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吳潛海棠

吳潛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2-11 11:01:25

海棠的詩句有哪些

內容如下:

1、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宋代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譯文:海棠尚未經細雨濕潤,梨花卻已盛開似雪,真可惜春天已過去一半。

2、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代陳與義《春寒》

譯文: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3、海棠枝上立多時,飛向小橋西畔去。——清代宋徵輿《玉樓春·燕雕梁畫棟原無數》

譯文:海棠花在枝頭開了一段時間後,隨風飛向了小橋的西邊。

4、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宋代蘇軾《海棠》

譯文: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5、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宋代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譯文:長著海棠的亭子中午時分還淋著細雨,僅僅片刻之後,鮮艷的花朵就全部開放了。

Ⅱ 關於海棠花有什麼典故和有名的詩句

1、《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譯文:
海棠枝間新長出的綠葉層層疊疊的,小花蕾隱匿其間微微泛出些許的紅色。一定要愛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輕易地盛開,姑且讓桃花李花在春風中盡情綻放吧!

2、《題磁嶺海棠花》

【唐朝】溫庭筠

幽態竟誰賞,歲華空與期。

島回香盡處,泉照艷濃時。

蜀彩淡搖曳,吳妝低怨思。

王孫又誰恨,惆悵下山遲。

3、《賞海棠花妖詩》

【清朝】高鶚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

應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佔先梅。

4、《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

【宋朝】管鑒

春陰漠漠。海棠花底東風惡。

人情不似春情薄。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綠尊細細供春酌。酒醒無奈愁如昨。

殷勤待與東風約。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卻。

5、《海棠花》

【唐朝】劉兼

淡淡微紅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煙輕虢國顰歌黛,露重長門斂淚衿。

低傍綉簾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難尋。

良宵更有多情處,月下芬芳伴醉吟。

(2)吳潛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徵遊子思鄉,表達離愁別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

Ⅲ 海棠春 吳潛

"一餉」、「盡」將花開之快,觀賞者的快感傳神地表達出來

這首詞借寫海棠,抒發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壯心不已的豪情,表現了烈士暮年心憂國事的忠忱.

Ⅳ 關於海棠的古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專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屬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4)吳潛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

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Ⅳ 吳潛的作品賞析

滿江紅 豫章滕王閣
萬里西風,
吹我上、滕五高閣。
正檻外、楚山雲漲,
楚江濤作。
何處征帆木末去,
有時野鳥沙邊落。
近簾鉤、暮雨掩空來,
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
天正遠,傷飄泊。
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歲月無多人易老,
乾坤雖大愁難著。
向黃昏、斷送客魂消,
城頭角。
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悲感的詞作。淳祐七年(1247年)春夏,吳潛居朝任同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等要職,七月遭受台臣攻擊被罷免,改任福建安撫使。時其兄吳淵供職於南昌。此詞應該為吳潛前往福州道經南昌時所作。
豫章為南昌舊名。滕王閣,唐初建於南昌城西,飛閣疊台,下瞰贛江,其臨觀之美,為江南第一。再加上有王勃《滕王閣序》的美傳,益發使其輝光煥發。 詞客騷人「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多有吟 詠,吳潛此作亦發興乎此。
「萬里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起筆著題,「萬里」用得極有氣勢,「吹」極為生動,寫出了登臨高閣時的興致。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傳說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風,使他一夕行四百餘里,民諺謂「時來風送滕王閣」。這個故事更表現了作者的興致,還自然地將目前的登臨與王勃當年聯結了起來。「正檻外、楚山雲漲,楚江濤作。」「檻外」寫出了當時居高臨下憑欄四望的感覺。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贛江。「雲漲」、「濤作」,景象當時壯觀,可以想見詞人心潮的激盪。「何處征帆木末去,有時野鳥沙邊落。」這是寫登高遠望時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駛在樹梢上,野鳥有時落在沙邊。「有時」,二字極為傳神。「近簾鉤、暮雨掩空來,今猶昨。」「暮雨」說明其佇望之久。正當游目騁懷、沉入遐思時,雨霧撲簾而來,真是「珠簾暮卷西山雨」,與王勃當年所見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臨風嗟嘆了。
以上是寫在滕王閣覽景。景物寫得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又處處映照著《滕王閣序》,融通了今古,拉長了視野。這段景物描寫明顯地浸染著作者的情緒,如「征帆木未」就包含著前途渺茫之感,而「暮雨掩空來」不無凄涼之意,「今猶昨」則蘊含著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並且引出下片的抒懷。「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飄泊。」「秋煙緊」就是秋意見深。這秋意包括上片所寫西風、暮雨,如果說登臨樓閣時還給人以興致,現在則給人以相反的刺激,讓人更覺凄愴孤單了。「天正遠」,道途茫茫,任所還呢。「正」字不堪。這都是眼前所感。這樣一個季節,這樣一種環境,這樣一番景緻,作者那敏感的心怎能不受到觸動呢?於是下面由近及遠,回首往事。「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休休莫莫」,意思是說,算了、算了,顯得不堪回首。這十年如果從嘉熙元年(1237年)算起(正十年),他多次落職,最近的六年基本上是罷退鄉居,仕途不順,去年底剛復職,只半年又被謫遷。這十年如果是大約言之,那麼十一年前他曾任職南昌(江西轉運副使兼知隆興府),算是舊地重遊了。但是物是人非,這十年的心事,使人頓生滄桑之感。這一句感嘆可能包括這兩方面內容,真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怎能不感慨萬千呢。「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他五十三歲,已入老境,流年似水,能有作為的歲月不多了。他焦慮,既由於自己有志難伸,也由於社稷顛危、國難深重。去年復職之後他連呈奏章,歷數內憂外患種種情況,認為當務之急是整頓朝政,進君子退小人(《奏論君子小人進退》)。而言剛出,即被擠出朝廷,朝政可知矣。「乾坤雖大愁難著」。「著」,安放。乾坤之大卻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愁」!由此可見:一、愁之易發,居其位無非惹愁添恨。二、愁之深廣,似杜甫的「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里以固態體積狀愁,既給人以形之大、又給人以質之重的感覺,想像奇特。上面都是登高臨景惹起的對往事的回憶和無限慨嘆,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對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發出的郁悶不平之氣,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向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臨近黃昏,城頭的號角又吹起來了,聲聲入耳,又勾引起遷客無盡的羈旅愁思。這正與上片「暮雨」照應,角聲混合著秋風、雨意,是多麼蕭條悲涼的感覺。這是一個倒裝句。把「城頭角」放在最後,又使人覺得他的無盡愁思似乎像那聲聲號角一樣,在廣闊的秋空中,久久回盪。這又變成一個以景結情的好句。「乾坤雖大愁難著」痛憤無比,結句哀思綿綿,剛柔相濟,益顯其沉痛悲鬱。 「滕王高閣臨江渚」。自王勃大作問世以來,在此覽景之作多矣,吳潛此作未與時消沒而留存至今、仍堪諷詠,除了其寫景的精要、生動、清暢外,就因為它真實地抒寫了一個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憂憤。雖然它與王勃不能相比,但僅就抒情寫懷而言,該詞也是沉鬱動人的。
滿江紅 送李御帶珙
吳潛
紅玉階前,
問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歐鷺,
半帆煙雨。
報國無門空自怨,
濟時有策從誰吐?
過垂虹、亭下系扁舟,
鱸堪煮。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
世事悠悠渾未了,
年光冉冉今如許!
試舉頭、一笑問青天,
天無語。
此詞是送別之作。「御帶」,又為「帶御器械」,是武臣的榮譽性加官。「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詞的開頭即 問友人李珙何以辭官,可見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 牽動肚腸的也不是一般的離情別緒。「問何事」,語氣也顯得比較重。可是下文卻沒有回答。而是寫李珙辭官後的逍遙生活。「湖海上、一汀歐鷺,半帆煙雨」,寫其「翩然」之狀:出朝後漫遊湖海,與鷗鷺為友,出沒於煙波雨浪,顯得多麼自在、輕快。「海客無心隨白鷗」,似乎友人對這種境遇還很滿足。作者這里有意引而不發,使人感到飄逸的表象下隱藏著別種意緒。「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這里是回答了,經過上面一番周旋,顯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辭官後遨遊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辭官實是無奈之舉。雖有報國之志,濟時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從誰吐」,用問句表達出來,其中含有無奈、落寞、怨恨、孤獨等等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感。「過垂虹、亭下系扁舟,鱸堪煮。」垂虹亭位於吳江長橋頭,這里是南宋連貫東西水路必經之地,李珙離臨安往西自然經過這里。這里還有一處著名的古跡:晉代吳江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起家鄉的鱸魚膾,於是慨然嘆道:「 人生貴在適志,安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哉!」便辭官返鄉。後人在這里建有鱸鄉亭。「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這里很合適:友人經過此地正是鱸肥堪膾時節,可盡地主之誼;友人亦是辭官歸去,正與張翰同懷,可謂異代知音,不妨小住。並且有用張翰「人生適志」安慰友人之意。「鱸堪煮」,「堪」字耐人尋味,除了傳達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還替友人表達了心裡的多少不得已!「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可以說,這里才是送別之題,上片全是題前之意。由於題前之意寫得很充分,別意就顯得分外珍重、深厚了。「留 君住」須「拚一醉」,這種態度表現出了多麼執著、灼熱的感情,「歌一曲」中有著多少依戀、憐惜。「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友人此去,悵然若失,彷彿在追循友人足跡似的。順承上句,這種意思是明顯的。可能還有別的意思。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來下江做官,路途遙遠,一旦罷官就有流離之感。吳潛友人吳泳也是四川人,在寫給吳潛的信中就說:「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於歸。」如果是這樣,那麼「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就有雙層含義:一為問詢,一為慨嘆,即罷官之後很可能「無所於歸」,天地之大,難道沒有你容身之處?其中的關切、憂慮表露無遺。這與下面的情緒表現又是緊相聯貫的。
「世事悠悠渾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許」!還有收拾舊山河這樣的大事業等待成就,朝廷本該多多任用賢才,但李珙這樣有志又有才的人卻被迫辭官漂泊江湖,這真讓人又痛惜又悲憤。「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不理解,因而發為天問。「一笑」,是被悖謬所激怒的笑。讀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見作者在向青天發問:人世間的舉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顛倒?「天無語」,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憤之中。
這首送別詞寫得悲鬱慷慨,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理解、對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時也對朝廷的昏憒表示了強烈憤慨。這些情緒的表達是有層次的推進,詞中的幾個問句顯示了情緒推進的節奏,結句達到了高潮。從全詞不難看出,作者通過抒寫李珙的遭遇,寄予了個人的身世感慨,所以這首詞亦是自況。在當時的環境下,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是愛國人士的普遍命運。
滿江紅 金陵烏衣園
吳潛
柳帶榆錢,
又還過、清明寒食。
天一笑、滿園羅綺,
滿城簫笛。
花樹得晴紅欲染,
遠山過雨青如滴。
問江南池館有誰來?
江南客。
烏衣蒼,今猶昔。
烏衣事,今難覓。
但年年燕子,
晚煙余日。
抖擻一春塵土債,
悲涼萬古英雄跡。
且芳尊隨分趁芳時,
休虛擲。
這首詞為作者在建康(今南京)任淮西財賦總領時所寫。烏衣園,在烏衣巷之東,為晉代王謝等貴族故宅的遺址,宋代時此地成為游樂場所。「柳帶榆錢」,寫的是春末景況,故下句雲「又還過,清明寒食」,深有光陰荏苒之感。清明時節正是出遊的好時候。下面就寫游園所見。「天一笑」,指天晴,化用杜甫的「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羅綺」,此代指游女。這幾句寫游樂盛況:連天公也顯得特別高興綻開笑臉。游女如雲,笙歌滿耳,一片歡樂。而此時花園里的景色也格外清麗,正是雨後初晴之時,經過春雨的滋潤清洗,花紅欲染,山青如滴,色彩分明,十分奪目。
以上數句,作者把遊人、景物、所見所聞的一切都寫得那麼美好,他的心情應當是愉快的,但實際卻非如此。「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他是此地的官員,來游此地的池館即烏衣園,卻感到是作客(「江南客」自指並兼指其兄),感到與此地遊人、景物很不融洽,可見其心情的悒鬱。這里是反襯寫法,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心情呢?大概是由於仕宦的不如意。前一年年底他曾一度以淮西總領兼沿江制置使並知建康府,那是兩件很重要、也很能見才乾的職務,可是為時不久就停兼了。管理錢糧的總領比起威行一方的軍政長官未免有些冷落,再加上其兄吳淵的投閑置散,自然會產生鬱郁不得志的心理。這一個是用樂景寫哀,達到了十倍其哀的效果。上片結拍以問句題明「江南客」今日來游烏衣園,下片順理成章地轉入懷古。「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兩句以「烏衣」並提,但巷猶昔,事難覓,對比十分鮮明。王謝的德行已成歷史,今天不復存在,所以難覓。來到此地,只見小巷依然,於是自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只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憑吊一番,「晚煙斜日」,景象何其蕭條。燕子當年經歷過烏衣園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體呈現。這里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詩句,但用意不同。劉詩旨在奚落、諷刺,這里是景仰、懷念。
下面作者由歷史沉思回答自身:「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塵土債」指自己和其兄的官務、宦情。這兩句意思說,本想解脫一下,誰知來到此地勾起如許悲涼。正如前面所述,他的悲涼既為王謝,更是為他們自己。這里「塵土債」與「英雄跡」對照,顯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淪下僚、塵驅物役的苦悶和憤慨;「英雄」二字顯示出兄弟二人不同於那些「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的世俗之人,他們悲憤的是壯志難酬,追求的是干一番驚天動地的英雄事業。至此,作者游園所觸發的深層意識才終於顯現出來。「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隨分,照例應景之意。即要趁著這天氣晴和的清明時節開懷暢飲,莫要辜負這大好時光。本來這賞春宴遊在他看來就是「虛擲」的表現—— 虛度了光陰,蹉跎了志業,可他卻說這樣才不虛擲,這是激憤的反語。更顯沉鬱。全詞線索分明:由寫景開始,歡樂之景襯托出心中郁悶之深;然後懷古,由歷史之事引出個人身世的慨嘆,可以說寫景和懷古都是為寫人服務的,而且結合得非常貼切。
南柯子
吳潛
池水凝新碧,
欄花駐老紅。
有人獨立畫橋東,
手把一枝揚柳系春風。
鵲絆游絲墜,
蜂拈落蕊空。
鞦韆庭院小簾櫳,
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
詞人通過春光中的各種景物描寫,表達了一位妙齡女子的惜春之情。這是一個常見主題。在美人惜春的背後,誰又能說這不是表達對光陰、青春的眷戀呢?「池水凝新碧,欄花駐老紅」二句,寫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後,池水凝碧,花欄內,殘紅萎頓在枝頭。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這二句不僅寫出闌珊的春意,也傳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帶出了惜春人,「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場景從庭院轉移到「畫橋東」,似乎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悶,走到這「大天地」里來捕捉春光。用楊柳來「系春風」很有情趣。楊柳與春天關系最為密切。在春風中,是它第一個睜開嬌眼;在春天離開時,它又以綿綿的飛絮相送。選擇楊柳來留春,可以想見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這行動是天真可愛的,然而又是十分美麗的,春風中「十五女兒腰」的柔柳和「獨立畫橋東」的女子相互映襯,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現在已化解了許多。現在我們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現在痴情的留春舉動上。但春天畢竟是要情然離去的。「鵲絆游絲墜,蜂拈落蕊空。」鵲絆游絲是無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與無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無走了。「鞦韆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愁閑緒雨聲中。」又一次轉換回到庭院,天氣也由晴和轉入風雨。這是一種心情的轉換。在從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嘗充滿愁緒的風雨之聲了。雨中鞦韆富於含蘊,那「鞦韆」里包含著春光下的幾多紅情綠意!許多惜春詞都寫到這情景:「隔牆送過鞦韆影」(張先)、「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黃昏疏雨濕鞦韆」(李清照),正可互相發明。「鞦韆」正給讀者的聯想指示了一個方向,到底還有哪些「閑情閑緒」,讀者自可再發揮。「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那淅淅瀝瀝、不絕如縷的雨聲正表達了她飄忽不定,玩味不盡的春愁。詞以聽雨結束,饒有餘味。
海棠春 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
便一餉、胭脂盡吐。
老去惜花心,
相以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
報掃盪、狐嗥兔舞。
濯錦古江頭,
飛景還如許!
這首詞借寫海棠,抒發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壯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慶無府(今寧波)任沿海制監大使時,已是六十五歲了,之前曾幾度官居台輔,又幾度削職,經歷了宦海幾多沉浮,意氣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慶元任內仍克盡職守,並寫有詩詞作品三百餘首,佳作亦有多篇,讀此詞可見其心跡之一斑。「對海棠有賦」,開頭便詠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清明時節,節物風光變化迅速。中午下了陣「疏雨」,頃刻間海棠就大放光艷了,「一餉」、「盡」將花開之快,觀賞者的快感傳神地表達出來,叫人多麼驚喜。而這海棠沾雨之後更顯得鮮活冶艷,就叫人更加喜愛了。詞人老大風情減,面對如此國色,似乎有點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紅顏皓首,兩相對待,在這「無語」中我們不難體會作者自憐衰疲之意。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聯想四川的戰況。「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吳潛作此詞的前三年,蒙古就開始侵擾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親率十萬軍隊自六盤山撲向川蜀,連敗宋軍,但到達合州(今合川)時,遇到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堅處死,這使蒙哥的軍事行動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慮退兵。這大約就是捷書所報的內容。詞人以跳躍式思維寫此事,可以想見他心情的振奮。「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錦江頭(以代蜀)的海棠,還是那般艷麗!這里又用「濯錦」二字,海棠花就顯得更美了,真是錦上添花。「江頭」前又著一「古」字,似乎表示:我華夏古來繁華之地,豈容狐兔闖來!這首詞寫詞人在衰暮之年觀賞海棠,聯想「海棠國」的戰局,表現了烈士暮年心憂國事的忠忱。
水調歌頭 焦山
吳潛
鐵瓮古形勢,
相對立金焦。
長江萬里東注,
曉吹卷驚濤。
天際孤雲來去,
水際孤帆上下,
天共水相邀。
遠岫忽明晦,
好景畫難描。
混隋陳,分宋魏,
戰孫曹。
回頭千載陳跡,
痴絕倚亭皋。
惟有汀邊歐鷺,
不管人間興廢,
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飛去,
舉手謝塵囂。
此詞為嘉熙二、三年間(1238— 1239年)吳潛任鎮江知府時所作。鎮江風景壯麗,地處吳頭楚尾、南北要沖,自古即兵家爭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區。這里的古跡和流傳的佳話很多,形成了特殊的歷史文化氛圍,文人到此,無不受到強烈感發,「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遂有很多篇什傳世。吳潛在此詞作就有十數首,這是其中之一。「鐵瓮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鐵瓮」,指鎮江古城,是三國孫權所建,十分堅固,當時號稱鐵瓮城。「金焦」,金山、焦山,二山均屹立大江中(金山現已淤連南岸),西東相對,十分雄偉。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題詩道:「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鐵瓮」、「金焦」為鎮江古來形勢最突出之處,寫得概括、有力。「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江流東注,風卷濤驚,又加強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天際孤雲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連水,水連天,「孤雲」、「孤帆」更襯出了江天的浩渺,而「來去」、「上下」又見出了詞人在游目騁懷,頻頻俯仰,可以想見其神思的飛越。此句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想是從李白詩句變化而來。「遠岫忽明晦」,「忽」寫出了朝光明滅給人剎那間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興奮,真是「好景畫難描」啊。下片寫景從形勢寫起,江,天,遠山,由近而遠,層次分明。覽景時,人們往往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如果說上片是「視通萬里」,那麼下片就是「思接千載」了。「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此由近到遠寫鎮江的攻守征戰。隋滅陳時,隋大將賀若弼最先在這里突破陳的江防,繼克金陵。南朝宋曾憑借長江天塹在這里抗擊北魏軍隊,「緣江六七百里,舳艫相接」,從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孫權曾以京口(吳時稱京城,東晉南朝稱京口城)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門戶,對抗曹魏。這九個字極省凈地表現出鎮江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這里曾經發生過多少場面壯烈的戰爭?鎮江,她在南北對峙的歷朝歷代戰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擊蒙古的江淮重鎮,而自己就任職在這塊「古來征戰地」!「回頭千載陳跡,痴絕倚亭皋。」作者從歷史的遐想中清醒過來,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萬千了。作者對歷史無限追憶,「天下英雄誰敵手」,能在這里一展宏圖,多好!可是,面對現實,官小權輕,難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時寫的另一首《水調歌頭》所言:「 郗兵強,韓艦整,說徐州。但憐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諸公磊塊,且倩一杯澆酹,休要問更籌!」這就是他此時的心情。於是他不得不開解自己。「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鷗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將作者的心也帶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這是他的想像、他的願望:我怎樣也能象鷗鷺一樣飛上天空、離開紛繁復雜的塵世呢!切不可從此句認為作者有避世之哀。這只是他失意時的慰解之詞,他怎能輕易拋棄自己的壯志呢?這首詞由寫景、懷古、抒情三者組成,層層生發,一氣呵成,顯得十分自然。作者用明凈、圓熟的語言,創造了一個高遠、清新的意境,表現了豪邁、開朗的胸襟。讀起來爽口愜心,發人意興。因此,可以說吳潛是晚宋一個重要的詞人。
鵲橋仙
吳潛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
目斷閑雲千里。
前山急雨過溪來,
盡洗卻、人間暑氣。
暮鴉木末,落鳧天際,
都是一團秋意。
痴兒騃女賀新涼,
也不道、西風又起。
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漲潮落,永無停息。尤其是在調遷頻繁卻無法擔當大任、壯志難酬時,其落寞的心情更為沉重。此詞抒寫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起筆三句敘事:扁舟昨天剛停泊,今天就來到高亭上,極目遠望千里閑雲。「閑雲」也顯出一股輕松之感。但是,他畢竟是來散心的,以解胸中郁悶,「孤」字見出他的孤獨感,「目斷閑雲千里」也隱約透出念遠、懷鄉之意。作者的心情並不那麼閑適,而較為復雜,有如夏末秋初的黃昏那和著涼意的熱燥,使人並不好受。「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天順人意,降下一陣好雨!將那熱燥一洗而空,彷彿人世間的一切塵垢連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煩悶也一洗而空。此詞的「前山急雨過溪來」又加之「盡洗卻」,這樣的心情表現得更為痛快。此時他的愁悶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滿足。過片寫雨後情景。「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極目秋景一片高遠,可是,暮色寒鴉卻不無一種惆悵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團」來形容這秋意。「一團」,即憂絲難理,煩躁中難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現出來。所以下面說:「痴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新秋的涼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覺間,西風起了,節序便又推移了。這句是從蘇軾《洞仙歌》:「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轉化而來。表達出作者此時的情緒底蘊:他是在感嘆似水的流年。以「痴區騃女」作反襯,益發顯得悲涼。唐柳宗元貶謫永州,寫了一首詩叫《南澗中題》,蘇軾謂此詩憂中有樂,樂中有憂。終歸還是憂。詩雲:「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又雲:「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鵲橋仙》中所表現的情緒雖然沒有那麼沉重,但節奏是相似的:憂中求樂,樂中有憂,樂盡憂來,心情雖一時得以開解,但終歸抵擋不了憂愁的糾纏。這是一個欲有作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調遷頻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態。作者在不少詞中寫這種情況,感嘆著「歲月盡拋塵土裡」(《糖多令》)、「萬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 《滿江紅》)。讀了那些詞,回頭再讀這篇作品,對其思想感情能有個較切實的把握。

Ⅵ 求垂絲海棠之古詩

1、詩名:海棠

朝代:宋

作者:蘇軾

原文: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釋義: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5、詩名:如夢令

朝代:宋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釋義: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Ⅶ 贊美「海棠」的詩有哪些

1、《海棠》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內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容燒高燭照紅妝。

2、《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

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

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3、《同兒輩賦未開海棠》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Ⅷ 海棠花的詩七絕

1、《滿江紅·問海棠花》

[宋] 吳潛

問海棠花,誰留戀、未教飄墜。真個好,一般標格,聘梅雙李。怯冷擬將蘇幕護,怕驚莫把金鈴綴。望銅梁、玉壘......


2、《好事近·爛漫海棠花》

[宋] 洪適

爛漫海棠花,多謝東君留得。眉壽堂邊風景,與蓬瀛咫尺。桃紅李白競爭妍,綠野盡春色。只欠櫻唇清唱,怕行雲......



7、《蝶戀花·春到海棠花幾信》

[宋] 姚雲文

春到海棠花幾信。堠館餘寒,欲雨征衣潤。燕認杏梁棲未穩。牡丹忽報清明近。恨入青山連曉鏡。香雪柔酥,應被......


8、《次韻黃侍郎海棠花下怯黃昏七絕》

[宋] 魏了翁

臨川數落花,康節愛花謝。若作榮悴觀,此特花之下。

Ⅸ 關於「秋海棠」的古詩詞有哪些

1、宋蘇軾《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2、唐唐寅《題海棠美人》

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
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3、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園》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

4、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5、清袁枚《秋海棠》

小朵嬌紅窈窕姿,獨含秋氣發花遲。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6、宋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7、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8、清曹雪芹《詠白海棠》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9、清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移來古寺種朱門。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干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綠雲蔽日樹輪囷。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10、清曹雪芹《薛寶釵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Ⅹ 關於「海棠」的古詩有哪些

1、海棠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2、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

便一餉、胭脂盡吐。

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

報掃盪、狐嗥兔舞。

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3、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4、詠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秋容淺淡映重門,

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

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

清砧怨笛送黃昏。

5、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清代:顧太清

萬點猩紅將吐萼,

嫣然迥出凡塵。

移來古寺種朱門。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干柔條才數尺,

千尋起自微因。

綠雲蔽日樹輪囷。

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6、薛寶釵詠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珍重芳姿晝掩門,

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

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宜清潔,

不語婷婷日又昏。

7、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

宋代:楊萬里

故園今日海棠開,

夢入江西錦綉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

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

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

遣詩招入翠瓊杯。

竹邊台榭水邊亭,

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

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

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

兩年寒食負先生。

8、賞海棠花妖詩

清代:高鶚

海棠何事忽摧隤?

今日繁花為底開?

應是北堂增壽考,

一陽旋復佔先梅。

9、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10、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

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獨立蒙蒙細雨中。

熱點內容
櫻花高爾夫 發布:2025-08-29 03:29:47 瀏覽:354
梅花魂講解 發布:2025-08-29 03:23:19 瀏覽:260
種盆栽香蕉 發布:2025-08-29 03:22:39 瀏覽:734
手工立體花卉圖片 發布:2025-08-29 03:12:37 瀏覽:163
丁香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8-29 03:05:42 瀏覽:776
七夕節叫聲 發布:2025-08-29 03:01:14 瀏覽:893
荷花水滴畫 發布:2025-08-29 03:00:31 瀏覽:464
唱歌的丁香 發布:2025-08-29 02:58:23 瀏覽:910
藍薔薇的花語 發布:2025-08-29 02:49:07 瀏覽:110
黑木耳茶花 發布:2025-08-29 02:30:17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