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心亂
⑴ 帶花的成語
花天酒地
[讀音][huā tiān jiǔ dì]
[解釋]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花,指妓女。
[出處]《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報舉。到京之後;又復花天酒地;任意招搖。」
[例句]1. 進出酒巴間的大多數人是近幾年發了橫財,~的倒兒爺。
[近義]及時行樂養尊處優燈紅酒綠風花雪月行樂及時窮奢極欲酒足飯飽鍾鳴鼎食尋歡作樂酒醉飯飽紙醉金迷荒淫無道金迷紙醉醉生夢死酒綠燈紅戀酒迷花聲色犬馬風花雪夜
[反義]艱苦卓絕克勤克儉艱苦奮斗
⑵ 提供一下有關花的成語吧~
有關花的成語
花□□□
花團錦簇 花好月圓 花花公子 花天酒地 花言巧語 花枝招展 花飛蝶舞
花容月貌 花花世界
□花□□
奇花異草 花花公子 如花似錦 生花妙筆 綉花枕頭 春花秋月 風花雪月
犁花帶雨 奇花異卉 花花世界 如花似玉 借花獻佛 移花接木 落花流水
眼花繚亂 天花亂墜 心花怒放 曇花一現
□□花□
月夕花朝 月下花前 月圓花好 春暖花開 柳暗花明
□□□花
閉月羞花 妙筆生花 火樹銀花 擊鼓傳花 錦上添花 口舌生花 明日黃花
披紅戴花 水性楊花 水月鏡花 鐵樹開花 頭昏眼花 走馬觀花 枯樹開花
霧里看花
--------------------------------------------------------------------------------------------------
描寫花的成語
萬紫千紅
春暖花開
鳥語花香
奼紫嫣紅
花紅柳綠
百花爭艷
錦上添花
火樹銀花
昨日黃花
春花秋月
過時黃花
花團錦簇
花枝招展
--------------------------------------------------------------------------------------------------
百花齊放 百花生日 百花爭妍 百花爭艷 敗柳殘花 傍花隨柳 筆頭生花
筆下生花 閉月羞花 遍地開花 波羅奢花 步步蓮花 步步生蓮花 彩筆生花 殘花敗柳
粲花之論 寵柳嬌花 穿花納錦 吹花嚼蕊 春花秋實 春花秋月 春暖花開 春暖花香
簇錦團花 翠竹黃花 洞房花燭 繁花似錦 分花拂柳 分花約柳 風花雪夜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過時黃花 寒花晚節 花殘月缺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花簇錦攢 花堆錦簇 花好月圓 花紅柳綠 花花公子 花花綠綠 花花世界
花花太歲 花甲之年 花階柳市 花街柳陌 花街柳市 花街柳巷 花錦世界 花里胡哨
花明柳暗 花明柳媚 花貎蓬心 花前月下 花衢柳陌 花容月貌 花說柳說 花天錦地
花天酒地 花團錦簇 花下曬裻 花香鳥語 花信年華 花言巧語 花顏月貌 花樣翻新
花樣新翻 花攢錦簇 花攢錦聚 花遮柳掩 花遮柳隱 花枝招顫 花枝招飍 花枝招展
黃花晚節 火樹琪花 火樹銀花 火燭銀花 檻花籠鶴 羯鼓催花 借花獻佛 錦簇花團
錦上添花 錦團花簇 錦營花陣 錦陣花營 鏡花水月 鏡里採花 鏡里觀花 酒病花愁
酒地花天 開花結果 開花結實 口吻生花 口墜天花 枯木生花 枯樹開花 枯樹生花
浪蕊浮花 梨花帶雨 戀酒迷花 戀酒貪花 流水落花 流水桃花 柳暗花明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遮 柳寵花迷 柳嚲花嬌 柳戶花門 柳昏花螟 柳嬌花媚 柳街花巷 柳綠花紅
柳陌花叢 柳陌花街 柳陌花衢 柳暖花春 柳泣花啼 柳衢花市 柳弱花嬌 柳聖花神
柳市花街 柳啼花怨 柳巷花街 柳煙花霧 柳腰花態 柳鶯花燕 柳營花市 柳營花陣
柳影花陰 柳折花殘 路柳牆花 亂墜天花 落花流水 落花無言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馬上看花
滿舌生花 眉花眼笑 美女簪花 夢筆生花 迷花沾草 眠花藉柳 眠花宿柳 眠花卧柳
眠花醉柳 明日黃花 拈花弄柳 拈花弄月 拈花惹草 拈花微笑 拈花一笑 拈花摘艷
年登花甲 鳥啼花落 鳥啼花怨 鳥語花香 攀花問柳 攀花折柳 跑馬觀花 披紅戴花
奇花異草 奇花異卉 琪花瑤草 琪花玉樹 牆花路草 牆花路柳 巧語花言 秋月春花
惹草拈花 惹草沾花 人面桃花 如花似朵 如花似錦 如花似玉 如花似月 生花妙筆
生花之筆 樹上開花 耍花腔 水流花落 水流花謝 水性楊花 水月鏡花 曇花一現
曇花一現 桃花流水 桃花人面 桃花潭水 天花亂墜 天女散花 鐵樹花開 鐵樹開花
頭昏眼花 頭暈眼花 團花簇錦 晚節黃花 問官答花 問柳評花 問柳尋花 無可奈何花落去
五花八門 五花大綁 五花殺馬 霧里看花 下馬看花 下馬看花 先花後果 閑花野草
閑花野草 香花供養 心花怒發 心花怒放 杏花春雨 羞花閉月 朽木生花 綉花枕頭
萱花椿樹 雪月風花 尋花覓柳 尋花問柳 尋花問柳 煙花風月 眼花耳熱 眼花撩亂
眼花繚亂 眼花雀亂 眼花心亂 楊花水性 楊花心性 瑤草奇花 瑤草琪花 野草閑花
葉瘦花殘 一花獨放 移花接木 異草奇花 異木奇花 驛寄梅花 驛路梅花 驛使梅花
吟花詠柳 銀花火樹 詠月嘲花 尤花殢雪 油漬麻花 油嘴花唇 玉慘花愁 玉貌花容
玉軟花柔 月貌花容 月缺花殘 月夕花朝 月夕花晨 月下花前 月下花前 月夜花朝
月圓花好 月墜花折 沾花惹草 粘花惹草 招花惹草 走花溜冰 走花溜水 走馬觀花
⑶ 好詞好句
描寫校園的好詞好句好段
好詞
校園 校舍 教室 操場 跑道 安靜 喧嘩 嘈雜 潔凈 干凈 整潔 歡樂 玩耍 做操
運動場 田徑場 綠茵茵 靜悄悄
生機勃勃 生機盎然 生機勃發 春色滿園 灑滿陽光 人聲鼎沸 書聲琅琅 熱鬧非凡 垂柳依依 林蔭小道
你追我趕 歡聲笑語 環境幽雅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 奮發向上 茁壯成長 三五成群 熱鬧歡騰 款款清歌
好句
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個大花園,多麼美麗,多麼可愛,我們在這里茁壯成長。
我們走進教室,只見窗口那裡不斷地滾進濃霧,教室里簡直就像一個大蒸籠。
春天使大地煥然一新,春天給學校滿園春色,春天給我們歡樂和希望,催促我們奮發向上。
校園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紅柳綠的春天,花繁葉茂的夏天,楓紅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昔日四座破爛的校舍不翼而飛,嶄新的教室和會議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圍牆裡面,小巧玲瓏的傳達室守衛在大門西側。
在學校的中院有一個菱形的金魚池,裡面有許多紅色的小金魚,它們在清清的水裡追逐著、嬉戲著。
描寫高山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萬山叢中 千姿百態 山石壯膽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樹茂 谷下有谷 青山綠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麗 寸草不生 聳立雲霄 雲霧纏繞 奇峰聳立 巍然屹立 山勢雄偉 群山簇立 千山萬嶺
好句
露出雲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
龍山頭,像一座大墓似的聳立在夜色中。
峽江兩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讓人頭暈。
幽幽的深谷顯的駭人的清靜和陰冷。
山溝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樣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鋪的大廣場。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
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秋天 秋分 秋季 中秋 秋色 秋收 秋雨 秋果 秋霜 暮秋 秋野 初秋 晚秋 金秋 秋日
秋高氣爽 秋雨綿綿 金秋季節 秋風蕭瑟 秋風送爽 層林盡染 天高雲淡 秋雲冬來
重陽登高 枯枝敗葉 秋草枯黃 桂花飄香 秋熱如晨 中秋賞月
好句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麼羞澀,夏那麼坦露,冬那麼內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麼嫵媚,夏那麼火熱,冬那麼含蓄。
秋,收獲的季節,金黃的季節--同春一樣可愛,同夏一樣熱情,冬一樣迷人。
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
描寫高山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萬山叢中 千姿百態 山石壯膽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樹茂 谷下有谷 青山綠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麗 寸草不生 聳立雲霄 雲霧纏繞 奇峰聳立 巍然屹立 山勢雄偉 群山簇立 千山萬嶺
好句
露出雲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
龍山頭,像一座大墓似的聳立在夜色中。
峽江兩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讓人頭暈。
幽幽的深谷顯的駭人的清靜和陰冷。
山溝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樣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鋪的大廣場。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
描寫潮汐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海潮 海浪 退潮 江潮 夜潮 潮水 潮聲
風狂海嘯 水天相接 驚濤拍岸 浪拍礁石 浪花洶涌 席地而卷 奔騰翻卷 雷霆萬鈞 漫江沸騰 波濤萬頃 聲如金鼓
水花飛揚 亘如山齒 奔騰叫囂 隆隆聲如雷 空中如細雨
好句
海潮像沖鋒的隊伍一樣,鼓噪著,吶喊著,拚命地沖上沙灘。
潮頭有數丈之高,一涌而至。
瘋狂的潮汛充滿令人戰栗的恐怖和高深莫測的神秘。
如巨雷般的海潮像千軍萬馬席地而卷,在吶喊、嘶鳴中向下游奔去。
海潮狂暴得像個惡魔,翻騰的泡沫,失去了均衡的節奏。
狂潮拍石,十裏海岸同時金鍾齊鳴,鏗鏗鏘鏘,很有節奏。
春潮漲了,像家鄉的松濤聲,像母親召喚女兒的聲音。
暗綠色的海水,捲起城牆一樣高的巨浪狂涌過來,那陣勢真像千匹奔騰的戰馬向著敵人沖鋒陷陣。
潮聲像大海的詩韻,滿含著哲理和啟示。
那意境,如春風輕拔琴弦,如暮花飄落柔波。
那漲潮或落潮時,那一聲聲有節奏的拍打海灘的聲響,宛如慈母拍嬰兒入睡發出的催眠曲。
海水退潮時,就像打了敗仗似的,銷聲匿跡地退轉回去。
⑷ 花的特點是什麼四字成語
奇花異草
眼花撩亂
葉瘦花殘
花殘月缺
花錦世界
明日黃花
落花無言
美女簪花
花樣翻新
人面桃花
穿花納錦
花階柳市
年登花甲
花枝招展
花攢錦聚
柳暗花明
口墜天花
滿舌生花
花簇錦攢
如花似月
琪花瑤草
尋花問柳
眼花心亂
異木奇花
花天錦地
亂墜天花
月夕花晨
月夕花朝
柳戶花門
吹花嚼蕊
柳弱花嬌
花遮柳隱
⑸ 有關蓮花的文章
蓮花即荷花,又名水芙蓉。關於蓮花最具影響力的詩文有如下幾篇: 曹植(三國)《芙蓉賦》,楊萬里(南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陳志歲(清末)《詠荷》 《芙蓉賦》—— 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結修根於重壤,泛清流而擢莖。[退潤王宇,進文帝庭。竦芳柯以從風,奮纖枝之璀璨。]其始榮也,皎若夜光尋扶桑;其楊暉也,晃若九陽出暘谷。芙蓉蹇產,菡萏星屬。絲條垂珠,丹榮吐綠。焜焜(韋華)(韋華),爛若龍燭。觀者終朝,情猶未足。於是狡童嬡女,相與同游,擢素手於羅袖,接紅葩於中流。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詠荷》—— 身處污泥未染泥, 白莖埋地沒人知。 生機紅綠清澄里, 不待風來香滿池. 當然還有近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⑹ 佛教蓮花手印代表什麼含義
佛由心生,如蓮般的手印象徵什麼,自個心裡最明白,也只有自己領悟,這是個抽象佛學內容,你需要買本佛家經典參詳一下吧
⑺ 按要求寫成語
表示心情愉快的成語:神采奕奕 神采飛揚 洋洋得意
表示注意力集中的成語:聚精會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表示反義詞的成語:左顧右盼 左推右擋
表示近義詞的成語:驚心動魄 爭奇斗艷 生龍活虎
⑻ 荷花的香氣為什麼漂的那麼遠
世界上的花有好多種,比如:廣玉蘭、月季花、玫瑰花、梅花、菊花、君子蘭、茶花等等。但是,開花最多,顏色最豐富的花要屬太陽花了。俗話說的好:「好花不常開」。太陽花也是好花,有紅的、黃的、白的、紫紅的、深紅的、橘黃的……太陽花的花瓣是單層的,形狀像梅花,花芯上有紅色有黑細絲上帶黃點。太陽花的莖長長的,細細的,軟軟的,彎彎曲曲。它的枝幹很細,葉子很密集,花開的挺多。太陽花只有在見到太陽時才開花,每天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時,太陽花們就爭先恐後地張開它們的一張張笑臉。微風吹去,太陽花「搖頭晃腦」似乎在念詩,又似乎向行人點頭。太陽花的花骨朵兒是紅色的,形狀有黃豆般的大小。和其它的花骨朵不同,短短的、圓圓的。太陽花的花籽是由幾片小葉子而圍成的。花籽像芝麻般的大,小花籽熟了後,散落在大地爺爺的懷抱中,經過陽光和雨露的滋潤,第二年就能生長並開放出更加漂亮的太陽花了。太陽花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她盡情地吮吸著藍天奶奶賜於她的甘露,她貪婪地吸收著大地爺爺的營養。太陽花在大地爺爺和藍天奶奶的呵護下茁壯成長,把祖國裝扮的更加美麗,讓美麗的大自然錦上添花。太陽花到了晚上就像玩了一天的孩童,疲倦而又欣慰地進入甜美的夢鄉。喇叭花也是好花,它早開晚敗,它和太陽花似乎是一對好姐妹,它們約定好了一起開放、一起進入甜美的夢鄉,從不早開、早敗,一起裝點著這美麗的大自然。它們無私的奉獻自己,從不要求祖國的回報和人們的贊賞太陽花雖然沒有玫瑰的高貴,菊花的芬芳,廣玉蘭的純潔高雅,梅花的香氣,但是太陽花卻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我愛太陽花,愛它那頑強而又旺盛的生命力,我更愛它那無私奉獻的精神茶花不比常花,莫說得如李易安詞中「白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那樣神乎。李笠翁說得著實可信,「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歷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乎?」茶花的樹干光滑,樹皮也厚,耐冬,樹葉呈梭形,同金桂樹葉,只是葉齒更密。牡丹花好似從花心處翻折出來,太平俗;水仙花五瓣平鋪,太普通;蘭花形如倒插,太牽強;安石榴花如裂嘴,太心急;桂花心亂如麻,太多心;香茗臭囊,太嬌媚,西府海棠風搖欲墜,太貪杯;而山茶花則似從花心處卷出,真可謂「葉葉心心,舒展有餘情。」花大不壓枝,花小不亂心。山茶花色繁多,「滇中品有七十二,誰能一一取之看。」依我之言,紅山茶既最普通卻又是最耐看,紅得出彩作羞時,似抿了抿紅泥紙的薄唇;慵懶時,似未睡足的美人;盡興時,似燒滾了的腥紅;忘己時,似貴妃時醪糟泛紅時醑漿酩酊大醉。梁實秋先生還說過「凡是花,若是緊貼在梗上,便無姿態,例如茶花,好的品種都是花朵挺出的。」這花說得不全,茶花的花托很大,龍鱗參差,即便無花絲也不乏姿態,「挺」倒是在理。荷花六月,烈日炎炎,其它的花都已凋零,而荷花卻在這時隨風為人們送來陣陣清香。池塘里,一片片荷葉挨擠在一起,像一個個碧綠的圓盤。「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零星散在圓盤之中。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清純脫俗,氣質高雅。荷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兒,上尖角,下成圓形,白中泛著粉紅,極嬌嫩;有的已全部,美麗莊重,在風中抖動,好像如花似玉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真是別具風韻。荷花的花柄上長著許多小刺,偶爾碰到會有些酥疼,真可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啊!遠遠望去,滿塘荷花猶如千萬張粉紅的笑臉在綠的海洋中綻開。荷花生長在池塘中,它的根叫做藕,可以供人食用,一節一節的,折斷了,還有細絲連著它們,所以有「藕斷絲連」的說法。不但只是藕可以食用,蓮蓬也一樣。荷花開過後,花托膨大,慢慢的,就長出了蓮蓬。吃著蓮蓬看著荷花,誰不會沉浸在美的享受當中呢?而且,荷花的莖、根、葉連同蓮蓬都能做成卓有療效的中葯。荷花把它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人類。我想知道,那高雅莊重的荷花有著一般怎樣的力量甘為人類奉獻自己的一生呢?我愛荷花,愛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愛它亭亭凈植的氣質,更欣賞她奉獻自己的精神。石榴樹江西省修水縣三都鎮中學一班:付洪濤我奶奶家門前有一棵石榴樹。有一回,我問奶奶:「這棵石榴樹有幾年了?」奶奶笑著說:「這棵樹有七十多年了。」這棵石榴樹可真不不起,雖然這么老了,可每年還能結100多個石榴。當春姑娘把人間的花草樹木都拽出了一個個小芽兒的時候,光禿禿的淺黑色的石榴樹枝上,也露出了嫩綠的小芽兒。這些小芽兒開始是嫩黃的,漸漸長大就變成了嫩
⑼ 「心似蓮花開」的上一句是什麼
「心似蓮花開」的上一句是「身入菩提海」。
出自:衛東於2018年4月發行的一首單曲《心似蓮花開》。
《心似蓮花開》歌詞:
魚兒游四海 ,鳥兒飛天賴,
雨兒施恩澤, 風兒攜香來,
我本生凡塵, 心中唯有愛。
世間萬物生, 各得安自在,
雙手合十深深拜,聆聽梵音在心懷。
一念一清凈,身入菩提海,
心似蓮花靜靜開。雙手合十深深拜,
修煉心法洗塵埃,清純的甘露沐浴我胸懷,
心似蓮花靜靜開。
魚兒游四海,鳥兒飛天賴,
雨兒施恩澤, 風兒攜香來,
我本生凡塵,心中唯有愛,
世間萬物生,各得安自在。
雙手合十深深拜,聆聽梵音在心懷。
一念一清凈,身入菩提海,
心似蓮花靜靜開。雙手合十深深拜,
修煉心法洗塵埃。清純的甘露沐浴我胸懷,
心似蓮花靜靜開。清純的甘露沐浴我胸懷,
心似蓮花靜靜開。
(9)荷花心亂擴展閱讀:
《心似蓮花開》由張國強作詞,路勇作曲,姚斌編曲,衛東演唱。
衛東全名王衛東,出生於陝西寶雞, 川劇變臉的正宗傳人、中國內地男歌手、國家二級演員,曾就職於廣西歌舞劇院。
2010年出現 在大眾的視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廣西地區有著較高的影響力,被譽為」變臉歌王「 、「變臉王子「。央視《朝聞天下》欄目5分鍾專訪的藝人。2012年進軍歌壇發布專輯《廣西姑娘》。 2013年01月15日 發行首張專輯《英雄美人》。2014年4月發行單曲《醉美大中華》。[同年10月發行單曲《緣分兄弟》。
2015年05月30日參加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並演唱歌曲《變臉之王》。 同年6月發行首張單曲《變臉之王》 ,並成功舉行個人首場演唱會。 同年08月13日參加中央電視台《回聲嘹亮》變臉表演。
2018年創作單曲《醉美鳳翔》、《旺旺噠》,同年4月發行單曲《心似蓮花開》。
⑽ 1、 謝靈運的山水詩的特點和意義
謝靈運及其山水詩
2004-12-24 13:39:34 目送歸鴻@-0qPk /article/-0qPk-Gwsotx.html 復制 評論
謝靈運是我國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在謝靈運之前,山水草木一直是詩歌的一種點綴,山水只作為背景出現。謝靈運開始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用精緻工整的語言刻畫山水的秀美,創造出真正的山水詩,成為我國山水詩的鼻祖。謝靈運的山水詩,形式綺麗,聲色並妙,在題材、內容、詩歌語言以及表現手法上別開生面,開拓了詩歌的新境界,對古典詩歌的發歌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謝靈運一生著作極豐,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有「宋臨川內史《謝靈運集》十九卷」,但大多在宋代就散失了。到了明代萬曆年間,李獻吉、黃勉之、沈道初等人先後將散見於《文選》、《樂府詩集》、《宋書》以及其它各類書中的謝靈運詩文輯出,編排成書,由焦竑刊刻行世。我們現在見到的收錄謝詩較為完備的《謝康樂詩注》,就是黃節根據焦本《謝康樂集》中的詩歌部分加以重編注釋的。從《謝康樂詩注》所輯錄的七十多首謝詩來看,謝靈運的創作並沒有局限於山水詩的范疇,還有樂府詩從及為數不多的田園詩和《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等等,但為謝靈運所擅長並取得極高藝術成就的還是山水詩。
一、身世遭遇與山水詩創作
謝靈運是「淝水之戰」名將謝玄的孫子,他生長在世族豪門、顯貴大地主的家庭里,十八歲就承襲了「康樂公」的爵位。但魏晉時期,政治黑暗,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不安。階級斗爭異常尖銳,統治階級內部也是爾虞我詐,彼此傾軋,斗爭激烈。當時,以劉裕為代表的劉宋王朝統治者堅決地推行抑制門閥大族、提撥庶族地主作為輔佐、加強集權統治的政策,對王、謝等大貴族集團施以壓力,企圖摧毀他們頑強的勢力。謝靈運便在劉裕這種削弱士族勢力,實行皇帝專制的政策下被降爵為候。處身於這樣的形勢中,謝靈運為了維護自己貴族集團的地位和利益,經常與統治者處於一種復雜而劇烈的斗爭中。他一直對劉宋集團採取不合作和反抗的態度。
劉義隆即位後,深知謝靈運倔強不馴,更有意嚴加裁製。謝靈運感覺到了自己的危險,只求隱退。永初三年(422),謝靈運出任永嘉太守,任職僅一年便託病回故鄉始寧隱居。元嘉三年(426),謝靈運被召至京為秘書監,常常稱病不朝,結果仍是請假回籍。這是劉宋王朝不能容忍的。劉義隆認為謝靈運脫離控制,很不放心,就唆使地方官告他造反,迫使謝靈運到京表白,乘機要他做臨川內史,事事加以掣肘。謝靈運自然是不願受這種約束的,劉義隆於是派人帶兵逮捕他。這樣,謝靈運不得不興兵反抗,結果是兵敗被殺。一代大詩人就這樣在劉宋王朝與世族的斗爭中了卻了一生。
朝廷失寵,宮廷之爭失敗後,謝靈運身在朝廷,心卻在山水之中。他一方面隱逸泉林、縱情山水,在山水林野中去探尋、追求獨立於黑暗現實之外的人生理想,一方面又還苦戀著昔日的榮華,對過去的特權難以忘懷。處於這樣一種兩難境地,謝靈運常常開山伐木,登山觀水。因為只有這樣,只有遠行郊野荒林之中,才能忘卻世道的艱難痛苦;只有在無限純凈的山水中,才能尋找到精神的自由與解脫。因此,謝靈運追求老子的無為、莊子的逍遙。但由於他沒有最終跳出功名利祿的怪圈,短暫的愜意之後,他又感到迷茫,故而屢屢向山水訴說自己的失意與孤寂,傾吐自己的不幸與憤懣:「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運往無淹物,年逝覺易催。」(《歲暮》)「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亂流趨正絕,孤嶼嵋中川。」(《登江中孤嶼》)
「隱逸」和「仕途」這兩種思想經常在謝靈運的心靈深處搏鬥;逃避現實而又不能逃避現實的矛盾糾纏著他。遭受統治者的猜忌、排斥和打擊,他被放逐到窮鄉僻壤,只好遨遊山水,怡情風月,但又不能真的忘情於權勢;陷入庄園和林泉之中,卻又不甘寂寞;逃避到自然美景和老莊哲理之中,但始終無法擺脫心中的煩惱,無法避免政治上的迫害,做個與世無爭的真正隱士。他把這種對現實的苦悶、個人的苦悶和憂傷都寫進詩文中,因此,在謝靈運的作品中,存在著主客觀之間的深刻矛盾:黑暗殘酷的現實生活與詩人主觀願望的強烈沖突以及自然美與人間離亂、悲苦的鮮明對照。正如白居易在《讀謝靈運詩》中說:「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因知康樂作,不獨在章句……」,謝靈運的山水詩是自己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的內心積悶的發泄,是劉宋朝時期那個特殊政治形勢中種種矛盾和斗爭和反映。
二、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風格
《宋書·謝靈運傳》說:「出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靈運素所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逾旬期,民間所訟,不復關懷。所至輒為詩詠,以致其意然。」「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備盡。」謝靈運一面欣賞山水美景,一面吟詠成詩。他對蘊存於山水雲林中的自然美觀察十分細致,一草一木經過他的藝術渲染就形成了優美的意境;他常常把自己對自然的一往情深和被山水神秀觸發的哲思,都溶化在景物描寫之中,從而使其山水詩帶上了強烈的主觀色彩,富有鮮明個性。如「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密林含余清,遠山隱半規」(《游南亭》)、「崖傾光難留,林深響易奔」(《石門新營所住》)……這些詩句所營造的意境,或幽秀清空,或高華豪岩,全都是情景交融的結果。因此,謝靈運的藝術風格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
鮑照稱謝靈運的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南史·顏延之傳》);湯惠休也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鍾嶸《詩品》)。謝靈運在不少的篇中,主動地刻畫了自然界的優美景色,給人以清新之感。如《初去郡》中:「溯溪終水涉,登嶺始山行。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飛泉,攀林搴落英」等句,把詩人在秋高氣爽的夜晚,涉水登山,挹飛泉,搴落英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又如:「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過白岸亭》)寫春;「晚霞楓葉丹,夕熏嵐氣陰」(《晚出西射堂》)寫秋;「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寫冬等等,詩人從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形象鮮明突出,給人以藝術的享受。《登江中孤嶼》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寫詩人乘船在江中游覽,所見的天明朗、湛藍,幾朵白雲飄在天上,陽光明媚;所見之水,清澈透底,水中倒映著雲和日,天朗水清。詩人在描寫景物時,並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但細細品味,這江水一色的美景卻是令人陶醉和神往。
謝靈運山水詩明麗清新的藝術風格是顯而易見的,但這種自然的詩風卻是通過精雕細刻得來的。鍾嶸在《詩品》中說謝詩「其源出於陳思,雜有景陽體,故尚巧似,而逸盪過之,頗以繁蕪為累。」 謝詩的藝術風格也此產生了不容忽視的缺點:雕琢過多、形容過多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繁冗堆砌、語言晦澀。
三、謝靈運山水詩的表現手法
東晉以前的詩,沒有把山水作為主要的題材,因而寫景技巧極不發達。到了謝靈運手裡,才自覺地革新和提高了詩的寫作技巧。
謝靈運以山水入詩,特別注意聲色的描繪,追求圖畫音樂式的美。沈德潛說:「至於宋,體制漸變,聲色大開」(《古詩源·例言》),這種「聲色大開」的詩風,正是謝靈運刻意追求的結果。如「初篁苞綠籜,新蒲含紫茸」(《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銅陵映碧澗,石磴瀉紅泉」(《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等詩句,注重色彩的描繪,筆觸鮮明,逼真地再現了美妙的山光水色,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是詩里圖畫;又如「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石門岩上宿》)一聯,又完全訴諸聽覺,巧妙地再現了大自然中的天簌,是詩里的音樂。
謝靈運在創作中非常重視對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他慣用「敘事----寫景----說理」的結構,寫出了一些寫景抒情渾然一體的優秀詩篇,很得人們的贊賞,《登江中孤嶼》一詩便是如此。全詩開頭兩聯敘事,說明出遊的打算;中間兩聯描寫江中孤嶼的景色;末尾三聯發表人生感想並說明延年益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這首詩結構綿密,前後呼應,層次井然,開合有致,絲毫沒有生拼硬湊的痕跡。這些也正是謝靈運運用三段式結構成功詩篇的共同特色。但在謝靈運許多山水詩中,都存在著這樣的結構,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程式,造成了謝詩整體風格的單一,顯得呆板、枯燥、缺乏變化,令人不喜多讀。並且,三段式的末尾往往是「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登江中孤嶼》)這一類的消極出世思想,使山水詩拖上了一條玄言的尾巴。因此,他的詩普遍存在有句無篇的特點,名句迭出,而象《登池上樓》、《石譬精舍還湖中作》、《石門岩上宿》、《歲暮》這類情、景、理結合得較好的通篇風格渾融完整的詩作卻不多。
四、謝靈運山水詩與玄言的關系
劉勰《文心雕龍》說:「宋初文詠,體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庄老」和「山水」都是晉宋時期詩歌主要的思想內容。「庄老」是魏晉以來流行的一種思想,「山水」是劉宋時新生的一種欣欣向榮的力量。在山水詩的發展過程中,作為「老莊」思想的發展的玄學思想被逐步地排斥到詩外。但「庄老告退」並不意味著詩里的「庄老」成分已經完全被肅清、劉宋初期的詩歌里已絲毫沒有玄學思想的存在,而是說「庄老」已經開始退出詩壇。山水詩的發展過程也就是詩人們思想斗爭的過程,是「山水」戰勝「庄老」而在詩里取得統治地位的過程。由此可見,在山水詩興起的初期,玄言詩並沒有中斷,而是以玄理的形式殘存在詩中。謝靈運詩歌的思想內容正是如此。在他的詩里,「山水」已經占據了統治地位,詩歌風格明麗清新,形象鮮明,名句迭出,但也還保留著一小部分玄言的糟粕。「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游赤石進帆海》)、「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富春渚》)這一類專講玄理的句子,在謝靈運的詩里隨處可見;還有一些不是以完整句子表達的玄意,也滲透在他眾多的詩篇里,浮現在字里行間。
在謝靈運和山水詩中,也有玄言洗凈之作。如《夜發石關亭》:
隨山逾千里,浮溪將十夕。
鳥歸息舟楫,星闌命行役。
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
全詩僅六句,卻溶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既敘述了長途行役的經歷,旅途的艱辛,描繪了凌晨曠野殘月高懸、清露瑩瑩的獨特景色,又寫出了自己孤寂凄清的心境與幾許羈旅愁懷。但這樣的篇目在謝靈運的詩中卻為數不多。因為他的山水詩雖表現了自己對美不勝收的山水自然景物的由衷喜愛和忘情流連,但他對自然的感受受著時代的規定與限制:晉宋時期,山水往往不是或不完全是作為審美的對象,而是用來表現「道」的載體。人們欣賞山水泉林,不是同它們作情感的交流,把他們化為情思的載體,而是以哲學家的觀念審視大自然,把宏觀它們作為理念的外化。謝靈運的山水詩雖然在這一點上的所突破,但他在游觀山水自然時表現出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仍然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在他的山水詩中出現玄言的成份也就順理成章了。
謝靈運的山水詩中雖有一些玄言成份,但決不是玄言詩。玄言詩的特點在於巧陳要妙,象寓語式的談玄論道,所以是「淡乎寡味」;而謝靈運的山水詩則是通過詩里的山水,將虛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訴諸人們感官的景物去啟示人們的悟道,表現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種玄趣。因此,謝詩中山水與玄言的雜揉主要是受詩人自身思想感情的影響。作為士族代表人物的謝靈運受時代的限制本身就具有玄學思想,因而謝詩中的玄理也是謝靈運思想感情的一部分,而不純粹是受玄言詩風的影響。謝靈運的功績就在於他發現了自然山水的審美價值,力圖使玄言與山水溝通起來,以山水的形象闡發玄理,寓玄理於景物之中。這種山水背後的老莊玄思,越往後發展就越被一種更為真摯的情感或心境所替代,在唐宋以後便形成了一種情景相生、相融的統一體。
謝靈運對大自然審美價值的發現,使山川絢麗的風光為人們所矚目,自然山水在題材上開始被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山水詩自此蓬勃興起了。所以說,謝靈運是扭轉玄言詩開創山水詩的第一人。自他之後,有南朝齊的謝朓、何遜,唐朝的孟浩然、王維等許多山水詩人的出現,他們以優美的山水詩豐富了詩歌的題材內容,促進了詩歌的繁榮發展。
劉宋時代的詩壇上,山水詩盛極一時。謝靈運的山水詩為他引來了贊譽與推崇,開一代風尚,影響所及,競相模仿學習。「每有一詩至都邑,貴賤莫不競寫;宿昔之間,士庶皆偏,遠近欽慕,名動京師。」(《宋書·謝靈運列傳》)對於後世來說,謝靈運也是一代宗師,特別是唐宋的一些著名文人極度推重謝靈運及其創作成就。李白在他的作品中一再提到謝靈運,對謝靈運游覽山水、創作山水詩篇表達了熱烈的嚮往與傾倒:「謝公入彭蠡,因此游松門」(《過彭蠡湖》)、「且從康樂尋山水,何必東游入會稽」(《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岩寺》)、「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稱贊謝靈運說:「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陸游也說:「陶謝文章造化奇,篇成能使鬼神愁」(《讀陶詩》)……除李白、杜甫、陸游外,從南朝齊梁時的謝朓、何遜、陰鏗、庚信,到唐代的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著名詩人的創作里,我們也都可以尋覓到謝靈運山水詩的影響來。
綜上所析,我們認為,時代、階級的局限,現實生活和斗爭,以及詩人自己思想和性格的復雜性與矛盾性,決定了謝靈運創作中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但謝靈運的山水詩絕不象某些評論者所認為的那樣,是「政治失意時的遊山玩水,只是在聲色犬馬之外尋求感官上的滿足,並藉此掩飾自己對權位的熱衷……很難見出內心的思想感情。」(游國恩《中國文學史》)。
總的說來,謝靈運的山水詩是妍媸並存,但瑕不掩瑜,成就是主要的。
五、作品講析
《登池上樓》
謝靈運官場失意後,縱情於山水,寄志於林泉,但他並未因山水的秀麗而忘卻自己內心的孤獨和苦悶。此詩便是詩人內心寂寞悲傷的集中休現,是一首官場失意鬱郁不得志的即景抒情詩。「池上樓」,在永嘉郡(今浙江溫州)。謝靈運永初三年(422)出任永嘉太守,在位一年,稱病去職,此詩當作於第二年,即景平元年(423)初春。詩中寫作者官場失意的滿腹牢騷以及久病後見到滿目春色的新鮮感受,最後表達了隱居的願望。
潛虯媚幽姿,飛鳴響遠音:詩開篇便突如其來地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的理想藍圖:深深潛藏在水中的虯龍無拘無束地四處漫遊,自我欣賞著優美的身姿;高飛的鴻雁直沖雲霄,遠遠傳來它興奮愉快地鳴叫的聲音。「媚幽姿」,以深潛的姿態自媚,形容虯龍潛游時逗弄姿態,自我欣賞。「響遠音」,發出嘹亮悠遠的鳴叫聲。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是一種何等自由的生活情景啊,這其中飽含著待人無限的嚮往與渴求。
雖然,詩人用的是相當於興的手法,以潛虯和飛鴻引入抒情性的敘述,但這與傳統的因物起興又略有不同。傳統的做法,因以起興的物,與詩中表現的內容或主旨,往往關系不明顯,如「關關雎鳩」、「孔雀東南飛」等,很難說起興之句與後文所表現的內容有什麼必然聯系。本詩則不同,虯和鴻都帶有象徵和對比的意義。虯的潛藏、鴻的高飛,象徵著退隱與建功立業。如此看來,詩人在這里是提出了一個處世准則:「飛鴻」喻出世、做官,「響遠音」指大幹一番事業;「潛虯」喻隱居,「媚幽姿」指堅持德操、孤高自賞。
虯龍潛藏時自賞幽姿,孤鴻高飛時聲徹四方,無論進或退,都是那樣自適,那樣得所。這正與謝靈運當時進退維谷的尷尬處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在現實中無法遵守這一準則。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薄」,迫近。「雲浮」指高飛的鴻鳥。「薄霄」句是說:我要象鴻雁那樣飛近雲霄,又自愧不如。指自己不能飛黃騰達。「棲川」句說:我若象潛虯那樣棲於水底,又自慚於不能。喻自己也做不到真正的退隱潛居。「淵沉」指潛沉深淵的虯龍。「沈」同「沉」。
以上四句說:潛虯棲息深淵,飛鴻上於雲霄,一高一下,都能各得其所;自己進有「薄霄」之志,退有「棲川」之想,但都不得實現,故對潛虯、飛鴻有愧色。他既不象高飛雲間的鴻雁那樣,遠遠拋棄災禍與痛苦;也不能象潛藏水中的虯龍,能夠自由漫遊,忘卻憂患和煩惱,因而只能留下萬分的愧疚和不盡的遺憾,理想與現實相矛盾所引起的苦痛也就深深地埋藏在了詩人的內心之中。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進一步點明上兩句的句意。「進德」與前句「薄霄」意同,仕進立德,指仕途上的進取;「退耕」,退隱耕作,與前句「棲川」意同。意思是:要在仕途上做一番事業,愧於才智笨拙;要退隱躬耕,又非力所能任。這是進一步說明了有愧於虯鴻的原因。
這兩句詩,把詩人內心的矛盾痛苦向前推進了一步,從而使一種「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走投無路、無可奈何的感情躍然紙上。
徇祿反窮海,卧痾對空林:「徇」,追求。「祿」,祿位官爵。反,同「返」,「窮」,盡頭。「窮海」,海的盡頭,指永嘉。「痾」,病。卧痾,卧病。「空林」,秋冬林木,因樹葉落盡,故稱空林。
詩人在走投無路之際,只得供職於邊遠的海濱,到永嘉來做官。而無邊無垠的苦惱和憂愁又不斷追隨和煎熬著他,於是他便抵擋不住隆冬的嚴寒,終於病倒了。他卧病在床,目睹著冬季乾枯的樹枝凄涼地顫抖在蕭瑟的原野里,不由得悲涼異常。
按:本詩中,詩人雖然將「飛鴻」、「薄霄」、「進德」、與「潛虯」、「棲川」、「退耕」對舉,表面上看來,似乎兩者並重,實則不然。「進德智所拙」並非由衷之言。謝靈運自恃其才,曾自比為春秋戰國時的名將卻克和李牧,只惜身不逢時,有才無處可施;又自比為和氏壁、魏王瓠,寶器無人識,大而無用。因此,「潛虯」、「棲川」不過只是「飛鴻」、「薄霄」的陪襯而已。他所自傷自愧的,是不能象高飛的大雁傳揚鳴聲,而不是潛藏的虯龍自賞風姿。前者需要時代和政治背景,不是自己主觀努力就能實現的,而後者只要自己下決心便可辦到。謝靈運在永嘉太守任上一年便掛冠而去,回到祖上傳留下來的始寧墅去了。象謝靈運這樣擁有大量土地的庄園主,實際上並不用擔心什麼「退耕不力不任」的,在他那座有山有水的庄園里物資生活他什麼也不缺(從其《山居賦》可知)。當然,要下歸隱的決心,對謝靈運來說無疑是十分痛苦。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進與退、仕與隱的矛盾,寫出了詩人鬱郁的心情。追求「飛鴻」、「薄霄」而不可得,歸隱決心又下不了,卻被發落到窮僻海隅的永嘉郡來,十分痛苦。「徇祿反窮海」說明他當時到永嘉這僻遠的海隅出任太守的復雜心境。「卧痾」句則敘述他一冬都在病榻上渡過,從而轉入下文的臨窗遠眺的描寫。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衾枕」卧病在床。「昧」,暗。「昧節候」,不知道季節的變化,分不清季節。「褰開」,揭開帷幔,打開窗戶。「暫窺臨」,暫且登樓眺望外景。
這二句說,卧病床上,感覺不到季節氣候的變化,揭開帷簾暫且登樓臨視。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傾耳」,側耳傾聽。「聆」,聽。「波瀾」指水聲。「嶇嶔」,山高峻的樣子,指山色。
前句寫所聞、後句寫所見,都是遠景。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初景」,初春的日光。「革」改變、消除。「緒風」,秋冬的余風,冬季殘留下來的寒風。「新陽」,新春。「故陰」,殘冬。
這兩句描寫冬去春來的季節變換,是說冬去春回。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一聯歷來為詩論家們交口稱贊。「變鳴禽」,樹上叫的鳥兒變換了種類。池塘邊已無聲無息地鑽出了滿地的綠色小草,園內隨風搖曳的柳枝上,有各種鳥兒在歡快宛轉的啼叫。
這聯詩,初看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驚人之筆,可是讀起來卻感覺很美。樓外池塘邊春草繁生,小園垂柳叢中禽鳥鳴聲已變換,詩人在病榻上突然感到,原來外面已是一派春意了,這初春的風光是多麼美好。
宋人吳可在《學詩詩》中稱此二句「驚天動地」,金人元好問《論詩絕句》說:「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據說謝靈運本人曾說:「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見鍾嶸《詩品》引謝氏家錄),這種說法的可靠性當然要大打折扣,但從中可以看出,謝靈運本人對這聯詩也是很得意的。
鍾嶸《詩品》中說:「謝詩如芙蓉出水」或雲「謝公詩如初發芙蓉」(《南史》)。所謂「芙蓉出水」、「初發芙蓉」,也就是清新自然的意思。這一聯詩,佳妙之處也正在於它的不加雕飾,不用任何典故,自然而成。正如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說的:「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備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猝然,就是忽然間的意思。久病之後,猝然看到春天美好的景色,感到季節的變化,本來無所用心,而一經感觸到新鮮的景物,便覺得格外清新。於是,詩人就不加雕飾地把這種視聽感受傳達給讀者,以至後人讀起來仍然有常新之感。
「池塘」句上承「舉目」所見,「園柳」句上承「傾耳」所聞,寫的都是近景。在遠景、近景中,詩人以「初景」、「新陽」兩句隔開,使畫面的變化略作停頓,又交代了冬去春來的時令更替。音響與畫面,近景與遠景,錯綜變化,寫得有聲有色。
詩人病卧時,冬天已漸漸消退,春天已悄悄降臨人間,他卻一無所知。一天,他久病初起,拉開了長期關閉的帷簾,突然,一幅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色立即跳入詩人的眼簾。他驚愕了,內心充滿了興奮和喜悅。他貪婪地呼息著春天的氣息,聚精會神地聆聽遠海的濤聲,舉目遠眺著高峻的山勢。一切都變了,初春的陽光清除了寒風的餘威,春天真正地來到了,池塘草長,群鳥歡鳴。
詩人這幾句對初春景象的描繪,由於出自他久病初起的真切感受,因而清新自然、生動活潑、形象鮮明,長期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後兩句更是千古絕唱。這一部分是全詩寫得最精彩的地方。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豳歌」,《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春天的日子漸漸晚了,白蒿多得采不完。采蒿的女子心中悲傷,怕貴族子弟把她搶走。)「豳」,古國名。在今陝西內。這句說:「采蘩祁祁」這樣的歌聲叫我聽了悲傷。「祁祁」,眾多貌。
「楚吟」,《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在外游歷啊,他沒有歸來。春草已經長出了啊,多麼的繁盛」)。這句說:「《楚辭》里『春草生兮萋萋』的詩句,也使我聯繫到自己的身世,倍感傷懷。」《楚辭》中即是春草繁生之景觸發了歸思之情。
詩人久病初起,目睹初春的勃勃生機,內心感到無比的激動和喜悅,但很快又被哀怨所替代。因為他目睹春天景色,想起「采蘩祁祁」和「春草生兮萋萋」的詩句,不由倍感離家飄零、不得而歸的凄苦和哀傷。
春草鳴禽,不過是自然景物。詩人寫外界的景物,畢竟不過是為抒發內心之情的手段。「祁祁」二句,就成為最末幾句抒發內心感受的過渡。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索居」,獨居。「離群」,離開朋友和眾人。「易永久」,容易感到時間的長久。「難處心」,難以安心。
這二句說離開朋友,獨自閑居,容易覺得歲月長久,很難安心做到。這進一步突出、深化了詩人的內心的愴痛。孤居獨處,日子過得如此之慢,如此之長,他又怎能忍受得了這孤獨寂寞的漫長時光呢?
寫離群之感,加濃了懷人思歸之情。然而詩人在痛苦寂寞之極,卻不禁想到了遁世隱居的古人,於是便強作歡欣地寫道。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持操」,堅持節操。「豈獨古」,豈只是古人才能做到。「無悶」,沒有煩悶。此是從《易經》「遁世無悶」中化出來,意思是只有賢人能做到隱遁避世而心無煩悶。「征」,驗證、證明。
這二句是說:離群獨居尚能保持節操,不感煩悶,這樣的事不僅古人能夠做到,今人也能做到,在我身上便可得到驗證。
謝靈運早在在其《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一詩中就曾說過:「將窮山海跡,永絕賞心晤」。可見他原本就是把任永嘉太守看成是遁世歸隱之舉,因而這里便很自然地說出了「無悶征在今」的話,從而驗證自己那「遁世無悶」的設想已經實現了。
雖然「飛鴻」、「薄霄」是謝靈運的宏大理想,但詩人畢竟也表現出了隱居避世的願望。並且,這首詩寫後不久,詩人也真的退隱始寧墅。那麼,謝靈運的這種思想又該如何解釋呢?和謝靈運時代相近的陶淵明在詩文中反復歌頌田園生活的閑適,感情自然朴實,所以我們說陶淵明的作品的確表達了他不與官場同流合污的思想。而謝靈運的歸隱避世是官場失意的產物。謝靈運的族曾祖謝安,也曾隱居會稽,後被朝廷徵召,官至司徒,以至有「東山再起」的佳話。謝靈運的歸隱的打算,又何嘗沒有一點「東山再起」的願望?所以,本詩寫所的「潛虯」、「棲川」,希望歸隱、自賞風姿以免除煩惱,一方面是官場失意的寫照,另一方面又如劉勰《文心雕龍》中所說是「志深軒冕,而泛詠皋壤,心纏幾務,而虛述人外」,有點言不由衷了。
思想內容:
本詩寫詩人由「徇祿」出任永嘉太守,到病起臨窗遠眺,耳聞目睹江南早春景色,有感於此,引起了歸思。見景生情,層層逼進,從而完成了全詩的意旨。謝靈運的出任永嘉太守實際上是劉宋政權抑制打擊世家大族政治影響和勢力的表現。對本詩中所流露出的那種低沉情緒,那種進退維谷的憂郁,那種無可奈何的歸思等,如果放在晉宋易代這種政治背景下來考察,就比較好理解了。
藝術成就:
1.本詩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寫景自然清麗,並借景抒情來表達詩人的懷歸之心。「傾耳聆波瀾」六句,寫群山高聳,江濤陣陣,陽光和熙,春風吹拂,春草繁盛,群鳥歡鳴,色彩和諧,聲音清脆,一切都欣欣向榮,充滿生機,清新而自然,我們彷彿可以從中感愛到春天新鮮的氣息。這些詩句,起了承轉的作用。詩人失意來到永嘉,之後又久病不起,偶然窺臨,見此春景,便觸動歸隱避世的情思。
2.多用偶句,篇章比較完整也是本詩的一個特色。全詩二十二句,形式上都是用整齊的俳偶句。使用偶句,可以起對比、襯托的作用,如首四句的「飛鴻」、「薄霄」與「潛虯」、「棲川」,第五、六句的「進德」與「退耕」,形象較鮮明地寫出詩人進退維谷的復雜心情。
章法方面,全詩