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上海羅蘭花園

上海羅蘭花園

發布時間: 2022-02-15 06:11:43

⑴ 臨沂的朋友們,誰知道羅蘭花園,那裡的房子怎麼樣評價一下能不能買,在線等待……物業,環境,交通

物業一年打掃一次,每月正常物業費,村裡人多數,素質低,

⑵ 保利花園羅蘭園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石家莊保利花園羅蘭園

城市:石家莊

樓盤位置:華清北街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0%,共0棟樓,停車位暫無數據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⑶ 從河西天信大廈到 新華保險天津分公司地址:天津市河西區紹興道與永安道交口西南側羅蘭花園G座

沿天信大廈對過的(同望寄宿小學前)紹興道前行到永安道交口即可,步行大約10-15分鍾即到,有你找乘車站點和等車的時間,你早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圖中的紅色A即為永安道紹興道交口,下面為天信大廈。

⑷ 廣州黃埔區保利羅蘭花園停車一晚上多少錢

杭州黃浦區保利花園停車一晚大概是10塊錢左右吧,一般都是10塊錢這樣子。

⑸ 廣州保利羅蘭花園好不好

保利羅蘭國際位於開抄創大道與開達路交界東南側,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對面,屬於黃埔的科學城板塊。目佔地約17萬m²,項目總建築面積51萬m²,目容積率2.80,地塊取得時間2014年,停車位共3629個,車位比例為1:1.2。
【項目優勢】
1、交通: 位於地鐵6號線蘿崗站和香雪站中間,距離蘿崗站較近一公里左右。
2、教育:開發區二小(省一級)、香雪小學(省一級)、廣州市二中(省一級)、科學城中學、玉岩中學;
3、醫療:蘿崗中醫院、紅十字醫院、中山大學嶺南醫院;
4、商業:萬達廣場(3.8公里)、大壯廣場(2公里)、奧園廣場(1.5公里)、敏捷廣場、銳豐中心等大型商場;
【項目劣勢】
1、項目對面是LG的工廠,目前無拆遷計劃。

⑹ 天津市河西區羅蘭花園社區屬於哪個街道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天津市河西區羅蘭花園社區屬於桃園街道,建議您在以下參考資料中,使用詳細地址,重新核對一遍喲!

希望能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⑺ 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有哪些小區 越詳細越好

南橋鎮范圍約有126個小區,共11個大社區,大社區下面40個居委

育秀一區
江海新村
江海二區
江海四區(二居委)
江海三區
江海四區(三居委)
江海四區(四居委)
江海二村
民旺苑南區
華苑小區
江海一區
育秀十一區
育秀三區
育秀五區
正陽正中心
正陽領郡
運河一村
金葉小區
古華一區
朝陽新村
解放一區
解放二區
解放三區
解放二區
解放三區
江海九區
軍民花苑
中街小區
中街小區
江海九區
新民旺苑
貝港八區
廟涇新村
北街小區
運河二村
浦南園
育秀二區
化工小區(北街)
良友新村
萬隆花苑
曙光新苑
萬龍新村
化工新村
化工小區(解一)
羅蘭花園
奉苑新村
貝港一區
貝港二區
貝港新村
五星花園
育秀四區
曙光新村
金鵬花苑
古華二區
貝港四區
貝港五區
南亭新村
育秀七區
育秀六區
育秀八區
育秀九區
立新新村
古華B區
航星新村
古華A區
解放四區(解三)
貝港七區
貝港三區
貝港六區(北塊)
貝港六區(南塊)
富康花苑
芳鄰苑
行知苑
育秀公寓
南星新村
申凡公寓
麗駿灣
正陽三期TOP
江海花園
錦綉公寓
陽光家園
陽光春城
陽光四期
陽光四季園
通陽公寓
陽光一期
陽光二三期
錦華大廈
綠地海鉑華庭
綠地官邸
民旺苑北區
萊茵之戀
英倫風情
米蘭風尚
居禮苑
名仕苑
文華苑
望園樓
曙光新區
紫荊公寓
華龍公寓
眾旺苑南區
眾旺苑北區
南中小區
新發展公寓
麗江苑
新泰馨苑
金海苑
金昊雅苑
中心公館
普康苑
南橋雅苑
銀河麗灣
望海新都
卓越世紀
浦涇苑
藍天苑
申凡苑
貝港花苑
悅豐新苑
綠地翡翠
蘇寧榮悅
海尚華庭
新雅名築
悅晟新苑
金昊麗苑

望園豪庭
紳鴻苑
浦江聯運

⑻ 羅蘭花園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上海羅蘭花園

城市:上海

樓盤位置:奉賢南橋鎮華園路75弄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330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0棟樓,停車位

周邊配套:幼兒園:上海市閔行區第四幼兒園、西渡幼兒園 中小學:古華中學、西渡小學、致遠高級中學、江海中學、南橋中學 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青浦分院) 商場:華聯超市、好又多超市、西渡商業街、農工商、聯華超市 醫院:第五人民醫院奉賢分院、奉賢人民醫院 郵局:西渡郵政局 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 其他:西渡娛樂城、奉浦商業街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⑼ 上海世博有個古鎮名叫什麼

朱家角 蒼蒼九峰北麓,茫茫澱山湖之濱,有塊47平方公里成摺扇形的小鎮,鑲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澱山湖畔一顆明珠,如今這顆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帶』——318國道的依託下,放射出更奪目的光彩。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鎮朱家角,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首批四大文化名鎮之一。

朱家角地處江、浙、滬二省一市交通要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靠虹橋國際機場,北連崑山,南接嘉興,西通平望,澱山湖下游、黃金水道漕港河穿鎮而過。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在玩膩了一個個雷同價高的人造景觀後,人們莫不驚訝於上海市郊還有一塊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觀,在這里可以尋找一種回歸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無怪乎一位同濟大學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後,不覺贊嘆:『朱家角有這麼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僅是上海一寶,也是國家的瑰寶』。台灣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為『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戀,為清淳幽靜,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

『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這里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許多影視導演慧眼相中,而紛至沓來,把水鄉古鎮的婀娜風姿,一次次地搬上銀幕、電視,有時會出現幾部影視同時開拍的盛況,朱家角一時成了海內外影視競相拍攝的熱點,被人譽為『滬郊的好萊塢』。

名鎮朱家角歷史淵源流長,1958年大煉鋼鐵時,鎮人為了找鐵,曾奇跡般地把鎮北大淀湖車乾,在湖底,人們意外地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遺物,被證明是馬家?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又在澱山湖中撈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紡輪、印紋陶片等,這些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代的遺物,足以證明數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這里勞動生息、繁衍了。

1930年,鎮上出版的《驪珠報》上刊載過一段『鎮東祥凝?發掘出東吳大將軍甘寧之墓』一事,更能證明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朱家角就已形成村落集市了。據史料記載,朱家角在宋、元時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鎮上的圓津禪院、慈門寺等古寺名剎均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可想而知,古鎮當時已人丁集居,初具規模。由於貫穿全鎮的漕港河水運方便,遂商業日盛,煙火千家。至明萬曆年間正式建鎮,名珠街閣,又稱珠溪。清嘉慶年間編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為鎮名,俗稱角里。宋如林在《珠里小志》序中,曾有這樣描述:『今珠里為青溪一隅,煙火千家,北接崑山,南連谷水,其街衢綿亘,商販交通,水木清華,文儒輩出……過是里者,群羨讓耕讓畔之風猶古,而比戶弦歌不輟也,雖與高陽里,冠蓋里媲美可也』。從中可領略到200年前朱家角之繁榮及人情風貌。

朱家角以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賈雲集,往來不絕,曾以標布業著稱江南,號稱『衣被天下』,成為江南巨鎮,時有詩曰:『魚米庄行鬧六時,南橋人避小巡司,兩涇(朱涇、楓涇)不及珠街閣,看盡圖經總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業突起,帶動了百業興旺,時『長街三里,店鋪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貨,各業齊全,鄉腳遍及江浙兩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涇(朱涇、楓涇、泅涇)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說。

民國期間,米業鼎盛,所產青角薄稻,在上海米市獨占鰲頭,遠銷京城海外,每逢稻穀登場,最高峰達二、三萬石(1500—2250噸),日收油菜籽600噸,所產『朱家角菜油』行銷百里以外,遠近聞名,還有工業、手工業、錢庄典當、金融業、碾米廠、發電廠,均開全縣之首,起步早,發展快,時北大街、大新街,沿街兩側,大小商號,鱗次櫛比,全鎮坐商有千戶之多,夜市鬧如白晝。逢年過節,更有外地商販前來趕集,酒肆茶樓幾乎日夜營業,大商小販走街串巷,點心小吃通宵達旦,其時糶稻穀的農船,成千上百涌來,漕港河為之阻塞。

名鎮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風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顯現出江南水鄉之特色,山名叫澱山,山雖不高,名氣極大,為浙西天目余脈,此山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賞。

湖,即天然淡水澱山湖,面積達62平方公里,湖東區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區,有11個杭州西湖面積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區蘆葦輕搖,驚起野鴨水鳥,頓覺遠離塵囂,心曠神怡。名鎮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鎮特色的人文景觀,是一橋、一街、一寺、一廟、一廳、一館、二園、三灣、二十六弄。如果說九百歲的水鎮周庄小巧精緻、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鎮朱家角則具氣勢磅礴、大家閨秀的風采。首先朱家角古鎮面積達1.5平方公里,為周庄面積的三倍多,家大,自然遊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將朱家角分成兩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兩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崗岩石的街面,青磚黛瓦的明清建築及眾多的歷史遺跡。 一橋,當推滬上第一石拱放生橋,也是江南地區最大的五孔大石橋,氣勢磅礴。站在橋頂,看七月廿七搖快船,是再好莫屬,而其他三十幾座古石橋之壯美也並不遜於周庄,論構築和工藝,朱家角中和橋和西柵橋較周庄雙橋更堅,而那些特色橋更是周庄無法比擬的。三步之遙的『高低橋』,『微縮景觀』的課植橋,『咭咯』作響的戚家橋,『紀念國恥』的永豐橋……。

一街,那是滬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經滄桑,還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線天』獨特構築,令人嘖嘖稱奇。有『長街三里,店鋪千家』之稱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紅燈籠高掛,成為江南古鎮最熱鬧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鎮所望塵莫及的。

一寺,是報國寺,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內緬甸白玉雕成的釋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贈送的第一尊白玉觀音及千年古銀杏,稱為報國寺『三寶』。

一廟,是城隍廟,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城隍廟,青瓦黃牆,飛龍翹角,吉祥葫蘆,花格落地長窗,呈現古意盎然、香煙裊繞、肅穆壯麗的景象。其中『斗拱戲台』、『木刻橫梁』及『中堂畫軸』(現已廢)被稱為城隍廟『三寶』,十分罕見。

一廳,是席氏廳堂,集江南豪門大富人家建築之大成,特別『牆門磚雕』堪稱一絕,其圖案優美,雕花之精細,技法之高超,讓人嘆為觀止。一館,即是『王昶紀念館』,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進士、刑部右侍郎,稱為『吳中七子』的王昶的臘人臘像、詩字畫、碑刻、織布機、老式床等近百件實物展品,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晶位極高。

二園,是課植園和珠溪園,一個古老,一個現代;一個龐大,一個精巧,相映成趣。課植園是一處庄園式園林建築,佔地96畝,園由馬文卿建於1912年,乃寓『一邊課讀,一邊耕植』以應園名,園內建有書城,又辟有稻香村,園中亭台樓閣,廊坊橋樹,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各種建築及生活用房200餘間,布局錯落有致,疏密得體,構思精巧,在私人園林建築中實為罕見。而珠溪園,則建於1956年,佔地70餘畝,小巧玲瓏,景色優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園,各具特色,還辟有兒童樂園、餐廳、茶室、商店,為休息、進食、購物、遊玩於一體的理想場所。

三灣,即:三陽灣、轎子灣、彌陀灣。人行街上,前後左右都是房,以為到了路盡頭,直角拐彎,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產生別有洞天的奇妙感覺,這種在老街上出現奇特拐彎的景觀,是其他古鎮難得一見的,非朱家角不能見到。

二十六弄,實際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條,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網路式棋盤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聞遐邇,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鎮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陣,趣味無窮,尋古探幽,領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遊』越來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們的青睞,是一項頗有價值,有待進一步開發的處女地。

名鎮朱家角迷人之處還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築多,河埠、纜石、茶館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環境幽靜,氣候宜人,是讀書做學問的風水寶地,歷來文儒薈萃,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清代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說家陸土諤、報業巨頭席子佩、畫僧語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築多。歷史上許多富貴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園造宅,全鎮古宅建築有四、五百處之多,風火牆、石庫門、牆門人家隨處可見。『三泖漁庄』、『王昶故居』、『福履綏祉』,還有席氏廳堂、陸氏世家、陳蓮舫故居、仲家廳堂等數十處,還有無數沿街明清建築,飛檐翹角,黛瓦粉牆,明清風格組成一幅明清水墨畫卷。

三是河埠、纜石、茶館多。朱家角是水的故鄉,水多橋多,河埠多,緊挨在一起的纜船石,也不計其數,那造型各異的水橋,那千姿百態的纜船石,布滿全鎮的大河小巷,這些江南水鎮特有的景觀,細細欣賞觀察,不覺令人興趣盎然,耐人尋味,簡直是歷史、文物、建築、風情、藝術等內容構成的綜合體。有凸出石駁岸的『兩面河灘』,有凹進石駁岸的『單面河灘』,更有『人從前門進,河灘從屋後出』的『隱身河埠』。而那些鑲嵌在水巷石駁上的花崗石浮雕纜船石更是琳琅滿目,趣味無窮,有的雕成牛角,有的鑿成寶劍,有的刻成怪獸,面目猙獰,有的琢成如意,呈現吉祥、古樸的美,這些已有幾百年歷史的雕刻藝術將古鎮點綴得更具風韻。古鎮茶館,大多集中在放生橋、北大街一帶,不下十幾爿之多,有豪華型新辟的『放生橋茶樓』,有年代久遠古老的『俱樂部茶樓』,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樓』,也有排門板門面、幾張桌子幾條長凳,簡易廉價的農家茶館,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館開到遊船』上的『遊船茶館』,分為兩層,艙內頂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還備有電視、撲克、象棋、乾濕點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橋、看水景、聽流水,煞是優哉悠哉,不亦樂乎。

名鎮朱家角水之美、橋之古、街之奇、園之精,不臨其境,難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橋,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體現『船在水上行,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看點: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稱,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鄉古鎮。朱家角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已有村落集市,明代萬曆年間已成為商賈雲集、煙火千家的繁華集鎮。現在仍可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時期街市、建築和水鄉澤國古樸的風土民情。朱家角鎮以古樸的江南水鄉風貌著稱。古鎮古樸、安謐、恬靜、情趣雅緻。踏青彎彎曲曲的石板小徑,迂迴曲折於狹窄的街巷店鋪之間,彷彿看到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畫;小橋流水、明清住宅、烏蓬小船交替橫呈在眼前;岸邊楊柳,還有石橋,宛如彩虹橫卧於淀浦河上,從喧囂的城市走進朱家角可體味一番悠閑與安逸。

『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據記載,朱家角在宋、元時已形成集市,明萬曆年間正始建鎮。朱家角又名珠街閣,雅稱珠溪。全鎮佔地47平方公里,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橋古風猶存。有滬上第一石拱放生橋、『長街三里,店鋪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築之大成的席氏廳堂、清代『吳中七子』王?紀念館、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樓』和極具江南水鄉風情的水上『遊船茶館』...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橋、咿呀小舟、無不折射出古鎮朱家角的水之美、橋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謂『船在水上行,人在畫中游』也。

朱家角的傳統特色有:玫瑰豆腐、雙套曬油、無鉛皮蛋、五色湯圓、小籠饅頭、炙毛豆、鮮肉棕等。每逢金秋菊黃蟹肥時候,在這里還能嘗到鮮美的澱山湖大閘蟹。

小橋

『到了古鎮不看橋,等於古鎮勿曾到』。各種各樣造型的古石橋把古鎮連成一個整體。建於明代的五孔石拱放生橋、三孔石拱九峰橋、單孔石拱泰安橋等36座精美的古石橋,依然是古風猶存。

流水

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盡顯江南水鄉之特色。

人家

『樓上住家,樓下開店』是古鎮的一大特色。千餘棟明清建築別具一格,萬余戶人家依水傍河。

北大街

是上海市郊保存得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築街,又稱『一線街』。街上民居、店鋪鱗次拮比,粉牆黛瓦,錯落有致,曲徑通幽,古意盎然。

江南第一茶樓

建於清代。登上此樓,既能領略三面環水的秀麗風光,也可欣賞明清建築樓群。臨河百米長廊,東眺放生橋,西望小澱山。在品茶之餘,還能欣賞茶樓中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民間文藝表演。

珠溪園

布局精巧,假山、水簾洞、荷花池、湖心亭等點綴其間。園內有春、秋、冬三園景色,暗香浮動,鬱郁蔥蔥。春園小溪環繞,溪岸邊築有石駁護棚,溪上有造型各異的四折橋、弧形水泥橋、石板小橋等,形成了橋孔中見橋的奇觀異景。

泰安橋

俗稱何家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二年(1584年),為單孔拱形石橋,位於漕港河口的名剎圓津禪院門前。橋高且陡,橋頭豎立旗桿石兩塊,系懸路燈所用,是往來船隻得航標,橋兩邊青石扶手上的『飛雲石』浮雕,古樸敦厚。

城隍廟

人稱『清華閣十二勝景之一』,是道教教徒的主要活動場所,周圍建築古樸典雅,廟內戲台可觀賞精彩紛呈的節目。門前的一對石獅,懷抱綉球,線條柔和,頗具江南石獅雕刻風格。

古鎮歷史:

朱家角之地,大約成陸於7000年前,澱山湖底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的遺物。唐朝以前分別隸屬於由拳縣、婁縣、嘉興縣、信義縣、崑山縣。唐天寶十年(751年),分屬於華亭縣、崑山縣。宋元時期漸成小集鎮,名朱家村。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屬於華亭縣、上海縣、崑山縣。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屬於青浦縣、崑山縣。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遂成大鎮,改名珠街閣,又名珠溪,俗稱角里。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稱珠里,下轄五十保一區之二十五圖、三區之十一圖,圖正為地方行政長官。清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改稱珠葑自治區,區董掌管地方事宜,為青浦縣下轄的16個自治區之一。民國元年(1912年),建立珠葑市公所,設市董。民國16年,改為珠葑市行政局。民國18年3月,撤銷行政局,仍稱珠葑區。民國20年,改設第二區公所,為青浦縣8個區公所之一。淪陷時期,屬偽青浦縣第六區,下轄三鎮六鄉。民國34年,恢復第二區公所。翌年,改設第二區區署。民國37年,屬青西特區。1949年5月14日,全境解放,設朱家角市,為縣轄市,下轄一鎮四鄉,原屬崑山縣的部分劃歸朱家角鎮。1951年4月,建立朱家角區,轄五鄉一鎮。1954年,設朱家角鎮,為縣直屬鎮。1958年,與葉龍鄉合並,建立紅旗人民公社,人口30929人。1959年更名為朱家角公社。1962年2月,鎮、社分設,朱家角鎮恢復為縣屬鎮。1984年5月,分設朱家角鎮、朱家角鄉。1991年1月,撤銷鎮、鄉建制,建立朱家角鎮,面積47.44平方公里,人口39719人。2000年,總人口37845人,下轄6個居民委員會、24個村民委員會。

早在宋、元時期,朱家角地區已形成集市,後因水運方便,商業日盛,逐漸形成集鎮,至明萬曆年間遂成繁榮大鎮。清代以後,成為青浦縣西部的貿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業之盛已列青浦縣之首,為周圍四鄉百里農副產品集散地。宋如林在清嘉慶《珠里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里為青溪一隅,煙火千家,北接崑山,南連谷水,其街衢綿亘,商販交通,水木清華,文儒輩出……過是里者,群羨讓耕、讓畔之風猶古,而比戶弦歌不輟也。雖高陽里、冠蓋里媲美可也。』至抗日戰爭前,鎮上商賈雲集,人煙繁盛,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為商業中心,從一里橋元號油廠至東市街梢,街長三里多,店鋪千餘家,有『三涇(朱涇、楓涇、泗涇)不如一角』之譽。民國時米市極盛,青角薄稻米名聞遐邇,其時漕港兩岸的米廠、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每屆新谷登場,河港幾為米船所壅塞,其盛況可見。加以鎮上商業行業齊全,網點遍布,貨源充沛,營業興盛。

古鎮風情文化:

古鎮朱家角,橋多、弄多、角多,顯露出無限的水鄉文化氣息。朱家角因水而秀,因水而盛,數百年造就了無數豪傑,今天,朱家角人又不斷延伸了這條悠悠文化之源。於是,朱家角誕生出許許多多"特色角",說是自娛自樂也罷,說是群眾文化也罷,總之,"特色角"小荷才露尖尖角。比文化功底,講文化品味,行文化消遣,吮文化內涵,已經成了朱家角人的生活時尚,猶如綠葉襯牡丹,給水鄉澤國添上重重一筆。這是一筆豐厚的文化財產。

京劇角

成立於30年代的京劇票友組織"韻聲社",其活動一直延續至今。鎮上有一支老年業余京劇組,演員的平均年齡70歲,還常常"京韻裊裊繞古鎮"。除傳統劇目外,他們還演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沙家?》等選段。他們的精彩表演時時被嘉定。松江、金山等區縣邀請巡迴演出。

歌唱角

朱家角有喜愛唱歌者10餘人,自發匯聚在一起,幾年來,他們每天堅持去公園、橋頭練嗓,技藝日長夜進。他們通過專家輔導訓練,有的已經走上舞台。陳耀祖先生一曲高亢流水般的《我愛五指山》歌曲,1996年獲得全國農民演唱一等獎桂冠,他和另一位女業余歌手兩重唱,曾被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選為"星期廣播音樂會"指定節目,多次代表青浦縣參加比賽。其他幾位歌手也碩果累累,分別在縣、市級歌唱比賽中,屢屢獲獎。

文學角

朱家角中學春暉文學社創立13年,已有200餘人次,566篇作品在全國中學生報刊雜志上發表。僅1998年上半年又有20餘篇作品分別在《作品精粹》、《優秀日記》圖書中入選。

13年中,文學社員以詩歌散文小說通訊等各種體裁共創作了8200餘篇習作,創刊至今的106期"春暉文學"期刊流傳全國各地。該文學社在多次評比中獲獎,1995年被授予"優秀校園文學社團"稱號。864名春暉人從最初哺育他們的朱家角山山水水,走向祖國的大江南北。另一支"文學藝術創作組',系由朱家角鎮文化館牽頭,成立至今已逾20餘個春秋。這支隊伍中有作者20餘人,以作家、文學院創作員、微型小說會員、故事會會員居多,堅持業余,堅持筆耕,人稱;古鎮筆桿子。

"文學藝術創作組"累計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發表作品700餘篇。其中報告文學、散文詩歌,電影劇本幾乎每年見於諸報。他們還出版了《午夜星空》詩歌集,《晚霞滿地》報告文學集。一批作品已通過出版社審稿,也將陸續出版。他們的作品還分別被《解放日報》、《小說界》、《青年一代》、《故事大王》等市級刊物選編結集。

"文學藝術創作組"第二個特點,堅持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20餘年頭,他們創作的小品、曲藝、故事、小戲,命中率相當高。曾經被上海幣群眾藝術館稱之為"鄉村藝術家"。他們創作的評話《情深似海》獲得上海市藝術文化節優秀創作獎;他們創作的故事《浴室風波》、《雙母奪女》、《遺恨終天》等,曾獲得上海市第九屆故事會串創作一等獎、中篇通俗文學二等獎。他們創作的歌舞小品《蝶花飄飄》,96年參加上海市交流演出,獲得該年度的群眾文化創作、演出雙連冠獎。朱家角"文學藝術創作組"現象已經引起有識人上的重視,《新民晚報》曾作過專門研究報道。

書畫角

朱家角鎮又一文化特色。如今書畫愛好者從老到84歲的老叟,小到十幾歲娃娃,由於興趣愛好,他們自覺組成興趣小組。以書會友,以畫傳情,"腹有詩書氣自華",陶冶情操,有益有趣。居住在臨街傍水老屋的趙福良,進門書香撲鼻來,兩年來他參加全國書法大賽30次,獲獎就有20餘次,其中在首屆"華夏杯"和"筆悟杯"書法賽中兩次獲得全國一等獎,一時古鎮商店都留有他的瀟灑筆跡。還有兩位書畫角成員,也在全國硬筆書法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健身角

確切地說,朱家角健身角有好幾處,而街心花園旁的最為引人注目,每天清晨,一些老人早早來到這里,拍拍手,扭扭脖,踢腿打拳做早操,個個精神抖擻。特別是一批白發老太手持木蘭劍,和著典雅的民族音樂,動作優美飄逸,顯示了朱家角人極厚的文化素養。上海市"老體協"組辦的比賽中,朱家角多次獲獎,使得古鎮朱家角被評為上海市體育明星鄉鎮。

早茶角

朱家角人有喝早茶習俗,而且喝茶還能喝出許多花樣,信不信由你。每天晨霧未消,朱家角放生橋下、漕港河畔的新開茶館里,早已歡聲笑語,茶客滿座。來此處喝茶者都有一席固定位子,任憑風吹雨打,位子的主人始終如一,既有進鎮賣菜的老農,也有本鎮的常人百姓。一副大餅油條,一碗油汪汪的澆頭面,和著一壺滾燙的"紅茶",雖比不上廣東早茶豐盛,且也悠哉樂哉。茶客們邊吃邊談社會新聞,邊喝邊侃鎮上的生意和發展,多是探討如今政策及生活的變化,更多的是相互交流各種各樣的信息。偶而也有些城裡來的"頭道客",來茶館小坐解乏,獨酌獨飲,遠眺隔河的秀水綠山,領略鄉下濃濃的鄉情鄉音,這就是朱家角早茶角的"茶文化"一角。不過,如今水鄉茶館發生了耳目一新的變化,它不再是"老茶客"一統天下,很多年輕人也喜歡來茶館"軋鬧猛",他們說,朱家角的茶館是"吃氣氛"的理想場所。當然,你若有興趣,不妨前往品嘗品嘗。

民間藏書

江南水鄉朱家角,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文化古鎮。朱家角的"文儒"是個個惜書如命,平民百姓也以讀書、藏書為樂。1991年初,首屆民間藏書開發利用研討會在朱家角古鎮召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肯定。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文化藝術報、農民日報、勞動報,曾作了不同篇幅的專題報道。民間藏書的開發利用列人了上海市文化年鑒,並收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匯編之列。

朱家角家庭藏書普及率達50%以上,民間藏書的總數逾10萬冊,是鎮文化館藏書總數的10倍,超過了全縣21個鎮圖書館藏書的總和。其中,藏書1000冊以上18戶;500冊以上27戶;300冊以上的64戶。藏書種類齊全,有政治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22大類、藏書者有80高齡老者,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婦和青少年,甚至有10齡童藏書者。

朱家角人善於動腦筋,讀好書,用好書,藏好書,在"用"字下功夫。曾先後舉辦全鎮性的《特色家庭文化展覽》、《深化利用民間藏書資源探討會》、《新老藏書家聯誼會》、《知識就是力量演講會》等,編寫了《地區民間藏書聯合錄》,並把讀、用、藏書作為五好家庭評比條件。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上海市圖書館專家參觀了朱家角民間藏書特色家庭後,給予朱家用藏書者三頂桂冠,書痴、書翁、書迷。

書翁周陀星,是一位?老頭,也是一位"書"老頭。他今年70歲,家有藏書3400多本,收集了魯迅、莫泊桑、托爾斯泰、羅曼.羅蘭、岡察洛夫等文學巨匠的著作。他說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言語:"家有藏書,切莫讓它們睡大覺,要把裡面養料榨乾吸盡"。

書痴楊紹平,其貌不揚,有一肚子藝術細胞,他喜歡收集書畫類圖書。已經超過1000多本。多年來,堅持不懈,為把全國各大名人名作收集到手,他不惜代價,鑽天打洞,有志者事竟成。他收集的名人真跡有109歲蘇局仙的珍品;有最小的書法家4歲陳曉彥的作品;有王光美同志的親筆;有台灣陳立夫的書法。洋洋灑灑,楊紹平還專門辦過展覽會;連外國人都親臨欣賞。楊紹平本人則從書本上,從名家的真跡里吸取養料,練得一手過得硬的真草隸篆,且自成一體,經常與同行交換集藏。

書迷姚達人,副教授。他收藏圖書有特色,專門收藏保險類圖書,古今中外無所不有。他於解放初期擔任過全國保險公司乾部,至今仍偏愛保險專業,他家中的保險類圖書時常被保險公司借閱。 書迷來宜左,不是佛教信徒,偏對佛教情有獨鍾,家有佛經整整四大箱,玉佛寺方丈慕名常來他家抄錄。

小小朱家角,藏書家之多,藏書類之廣,已經到了令人眼花繚亂地步,其社會效應已超過古鎮本身,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重視。前不久,不知日本人如何得到信息,率一幫日本大阪大學的教授,專程前來收集朱家角民俗民風,提出欲和一些藏書者溝通溝通。朱家角派出書翁書痴書迷三人,與日本友人切磋。三位高手不負眾望,以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不卑不亢的態度和日本人交流兩天。使日本人大開眼界和驚訝,引起極大興趣,並相約來年再相會。

1991年,朱家角評選出20個"民間藏書大王",轉眼間似乎變成朱家角"民間大使",借旅遊熱線,源源不斷向世人講述朱家角的昨天、今天、明天。朱家角東湖街,號稱"藏書一條街",依託旅遊者的足跡,向世人展示朱家角文化脈脈情思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更展示了朱家角古鎮人們的文化素養。

熱點內容
荷花劉存恵 發布:2025-09-01 01:14:11 瀏覽:194
玫瑰糠疹拔罐 發布:2025-09-01 01:07:05 瀏覽:676
公司大廳台階綠植擺放圖 發布:2025-09-01 01:05:50 瀏覽:802
小齊四季茶花 發布:2025-09-01 01:05:50 瀏覽:306
動手做花藝 發布:2025-09-01 00:59:21 瀏覽:257
帶刺小盆栽 發布:2025-09-01 00:53:44 瀏覽:883
小簽筒盆景 發布:2025-09-01 00:53:41 瀏覽:805
泉州哪裡有賣盆栽 發布:2025-09-01 00:40:07 瀏覽:572
盆栽土綠 發布:2025-09-01 00:39:35 瀏覽:756
廚房花藝 發布:2025-09-01 00:30:44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