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供養佛

荷花供養佛

發布時間: 2022-02-09 00:34:31

⑴ 寺院里拜佛時能供養模擬荷花

南無阿彌陀佛。

雖然說拜佛最重要的是恭敬誠心。但世人大多隻是自認為恭敬誠心而已,

試問一下,假若你要吃飯時,別人有條件,但給你塑料做的瓜果蔬菜米飯吃,你會怎麼想?


================================


凈空法師---布施跟供養,一個是恭敬心,一個是沒有恭敬心,



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在佛法裡面講有三大類,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業是活動,就是你思想、念頭的行為;第二類,言語,言語是口業的行為;第三種是身體,身體動作是身業的行為。行為裡面有善、有惡、有無記,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我們喝一杯茶,我們吃一餐飯,說不出善惡,我們利益眾生的這是善,損害眾生的這是惡。這些業因不能小看,後頭有果報,從起心動念起,它都有果報。我們修的標准,如何把行為修正過來,純凈純善。從哪裡修?要從心地上下功夫,沒有惡念,這個重要,惡念斷了,身口自然就正。


所以佛教導我們,布施、供養裡面,布施跟供養是一樁事情,為什麼用兩個名詞?一樁事情里有差別,用恭敬心去布施就叫供養,很輕慢的心就叫布施。所以布施跟供養,一個是恭敬心,一個是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叫布施,有恭敬心都叫供養。同樣干一樁事情,布施跟供養的功德可不一樣,你就曉得恭敬心多重要。無論是世法、是出世法,頭一個,世間聖賢人教我們,出世間佛菩薩教我們,頭一樁大事就是學恭敬。你看世間法,譬如讀《禮記》,《禮記》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那個范圍多大?沒有一樣不恭敬,對人、對事、對物。修行從哪裡開始?就從這里開始。佛法裡面,這叫出世間法,你看經懺佛事裡面,拜懺的時候,頭一句話是「一切恭敬」、「一心恭敬」,普賢菩薩教得更究竟,十大願王里第一個「禮敬諸佛」。

⑵ 佛桌上為什麼要供蓮花

學習蓮花的精神,是供奉的主要目的。

蓮花在佛教中的意義
蓮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徵物。蓮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晶質,有香、凈、柔軟、可愛的四德,故佛教常以蓮花來比喻法界的清凈。又蓮花妙香廣布,令見聞者喜悅、吉詳,:故,諸佛、菩薩大多以蓮花為座。如西方極樂世界之王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都坐在寶蓮花上;佛教密宗中,以蓮花比喻人的肉團心,表示眾生本來具足之心蓮。經常觀想蓮花可使人清凈光明,所以蓮花歷來受到佛教徒們的珍視。

⑶ 佛堂上奉荷花表示什麼意思荷花代表什麼

荷花在抄佛教中一般用蓮花一詞。一般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表出污泥而不染,表眾生出離六道的清凈心;另一個,由於蓮花的花和果實(蓮蓬),是同時生長的,花果同時,表因果同時,念佛時就是做佛時。一念彌陀一念覺,念念彌陀念念覺。

⑷ 佛教於蓮花的關系

佛教與蓮花

一、佛教崇拜蓮花之由來
當人們走進寺廟,抬頭看見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在蓮花台上,佛經說,這是釋迦佛祖修道成佛後向信徒們講經說佛的姿態。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也結跏趺坐在蓮台上,雙手仰掌足上,掌中托著一個蓮台,似乎在指引眾生往通西方佛國凈土;以大慈大悲聞名的觀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著一隻凈瓶,一手執著一朵白蓮,彷彿在表露觀音懷著的一顆純潔的菩薩心,全力導引信徒脫離塵世,到達荷花盛開的佛國凈土。
在翻讀佛經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於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綜上所述,蓮華已與佛教結下了親密的因緣,成了佛國的象徵與聖花。
佛教為什麼如此崇拜荷花?簡要地說有兩方面原由:
第一,與荷花特性相關。
荷花,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雖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菊花那樣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與迎著酷夏驕陽而盛開的特性贏得了佛教至高無上的崇拜。
佛教認為「六塵」,因世間充滿「六塵」,故把人世間稱為「六塵」。由於「六塵」的污染與干攏,人世間又充滿著慾望與競爭,使人們難以班門平靜,難得潔凈。這種情況與「遠塵離垢,得法眼凈」的佛國凈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進入佛國,必須遠離塵世,遁入清凈的空門,專心修佛,消除污染與干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別屬性與人世間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塵世的污染的願望相一致,保持潔凈,以便順利進入凈土佛國。
第二,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習俗的影響。
早在佛教誕生以前的印度,每當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燒,在這酷暑的日子裡,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夏夜,或清晨,在盛開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賞荷,綠水蔭秀,粉紅淡紫相間,芬芳四溢,使人賞心悅目,清風徐來,荷香隨風從萬綠叢中散發出來,令人的心肺像洗滌過似地頓覺涼爽。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勝地。
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學中,常常以蓮花比喻美麗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說:「悉多有位女朗長得儀容秀美,渾身卻像塗上污泥的蓮藕,閃光的美容從不顯露。」另外,在古典文學中形容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大眼睛。
在印度佛經中,還將釋迦牟尼的誕生與荷花聯系起來。佛經中說:釋迦降生之前,皇宮御苑中曾出現了八種瑞相,百鳥群集,鳴聲相和悅耳,四季花卉一同盛開,尤為奇異的是,在宮內的大池塘中突然長出一朵大如車輪的白蓮花,白蓮長出之時恰是釋迦降生人間,釋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閃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還坐著一位盤腳交*,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經《百緣經》說釋迦牟尼就是蓮花王子,還流傳著一則動人的故事:
從前,在恆河上游有個國家,國王名叫波羅奈,又稱蓮王,治國有方,人民安居樂業。有一年病疫流行,求醫葯者甚眾,國王見狀大發慈悲,集中宮廷御醫四處奔走,為百姓治病。御醫們說,要治癒這種流行病,只有京城東北河中赤魚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無此魚。王子聽後,便投入河中化為赤魚,獻身為百姓治病。百姓紛紛前來割切赤魚的血肉治病。奇怪的是赤魚「割處隨而復生」,赤魚是割不盡的,如是持續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國內的百姓全部治癒。佛經說,這位蓮花王子就是後來的佛祖釋迦牟尼。
在《雜寶藏經》中還載有蓮花夫人的故事:早在列量世之時,雪山之麓住著一位修行的仙人名叫提婆延。他經常小便在岩石之上。有一天,一隻雌鹿來此石岩上舐了幾下,不久便懷孕生下一女,端正殊妙,人稱鹿女。後來提婆延得知鹿女是自己之後,便取來撫養。鹿女長大後,所經的路上,均出現了蓮花,故又稱蓮花女。一次國王烏提延打獵路過看見地上有蓮花七重,便四處打聽鹿女,將她領回宮中,納為王妃。到王宮不久便懷孕 ,一胎生了五百兒子。個個面目端正清秀,長大之後又成了五百大力士,成為國家的保護者。國五欣喜萬分,封鹿女為第二夫人,時人又稱蓮花夫人。
在印度的佛經中,荷花的分類也與佛教相聯,與今天的科學分類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義是廣泛的包括不同屬的睡蓮等等。
以荷花顏色分之,佛經上有白、青、紅、紫、黃等五色,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兩色最受青睞。
白蓮花,梵文音譯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數百,考試又名「百葉華」。此花生長於佛國阿耨達池中,人世間難以見到,故又稱「希(稀)有之華(花)」,佛祖釋迦稱她為「人中好華」。
青蓮花,梵文音譯為優缽羅,因色青故名。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不「蓮眼」,也即觀音菩薩的眼睛。
這五種蓮花,為五大虛空藏菩薩所坐,佛經上說:
東方福智虛空藏,坐青蓮花,乘銀牛;
南方能滿虛空藏,坐赤蓮花,乘金象;
西方施顧虛空藏,坐白蓮花,乘琉璃馬;
北方無垢虛空藏,坐紫蓮花,乘獅子;
中央解脫虛空藏,坐黃金蓮花,乘水晶龜;
還有以蓮瓣多寡分之,佛經上說有人華、天華和菩薩華三種。人華者,蓮瓣僅十餘而已,天華者蓮瓣達數百,而菩薩華者,蓮瓣多達千數,即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蓮花,佛國蓮華的象徵。

二、蓮花之美——「四德」與「十善」
隨著佛教的傳播與凈土蓮宗的建立與發展,對蓮花的崇拜形式,內容日益豐富多彩,佛教把蓮花的自然屬性與佛教的教義、規則、戒律相類比美化,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完美崇拜,把荷花的美德歸納成「四德」與「十優」。
佛經《涅盤經》說佛有四德,即常、樂、我、凈。所謂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離,具有「歷三世而不遷,混萬法而不變」的固定德性。所謂樂德,是指佛陀樂於遠離人世間生死逼迫之苦,樂於寂滅於涅盤凈土佛國。所謂我德,是指佛陀雖在人世間,但早已忘記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備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謂凈德,,是指佛陀遠離人世間的垢污而無染,猶如清凈的大圓鏡,了無纖翳。
佛陀有四德,佛經也給蓮花總結為「四義」,與「四德」相應。據《華嚴經》載,「大蓮華者,梁攝論中有四義:
一如蓮華,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為世污。
二如蓮華,自性開發,比真如自性開悟,眾生諾證,則自性開發。
三如蓮華,為群蜂所采,比真如為眾聖所用。
四如蓮華,有四德:一香、二凈、三柔軟、四可愛,比如四德,謂常、樂、我、凈。」
《三藏法數》還把蓮華的優點與菩薩的「十善」相比,作子更加細致的概括。
蓮華喻菩薩十種善法:
1.離諸染污。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諸境於一切法,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而不為生死過失所染,比喻蓮花出於水而不為污泥所染也。(五濁者,即劫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命濁)
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唯欲滅一切惡,生一切善,於身口意,守護清凈,不與纖毫之惡 共俱,比喻蓮華,雖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3.戒香充滿。菩薩修行,放諸戒律堅持無犯,以戒能滅身口之惡,猶香能除糞穢之氣。故經雲:戒香芬馥,廣布充滿,比喻蓮華開敷,妙香廣布,遐邇皆聞也。
4.本體清凈。菩薩因持戒故,身心清凈雖處五濁之中,而能無染無著,比喻蓮華生時雖處污泥濁水,而自然潔凈無所染也。
5.面相熙怡。熙,和樂貌。怡,喜悅也,菩薩心常禪悅,則面無顰蹙,諸相圓滿,見者悉皆歡喜,比喻蓮華開時,令諸見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悅也。
6.柔軟不澀。柔軟則隨順,不澀則無滯,謂菩薩修慈善之行,復於閉法無所滯礙,充於內而形於外,故體常清凈,柔軟細紗而不粗澀,比喻蓮華,體性柔軟而復潤澤也。
7.見者皆吉。菩薩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見者咸獲吉祥,比喻蓮華,芬馥美妙,人或眼見及夢見者皆吉祥也。
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嚴具足,比喻蓮華開敷而其華果具足也。
9.成熟清凈。菩薩修因既圓,妙果成熟,而慧光發現,能使一切有情見聞之者,鹹得六根清凈,比喻蓮華成熟,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示得清凈也。(六根者,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意根。)
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之時,諸天人等咸樂護持,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比喻蓮華初生之時,雖未見花,凡諸人眾,咸生已有蓮華之想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以上的類比,內容雖無針對性,可比性也不大,但准確地把握了荷花的清秀潔凈之特性與佛陀的精神使蓮華得到了升華
以上出自http://yuanpei.pku.e.cn/forum/showthread.php?t=292
這里簡短些http://www.fushanan.per.sg/WanShanXF/LianHua.htm

⑸ 給佛菩薩供蓮花燈有什麼功德和好處

供燈,做為佛教十種供養之一,即點燈供佛,以表示虔誠恭敬地供養。雖為供養,但也不可浪費,也不一定只限於蠟燭,電燈、油燈都可算作燈供養,只要一心虔誠,諸佛菩薩必定會感受到我們光明、清凈的心地。一盞心燈,便足以讓眾生與佛菩薩心燈相映、光光相攝了。供燈的功德有哪些?
說起供養,不管是供燈還是供養其他都離不開「功德」。那麼供燈亦是如此,供燈有出世間和世間兩種,按世間來說, 有著生生世世眼目清凈,不會變成盲人。即使生中眼睛不太好,身體健康,但通過供燈也能雙目復明、獲得健康,還能發財、長智慧等等。
那麼出世間的功德利益就不一樣了,而供燈也都是為了出世間的福報和功德。在《佛說施燈功德經》中提及:"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供燈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唯有佛陀才能了知,其他不管是誰都不能知曉。也就是說等我們成佛之後,才能知曉其供燈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就算是成為了十地菩薩亦不能知曉其功德。

⑹ 荷花放在佛堂行嗎

當然可以了,蓮花本來就是佛教象徵。佛陀坐下往往都有蓮花寶座。佛版教傳說借花獻佛就是說釋迦牟權尼在7劫以前未成佛時,在街上遇見燃燈佛,借錢買了蓮花,供養燃燈佛,燃燈佛當場預言釋迦牟尼必然在7劫以後修成正果,證得佛祖的位業。可見。佛堂擺設荷花是很吉祥的。

⑺ 為什麼荷花是佛教信奉的花

最主要的是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超俗意境。意指我們每個人都從凡塵里生存,但應該有專超然拔俗的品屬性。不受世俗的污染。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荷花不在天不在地,在天地的中間。那他就是人間凈土的象徵。若是整個牡丹啥地可就熱鬧了。

⑻ 佛與蓮花的關系,蓮花在佛教中寓意什麼

蓮花代表聖潔、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內悉達容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苦海——修行——彼岸(凈土)。

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拓展資料:

佛教四大吉花:

吉花是指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和優曇花,是佛教富有寓意的花,見花見吉祥。佛教四大吉花與佛教的關系密不可分,寺廟常常有種植山玉蘭,佛菩薩的持物也常常能看到蓮花,至於優曇婆羅、曼陀羅花在佛經中經常出現。

⑼ 白荷花的佛教意義是什麼

(蓮花)佛用它來表法,希望人心像蓮花一樣。在植物裡面,因果同時,蓮花顯示得最明顯。在還沒有開的時候,蓮花在苞裡面已經就有蓮子,花開的時候,蓮子就成熟,花是因,蓮子是果,因果同時。不像一般的植物它先開花後結果,因果不同時。蓮花讓我們很明顯的體會到,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時,因果不二。這是事實真相。所以,眾生起心動念,起一個善念是因,善果確實顯示出來了,我們人不知道。古人筆記裡面有記載,這個善人才動念,善行還沒成就,果報在天上,天上宮殿好像都給他做好了,就等他去,可是人間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動了一個惡念,大概地獄已經給你造成,你不知道,等到你命終之後就到地獄去了。確實因果是同時,佛用蓮花來表法,意義非常深遠。也就是說提醒我們,時時刻刻知道起心動念那就是因,何況言語造作,你那個因就圓滿了。

地獄,我們得到很多信息,地獄無量無邊,數不清。哪有那麼多?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地獄,惡的念頭,一個善念就是一個天堂。現在我們對這個道理能接受了。《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出生無盡,念念出生,念念滅盡,佛在楞嚴會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確實就在當下,因果在當下,報應在當下。我們看到這個世界形形色色,那就是念念的相續相,念頭終止,果也就滅了;念是因,終止,果就沒有了。所以,古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人決定不能迷惑,迷惑,你念念是惡,你在造地獄業;如果你念念覺而不迷,你肯定造的是善業,天堂的果報,學佛人念念造極樂世界的果報。蓮花表這種深義。

⑽ 拜佛一般供奉幾朵蓮花好

拜佛一般供奉幾朵蓮花都好,一般沒有數量的規定,一朵也可以的。
能供養佛,恭敬禮拜佛,這本身就是非常吉祥的事情。

熱點內容
泰安花卉市場在哪 發布:2025-08-27 11:07:34 瀏覽:448
北方果樹盆景 發布:2025-08-27 10:56:46 瀏覽:178
lol情人節限定皮膚琴女視頻 發布:2025-08-27 10:56:45 瀏覽:706
櫻花牌號 發布:2025-08-27 10:40:36 瀏覽:54
牡丹江紅館 發布:2025-08-27 10:33:01 瀏覽:918
薛濤海棠詩 發布:2025-08-27 10:31:51 瀏覽:193
電影黑色情人節 發布:2025-08-27 10:28:03 瀏覽:449
圓形牡丹圖 發布:2025-08-27 10:23:24 瀏覽:232
情人節送女孩什麼好 發布:2025-08-27 10:19:08 瀏覽:737
黃丁香意義 發布:2025-08-27 10:18:34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