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灣分區
『壹』 海南三亞海棠灣規劃圖
海棠灣分區規劃及城市設計
設計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分區規劃范圍:南起亞龍嶺山邊,北至三亞市行政邊界,西起東線高速公路,東至海邊,包括南田溫泉片區和蜈支洲島,規劃區面積約為98.78平方公里。
分區規劃期限:2006年—2020年。
職能與規模
海棠灣總體定位為「國家海岸」—— 國際休閑度假區。
海棠灣職能: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天堂,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區,國家海洋科研、教育、博覽綜合體。
海棠灣可容納居住人口規模為:規劃期末(2020年)25萬人。其中,過夜遊客14萬人左右(包括酒店和度假公寓),服務人員7萬人左右,原住民4萬人左右。
用地結構與布局結構
海棠灣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51.6平方公里,占總用地面積的52.2%。
海棠灣的用地結構為:居住用地佔總城市建設用地的17.5%,公共設施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29.5%,綠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44.2%,道路廣場用地佔總城市建設用地的6.1%。
海棠灣的用地布局結構為:「一點、一帶、三區、六片、五楔」。其中:
一點:蜈支洲島,用地面積約1.12平方公里,構建成為具有觀光、游覽功能的海島熱帶雨林公園。
一帶:沙壩酒店帶,世界頂級酒店及海灘公共設施集中區。
三區:南區:南起鐵爐港,北至林旺高速聯絡線,主要功能定位為綜合休閑遊憩區(遊艇港、高檔酒店、旅遊小鎮、山前度假村等);中區:包括大小龍江塘和指狀濕地范圍,主要功能定位為高端休閑度假區(頂級酒店、國際會議中心、遊艇社區等);北區:南起指狀濕地,北至三亞市界,包括藤橋鎮、椰洲、風塘等多個場地單元。主要功能定位為多元文化度假區(本土與異域文化主題酒店、椰洲觀光、溫泉度假、傳統旅遊小鎮等)。
六片——是指從南到北結合場地特徵劃定的各個功能片區,分別是:
鐵爐港片區:區域公共服務休閑中心;林旺片區:現代旅遊服務小鎮區;龍江塘片區:高端品牌休閑度假區;風塘片區:國際主題度假社區;椰洲片區:綜合觀光休閑度假區;土福片區:海洋主題科教博覽區
五楔:指的是順應山勢、通向海濱的五條主要綠化通廊,或結合高爾夫、或結合道路隔離綠化、或結合公園綠地,成為保障區內公共開敞空間有效落實、組團之間有效隔離的重要生態綠楔空間。
居住用地規劃
規劃遠期居住用地總面積903.21公頃,占海棠灣建設用地17.5%,其中一類低密度居住用地803.93公頃,二類居住用地99.28公頃。另綜合商住用地289.18公頃,該類用地中居住用地面積不少於總用地面積的60%。
公共設施規劃
海棠灣規劃公共設施用地總面積為1521.74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9.5%。
規劃行政辦公用地1.47公頃;規劃商業金融業用地415.85公頃;規劃酒店用地318.27公頃;規劃旅遊度假用地126.92公頃;規劃體育用地278.65公頃;規劃醫療衛生用地8.10公頃;規劃文化娛樂用地20.87公頃;教育科研設計用地69.28公頃;旅遊服務用地40.62公頃;綜合商住用地289.18公頃。
綜合交通規劃
海棠灣對外交通主要通過區域西側的東線高速公路和海榆東線以及規劃的東線高速鐵路,規劃高鐵客站設置在藤橋鎮南部。
海棠灣路網結構為三縱九橫:
三縱:組團間聯系道路、濱海景觀大道、濱海步行觀光路
九橫:高速公路聯絡線、海榆東線聯絡線
景觀規劃
總體景觀框架為「三軸、三帶、六區」的結構:
三軸:貫穿場地南北的重要景觀軸,分別是濱海大道景觀軸、海棠大道景觀軸、高速及國道景觀軸。
三帶:依據場地特質形成異質開敞空間為主要內容的景觀帶,分別是沙壩景觀帶、濱水景觀帶和農田景觀帶。
六區:根據功能側重的不同以及風貌特徵的各異劃分為鐵爐港瀉湖景觀區、林旺特色小鎮區、龍江塘及指狀濕地景觀區、風塘景觀區、椰洲濕地公園及溫泉小鎮景觀區、海洋科博景觀區六個特徵景觀風貌區。
核心功能定位
海棠灣的三大核心功能是國際頂級品牌濱海酒店帶、世界級遊艇休閑社區和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中心,核心功能在各開發單元的位置和用地必須得到保障和落實。
C10地塊位於海棠灣最南端,總用地面積為8.94平方公里,定位為高端主題型度假社區;B1地塊為17.02平方公里,是面積最大的一處,定位為頂級品牌休閑度假區,主要建造七星級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國際頂級高爾夫球場等;C6地塊主要建造綜合性休閑度假區;A7地塊以國家海岸濕地公園為主要特色的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區;C3地塊主要以發展影視文化、溫泉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景區。
國際頂級品牌濱海酒店帶由位於沙壩上的6個主題酒店群(位於C10、C6、B1、A8、A7片區)和在主要通海道路與濱海景觀大道結合處集中設置的海灘公共服務區及多處沙壩公園(位於C10、C6、C5、B1、A9、A8、A7片區)組成。
世界級遊艇休閑社區包括國際遊艇港(位於C10、C8片區)、海棠灣國際風情小鎮(位C6、C10片區於薄尾嶺北側環湖區域)、龍江塘遊艇社區(位於B1片區北側)、風塘區國際社區和主題公園(位於A8片區)以及結合瀉湖與場地內河設置的相關公共服務設施及遊艇度假項目。
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中心包括海洋公園(位於C5片區)、國家海洋研究院(位於A4片區)、國際海洋科學中心(位於A4片區)、國家海洋大學(位於A4片區)、國家海岸濕地公園(位於A6、A7片區)、國際會議中心(位於B1片區小龍江塘區域)等組成。
海棠灣解放軍301醫院選址:海棠灣控規南區C10片區部分地塊,地理坐標為:東經 180°17′20.0″,北緯109°42′58.7″。位於規劃區域南端
『貳』 海棠灣的發展
區域將定位為「國家海岸」主題概念,海棠灣應當是以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專為出發點,基於優美環境資源屬和新的開發模式,形成擁有獨特景觀和新型旅遊產品的公共旅遊觀光勝地及高端濱海旅遊度假區。
經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半年多的規劃編制,海棠灣分區規劃及城市設計揭開面紗,規劃中的未來海棠灣開發藍圖開始展現。有關人士評價,作為三亞最後一塊高品質的海濱資源,海棠灣是三亞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區的希望,是海濱度假區拓展的「重中之重」。規劃將海棠灣定位為「國家海岸」,是一個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天堂。這里是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區,是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基地的綜合體。據規劃人士介紹,「國家海岸」的定位,意味著海棠灣將以建設世界級的旅遊休閑度假區為目標,成為國家品牌,承載國家熱帶濱海旅遊形象。海棠灣規劃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51.6平方公里,占總用地面積一半以上。首期投資2000億。規劃居住人口為25萬人,幾乎相當於再建一個三亞城區。
『叄』 三亞海棠灣檳榔苗補償價錢
海棠灣其實只是「半灣」,地處三亞市海棠鎮與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交界處,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本來一個完整的海灣一分為二,屬於三亞境內的一半取名海棠灣,屬於陵水境內的那一半海灣名稱為土福灣,三亞這邊就叫海棠灣。兩處「半灣」岸線合計總長25公里。
海棠灣與亞龍灣、大東海灣、三亞灣、崖州灣並列為三亞旅遊區的五大名灣。古時,海棠灣鎮又稱藤橋墟,自古以來就是三亞的咽喉要地,歷史上曾是縣治之區,經貿非常活躍,與陵水英州鎮、保亭三道農場、南田農場被稱為「兩鎮兩場」,是瓊南一帶農副產品、生產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海棠灣景象萬千,由於遠離城市,大部分區域沒有開發,一種原生態的美使海南三亞市旅遊獨具魅力。十九公里長的岸線風光旖旎,河道如網,綠洲棋布,芳草萋萋。海棠灣南與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相鄰,集碧海、藍天、青山、銀沙、綠洲、奇岬、河流於一身。
海棠灣內有「神州第一泉」南田溫泉、鐵爐港、伊斯蘭古墓群、蜈支洲島、椰子洲島等美景、古跡、名勝。藤橋東、西兩河潺潺流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互輝映。區內蜈支洲島、南田溫泉已經開發,椰子洲島、鐵爐港紅樹林等三亞旅遊資源保留著原生狀態,沒有開發。
海棠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藤橋東、西兩條河入海,水系生態獨特,一點也不比博鰲水城遜色。這裏海水含鹽量不高,除了適宜發展淡、海水養殖外,還可利用混合的淡海水建立優質海產品養殖基地。
海棠灣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前,椰子洲島附近的漁民雖然辛苦勞作,依然連續四個月沒有捕到魚,漁民困惑地向海神求助。當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訴漁民,海龍王的美六(妻子)死了,只要給海龍王送去一個年輕漂亮的佘蕹(未婚姑娘),他就會收起魔法,讓漁民恢復往日魚蝦富足的日子。
為了漁民的利益,這一帶的佘蕹都紛紛自願獻身。最後大家決定,由王娘母拋檳榔,接住了檳榔的佘蕹就嫁給海龍王。最後,檳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時海棠已有了一位心上人阿明,但海棠毅然告別心上人,投入海底。就在那一夜,阿明也帶著兩塊石頭投身海底,他履行了與心上人海棠姑娘同生共死的諾言。
海棠姑娘投海的第二天,人們果然在這片海灣重新捕撈到魚蝦。為了紀念海棠姑娘,人們就把這片海灣叫做「海棠灣」。
海棠灣現在已經進入願景規劃和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階段
海棠灣區域將定位為「國家海岸」主題概念,海棠灣應當是以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為出發點,基於優美環境資源和新的開發模式,形成擁有獨特景觀和新型旅遊產品的公共旅遊觀光勝地及高端濱海旅遊度假區。
海棠灣位於海南島南端、三亞市東部,距市區28公里,區內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旖旎。雖然和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崖洲灣並列三亞五大名灣,海棠灣的沙灘卻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一直在耀眼的陽光下沉睡。區域西北多為山地,東南臨海為較寬平坦的河流沖積地和濱海平原,規劃范圍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現狀人口約3.8萬人,海岸線總長度21.8公里,其中沙灘岸線長18.7公里。
規劃定位:「國家海岸」——世界級度假天堂
經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半年多的規劃編制,海棠灣分區規劃及城市設計揭開面紗,規劃中的未來海棠灣開發藍圖開始展現。
有關人士評價,作為三亞最後一塊高品質的海濱資源,海棠灣是三亞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區的希望,是海濱度假區拓展的「重中之重」。
規劃將海棠灣定位為「國家海岸」,是一個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天堂。這里是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區,是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基地的綜合體。
據規劃人士介紹,「國家海岸」的定位,意味著海棠灣將以建設世界級的旅遊休閑度假區為目標,成為國家品牌,承載國家熱帶濱海旅遊形象。
海棠灣規劃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51.6平方公里,占總用地面積一半以上。規劃居住人口為25萬人,幾乎相當於再建一個三亞城區。
『肆』 海南省三亞市海棠彎鎮概況
海棠灣其實只是「半灣」,地處三亞市海棠鎮與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交界處,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本來一個完整的海灣一分為二,屬於三亞境內的一半取名海棠灣,屬於陵水境內的那一半海灣名稱為土福灣,三亞這邊就叫海棠灣。兩處「半灣」岸線合計總長25公里。
海棠灣與亞龍灣、大東海灣、三亞灣、崖州灣並列為三亞旅遊區的五大名灣。古時,海棠灣鎮又稱藤橋墟,自古以來就是三亞的咽喉要地,歷史上曾是縣治之區,經貿非常活躍,與陵水英州鎮、保亭三道農場、南田農場被稱為「兩鎮兩場」,是瓊南一帶農副產品、生產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海棠灣景象萬千,由於遠離城市,大部分區域沒有開發,一種原生態的美使海南三亞市旅遊獨具魅力。十九公里長的岸線風光旖旎,河道如網,綠洲棋布,芳草萋萋。海棠灣南與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相鄰,集碧海、藍天、青山、銀沙、綠洲、奇岬、河流於一身。
海棠灣內有「神州第一泉」南田溫泉、鐵爐港、伊斯蘭古墓群、蜈支洲島、椰子洲島等美景、古跡、名勝。藤橋東、西兩河潺潺流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互輝映。區內蜈支洲島、南田溫泉已經開發,椰子洲島、鐵爐港紅樹林等三亞旅遊資源保留著原生狀態,沒有開發。
海棠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藤橋東、西兩條河入海,水系生態獨特,一點也不比博鰲水城遜色。這裏海水含鹽量不高,除了適宜發展淡、海水養殖外,還可利用混合的淡海水建立優質海產品養殖基地。
海棠灣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前,椰子洲島附近的漁民雖然辛苦勞作,依然連續四個月沒有捕到魚,漁民困惑地向海神求助。當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訴漁民,海龍王的美六(妻子)死了,只要給海龍王送去一個年輕漂亮的佘蕹(未婚姑娘),他就會收起魔法,讓漁民恢復往日魚蝦富足的日子。
為了漁民的利益,這一帶的佘蕹都紛紛自願獻身。最後大家決定,由王娘母拋檳榔,接住了檳榔的佘蕹就嫁給海龍王。最後,檳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時海棠已有了一位心上人阿明,但海棠毅然告別心上人,投入海底。就在那一夜,阿明也帶著兩塊石頭投身海底,他履行了與心上人海棠姑娘同生共死的諾言。
海棠姑娘投海的第二天,人們果然在這片海灣重新捕撈到魚蝦。為了紀念海棠姑娘,人們就把這片海灣叫做「海棠灣」。
海棠灣現在已經進入願景規劃和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階段
海棠灣區域將定位為「國家海岸」主題概念,海棠灣應當是以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為出發點,基於優美環境資源和新的開發模式,形成擁有獨特景觀和新型旅遊產品的公共旅遊觀光勝地及高端濱海旅遊度假區。
海棠灣位於海南島南端、三亞市東部,距市區28公里,區內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旖旎。雖然和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崖洲灣並列三亞五大名灣,海棠灣的沙灘卻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一直在耀眼的陽光下沉睡。區域西北多為山地,東南臨海為較寬平坦的河流沖積地和濱海平原,規劃范圍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現狀人口約3.8萬人,海岸線總長度21.8公里,其中沙灘岸線長18.7公里。
規劃定位:「國家海岸」——世界級度假天堂
經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半年多的規劃編制,海棠灣分區規劃及城市設計揭開面紗,規劃中的未來海棠灣開發藍圖開始展現。
有關人士評價,作為三亞最後一塊高品質的海濱資源,海棠灣是三亞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區的希望,是海濱度假區拓展的「重中之重」。
規劃將海棠灣定位為「國家海岸」,是一個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天堂。這里是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區,是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基地的綜合體。
據規劃人士介紹,「國家海岸」的定位,意味著海棠灣將以建設世界級的旅遊休閑度假區為目標,成為國家品牌,承載國家熱帶濱海旅遊形象。
海棠灣規劃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51.6平方公里,占總用地面積一半以上。規劃居住人口為25萬人,幾乎相當於再建一個三亞城區。
『伍』 為什麼海棠灣是國家海岸
海棠灣距三亞市區28公里,與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崖州灣並列三亞五大名灣,區位條件優越。又因西北多山地,東南為平坦的河流沖積地和濱海平原,區內旅遊資源豐富。
歷數起來,海棠灣沙灘、瀉湖、濕地、山地、河流、湖泊、海島一應俱全。其中沙灘、瀉湖、藤橋河三角洲的椰林島與周邊旅遊度假區相比,風景更顯獨特。由17個小島組成的椰林島上椰樹密布,洪水和大潮同時發生的時候會被淹沒。大、小龍江塘邊緣及其北側分布有指狀濕地。海灣中部海域蜈支洲島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1100米,面積1.12平方公里,周邊海水清澈度高,屬國家一類海水資源。灣的南部、西部和北部群山環抱,鐵爐港中部薄尾嶺的山形尤其優美。區內有南田和灣坡兩處溫泉,灣坡溫泉出水量大,水溫約70攝氏度,含有多種礦物質。鎮區內共有水庫9座,赤田水庫是三亞市主要飲用水源,水域面積為3.8平方公里。區內北部河流密布。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伊斯蘭古墓群和蜈支洲島上的媽祖廟,彰顯了人文的氣息。
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亞市政府提出開發海棠灣旅遊度假區設想,受到中國數家大型企業的認同和參與。海棠灣開發的前期工作正式展開。2005年5-8月,三亞市組織了海棠灣概念性總體規劃國際競賽,評審後委託美國EDSA公司編制概念性總體規劃綜合方案,2006年4月,省規委原則通過概念性總體規劃綜合方案。2006年5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棠灣分區規劃項目組正式進入現場,分區規劃工作全面展開。
此時海棠灣人口約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000多人,農業人口近3萬人。研究范圍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
國際熱帶濱海度假天堂之構圖
海南省和三亞市都希望通過海棠灣的規劃、開發,整合瓊南熱帶濱海旅遊資源,提升海南省、三亞市國際旅遊形象,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度假區;滿足中國人對熱帶濱海休閑度假旅遊的巨大需求,為三亞市提供可持續的稅收,促進三亞市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國家海岸」為此浮出水面。
海棠灣在概念規劃時就達成了4個共識。一是總體定位「國家海岸」———國際休閑度假區;二是建設國際品牌,引入世界級品牌;三是開發理念為生態保護與開發建設雙贏;四是劃定北、中、南三區。擁有國家稀缺資源的三亞海棠灣將以熱帶濱海旅遊為承載,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天堂。
海棠灣的核心功能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國際頂級品牌濱海酒店帶上,規劃30多家五星級以上的濱海度假酒店以及國際組織會
議中心和俱樂部。由位於沙壩上的6個主題酒店群和主要通海道路與濱海景觀大道結合處集中設置的海灘公共服務區及多處沙壩公園組成。
二是世界級遊艇休閑社區里,規劃有全天候遊艇港、主題遊艇社區、遊艇俱樂部、高爾夫俱樂部。
三是建國家級海洋科研機構、教育、博覽中心,世界第一的熱帶水族館、海洋公園、國家海洋研究院、國家海洋科學中心、國家海岸濕地公園。
海棠灣規劃用地布局結構被概括為:「一點、一帶、三區、六片、五楔」。「一點」指蜈支洲島。「一帶」指沙壩酒店帶,世界頂級酒店及海灘公共設施集中區。「三區」中,南區定位為綜合休閑遊憩區;中區為高端休閑度假區;北區為多元文化度假區。「六片」分別涉及公共服務休閑、現代旅遊服務小鎮、高檔國際社區、主題度假生活、生態游覽、教育和博覽中心功能。「五楔」指順應山勢、通向海濱的五條主要綠化通廊,或結合高爾夫、或結合道路隔離綠化、或結合公園綠地,成為保障區內公共開敞空間有效落實、組團之間有效隔離的重要生態綠楔空間。
擁有國家稀缺資源的三亞海棠灣此時思路清晰:要以熱帶濱海旅遊為依託,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天堂。
政府主導開發一張藍圖繪到底
2008年8月28日,中共三亞市海棠灣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為市委派出機構。此前成立的三亞市海棠灣管理委員會,享有市一級的行政管理權和審批權,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再加上中共三亞市海棠灣鎮委,三亞市海棠灣鎮人民政府,工委、管委、鎮委、鎮政府人員交叉任職,形成了海棠灣開發建設的新體制、新機制。
在新的體制、新的起點上,「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套班子干到底、市級審批不出區、工作順暢不扯皮」四句簡介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海棠灣的工作思路。
與此同時,海棠灣確立了「三年打基礎,五年樹形象,十年成規模」跨越性發展戰略目標。
「要在堅持政府主導開發的模式下,打造海棠灣精神、創新海棠灣模式、創造海棠灣速度。」成了三亞市委常委、海棠灣工委書記、鎮委書記岳進掛在嘴邊的話。
海棠灣精神,就是「拼搏求發
展」。海棠灣以發展為先、發展為大、發展為重,爭當建設國際旅遊島排頭兵。
創新海棠灣模式,即創新體制、創新安置、創新征地、創新服務。「一切權力歸海棠灣」、「三總師」(總會計師、總規劃師、總工程師)負責制、兩室(審計室、監察室)監督。麻雀雖小,但國土規劃建設局、項目招商局、人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市政管理科、綜合行政執法局、計劃財政局等相關職能部門俱全,做到了真正意義上履行市級審批不出區。
又如征地拆遷模式,對長度為3.7公里的海棠大道土福段項目征地工作實行征地補償費和任務總包干,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該路段用地清點、丈量、補償以及拆遷工作。創新安置,打造「旅遊引進來、產業活起來,生活富起來」的特色風情旅遊小鎮安置區。創新服務,實行一站式聯席審批,一條龍式為前來辦理「四證」的企業辦結審批手續。
創造海棠灣速度,包括審批提速、征地加速、建設快速。如5個工作日內為中港萬麗酒店辦結「四證」;2個工作日內為長島旅業公司辦結「施工許可證」;不到5個月的時間完成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及配套項目用地的征地工作,搬遷墳墓5000多座……
企業市政民生項目分布畫紙
激情與想像在謹慎又信心百倍的筆墨下宣洩、展開。2010年結束後,海棠灣畫卷已完成階段性成果。
據初步統計,自2007年至2010年底,海棠灣累計完成投資153.38億元。其中,政府投資項目完成83.45億元(含征地補償款發放),社會投資累計完成投資69.93億元。
2010年12月28日,海棠灣康萊德、逸林希爾頓兩家超五星級酒店已在海棠灣率先開業,代表著以濱海帶五星級酒店為主的社會投資項目建設成效。目前海棠灣已引進社會投資項目19個,計劃總投資235.6億元,從2007年至2010年12月底,已完成投資69.93億元,其中包括濱海帶16家已動工的超五星級酒店。夢幻娛樂不夜城、海南國際免稅城、惠普雲計算動漫產業等一批重點項目簽約海棠灣後,正抓緊前期准備工作。
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為海棠灣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07年至2014年,海棠灣政府投資項目達83個,計劃總投資173.04億元,截至2010年底累計完成年度投資38.74億元(含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10.5億元,不含征地補償款)。2010年,海棠灣工委、管委、鎮委、鎮政府及海棠灣開發公司組織實施兩年大會戰,明確制定了與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競賽及與濱海帶酒店賽跑的市政配套大會戰項目共計19個。其中,與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競賽的8個市政工程項目,海棠灣G路、6號路已提前建成投入使用。海棠灣C10片區及四橫路網、海棠灣環湖路東段、海棠大道二標段、海棠灣6號路南側綠地及海防林改造、海棠灣南區水系、海棠灣4號污水排污泵站項目正加快推進中。與濱海帶酒店賽跑的11個市政配套項目,海棠灣3-5號路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海棠灣東部供水廠、海棠灣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以及配套管線項目已具備營運條件,供電、供水、供氣、通訊等配套項目也先後投入使用。
在軍地雙方的配合下,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自2008年8月份正式動工建設以來,現已累計完成工程投資約10.5億元,療養區、醫療區、服務保障區主體結構工程已全部封頂,醫療區、服務保障區正在加快建設。
截至2010年12月底,海棠灣已累計發放征地補償款44.66億元,完成征地9515畝。
目前,為海棠灣當地農民建設的龍海風情小鎮安置區已完成42棟、362套樓房主體結構封頂。林旺北風情小鎮安置區已有12棟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已建成臨時周轉房414套,共有395戶1492人入住。此外,已為626名海棠灣被征地農民辦理了養老保險,向1萬餘人發放基本生活補貼款4100萬元,免費培訓失地農民1606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27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