的混種。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種變種 ,nov. (nova)表示這個是新的名稱)。由於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的洋紫荊的復製品。因此,洋紫荊的基因池受到局限,這解釋了洋紫荊對病菌的抗抵力較弱的原因。

湛江市的市花

紫荊花也是廣東省湛江市的市花.
[編輯本段]豆科紫荊花
【花卉名稱】紫荊花
【中文別稱】紫荊、紫珠、滿條紅
【拉丁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科屬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亞科:蘇木亞科 Caesalpinioideae
屬: 紫荊屬 Cercideae
亞屬: 紫荊亞屬Cercis
【性狀】
豆科紫荊屬.單葉互生,全緣,葉脈掌狀,有葉柄,托葉小,早落。花於老幹上簇生或成總狀花序,先於葉或和葉同時開放;花萼闊鍾狀; 5齒裂,彎齒頂端鈍或圓形;花兩側對稱,上面3片花瓣較小;雄蕊10,分離;子房有柄。莢果扁平,狹長橢圓形,沿腹縫線處有狹翅;種子扁,數顆。紫荊為落葉喬木,經栽培後常成灌木狀。葉互生,近圓形,頂端急尖,基部心形,長6—14厘米,寬5—14厘米,兩面無毛。花先於葉開放,4—10朵簇生於老枝上;小苞片2,闊卵形;花玫瑰紅色,長1.5—1.3厘米,小花梗綱柔,長0.6—1.5厘米。莢果狹披針形,扁平,長5—14厘米,寬1.3—1.5厘米,沿腹縫線有狹翅不開裂;種子2—8顆,扁圓形,近黑色。花期4—5月。
【用途】
紫荊先花後葉,花色艷麗可愛,常常被種種於庭院、建築物前及草坪邊緣叢植觀賞。其樹皮花梗還可入葯,有解毒消腫之功效;種子可制農葯,有驅殺害蟲之功效。具有清熱涼血、祛風解毒、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風濕骨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閉經、蛇蟲咬傷、血氣不和、狂犬等病症。木材紋理直,結構細,可供傢具、建築等用。
【觀賞特性】
早春葉前開放,無論枝、干布滿紫色花朵,艷麗可愛。葉片心形,圓整而有光澤,光影相互掩映,頗為動人。宜叢植庭院、建築物前及草坪邊緣。因開花時葉尚未發出,故宜與常綠松柏配植為前景或植於淺色的物體前面,如白粉牆之前或岩石旁
【產地習性】
紫荊原產於中國,在湖北西部、遼寧南部、河北、陝西、河南、甘肅、廣東、雲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性喜歡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櫱性強,耐修剪。

【繁殖方式】
播種、分株、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主要以播種為主。

【常見的病害】
紫荊常見的病害主要是角斑病:
症狀: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呈多角形,黃褐色,病斑擴展後,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嚴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導致葉片枯死,脫落。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來年浸染源。②發病時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葯用價值】

氣味:(木、皮)苦、平、無毒。
主治:
1、癰疽發背,腫毒流注。用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葯(炒)二兩、生白術一兩、木蠟(炒)一兩,共研為末,用蔥湯調熱敷塗患處,瘡不甚熱煮,用酒調敷;痛得厲害或筋不能伸,葯中再加乳香。
2、鶴膝風。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3、痔瘡腫痛。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4、產後諸淋。用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

⑸ 西蘭花能和胡蘿卜一起給寶寶吃嗎

胡蘿卜和西蘭花能一起吃,在餐廳中也可以看見這道菜。

可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可以增強內抵抗力、降糖降脂、防癌容抗癌、增強機體免疫力。

(5)蘭花荊芥擴展閱讀:

胡蘿卜和西蘭花能一起搭配成一盤菜,採用水燙的方法,可以使保留原來營養的情況下,爽口清脆。

胡蘿卜不僅富含胡蘿卜素,還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鐵、磷等維生素和礦物質。由於胡蘿卜中的維生素B2和葉酸有抗癌作用,經常食用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癌能力,所以被稱為「預防癌症的蔬菜」。西蘭花味道鮮美,營養也很高,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還具有抗癌功效,其功效已經被全世界人認可,西蘭花的平均營養價值及防病作用遠遠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這兩種蔬菜營養價值高,色彩艷麗,搭配在一起,用蔥蒜稍微調味,即可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小菜。

這兩種食材是可以一起使用的,而且這道菜營養價值高。

⑹ 像蘭花一樣的植物,有荊芥的味道

就能辦一樣的植物,有境界的味道,象徵南方,初中哪的考研是一種比較好的美花

⑺ 蘭湯沐浴配方

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在《雲中君》中雲:「浴蘭湯兮沐芳華」,記載了古戰國時人們就用中葯澤蘭煎湯沐浴潔身了。不過當時的中醫葯浴,是皇宮貴族自身驅邪、保健、養生、招待達官貴人的一種禮儀。
用作葯浴的中葯多為芳香的麝香、零陵香、檀香、丁香、澤蘭、藿香、紫蘇、菖蒲,以及名貴花類如桂花、珠蘭、蘭花、山梔花、白蘭花、玫瑰花、月季花等等。因此,人們又稱為「香湯浴」。秦漢以後,香湯浴便發展成為防病、保健、養生、療疾的中醫葯浴療法。
端午節,按照習俗,人們要舉行一系列醫葯保健活動,藉以預防疾病。「草葯浴」就是這種習俗的一個內容。屈原的「浴蘭湯兮沐芳華」曾在民間十分盛行。
芳香浴的劑料是用中草葯配以適量高級混合香料或香水精合制而成的。中草葯以芳香型植物為主,有當歸、川芎、白芷、霍香、丁香、佩蘭、玉竹、冰片、香料等。現代醫葯學研究證明,這些葯物中含有揮發油、生物鹼等抑菌、殺菌物質。
端午傳統的「草葯浴」除了用香草外,還用鮮艾草、菖蒲、銀花藤、野菊花、麻柳樹葉、九節楓、蕁麻、柳樹枝、野薄荷、桑葉等煎水沐浴。
中醫認為:具芳香開竅、溫氣血、散寒濕、消毒、防腐之功效,艾葉浴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菖蒲葉及根芳香化濕可治惡瘡疥癬。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消除老年斑、汗斑有一定作用。新鮮的桑葉性味苦、甘、寒,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等功能,用它煮水洗澡,可使皮膚變細嫩。薄荷揮發油有發汗、解熱及興奮中樞的作用,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的病人洗浴特別有用,還能麻痹神經末梢,可消炎、止痛、止癢,並有清涼之感。夏季常用此沐浴,可防治濕疹、痱子等皮膚病。野菊花有散風、清熱、解毒、明目、醒腦的作用;黃菊花清熱解暑、美容肌膚,最宜腦力勞動者洗浴。銀花藤有清熱解毒、通經絡的作用,沐浴後,涼爽舒暢,可敗毒除燥,治痱效果最理想。用桉樹葉、麻柳葉、九節楓、柳葉、蕁麻等草葯沐浴時,具有祛風除濕、活血 消腫、殺蟲止痛,止癢嫩膚等功效
端午節前後天氣轉熱,空氣較為渾濁,蟲蚊等開始孳生,是流行疾病多發和傳播的季節,古時無法抵擋天災人禍的先民,便稱5月為「惡月」,寓有深惡痛絕之意。所以在民間流傳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諺語。

古時人們為了避邪趨吉,防範瘟疫滋生,邪魔逞凶,便將蛇、蜈蚣、蠍子、蟾蜍、壁虎「五毒」剪紙圖像,貼在門上和房間的牆壁;有的是在紅紙上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認為毒物已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有的是把五毒的形象系在兒童手臂上;民間還有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等風俗,以避諸毒;有的是在端午節前後燃「蒼術白芷」和衣櫥櫃里懸掛「衣香粉」,用以驅蟲辟邪、凈化空氣。到宋代又演化出「昧符」、「吉祥葫蘆」。清代,時興「倒災葫蘆」風俗,是把貼有五毒形狀的葫蘆倒掛於門楣,表示已將五毒之氣泄盡。《燕京歲時記》中說:「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泄毒氣。」
附1:古方煙熏劑
配方:白芷、艾葉、蒼術等
友情提示
1 使用時請將煙熏劑放在耐火的盆器內,點燃後使之處於暗火狀態。
2 使用時先將門窗關好,並清楚周邊易燃物品,密切注意安全,切忌明火狀態燃燒,煙熏完畢,盆器移出屋內,防止暗火復燃。
3 本煙熏劑對人體無害。
附2:傳統「衣香粉」
配方:白芷、陳皮、木香、甘松等,研細粉備用。
作用:[去除異味、吸濕防霉、抗菌驅蟲。
替代樟腦丸,因樟腦丸[size=10.5pt]含對二氯笨、萘的樟腦丸,屬於農葯類產品,一般用於工業品或農業品的防蛀。不宜用於生活類用品。大量實踐證明,苯類物質對人體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定為強烈的致癌物質。
端午也稱「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大戴禮》記載有「沐蘭湯」的古俗,屈原的《九歌·雲中君》中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 葯浴的應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葯浴可以減輕疲勞,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去除污垢,使身心舒暢、精神爽快。加入中葯的葯浴不光具有沐浴的功能,還可通過皮膚在溫水作用下的強滲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葯成分,疏通筋骨關節,改善體內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環,起到祛病、護膚、美容的作用。現在民間多用新採摘的艾葉、菖蒲等浸泡或煎煮後進行洗澡,可以預防和治療痱子、癤瘡。端午傳統的草葯浴一般採用新鮮的草葯煎水製成,如鮮艾草、菖蒲、銀花藤、野菊花、麻柳樹葉、桉樹葉、九節楓、野薄荷、桑葉等等。這樣的草葯浴,不但可以讓人放鬆精神、消除污垢,還可以解暑鎮痛、散風清熱、活血消腫、止痛止癢,防治濕疹、痱子等皮膚病。此外,如果用來洗頭,還具有清腦醒神、去頭皮屑的功效,用來洗臉,可消除臉上的暗瘡,防止青春痘的滋生。直至今天,在我國南方的大多數地區,也還保存著端午葯浴的傳統。

附:常用葯浴方:
瘦身浴
方一組成:荷葉100克、澤瀉75克、防己100克、柏子仁100克
方二組成:明礬6克,荷葉、薄荷、山楂葉、茶葉、霍香、冬瓜皮、海藻、白芷各10克,麻黃、車前子、荊芥各15克
適應症有潤滑皮膚、去油脂、除臭輕身的作用
白芷木香葯浴方
組成:白芷、桃皮、木香各等分
功能:香體、祛風行氣、通經活絡
用法:煎洗洗浴
適應症:各種皮膚病均可適用

五枝葯浴湯
組成:槐枝、桃枝、柳枝、桑枝各一把,麻葉250克
功能:調養血脈,疏導風氣
用法:煎湯洗浴
適應症:皮膚瘙癢、皮疹等,夏季使用效果最好

熱點內容
風鈴櫻花樹 發布:2025-10-11 18:45:41 瀏覽:487
玉屏茶花泉 發布:2025-10-11 18:30:32 瀏覽:497
玫瑰花紅棗粥 發布:2025-10-11 17:54:02 瀏覽:411
字謎荷花 發布:2025-10-11 17:54:02 瀏覽:615
皺紋紙梅花的製作方法 發布:2025-10-11 17:43:54 瀏覽:141
尖山荷花 發布:2025-10-11 17:43:15 瀏覽:558
fifaonline插花腳 發布:2025-10-11 17:40:04 瀏覽:709
南城花藝培訓 發布:2025-10-11 17:38:10 瀏覽:16
花藝師賺錢嗎 發布:2025-10-11 17:34:07 瀏覽:435
紅色茶花作文 發布:2025-10-11 17:33:45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