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留園荷花台

留園荷花台

發布時間: 2022-02-04 03:30:33

① 想游拙政園大概只有2個小時左右求好的路線

拙政園導游詞

一、 東部景區
1、 蘭雪堂
入園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之句,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分為三個部分(東、中、西)蘭雪堂,始建於崇禎八年(1635年),據園主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為五楹草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後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則鄰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境幽僻.
2、 綴雲峰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雲朵,叫做「綴雲峰」。綴雲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了我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為「障景」。
3、 芙蓉榭
在蘭雪堂東北面荷花池邊,臨水而築的這座卷棚歇山頂的建築,即是芙蓉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築中的一種類型,坐落在水邊,三面臨水,四面空敞的建築。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兩種。芙蓉榭是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芙蓉榭面對荷花池,背後是堵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走到芙蓉榭門前,向西看,可看到水榭的門框上裝有一個雕花圓光罩,透過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像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油畫。你走過去在仔細看看,又可以發現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有一個雕花長方形落地罩,這是一種「框景」的造景手法。
4、 天泉亭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重檐攢尖八角亭,就是「天泉亭」了,亭中有一口井,相傳是大弘寺的遺物,天泉亭從外面看上去很像是一個兩層建築,不過大家走進亭子,就會發現其實它只有一層。大家知道蘇州園林建築為什麼常用飛檐戧(qiang)角嗎?①飛檐高高翹起,看上去像鳳凰的尾巴,給園林增添了動感和美感;②飛檐翹起,有利於採光和通風。(而且坡度產生了變化,兩邊尾面面積擴大,有利於排水)
5、 秫香館
大家看前面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積較大的四面廳 ,那就是「秫香館」。「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觀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明代「歸田園居」的主人王心一,曾在園林內造有秫香樓,想效仿陶淵明辭官歸田園居的樂趣,但現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而來的。
(補)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放眼望青山」,拙政園東園最高點,北與芙蓉榭、天泉亭成為對景。

6、 長廊(二十五花窗)
拙政園的東部和中部就是用這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大家看走廊的牆壁上,還開有25個漏窗。人們信步走在游廊里,隨著漏窗花紋的更換,園內的景色也在不斷地變幻,這種現象稱作「移步換景」。
7、 進入中部,站在倚虹亭,簡單介紹中部景色
我們現在來到了倚紅亭,它是半亭,為什麼叫倚紅亭呢?這是我們把廊比作彩虹,由於亭緊緊地靠在廊上,所以取名為「倚紅亭」。我們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對面的別有洞天,這種構景手法叫做「對景」。
大家看到那有一座塔嗎?像不像在園林的西部啊?其實那塔是北寺塔,大概里園林有1公里遠,這種造園手法叫做「借景」。
我們還可以看到水池上有座曲橋,將水池一分為二,靠近我們的,感覺水是聚在一起的,遠處分兩支,分散流向遠方。
二、 中部景區
1、 梧竹幽居
下面,我們來觀賞「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它位於中部花園的最東邊,同「倚紅亭」相鄰。以往大家所見的亭是圓形,而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方亭。亭四周的白牆都是方形的,方牆上又有圓洞門,一座天圓地方,表示園主追求「天人合一」,把自己融入自然的意境。人站在亭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迎春花代表春天,西面荷花代表夏天,北面竹子代表秋天,東面白牆代表冬天(冬天牆上掛有柱狀的冰)。亭內「梧竹幽居」的楹額,是文徽明的手跡。兩旁還有一幅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上聯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旅遊觀光對陶冶情操的作用。
2、 雪香雲蔚亭
我們越過小溪,步上台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是園林中部的至高點,又居園林正中,與遠香堂遙遙相望,亭內有「雪香雲蔚亭」和山花鴨鳥之間的韻味。有一句古話:「不出城廊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趣」,這就創造了「山花野鳥」的意境。亭柱上還有文徽明書寫的對聯「鳥鳴山更幽,蟬噪林愈靜」,這幅對聯「以噪襯動,動中求靜」。(是否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呢?)
3、 荷風四面亭
我們現在來到了中部花園的「荷花四面亭」。「荷花四面」顧名思義:四面臨水,夏日荷花在四面盛開,有陣陣荷香從四面飄來。荷風四面亭位於湖中島上,四面臨水,三面植柳。亭中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勾畫出拙政園春夏秋冬的景色。聯中還蘊含了「一、二、三、四」的序數,這副對聯上聯仿照濟南大明湖清代書法家張保所書的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聯是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用在這里,都恰到好處。
4、 見山樓
荷風四面亭的北面便是見山樓了,它是一個兩層建築,上面叫「見山樓」,下面則叫「藕香榭」。大家一定都知道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吧?對了,「見山」就出自此處。大家隨我看:見山樓就像龍頭,爬山廊就像龍身,戧角就像龍角,洞門像……龍嘴,曲橋也成了龍須,白牆成了龍尾。「見山樓」上層有蠡殼和合窗,樓下用落地長窗,室內是桌椅茶幾。相傳,在太平天國時,李秀成曾在此辦公。這里也是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
5、 香洲
與「荷花四面亭」隔山相望的便是「香洲」。「香洲」二字是文徽明的手跡。根據《詩經》中「采杜者兮芳洲」而命名。「香洲」是一座船形建築物,也稱為「石舫」或「旱船」。此處的「洲」與「舟」同音。值得一提的是:這艘石舫是由亭、台、樓、閣、榭五種典型園林建築組合而成:船頭為荷花台,四方亭(即現在的茶室)為前艙,面水榭為船後艙,澄觀樓和野航閣為船尾。香州是古典園林中最著名的船景之一
6、 小滄浪(小飛虹)
我們現在來到了「小滄浪」。「小滄浪」出自《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濁兮,可以濯我足。」「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閑靜的小院。站在小滄浪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中,猶如彩虹,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橋。這里也是觀賞風景的最佳。
7、 遠香堂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遠香堂」,它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築。遠香堂得名於宋代周敦頤《愛蓮說》的「香遠意清」之句。它是接待廳,是園主用於舉行重大宴飲以及婚喪壽喜等活動的場所。
遠香堂,①堂外設有迴廊,下雨天,我們可以呆在廊內賞景;②它建築特點四周不是牆,而都是落地玻璃窗,並且這些窗是活動的,夏天可以拆走,於是就成了四周空空的亭子,方便賞景;③室內沒有一根柱子,不會遮擋視線;④室內都是清式傢具,特點是:華麗但比較笨重、雕刻繁復,鑲嵌較多。
遠香堂前,掛有一幅蘇州所有園林中最長的對聯,共80字。(什麼?)
三、 西部景區
1、 水廊(盡頭是倒影樓)
我們現在到了拙政園的西部的倒影樓,前面這條曲折蜿蜒的水廊,是蘇州園林中的三大名廊之一。其他的是留園的曲廊和滄浪亭的復廊。這條水廊沿水而建,高低起伏(臨波的感覺)
「倒影樓」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幢樓閣的倒影。「倒影樓」是一座兩層建築,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文」指文徽明,「沈」指沈周。意思是紀念文徽明和他老師沈周的紀念堂。「倒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天根竹圖,並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
2、 與誰同坐軒(扇亭)
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最近的是「與誰同坐軒」,它是一個扇亭,好像一把扇子,軒頂的瓦面像摺扇的扇面,而後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摺扇的扇把。「與誰同坐軒」是根據蘇東坡的「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的詞而得名,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園主藉此表示自己的清高,只能「清風」、「明月」與我為伍。
3、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
拙政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築便是卅六鴛鴦館、十八曼羅花館了,這座建築物是美化了的「鴛鴦廳」結構。從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而裡面則是兩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裡面則分為兩個客廳。它與其他地方的鴛鴦廳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這里比別的鴛鴦廳多設了戲台。四面窗格上嵌有麥形藍白相間的玻璃。館內四角都增設了耳房,相傳園主在大廳聽崑曲,演員可以在耳房休息、化妝,平日里客人來了,傭人隨從也在耳房休息。
進門時,我們可看到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隸體字「得少佳趣」,意思是,進得門來,才能漸入佳境,稍得樂趣。北廳有「卅六鴛鴦館」清代蘇州狀元洪鉤的題字。南廳有另一蘇州狀元陸潤庠所題的楹額「十八曼陀羅花館」,名字工整對稱,比喻吉祥美好。「曼陀羅花」相傳與山茶花十分相似。因此在小院里種了18株各種山茶花來應景。
4、 留聽閣
卅六鴛鴦館的西面就是「留聽閣」了,楹額由清代湖南巡撫吳大澄所書。它是一個船形建築。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留聽閣門框上的飛罩是由一整塊銀杏木雕成,由松、竹、梅,「歲寒三友」和「喜上梅(眉)稍 」兩組傳統圖案交織在一起。楠木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龍) 透雕,圓潤有神,據說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② 杭州西湖荷花

今年杭州西湖的荷花,是6月中旬觀賞最合適。
蓮花,又稱荷花。是蓮科蓮屬植物。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道,節部縊縮,上生黑色鱗葉,下生須狀不定根。
葉圓形,盾狀,直徑25至90厘米,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稍呈波狀,上面光滑,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至2次叉狀分枝;葉柄粗壯,圓柱形,長1至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
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徑10至20厘米,美麗,芳香;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荷葉矩圓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至10厘米,寬3至5厘米,由外向內漸小,有時變成雄蕊,先端圓鈍或微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葯條形,花絲細長,著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極短,柱頭頂生;花托(蓮房)直徑5至10厘米。
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8至2.5厘米,果皮革質,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至1.7厘米,種皮紅色或白色。花期6至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期8至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荷花是最古老的雙子葉植物之一,同時又具有單子葉植物的某些特徵。荷花的胚芽被鱗片包裹著,和單子葉植物相似。從花的結構看,荷花具有3、4層花被,外輪萼片狀,內輪花瓣狀,雄蕊多數,雌蕊離生,花粉粒為單溝舟形。蓮的莖有明顯的分節現象,地下莖節長滿須根。這些都是單子葉植物的特徵。荷花的芽為混合芽,人們所見的蓮芽,是藕的頂芽以及各節腋芽的位置。根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兩種,播種所出的由種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發達,發揮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荷花的莖就是藕,是荷花的地下根狀莖,是荷花儲藏養分和供繁殖的器官。荷花的花單生,兩性,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花柄等六部分組成。品種多樣,花色豐富。
荷花為竊根水生花卉。藕是荷花橫生於淤泥中的肥大地下莖。藕的橫斷面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孔道,這是荷花為適應水中生活形成的氣腔。此種氣腔在葉柄、花梗里同樣可以見到。在莖上還有許多細小的運輸水分的導管,導管壁上附有增厚的粘液狀的木質纖維素。它具有一定的彈性,當折斷拉長時,使出現許多白色相連的藕絲。老藕的絲尤多於微藕。種藕的頂芽叫「藕苫」,被鱗片包著。它萌發後抽出白嫩細長的地下莖,稱為「藕帶」。藕帶分節,節的周圍環生不定根。節上抽葉和花。從藕帶先端形成的新藕叫主藕,旺盛者有4至7節藕筒,簡長10至25厘米,直徑約6至12厘米。主藕上分出支藕叫子藕;從子藕再長出的小蔥稱孫藕,常僅1節。藕的大小、形態、色澤、生藕的遲早、入泥深淺、品質風味等,均因品種而異,又受栽培和條件的影響。
荷花葉大,直徑可達70厘米,全線,呈盾狀圓形,具14至21條輻射狀葉脈。葉面深綠色、粗糙、滿布短小鈍刺。刺間有一層蠟質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滾動的水珠。葉背談綠,光潔無毛,脈隆起,中央有圓柱狀葉柄挺舉荷葉出水。柄上倒生較密剛刺,葉柄與地下莖相連處呈白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則為綠色。葉分三種:以頂芽最初產生的葉,形小柄細,浮於水面,稱為錢葉,或叫荷錢;最早從藕帶上長的葉略大,也浮於水面,叫浮葉;後來從藕帶上長的挺出水面的葉叫立葉。無論是錢葉、浮葉或立葉,出水前均相對內捲成棱條狀。立葉依生長早晚,其大小、高矮、順序表現出明顯的上升階梯和下降階梯。在新藕形成時抽出的立葉,比前張大而剛刺較短,叫「後把葉」,在其前方再出現一張形小、柄短、葉背微紅的葉,叫「終止葉」。人們只要辨別出終止葉,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③ 以荷花為名稱(主景)的留園、拙政園景點有哪些

摘要 1.在水面栽植

④ 拙政園好還是留園好

1、拙政園是和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留園,號稱國內四大名園,拙政園一個是大,一個是布局精巧,可以說山水環繞,移步換景,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一個代表,也是蘇州最著名的一座園林。 2、獅子林,獅子林公園雖然不大但很有特色,獅子林以山石造景為主,假山群氣勢磅礴,以「適、漏、瘦、皺」的太湖石推疊的假山,玲瓏俊秀,洞壑盤旋。 是中國疊石堆山最經典的代表作。 3、留園和拙政園相比差不多,拙政園是大,留園是以小著稱,雖然不能和拙政園大、深邃相比,但也可稱的上是縮小版的拙政園。 如果時間緊促只能瀏覽一個地方的話,推薦瀏覽拙政園,如果可以瀏覽兩個地方的話,推薦拙政園、獅子林。

⑤ 九龍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 希奇瑞相頭中現,菡菡蓮花足下開。這首詩有什麼寓意,怎麼解釋

菡萏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如「九龍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頭中現,菡萏蓮花足下開。」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也多形容男女相愛之情。如:菡萏花開鴛並立,梧桐樹上鳳雙棲!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開頭兩句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菡萏」是荷花的別名。「翠葉」,指荷葉。這兩句寫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從綠波中起來,使人發愁。兩句中已含有無窮悲秋之感。接下來寫人物觸景傷情:「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時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時節景物的凋殘,也是美好的人生年華的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下半闋交代「愁」的原因並具體描寫思婦念遠之情。「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寫在睡夢中夢到遠赴邊關去尋找所思念的人。雞塞,泛指邊塞戍遠之地。思婦醒來時,正值細雨迷濛、寒意襲人,夢中雞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後回味卻遠在天涯。惟有獨自在小樓里吹笙,以排遣愁悶。然而風雨樓高,吹笙非但不能減輕相思愁悶,反而更添懷念之情,她依然淚流不禁。「多少淚珠何限恨」,「何限」,即無限。詞人寫到怨恨的無窮無盡,卻不再作情語,而是以「倚闌干」三字做結,含蓄不盡。一個有無窮幽怨含淚倚欄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秋雨綿綿、夢境緲遠、玉笙嗚咽,構成悲涼凄清的意境,使全詞惆悵傷感的氣氛愈發濃烈。 這首極富感染力的詞作,歷來為評家所推重。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最推崇「菡萏」一聯,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評價,是讀出了這首詞中的寄託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國君,史稱「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詞人「南唐後主」李煜的父親。作者在思婦的對景傷情,感嘆青春易逝中,滲透了自己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而詞句意境的眾芳蕪穢、美人遲暮,又象徵著南唐的沒落,寄託了作者的家國之痛,也極易引起後世讀者的感觸。

⑥ 餘光中寫荷花的詩

《蓮的聯想》
--餘光中
已經進入中年,
還如此迷信
迷信著美
對此蓮池,
我欲下跪

想起愛情已死了很久
想起愛情
最初的煩惱,
最後的玩具

想起西方,
水仙也渴斃了
拜倫的墳上
為一隻死蟬,
鴉在爭吵

戰爭不因海明威不在而停止
仍有人喜歡
在這種火光中來寫日記

虛無成為流行的癌症
當黃昏來襲
許多靈魂便告別肉體

我卻拒絕遠行,
我願在此
伴每一朵
守小千世界,
守住神秘

是以東方甚遠,
東方甚近
心中有神
則蓮合為座,
蓮疊如台

諾,
葉何甜甜,
蓮何翩翩
你可能想像
美在其中,
神在其上

我在其側,
我在其間,
我是蜻蜓
風中有塵
有火葯味。
需要拭淚,
我的眼睛
1961.11.10

⑦ 以荷花為名稱(主景)的留園、拙政園景點有哪些

摘要 拙政園看荷花的地方這幾個比較好:綴雲峰、楓樹林、東花園大草坪、天泉亭南草坪、紫薇林、涵青亭草坪

⑧ 我國的十大看荷花的景點在哪

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蘇堤春曉 蘇堤全長三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構築而成的。故名之以「蘇堤」。 早春四月,迎著熹微晨光,沿修長的湖堤漫步,但覺輕風徐來,十里垂柳飄忽。在輕煙薄霧中,灼灼紅桃含露開放,宛若噴霞,景色著實嬌媚迷人,而當春雨霏霏,透過裊娜柳絲眺望西湖,但見薄靄彌漫,漸遠漸淡,景色更是奇幻誘人,被人稱為「六橋煙柳」。蘇堤連接了南山和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且花木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如詩若畫的迷人風光,成了人們長年遊玩的好地方。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柳浪聞鶯柳浪聞鶯前身是南宋的皇家花園--聚景園。解放後經整修,已擴建成為佔地三百多畝的大型公園。這里以柳葉蔥蔥,鶯聲婉轉而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春天的花園柳樹蔭蔭,枝枝翠柳婀娜多姿,有些隨風搖曳,更有臨湖而植者,枝葉俯垂水面,遠望如少女浣紗的「浣紗柳」。步履其間,濃蔭深處的柳樹給人以陣陣思緒,悅耳的鶯啼聲更是撩人遐想。柳浪聞鶯現共分三組園景,即聞鶯館、友誼園和聚景園。這里引進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使園內景色越具誘人之處,以景寓意,情景交融,別有一番情趣。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花港觀魚 「盧園」是南宋內侍盧允升的私人花園,因其處有清溪自花家山流下,故名「花港」,花港觀魚,與蘇堤前接,西山在北為其護屏,還有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兩面鑲著翡翠框架的鏡子分嵌左右,全園分為魚池古跡、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叢林區、芍葯圃等七個景區。公園中部的南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紅魚池。池中滿蓄金鱗紅鯉,池畔花木扶疏。遊人投餌,群魚爭食,有聲有色,賞心悅目。現公園的主景區為牡丹園,用牡丹、湖石等組成,小徑迂迴,布置緊湊有致。仲春時節,站在聳峙高處的牡丹亭向下俯視,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雲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斗奇競妍,令人流連忘返。不久將再辟芍葯圃,與牡丹亭相媲美。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在靈隱路洪春橋畔,據說南宋時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麴院荷風」。舊時的麴院風荷,僅一碑一亭半畝地,局促於西里湖一隅,頗有些名不副實。清康熙年間,在蘇堤跨虹橋畔的岳湖種荷花,並建亭立碑,題為「麴院風荷」,此景遂復。今天的「麴院風荷」仍以荷花為主景,建有五個荷花池,分別栽植紅蓮、粉蓮、白蓮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種品種。全園又分為岳湖、竹素園、風荷、麴院、濱湖密林等5個景區。每當夏日,荷花開放,滿眼翠蓋紅妝,香飄數里,池和池之間築小橋相連,便於遊人流連觀賞,可以領略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迷人景色。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雙峰插雲 在洪春橋畔。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舊時人們游湖多在春秋兩季,每當欲雨未雨時,從湖上眺望南、北兩高峰,但見雲霧裊繞,雙峰時隱時現,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自然風光異常優美,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一片朦朧。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氣象萬千,景觀十分吸引人,便定為「西湖十景」之一,名兩峰插雲。後「兩峰」改為「雙峰」,從此這湖中之景便成為陸上之景。南高峰「攬長江若帶,俯平湖如杯」北高峰稱「錢塘之柱」,山間林木蒼翠,有石磴數百級,曲折盤上山頂。張岱《西湖十景兩(雙)峰插雲》: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它是由三座葫蘆形石塔和「小瀛洲」兩個部分組成。島是明萬曆年間用疏浚的湖泥堆積而成,島外又築有環表堤埂,堤島之間由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曲橋相連,構成了一個湖中島、島中湖的勝似仙境的著名旅遊勝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是我國水上景園的典範,古代園林藝術的精品,中秋之時,在塔中置燈燭,洞口蒙以薄紙,燈光外透,月光、燈光、湖光,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恍惚迷離,說不盡的詩情畫意。登上小瀛洲,一路更有九曲橋、九獅石、開網亭、亭亭亭、「竹徑通幽」、木香榭、迎翠軒、花鳥廳等,最後是我心相印這亭。這些建築錯落布置,極盡巧思,一路游賞,意趣無窮。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瀕臨外西湖,此地商閣凌波,綺窗俯水,平台寬方,視野開闊,中秋之夜,月白風清,湖水盈盈,坐在平台茶座上,仰看天上月輪當空,俯視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兩圓月,交相輝映,有使人如入方寒宮之感。所以前人題有「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的楹聯。而且假山疊起,四季花木,構成一處詩趣盎然的游覽勝景。更令人尋訪和體味的是其豐富的歷史古跡和文化底蘊,令人想到南宋的望月亭,明代的龍王祠,和清初的御書樓。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雷峰夕照 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相傳為吳越王為慶黃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黃妃塔」。但民間因塔在雷峰,均呼之為雷峰塔。塔共七層,重檐飛棟,窗戶洞達,十分壯觀。舊時雷峰塔與保叔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納,保叔如美人」之譽。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雷峰夕照」。至明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傾圮。今政府批准復建。清人許承祖曾作詩雲:「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將重現雷峰塔與保叔塔隔湖對峙的景觀。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南屏晚鍾 南屏山橫亘於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蒼翠,秀石玲瓏。山上有一凈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銅鍾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渾厚的鍾聲在蒼煙暮靄中回響,山回谷鳴,發人悠遠的沉思,「南屏晚鍾」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晨鍾暮鼓,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斷橋殘雪 西湖雪景,歷來受人稱頌。「斷橋殘雪」的意境尤為膾炙人口。斷橋殘雪景觀內涵說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每當大雪之後,紅日初照,橋陽面的積雪開始消融,而陰面還是鋪玉砌玉,遠處觀橋,晶瑩如玉帶。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給人以生機勃勃的強烈屬深刻的印象,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洪丞《斷橋閑望》詩雲:「閑作步上斷橋頭,到眼無窮勝景收。細柳織煙絲易,青屏拂鳥影難留。斜拖一道裙腰繞,橫著千尋境面浮。投者近來忘俗累,眷懷逋客舊風流。」

⑨ 關於冰清玉潔的荷花的詩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古風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
[唐]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蓮 花 唐 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草。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蓮 唐 彥謙
新蓮映多浦,迢遞綠塘東。
靜影搖波月,寒香映水風。
金塵飄落蕊,玉露洗殘紅。
看著余芳少,無人問的中。

詠雙開蓮花 唐·劉商
菡萏新花曉並開,濃妝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畫迦陵鳥,早晚雙飛池上來。

芙 蓉 唐 溫庭筠
刺莖澹盪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艷香露里,美人清鏡中。
南樓未歸容,一夕練塘東。

獨芙蓉 唐 王貞白
方塘清曉鏡,獨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斂蘋空自愁。
日斜還顧影,風起強垂頭。
芳意羨何物,雙雙鸂鳥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蓉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采蓮曲 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折荷有贈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采蓮 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 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荷花 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無題其二 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浣溪沙 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
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
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采蓮曲 唐·李康成
采蓮去,月沒春江曙。
翠細紅袖水中央,青荷蓮子雜衣香。
雲起風生歸路長。
歸路長,那得久,各回船,兩搖手。

芙蓉花 隋·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艷紅。
麗質徒相比,鮮彩兩難同。
光臨照波日,香隨出岸風。
涉江良自遠,託意在無窮。

荷 唐·李嶠
新溜滿澄陂,圓荷影若規。
風來香氣遠,日落蓋陰移。
魚戲排緗葉,龜浮見綠池。
魏朝難接采,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麗景別寒水,濃芳委前軒。
芰荷料難比,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
種藕百餘根,高荷才四葉。
颭閃碧雲扇,團圓青玉疊。
亭亭自抬舉,鼎鼎難藏? 。
不學著水荃,一生長怗怗。

黃子陂 荷花
唐·唐彥謙
十頃狂風撼麴塵,緣堤照水露紅新。
世間花氣皆愁絕,恰是蓮香更惱人。

殘蓮花 唐·崔櫓
倚風無力減香時,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樓前馬嵬下,世間殊色一般悲。

七律 蓮花 唐·崔櫓
影敧晴浪勢敧煙,恨態緘言日抵年。
輕霧曉和香積飯,片紅時墮化人船。
人間有筆應難畫,雨後無塵更好憐。
何限斷腸名不得,倚風嬌情醉腰偏。

七律 惜蓮花
唐·崔櫓
半塘前日染來紅,瘦盡金方昨日風。
留樣最嗟無巧筆,護香誰為惜熏籠。
緣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積漸空。
魂斷舊溪憔悴態,冷煙殘粉楚台東。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
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芙蓉 唐·溫庭筠
刺莖澹盪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艷香露里,美人清鏡中。
南樓未歸容,一夕練塘東。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荷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秋池一枝蓮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隨風。

張靜婉采蓮曲
唐·溫庭筠
蘭膏墜發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雲。
城西楊柳向橋晚,門前溝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馬璫璫度春陌。
掌中無力舞衣輕,剪斷鮫綃破春碧。
抱月飄煙一尺腰,麝臍龍髓憐嬌嬈。
秋羅拂水碎光動,露重花多香不銷。
鸂鶒交交塘水滿,綠萍如粟蓮莖短。
一夜西風送雨來,粉痕零落愁紅淺。
船頭折藕絲暗牽,藕根蓮子相留連。
郎心似月月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圓。

重台蓮 唐·皮日休
欹紅媠婑力難任,每葉頭邊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見,兩重元是一重心。

蓮花 唐·郭震
臉膩香熏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後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詠白蓮(其二) 唐·皮日休
細嗅深看暗斷腸,從今無意愛紅芳。
折來只合瓊為客,把種應須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風渾訝雪生香。
吳王台下開多少,遙似西施上素妝。

采蓮曲
唐·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采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正逢浩盪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蓮塘霽望 唐·劉兼
新秋菡萏發紅英,向晚風飄滿郡馨。
萬疊水紋羅乍展,一隻鸂鶒綉初成。
采蓮女散吳歌闋,拾翠人歸楚雨晴。
遠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處信牛行。

古意 唐·韓愈
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夤緣。
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

熱點內容
婷婷七月色丁香綜合 發布:2025-08-24 10:51:44 瀏覽:298
春天的荷花是什麼樣的 發布:2025-08-24 10:35:54 瀏覽:625
咸魚賣綠植 發布:2025-08-24 10:30:41 瀏覽:356
上海玫瑰公館 發布:2025-08-24 10:24:44 瀏覽:209
石膏花藝 發布:2025-08-24 10:11:38 瀏覽:990
歷代畫荷花圖 發布:2025-08-24 10:05:33 瀏覽:901
七夕李純 發布:2025-08-24 10:04:08 瀏覽:620
連江丹陽櫻花 發布:2025-08-24 10:01:45 瀏覽:392
蘭花集團甲醇 發布:2025-08-24 09:56:50 瀏覽:726
白描花卉作品 發布:2025-08-24 09:49:56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