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荷花國
① 荷花的原產國是哪
樓上不對,近年來各國生物界都考證了是產自中國
荷花,又稱水芙蓉、蓮版花、玉環權。它出污泥而不染,嬌嫩、嫵媚,蔥郁多姿,自古以來,荷花為美和純潔的象徵。然而,長期以來,植物學家一直認為,荷花原產印度,就連許多著名的辭書也這樣記載。寺院中的佛像,無論如來還是觀音,都或坐或立在荷花上,佛教來自印度,有人認為荷花從印度傳入我國。
但經過我國許多學者專家考證,我國在世界上最早栽種荷花。1940年,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荷葉化石,距今至少一千萬年。1973年,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有兩粒碳化蓮子。這一切可見茶花土生土長於我國,中國是茶花的故鄉。
② 江西省的省花是什麼花
江西省省花是杜鵑花
以下是各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和市級行政區的省花。 行政區、直轄市、市級行政區 花名
北京市 月季 菊花
天津市 月季
上海 白玉蘭
重慶 山茶花
河北 太平花
張家口 大麗花
承德 玫瑰
山西 榆樹梅
太原 菊花
內蒙古 馬蘭 金老梅
呼和浩特 丁香
包頭 小麗花
遼寧 天女花
沈陽 玫瑰
大連 月季
吉林 君子蘭
長春 君子蘭
黑龍江 丁香 玫瑰
哈爾濱 丁香
山東 牡丹
濟南 荷花
青島 忍冬 月季
江蘇 茉莉
南京 梅花
無錫 杜鵑 梅花
安徽 紫薇 黑山杜鵑
合肥 石榴花 桂花
安慶 月季
浙江 蘭花
杭州 桂花
溫州 山茶花
江西省 杜鵑
南昌 杜鵑
九江 月季 金邊瑞香
福建 杜鵑
福州 水仙
廈門 茉莉
台灣省 蝴蝶蘭
台北 杜鵑
河南省 臘梅
鄭州 月季
洛陽 牡丹
湖北 梅花
武漢 梅花
黃石 石榴花
湖南省 荷花
長沙 杜鵑
湘潭 菊花
廣東省 木棉
廣州 木棉
深圳 葉子花
東莞 玉蘭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花
南寧 木槿
桂林 桂花
陝西省 百合
西安 石榴花
咸陽 紫薇
青海省 鬱金香
西寧 丁香
四川省 木芙蓉
成都 芙蓉
香港 紫荊花
澳門 蓮花
海口 三角梅
甘肅省 鬱金香
蘭州市 玫瑰
貴州省 杜鵑
貴陽 蘭花
新疆 雪蓮花
烏魯木齊 丁香
西藏 龍膽 報春花
拉薩 玫瑰
雲南省 雲南山茶 常綠杜鵑
昆明 山茶花
寧夏 馬蘭
銀川 馬蘭
③ 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國蓮超市
出奇的貴
在蓮花廣場邊上不遠
如果不滿意,最好投訴到萍鄉
蓮花是莫人管的
④ 江西省各個地級市的市花、市樹和代表性動植物分別是什麼
截至2019年,江西省共轄11個設區市,分別是南昌市、景德鎮市、萍鄉市、九江市、新余市、鷹潭市、贛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撫州市、上饒市。
江西省各個地級市的市花、市樹分別如下列所示:
1、南昌市— 市花:金邊瑞香、市樹:香樟樹
2、景德鎮市—市花:山茶、市樹:香樟樹
3、萍鄉市—市花:月季,市樹:香樟樹
4、九江市—市花:荷花,市樹:香樟樹
5、新余市—市花:桂花、月季、木蘭,市樹:香樟樹
6、鷹潭市—市花:月季,市樹:香樟樹
7、贛州市—市花:杜鵑,市樹:榕樹
8、吉安市—市花:杜鵑,市樹:香樟樹
9、宜春市—市花:華木蓮,市樹:桂花樹
10、撫州市—市花:玉茗花、荷花,市樹:香樟樹
11、上饒市—市花:三清杜鵑、山茶花,市樹:樟樹
植物:分布於宜春市的落葉木蓮為我省特有樹種,是木蓮屬唯一落葉的植物。
動物:江西已知野生脊椎動物845種,佔全國野生脊椎動物總種數的13.5%。鄱陽湖是聞名世界的水鳥越冬地。
(4)江西荷花國擴展閱讀:
城市的市樹市花往往選擇的是具有一定栽培歷史的鄉土樹種,尤其是其中觀賞性狀優良的品種,例如天津的月季、北京的菊花、上海的白玉蘭等等。這些鄉土植物是長期自然選擇和適應性進化的結果,能夠最大程度地適應當地氣候並代表當地的地域特點。
這些植物雖然非土生土長,但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早已適應了當地的氣候和地域條件,甚至表現要由於一些當地原生品種。選用這些植物也是地方文化兼容並蓄的一種體現。
⑤ 蓮花縣老將軍
1朱輝照---55中將(1911-1964)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江西省蓮花縣湖上南村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六軍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軍團第四師十二團巡視員、協和政治委員,紅二方面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師三五八旅七一五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獨立第一旅付政委 、政治委員兼晉西北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延安中央黨校第四部組教科科長,晉綏軍區第六軍分區政治委員,晉綏野戰軍獨立第一旅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西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三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幹部管理部副部長,軍委民航局局長,中國民航局局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5年9月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解放勛章,57年6月授予一級獨立自由勛章1964年4月17日在北京病逝
2.甘祖昌---55少將
甘祖昌(1905-1986) 江西蓮花坊樓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蓮花縣獨立團軍需處處長,湘鄂川黔兵工廠總務科副科長,紅六軍團工人連副連長,補充團政治處主任,紅六軍團供給部材料科科長。1935年11月參加長征。後任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供給部糧秣科科長、軍需科科長、供給部副部長和部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供給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三五九旅供給部部長,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後勤部部長,第一野戰軍二軍後勤部部長,第一兵團後勤部副部長。第一野戰軍一兵團後勤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新疆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處處長,兼財務處處長,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7年自願辭職回鄉當農民.曾被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6年3月28日在江西蓮花病逝.
3.況開田---55少將(1912-1983)
江西蓮花升坊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11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歷任紅三軍團特務營政治處宣傳員,紅一方面軍供給部財務科副科長、會計科副科長、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斗爭和中央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後,任前敵指揮部供給部財務處第2科科長。1934年參加長征。參加了山城堡等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供給處處長,冀察軍區供給部部長、後勤部部長兼供給部部長,晉察冀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後勤指揮所副主任,解放軍第19兵團後勤部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第六分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第三分部政治委員,志願軍後勤部財務部部長,濟南軍區後勤部部長、濟南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1月3日在北京病逝。
4. 李夫克---55少將(1915—1988)江西省蓮花縣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國家政治保衛局保衛隊大隊長,陝北紅三十軍參謀長。李夫克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原名李瑚開.是江西蓮花人,1915年出生。1930年任本縣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任湘贛軍區紅8軍特務連排長。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瑞金紅軍學校學習,後任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隊長兼軍事教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途中曾任紅3軍團5師司令部參謀。曾任國家保衛局保衛隊第二大隊大隊長、紅30軍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紅30軍參謀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兼軍事教員、支隊長兼軍事主任教員、軍事教育科科長。任抗大總校第1大隊2支隊支隊長兼軍事主任教員、抗大訓練部軍事教育科長、八路軍120師358旅參謀長、晉西北軍區參謀處處長兼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教導團團長、晉綏野戰軍副參謀長、晉綏軍區3縱參謀長、西北野戰軍3縱獨立5旅旅長、第一野戰軍副參謀長。1939年起任八路軍第120師教導團 團長、120師358旅參謀長、晉綏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後兼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先後參加百團大戰和田家會、甄家莊等戰斗及晉西北反「掃盪」作戰。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副參謀長、第3縱隊參謀長兼獨立5旅旅長,西北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一野戰軍副參謀長,參加沙家店、瓦子街、扶郿、蘭州等戰役。建國後,任西南軍區副參謀長、代參謀長。1958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戰役系。後歷任軍事科學院戰役研究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秘書長、軍政大學副校長兼理論研究部部長、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5.謝錫玉---55少將(1916-1995)
江西省蓮花縣坊樓人。1932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交通科招待所代所長。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第3期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警衛連政治指導員,山東縱隊軍政幹部學校大隊長兼政治教導員,隴海南進支隊第3團政治委員、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支隊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第5縱隊3支隊8團政治委員,新四軍第4師9旅26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2縱6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第21軍63師政治委員。參加了漣水、淮海、渡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空軍第4混成旅政治部主任,空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4師政治委員。回國後,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任空3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廣州軍區空軍汕頭指揮所政治委員,空7軍政治委員,福州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5年9月6日在南京逝世,終年79歲
6.江勇為---55少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老幹部處,尚好) ?熝1|祁
江勇為(曾用名:江甲三),是江西省蓮花縣坪里上江人,1914年出生1929年冬擔任根據地列寧小學教員,鄉團支部書記,團區委書記。。1931年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加紅軍任江西三軍團戰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3師70團3連支部書記、紅軍學校高幹隊支部書記、教導團俱樂部主任、紅軍學校宣傳科科長、紅6軍團總務處處長、50團總支書記,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營教導員、718團政治處主任、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南下支隊2大隊副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營政治教導員,718團政治處主任,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南下支隊2大隊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359旅718團政治委員,任中原軍區359旅718團政委、西北野戰軍3縱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3縱政治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總政治部組織部組織處處長,海軍青島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軍學院幹部部部長,海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科研部政治委員,國防部7院副政治委員,中共中央監委駐六機部監察組組長,福州軍區214指揮部副政治委員/部副政委。福州軍區二一四指揮,第六機械工業部紀檢組組長。曾擔任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1月離職休養。現享受正部長級待遇。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7.朱雲謙---55少將
朱雲謙是江西省蓮花縣荷塘井下村人,1919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湘贛邊區獨立第3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少共區委書記、中心縣委書記,堅持了南方叄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新四軍軍部教導營連指導員、特務營教導營、江北游擊縱隊政治處副主任、新四軍第5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是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的得力助手,羅炳輝稱他為「小朱科長」。他擔任15團政委時,和15團團長饒守坤率領15團在皖東北戰場上縱橫馳騁,打得泗縣、靈壁城日軍白天也緊閉城門,不敢出戰。朱雲謙原名朱雲仙,22歲就當上團政委,少年氣盛,也犯了驕傲自滿的錯誤。為了記住這個教訓,他改名朱雲謙。1943年朱雲謙在華中局黨校學習,他寫得一筆流利的鋼筆字,知識面廣,開大會作報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有條有理,邏輯性強。劉少奇誇他是「工農幹部知識化的典型」。學習結束後,他被分配到盱嘉縣委任書記,並兼任盱嘉支隊司令員、政委。朱雲謙「新官」上任燒了「叄把火」,一是調整了縣委和盱嘉支隊司令部駐地,實行了一元化領導。二是把軍事斗爭擺在首位,攻下了敵軍津里據點。叄是建立了一個新區,與日偽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944年除夕,他率領部隊襲擊盱眙縣城,伏擊日偽軍300多人。朱雲謙調回部隊後,擔任淮南路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淮南軍區副參謀長。1946年7月,國民黨軍大舉進攻淮南,朱雲謙臨危受命,帶領一個團和叄個縣的地方武裝留下來堅持游擊戰爭,後按上級指示向蘇中突圍,擔任蘇中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11縱31旅副旅長、旅長、29軍85師師長兼政委。金門戰斗,第85師的第253團是第一梯隊的一個團,由於渡海作戰由82師首長指揮,朱雲謙沒有隨第一梯隊過海。第一梯隊快打光時,兵團政治部主任劉培善曾命令朱雲謙率部隊增援,後來又取消了這個命令。建國後,朱雲謙擔任軍參謀長。1950年,中央軍委組建空降部隊,空降旅旅長王建青因體檢不合格,1951年,調朱雲謙接替,任空軍陸戰師師長。1956年畢業於軍事學院空軍系。朱雲謙在空軍歷任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空軍學院副院長。文革期間,朱雲謙長期受迫害,1972年從農場釋放回京,1976年至1978年擔任廣州軍區空軍政委。1978年,朱雲謙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他是中共12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89年去世。
8胡登高--55少將 1914年出生,江西蓮花荷塘路邊村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學校第四分校特科隊區隊長,第六軍團18師53團機槍連長、17師50團副營長、營長,補充團參謀長,代團長。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抗大分校大隊長、大隊教育主任,延安軍事學院院務部部長,抗大總校校務部部長,東北軍政大學第一支隊支隊長,東北軍區衛生部副部長,第四野戰軍衛生部政委(部長孫儀之)。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建國後,任解放軍第三十三文化速成中學政治部副主任、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91年11月12日逝世.
9--徐國賢----55少將(1916-2000)
徐國賢同志是江西省蓮花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先後任班長、代理排長、指導員兼連長、營長、教導員等職,參加了湘贛時期的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營長、副團長、支隊長、團長等職,率部參加晉西北反擊日寇掃盪戰役,堅持雁北敵後游擊戰,參加了中原突圍等一系列著名戰役戰斗。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營長、359旅第七一七團副團長、支隊長、團長、359旅第4大隊大隊長等職,率部參加晉西北反擊日寇掃盪戰役,堅持雁北敵後游擊戰,參加了中原突圍等一系列著名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副旅長、旅長、師長等職,參加了保衛延安、保衛陝甘寧和進軍新疆、解放南疆等戰役戰斗,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副軍長兼二軍5師師長(第359旅改稱第5師)兼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2軍4師師長兼政委,新疆阿克蘇地委書記、阿克蘇軍分區司令員、副軍長兼參謀長、代軍長、新疆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工程兵副司令員等職,為鞏固我國西北邊陲,為提高部隊戰鬥力,為新疆地區的安定和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調任工程兵副司令員後,為部隊的全面建設付出了自己的心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 2000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徐冰——原海軍總醫院院務處領導(原工程兵副司令員徐國賢將軍之女)
10金忠藩---55少將(1917—1989)金忠藩是江西蓮花三板橋金家村人,1917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6軍團17師51團連指導員、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120師359旅717團營教導員,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718團政治處主任、719團政治處主任、717團參謀長、南下第一支隊第1大隊參謀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支隊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2縱6師17團團長、2軍6師副師長。參加了中原突圍、運城、宜川、荔北等戰役。建國後任陸軍師長。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歷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部長、解放軍政治學院訓練部副部長、新疆軍區副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1.劉鎮---55大校61少將
劉鎮是江西蓮花神泉鄉大灣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1軍團1師1團政治處宣傳隊隊長、連指導員、團俱樂部主任、2師4團政委、師政治部統戰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起,先後入延安抗大、馬列學院學習,擔任過軍委供給部汽車隊隊長兼指導員、軍委衛生部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供給部政治處主任、軍委經濟建設部處長。1944年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保衛團長兼政委、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警備4旅12團政委、第一野戰軍4軍12師副政委。參加了宜川、扶□、蘭州等戰役。建國後,任陸軍師政委。1951年畢業於空軍航空學校。後歷任空軍幹部學校政委,西北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8年任蘭州軍區空軍政委。1961年晉為少將。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2.朱家勝-55上校61少將
江西蓮花荷塘中村人,(1914—2007)。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蓮花縣鄉蘇維埃政府委員、主席,區蘇維埃少先隊主任委員,游擊隊政治委員,警衛營政治委員,紅八軍第二十四師七十一團宣傳幹事、1933年5月,他是71團3連指導員,參加了棠市戰役,紅六軍團模範師政治部技術書記,軍團政治部總務處長。參加了長征,在長征中任紅6軍團51團總支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教導營隊指導員,第七一八團營教導員,八路軍南下支隊營政治委員,第三五九旅政治部組織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一兵團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起,朱家勝調任南疆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以後又任新疆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後勤部政治委員,政治部幹部部代部長,南疆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新疆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烏魯木齊軍區政治部顧問。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3.龍炳初---55大校61少將(1914-1975),
江西省蓮花縣坪里桃嶺村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6軍團第49團政治處幹事。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特派員,第4支隊政治委員,第5大隊政委,南下支隊第3大隊副政治委員,第9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5師15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委員,天水步兵學校政治委員,甘肅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75年1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終年61歲。
14.郭東桂—少將(1910-1976)
江西省蓮花縣下坊鄉泰恆村,1931年入伍, 1955.09-1964.04 任武漢軍區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未晉升。
15.陳雲開—少將(1916-?)
江西省蓮花縣坊樓村人,曾任沈陽市衛生局長。
16金樹雲少將(1904~1965)黃埔軍校第五期輜重科畢業。別字艮三,琴水鄉金家村人人。中央訓練團黨政研究班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附、副官、復興社特務處情報站副組長、訓育員、辦事處副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湖南臨澧特訓班第三大隊中校中隊長,軍統局江南特訓班上校副主任,軍統局中美合作所特科技術訓練班總隊長,軍統局重慶爆破訓練班上校副主任。1945年起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調查室少將主任兼軍統局西安站長,西安綏靖公署第二處少將處長兼中央訓練團西北青年訓練總隊總隊長。1949年到台灣。
17.劉一道(少將),字貫吾(1884-1951)三板橋村溪人,少將軍銜,曾任湖南省長公暑參議。
18.李厥德(少將),字厚安(1890-1952) 六市鄉壟上村人,少將軍銜,曾任廣東彈葯廠長。
19.金樹馨(少將),字桂高(1902-1957),琴水鄉金家村人,少將軍銜,曾任江西省保安處參議。
20.李旋(少將),字砥中(1893-1952),琴亭院下村人,少將軍銜,曾任國民黨軍事法庭檢查長。
21.嚴奉琦(少將),(1908-1972)六市鄉埡塢村人,少將軍銜,曾任江西大余縣長。
22.金振偉(少將),字新亞(1897-?),水鄉金家村人,少將軍銜,曾任顧祝同部第三戰區副處長/。
23.劉超寰(1901-1987)國民黨陸軍中將。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1930年11月中,第1師第2旅第4代副團長。1933年12月中,第1師獨立旅第3團長。1936年9月中,第1師2旅第3團長。1937年4月24日第1師第1旅上校旅長。1937年5月,第1師整編,劉超寰任1師第1旅旅長,後為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後升任第七十八師副師長。1939年任196師長兼西安警備司令。1939年6月24日,劉超寰任陸軍少將。1945年1月9日,為第1軍副軍長。1946年初,國民黨軍進行整編,第1軍改稱整編第1師(仍是軍級)副師長劉超寰。整編第二十七師師長。1948年9月由整編第三十六師恢復原軍番號。1949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36軍軍長。1948年秋到台灣。1956年退役。1987年秋病逝。
24.劉浩,文中身份為東北軍區前方辦事處處長,少國軍將軍銜。建國後任雲南省參事室主任。
⑥ 荷花是哪國的國花
1)以蓮花為國花的國家
印度、斯里蘭卡、越南、突尼西亞
(2)以睡蓮為國花的國家:
泰國、柬埔寨、孟加拉、蓋亞那、埃及
⑦ 江西蓮花縣那怎麼樣啊
江西蓮花縣以前屬於吉安的,現在屬於萍鄉市管,蓮花縣是山區縣,物產豐富,人朴實.
⑧ 江西蓮花縣有多少個鄉
截至2005年,江西蓮花縣有8個鄉。
全縣轄5鎮8鄉1個墾殖場,下轄157個行政村5個社區。
鎮:琴亭鎮、坊樓鎮、良坊鎮、路口鎮、升坊鎮。
鄉:高洲鄉、六市鄉、南嶺鄉、荷塘鄉、神泉鄉、三板橋鄉、湖上鄉、閃石鄉。
墾殖場:海潭墾殖場。
1、高洲鄉
高洲鄉位於蓮花縣北部,鄉政府駐地高洲村,距縣城32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鎮,也是全縣的貧困鄉鎮之一。井岡山斗爭時期,高洲是紅色區域之一,1927年9月24日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高灘村,在此集合部隊開會,會上確立了向井岡山進軍的軍事路線,為中國革命掀開了新的一頁。
2、六市鄉
六市鄉地處羅霄山脈中段,位於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西北部,北連蘆溪縣,西接湖南省攸縣,東臨高洲鄉,南連坊樓鎮,離萍鄉市43公里,距縣城36公里,是萍鄉到蓮花的第一站。六市鄉是茶燈舞的發源地,有龍燈舞、民間樂鼓、秧歌等民俗文化,具有濃郁的民俗風情。
3、南嶺鄉
南嶺鄉地處蓮花縣中部,政府駐地距縣城5公里,境內交通便利,319國道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境內石灰石儲量較多。鄉境內蘊藏豐富的優質無煙煤,發熱量超過5000大卡,擁有有證煤礦4家,分別為長埠煤礦、樹坑煤礦、世蘭煤礦、安里煤礦。
(8)江西荷花國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設分防府於蓮花橋。1727年(雍正五年),吉安府同知駐蓮花。
1743年(清朝乾隆八年),析永新縣二十個都、安福縣十二個都置蓮花廳(縣級),廳治蓮花橋(今琴亭鎮)。屬吉安府。相傳今縣城一帶古代多蓮花,唐宋時有蓮花市,市內有蓮花橋,因此,廳以蓮花命名。
1913年(民國二年),改廳為縣,蓮花縣正式得名。1914年(民國三年),全省劃分為四道,蓮花縣隸廬陵道。1926年(民國十五年)廢道,直屬江西省。
1927年(民國十七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含蓮花縣)。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省設13個行政區,蓮花縣屬第十行政區。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屬江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此後,省行政區有多次調整,蓮花縣一直屬第三行政區。
1949年(民國三十九年)8月13日,中國共產黨管轄全境,屬吉安專區。1968年,吉安地區改稱井岡山地區,屬井岡山地區。1979年,井岡山地區復稱吉安地區,屬吉安地區。
1992年6月20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同年8月11日起實行。
⑨ 江西嶺東千畝荷花盛開的景象是什麼樣子
近日,江西萬載縣嶺東鄉荷花種植園迎來不少遊客。
荷花園里朵朵荷花分外妖嬈,沁人心脾。紅的似火,白的如玉,遊客紛紛在花前合影。放眼望去,荷塘是一片綠的世界,花的海洋。荷塘內的荷花千姿百態,有的才只有一個紅里泛白的花苞,嬌羞欲語;有的只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我見猶憐;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穿著潔白素凈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清風徐徐拂來,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更是令人陶醉。
⑩ 江西蓮花有什麼特產
江西風味特產
南昌特產
風味烤鹵 南昌米粉 石頭街麻花 麻辣燙 油炸小品
李渡毛筆 丁坊酒 南昌瓷板畫像 胡卓人蘄蛇葯酒
九江特產
九江羽絨製品 九江陳年封缸酒 星子金星宋硯 修水寧紅茶
九江桂花酥糖 瑞昌山葯 鄱湖銀魚 廬山雲霧茶 湖口豆豉
贛州特產
南康無核毛桔紅柚 南康粉蒸肉 安遠柑桔 會昌大果金柑
麥飯石高級保健茶 興國甜橙 龍南坳背梨 崇義陽嶺茶 盤古銀毫
棉棗 盤龍牌高級絞股藍綠茶 牛心柿 小布金桔 南康辣椒醬
撫州特產
崇仁麻雞 南豐蜜桔 黎川食用菌 華綠保健蛋 資溪板栗 廣昌白蓮飲料
名優特產
廬山雲霧茶
廬山雲霧茶產於「奇秀甲天下「的廬山。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商品。「幸飲廬山雲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贊語,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和價值。
廬山雲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
婺源茗眉綠茶
婺源茗眉綠茶,素以「珍眉」著稱。形細嫩如眉,質幽香如梅,是婺源綠茶中的珍品,全國名茶之一。
茗眉綠最突出的特點是嫩芽纖纖如眉,條索緊結壯實,葉底碧綠有光,香味鮮濃醇厚,湯色清澈明亮。飲者曾有「一見頓覺清爽,再飲精神更旺」的贊語。
遂川狗牯腦茶
狗牯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它產於羅霄山脈南麓支脈,遂川縣湯湖鄉狗牯腦山。此茶的特點和其他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井岡翠綠茶
井岡翠綠茶產於海拔八百餘米,群峰環抱,佳木蔥郁,雲霧縹緲的井岡山茨坪。井岡翠綠茶有「色澤綠、湯色綠、葉底綠」三大特色 。
浮紅茶
景德鎮不但瓷器享譽寰,還生產一種名叫「浮紅」的名貴紅茶。
「浮紅」起始於清代末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浮紅」以色、香、味皆優而受到人們的稱道,一向被視為茶中珍品。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詩《琵琶行》里,就有「商人重得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描寫。在一九一五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曾榮獲金質獎章。現在「浮紅」已經遠銷世界上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九龍茶
九龍茶產於安運縣境內海拔一千多米的九龍山上。這里地勢高峻,巒峰重疊,山青水秀,樹木茂密,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土壤肥沃,極宜於茶樹芽葉的生長。
九龍茶採制嚴格。《安運縣志》記述:「日有雨不採,晴有雲不採,晴采之,蒸之搓之,拍之焙之,穿封之」。可見其鮮葉採摘之細致講究,製造工藝之精巧。
瓷器
景德鎮是馳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鎮的瓷器,質地光潔,色釉絢麗,品種繁多,造型優美,裝飾新穎,技藝精湛,享譽古今。
文房四寶
李渡毛筆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傳說秦代蒙恬以明「柳條筆」不久,咸陽人郭解和朱興由中原流入江西臨川要渡一帶,傳授制筆技藝。經過世代相傳,逐步形成一套獨特的制筆工藝,博得了歷代詩人墨客的青睞贊譽。
婺源縣是江西的一塊寶地,這里山青水秀,風景如畫,文房四寶之一的婺墨也以「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特色受到世人的推崇。
鉛山連史紙,是江西歷史悠久的傳統名產。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有很大發展,享有「妍妙生輝」的稱譽而聞名於世。
玉山縣玉山下錦溪之濱有奇石,石色蒼青有光澤,石質純凈,偶有金星數點,石之細美猶如絲羅紋理,取之制硯,曰羅紋硯。
金星硯又名金星宋硯。硯石中散嵌著金色雲母,閃閃發光,因而得名。
馳名中外的龍尾硯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產於江西婺源縣龍尾山,由於婺源從唐代武德元年率到宜和三年,一直屬於歙州,所以過去稱歙硯。從唐代開元年間開始,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龍尾硯的特點是:石質堅韌,紋理慎密,澀不留筆,滑不摳墨,貯水不耗,歷寒不冰,久經磨研,平而不凹,就硯壁而言,有桃型、鍾型、琴形等,硯台水池為月池、天池、靈芝池、荷葉池等,圖案有浴牛、聽雨、秋聲、飛帶等十八種。
山地特產
贛州市山地特產贛南蜜瓜,九龍茶,花姑,山香園片,安遠相橘,紅瓜子,紅砂糖,中華獼猴桃,贛州麻通,綠涼苦瓜酒。
吉安縣山地特產吉安樟腦,吉安樟木箱,大汾摺扇,泰和烏骨雞,新干商洲枳殼,遂川金桔,峽江魚時魚,遂川生薑。
土特產品
香茹、木耳、石耳、玉蘭片
茶葉
雙井綠、眉峰雲毫、甜茶、山峪茶、鳳凰舌尖、仙姑茶、雷峰尖茶、屏峰針尖、白鶴羽尖、鳴山仙茶、楊儲峰、龜山毛尖、寶峰雲霧等
副食
糟魚、大板瓜子、紅棗、香菇、竹筍、黑芝麻、滿口香炒貨等
萍鄉煙花 TOP
萍鄉煙花生產始於本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迅速,現已有煙花品種六百多個,遠銷日本、美國、香港、法國、德國、泰國等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萍鄉煙花分高空火箭類,地面旋轉類、地面禮花類、地面花筒類、造型玩具類、釘輪吊掛類、手持類、葉珠類、蕪茜花類等九大類。其燃放起來,造型多異,璀燦多姿、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出口煙花中的「彩盤花」、「菊花滿圖」、「銀河」等二十多個品種分獲省、部級優質榮譽證書。上栗出口煙花廠生產的「彩盤花」被國際煙花協會品評為一級品,蘆溪出口煙花廠生產的「群猴鬧天空」曾在國際高空煙花展出一舉奪冠,該廠因而被國外譽為火箭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