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蘭花花
① 《蘭花花》的原型是誰
歌中人來物據民間傳說確有其人自,她是陝西固臨縣臨鎮某村的一位女子。她長得美麗,渴望幸福,卻被迫嫁給一位姓周的地主——猴老子。蘭花花不甘於封建勢力的壓迫,自找「情哥哥」,並敢於信誓旦旦地宣布:「咱們倆死活喲長在一搭。」
② 《蘭花花》的音樂特點及演唱分析
陝北傳統民歌 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版女性──藍花花。這個被稱為權普天下最聰明、最美麗的好姑娘,竟被強行嫁給一個「好像一座墳」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藍花花並沒有屈服,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堅決反抗封建禮教。民歌以優美流暢、開闊有力的信天游曲調詠唱,並吸收了敘事的手法,用分節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現了歌詞的內容,成功地塑造藍花花的形象。具體的參看下網路,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蘭花花是什麼意思蘭線線是什麼意思陝北的那首歌里唱的
首先蘭花花
是一個人物
是這歌曲的人物
裡面只有青線線
青線線
只是為他苦做鋪墊的
這歌曲講述的是舊社會
婦女的真實寫照
但是還沒最後一段又寫出了
蘭花花
努力尋找自己幸福
敢於和舊社會做斗爭的新婦女形象
④ 有首西北的花兒,好像名字是蘭花花,但不確定。只記得有句歌詞,淚疙
風沙 吹亂誰頭發
無邊的山崖
心裡 是否會害怕
憂傷著長大 自由不聽話
花 如此美麗啊 雨 為何打濕它
天 在那一刻 瞬間傾塌
我的蘭花花 怎麼不見啦
我的蘭花花 你到哪兒去了
蘭花花你最愛穿的碎花
轎子里的你卻忘記穿它
怎麼你流著淚不願回家
撕毀紅蓋頭也不願出嫁
蘭花花你還有什麼牽掛
你愛的人最後都把你耍
要認命要拚命隨便你吧
門前的老猴子等不及了
蘭花花 蘭花花 蘭花花
蘭花花 蘭花花 蘭花花
縱身跳下對面萬丈懸崖
這是一種解脫還是懲罰
看雨在下看那風還在刮
是誰的錯 我的蘭花花
是誰的錯 我的蘭花花
蘭花花 蘭花花 難道就你痴嗎
蘭花花 蘭花花 幸福不是這么對嗎
這種幸福你會要嗎
蘭花花 蘭花花 現在還痛嗎
所有的傷疤 不要延續它
⑤ 什麼是民歌調蘭花花
《蘭花花》是中國陝北地區的地方民歌
歌曲的旋律屬於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內兩句組成,容曲調悠揚柔美,節奏舒緩自由,歌詞口語化,很具地方特徵
《蘭花花》是劉燕平演唱的陝北民歌,由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
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
蘭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臨鎮,長得十分招人喜歡
⑥ 跪求晚會主持串詞。 幸福天堂, 雙人舞 蘭花花,《 老師,我總想起你》,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群舞雨中花
不知,你去網路上插串詞
⑦ 藍花花的故事 創作背景
當我們對時下的愛情現狀越來
越失望的時候,我們就更加魂牽夢繞
這首凄婉而美麗的陝北民歌,和她所
描述的純真愛情故事。
民歌唱頌的《藍花花》和民間傳
說的關於藍花花的故事中,都講述了
這樣一個愛情故事:固臨縣臨鎮有女
子名叫藍花花,長得很美,一個頂頂
漂亮的女孩子被媒人說給了地主周
家,周麻子又禿又瞎又尿床,「照見
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墳。」「藍花
花那個下轎來,東張西又照,你要死
喲你早早死,前晌你死來後晌藍花花
走」 ……不過故事的結局有兩個版
本:一個是「我見到我的情哥哥,有
說不完的話,咱們倆死活喲長生一
搭」。一個是藍花花和情哥哥兩人吹
了。但讓我們感動的是樂觀的藍花花
沒有哭天搶地,留下「拉倒拉倒喲就
拉倒……世上的朋友交不完」 這樣
坦然的心態和追求。
這是何等讓人感動而偉大的一
個女性形象啊!在那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年代,在
貧瘠的黃土高原,在生存受到自然環
境嚴重左右的窮苦的鄉村,藍花花能
放棄優越的物質現實,放棄實用的愛
情,堅定的追求自己幸福自由的愛
情,這在那個時代和那個環境需要多
大的勇氣。
放眼今天實用愛情、物質愛情、
功利愛情、快餐愛情盛行的天空,紅
塵中的男女就如灶上的懶貓,哪裡溫
暖就往哪裡擠,惟恐找不到款爺和富
翁,當純真的愛情越來越稀少的時
候,當我們的愛情走得太遠以至我們
忘了為什麼而出發的時候,美麗勇敢
的藍花花絕對是我們今天的英雄和
楷模。我們唱頌藍花花,唱頌她美麗
而火熱的愛情,唱頌能在某個黃昏或
者某個早晨,能有一個我們渴望的藍
花花般的愛情「手提上那個羊肉、懷
里揣上糕、冒上生命往哥哥家裡跑」
……我們不禁潸然淚下。
美麗的藍花花用她的愛情追求
和愛情宣言掀動和映襯了昨天和今
天中國愛情最讓人臉紅的頁碼,給了
中國人純真愛情一個夢開始的地方、
一汪理想愛情的心靈瑤池。
關於《藍花花》的故鄉,有說綏
德的,因為魯藝最早編輯的《陝北民
歌選》是在綏德等地采錄編定的,首
唱的也是祖籍綏德的歌唱家劉燕萍。
再說有著名的「米脂婆姨綏德漢」的
說法,綏德自古為「天下名州」,地處
陝北腹地,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名州
出名人,名州的漢子更是出名。高大、
剽悍、英俊的綏德漢,頗有北方陽剛之
氣。南宋名將抗金英雄韓世忠、中共陝
西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李子洲都是綏
德人。能夠讓「一十三省的女兒啊,唯
有那個藍花花好」追求的自然是出名
的綏德漢啦!沒有好的綏德漢哪有美
麗的藍花花的堅貞的愛情。
有說米脂的,三國時的天下美人
貂嬋是米脂人。貂嬋嫁呂布,呂布戲
貂嬋,史書記載各異,且不去管它。但
是,米脂的女子長得漂亮,綏德男子
長得英俊,卻是事實。藍花花那麼美
麗,應該出在出美女的地方,出了美
女自然就生出美麗的民歌。
直到1990年,忽然又出現了一
個與「紅色」相關的藍花花傳說。說
是藍花花原名叫姬延芳,1919年出生
在延安南川臨街鎮的農民家庭,長得
俊秀,亭亭玉立,像雨後馬蘭花一樣
惹人喜愛,人們送她個綽號叫「藍花
花」。1936年她與劉志丹領導的紅軍
中一個挺拔英俊、能文能武的戰士一
見鍾情……後來就是歌中的被嫁的
現實,直到藍花花思念那戰士最後苦
悶而死……
我們不去鑽故紙堆,評說誰的真
偽,單從咱們對藍花花的尋根刨底的
虔誠中無不張揚著中國人對藍花花
的熱愛和追尋,我們太渴望一份純真
的愛情,我們太希望構築一份美麗的
愛情理想。
「紅綉鞋,金蓮子,好比兩盞燈,
藍花花穿上攪亂年輕人……」唱著這
美麗的歌聲,讓我們閉上眼睛,在喧
囂而又冷漠的都市裡,尋求感動。藍
花花,在我們今天浮躁的愛情里,你
何時「手提上那個羊肉、懷里揣上糕、
冒上生命往哥哥家裡跑」啊!
⑧ 音樂 蘭花花 的故事背景
蘭花花原名叫做姬延玲,延安縣臨鎮人。從小心靈手巧,長得俊美可愛。與當地一男子相好,偷吃禁果。1936年紅軍解放了臨鎮,該男子應征入伍打仗去了。蘭花花的父母強把她嫁與某老惡棍。該惡棍不久橫禍而死,父母遂把她嫁給一個麻臉的富人。蘭花花日遭虐待,終於在1942年病故。5 應當說,蘭花花的事跡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現世悲劇,它揭示了舊社會下層女子 6 悲慘的人生命運,反映了舊禮教戕害人性、阻撓人的自由情感生活的現實。在那個時代,像這樣的事件經常發生。但人們追求自由、力謀幸福的心智尚存,則不免要付之於實際的行動,試圖去沖破樊籬,實現超越。這種實際的行動往往是自發的、盲目的、魯莽的,不免要走偏,釀成悲劇。(關於這方面的現象及理解,我在後面還將論及。) 蘭花花的悲劇從她一生下來就開始演繹了。7 「青線線那個蘭線線,蘭個英英采」。這句歌詞包含了十分濃厚的民俗意義。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小農經濟社會,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正是在這種物質生活中孕育了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也許存在偶然的因素,迎接蘭花花的確實是綱常制下的女賤現實,註定了她悲慘的命運。請容許我這樣設想:蘭花花是她媽在紡線織布的時候生的。這個孩子對生境的第一印象既是,長長的棉線,上下拉扯;黑黑的梭子,左右恍惚;人生的編織從此開始。 蘭花花倒是生下來了,除了不得不推卸的文化國度造就了她的悲劇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過錯是,她「實實的愛死人」。有人會問:「漂亮也有錯嗎?」有,確實可能有。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文化氛圍中,人性的任何方面都是可以判罪的。蘭花花的人生軌跡即實踐於這樣的「原罪」。 隨著年歲的增大,蘭花花可以參加生產勞動了,起興物也由家裡轉到了田間。「玉穀子那個田苗子,數上高梁高」。勞動的性質之一是標志主體具備社會接受的素質。這里暗含的意思是,蘭花花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善於勞作,絕對是一個好的「家庭把式」。這在以勞動為美的意識形態看來,簡直是尤物了。8 所以社會對蘭花花的評價為: 「一十三省的女兒呦,數上蘭花花好。」 這樣好的人才,自然是社會的稀罕「物件」, 9 也就不能奇怪媒人的過度性興奮了。婚事的安排是如此的緊湊,大概有文學構設的參與。這個姑且不管。我想關注的是,在諸多民俗意義上的婚事儀式所體現的價值認同和制度張力。在這里,我要重點說說媒人。 中國傳統有一種說法,社會上有六種女人碰不得,所謂「三姑六婆」是也。她們口尖舌長,說三道四,走街竄巷,搬弄是非,坑蒙拐騙,遺禍社會。媒人(一般指媒婆,事實上也是)就是這樣類型的人。 10 我同樣要強調,「三姑六婆」作為信息的傳遞者,所做的大量的無微不至的社會溝通工作。11 享有信息是人類的共性,人類創造歷史的活動就可以粗略地視作從事信息的事業,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可惜在不短的時期里,男子享有的社交權益太多,女子享有的不足,恰恰為中國的「三姑六婆」的產生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契機。值得我們現代人悲哀的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的這些現象,反倒表現了一種制度性的社會扭曲。12 而且,由於媒婆的歷史性活動,竟至於產生格式化的媒俗,以及「明媒正娶」一類的詞彙,這是不容忽視的價值民俗力量。 歌詞中有這樣一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門。」如果我們沒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印象是不深刻的。實際上,其背後隱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單從信天游本身來說,很大數量的曲目都包含於這一內容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民歌就是情歌,這已幾乎成為共識(當然如果僅是這樣處理的話,也太過魯莽)。信天游也是這樣。絕大多數的情歌都要反映未婚男女的純情(注釋中提到的「猥褻歌」可叫做已婚男女的「濁情歌」),人類非理智中性升華的大多數就貯藏在這些「真流露」的純情男女身上。我同樣可以想像,在曠遠遼峻的山間地頭,蘭花花和她的「情哥哥」在勞作中凝結於田苗子的情感游絲,薈萃於土豆疙瘩的純然靈犀,以及高粱穗頭的心靈契合。 13 另外需要交代是,在蘭花花進「周家的門」之前,還有與情哥哥送別的一幕。歌詞交待的不清楚,但這樣的曲目簡直是數不勝數,而且大多是歷史濃縮的精華產物。中國人感情的細膩是舉世聞名的,離愁別緒是最典型的表現方式。14 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映這一主題的信天游應當是《走西口》。在這首九曲悲腸、攝人肺腑的信天游中,幾乎包含了所有傳統中國人的陰陽相濟和「陌生化」心理。從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國特有的審美「三棱鏡」,以及置於太陽底下的七彩光芒。15 「蘭花花那個下轎來,東張西又照」。陌生的人,陌生的物,蘭花花的人生航程將最終在這里拋下鐵錨。「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哩」!那種新婚的焦慮、害羞、渴躁不安,是難以言表但可以想見的。在這種雜碎的心態下,有一重情感是最最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情哥哥。「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墳。」這是最現實的打擊。那種戀情失卻、人物兩非、欲舍不能、悔恨交加的心情在一剎那間變作為宇宙間最惡毒的詛咒:「你要死來,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來,後晌我蘭花花走。」 16 後兩句可以是實寫,寫蘭花花借口回娘家,私奔到情哥哥家裡,痛訴心跡,言呈心志,告以決心;也可以理解作虛寫,即蘭花花幻想作自己攜帶食物去會情哥哥,以敘幽情。事實上,我們知道,她的情哥哥已經當兵去了,理解作虛寫更切合實際。 17 我這里想重點提及的,是那種男女之情所激發的強大的勇氣。不論蘭花花是僅有這樣的意識,還是已經化作了一種實際的行動,都可以表明禮教在「性情的真表露」面前所暴露的致命弱點。18 這種現象在中國是最為典型的,理由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十分成熟的禮教制和自由人性之間張力的時時缺失。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蘭花花去找她的情哥哥,本質上是一種「違禁行為」。如果她把這種行為持續下去的話,不外乎又將產生一首「打伙計」的「猥褻歌」。撇開價值因素不提,單是如此方式的「性情真表露」(或曰「自由追求」),算不得長久之計,為己也不心安,終是悲劇的結局。最理想的方案是提出婚姻自由的革命綱領,並矢志不移地追求之,篤行之。這在當時的歷史力量儲備中,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的條件,並在事實上也終於匯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的洪流中。 我們知道,蘭花花的情人入伍打仗去了,這本身就給我們一個信號,中國婦女的命運從此將揭開一頁新的篇章。回過頭來再看《蘭花花》,恰值於歷史大變動的轉折點上。蘭花花的死,代表了舊事物的終結,預告了新事物的創生。可以說,《蘭花花》是中國歷史上禮教婚姻婦女的最後一幕悲劇,其存在價值正在於此。
⑨ 夢中的蘭花花每分鍾多少拍
其實也有什麼你的夢境預示著你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而工作越來越順利,會有貴人相助的。
⑩ 任建榮的芭蕾舞劇《蘭花花》
蘭花花的真實故事說起陝北民歌,人們首先就會想起《蘭花花》等優秀民歌。《蘭花花》是一首十分動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陝北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典範作品之一。這首優美的民歌,從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幾代中國人的喜愛,家喻戶曉,久唱不衰。《蘭花花》是根據延安臨鎮的一個真實的愛情悲劇故事編創陣創出來的。
蘭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葉子,1919年出生於延安南川臨鎮街一個農民家庭。她從小就心靈手巧,長的俊秀,到十二六歲的時已出脫得端正水靈,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後馬蘭花一樣惹人喜愛,人們給她送了個綽號碼叫「蘭花花」。紅軍中有個戰士,他與蘭花花一見鍾情,偷偷相愛,發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終身,不久兩個便發生了關系。因紅軍奉命過山西東征,紅軍戰士只得和蘭花花難分難舍地暫時告別 。
蘭花花的父母認為女兒敗壞了自己的門風,便托媒人把17歲的蘭花花許給臨鎮後街富戶任老五的的小兒子任小喜,蘭花花不從,在父母的威迫下響吹細打抬進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後因在宜川搶劫殺人被處決。第二年,蘭花花又被父母強迫嫁給了臨鎮一個姓石的富戶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醜陋,滿臉大麻子,他看上了蘭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錢把蘭花花買去妻。蘭花花在石家受盡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紅軍情人。因精神過於苦悶,終於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死時24歲,留下一女一男兩個孩子。
紅軍戰士東征勝利後回到陝北,得知蘭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難過,但又怕給蘭花花帶來麻煩,故也沒敢去看望蘭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裡。以後又聽到蘭花花病亡,悲痛欲絕,一病不起。在醫院治療中暗自構思懷念蘭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後,他恰好又轉業到固臨縣(今延安市臨鎮)文教科當科員。不久又調到固臨縣小學任教導主任。他還朝思暮想蘭花花,便把在住院時編的蘭花花歌曲整理出來(全長84句),把任家改為周家。教學生娃娃和村民演唱、傳誦。《蘭花花》很快在固臨、延安、宜川、綏德等地傳唱開來。後經延安魯藝音樂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傳遍了陝甘寧邊區和大江南北。全國解放後,唱遍了新中國,也傳到了海外。
民歌《蘭花花》陝北傳統民歌。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藍花花。這個被稱為普天下最聰明、最美麗的好姑娘,竟被強行嫁給一個「好像一座墳」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藍花花並沒有屈服,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堅決反抗封建禮教。民歌以優美流暢、開闊有力的信天游曲調詠唱,並吸收了敘事的手法,用分節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現了歌詞的內容,成功地塑造藍花花的形象。這首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優秀傳統民歌,其唱詞在流傳中多有變異,歌唱家郭蘭英、王昆、李波、劉燕萍等人演唱的通常是八段詞。曾被改編為鋼琴獨奏曲和大型歌舞劇。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
五穀里(那個)田苗子,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那個)蘭花花好。
正月里(那個)那個說媒,二月里訂,三月里交大錢,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個)吹來,兩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蘭花花我下轎來,東望西照,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墳。
你要死來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來後晌我蘭花花走。
手提上(那個)羊肉懷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裡跑。
我見到我的情哥哥有說不完的話,咱們倆死活呦長在一搭。
歌舞劇《蘭花花》
中文名稱: 蘭花花
外文名稱: Lan Huahua
類別: 芭蕾舞劇 演出單位:中央芭蕾舞團
創作者編導:舒均均。作曲:劉廷禹。舞美設計:鄭越洋(布景)。李克瑜、周風(服裝)、張楓桐(燈光)。
演出者主要演員:王珊、彭丹(飾蘭花花A、B),徐剛、王全興(飾楊五哥A、B),宋琛琛(飾地主婆),李風岐(飾地主兒子)。樂隊: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隊。指揮:胡炳旭。
演出大事記 :本劇根據著名陝北民歌《蘭花花》的立意改編、創作。曾參加1989年文化部藝術局主辦的直屬院團新人、新作評比演出,獲優秀創作一等獎,主演王珊、徐剛獲優秀表演獎。
評論擷萃 :芭蕾舞劇《蘭花花》對運用西洋芭蕾藝術形式來表現中國人形象又進行了一次新的探索。全劇結構完整、風格清新,把芭蕾舞、中國民間舞、現代舞融為一體,是一首優美的民歌式的作品。舒均均的探索得到芭蕾新秀王珊的全力支持。在第三場中,通過蘭花花中毒臨死前與楊五哥掙扎爬滾的現代舞動作與芭蕾雙人舞相結合,表現出愛的幻滅,生的渴望。王珊塑造的這個勇於反抗封建惡勢力、努力追求純潔愛情的陝北農村姑娘的形象,富於激情和詩意,催人淚下。有的觀眾看一次哭一次。 導 演:李耕
編 劇:常河
類 型: 美術片
地 區: 中國大陸
製作公司: 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
攝影: 張學國
錄音: 徐啟珍
作曲: 王甫建
美術設計: 董仲恂(造型)
背景設計: 董仲恂
動作設計: 李耕、楊登雲、戴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