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王鐸荷花圖

王鐸荷花圖

發布時間: 2022-02-12 07:04:47

① 王鐸(1592年-1652年)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又號痴庵,別署煙譚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入清後,他降清,清授予他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王鐸由明朝舊臣變為清廷新貴,在以氣節自持的明代遺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貳臣,因此,他始終抑鬱不樂。入清之後,王鐸做了8年的官,於順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時,朝廷借敕編《四庫全書》之際,查毀了王鐸的全部書刊,並將王鐸列入《貳臣傳》。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王鐸因他在明亡之後降清,在氣節上頗多可疵之處,故許多人對他的人品常有微詞。但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② 王鐸草書的內容

王鐸生活在明清之交一個社會劇烈動盪、江山易幟的特殊時代。這個時代造就了他充滿矛盾而苦難深重的內心世界。而這一切同時又激發了他的傑出的藝術創造性。
王鐸書法風格的形成,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王鐸十五歲時他能鑽精《蘭亭》,對「二王」「飲食夢寐之」, 甚至做到臨「二王」「如燈下取言影,不失毫發」。以後也始終以井「二王」為其書法淵源。18時,己進河東書院就學28歲書寫的《吳養充先生並孺人張氏墓若表》,即一本右軍行楷的規范,他獨宗羲獻,推崇顏米,從「二王」的神韻和創造精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悟。青年時代的王鐸,由於受到明末個性解放思 潮的影響,很早就表露出驚世二駭俗的審美意識。其美學著作《文丹》,雖不是一部專門探討書風的著作,然其書法見解卻從此書中曲折反映出來。王鐸提出作文即作字的審美標准與當時文壇和書壇的要求大相徑庭。如他贊譽「怪」、「狠」、釘截鐵」等。在明末眾多大書家中,他是最有個性的一位。他認為創新應立足於繼承古法,否則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王鐸所學「二王」諸體,並非今人所見各種墨跡摹本,而是「閣貼」中之「二王」。
在34歲至36歲時,他仍作《險王羲之修載帖》,為思玄先生書們隋王羲之瞻近幟軸》及一些草書帖軸。這個時期,王鐸以忠實原作,學習博覽為主。崇禎元年(1628),王鐸37歲,他的擬山園建成,作《成擬山園》五言律詩一首;又自作行書《五律詩軸》。從王鐸40歲書寫的《手啟》墨跡看,已稍有個人面目。月n JZ生「牛才份完韶護不1委寧J吉廣」卜心信~知l、;1而宣;7高廠二E由,健d侖匕生巧,矯若游龍,翩若驚鴻。如43歲行書《鄭谷華)山作》條幅,鋒芒畢露,酣暢淋漓。正如傅山先生論 其書謂「王鐸四十年前,字極力造悵四十年後,無 意合拍,遂成大家。」王鐸的書法創作,正是在48歲至50歲這段艱難失意的時期,完成了「五十自化」(黃道周語)的重要變革,鑄成了自己突崛而成熟的個人;風格。
王鐸在54歲降清之後,自然要被世人輕視甚或唾棄。然而,雖然他身為貳臣,政治上「大節有虧」,但書法聲譽卻未減。清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雲「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也就是說他在中國書法藝術方面的成就,是無法抹殺的。此實為中肯之祠。政治上的無所事事與物質生活條件的大為改善,伴隨著王鐸七年的餘生,同時也使他得以有充裕的時間集中精力投人他所酷愛的書法藝術中。一系列氣吞千里、前無古人的巨幅立軸就產生於這一時期,優秀的橫卷也不乏其數,其創作仍以前述個人藝術風格為基質,但更為酣暢、自如、精粹、超拔。如行書作品《書畫雖遣懷文語軸、》《題畫三首之一軸》、《為宿松書詩軸》等,草書作品《愉王羲之蔡家賓貼》、《白王獻之省前書帖》、《陸閣帖》、《備王曇首昨服散帖》與王鐸五言律詩草書軸等,便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其書法縱而能斂,大巧若拙,以使轉縱橫為形質,以點畫狼藉為性情,瀟灑流落,翰逸神飛。
清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被稱為「書道中興」的一代。清代書法在其前期完全是沿襲明代摹古的「帖學」道路。書家出於對故國的眷戀和身世的哀痛,有傾池積悻的要求,這便決定了他們在藝術旨趣上要走與清統治者不同的道路。他們崇尚表現,追求獨特、倔強的意趣。因此,作品個性強烈,筆法、結構都很奇崛。他們的革新,在明末至清代300年間影響雖然有限,但從今天來看,其在中國書法藝術領域中仍是很有生命力的。
王鐸的傳世書法作品,總數在百件之上。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臨帖,一是詩文應酬。但臨帖與創作貫穿在王鐸書法藝術發展變化的整個過程中。王鐸所臨之帖,絕大部分是《淳化閣帖》中的羲、獻諸帖。上及張芝、鍾蔥、下至南北朝諸名家,以及唐、宋諸家法帖。王鐸與《閣帖》可謂是朝夕相處,愛不釋手,形影相隨。他自己曾說「《淳化》、《聖教》、《褚蘭亭》,予寢處焉」(《宋拓《聖教序》箋跋)。顧復《平生壯觀》亦載:「聞其臨《淳化閣》數部,非功力如此焉能精妙如此。」可見《淳化閣帖》對他一生之影響。王鐸自定日課,「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他能繼承傳統,又能博取眾長,取精用宏,其草書在不失「二王」法度的同時又滲人張旭、懷素的氣象,把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臨帖中加上創作的發揮,每一件臨帖都不失為一件好作品。從中可見其用功之 勤,也可見其學書主張師承來自臨古。
明代書法家黃道周曾稱贊道:「行草近推王覺斯。覺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王鐸臨《閣帖》的顯趕著特點,便是好以連綿草形式臨習張芝、二王法書,王鐸書法之所以得以大成,正是抓住了《閣帖》中之「二王」—這一文人書法流派的源頭,深人鑽研,再廣博歷藝代諸家法書,遺貌取神,刻意求新的。沙孟海先生亦風趣地稱其「一生吃著『二王』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夠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頗、董其昌的末流之失,於明季書壇可謂中興之主」(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王鐸是一位卓有才華的書法家,他以數十年辛勤的探索,創作出了大量的在形式上既饒有意味又浪、十分優美的佳作。他的書法無論是偉岸豪遒的大楷閣書、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哪的行草己書,置之於晚明清初的書苑中,都應是當仁不讓的第宋一流精品之作。王鐸楷書作品不多見,書法崇魏晉,源於唐人而能自出胸襟。其楷書主要吸收了顏柳風骨,表現出古拙的風格,用筆勁健而利落,顯現出大方、灑脫、鐵骨錚錚,把自我的個性融會於其書作之中,形成自家的風貌。如王鐸大楷《善建城碑》雄強寬博,豐筋多骨,出自顏真卿、柳公權之法。清張庚評其楷書「覺斯為袁石愚寫大楷一卷,法兼篆隸,筆筆可喜,險勁沉著,有錐沙、印泥之妙,文敏當遜一籌。」王鐸《李成小寒林圖楷書跋》凡5行,共犯字,前三行,楷覺書字跡稍大,楷法與運筆出自於唐顏魯公之法。其勢旅渾,如巨石當空,大氣磅礴,剛毅之氣照人。此題作於清順治三年(1646),王鐸時年55歲,當是其晚期楷書少見之佳作。如王鐸小楷《跋宋拓淳化》,清勁秀潤,古樸典雅,大巧若拙,具有篆隸筆意,實出自鍾太傅的《賀捷》諸表。小楷《題畫詩》作品,給人一種蒼郁雄暢的韻趣。此為順治七年(1650),屬王鐸59歲時跋自作山水冊頁。凡12行,共160字。此作運筆不求其溫潤、精粹。其整篇多為楷書結構,又間以行書筆,頓挫分明,結體嚴整,時而雜以敬側;字形以瘦長為主,又偶以扁平參與其鳳其用墨不類於明人小楷那種潤澤,而是偏於濃墨枯筆,但行筆澀而不滯,表現出一種蒼勁老辣的墨韻來。又如《王維五言詩楷書卷》,此詩卷無論是字形的大小、結構、字畫、字距,皆給人一種奇特的感受。字跡看似生澀笨拙,然細觀卻又覺涉筆成趣。結體多險勁奇古,筆既有顏的渾厚,又有漢碑和篆糟的剛健古樸,這正是王鐸大膽創新的體現。
王鐸的草書對國內外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大的作用。中國草書藝術經歷了不斷發展變化的兩千多年。行草書的發展至明清之際,各種創作表現技法均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王鐸正是這種具有創造性的古典草書的集大成人物。其行草初學「二王」,甚得筆意,後又受米莆、顏真卿、張旭等人的影響,終於人古而出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明代中葉後浪漫主義書風的影響下,他以自己的胸臆化古法於筆端,線條遒勁蒼老,藝術風格具有個性特徵。以他的線條與明代另兩位草書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則他的遒勁既有異於徐渭的粗放,也有別於祝枝山的生辣。明末清初的草書,大都縱筆以取勢,可是王鐸運筆,卻是縱而能斂。因此,他的草書,既痛快,又沉著,以沉雄頓挫為主體,以飛動變化為用,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當時,在書壇上涌現出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變古出新的書法家。他們以行草彪炳書史,把行草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而其中藝術成就最為卓著者,又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則首推王鐸。王鐸書法以排山倒海之力、橫掃千軍之勢、雄強豪邁之書風,總領群芳,名重朝野。在他的草書中有一個獨特的「一筆書」,即連綿草。王鐸的連綿草書在排比與穿插中,在左揖右讓的關照與回護中,他的力度表現與氣勢表現是第一流的。當然,力與勢都指向作品的大趨向、大感覺。王鐸連綿草書適宜於六尺以上至丈二的長條巨幅立軸,一般不適宜為斗方冊頁與手卷、扇面,但他卻能坦然作草書於手卷、扇面等,在每個連綿節奏中,都展示出一種精妙的節奏,還有變化多端絕不雷同的運鋒,乾枯濃潤、迅捷遲緩、方折圓轉的變化。每個變化的線條似乎都極為有序。他的技巧已經達到了爐火純清的地步。我們看王鐸的大幅連綿草書有一種氣勢磅礴之感,有如我們看徐渭或傅山的大狂草一樣。如((l臨王羲之秋月帖軸》為右軍變法後的典型書體「今草」。王鐸卻運用唐代張旭、懷素以後才出現的狂草筆法臨寫,除了草法基本相同外,其筆勢一落千丈,運筆悠肆而起伏。他在臨帖時注意墨法,他蘸墨往往很飽滿,一經落紙,墨向四周自然暈化。每個字用墨很重,漸次枯燥,直至墨盡,重新蘸墨。通篇墨色濃淡參差,燥潤相映,很有韻致。王鐸寫狂草,顯然是時代使然。他說:「凡作草,須有登吾篙山絕頂之意。」所以,王鐸在臨王帖之時,幾乎也在用自家之法,但在藝術上能不隨時俗,在趙、董書法風靡之時,自創一格。這正是王鐸學古人而不拘泥於古人,勇於創新的精神所在。

③ 當代牡丹畫家王鐸的一幅牡丹圖值多少

我也抽到過,不過是清朝皇帝溥儀兒子的,讓我交了100塊錢裝裱費,後來發現上當了,這個畫沒人感興趣

④ 王鐸書法作品

王鐸

明末清初書畫家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王鐸的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⑤ 王鐸《枯蘭復花賦》全文

王鐸

枯蘭復花圖卷跋帖

1649


蘇州博物館藏

已丑五月夜。同觀畫。梁眉居。黃於石。張坦公。
張天調。薛行塢。傅夢禎。劉瀛洲。宋牧仲。宋赤城。
主人玄平號雨恭。時同飲三槐下。

王鐸

已丑夏五月廿二日。
聞雨恭先生閣下盎中建蘭於既
萎後倏發一莖三花。予駭焉。萎而花。此中有道。其發
蘭之為其所以發皇者。果蘭之為耶。蘭。花卉中抱德者
也。孤秀幽藏。異乎炫。無人清湛。異乎佝。不鬥艷於
鼠姑將離。異乎爭。映景乘旺。萼蕤跗聯。乃於萎荄勃
然生靈光奇馞。於戲。蘭亦受命者。氣垕理苞。即司百
物者。不能閟。況天況墬況人況蘭。凡後日千葉萬萼。
雨先生為國家發無窮光華。流馨千禩。為王者篤材。不
與凡卉伍。吾於斯。率爾席上即寫蘭卷。又紀其三花之
像。
鍾萬嘩盛與古咎箄。
鳩方絜馥臻茂。
開一代之昌運。
必得一代異人。蘭何能為政哉。噫。公之所以楙昭前路
迓所以發皇者。
佗他日吾以此卷券之矣。
西洛王鐸跋並
畫。吋及燃炬在蔬圃中。

⑥ 王鐸的草書有什麼特色

王鐸( 1529-1652年),字覺斯,號痴庵、嵩樵,別號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他少年家貧,身處亂世,命運多舛。他是南明東閣大學士兼太子少保,但他後來歸附清朝,擔任禮部尚書。他的一生頗有爭議,書畫卻傳頌一時。尤其王鐸的書法, 後人將之與王羲之相提並論,稱為「前王後王」。王鐸書法遠師前人鍾繇、王羲之 父子、顏真卿、米芾等,集各家之大成,別有心意。他精於各種書體,其中以行草成就最大。他的行草摹習王羲之、王獻之,但並非一味模仿,而是參酌了自己大量 的心得。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 在當時書風中另樹一幟。時人將之與董其昌相提並論,有「南董北王」的說法。他的草書,屬大寫意一派,恣肆任性,揮灑自如,跌岩起伏,有橫掃千軍之勢。他的行書,含蓄多變,風神灑脫,富於節奏感。傳世書法作品有楷書《北國學石鼓歌》、 《柏香帖》等,行書《臨蘭亭序並律詩帖》、《吳養充墓誌》、《楊公景歐生祠碑》等,草書《王屋圖詩卷》等。

⑦ 王鐸發字的行書寫法圖片

王鐸發字的行書寫法圖片

⑧ 宋朝宰相王鐸

唐朝有個宰相叫王鐸

王鐸,唐朝末年宰相。(?—884年),字昭范。太原人。

伯父王播是唐文宗時宰相。會昌進士,累遷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懿宗時任平章事。干符六年(879年)率兵鎮壓黃巢起義,守江陵,不戰而遁,免職。從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鐸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與李克用等共同圍剿黃巢。受到宦官田令孜排擠,被解除兵權,授義成節度使(駐地在今河南定陶)還屯河南。中和四年(884年),任為義昌(駐今河北滄州)節度使,過魏州時,「侍妾成列,服御鮮華,如承平之態」。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素無賴,愛其車馬姬妾,伏卒數百人於漳南高雞泊(今山東恩縣境內)殺害之,家屬佐吏三百餘人盡皆遇害。彥禎上奏說是盜賊所殺。

王鐸又以懼內聞名,充諸道行營都統拒黃巢時,忽然下屬來報,王夫人直奔大營。王鐸嚇得問屬下:「巢賊漸漸由南來,夫人又悻悻自北至。旦夕情味,何以安處?」他的幕僚開玩笑道,「不如降巢。」引起鬨堂大笑。

⑨ 王鐸書法作表作品有哪些王鐸書法成就和風格特點

主要作品有:順治三年(1646)作《漁舟蕭閑圖》,收入《歷代名賢畫粹》;永曆四回年(1650)作《答雪景山水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鑒》;永曆五年(1651)被滿洲政府罷官歸里,作《蘭石圖》卷、《山水卷》,分別收入《新版世界美術全集》、《支那名畫寶鑒》。王鐸善於畫山水和梅蘭竹石,山東省濟南市博物館收藏的《雪景竹石圖》是王鐸為睢陽袁樞精心創作的一幅雪竹作品。

王鐸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

熱點內容
去年七夕是幾月幾號 發布:2025-08-29 19:19:36 瀏覽:859
盆栽蘭花類 發布:2025-08-29 19:08:54 瀏覽:176
櫻花之緣 發布:2025-08-29 19:03:58 瀏覽:730
一年的各種情人節 發布:2025-08-29 18:59:39 瀏覽:827
物流園盆栽 發布:2025-08-29 18:38:02 瀏覽:544
福鼎白茶花 發布:2025-08-29 18:37:49 瀏覽:573
梅花的代表詞 發布:2025-08-29 18:36:21 瀏覽:704
荷花痞子 發布:2025-08-29 18:27:23 瀏覽:333
五瓣白櫻花 發布:2025-08-29 18:26:34 瀏覽:656
蘭花秋藝素 發布:2025-08-29 18:18:38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