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太康荷花

太康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2-07 10:55:55

『壹』 我國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十大清官:1. 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2.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3. 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5. 狄仁傑(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6. 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7.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8. 況鍾(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9.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10. 湯斌(公元1627 -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

『貳』 周口市名勝古跡有哪些

這個很多
如:周口市區的關帝廟
淮陽的太昊陵
太康的小吳塔、太康墓
鹿邑的老子故里(太清宮、明道宮)
項城的南頓古城牆遺址
……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蓮花縣正科級名單

蓮花縣正科級名單如下:

1、蔡俊,男,漢族,1978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神泉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政協聯絡組長,擬提名為琴亭鎮政府鎮長人選。

2、賀桂文,男,漢族,197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良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擬任升坊鎮黨委書記。

3、謝學濤,男,漢族,197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升坊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政協聯絡組長,擬提名為升坊鎮政府鎮長人選。

4、陳泗琦,男,漢族,1971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路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擬任三板橋鄉黨委書記。

5、劉正良,男,漢族,197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三板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擬任神泉鄉黨委書記。

6、胡庭傑,男,漢族,1984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團縣委書記,擬提名為神泉鄉政府鄉長人選。

7、劉志強,男,漢族,197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南嶺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擬任荷塘鄉黨委書記。

8、劉亮,男,漢族,1981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三板橋鄉黨委委員、常務副鄉長,擬提名為荷塘鄉政府鄉長人選。

9、劉樂維,男,漢族,1982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現任坊樓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擬任南嶺鄉黨委書記。

10、劉志安,男,漢族,197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良坊鎮黨委副書記、政協聯絡組長,擬提名為南嶺鄉政府鎮長人選。



(3)太康荷花擴展閱讀

蓮花縣歷史悠久,晉太康元年(280年)曾設置廣興縣,縣治在今琴亭鎮;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蓮花廳,屬吉安府;民國元年(1912)年改「廳」為縣;1992年8月11日,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蓮花縣地貌由山地、丘陵、崗地、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組成,地勢北、東、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

2018年,蓮花縣完成生產總值61.52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9.39億元。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蓮花縣退出貧困縣。

12月6日,蓮花縣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肆』 蓮花縣在吉安好好的為什麼要劃分到萍鄉萍鄉這么差,是哪個王八蛋把蓮花劃分到萍鄉的!真是害人不淺啊

劃到萍鄉也挺好的啊!要不然現在蓮花能發展那麼快?就蓮花這點歷史,放在萍鄉面前不顯得蒼白嗎?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渡江時,江中漂來一物,又紅又圓,大
小如斗。他問遍了滿朝文武都無人知道,於是派使者到魯國問孔子道:此物為萍實,是吉祥物,只有稱霸的人才能得到。萍實是集天地精華而成,千年難得一遇,現在楚王得到了它,是楚國將要振興的徵兆 。於是,後人便把楚王得萍實的地方稱之為萍鄉,即「萍實之鄉」。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萍鄉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 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漢高祖劉邦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 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年)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 唐武德二年(619年),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貞觀元年屬江南西道袁州府。 元元貞元年(1295年)萍鄉由縣升格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為縣。 清屬江西省袁州府。 民國3年(1914年)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 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之。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

『伍』 開元寺竟是一件袈裟換來的,桑樹究竟是怎麼開出蓮花的

白眉童心,眼神澄清,傳凈法師的臉上始終掛著慈祥的笑容,他房間的書架上有一大沓匯款單,單子的新舊程度不一,但匯款金額卻不菲。

萬福寺

他們在日本開創了萬福寺等十座寺院,木庵於十年後接替隱元,成為日本黃檗宗的第二代祖師。

黃檗宗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日本佛教的一個盛宗,日本全國現在有黃檗宗萬福寺的分寺500多座,信徒30多萬人。

而木庵創立的長崎福濟寺,也被當地人稱為泉州寺。

開元寺的香火至今綿延千年,香爐中的高香裊繞,寄託了許多信眾的祈願。

矗立寺內的鎮國、仁壽雙塔,時而望著腳下絡繹不絕的香客,時而眺望遠處的香火,它們靜默著見證了著這座泉南佛國的起起落落。

『陸』 蓮花縣的行政區劃

蓮花縣於公元280年(晉太康元年)曾設置廣興縣,縣治在今琴亭鎮。
截止2015年4月,蓮花縣轄5鎮8鄉1個墾殖場,即琴亭鎮、坊樓鎮、良坊鎮、路口鎮、升坊鎮、高洲鄉、六市鄉、南嶺鄉、荷塘鄉、神泉鄉、三板橋鄉、湖上鄉、閃石鄉、海潭墾殖場,下轄157個行政村2個社區。 鄉鎮名稱 合計(個) 村(居)委會名稱 琴亭鎮 23 金城社區、永安社區、城南社區、御景灣社區、明珠社區、西門村、西邊村、南門村、北門村、六模村、楊梘村、曙光村、金家村、望山村、下梅洲村、花塘村、蓮花村、寒里村、白馬村、白嶺村、鳧村、幸福村、斜田村 坊樓鎮 15 坊樓鎮、東星村、屋場村、甘家村、洋橋村、江山村、沿背村、田壠村、新梘村、奢下村、富樹村、小江村、東邊村、羅市村、紅源村 升坊鎮 9 升坊村、浯一村、浯二村、太嶺村、雲溪村、江口村
沙屋村、石江村、花園村 良坊鎮 24 良坊村、高丘村、井一村、井二村、白沙村、新田村、布口村、邑田村、岐下村、泉水村、下布村、黃源村、下坊村、富民村、清塘村、白渡村、沖頭村、斜天村、田心村、灣溪村、梅洲村、南灣村、泰源村、湯渡村 路口鎮 10 路口村、廟貝村、街頭村、范家村、豐施村、同坑村、湯坊村、湖塘村、陽春村、下壠村 神泉鄉 15 桃嶺村、五洲村、坪里村、竹湖村、模背村、上江村、段坊村、珊田村、周屋沖村、湖田村、譚坊村、棋盤山村、神泉村、太灣村、永坊村 三板橋鄉 8 田南村、棠市村、湖邊村、三板橋村、清水村、鎮背村、橋頭村、山口壠村 南嶺鄉 8 塘邊村、超村、長埠村、圳頭村、硯溪村、灣源村、四桂村、嶺水村 荷塘鄉 12 廟下村、雙嶺村、樓下村、井下村、萬里村、珊溪村、嚴塘村、長曲灣村、寒山村、安泉村、白竹村、文塘村 閃石鄉 8 江南村、渭下村、閃石村、暖水村、西江村、洞背村、井屋村、太源村 高洲鄉 12 高洲村、江畔村、蒼下村、嚴家村、上塘村、小貝村、下灣村、黃天村、朱家村、赤洧村、黃沙村、高灘村 六市鄉 8 六市村、埡塢村、黃橋村、山口村、山背村、海潭村、太沙村、西坑村 湖上鄉 10 湖上村、江背村、曾家村、南村、圳背村、凡家村、西山村、車田村、山下村、小水村 總計 162 信息來源:蓮花縣人民政府

『柒』 今天蓮花池到太康有票嗎

是火車派票還是飛機票你。或者是大巴票

『捌』 周口地區個縣的經濟對比

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687.22億元,居全省第5位。

以2018年為例,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687.22億元,居全省第5位;增長8.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8.97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212.65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1025.60億元,增長10.8%。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其中,六大支柱產業增長8%,低於全市工業0.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32個行業大類中,有27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分產品看,全市121種產品中,有82種產品產量保持同比增長。全年全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高成長性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2%、11%,分別高於全市工業1.0、2.8個百分點。

(8)太康荷花擴展閱讀:

周口地區經濟的相關情況:

1、全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6.7:45.1:38.2,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83.3%,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44.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2、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元,增長10.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4元,增長8.6%,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5元,增長9.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

3、全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190.91億元,增長2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9.34億元,增長15.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90.48億元,增長21.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7.87億元,增長20.4%。

『玖』 五朵蓮花是五蓮山,那麼五蓮縣的歷史有人知道嗎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為莒、楚、魯、齊所轄;秦漢屬京東東路密州;明代分屬山東布政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所轄的日照縣;清代分屬沂州府和青州府的諸城縣。

五蓮地區歷史沿革
五蓮縣建於1947年。其疆域原分屬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據舊志記載:莒縣,周為莒國,秦始置縣,漢襲秦代建制。漢文帝封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以莒為都,稱城陽國。金置城陽州於此,後改為莒州。明撤縣入州。民國改州為縣。日照縣,周屬莒國,秦屬莒縣。西漢置海曲縣,之後又置崑山縣;東漢廢崑山縣,改海曲縣為西海縣,晉撤西海縣,並入莒縣。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於莒縣置日照鎮,金始置日照縣。諸城縣,周先屬莒國,後分屬魯國、齊國,秦始置縣,其名不詳。漢置東武縣、莒縣,隋改名為諸城縣。 上述記載表明,首縣、日照、諸城三縣具有悠久的歷史。五十年代發現的丹土村和東城仙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五蓮地區早期屬龍山文化。橫亘縣境北部的戰國時期齊長城遺址,建於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座於九仙山前的牌孤城遺址,經考證為戰國時期營壘。 現據莒、日、諸三縣舊志及有關資料,將五蓮地區的歷史沿革簡述如下: 五蓮地區古屬青州。周朝為莒國的封地。民國《重修莒志》載:「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初都計斤(今膠縣西南城子崖村附近),後遷莒。」戰國時期仍屬莒國。至楚簡王元年(公元前431年)北伐滅首,又為楚地,繼而分別為魯國和齊國所轄。據《竹書紀年》載:齊國築長城,以此為界,北為齊國,南為魯國。之後,楚考烈王再次北伐滅魯,又分別為楚國與齊國所轄。秦朝時,屬琅琊郡莒縣(今五蓮縣境北部原屬諸城縣部分,秦時已置縣領轄,縣名已不可考)。 西漢時,屬徐州刺史部琅琊郡(據民國《重修莒志》記載,莒縣是時曾屬兗州郡城陽國,待考),今五蓮縣境分轄於首、海曲、崑山、東武、諸、折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折泉縣」條注雲:「漢侯國,後漢省。故城在今諸城縣西南七十里」)六縣。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郡為國,屬徐州刺吏部琅琊國。時崑山縣廢,改海曲縣為西海縣,境內分轄於首、西海、東武、諸四縣。 三國曹魏時期,分屬徐州部城陽郡和青州部琅琊郡。時西海縣撤銷,並入莒縣,境內由莒縣、東武縣、諸縣分轄。 晉初,屬青州部城陽郡;太康十年(公元288年)青州城陽郡的莒、東武、姑幕、諸四縣改屬徐州部東莞郡。境內分別由莒、東武、諸三縣所轄。十六國時沒有專屬,曾先後屬石趙、慕容燕、苻秦,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又屬南燕,義熙六年(公元411年)復歸晉。 南北朝時,南朝劉宋因舊未變。北魏占據山東後,到宋文帝元嘉廿八年(公元451年),屬南青州東莞郡,後屬膠州東武郡,五蓮地區分轄於莒、東武、諸三縣。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公元541年)改東莞郡為義塘郡。到北齊時,分屬南青州的義塘、東安、高密三郡。時諸縣撤銷,並入東武縣,今縣境歸莒縣、東武縣分轄。北周改屬莒州義塘郡,境內仍分轄於莒、東武二縣. 隋朝初年,五蓮縣境分轄於徐州琅琊郡莒縣(開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改莒縣為莒州;大業二年即公元606年,復罷州為縣)和青州高密郡東武縣(開皇三年廢郡,置膠州;開皇五年改為密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東武縣為諸城縣。 唐朝屬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今縣境分轄於莒縣和諸城縣。據民國《重修首志》記載,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莒州,下轄莒縣;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撤銷莒州,莒縣改屬密州。 五代十國歸屬如故。 宋初,分全國為十三道,至宋太祖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廢道存路,時屬京東二路密州;熙寧七年 五蓮縣
(公元1074年),屬京東東路密州;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於莒縣置日照鎮;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日照鎮與諸城縣改屬臨海軍,隨廢,日照鎮仍並入莒縣,與諸城縣同轄於密州。此時,五蓮縣境分轄於莒縣和諸城縣。 金代,升日照鎮為日照縣。時莒縣與日照縣同屬山東東路琅琊郡莒州(莒州原為城陽軍,大定廿二年即公元1182年升為城陽州,廿四年改為莒州),諸城縣屬山東東路琅琊郡密州。五蓮地區分別歸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 明代,據《明史•卷41》載:「莒州,洪武初,以州治,莒縣省,領日照、沂水兩縣。」又據《山東通志•沿革》記載:「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廢密州,以(諸城)縣屬青州府。」時五蓮縣境分轄於山東布政司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其所轄的日照縣。 清代順治、康熙兩朝,縣境歸屬因舊未變。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莒州升為直隸州,仍轄日照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降為散州,升沂為府,今縣境分轄於沂州府莒州及其所轄的日照縣和青州府的諸城縣。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裁府設道,地方政府改為省、道、縣三級。當時,莒州改州為縣,同日照縣皆隸屬岱南道。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改屬濟寧道;諸城縣隸屬膠東道,五蓮地區仍屬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裁濟寧道,置琅玡道,莒縣、日照縣歸其所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軍統一山東省,廢道,縣直屬山東省管轄,今五蓮縣境隸屬如敵。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同年冬,莒、日、諸三縣國和民和黨政府,競相拉隊伍,「武裝逃難」至五蓮山區。l938年2月,日本侵略軍先後佔領諸城、日照、莒縣三縣縣城。3月,中和共魯東南特委建立;秋冬,中和共莒縣縣委、諸城縣委、日照縣委相繼建立,並先後成立各縣八路軍辦事處。此時,五蓮山區形成三股政治力量。南部、西南部及中部山區為中和共魯東南特委及莒、日、諸三縣縣委活動地區;台濰公路和泰石公路沿線為日偽佔領區,建立了「維持會」、「新民會」等偽管理體制;其他地區均為國和民黨地方游擊隊盤踞。當時駐五蓮地區的國和民和黨雜牌軍隊有十三部分之多。1943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日照縣抗日民住政府在長蘭村成立(當時稱日照縣行政委員會)。之後,隨即成立其所轄的第三區抗日民住政權(轄今五蓮縣境的高澤、洪凝、松柏、街頭、王世幢一帶)。同年6月,由於形勢惡化,黨的武裝力量和政府機關撤出五蓮山區至泰石公路以南。 1943年,八路軍濱海十三團進軍泰石路北,解放了五蓮大部地區。同年,日北、莒北、諸城三縣抗日民住政府相繼建立,隸屬濱北行署。其時,今五蓮縣境由日北、莒北、諸城、諸莒邊四縣分轄,並先後建立了十一個區級抗日民住政權:日北縣的洪凝、街頭、五蓮、濱安四個區,莒北縣的中至、石場、管帥三個區,諸城縣的麻灣(後改為戶部)、仁里、高澤三個區,諸莒邊的淮河一個區。1944年諸城縣增設積溝區,轄今五蓮縣境的牛家官莊、院西、佛堂一帶。 1945年,日北縣撤銷,其所轄今五蓮縣境的洪凝、街頭、五蓮三個區並入藏馬縣。諸城縣的戶部區亦於同時劃歸藏馬縣管轄。 l947年5月12日召開大會宣布五蓮縣建立,歸膠東行署濱北專署管轄。縣行政區劃由藏馬縣的戶部、五蓮、洪凝、街頭及諸城縣的常山、仁里、高澤共七個區組成。1948年增設松柏區。1949年12月莒北縣撤銷,其所轄之中至、管帥、淮河三個區並入五蓮縣。時全縣共轄十一個區。 1950年春,濱北專署撤銷,另設膠洲專署,五蓮縣隸屬膠東行署膠洲專署管轄。1954年1 2月,莒縣的石場區劃歸五蓮縣,時轄十二個區。1956年2月撤銷松柏區,時轄十一個區。 1956年3月,膠洲專署撤銷,五蓮縣劃歸昌濰專區。同年四月,常山區劃歸諸城縣,時五蓮縣轄十個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院西、許孟、高澤、坊子、街頭、宋家、潮河、叩官、花崖、回頭、戶部、高戈庄、汪湖、張仙、管帥、於里溝、中至、學庄、洪凝、松柏、中幢、遲家莊、石場、崖前二十四個鄉。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共劃為洪凝、高澤、許孟、汪湖、管帥、中至、石場、於里、街頭、潮河、叩官、戶部、松柏十三個公社。1965年5月,經昌灘專署同意,原十三個公社劃為十六個,增加院西、山陽、王世瞳三個公社。1970年昌濰專區更名為昌濰地區,專員公署改為行政公署,1981年改為濰坊地區,五蓮縣隸屬未變。1982年12月經濰坊行署批准,撤銷洪凝公社,設洪凝鎮。時五蓮縣轄十五個公社,一個鎮。1983年10月,濰坊地區行政公署撤消,更名為灘坊市,五蓮縣歸濰坊市管轄。1984年5月12日進行體制改革(又稱鄉改),撤銷人民公社,除洪凝鎮體制名稱未變外,原潮河、許孟、管帥、街頭四個公社改為鎮,叩官、戶部、松柏、山陽、王世疃、石場、於里、汪湖、中至、高澤、院西十一個公社改為鄉,新建七寶山鎮和羅圈、山莊、杜家溝、花崖(1984年9月22日改為魏家鄉)、槎河五個鄉。時全縣轄十六個鄉、六個鎮。同年8月至1 2月,對農村體制進行了改革,原生產大隊改稱村莊,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村民委員會。 1992年底由濰坊市劃歸日照市管轄,現轄12處鄉鎮、632個行政村。

熱點內容
一朵雲推動雲 發布:2025-08-27 00:27:32 瀏覽:556
特工A盆栽 發布:2025-08-27 00:23:08 瀏覽:490
蘭花指3 發布:2025-08-27 00:18:41 瀏覽:369
櫻花型女生 發布:2025-08-27 00:17:53 瀏覽:361
kiko情人節限定05 發布:2025-08-27 00:12:22 瀏覽:47
大連綠植網店 發布:2025-08-27 00:06:41 瀏覽:946
辦公室方綠植 發布:2025-08-27 00:05:39 瀏覽:791
巨絲蘭花語 發布:2025-08-27 00:03:57 瀏覽:333
七夕紫薇花 發布:2025-08-26 23:59:04 瀏覽:295
三脈梅花草 發布:2025-08-26 23:57:55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