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酒魁傲

荷花酒魁傲

發布時間: 2022-02-05 00:06:29

『壹』 53℃魁傲醬香型荷花酒多少錢一瓶

這款醬香型荷花酒市價二百元左右。

『貳』 荷花荷葉荷香情作文

我不喜歡國色天香的牡丹,我不喜歡清雅脫俗的君子蘭,我不喜歡欣欣向榮的水仙,我喜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荷葉荷花相映成趣」。荷花的根牢牢地抓住污泥,生長出雪白的果實—藕。藕要生吃,味道十分不錯,咀嚼藕的聲音,讓人忍不住再咬一口。荷花里的果實—蓮子也很不錯,蓮子中間有根有點苦的葉子,它可以泡茶喝,蓮子要是新鮮,味道會十分鮮美。「舒捲開合任天真」此時的荷花已經完全綻放了。荷花競放,爭著搶著要在八月之前開放。一個個亭亭玉立的荷花枝,一朵朵沁人心脾的荷花,讓我心曠神怡,荷花隨風舞動,猶如一群群仙女在翩翩起舞。荷葉是碧綠的,晨曦,一片片荷葉里盛著一粒粒珍珠—露。此時的荷葉是最可愛的,荷葉與露珠攜手起舞。只只荷葉擺動舞裙就如那在舞廳跳華爾茲的人一樣美麗動人。荷花優雅的,要說玫瑰是九天仙女;要說櫻花是清純動人的少女,那麼荷花就是它們之間的魁首,之王了。荷花是君子,它在風雨之中傲然挺立,在酷暑之中佇立,可謂是夏天的傑作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詩人這一句可是把采蓮者描寫得歡快無比。
佇立在六月的西湖邊,漸漸地,我醉了……

『叄』 關於荷花的詩句 比較簡潔的 現代

荷花

漲滿蓄水的清池的,
是荷花嫵媚的身影。
有人往上撩的水珠,
是寂寞的交響曲。
嫣紅的花帳中,
掩蓋著一顆
幼稚而又多變的心,
虛偽而又復雜的心,
無助而又慌亂的心,
是碧色淺埋在蓮蓬的蓮心。
幼年時的一個人,
曾見過水珠的銀,
見過陽光的金,
這顆心的奇。
而人卻不知曉,
她後來也有如此的沉寂,
如此的心情,
如此的風景。
漲滿蓄水的清池的,
是經過荷花慌亂的迴音。
由個人幼年往上撩水珠,
寓言後來的風景。
-----------------------------
我愛家鄉荷花美 作者:遙遙長安

我家池塘水,
水中荷花美。
花蕾脈脈含深情,
花枝亭亭吐芳菲。
風中擺綠裙,
雨里笑微微。
百花園里不爭春,
只戀家鄉泥和水。
我家池塘水,
水中荷花美。
花開飄香千萬里,
花落結果堆成堆。
出泥不染塵,
高潔清如水。
花開花落都是情,
只為人間愛和美。

我愛荷花美,
多少夢里你伴隨;
我愛荷花美,
多少征程你相陪。
啊——
我家池塘水,
水中荷花美。
----------------------------------------
聽說荷花已經開了 作者:拉姆之歌

想像中的荷花
在頭腦里已開過千遍萬遍
關於荷花的贊美
足夠一杯下午茶的慢慢品味
實際中的荷花
也只開在朋友的照片里

等了那麼久
要與荷花有個約會
陽光和雨露
催生出鍾情的邂逅
留一串腳步
踩著荷花的翩躚節奏
為夏天寫上一個歡快的故事
幾許透明的心事
在荷葉下瘋長

我的朋友啊
聽說荷花已經開了
你的心裡
有沒有太多的美麗也在瘋長
等待的美麗
會不會與生命里的遺憾擦肩而過

我的朋友啊
如果你
聽說荷花已經開了
那就准備好出發吧
不要讓荷花的心事
遺落在水塘里
驚動一條小魚的歸去
----------------------------------
荷花頌 作者:塵心

荷風輕擺漢唐的綉狹裙
盛世的廣寒袖
舞一曲華章

似飛燕站立在掌心
在荷端
曼妙的旋轉
暈開一副色染山水的
丹青妙筆

又如玉環倒映華清池旁
霓裳羽衣
在長袖紛飛中
紅了臉頰
醉了帝王
江山不抵,美人嬌羞

你是人間六月天
你是臨水照花人
------------------------------------
荷花情 作者:於新人

夢中常常與你重逢
醒來都是一場空
今日真的踏上了征程
跋山涉水
千里迢迢
怎奈歲月滄桑
物是人非
你早已了無形蹤

山風告訴我
你曾望眼欲穿
期盼我突然現身
從初春直到深秋
白雲告訴我
你不會忘卻
舊日的許諾
戀情依舊深
愛意依舊濃

時令之神
攫取了你的
紅潤面頰
亭亭玉立的
美麗嬌容
你帶著惆悵失望
凄然離去
仍頻頻回首尋覓
我的身影

啊我美麗的
純潔的天使
千言萬語
表達不盡
對你的愧疚
即使今生
再不能相見
我也無怨無悔
我要把曾經化為永恆
你的雕像
已銘刻在我的心中
-----------------------------
奔向荷花盛開的地方 作者:雲湘鶴

連接天最近的地方
誰能讀懂那端溫柔,荷花的
承諾,守望千年
始終沒變月的盈缺
如今物是人非,誰能給它不染的證明

七月一場盛放,圍城一座心靈的城堡
在唐詩宋詞里妙曼成舞
往昔如風,城外
高調的喧嘩,燈紅酒綠里
你把矜持的樣子保持如初

連接地最近的地方
誰能讀懂那端清廉
蓮的心事,點亮泥土深處綠色的燈盞
一年一次,風雨無阻
如今世風日下,誰能照亮它看不到的黑暗

七月,花香泥軟
你在翡翠般的舞台前沿盡釋豐采
昭示,和平的鴿子
奔向荷花盛開的地方,蝴蝶張開了翅膀

荷脫落馨香的花瓣,蓮不再亭亭玉立
輪回,伏地生長,渡這苦界
-----------------------------------
荷花贊 作者:陶叟

如幻如夢如詩如畫
一片亭亭玉立的荷花
水作的骨肉清新自然
朝朝暮暮吐芳華
多少人一見鍾情
魂牽夢繞難忘她

志存高遠不信天命
自信自立自強的荷花
出污泥而不染
采日月之精華
風壯筋骨雨添光澤
把美奉獻給大家

古往今來天上地下
人神都愛荷花
越國美女西施
代表荷花名聞天下
手托西天如來佛的
也是一朵美輪美奐的荷花

任人評說寵辱不驚
一片普普通通的荷花
花開花落生老病死
無怨無悔無牽無掛
從南到北從古到今
永遠開不敗的荷花
--------------------------------
絮語荷花 作者:青青藤

當群芳渴望獨舞綠蔓叢中時
你從不招搖
只在潛心孕育
待耀人的花骨朵完美綻放

那是何等的素養
讓你擁有不願嫁予春風的氣度
逢傲然於池中
卻自有艷壓眾魁之勢

多麼惹人愛憐
預留你在最美畫冊里
將是畢生之夢

夏雨想方設法敗了你的陣營,
你從未埋怨
依然堅定著最初的信念

閑暇相會亮潔的你
甚是興之所致
----------------------------------
吟荷花 作者:簡易

荷花,我愛你
出污泥而不染
默默的
用綠色的雙手
撐著一片藍藍的天
無怨無悔的
捧出一朵朵清蓮

荷花,我愛你
碧綠清香,嬌顏美麗
那一串串珍珠
滾動在你的肌膚上
那麼俊秀多姿
喚來蜻蜓飛舞,蝶雙飛
鴛鴦戲水,魚蝦肥
呈現一幅和諧
丹青水墨畫卷

荷花,我愛你
文靜高雅的身姿
不怕
夏天的火熱,喧鬧
不怕
秋天的寧靜,哀傷
帶著微笑,帶著儒雅
面對來生

荷花,我愛你
在暴雨中昂著頭,數著雨點
在狂風中扭動腰肢,起舞
與天對話,與地談情
一曲荷塘月色
在夜幕下唱響
荷花的品質
在詩意中流淌

荷花,我愛你
博大的胸懷,容納海川
潔凈的品質,清廉端莊
你時時刻刻在我心中綻放
芬芳的荷香
讓我陶醉,墜入夢香
-----------------------------------
池中荷花 作者:宋時修

它如坐春風,如沐天籟,如痴
也如醉,揚起一張驕傲的臉
而濃濃的胭脂,撲棱犀利的翅膀
攜一粒粒火種,把一池微瀾的碧水
呼啦啦地,悉數點燃——

盡管它亢奮,熱烈得幾近融化
一對眸子,噴射高貴的光芒
一雙雙紅酥手,使勁地揮舞著
宛若凱旋的旗幡,彷彿
在向世人宣告:
試看天地間,舍我其誰艷?

而我無復眼,更缺乏藝術的浪漫
即使撐破眼球,也無法
看見它的高潔,,它的出污泥不染
卻滿眼是它肥臀之下的
那些葉片掙扎的沉浮,以及
幾近窒息的撲騰,與呼喊

我甚至看見,托舉它的腫脹的莖
一次又一次,咬緊著牙關
而一寸一寸的痛,即便被水捂住
或稀釋,依然扭曲,依然痙攣
而那些遊走的根須,在泥濘的路上
更是血淚交織,步履蹣跚——
它們點點滴滴,採摘糧食,養肥了
光彩照人水靈靈的美,而自己
卻永遠地身陷冰冷,和
日復一日的,黑暗……
------------------------------------
荷花笑了

迷迷茫茫的我
幽怨的漫步在茫然的鄉村
夕陽下尋找著一樣迷失的你
漫長寂靜的小路
空曠畏懼的情感
痛苦悲傷的心靈
在寂寞中總想放棄心靈深處的守候
美麗迷人的彩虹下
碧綠的荷池上
白花紅花在一隻只飛舞的蝴蝶的
歡呼中一隻穿來穿去的小船
好像載著我們的快樂在歌唱
夕陽照紅了你青春激盪的俊臉
幸福中我們陶醉在愛情里
歡快中荷花笑了
望採納

『肆』 有關荷花的現代詩(越多越好)

1、《荷花》
作為湖水孕養的青澀
你總是默默抽出七月的遙望
一種情隱藏於版湖下 張揚的簇擁
也只是權呈現歷史的妖嬈
復瓣與葉的相處 讓黑頸鶴
及水鳥們的戀情升華
當漁船離開牽情的湖岸
荷的搖曳
是在感動盛夏的舞蹈
七月的腳步踩著敖包的鼓點
你 開始默默的
顯露聖潔的禮儀
用粉紅的顏色 點綴了
查干淖爾的一泓清澈
《荷花情》
荷風輕擺漢唐的綉狹裙
盛世的廣寒袖
舞一曲華章
似飛燕站立在掌心
在荷端
曼妙的旋轉
暈開一副色染山水的
丹青妙筆
又如玉環倒映華清池旁
霓裳羽衣
在長袖紛飛中
紅了臉頰
醉了帝王
江山不抵,美人嬌羞
你是人間六月天
你是臨水照花人
2、《荷花》
漲滿蓄水的清池的,
是荷花嫵媚的身影。
有人往上撩的水珠,
是寂寞的交響曲。
嫣紅的花帳中,
掩蓋著一顆
幼稚而又多變的心,
虛偽而又復雜的心,
無助而又慌亂的心,
是碧色淺埋在蓮蓬的蓮心。
幼年時的一個人,
曾見過水珠的銀,
見過陽光的金,
這顆心的奇。
而人卻不知曉,
她後來也有如此的沉寂,
如此的心情,
如此的風景。
漲滿蓄水的清池的,
是經過荷花慌亂的迴音。
由個人幼年往上撩水珠,
寓言後來的風景。

『伍』 誰有關於贊美菊花。梅花蓮花的文章啊~~~~~~~~~急

奇傲的梅
當冬的沉寂還未蘇醒,當春的生機還未蒞臨,茫茫大地,千花萎謝,萬木凋零,然而,只有梅花,傲霜雪,凌寒風,獨自開放。點點紅梅,一似殷紅之血,片片白朵,猶如聖潔之粉。在這大千世界中,唯此皎皎,不謂霜雪,孤高自傲。一派 君子氣派。無怪乎人們贊梅、頌梅,尊敬的稱他為君子了。
梅、蘭、竹、菊、古人稱之為「四君子」,梅花居於四君子之首,可見中國人愛梅之深。松竹、梅,三者又被合稱為「歲寒三友」。中國人愛梅早有傳統,培育梅也有成績。梅花本是野生,我國人民將它馴化植養,成為花中珍品,成為我國的名花。關於梅花古書中早有記載,「梅實生漢中川穀」,引種馴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梅花已經遍及全國,處處能見,甚至做成盆景,擱置幾上,舉目就能欣賞。中國人愛梅之情還可以從書畫,詩詞中略見端倪,梅花一直是藝術中表現,謳歌的形象。梅花一度還成為中國的國花,現在群眾倡議推選國花活動中,徵集到的意見 中,矚目梅花者,仍然很多。
當然,人們愛梅不無來由,梅花的美姿,對人們就很有誘惑力,這是它的自然美,人工培植的美;它還有精神象徵的美,它的不畏嚴寒的屬性,成為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威武不屈,堅強自傲的精神象徵。
梅花的自然美姿,頗為迷人,花美,枝幹美,姿式態勢中,更別有一種情韻凡神。老乾秀花,鐵骨紅心,奇姿怪態,疏疏密密,橫橫斜斜。
梅花的品種極多。梅花容易變異,有許多變種,我國林業工作花了廾多年 調查,中國十八各省市就有二百多個品種。十二類,三十組,構成一個體系。如江梅、宮粉梅、大紅梅、玉蝶梅、硃砂梅、灑金梅、黃香梅、早梅、杏梅、照水梅,龍游梅等。品種不一,花色也不同。紅梅的花呈粉紅色,杏梅的花紅色,白梅,綠萼梅、冰梅的花白色,還有細梅的花,竟然呈綠色。梅花開花時,沒有生葉;加之花梗又短,好象花就生在枝上。還是梅花的一奇。
中國人愛梅,還表現在梅的配置植種方式 上,或者專門開辟梅園,專門劃分地域,專一種梅,或在 溪邊,苓上大 片密植,它們的名稱就能見其規模了。比如:梅園、梅嶺、梅溪。當梅花盛開時,成林的梅花更為壯觀,成堆成片,如火如雪;落芙繽紛,花開錦地,人行其中,惶若仙境。猶其萬朵梅花齊放,香氣襲人,數里之外熏人慾醉。無怪乎,在這樣時節,人們常結伴前往觀賞。只有身臨其境,方能領略其美的氣勢。人們贊美稱,這樣境界為「香雪梅」,確是名副其實。其花香花色,不知感動多少文人寫下多少佳句名篇。蘇軾寫《紅梅》,就有「灑暈無端上玉肌」之句,梅花的色澤儼然是一付醉美人的豐韻。劉後村的《漢宮春》寫梅花更入骨三分:「冰層雪積,獨伊點絳凝脂;應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豐肌」,「本不貪嬌艷,惟賞幽姿」。梅花竟然如此嬌羞孤傲,情趣盎然。
梅花的花分為五瓣,富於裝飾性,工藝品、建築設計中,梅花的圖案到處可見。梅花的商標,梅花的 ,梅花的紀念章,梅花形的果盒,甚至在蘇州鄧慰山上,梅亭本身就是一個梅花形的建築。前人還把梅花五瓣說成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福,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這些都是人們寄寓的傳統吉慶的觀念,這些內容,今天仍有價值。當然它們的內涵變了。
梅花的美還轉移到美容化妝領域《太平御覽》中還曾引了一則故事: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白日卧在含章殿下,梅花落於額上,成為五齣之花,拂之不去,三日才落,宮女都很驚奇,競相仿效,以後流傳開來,成為梅花妝。這倒是偶然美發的一種美容裝飾法,直到今天,還有在幼兒的額上,點上五個桃紅點,形似梅花,以此作為一種裝飾。在紅點映襯之下,兒童的肌膚更為明麗。這大概就是梅花妝的發展和遺意吧。
梅的枝乾的美,也很獨特,在梅的美感中佔有重要位置。林甫的《山園小梅》的詩詞:「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認為詠梅中最佳句,這樣評價毫不為過。不僅概括了梅花的美和習性,情趣和境界,最難得的是詩意地表現了梅的枝幹,所以他的詩句高人一籌。枝乾的美不如花的美那樣引人注目,因而常被人忽視。梅的蒼勁挺秀的美正在枝幹橫斜之中,其他樹木沒有這種態勢,更顯得額外的別致。
梅的枝幹 「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磐曲、偏斜、疏放 為美,在形式美學法則中也屬奇特的,而這樣梅才姿態出眾,景緻不凡。古梅和老梅,枝幹都屈曲橫陳,姿態古雅,老乾疏花,蒼苔舊節,且與花蕾清秀,嫩紅鮮 瓣,形式鮮明的對照,顯然,梅的「以曲為美」和梅的古老有關。
梅是花木中的壽星,一般的生長長期在三、五百年,更長者達千年以上,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朝梅,千年前的唐代梅,至今仍然枝繁葉茂。杭州超山的宋梅,傳說是蘇東坡親手所栽。「以古為美」,這更是梅的一奇。賞梅有四貴,也主張一老為貴。四貴是:貴合不貴開。」
梅的曲、疏、斜、老、和等美,還僅僅是形的美,而中國美學重神不重形,梅的美自然也有神的美。梅的神的美概括為四個字:清、奇、瘦、勁。這在藝術中,更受到詩人畫家的青睞。中國畫家的藝術創造最為典型,畫梅在歷代畫家中都頗有興致,佳作很多。 中國畫中梅的意象,形神兼備,更富於特徵。梅的美被誇張,強化:體態古怪,磐曲如龍,老乾奇特,粗細橫斜,枝梢清健,如劍似弋,羽飛箭發,便體龍鱗老斑,節節疤疤,有如鶴膝屈揭,花花明媚,蕾蕾清香,仰俯收放,百態千姿。
梅的美提高了它在花木中的觀賞價值。在名勝和公園里,多有植梅的,或沿溪造林,或山石旁點綴,甚至以它為主而建梅園,在家院小庭園中,窗前籬邊橫斜倚側,枝枝屈折,自成情趣。或作梅花盆景,散紅數點,置諸案頭,亦高雅脫俗。
梅花的香味亦 是為人稱道的,當然美感是 由視覺,聽覺所感受的,嗅覺雖有人探索研究,欲升格為藝術,終未能成功。香味並不是美學范疇,也無所謂美感,但梅花的香味濃而不艷,冷而不淡,具有獨特的清幽,和梅花的幽雅相統一,仍然可以加強人們對梅的感受。
觀賞花木中還有一種臘梅,人們常把它和梅花相混統稱為梅,在園藝學中,它們其實是不同科屬的兩個品種,臘梅屬薔薇科。但在審美價值上,它和梅花相似。花、枝、乾的美感都較接近,香氣也相彷彿,它們花期又接近,所以臘梅常和梅花間種,臘梅的花為黃色,表層如臘,更顯出特異之美,可和梅花互為調際,嬌黃嫩紅競相輝映,更加豐富美觀。雖非一族,在寒氣漫漫之時,能同獻芳姿,也很難得,在賞鑒者心目中,何必分別彼此。
梅之美,還在含苞欲放之時,及至開足,離枝爛漫,反而失去風韻。尤其是紅梅,含苞為美,一開足即減色了。
梅生長在自然之中,梅的美也應是自然為上。一切美的事物最忌諱矯揉造作,有些為了強求梅的枝幹屈曲而任意砍伐,修飾,反而不美。清代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就斥責這種人工修整損害了梅的自然美「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他痛心疾首,持意,開辟一梅館,「乃誓療之,縱之,順之」解去繩縛,使梅能夠恢復自然之美。
當然,盆景也是經人工修建整飾的,高級的那是藝術,是有水平有傳統經驗和技巧的藝人的創造,那是藝術美,不能因此而認為龔自珍之論偏頗。當然他對病梅的呼救,著重 在要求個性解放,但龔自珍強調梅的自然美是很有見地的。梅的美具有精神價值,在於它成為中國民族的精神美的象徵。它奇特的自然屬性,符合了中國人的高德觀和 理想追求。梅獨立嚴寒,抗拒霜雪,笑傲群花,正象徵著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中華民族,不胃強暴,逆境中不屈不撓,巍然獨處的美德。它先春而放,一花獨開,報春而不媚春,當萬紫千紅,春回大地時,她卻情然隱容。這是一種崇高的品德,自傲而不狂妄,高貴而不俗,有追求而不霸道,也操守,含而不露。這不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嗎?
如此說來,中國人愛梅就有雙重美學意義的了,既是欣賞自然美,又是抒發自我的懷抱,愛梅而贊賞它為「四君子」之一的人,精神境界絕非卑微。愛梅之深的人,也常以此自表高潔,詠梅詩文中,常能窺見詩人的心靈。
在愛梅的古人中,陸游也是突出的一個。他最愛梅花,並以梅花自比。「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他曾寫過許多首梅花絕句,《卜運算元·詠梅》最能體現他的操守,流傳很廣,其詞為:「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孤寂凄涼之情,直露言表。
同一梅花,換一種精神境界又會有另一種感受。毛澤東針對陸游這首詞也寫了一首,特意「反其意而用之」,出現了不同的形象和情調,「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同是梅花,表現了不同的美學觀和思想境界,梅花顯示出不同側面的美。兩首詞,一首刻劃的是任群芳妒恨的寂寞之花, 一首描繪的是先爛漫山花,迎冰雪而報春的叢中一員,一首表現了壯志未酬古代詩人的氣質,一首抒發革命領袖的氣概和豪情。
藝術中如此,在欣賞生活美時,人們著眼於不同側面,這種差異也普遍存在。大家都在愛梅,審美趣味卻可能大相逕庭。
中國人愛梅之情深,相當典型。歷代都不乏這方面佳話趣事。廣為人傳說的還是寫詠梅佳句宋代林甫,他曾有「梅妻鶴子」之譽。他隱居西湖孤山,廾年不入城市,未婚,無子,在自己的宅居旁,遍種梅花,蓄養仙鶴。人奇,詩句也奇。終得詠梅魁首。當代著名園藝家用瘦鵑也自稱「愛梅成癖」的「梅迷」。他的庭院中有梅屋梅丘,種十幾棵梅樹,有幾十盆梅樁盆景。梅屋也掛著許多古今畫梅的名畫,梅花時節,他這里也「楚楚可觀。」他也有許多詠梅的詩,此中有一首是這樣:「冷艷幽香夢閑,紅苞綠萼簇回環;此間亦有巢居閣,不羨 仙一角。「巢居閣是林 的賞梅佳處。用 瘦鵑將自己的梅屋與巢居閣相比,也就自比林和清了。
梅開正是嚴寒時節,古人常以踏雪尋梅,當著賞鑒生活美的一種雅事。有時梅花晚開,竟然攜帶卧具,梅下 坐候。朱熹探梅詩句中就記載著詩人這方面心情和活動:「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晚獨開?應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繁榮未怕隋清角,疏影誰憐蘸 綠杯;珍重南憐諸酒伴,又尋江路談香來。」唐帶王維有一收卻反映著一般人的愛梅之情:「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詩絲毫不經意,而愛梅情真,梅成了遊子心中壓倒一切的眷念。
梅花還有一奇,雖然不畏嚴寒,卻生性又喜愛溫暖。所以著名的賞梅花勝地,多在南方。比如:杭州西湖孤山,武昌東湖梅嶺,蘇州鄧尉的香雪海,無錫的梅園。梅花盛開時,遠近遊人都爭相前往觀摩。
比之於中國人對梅的喜愛,梅花培植太少了。何時,有更多的梅林和梅的盆景。供更多 人來此探問梅花信息,流連遣興,陶冶情懷?!
中國是梅故鄉,十六世紀傳導南朝鮮,以後又傳入日本,日本的園藝家們嫁接 植,竟增加到四百多個品種,卻比中國多了一倍。我們這個愛梅之國,美學上見解獨到,園藝學也能並駕齊驅,才無愧於世。

『陸』 53℃醬香型魁傲荷花白酒多少錢

不清楚,國內的醬香白酒不少,盡量選擇高端品牌,這樣的酒品質和口感都是極佳的。比如郎酒青花郎,喝著挺醇厚的

『柒』 蓮文化舉例

(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二蓮葉防水和自潔之謎
荷葉的表面附著著無數個微米級的蠟質乳突結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乳突時,可以看到在每個微米級乳突的表面又附著著許許多多與其結構相似的納米級顆粒,科學家將其稱為荷葉的微米-納米雙重結構。正是具有這些微小的雙重結構,使荷葉表面與水珠兒或塵埃的接觸面積非常有限,因此便產生了水珠在葉面上滾動並能帶走灰塵的現象。而且水不留在荷葉表面。

三 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 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你采來一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綠 「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一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一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四 千年古蓮發芽之謎
申女士是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的植物學家,她的實驗室里培育著各種各樣的植物,但是她最珍愛的卻是兩棵古蓮–它們的年齡都在500年左右。

「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幾年。」申女士介紹說,「這兩棵古蓮卻大不相同,它們的種子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洗禮,現在居然發芽開花了。」

沉睡千年的古蓮醒了

數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訪問中國植物研究所;臨回美國時,北京的同事送給她7粒蓮花種子。「據說這些種子是從東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來的,我知道它們的年齡很老,但是不知道確切的數字。」申女士說,「當時它們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倒是我的實驗室同事約翰·薩森發現了它們的價值。」

約翰·薩森利用碳同位素測試儀,對古蓮種子的年齡進行鑒定,發現它們竟然是1200年前遺留下來的!更令人驚奇的是,當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種子的外殼並把它們浸泡在培養液中後,沒過多久它們居然發芽了!

遺憾的是,這些種子發芽後存活的時間很短,但是它們已經被列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夠發芽的種子。

千年的種子能夠發芽?!這激起了申女士極大的興趣,她決定再次返回中國尋找這些神秘的生命。當時申女士已經是國際植物學界的知名學者,許多科學家願意協助她完成此項研究工作。

科學的道路並不平坦

申女士帶到美國的第二批古蓮種子有21粒,年齡都在200歲到500歲之間。1997年,申女士在德國研究蓮花培育技術,通過實施「小手術」,第一粒種子發芽了,但是它只存活了不到3個月。

「隨後三年中,我在美國加州植物研究所培育了另外三粒種子,但是它們都沒有開花–很明顯,我使用的方法不當。」申女士回憶往事說,「後來好像很幸運,這兩粒種子都開花了,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兩棵,其中一棵的年齡是408歲,另一棵則是466歲。」

盡管古蓮開花了,但是它們與現代的蓮花有許多不同,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的環境。「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使它們能夠茁壯成長。」

據申女士介紹,蓮花能夠如此長壽,應該有其特別的原因;如果能發現蓮花長壽的內在機制,人類將會受益匪淺,例如可以解決糧食儲存問題,減少世界飢餓人口,還有可能延長人類的壽命。

關鍵問題是:蓮花長壽的秘密是什麼呢?申女士稱,可能與土壤的輻射有關。

蓋曼·哈伯特是一名化學家,他是申女士的工作同事。哈伯特發現,古蓮種子周圍的土壤能夠發出輕微的輻射。「盡管輻射的強度很低,但是數百年之後其產生的效果也是相當驚人的。」申女士解釋說,「這或許是古蓮種子為何能夠存活至今的原因。」

據悉,申女士目前還剩下15粒古蓮種子,她准備提供給其他科學家,使得該科研項目能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著特殊的意義。」申女士說,「現在我們要找出蓮花長壽的秘密,造福於全人類。」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蓮怎麼還會開花呢?

這與蓮子的結構有關。蓮子的外種皮堅硬緻密,像個小小「密封包」,把種子密閉在裡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滲入,也可以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活動極為微弱,相當於休眠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古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五 蓮生長繁殖特別快的原因

六、由蓮而來的科技發明
從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植物分類研究的德國波恩大學植物研究所所長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領導的小組,通過電子顯微鏡對一萬多種植物的表面結構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終於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蓮花葉面上倒幾滴膠水,膠水不會粘連在葉面上,而是滾落下去並且不留痕跡。表面覆蓋著一層極薄蠟晶體的葉子乾乾凈凈,這正是防水葉面的特點。這一現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並作出這樣的假設: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經過努力,他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生產出表面完全防水並且具備自潔功能的材料。這是一項用途廣泛的新技術,它使人們不再為建築物頂部和表面的清潔問題發愁,也不必再為汽車、飛機和各種運輸工具的清潔問題大傷腦筋。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葯,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依據《中國荷花品種圖志》的描述,碗蓮是指在口徑26厘米以內的花盆中能正常開花,同時必須具備以下三項指標:平均花直徑不超過12厘米,立葉平均高度不超過33厘米,立葉葉片的平均直徑不超過24厘米。
碗蓮是以藕身做種藕栽培的,在一個生長周期要經過萌芽、展葉、開花、結實、長藕和休眠等過程。從種藕萌發開始至立夏、小滿期間為萌芽出土階段。春分以後,當氣溫升到10攝氏度以上時,種藕上的藕芽開始萌動,清明以後,氣溫達15攝氏度以上時,開始長出浮時,並抽生藕鞭;當氣溫達20攝氏度以上時,主鞭抽生立葉,並已有較強的根系,吸肥能力增強。
從立葉長出到出現後為旺盛生長階段。6月下旬,進入梅雨季節,雨水較多,濕度大,氣溫高,最適宜於藕的生長,此時即進入旺盛生長期。以後,大約每隔5—7天長出一片立葉,而且一片高於一片;主鞭、側鞭也很快生長,同時新的側鞭不斷出生,並現蕾開花。此階段要嚴防大風侵襲,避免折葉傷根。
栽培容器
現在許多碗蓮品種種植株仍嫌高大,因而僅有少數品種可種植於市場出售的菜碗、湯碗之中。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供種植碗蓮的花盆,而常見的素燒花盆 (即泥盆、瓦盆)易滲水,所以不宜作為碗蓮栽培容器。釉盆、瓷盆、紫砂盆,不易滲水,可選作碗蓮栽培用盆。但這類盆一般都留有底洞,選用時可用水泥和砂堵死,或用橡膠墊片堵塞。花盆的形狀、色彩要與碗蓮相協調,使之渾然一體。可選用方形、圓形盆。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深為15厘米左右。初種碗蓮者可適當放大些,這樣易於開花。
栽培場地
每天接受7—8小時的光照,能促進其花蕾多,開花不斷。碗蓮最忌在陰處養護,更不能像室內觀葉植物一樣,放在室內培養。光線不足,荷葉徒長減綠,不能孕蕾。在院落中栽培碗蓮,花盆一定要放在光照充足或南向陽台的外沿上。開花季節,需要放入室內觀賞的,可採取早進晚出,或晚進早出,每天仍應保持一定光照。碗蓮需要有較充足的光照,但也忌雨後暴晴。
碗蓮系水生花卉,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又怕大水浸沉葉片,故場地應取水、排水方便。碗蓮懼大風,場地因盡量選擇背風處。
栽培土壤
碗蓮要求含腐殖質較豐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業污染土。黃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適當,過粘會影響藕鞭的伸長和藕的膨大;沙質土疏鬆,粘性不夠,容易遭風害而折損,有礙於根系的生長,一般以黃泥、沙質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為宜。如無沙質土,可加黃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區,可直接選用蔬菜地的園土;城市中還可用春季盆花換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黃泥作栽培土。
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雞糞或其他肥料,與盆土充分拌勻作基肥,揀去其中的雜質和石礫,清除土中的小蟲和蚯蚓,然後放入盆中。土層一般佔全盆容積的3/5左右。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趙家榮試驗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餅水2份,草木灰水6份,豬、牛蹄水2份,爛頭發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種植碗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栽培溫度
碗蓮是喜溫植物,對溫度要求較嚴,一般8-10攝氏度開始萌芽,14攝氏度藕鞭開始伸長。早期播種時,也要求溫度 15攝氏度以上,否則幼苗生長緩慢造成爛苗下游地區,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採用露地播種育苗,主要是因為溫度這不到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需要。隨著溫度升高,持續烈日高溫(40攝氏度以上),也不利於碗蓮的生長發育。22—35攝氏度是碗蓮生長發育的最適宜溫度。18—21攝氏度時,開始抽生立葉,開花則需要22攝氏度以上,25攝氏度生長新藕,這時需要日溫較同,夜溫稍低的氣候。大多數栽培種在立秋前後氣溫下降時轉入長藕階段,表現為盆土明顯上漲。

蓮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台」;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凈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凈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念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凈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 「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凈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凈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艷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製、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飢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凈土)。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污,要身處污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潔凈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愛蓮說 夠經典吧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別的七、與蓮有關的詩歌
1、古詩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贈送)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西洲①曲(南朝樂府民歌)
憶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③。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④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⑤。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⑥徹底紅⑦。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⑧。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⑨。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注釋】①〔西洲〕地名,未詳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紀念的地方。②〔下〕落。落梅時節是本詩中男女共同紀念的時節。③〔鴉雛色〕形容頭發烏黑發亮。鴉雛,小鴉。④〔伯勞〕鳴禽,仲夏始鳴。 ⑤〔翠鈿〕用翠玉做成或鑲嵌的首飾。⑥〔蓮心〕和「憐心」雙關,就是相愛之心。⑦〔徹底紅〕就是紅得通透底里。⑧〔望飛鴻〕有望書信的意思,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⑨〔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此二句似倒裝。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藍天像大海,風吹簾動,隔簾見天便覺似海水盪漾。一說這里把江稱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遠。天海寥廓無邊,所以說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夢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愛人。

3、《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摘錄(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絕句漫興(其七)(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5、采蓮曲(朱湘)
小船呀輕飄,/楊柳呀風里顛搖;/荷葉呀翠蓋,/荷花呀人樣嬌嬈。/日落,/微波,/金絲閃動過小河。/左行,/右撐,/蓮舟上揚起歌聲。
菡萏呀半開,/蜂蝶呀不許輕來,/綠水呀相伴,/清凈呀不染塵埃。/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荷錢。/拍緊,/拍輕,/槳聲應答著歌聲。
藕心呀絲長,/羞澀呀水底深藏;/不見呀蠶繭,/絲多呀蛹裹中央?/溪頭/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猶。/波沉,/波升,/波上抑揚著歌聲。
蓮蓬呀子多,/兩岸呀榴樹婆娑,/喜鵲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羅。/溪中/采蓮,/耳鬢邊暈著微紅。/風定,/風生,/風盪漾著歌聲。
升了呀月鉤,/明了呀織女牽牛;/薄霧呀拂水,/涼風呀飄去蓮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蒼茫;/時靜,/時聞,/虛空里裊著歌音。

影響: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熱點內容
櫻花濾紙 發布:2025-08-25 06:13:46 瀏覽:231
七夕的禮遇 發布:2025-08-25 05:59:27 瀏覽:635
賣盆栽土 發布:2025-08-25 05:58:47 瀏覽:546
錦鯉品種櫻花 發布:2025-08-25 05:56:48 瀏覽:566
粉色玫瑰花的圖片唯美 發布:2025-08-25 05:48:36 瀏覽:796
夢見荷花漂 發布:2025-08-25 05:37:40 瀏覽:530
碧桃嫁接盆景 發布:2025-08-25 05:28:38 瀏覽:996
情人節虐狗情侶圖片 發布:2025-08-25 05:28:37 瀏覽:825
梅花鹿茸肽 發布:2025-08-25 05:23:36 瀏覽:911
玫瑰7塗層 發布:2025-08-25 05:22:22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