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歡海棠
Ⅰ 蘇軾的《海棠》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海棠》這首詩的釋義如下: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Ⅱ 關於海棠的古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專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屬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2)一盞歡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
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Ⅲ 急!晏殊詞中表思念的意象有哪些請附出處。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Ⅳ 海棠的詩句
1、《海棠》——宋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翻譯】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翻譯】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颳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庭園裏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3、《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唐 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譯文】
蕭瑟的冬天剛過,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綠的小草、熱情的紅杏已爭相綻放。桃花微漲著粉臉,梨花輕吐著芬芳,楊柳則輕閑地梳理著柔風,一派明媚而又爛漫的春光,讓人又是歡喜又是惋惜。多情的詩人於是感嘆「桃花謝了太匆匆」,長恨「水流花謝兩無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後」,手把「紅燭賞殘花」。但元好問的`這首詠花小詩,卻將他流連的目光,落在了「深藏」於「重重」「新綠」和尚未綻放的海棠蓓蕾上,可謂出人意料。
Ⅳ 蘇軾《海棠》這首詩怎麼讀
宋代蘇軾所作的《海棠》全詩及注音如下:
《海棠》hǎi táng
東風裊裊泛崇光,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香霧空濛月轉廊。xiāng wù fēi fēi yuè zhuǎn láng。
只恐夜深花睡去,zhī kǒng yè shēn huā shuì qù,
故燒高燭照紅妝。gēng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這首詩的白話文意思是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5)一盞歡海棠擴展閱讀
這首詩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用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
後兩句,作者由花及人,生發奇想,深切巧妙地表達了愛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不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通過寫作者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
Ⅵ 古詩 《海棠》的譯文
春風輕拂著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華.迷茫的夜霧中彌漫著花香,朦朧的月光轉過迴廊.夜很深了,因為擔心海棠會像人一樣而睡去,所以趕忙點燃蠟燭,照耀著海棠.
蘇軾的《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賞析: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詩人查慎行說:「此詩極為俗口所賞,然非先生老境.」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在皎潔的月光下徘徊
香霧朦朧
依稀可見遠處的亭台
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
溫柔而可愛
月兒西移,爬上迴廊
我點燃紅燭
把嬌艷的花兒照亮
別讓她匆匆離去
留我一世的惆悵
Ⅶ 《蘇軾《海棠》》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
原文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版照紅妝。
翻譯
裊裊東權風在皎潔的月光下徘徊,香霧朦朧。依稀可見遠處的亭台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溫柔而可愛
運用手法
運用了對比、暗喻.擬人等手法,將詩人的失意以及鬱郁寡歡的心情體現了出來。
Ⅷ 玄觴的《海棠》表達的意思
空盪的巷尾幽幽回響車輪轆轆之聲,細碎的雪飄落,落在指尖,絲絲寒涼。單調而斷續的腳步聲回盪在長街空巷中,望著遠去的黃包車,她回眸,眉眼染上霜寒。推開陳舊的門,海棠花開,殷紅如血,而故人……未歸。
循著舊時的記憶,她緩緩走過堂前檐下,不覺,紅了眼眶。
猶記那年,她不過年少芳華,閑暇時彈著鋼琴淺吟低唱,歲月靜好。那時,情竇初開的年紀,遇上白衣的少年,她一瞬,心如鹿撞,此後餘生,情深似海。他喜歡載著她暢游於街頭巷尾,為她折一枝海棠,笑意溫潤。那時的她,還有個與他一般年紀的兄長,兩個少年相交甚篤,情誼深厚。那時,歲月無塵,她彈琴,少年們品茶攀談,言笑晏晏。青荷灼灼,兄長牽一隻風箏笑顏清朗,她與心尖尖上的少年踩著碎影緩緩走過石橋,視線交匯,她慌忙別開眼,一絲紅暈爬上臉頰,唇角的笑意卻是肆意漾開,而身旁的少年,匆匆移開視線,深沉的眸子早已波瀾起伏。「哥,你瞧!」望著兄長側目,她悄悄改了棋局,朝著少年俏皮一笑,兄長回眸,望著棋局沉思半晌,終而一展愁眉,笑顏寵溺。相機定格,她巧笑嫣然,身後立著她愛的少年,愛她的兄長。他們一起結伴淌過最好的年華,然,敵寇侵華,硝煙四起,他們的少年時光戛然而止。
脫下白衫,穿上軍裝,少年放下手中的報紙起身,卻被身旁的人攔了去路。「戰場上馬革裹屍,生死不定,你走了,我妹妹怎麼辦?」兄長眼眶腥紅,報紙上「保家衛國」幾個字格外刺眼。「我希望她過的安平喜樂。」攤開手心,兩張車票靜靜地躺著,少年閉眼,身子站得筆直,雙手卻是微微顫抖著。望著「舊金山」三字,兄長只是沉重而無奈的嘆息。送他們離開時,少年深深望了她一眼,拍了拍兄長的肩,決然轉身,只留一抹直挺的背影。她倉皇的想要追上去,卻被哥哥拉了回來。行知路半,兄長將車票遞給她,眸中的不舍與眉眼間的堅決一如那個少年,她心口絞痛,男兒的家國夢,她懂,因為懂得,所以放手。望著同樣一身戎裝的兄長,少年微愣,終而笑開。「照顧好自己。」這,是他們留給她的最後一句話。
她漂洋過海,獨居異國他鄉,而他們,杳無音訊。她無時無刻不想回去,卻不敢回去,因為,他們所願,是她平安和順,遠離戰火。
默片一禎禎播放,她含淚瞧著,裡面三人歡聲笑語,年華大好。院中的海棠飄落,她輕撫泛黃的照片,身側的棋局仍在,只是空了位子。而今太平盛世,卻再也沒有一個少年會為她捻一枝海棠,陪她走過十里長街,與她談笑風生。那個與他年紀相當的兄長,也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尋不見蹤跡。她倚著灰白的牆,唇角的笑意蒼涼而無力。
後來,她獨守空城,等著故人歸來。夜晚入夢時,依稀瞧見那人熟悉的輪廓緩緩走近,於滿架花樹下擁她入懷,許她鳳冠霞帔,有始有終。一夢混沌,醒來時,眼角的淚痕未乾,庭院里埋的家書還沾著手心的余溫,不知寄往何處,那聲兄長哽在喉頭,再也喚不出。
她的身後,再也沒有兩個少年默默守著她,許她平安喜樂。回首,青絲白,時光銹,花影斑駁間,門吱呀響起,她緩緩側目,少年白衣勝雪,推門而入,笑顏一如昔年,溫柔綿長。
亂世硝煙里,家國大義前,兒女情長變得渺小而蒼白,卻也是心底深埋的溫柔,浸潤了時光,讓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多了絲柔暖。
如果想了解這個故事,可以去看《海棠》的MV,結合歌詞,就能理解那個故事,關於亂世里的愛情、親情與家國大義的故事。
Ⅸ 蘇軾《海棠》翻譯
《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白話內譯文:裊裊的東風容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被選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六年級教科書。這首絕句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五個年頭。
(9)一盞歡海棠擴展閱讀:
此詩開頭兩句,並不拘限於正面描寫,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
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
暗示夜已深,人無寐,從中還可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這兩句把讀者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艷麗,然而略顯幽寂。
Ⅹ 歡喜海棠什麼意思
歡喜海棠就是喜歡海棠的意思,對所有有關海棠的事物和人都非常喜歡,看到它就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